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一、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着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

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

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一、原文: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

(10)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10)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 登延安清凉山 我心久印月,万里千回肠。 劫后定痂水,一饮更清凉。 注释:清凉山上有“月儿井”,井旁有印月亭,自亭边透过石缝下看十余丈,有月影自水底涌出。“定痂泉”为清凉山又一景,相传有僧割己肉救饥鹰,伤口不愈,来此泉一洗而结痂,因以名之。 评析:诗人1956年写过一首有名的新诗《回延安》,26年后又写了这首新古体诗,表现的是他十年浩劫受到严重心灵创伤后回到延安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前两句,写远在万里之外对延安每日千回肠的思念,也可理解为诗人对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后两句,写经历-文-革-劫难后重回延安得到感情上的抚慰,也可理解为来此后精神上又得到一次洗礼。

诗人在表现这些体验感悟时,借助与佛教有关的眼前风物,从中得到启发,赋风物名称以新义,显得诗味盎然。如果说新诗《回延安》是以激情取胜,那么这首新古体诗《登延安清凉山》则是以获得思想上境界取胜,正所谓“少年才气发扬”、“晚年思虑深沉”也。 望石老人礁岩(其一) 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 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 注释:青岛市区东濒海有一巨大礁岩,形如老翁,当地人称之为石老人。 评析:这首诗借咏物抒发不怕惊涛骇浪的情怀。一切都是站在“石老人”方面说话,写它立在海边看惯了海中涨潮, 也听惯了岸上的阵阵松涛,总之它习惯于战斗生活,在战斗中获得人生乐趣。“石老人”不过是海边一礁石而已,诗人是 移情于石,借石喻己,“我”与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 形象,“石老解逍遥”正是解大鹏逍遥旨意,即在风雨中获得 自由。 游崂山 黄山尽美恐非美,山川各异似才人。 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评析:这首诗是宋诗写法,以理趣胜。诗题为游崂山,

一代强音荡山河

近日,贺敬之文学馆于他的家乡--枣庄市台儿庄区落成。该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古运河畔,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毗邻,与大战遗址台儿庄火车站隔河相望。文学馆占地24亩,设有展览厅、影视厅、书库、书画厅、讲习所、资料室、贵宾室等。文学馆主体部分为三层仿古式建筑,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书香四溢。四周廊庑环绕,青石栏杆上镌刻着贺敬之手书新古体诗,诗刻飘逸俊秀;正门上方以将军红大理石砌面,“贺敬之文学馆”6个镏金大字由全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书丹。他还为该馆撰写了一幅楹联:“缪斯出峄邑,千篇佳什藏梓里;壮采洵诗豪,一代强音荡山河。”诗妙书佳,堪称一流。 进入正门的序厅,厅内下面的红色大理石基座上,立着一尊贺敬之先生的古铜色塑像,神采奕奕,目光深邃。塑像的背景是延安宝塔山、台儿庄翠屏山、黄河、大运河、钱塘江大潮浮雕,意为出生在大运河畔翠屏山下的贺敬之,向往革命奔赴延安,成长一代文艺大师,讴歌祖国大好河山,体现了“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的豪情壮志。厅内回荡着《白毛女》、《南泥湾》、《翻身道情》等人们熟悉的乐曲旋律,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文学氛围。展室集图片绘画、实物藏品、雕塑模型、手稿原著为一体,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贺敬之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和卓越贡献。 1924年11月5日,贺敬之出生于山东省峄县贺窑村(现枣庄市台儿庄区贺窑村)。在北洛村私立小学读书,他接触到革命作家鲁讯、蒋光慈等人的作品,引起了他对文艺的极大兴趣。1937年,贺敬之考入山东滋阳乡村师范学校。台儿庄战役爆发后,他又辗转湖北、四川,在国立第六中学梓潼分校学习。其间,他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阅读了大量进步的、革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读了许多宣传共产主义、宣传革命的启蒙书刊,并开始习作诗歌、散文。1940年春,怀着对革命的追求,贺敬之到达延安。在延安,他先入徐特立领导的自然科学院中学部读高中,后又经何其芳亲自面试考入鲁讯艺术学院文学系。从此,贺敬之投身到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贺敬之的诗歌创作开始于1939年。其早期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1940年至1942年的作品,主要是《并没有冬天》和《乡村的夜》这两本诗集里的诗。这时期诗篇的一个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忠实于现实生活,真实地描写和再现了他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他所体验到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第二阶段,包括1942年至建国初期的作品,主要是《笑》与《朝阳花开》这两本诗集里的诗。这时期的诗篇,是诗人从起步到成熟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作品,突出特点是努力追求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注重采用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诗。 从《回延安》、《放声歌唱》以后的诗篇,以其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精神著称,诗人坚持表现时代精神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为抒怀对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的创作代表了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时代新歌”在主题思想上注重通过对历史和时代的深刻思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人们普遍关切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问题,做出富有启迪性的、引人思索的回答。《放声歌唱》被称作是“标志着一个诗的时代的开始”的杰出诗篇,“开了一代诗风”;《雷锋之歌》被称作“路标式的作品”;《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中国的十月》等,被称作是“中国当代诗歌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发表后,在解放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火热的革命实践中,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歌剧《白毛女》就是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创作出来的。《白毛女》在这个转折关头出现,通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强烈对比,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紧跟共产党,把反抗压迫、反抗剥削、追求光明、追求解放的斗争推向高潮,并取得最终胜利。《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贺敬之文学艺术生涯中纪念碑式的作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10年来,贺敬之采用长短五、七言形式创作了一些新古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最新)2019中考语文 素养全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

(最新)2019中考语文素养全练(十二)古诗词鉴赏 第一类爱国忧民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完成第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 ? ,(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之情。?导学号94264072?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 ,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1~2题。 【甲】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一、原文: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五)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主旨: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生活窘困的人都能避免受风雨的困扰的济世、博爱情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 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丧乱以来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本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2018初三二模古诗赏析

浦东(18-2):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石上流。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的景色。(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6.晴天早晨(或填“初日清晨”)(2分); 7. D(2分) 虹口(18-2):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7题(4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加点词“余”的意思时是________ _。(1分) 7.本诗描写了诗人时的所见所思,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 (3分) 6.剩余,剩下(1分) 7. 登楼远望(登高远眺或登楼观景,2分)愁(1分) 青浦(18-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黠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拟把”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婉约词,词牌名是“蝶恋花”。 B.这首词紧紧围绕上阙中的“望”字展开。 C.“伫倚”“望极”表明词人挂念远方的人。 D.最后两句表明词人对其所恋忠贞不渝。 6.打算 7.B 闵行(18-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古体诗的实践与创新——谈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再探索

新古体诗的实践与创新——谈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再探索 翟泰丰 我之所以在探索之前,加了一个“再”字,是因为贺敬之在诗歌创作的价值追求与美学探求中,始终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者、创新者,对新古体诗创作的探索、创新,是他在诗歌美学发展中多方面探索、创新过程中的再探索、再创新。他对新古体诗的探索、创新,具有新的历史意义。提出了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旧体格律诗,既继承其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 基本法则,又突破严律的束缚,让中国传统的格律诗走进信息化语言的新时代,走进当代汉语的新时代。这个突破性的创新,将赋予中国古典格律诗以新的生命,让格律诗走向人民大众。 贺敬之之所以能够对旧体格律诗作出历史性创新,开拓新古体诗的诗体,不是偶然的。在70余年的诗歌创作史上,他走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历经了跨世纪的艰辛,迎接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和历史性的辉煌。在跨世纪人生历程与战斗的洗礼中,积淀了深厚的生活阅历,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观。他学识渊博,文学创作成果丰厚,具有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的宝贵的知识财富。他的诗歌创作始终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同人民忧患、喜乐的情感相伴,始终同历史的脚步同行。从而他的诗浑然大气,磅礴撼天。他在诗歌美学方面一直坚持独特的审美个性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美学风格。贺敬之的诗卷帙浩繁,形式众多,多诗体相融相和,时空大跨度大交错,语言酣畅秀美、清丽隽永。跟随着他那饱蘸浓意诗情之笔,我们在他诸多自由体现代诗中,可以读到古典近体诗的韵味,嗅到形式排偶声调和谐的韵律。仅列《三门峡歌》中七言、五言句,已足可佐证:“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在他自由体现代诗歌语言中,我们还读到大量的回环、叠声之诗句,以及和谐对偶的韵味,音乐节奏的吟唱,可见诗人在跨世纪漫长的文学生涯里,在自由体现代诗的创作中,早已和中国历代传统诗词相融合,开创了自由体现代诗民族化的历史新篇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创作了大量新古体诗,这是他在中国诗坛跨世纪诗歌美学探索创新的历史必然。这个创新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建了中国诗体的又一个新形式,为中国诗歌发展开创了新道路,使两类千万计的自由体现代诗与中国传统古典近体诗创作者相融合,给了中国诗坛以新的生命力。当下,自由体现代诗和古体近代诗(含新古体诗)两种诗体形式的创作队伍,各有千万人,只要两者相融相合,何愁我国诗坛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开创新古体诗的发展道路谈何容易。在我国近百年史上,对诗体曾有过多次大争

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当代文学的双生子贺敬之与郭小川

当代文学诗歌史上的双生子——郭小川 与贺敬之 向宇凤汉语言文学1班 2013040205 内容摘要: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从文学上的诗的发展来看,从古体诗到格律诗再到新诗,出现了无数的赫赫有名的诗人,他们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在中国当代史上,有这么两个诗人,他们可能并不如李白杜甫一样让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却是重中之重,在文坛中不可忽视。他们极其的类似却又各有特点。他们的诗歌充满着革命的激情。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郭小川贺敬之类似特点时代特征 一、郭小川简介与创作分析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人,从中学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创造,1937年在延安担任王震将军的秘书和丰宁县的县长;1949年跟随军队到中南地区工作,在50年代中期就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秘书长等职务。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性的诗人,他创作了自己的抒情诗歌的时代,通过诗歌向人们透露了内心和实现“突围”的欲望和努力。他还曾与陈笑雨、张铁夫以“马铁丁”作为笔名编写过大量《思想杂谈》,内容接近现实,充分的体现了青春活力与革命激情,引导读者辨明是非,建立革命的人生观,教育年轻一代接受党,接受新事物,接受社会主义新时代,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创作道路:1955年郭小川开始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先后出版了十个诗集,前期代表作品有《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致青年公民》等组诗。前期的作品带有政治的鼓动性,写作的范围为全国性的宏大的政治领域,表达重大的革命主题。比如郭小川最早的政治抒情诗《投入火热的斗争》:公民们! 这就是 我们伟大的祖国。 它的每一秒钟 都过得 极不平静, 它的土地上的

【《桂林山水》片断赏析一】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赏析

【《桂林山水》片断赏析一】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赏 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段话该怎么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师: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学生点头示意。) 师:从哪儿找到的? 生:他把“静”字读得很轻,拖得很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师:你听得真仔细,体会得也不错。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现在,感觉更“静”了吗? (学生连连点头。) 师:(播放录像。)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看得见它在流动吗?(生齐:看不见。)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生齐:听不见。)多静啊! (学生齐读描写“静”的语句。) 师:谁来读读描写“清”的语句? (指名读。) 师: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短促。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可清啦,我们已经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师:(播放录像。)看,漓江的水多清啊,江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学生齐读描写“清”的语句。)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描写“绿”的语句? (指名读。) 师: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生:有一点。要是声音再放开些,会更好。 师: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位学生读得挺有激情的。) 师: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你能不能说说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桂林的山很绿,青山倒映在清水里,水变得很绿很绿,感觉是很明快的。所以,我读得比较响亮。 师:(带头鼓掌,然后播放录像。)瞧,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 (学生齐读描写“绿”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专项训练 理解性默写 一、《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绘了延安新貌。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 登延安清凉山 我心久印月,万里千回肠。 劫后定痂水,一饮更清凉。 注释:清凉山上有“月儿井”,井旁有印月亭,自亭边透过石缝下看十余丈,有月影自水底涌出。“定痂泉”为清凉山又一景,相传有僧割己肉救饥鹰,伤口不愈,来此泉一洗而结痂,因以名之。 评析:诗人1956年写过一首有名的新诗《回延安》,26年后又写了这首新古体诗,表现的是他十年浩劫受到严重心灵创伤后回到延安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前两句,写远在万里之外对延安每日千回肠的思念,也可理解为诗人对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后两句,写经历-文-革-劫难后重回延安得到感情上的抚慰,也可理解为来此后精神上又得到一次洗礼。

诗人在表现这些体验感悟时,借助与佛教有关的眼前风物,从中得到启发,赋风物名称以新义,显得诗味盎然。如果说新诗《回延安》是以激情取胜,那么这首新古体诗《登延安清凉山》则是以获得思想上境界取胜,正所谓“少年才气发扬”、“晚年思虑深沉”也。 望石老人礁岩(其一) 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 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 注释:青岛市区东濒海有一巨大礁岩,形如老翁,当地人称之为石老人。 评析:这首诗借咏物抒发不怕惊涛骇浪的情怀。一切都是站在“石老人”方面说话,写它立在海边看惯了海中涨潮,也听惯了岸上的阵阵松涛,总之它习惯于战斗生活,在战斗中获得人生乐趣。“石老人”不过是海边一礁石而已,诗人是移情于石,借石喻己,“我”与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形象,“石老解逍遥”正是解大鹏逍遥旨意,即在风雨中获得自由。 游崂山 黄山尽美恐非美,山川各异似才人。 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评析:这首诗是宋诗写法,以理趣胜。诗题为游崂山,

古诗赏析的一般角度

东营市实验中学内部资料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古诗词36首诵读、赏析 古诗赏析的一般角度 1.总的来看,诗歌赏析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2.从人们的欣赏规律来看,诗歌欣赏的着眼点是:语言之美,意向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歌之美。 3.从语言表达来看,诗歌欣赏与表达的着眼点是:全诗概说,字词品味,诗联赏读,景物描述,手法揣摩,情感体味,主旨探求,风格评论。 4.从细部的欣赏品位来看,诗歌赏析的着眼点有:人物,时空,动静,声色,上下,远近,宏微,刚柔,景情,视听,离合,声韵。 5.从对全诗的赏析文字来看,有这样的集中表达风格:整体概说式,整体叙说式,整体评说式,整体赏析式。这四式,基本模式为总分总,中间分联评说。 6.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书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印送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