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6.1

1、知识的类型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是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的)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4、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叫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又叫判断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见,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复杂的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5、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6.2

1、知识直观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简答)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教学。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②差异律③活动律④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简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律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提供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变式。

6.3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保持和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

3、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4、长时记忆从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

5、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6、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这种遗忘理论得到了大量实验的支持,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7、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8、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9、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0、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论述题)(或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2)有效运用记忆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关键词方法”

(3)进行组块化编码

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4)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12、对遗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组块。

14、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

15、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的观察和演示,属于模象直观。

16、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简答)

首先,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或反例。其次,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再次,科学地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7、简述遗忘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3)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4)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情绪管理)咨询心理学知识论述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6.1.概述(教材393-406页) 一、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1.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高尔顿:“自由联想”1882年 ?卡特尔:《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1890年 ?韦特默: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 ?比内-西蒙: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 ?大卫:为学生进行行为指导1907年 ?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 2.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 1)起源于帕森斯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 2)韦特默:在19世纪末以临床心理学家的立场,在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07年已创办 了专业刊物. 3)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确定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标准. 4)1956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的报告书。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同一事实,不同表述” (二)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在科学的领域中,给某类事物下定义,按原则,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的本质。? 1.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P395页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心理咨询师的操作定义P397页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程。” ?罗杰斯、威尔森、中国的陈仲庚等都提出各自观点。 ?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3.关于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本质和正确领会所谓的相识性,其目的在于使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____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串讲的三个目标1、系统化2、临床化3、重点化S 识记L 理解Y应用 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理论模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五节婚恋和家庭心理咨询 第六节性心理咨询 学科说明1、为临床实践提供最基本的相关知识;2、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 3、大部分咨询心理学理论只是对临床现象所作的观察和经验性的解释; 4、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获得的理论还十分有限。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亦称咨商心理学,它是研究心理咨询活动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论、内容、过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简史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1、高尔顿(1882)倡导测量、研究差异、提出相关。 2、卡特尔(1890)首发心理测量论文、常模比较。 3、韦特默(1896)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4、比内-西蒙(1904)编制第一个智力量表。 5、大卫(1907)防止学生行为问题进行行为指导。 6、帕森斯(1908)职业指导运动。 二、社会背景1、四大源头﹡职业指导运动:帕森斯(1908)、《职业选择》 ﹡心理卫生:比尔斯(1907)《自觉之心》﹡心理测量: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 2、重要标志 1953 APA规定培养标准及伦理纲领;1954 20余位心理学家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1955 正式颁发执业执照;1956 指出咨询心理学的应有三方面的贡献: ①促进个体精神世界的发展②促进个体与环境协调③尊重差异,促进成员的发展 咨询师的目标:促进个体实现自我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咨询心理学》中对“心理咨询”的区分: 广义心理咨询: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 狭义心理咨询:是各类非标准化干预手段或方法的统称。 ①钱铭怡: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②本教材: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对心理咨询的描述(感悟性)是“心与心的按摩”是“生命的流露” 是“灵魂的对话” 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登天的感觉”

测量学—6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概述 一、测量误差分类 测量工作中,尽管观测者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认真进行观测,但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例如,对某一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其和不等于180°;又如所测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等于零等,这说明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研究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是测量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 二、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观测者 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 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 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测误差按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三、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用一把名义为30m长、而实际长度为30.02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尺段就要少量2cm,该2cm误差在数值上和符号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呈累积性。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2.加改正数,在观测结果中加入系统误差改正数,如尺长改正等。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 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习题课key)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钢尺量距中,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尺长不准确 (2)尺不水平 (3)估读不准确 (4)尺垂曲 (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2、水准测量中,下列几种情况使得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仪器下沉 (3)读数不正确 (4)水准尺下沉 (5)水准尺倾斜 3、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00′06″、44°59′55″、44°59′58″、45°00′04″ 45°00′03″、45°00′04″、45°00′00″、44°59′58″ 44°59′59″、44°59′59″、45°00′06″、45°00′03″ 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解:Δ=+6、-5、-2、+4、+3、+4、0、-2、-1、-1、+6、+3 [ΔΔ]=36+25+4+16+9+16+0+4+1+1+36+9=157 m=±3.62″ 4、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465m ±4.5cm 、660.894m ±4.5cm ,试说明这两个长度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不一定) 它们的最大限差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精度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相对精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已知两独立观测值L 1、L 2的中误差均为m ,设x=2L 1+5,y=L 1-2L 2,Z=L 1L 2,t=x+y ,试求x 、y 、z 、t 的中误差。 6、在已知高程的两水准点A 、B 间布设新的水准点P 1、P 2(如图)。高差观测值及其中误差为mm m h mm m h P P AP 2.5246.17.3783.32 1 1 ±-=±=,,若已知点的高程无误差,试求: (1)由A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 (2)由B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 ±6.38mm 7、在高级水准点A 、B(其高程无误差)间布设水准路线(如图),路线长度为S 1=2km ,S 2=6km ,S 3=4km ,设每公里高差观测值的中误差为±1mm ,试求: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 习题填空方式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习题填空方式 1题 1882年,()采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进行的研究,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 (A)高尔顿 2题 1890年,()首次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C)卡特尔 3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了儿童行为矫正诊所,属于咨询心理学产生前的开创性工作。(C)韦特默 4题作为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前提学术条件,比内一西蒙在()年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了智力测量。(A)1904 5题大卫于l907年,开展了()的工作,为心理咨询的产生作出了学术贡献。 (A)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 6题作为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前提学术条件,l908年,()促进了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D)帕森斯 7题心理咨询直接起源于()年在美国诞生的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C)1896 8题()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的培养标准。(B)1953 9题()年,二十余名美国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B)1954 10题经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由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C)2001年8月 11题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A)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12题教材中推荐的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认为心理咨询是()的过程。 (B)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13题“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核心内容。(A)罗杰斯 14题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师,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助者提供援助的过程,是()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主要内容。(B)威廉森等 15题()不是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与态度。(C)实用主义的观点 16题()不属于心理咨询中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含义。(D)唯物主义的观点 17题心理问题既可以一果多因,也可以一因多果的说法,属于()的主要内容。 (A)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观点 18题下列关于整体性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C)知、情、意、行不是永远相联系的 19题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限制观点的内容,错误的是()。(D)费用限制 20题()属于时间限制的内涵。(D)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21题()属于咨询师感情限制的内涵。(A)彼此沟通限制在工作范围 22题下列关于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的陈述中,正确的是()。(B)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中 23题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主要心理素质的陈述中,错误的是()。(A)完美元缺的人格 24题用一句话表达,(),就是对咨询师“品格”素质的要求。(D)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25题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具备自知之明的陈述中,错误的是()。(D)咨询师清楚自身能否满足社会道义的要求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与特征: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gBjq8l4 (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夏代:据历史记载,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学第六章 一、选择题。 1、心理学家()主张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 A、福禄倍尔 B、霍尔 C、格罗斯 D、夸美纽斯 E、杜威 2、当前游戏理论流派中,埃利斯是()的代表人物。 A、精神分析论 B、认知结构论 C、学习论 D、激励调节论 E、活动论 3、游戏理论---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有()等。 A、阿普利登 B、格罗斯 C、霍尔 D、拜敦代克 4、最早提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的是()。 A、柏拉图 B、格罗斯 C、杜威 D、福禄倍尔 E、皮亚杰 5、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福禄倍尔 D、阿普利登 E、霍尔 6、游戏是幼儿的()。 A、自发学习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C、自我学习 D、有目的性的学习 7、下列关于小班幼儿玩具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娱乐性玩具 B、易于取放的玩具 C、发展动作的玩具 D、发展智力的玩具 8、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9、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有规则游戏 B、表演游戏 C、个人游戏 D、创造性游戏 10、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 A、反面评价 B、正面评价 C、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 D、消极评价 1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的具体表现。 A、尊重儿童独立性 B、保护儿童积极性 C、尊重儿童人格 D、尊重儿童权利 12、()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A、教师的指导 B、家长的影响 C、同龄人的经验 D、幼儿的生活经验 13、()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回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A、结构游戏 B、教师游戏 C、“娃娃家” D、“白雪公主” 14、下面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 A、智力游戏 B、角色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15、下面对皮亚杰的认识结构论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游戏发展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不一致 B、游戏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 C、游戏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 D、儿童智力发展决定儿童游戏的方式 16、儿童用积木搭房子、拼图板等的游戏被称为()。 A、结构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智力游戏 E、体育游戏 17、玩具是幼儿游戏的()。 A、主要工具 B、物质基础 C、物质中心 D、介质 E、主题内容 18、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是()。 A、帮助幼儿认识社会 B、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 C、发展幼儿的智力 D、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E、培养爱好 19、选择玩具的要求有()。 A、有教育意义 B、活动多变,有多种功能 C、富有艺术性 D、符合卫生要求 E、经济实惠 20、属于幼儿表演游戏的种类的有()。 A、幼儿表演 B、桌面表演 C、影子戏 D、木偶戏 21、幼儿的结构游戏按技能分有()。 A、排列 B、粘合 C、穿孔 D、编织 E、组合 22、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点归结为()。 A、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 B、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C、游戏不具有社会的实用价值 D、游戏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E、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3、下面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音乐游戏 E、智力游戏 24、下面对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游戏的发展与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B、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 C、游戏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 D、游戏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 E、儿童智力发展决定儿童游戏的方式 25、幼儿结构游戏特点的是()。 A、创造性 B、艺术性 C、操作性 D、逻辑性 E、技巧性 26、下列理论属于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的是()。 A、剩余精力说 B、松弛说 C、学习论 D、活动论 E、精神分析论 27、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括()。 A、智力游戏 B、角色游戏 C、音乐游戏 D、体育游戏 E、结构游戏 28、关于游戏本质的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家有() A、霍尔 B、拉察鲁斯 C、格罗斯 D、格赛尔 E、杜威 29、下面对于激励调节论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工 程 测 量 理论教案 授课教师:谢艳 使用班级:13-1、13-2、 13-3、13-4、13-5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公路工程测量2013年至2014年第二学期第次课 班级:13-1、13-2、13-3、13-4、13-5 编制日期:20 14 年月日 教学单元(章节)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 4、掌握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及其相应的计算方式。 知识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测量误差的分类 4、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 技能要点 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介绍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练习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布置情况 3题 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谢艳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情境导入 用PPT播放工程实例图片及其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测量误差有一个微观上的了解。 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概述 1、测量误差概念: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测量误差(△)=真值-观测值 如:测量工作中的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客官存在的量进行多次贯彻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的精密,贯彻进行的多么的细致,所得到的各观测值质检总是存在差异。同一量各观测值质检,以及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质检的差异,称为建筑测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 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 仪器条件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方法理论公式的近似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4) 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3、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习题 心理咨询师.doc

心理咨询师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82年,(A高尔顿)采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进行的研究,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 2、1890年,(C卡特尔)首次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 3、在宾夕法尼亚大学,(C韦特默)开办了儿童行为矫正诊所,属于咨询心理学产生前的开创性工作。 4、作为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前提学术条件,比内—西蒙在(A 1904)年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了智力测量。 5、大卫于1907年,开展了(A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的工作,为心理咨询的产生作出了学术贡献。 6、作为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前提学术条件,1908年,(D帕森斯)促进了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7、心理咨询直接起源于(C 1896)年在美国诞生的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 8、(B 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的培训标准。 9、(B 1954)年,二十余名美国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 10、经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C 2001年8月),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由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11、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A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12、教材中推荐的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认为心理咨询是(B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13、“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是(A罗杰斯 )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核心内容。 14、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师,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求助者提供援助的过程,是(B威廉森等)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主要内容。 15、(C实用主义的观点)不是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与态度。 16、(D唯物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心理咨询中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含义。 17、心理问题既可以一果多因,也可以一因多果的说法,属于(A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观点)的主要内容。 18、下列关于整体性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C知、情、意、行不是永远相联系的) 19、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限制观点的内容,错误的是(D费用限制) 20、(D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属于时间限制的内涵。 21、(A彼此沟通限制在工作范围)属于咨询师感情限制的内涵。 22、下列关于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的陈述汇总,正确的是(B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中) 23、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主要心理素质的陈述中,错误的是(A完美无缺的人格) 24、用一句话表达,(D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就是对咨询师“品格”素质的要求。 25、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具备自知之明的陈述中,错误的是(D咨询师清楚自身能否满足社会道义的要求) 26、咨询师要“善于容纳他人”对于其意义的错误描述是(D能体现咨询师的高水平、高境界)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 (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 “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 有居学”,即课内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道,喻也”,“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得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遢等”,即循序渐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而著名;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2.柏拉图:①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②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③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 都得到发展的教育);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