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如何合理预测永续期更新资本性支出和折旧

7.如何合理预测永续期更新资本性支出和折旧

7.如何合理预测永续期更新资本性支出和折旧
7.如何合理预测永续期更新资本性支出和折旧

不同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时间

不同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时间 2011-7-8 16:42中国税务报【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中,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也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时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 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的摊销时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及应用指南的界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对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 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投资性房地产是新会计准则确认的一项新的资产,在《企业所得税法》中没有相对应的资产。企业所得税对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中固定资产和无 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折旧计提和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时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但并未对摊销的起始期间进行规定。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十七条规定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即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 这一点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期间不同。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时间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34号)规定: (一)对于企业发生的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 摊销。

汇算清缴中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如何填写谢

汇算清缴中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如何填写谢。 所得税附表十三填表说明 第1列第1行:“固定资产小计” 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原值。 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 第1列第2行:“房屋建筑物” 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平均原值。 2、数据来源:来源于会计核算中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年初原值余额+1至11月末原值余额)/12。 3、注意事项:开业不足一年,或年度中间歇业的,以实际经营期计算。 第1列第3行、第4行填报要求同第2行。 第2列=第3+4+5+6列。 第3列第1行:“固定资产小计” 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中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 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 第3列第2行:“房屋建筑物” 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折旧额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 2、数据来源:来源于会计核算中,本期记入制造费用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折旧额。 第3列第3行机器设备、第4行电子设备运输工具的填报要求同第2行。 第4列至第6列分别填报纳税人本期按照会计核算的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中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的金额。相关要求同第3列。 根据总局最新文件,本表第六列后增加“计入其他”一列,填报纳税人在应付福利费和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折旧或摊销额。 第7列“应予调整的资产平均价值”: 1、填报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外的企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2003年以前受赠)、外购商誉和其计提折旧、摊销额以及资产会计计价与税收计价差异的调整额。金额为负数时以“—”表示。 2、数据来源:来源于纳税人分析,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计价与企业所得税政策关于固定资产计价差异的调整额。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 第8列“本期资产计税成本”: 1、本列主要反映有关固定资产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确认的可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值,主要用于计算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金额等于第1+7列(原值+调整额)。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 第9列“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额”: 1、本列主要反映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计算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列第2、 3、4行金额=第8列对应行次(小计、合计栏除外)×税法规定的年折旧率或年摊销率。 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

资本性支出管理制度

资本性支出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资本性支出审批程序,确保资本性支出审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投资风险。 2制度适用范围 适用于 适用于资本性投资项目从设计立项到支付过程的审批管理,包括资本性投资方案、资本性支出投资合同和资本性支出付款等过程的审批及管理。 3名词释义 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产生效益,效益受益期限超过一年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构成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各项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股权投资:是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或与他人合资或独资成立新公司。投资后持有被投资单位一定比例的股份,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债权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两类,债券投资是指购入国家或其他单位发行期限超过一年,本企业意图长期持有债券赚取利息的投资,如购入国债、金融债券和其他企业的债券等;其他债权投资是指除了债券投资以外的债权投资,如企业将多余资金委托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债权性质的投资;将多余资金或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按约定借支款项给被投资单位用于长期(一年以上)经营占用,并按约定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也形成债权性投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暂时性应收款项,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不属此规范范围。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有形资产。但凡相同种类的设备、器具原

已列为固定资产且使用年限在二年以上者,即使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仍应列为固定资产;属于整体或配套件之一部分, 不便或不宜划分, 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特许经营权、应用软件使用权等。可辨认性标准是指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4职责 申请单位:指具体负责资本性支出项目运作及方案设计的职能部门或分(子)公司,统称申请单位。 具体制订投资方案、投资预算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负责资本支出项目涉及有关客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本、概况、相关证照、经营资质、信誉、产品信息等)、宏观政策、行业趋势、市场信息、价格信息等的收集、提供; 负责合同拟订、审批推进、项目运作、项目付款申请以及系列工作中相关资料报送、保管与移交归档等。其中项目属于分子公司的,分子公司还应建立自己的档案。 管理部:是集团资本性投资项目统一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如下职责: 负责组织编制年度资本性支出投资计划; 指导各相关单位制订投资方案、投资预算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核、确认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类项目的投资预算金额。 负责按集团有关规定走产权代表请示或报备流程,办理公司股东(董事)会决议;负责统筹组织安排、协调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组织可行性方案的评审;对分子公司上报的相关报批文件、合同及付款申请负责对接协助完成总部的审批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方法与区别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方法与区别 一、折旧与计算方法 (一)折旧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二)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的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二、摊销与计算方法 (一)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二)摊销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三)摊销的方法: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 总之:折旧和摊销的区别是:同样都是逐步的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计入的期限长短不同。 折旧至少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以外,都是一年内摊销完毕。 简单的说:折旧的是资产,摊消的是费用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的适用范围是固定资产。如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做: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2)累计摊销的适用范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每月进行,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资本性支出控制管理办法(试行)

安顺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资本性支出控制管理办法(试行) 文件编号:ASYC/ZH-QD-CW-09 版本:B/0 受控标识: 控制文件 编制:邓波审核:王学明批准:徐铭 2010年10月15日发布 2010年10月15日实施

1.0 总则 1.1 为加强全市烟草商业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保护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制定本办法(消防警卫资本性支出由安保科负责)。 1.2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1.3 本办法所指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年度计划。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都应当纳入年度投资计划。 2.0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 2.1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应当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2.2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编报与审批应遵循“逐级申报、逐级汇总,逐级审核、逐级审批”的程序。纳入年度预算管理,实行预算控制。 2.3 各县(区)分公司、各中心、机关各科室根据各单位、部门年度资本性支出投资需求,经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向市局(公司)综合计划科报送月度、年度资本性支出投资计划表。 2.4综合计划科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上报投资计划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审核各单位投资的必要性;对重大的投资项目,应组织相关专业部门或聘请中介机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审,评价其投资价值、成本效益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等,并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2.5市局(公司)综合计划科将各单位、部门报送的年度资本性支出投资计划表整理、汇总后与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起送交市局(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 2.6 综合计划科根据市局(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决定,编制全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汇总表上报省局(公司)。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方法与区别审批稿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方法 与区别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方法与区别 一、折旧与计算方法 (一)折旧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二)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的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的一种方法。 4、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二、摊销与计算方法 (一)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二)摊销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待摊费用的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三)摊销的方法: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 总之:折旧和摊销的区别是:同样都是逐步的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计入的期限长短不同。 折旧至少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以外,都是一年内摊销完毕。 简单的说:折旧的是资产,摊消的是费用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的适用范围是固定资产。如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做: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2)累计摊销的适用范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每月进行,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区别 会计业务中,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提取折旧.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别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别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值,虚减利润。 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 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由此看来,与取得本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即本期的成本和费用,一是直接计入费用账户的收益性支出;二是本期从资产账户转入费用

账户的资本性支出。可见发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目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合理确定现金支出性质,正确计算当期利润。这一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在现金支出中的具体运用。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明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财税[2009]29号),对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进行了明确。并自3月19日开始实施。 根据通知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计算限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1.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含本数,下同)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 2.其他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不含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 通知要求,企业应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签订代办协议或合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及佣金。除委托个人代理外,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通知还明确,企业不得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计入回扣、业务提成、返利、进场费等费用。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别.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别 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收益性支出(revenue expenditure)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别 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值,虚减利润。 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由此看来,与取得本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即本期的成本和费用,一是直接计入费用账户的收益性支出;二是本期从资产账户转入费用账户的资本性支出。可见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目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合理确定现金支出性质,正确计算当期利润。这一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在现金支出中的具体运用。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标准 对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比较认同的有两种标准:一是支出的效益,二是支出的属性。 所谓“支出的效益”是指由于一项支出的发生而产生经济效益时间的长短。如果一项支出的效益长于一个会计期间,则该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如果一项支出的效益仅限于一个会计期间,则此项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 以支出的效益为标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所依据的是成本归属理论,凡资本性支出应对象化为成本,并在其耗用的期间内结转为成本(称为已耗成本),而收益性支出则应在支出发生的期间确认为费用。 虽然这种划分具备了理论依据,但是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为: (1)划分标准在实务中较难界定,很多时候,一项支出产生效益时间的长短难以预计;

资本性支出与权益性支出的区别

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通过它所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给予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因此,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供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许多会计期间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要作为资本性支出。即先将其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而后随着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效益,在各个会计期间转销为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及于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因此,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供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许多会计期间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要作为资本性支出。即先将其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而后随着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效益,在各个会计期间转销为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与资本性支出相对应的是收益性支出,又叫期间费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 资本性支出是收益性支出或成本性支出的对称。它是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例如,购置运输设备的支出,由于运输设备能使用于几个年度,其支出应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运输设备的支出,按其损耗程度,通过计提折旧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这个会计处理方法,称为折旧或摊销。把支出记作资产的办法,称为资本化。 资本性支出不同于成本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摊负担,后者全部由当年营业收入补偿。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如把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资产价值,多计了当年费用,虚减当年利润;反之,则多计了资产价值,少计了当年费用,虚增当年利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处理,有时把小于一定金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作为成本性支出处理。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不同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时间怎样确定

不同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时间怎样确定 某药品生产企业今年3月初购入一项专利权,价值9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该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按月预缴,对该专利权购入成本按直线法摊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了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但并未对摊销的起始期间进行规定,于是该企业财务人员比照税法中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从投入使用的次月起对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故4月~6月份摊销万元(900÷10÷12×3)。6月末,税务机关在对该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时,指出区别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税法没有具体规定,因而这里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投入使用的当月即3月份进行摊销,因而应补提一个月的摊销数万元(900÷10÷12×1),并予税前列支。上述案例表明,一些纳税人对资产的折旧与摊销起始期间还把握不准,为此,笔者将相关不同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时间作了一个分类总结。 关于资产的折旧、摊销计提,《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及其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资产扣除,除税法明确规定不可以税前扣除的项目外,可以采取一次性扣除(如投资资产、存货)和递延扣除(如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折旧计提与摊销),因此,纳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汇总规定

2018-03-26 建筑业财税快递 所有资产折旧、摊销的规定汇总 一、固定资产 企业财务核算上在确认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方法以及年限等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差异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6)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2.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 《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

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三 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 经办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

附表十三《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各类纳税人填报。 二、本表填报纳税人本年度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有关情况、按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额、应作纳税调整额及以前年度确认折旧或摊销的时间性差异等。本表第12列第17行为正数时,填入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第3列第7行,为负数时填入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第18行;第14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第19行。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列:按会计核算口径填报。 2、第1列第2行:金额等于(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年初原值余额+本年末原值余额)÷12(即各月月末原值余额之和÷12)。 3、第1列第3行(第4行):金额等于[计提折旧的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工具)年初原值余额+本年末原值余额]÷12(即各月月末原值余额之和÷12)。如果纳税人当年经营期或折旧期不足一年,应按实际经营期或折旧期计算。 4、第2列=第3+4+5+6+7列。 5、第3至7列:按会计核算口径的实际计提、摊销数分配填列。 6、第8列“应予调整的资产平均价值”:填报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外的企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2003年以前受赠)、外购商誉和其计提折旧、摊销额以及资产会计计价与税收计价差异的调整额。金额为负数时以“—”表示。 7、第9列“本期资产计税成本”:金额等于第1+8列或1-8列(8列为负数时)。 8、第10列“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额”:金额等于第9列各行(小计、合计栏除外)×税收规定的年折旧率或年摊销率。 9、第11列“本期纳税调整增加额或减少额”:金额等于第2-10列。本列第17行正数为纳税调增额,负数为纳税调减额。 10、第11列第17行“合计”:正数填入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第3列第8行(注:此时本表第2列17行、第10列17行分别填入附表四第1、2列的第8行);负数填入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第18行。 11、第12列“本期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年度确认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收规定可以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形成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本期的纳税调增额。 12、第13列“本年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折旧或摊销”:填报会计核算已列支的折旧或摊销,但按照税收规定不得在本期扣除的数额。 13、第14列“以前年度结转额”:金额等于上年度本表第16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或摊销”。

资本性支出、负债、利润以及行业结构分析

资本性支出、负债、利润以及行业结构分析 任何一个经济体或者产业的动态演化都是基于供给或者需求的相互作用。在动态演化过程中,经济体和产业都需经历四个阶段:成长型阶段、过剩型阶段、反转型阶段、价值型阶段。从动态演化的角度,我们来观察经济体和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对于行业产出的供给相对比较容易测度,如采用资本支出等指标。但是对于行业产出的

需求较难分析。我们这里只能近似地分析行业需求。一个角度是从行业自身经营状况来看,如果行业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下降,并且营业利润率上升,则表明行业的需求较好;反之亦然。另外一个角度是从下游产业的资本支出情况。如果下游行业的资本支出增加,而上游行业的资本支出减少,那么说明上游行业的供给小于未来的需求,反之亦然。 从整体经济来看,从供给看,从1998年到现在,资本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说明企业最近几年的新的资本支出较少。从需求看,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负债和应收帐款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需求发展良好的阶段。综合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的情况,即位于价值型的阶段。 从自身经营信号的行业配臵分析,房地产、机械行业具有典型的成长型特征。食品、商业、有色行业具有典型的价值型特征。但是钢铁、汽车及配件行业具有典型的过剩型特征。农业、医药、通信和石油行业具有典型的反转型特征。 从产业链信号的行业配臵分析来看,建材资本支出在下降,而其下游产业房地产资本支出却在大幅扩张。扩张此外石油和石化的资本支出在下降,而下游化工行业资本支出处于历史高位。 基于自身经营信号和基于产业链信号的行业配臵分析思路,我们认为如下行业存在投资机会:机械、房地产、食品、商业、有色、建材、石化、医药。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A105080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1 / 13学习交流文档

2 / 13学习交流文档

3 / 13学习交流文档

A105080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发生资产折旧、摊销的纳税人,无论是否纳税调整,均须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4号)等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资产折旧、摊销的会计处理、税收规定,以及纳税调整情况。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列次填报

1.第1列“资产原值”: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累计(含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5.第5列“税收折旧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对于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税前扣除。第4列至第8列税收金额不包含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额。 对于第8行至第17行、第29行对应的“税收折旧额”,填报享受各种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当年享受加速折旧后的税法折旧额合计。本列仅填报加速后的税法折旧额大于一般折旧额月份的金额合计。即对于本年度某些月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其加速后的税法折旧额大于一般折旧额、某些月份税法折旧额小于一般折旧额的,仅填报税法折旧额大于一般折旧额月份的税法折旧额合计。 6.第6列“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仅适用于第8行至第17行、第29行,填报纳税人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额,是指该资产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目录

与资本性支出相对应的是收益性支出,又叫期间费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 编辑本段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概念区分 资本性支出是收益性支出或成本性支出的对称。它是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例如,购置运输设备的支出,由于运输设备能使用于几个年度,其支出应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运输设备的支出,按其损耗程度,通过计提折旧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这个会计处理方法,称为折旧或摊销。把支出记作资产的办法,称为资本化。 资本性支出不同于成本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摊负担,后者全部由当年营业收入补偿。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如把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资产价值,多计了当年费用,虚减当年利润;反之,则多计了资产价值,少计了当年费用,虚增当年利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处理,有时把小于一定金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作为成本性支出处理。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划分原则 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可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一般实务中采用的都是 年折旧=资产原值*(1-经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年折旧/12 没有说有残值率,就可以视同无残值,看企业怎么规定的,一般设备的残值率都是3%或者5% ,折旧年限为10年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 折旧年限固定资产 月折旧额率=固定资产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完工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平均年限法的一种演变。 计算公式如下: 每公里(每工作小时/每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可行使公里(可工作小时/可工作台班) 月折旧额=每公里(每工作小时/每台班)折旧额×月实际行驶公里(月实际工作小时/可工作台班)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随着折旧的计提逐年减少,而折旧率不变,因此,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必然逐年减少。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月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当发现某期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小于该期剩余年限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时,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即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按剩余年限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为该项固定资产年初时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假设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 1+2+3+…+N=N(N+1)/2。这个分数因逐年递减,为一个变数。而作为计提折旧依据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净残值则各年相同,因此,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各年提取的折旧额必然逐年递减。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可折旧年数之和 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折旧和摊销的区别

折旧和摊销的区别是: 1、折旧的是资产,摊销的是费用。折旧一般指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2、折旧和摊销都是逐步的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计入的期限长短不同。折旧至少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费用以外,都是一年内摊销完毕。 3、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4、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5、折旧和摊销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而摊销的计算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等。 扩展阅读: 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 常见的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 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从金额上看,一般情况下,摊销的费用相对于折旧费用要小很多,也

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固定资产要远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一般会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区分。 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资本性支出流程

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 一、业务流程范围 1 所涉及的业务范围 项目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招标、直接发包或谈判等方式进行勘 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签订 采购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和存档进行管理;对购入物资进行验收并对相关资产 项目以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在建工程的相关核算和会计处理;监督工程建设 的实施并适时进行验收;对已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及时转为 固定资产;正式竣工决算并进行工程审计;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对资本承担信 息进行收集和披露 2 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资本性支出需求部门、计划部门、工程建设部门、采购供应部门(指行使采购 供应职能的部门,包括专门的采购部门,以及行使施工、设计、监理、设备等 采购职能的计划部门或工程建设部门)、工程物资管理部门(包括工程物资仓 库)、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综合部门、资产维护使用部 门 二、涉及的应用系统和重要电子表格 应用系统:MIS系统、OA系统 重要电子表格:借款利息预提明细表,初步竣工决算报表,正式竣工决算报表,资本承担汇总表 三、目标 1合理确保资本性支出真实存在,并经过充分授权; 2对资本性支出的购买、使用、维护和授权的职责存在适当分离,减少舞弊的产生;3合理确保资本性支出项目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和应付账款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并符合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4合理确保采购支付按照发票金额及合同约定进行并经充分授权; 5合理确保在会计报表中及时、真实、准确及完整地披露资本承担; 6合理确保在建工程,包括工程物资的实物安全。 四、风险 1资本性支出未经适当授权引发舞弊风险; 2可能未能建立适当的对资本性支出的购买、使用、维护和授权的职责分离; 3资本性支出所涉及的资产(包括在建工程转固)和应付账款记录可能不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 4采购支付可能未按照发票金额及合同约定进行并经充分授权; 5资本承担可能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及时、真实、准确及完整地反映;

折旧与摊销的计算办法与区别

一、折旧与计算方法 (一)折旧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二)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的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二、摊销与计算方法 (一)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二)摊销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三)摊销的方法: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 总之:折旧和摊销的区别是:同样都是逐步的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计入的期限长短不同。 折旧至少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以外,都是一年内摊销完毕。 简单的说:折旧的是资产,摊消的是费用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的适用范围是固定资产。如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做: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2)累计摊销的适用范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每月进行,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