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合计算 合并综合算式

混合计算 合并综合算式

混合计算 合并综合算式
混合计算 合并综合算式

二下综合计算练习(3)

姓名

一、把下列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17+36=53 (2)4×6=24 (3)4×9=36 53+39=92 24÷3=8 73—36=37

(4)63÷7=9(5)8×6=48 (6)42÷7=6 9×5=45 24+48=72 64—6=58

(7)28+49=77 (8)8×8=64 (9)54—29=25 92—77=15 19+64=83 72—25=47

(10)54—47=7(11)4×2=8 (12)64—58=6 7×8=56 40÷8=5 9×6=54

二、递等式计算

(1)63÷7×8 (2)8×3+6 (3)36—21÷3 (4)88—(37+37)(5)30+24÷6 (6)(52—16)÷4

分数混合运算一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宁强县南街小学张彩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环保节水教育、爱心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口算题目: 1/3+1/2 3/4-1/2 6×2/5 4/9×3/8 1/3÷1/2 说说6×2/5 、4/9×3/8两道乘法算式的意义。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猜一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否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提示课题 (二)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 南街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体育班有24人,葫芦丝班的人数是体育班的1/3,美术班的人数是葫芦丝班的3/4。 这是我校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美术班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出示自学要求: (1)画线段图或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2)先估一估,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验证: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一致? 3、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1)找单位“1”,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2)看图列出数量关系式。 (3)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4)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算式,生独立计算。 生板演计算,集体订正。 通过进一步的计算,你能说说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运算吗?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应先算( ),再算( ) ;有括号的算式 ,应先算( )。 5、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学生练习简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播放西南旱灾图片,生谈感受。解决问题: 小亮小华小新6李亮张华王新虎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综合计算题》

题型复习(四)综合计算题 第1讲力学计算 题型之一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1.(2017·威海 )夏鸥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发现该物体要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于是他将体积为1×10-3 m3、重为6 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50 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并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煤油的密度为×103kg/m3,g取10 N/kg)求: (1)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2.(2017·咸宁)底面积为100 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 cm3、重为3 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 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 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ρ水=×103kg/m3,g取10 N/kg,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甲乙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2017·天水 ) 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物块放在底部水平的容器中,物块的质量为kg,物块的底面积为50 cm2,物块与容器底部用一根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相连,当往容器中缓慢

注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停止注水,此时,物块上表面距水面10 cm ,绳子竖直拉直,物块水平静止, 绳子的拉力为2 N .已知ρ水=×103 kg /m 3 ,g 取10 N /kg .求: (1)物块的重力. (2)物块的密度. 甲 乙 (3)注水过程中,绳子刚好竖直拉直时到图乙所示位置时,水对物块下表面压强的变化范围. 4.(2017·贵港)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20 cm 深的水,容器的质量为 kg ,厚度忽略不计.A 、B 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B 物块 的体积是A 物块体积的1 8 .当把A 、B 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溢出, 如图乙所示,现剪断细线,A 物块上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60 Pa ,物块A 有1 4 体积露出 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3 kg /m 3 ,g 取10 N /kg .求: (1)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细线被剪断前后水面的高度差. 甲 乙 (3)A 、B 两物块的密度. 5.(2016·柳州)正方体塑料块A 的边长为L A = m ,它所受的重力G A =6 N ,另一圆柱体B 高h B = m ,底面积S B =5×10-3 m 2,它的密度ρB =×103 kg /m 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列综合算式

《列综合算式》教学设计 姓名:尹晓霞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1第6、第8、第9题,P52第14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后,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亲历列综合算式的的过程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会根据不同题型进行分析,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难点是让他们理解为了符合题意有时需使用小括号。在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了替换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根据运算顺序进行正确的脱式计算,但列综合算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还牵涉到以算式替换数来列综合算式,这种替换的数学思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而且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这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不利的。本节课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以式代数放错了位置;二是需要加小括号的地方忘记加小括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激趣引入 1.师:前面,我们学过了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哪些运算顺序呢?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瞧,是谁? 课件出示:

麦咭想带着大家一起去闯关,敢不敢去?(敢)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第一关: 师:男生算第一组,女生算第二组 学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学生汇报。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添了小括号后使算式的计算顺序发生了变化。 师: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挺大呢。我们来听听麦咭是怎么夸小括号的。 课件出示并播放: 师:刚刚,大家都算的很好,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列综合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列综合算式。板书课题:列综合算式

2014中考综合计算题专题训练(题目)

2014中考综合计算题专题训练 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求: (1) 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 ; (2)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 (3) 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 3; (4) 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 /m 3; (5)线断后沉底,圆柱体对杯底的压强多大? (6)若圆柱体以5cm/s 的速度匀速下降,图像中的横坐标的数值,表示 时间,容器中的水原来有多深?圆柱体触底后,水对杯底的压强有多 大? 2.(2013泰安)29.利用轮船上的电动机和缆绳从水库底竖直打捞出一长方体物体,下图P-t 图像中表示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 与物体上升时间t 的关系。已知0~80s 时间内,物体始终以m/s 1.0=v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s 80=t 时,物体底部恰好平稳的放在轮船的水平甲板上。已知电动机的电压是200V ,物体上升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不计,g 取10N/kg 。求: (1)湖水的深度h 1,甲板离水面距离h 2 。 (2)物体的重力。 (3)浸没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4)物体的密度。 (5)打捞处水对水库底的压强多大?打捞上来后,物体对甲板的压强多大? (6)整个打捞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7)若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求在0~50s 内,电动机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3在图中,定性画出铁块自河底升至滑轮处的过程中,绳子拉力的功率P随铁块上升高度h 变化关系的图象. 4(2013泸州)如图甲所示是一艘海事打捞船正在打捞一沉人海底的物体,乙图是钢绳将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的简化示意图,物体从海底被提升到离开海面一定距离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均保持不变,从提升物体开始经过时间120s后物体刚好全部出水,已知物体的体积V=2m3,密度ρ=3×103kg/m3,已知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中,钢绳提升物体的功率P=40kW,(忽略水的阻力和钢绳重量,海水的密度取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中,钢绳提升物体的 拉力; (2)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的上升过程中,钢绳提升物 体的功率; (3)打捞处海水对海底的压强。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完整版本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弄清运算 顺序,再细致计算。) 257)2174(107?++ [1-(8341+)]÷41 83)89169(÷+ 48 1 8125??÷ 8 3758771+?+ 54 )4365(512++? 6÷21-21÷6 776×11÷776×11 (776×11)÷(77 6×11) 99 71×99 10×21+21×2 185×0.55+0.45÷12 1 34 -(15 + 13 )× 9 8 25 × 34 - 12 ÷4 18 ×34 +18 ×1 4 58 ×[1÷( 34 + 13 )] [ 16 -(514 - 13 )]× 79 57 + 98 × 59 + 38 1 - 58 ÷ 2528 - 310

10 713151321÷?????????? ??+- ??? ??+÷435252 465×463 464 14 × 37 + 47 ÷4 5 -( 67 ÷314 + 6 13 ) 12614121??? ? ??-+ 15 141781714159?+? 815 ×34 -16 ÷ 12 54 ×56 +16 ×5 4 32.6×4 5 +32.6×0.2 25× 24 23 二、解方程。 53x=34 14 x=2 (1-14 )x=3.6 12 -45 X=10 1 34 ×(X -1 3 )=0 32x -16 x=3 21 x+14 x=12 52x=3 4 +0.25

x -4 5 X=2.4 5x -3× 215=7 5 三、列式计算。 (1)4除以221与0.6的和,再减去7 1,得多少? (2)4除以221的商,加上0.6与7 1的积,和是多少? (3)4与221的和,除0.6与7 1的差,商是多少? (4)4除221的商,加0.6后再与7 1相乘,积是多少? (5)4除以221的商加0.6的和,再与7 1 相乘,积是多少? (6)一个数比60的 5 2 少2,这个数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1、一根电线长8 1 20 米,剪去一段后.剩下10.5米,问剪去了多少米? 2、邮局与居民区相距1.25千米. 与工厂区相距3 2 1千米.邮递员骑自行车到居民区需121小时,他用同样的 速度骑自行出到工厂区需要多少时间?

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关键: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递等式计算。 (1)942-136820 (2)14613-3606 (3)73586-16940+40780-50245 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 2、文字式题。(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 (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2)37加上16,得多少? (3)350减去80,差是多少?(4)350减去80,得多少? 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 (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 (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 (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 (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

二、新授。 1、引言。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2、教学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 (2)提问:这一道题与刚才口算的第(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50减去了什么?减去了多少?怎样列式? 被减数减数 350-803 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3。 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 接着计算:原式=350-240 =110 3、把例3改题。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被减数乘数 (350-80)3

《分数混合运算》测试题

《分数混合运算》测试题一、填空。(26分) 3、40的1 4 是( ),比50少 1 4 是( ), 20比( )多1 4 。 4、一种混凝土沙子3份,石子2份,水泥1份拌在一起,沙子占混凝土的( ),石子比沙子 少( ) ( ) ,如果需水泥2吨,那么能拌( )吨混 凝土。 5、一件儿童服装原价200元,打八折后现价是( )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元。 6、有一份稿件,甲单独打4天打完,乙单独打 5天打完。甲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 ( ) ,乙每天打 这份稿件的( ) ( ) 。甲、乙两人合打一天要完成这 份稿件的( ) ( ) 。那么甲、乙两人合打( )天 完成。

7、16千克增加1 8 后是( )千克,16千克增 加1 8 千克后是( )千克。 8、一根线用去5 8 后,还剩6米,这根线原来有 ( )米。 9、五(1)班男生是女生的5 6 ,女生占全班的 ( ),男生占全班的( )。 10、有200辆自行车,卖出 7 10 ,还剩( ) 辆。 11、( )千克比150千克多1 3 ,比45千克少 2 5 是( )千克。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甲比乙多1 8 ”,也可以说是“乙比甲少 1 8 ”。 ( ) 2、1米增加它的1 8 就是1 1 8 米,3千克增加它

的1 6 ,是3 1 6 千克。( ) 3、一堆煤运走了3 4 ,还剩下 1 4 吨。( ) 4、一班的人数的4 5 与二班人数的 2 3 相等,则一 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 ) 三、选择题。(把序号填入括号)(5分) 1、18米的1 3 与( )米的 1 5 一样长。A、6 B、30 C、15 D、20 2、两袋奶糖,第一袋吃了1 6 ,第二代吃了 1 6 千 克,两袋奶糖吃掉的( )。A、一样多B、第一袋多C、第二袋多D、无法比较 3、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占水 的( )。A、 1 11 B、 1 10 C、 1 9 D、1 8 4、电视机原价1000元,先提价10%,再降价10%,这时与原价( )。A、一样多B、

【强烈推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 计算题专项练习一 1、直接写出得数 67 ÷3= 35 ×15= 2-3 7 = 1+2%= 78 ÷710 = 5÷23 = 43 ×75% = 78 ×4×87 = 16 +56 ×15 = 12 ×99+99×12 = 2、解方程 X -27 X=114 X ÷18 =15×23 40%X-14 =712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2 ×58 -32 ÷85 1-58 ÷2528 -310 (23 +415 ×56 )÷2021 45 ÷[(35 +1 2 )×2] 4、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 5 是多少? 2、一个数的58 比20少4;这个数是多少? 计算题专项练习二 1、直接写出得数。 6×45= 94109?= 75 5÷= 100×25%= =÷331 =-5131 51 :201= (比值) 4)2141(?+= 3285÷= 21)211(÷+= 2、解方程。 92×x =181 16%20=-x x 6 543=÷x 21441=+x 1021 2=+x x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就简算。 61946594?+? 1185185367-÷- 52835383?+? 514365512+??? ??+? 7 22110233-?- 4、列式计算。

① 4减去 41的差乘5 3 ;积是多少? ② 比18的20%多0.35的数是多少? ③一个数与71的和相当于9 4 的45%;这个数是多少? ④ 28比某数的3倍少2;求这个数。(列方程解) ⑤ 甲数的5 2 和乙数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计算题专项练习三 (1)直接写出得数。 43÷43= 71×103= 1.8×61= 3 1÷3= 3.2- 109= 21+5 1 = 10÷10%= 6.8×80=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103-103÷6 31×43÷(43-12 5) 21×3.2+5.6×0.5+1.2×50% [35-(52+43)]÷4 31 99×9897 11.58-(711 5+1.58) (3)解方程 21X +31X=4 3 17-120%X=5 X -12%X=2.816 54×41-21X=20 1 (4)列式计算。 A 、54与4 1 的差是它们和的几分之几 B 、甲乙两数的比是3 :4;乙数减甲数得14 5 ;求 乙数。 计算题专项练习四 1.口算: 43×53 45×94 245÷10 0÷83 1 5.4×94 54÷163 0.65×8 1 50%-0.05 2.求未知数χ 8.6÷Ⅹ=2 21 Ⅹ×(1+21)=36 Ⅹ÷151=29 2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综合计算题》

题型复习(四) 综合计算题 第1讲力学计算 题型之一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1.(2017·威海 )夏鸥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发现该物体要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于是他将体积为1×10-3 m3、重为6 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50 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并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g取10 N/kg)求: (1)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2.(2017·)底面积为100 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 cm3、重为3 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 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 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ρ水=1.0×103kg/m3,g取10 N/kg,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甲乙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2017· ) 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物块放在底部水平的容器中,物块的质量为0.2 kg ,物块的底面积为50 cm 2,物块与容器底部用一根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相连,当往容器中缓慢注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停止注水,此时,物块上表面距水面10 cm ,绳子竖直拉直,物块水平静止,绳子的拉力为2 N .已知ρ水=1.0×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1)物块的重力. (2)物块的密度. 甲 乙 (3)注水过程中,绳子刚好竖直拉直时到图乙所示位置时,水对物块下表面压强的变化围. 4.(2017·贵港)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20 cm 深的水,容器的质量为0.02 kg ,厚度忽略不计.A 、B 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 知B 物块的体积是A 物块体积的1 8 .当把A 、B 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 有水溢出,如图乙所示,现剪断细线,A 物块上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60 Pa ,物块A 有1 4 体积露出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1)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细线被剪断前后水面的高度差. 甲 乙 (3)A 、B 两物块的密度.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计算题讲解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计算题 2009-12-05 10:46:14| 分类:建筑测量|举报|字号订阅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计算题1 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BM1 BM2 -3.001m 1.4km 6.3km 3.5km 1.719m -4.740m H BM1 = 163.751m H BM2 = 157.732m P Q

(1)计算高差闭合差: △h = H BM2 - H BM1 = 157.732 – 163.751 = -6.019 m ∑h = -3.001 – 4.740 + 1.719 = = - 6.022m f h= ∑h - △h = -6.022 – (-6.019) = -0.003m = -3mm (2)分配闭合差,计算改正数 ∑L = 1.4 + 6.3 + 3.5 = 11.2 km v1 = - (L1/∑L) * f h = 0mm v2 = - (L2/∑L) * f h = 2mm v3 =- (L3/∑L) * f h =1mm (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的高程 H P = H BM1 +h1 + v1=163.751 – 3.001 + 0 = 160.750m H Q = H P +h2 + v2 = 160.750 – 4.740 + (0.002) = 160.750 – 4.738 = 156.012m

或H Q = H BM2+ (h3 + v3) = 157.732 – 1.719 –0.001 = 160.750 – 4.738 = 156.012m 2.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 M=14.22m, Y M=86.71m;点A的坐标为X A=42.34m, Y 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X = X A– X M = 28.12m, △Y = Y A– Y M = -1.71m 距离d = (△X2 + △Y2)1/2 = 28.17m 方位角为:356 °31′12″(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3 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 X A=1011.358m, Y A=1185.395m;点B的坐标为 X B=883.122m, Y B=1284.855m。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定出一点C,BC间的距离D BC=50.000m,计算C点的坐标。 △X AB = X B– X A = -128.236m, △Y AB = Y B– Y A =99.46m 可以计算出AB边的方位角αAB为:142 °12′10″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C在AB延长线上,故αAB = αBC = 142 °12′10″ △X BC = D BC * cosαBC = -39.509; △Y BC = D BC * sinαBC = 30.643 C点的坐标为:X = 843.613; Y = 1315.498 4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测量了五次,各次长度分别为:121.314m, 121.330m, 121.320m, 121.327m, 121.335m。试求:(1)该距离算术平均值;(2)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距离的相对误差。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 12×1/3=4(人)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 ②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合并综合算式练习.doc

一、列出综合算式。姓名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两步算式综合算式63+7= 33+29= 34+10= 56-9= 78-70= 80-62= 64-44= 1+8= 两步算式综合算式54+6= 35-19= 26+14= 70+7= 60-14= 10+9= 8+6= 9+77= 两步算式综合算式1+8= 11+7= 20-4= 20-3= 83+9= 58+18= 80-16= 57+17= 10+9= 10+20= 5+1= 2+13= 两步算式 94-19= 60-30= 80-6= 54-15= 综合算式 38+20= 36+12= 33+16= 40-10= 两步算式 58+10= 48-20= 49+10= 30-19= 综合算式 9+1= 3+5= 2+1= 5+2= 两步算式 50-10= 20-8= 50-3= 80-7= 综合算式 8×4= 5×7= 6×9= 6×6= 两步算式 32+7= 35-15 54+5 36-20= 综合算式 3×4= 2×4= 4×7= 2×5= 两步算式 20+12= 50-8 42+28= 34-10= 综合算式

54+6= 35-19= 26+14= 70+7= 两步算式 60-14= 10+9= 8+6= 9+77= 综合算式 34+10= 5×7= 16 ÷2= 18+6= 两步算式 64-44= 35-15= 8+19= 24 ÷3= 综合算式 42 ÷7= 42 ÷7= 27 ÷3= 27 ÷3= 两步算式 6×8= 8×6= 9 ×2= 2 ×9= 综合算式 49 ÷7= 34+1= 44-40= 35-19= 两步算式 22+7= 35 ÷7= 8 ×4= 16 ÷8= 综合算式 二、根据图示写综合算式。【做好一定要检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是否应该打小括号。】 3 × 8 22 - 16 5 × 6 14 + 16 ÷ 6 36 ÷36 - ÷6 46-1958-4912- 2892 -77 ÷9 × 660 -36 +

热学综合计算题专题训练

热学综合计算题专题训练 一、热机效率 1.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10min内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了1.2×104m,消耗了0.1 5kg的氢气.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0×103N(氢气的热值取1.4×108J/kg ).则:(1)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 (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2.如图所示为FDP30C型柴油水泵机组(水泵机组动力由柴油机提供),它的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大;省时、省油、省心.该水泵机组的效率为40%,正常工作1小时可以将54m3的水抽到20m高处,请计算这个过程中:(g=10N/kg,q柴油=4.3×107J/kg). (1)水泵机组对水做了多少功? (2)水泵机组的有用功功率是多少? (3)水泵机组消耗多少柴油?(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二、锅炉、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 1.某野外考察队员使用酒精炉烧水,使1kg的水的温度升高了80℃,完全燃烧了2 2.4g的酒精.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该酒精炉的效率是多少?

2.用燃气灶烧水,燃烧2kg的煤气,使2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2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3.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m3(假设天然气完成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 4.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若某天太阳能热水器在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体积为100dm3,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40℃. (1)求出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 (2)若改用煤气锅炉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0.7m3煤气,请计算出锅炉的效率(煤气的热值q=4.0×107J/m3). 6.在1个标准气压下,完全燃烧200g焦炭所放出的热量恰好把初始温度是20℃、质量为10kg 的水加热至沸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求:(1)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此过程的热效率.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一、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 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 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 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

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 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 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将在课堂上复习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 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 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的练习题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19×96=1824 962÷74=13 1824-13=1811 综合算式 2、59+66=125 125×64=8000 10000-8000=2000 综合算式: 3、798-616=182 5940÷45=132 132×182=24024 综合算式: 4、315×40=12600 12600-364=12236 12236÷7=1748 综合算式: 5、72-4=68 68×6=408 408÷3=136 综合算式: 6、72-4=68 63÷3=2 1 68×21=1428 综合算式: 7、35-25=10 10÷5=2 2+251=253 综合算式: 8、50-5=45 4×45=180 180÷2=90 综合算式: 9、744÷24=31 25+31=56 72-56=16 综合算式: 10、570-528=42 35×42=1470 1470÷14=105 综合算式: 11、4×157=628 6280÷628=10 712-10=702 综合算式 12、145÷5=29 29×6=174 478-174=304 304+46=350 综合算式: 13、144÷18=8 288-8=280 280+35=315 综合算式: 14、58+37=95 9×5=45 64-45=19 95÷19=5 综合算式: 15、253-22=231 231÷21=11 19+11=30 综合算式: 16、221×3=663 208÷16=13 663+13=676 综合算式: 17、217+123=340 340÷17=20 500-20=480 综合算式: 18、360÷20=18 240÷20=12 18-12=6 综合算式: 19、23+23=46 46 24=1104 1104-597=507 综合算式: 20、588÷21=28 53-28=25 25×36=900 综合算式: 21、120÷12=10 10×18=180 180-54=126 综合算式: 22、437÷19=23 23×16=368 424-368=56 综合算式: 把下列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 53-28=25 450÷25=18 18+108=126 综合算式: 2. 216÷24=9 52-9=43 43╳15=645 800-645=155 综合算式: 3. 45╳16=720 325÷13=28 720-28=695

三年级上计算题综合训练(学生版)

三年级上计算题综合训练 一、试一试. 1、240的3倍是();()是210的5倍。 2、比805少615的数是();()比875多125。 3、()÷3=2......1 26÷()=3 (2) 4、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分针走一圈是()时, 时针走一圈是()时。 5、 3千克=()克1时=()分1分=()秒 1吨-800千克=()千克6厘米=()毫米 30厘米-200毫米=()毫米 600米+400米=()千米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7、一辆公共汽车从A城到B城需行驶3小时,汽车从上午9:30开车,到达B 城的时间是();汽车到B城后休息1小时,再返回A城,到达A城的时间是下午()时()分。 8、600×5的积的末尾有()个零,125×8的积是()位数。 9、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他们的差是()。 10、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11、 73除以8,商是(),余数是()。 12.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②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 ③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20() 13、在=” 3千克 2吨 2千克 600克 5千克 14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11,余数是6,那么被除数最小是(),如果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最大是()

15、()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0. 16、40厘米=()分米 3吨=()千克 7分=()秒 17、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铅笔长16()一头牛重500() 爸爸每天工作8()刘翔跑110米栏只要9()多 18、小华每天放学的时间是,在路上用了15分。他回到家的时间是 ( )。 19、在○里填上>、<或= 8000米○9千米 4时○240分 20、4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次手。 21、350×8积的末尾有()个零,505×8积的中间有()个零。 22、用4根木条做成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这个长方形会变成一个()形。 23、一年有()个月,2011年2月份有()天。 24、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25、请你填出每筒乒乓球多少元。 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足球75元2个 213元 乒乓球[]3筒 二、易错分析. 1、一只狗重4克(×) 【错因】:①克,千克,吨单位大小不清楚。②不太细心哦! 【正确答案】:千克(√) 2、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错因】:①周长公式应用错误。②仔细认真哦!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一)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12×1/3=4(人) 4×3/4=3(人)

B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 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画线段图对于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很在帮助,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但画线段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此处需要加以详细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他们豁然开朗。)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类型;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难点是对分数应用题的分析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直观呈现数量关系,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了认真的良好习惯。

合并成综合算式,新

(1)960÷15=64 64-28=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35-500=4035 782-777=5 4035÷5=8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5×24=1800 9000-1800=7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15=120 63+120=183 183÷6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40÷12=20 125×14=1750 20+1750=17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128=146 120÷30=4 146×4=5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3×7=381 687-381=306 306÷6=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4=48 6×7=42 48+42=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4÷3=8 108-8=100 100×5=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1×3=663 208÷16=13 663+13=67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17+123=340 340÷17=20 500-20=4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56+204=360 360÷18=20 418-20=3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4+17=41 32×41=1312 1312÷16=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3+123=183 80-19=61 183÷6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20÷64=5 32+3=35 5×35=1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80+220=400 400÷4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