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 案例

城市规划 案例

城市规划 案例
城市规划 案例

目录

1 规划背景 (2)

2 区位及规划范围 (2)

3 规划依据 (2)

4 现状概况 (2)

4.1土地利用现状 (2)

4.2道路交通现状 (2)

4.3市政配套设施 (2)

5 上层次规划要求 (3)

6 发展条件及发展对策 (3)

6.1优势条件 (3)

6.2制约因素 (3)

6.3发展对策 (4)

7 规划目标 (4)

8 方案比较 (4)

9 土地利用规划 (5)

9.1规划结构 (5)

9.2用地布局 (5)

10 道路交通规划 (6)

10.1对外交通 (6)

10.2区内交通 (6)

10.3标准道路横断面 (6)

11 竖向规划 (7)

11.1道路竖向规划 (7)

11.2用地标高 (7)

12 规划控制指标 (7)

12.1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7)

12.2配建车位 (7)

12.3就业岗位测算 (8)

13 建设时序 (8)

13.1分期实施目的 (8)

13.2分期发展策略 (8)

14 空间管制规划 (8)

14.1分区管制 (8)

14.2城市绿线管制 (8)

15 市政设施规划 (9)

15.1给水工程规划 (9)

15.2排水工程规划 (9)

15.3雨水工程规划 (10)

15.4电力工程规划 (11)

15.5通信工程规划 (12)

15.6邮政规划 (12)

15.7广播电视规划 (12)

15.8燃气工程规划 (12)

16 环境保护规划 (13)

17 环卫工程规划 (13)

18 防灾规划 (13)

1 规划背景

古镇镇作为中山市重要的工业镇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海州区作为古镇镇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产业发展空间日趋饱和,急需新的发展空间。

为落实《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2003~2020)》、《中山市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满足海洲产业发展的需求,及时开发螺沙工业区已势在必行。

2 区位及规划范围

螺沙工业园(以下简称规划区)位于古镇镇东北角,具体在显龙工业园及麒麟工业园内。西侧紧邻麒麟工业园,北侧与顺德一河之隔,东侧及南侧紧邻小榄镇,规划面积约43.81ha。

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大纲);

◆《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2003~2020)》;

◆《中山市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中山市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政府相关政策、水文地质等重要基础资料。

4 现状概况

4.1 土地利用现状

◆工业用地

现状工业用地位于规划区西部,多为砖瓦结构的简易厂房,环境卫生极为恶劣,用地面积

5.31ha。

◆其他用地

规划区除工业用地外,大部分用地为耕地及鱼塘,用地面积38.50ha。

4.2 道路交通现状

规划区内现有一条迎丰东路,路面宽6.0米,另有几条土基路,交通极为不便。

4.3 市政配套设施

规划区内分别有110kV和550kV两条高压走廊从东西两侧穿过。

5 上层次规划要求

◆依据《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2003-2020)》,古镇镇提出“工业入园,居住入区”的发展策略,将古镇工业园打造成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

在产业选择方面,古镇将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灯饰制造业,同时鼓励和吸引发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入园。

◆发展备用地

规划区内城市发展预留用地位于规划区的中部与东部,用地面积为38.50ha。目前为鱼塘和小量菜地,没有任何市政基础设施等开发利用条件。近期不列为城市可建设用地,近期无重大项目不启动使用。

为保证规划编制的整体性与前瞻性,将本规划区内的发展预留用地一并纳入编制。并明确:(1)在规划区的分期建设时序上,发展预留用地作为远期开发用地,原则上,作为最后启动的用地,近期以园地形式保留。

(2)在启用发展预留用地前,必须通过相关的发展预留用地启用手续。

6 发展条件及发展对策

6.1 优势条件

目前,古镇镇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初期,螺沙工业园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园,有条件抓住发展机遇,摆脱以往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发展模式,走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发展道路,成为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园。

6.2 制约因素

◆规划区内大部分用地尚未平整,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开发成本高,急需启动资金。

◆规划区内仅有一条迎丰东路,对外交通条件较差。

6.3 发展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强市政配套设施,为工业入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界定企业入园标准(如投资规模、提交税收额度等),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扶持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7 规划目标

将螺沙工业园建设成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型产业园。

8 方案比较

以下从基础设施投资、职工生活环境、市场化程度及可操作性四个方面对上述四个方案进行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

(方案一)、(方案二)的道路总长为3300米,道路面积为7.25ha;(方案三)、(方案四)

的道路总长为3800米,道路面积为8.00ha。因此(方案一)与(方案二)道路建设投资较少。

◆职工生活环境

(方案一)、(方案三)将职工生活区安排在工业园内,受工业生产噪音、废气和废水等因素影响,职工生活环境差;(方案二)、(方案四)将职工生活配套安排在海洲生活区中,职工生活环境较好。

◆市场化程度

(方案二)、(方案四)将职工生活配套安排在海洲生活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来解决职工生活配套需求,市场化程度较高;(方案一)、(方案三)通过工业园内部安排生活配套,不利于吸引社会投资,市场化程度低。

◆可操作性

(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政府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方案二)与(方案四)通过市场化解决职工生活配套问题同时,又能为海洲带来商业、饮食、房产等第三产业收入,实现政府、企业及村民的多方受益。

方案比较一览表

基础设施投资职工生活环境市场化程度可操作性方案一低差低弱

方案二低好高强

方案三高差低弱

方案四高好高强

◆推荐方案:

综上分析,〔方案二〕能较好的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将〔方案二〕作为本次规划的推荐方案(以下内容按推荐方案为准)。

9 土地利用规划

9.1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一环、两区、三轴”

一环:位于规划区外围的生态绿地将工业园环绕其中,在工业园外部形成有效的绿化隔离。

两区:规划区内分为: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

一类工业区:根据《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在螺沙工业园内将安排约5.0ha 的一类工业用地,在规划中将一类用地安排在规划区南部,紧靠小榄镇规划生态绿地。

二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则位于规划区的中部和北部区域,将以发展灯饰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三轴:位于规划区北部的迎丰东路及位于规划区东部的东岸西路三线作为工业园的发展主轴。

迎丰东路和迎丰南路作为规划区内部联系的通廊串联起各产业地块。

东岸西路三线东连小榄,西至海洲中心区是规划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9.2 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

古镇镇总体规划中提出将在螺沙工业园内安排一类工业用地5.0ha。在本规划中在规划区南部,紧靠小榄生态绿地安排一类工业区,规划面积5.54ha;其他用地均为二类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为29.02ha, 占总用地的66.24%。

◆居住用地

职工生活配套居住用地面积按6~8m2/人(取7m2/人)测算,则需安排约4.0ha职工生活配套居住用地。

在本方案中将职工生活配套用地安排至海洲城区,因此在规划区内不单独安排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螺沙工业园与海洲城区仅距2公里,可考虑将行政办公用地安排至海洲行政中心,不在规划区内单独安排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有主干道东岸西路三线(规划路幅50米,双向6车道)及城市次干道迎丰东路(现状路幅 6.0米左右,双向两车道;规划路幅20米,双向4车道)和支路迎丰南路(规划路幅15米,双向2车道)作为工业园内道路骨架。工业园其他支路,路幅宽度为15米。用地面积7.12ha, 占总用地的16.25%。

◆绿地

工业园区绿地基本为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是工业用地之间的15米防护绿带、高压走廊及外围生态绿地。绿地面积为7.67ha, 占总用地的17.51%。

规划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所占比例(%)

M 工业用地29.02 66.24 M1 一类工业用地 5.54

M2 二类工业用地23.48

S 道路广场用地7.12 16.25 S1 道路用地7.12

G 绿地7.67 17.51

G22 防护绿地7.67

规划总用地面积43.81 100.00 10 道路交通规划

10.1 对外交通

规划区内对外交通流主要为规划区――海洲城区及规划区――小榄镇,主要依托城市主干道东岸西路三线和城市次干道迎丰东路来满足工业园内对外交通的需求。

10.2 区内交通

规划区内依靠次干道迎丰东路(规划路幅20米,双向4车道)及支路迎丰南路(规划路幅15米,双向2车道)和其他支路构成工业园内交通网络,满足工业园内部交通联系。

10.3 标准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标准

道路等级道路宽度(m)横断面布置形式

城市主干道

(东岸西路三线)

50

2.5(人)+

3.0(非)+1.5(绿)+16(车)+4(绿)+16

(车)+1.5(绿)+3.0(非)+2.5(人)

城市次干道

(迎丰东路)

20 2 .25(人)+15.5(车)+2.25(人)

支路

(迎丰南路)

(螺沙一路)

(螺沙二路)

(螺沙三路)

15 3.5(人)+8(车)+3.5(人)

11 竖向规划

综合考虑基地现状地形、防洪防涝及工程管线布置要求,为道路施工设计、街坊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1.1 道路竖向规划

根据中山市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区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进行设防,道路标高主要依据标准进行设计,最低标高值确定为3.0米。

道路纵坡:0.3%≤车行道≤2%,0.3%≤非机动车道≤2%,0.5%≤人行道≤2%。

道路横坡:采用1~2%

11.2 用地标高

为了尽量减少填土土方量、节约开发成本,又能保证满足地面排水需要,规划地块标高原则上按四周道路最低路段路缘标高高出0.2m控制,规划区内用地标高设计详见道路工程规划图。

12 规划控制指标12.1 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规划依据中山市相关技术规定,参考国内相关技术密集型工业园的控制标准,并结合螺沙工业园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工业园内工业用地制定相应控制指标,以指导工业园开发建设。

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用地性质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限高(m)工业用地 2.0 ≥25 ≤40 24

12.2 配建车位

工业区停车场应按照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0.3货车位设置。具体计算公式为:车位(大货车)=[总用地面积×容积率(2.0)]÷100×0.3,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见下表

标准车换算一览表

车种换算系数

自行车0.2

二轮摩托0.4

三轮摩托或微型汽车0.6

小客车或小于3t的货车 1.0

旅行车 1.2

大客车或小于9t的货车 2.0

9~15t货车 3.0

铰接客车或大平板拖挂货车 4.0

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为25~30m2;路边停车带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16~20 m2;摩托车停车场面积,每个停车位为2.5~2.7 m2。自行车停车场面积,每个停车位为1.5~1.8 m2。

12.3 就业岗位测算

工业区就业岗位的测算以人均建筑面积计:

工业用地:60—75m2/人(按70m2/人计)

工业用地面积为29.02ha,用地内总建筑面积约580400m2,就业岗位为8292个。其中,岗位构成按单身职工80%、带眷职工20%测算。

13 建设时序

13.1 分期实施目的

为贯彻落实本次控制性规划意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景观面貌,规划针对不同的城市建设区域进行分期建设规划,以达到指导和约束城市开发建设的目的。

13.2 分期发展策略

一期开发建设用地

整治高压走廊下、迎丰中路两侧的现状工业,责令“入园”。建设螺沙三路及开发螺沙三路以东地块。

二期开发建设用地

建设迎丰中路、螺沙一路北段,开发迎丰中路两侧地块。

三期开发建设用地

建设迎丰南路及迎丰南路两侧地块,建设螺沙一路南段及螺沙二路,建设建设东岸西路三线。整治及建设工业园周边环境。

14 空间管制规划

根据2006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本规划对本片区内用地进行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划,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管制要求。

14.1 分区管制

本片区内用地划分为适建区和限建区。适建区主要为片区内规划的工业用地;限建区主要为片区内的防护绿地。

适建区规划管制要求:对现状零散分布的工业实施搬迁,逐步置换为与本规划相适应的建设用地。对于新开发建设的地块,在开发建设中应由政府部门按规划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规划的指导下安排引进的各种建设项目,保证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项目开发。

限建区规划管制要求:限建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或是根据本规划的相关建设控制要求进行建设;非经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随意调整限建区的规划范围和建设内容。

14.2 城市绿线管制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规划中所划定的城市绿线主要为规划防护绿地,本规划所确定绿线的界线、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由中山市规划局根据本规划进行管理。

本规划所划定城市绿线范围内的防护绿地,以及未划定的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必

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在本规划确定的城市绿线内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控制要求;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15 市政设施规划

15.1 给水工程规划

15.1.1 给水工程现状

目前,古镇镇现有两座水厂:古镇镇自来水总厂位于西江支流海洲水道汇入西江出水口下游,设计规模12万m3/d,目前供水能力为平时7万m3/d,高峰供水为8万m3/d。另一座水厂位于海洲北郊,海洲水道东侧。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5万m3/d,最大供水能力达到3.5万m3/d (2007年),目前正扩容建设二期,规模2.0万m3/d。取水水源均为西江支流海洲水道,采用常规处理方式(混凝、沉淀、过滤、液氯消毒)净化后向用户供水。

规划区域位于横琴海水道以东,紧邻中山市小榄镇,与古镇中心区隔河相望,现状多为鱼塘、农田和少量民居,仅沿迎丰东路建有DN250给水管,由东岸北路DN600给水干管供水。

15.1.2 给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现状管网布置单一,单水源供水,随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供水不能保证将会日益明显。

◆处于供水末梢,水压偏低。

15.1.3 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给水量

(1)人口规模预测法

根据规划指标,规划人口约为0.5万,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8万m3/(万人?d),则规划用水量为0.4万m3/d。

(2)建设用地预测法

根据规划指标,建设用地为0.44km2,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1.1万m3/(km2?d),则规划用水量为0.48万m3/d。

(3)用地指标预测法

规划需水量预测

序号用地名称面积(ha) 指标(m3/ha?d) 需水量(m3/d)

1 一类工业用地 5.54 120 664.8

2 二类工业用地23.48 200 4696.0

3 道路广场用地7.12 20 142.4

4 合计43.81 5503.2

通过上述方法预测,规划区规划需水量为0.5万m3/d。

◆规划水源

规划区域给水水源取自沿迎丰东路敷设的DN250现状给水干管,远期通过与东岸西路三线规划DN400给水干管的连通,形成多水源供水,提高供水安全性。

◆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给水管沿主要道路呈环状布置,保证供水可靠性,管道管径按最高日最高时确定,日变化系数取1.3,时变化系数取1.6。

规划区均为工业用地,同时发生火灾次数1次,1次灭火用水量应按厂区面积及单体最大建筑面积确定。

为满足市政消防及事故用水要求,给水管最小管径DN150,沿道路设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米。

15.2 排水工程规划

15.2.1 排水工程现状

目前古镇没有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规划区域现状无系统排水设施,少量生产和生活污水

就近排入河涌,造成环境污染。

15.2.2 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 .现状无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污水排放要求,不利于工业园建设发展。

◆大量临时违章建筑乱搭乱建,致使镇中心地段、污染严重地段道路狭窄,甚至无道路可言,导致对现状系统改造困难重重,拆迁量大,政府投入巨大。

15.2.3 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污水量预测

根据上述预测,规划区最高日需水量为0.5万m3/d,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公共服务设施污水折算系数取0.85,其余道路广场、绿地洒水直接排入雨水管渠。

规划污水量预测

序号用地名称平均日给水量(m3/d) 排放系数污水量(m3/d)

1 一类工业用地511.4 0.85 436.7

2 二类工业用地3612.

3 0.85 3070.5

3 合计3665.9 3507.2

3

◆污水管网规划

根据即将实施的古镇镇污水收集输送工程要求,本规划区划归河东区,属新建区域,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

根据《古镇镇污水收集输送工程方案设计》,河东片区污水经收集后采用压力管跨越横琴海水道,经过东岸北路污水管转输汇入高压走廊污水主干管,进入同益污水处理厂。

区内各用地产生工业污水和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处理至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区内污水管网。

规划污水管道最小管径为D400,参照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排水流量确定管径。

污水泵站规模及用地应结合本规划区西片规划污水统一考虑,站址宜结合管道埋深和施工难度统一考虑。15.3 雨水工程规划

15.3.1 雨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域远期实施雨污分流。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重现期按1年考虑,中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q=1383.269/(t+3.67) 0.5686 L/s.ha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A·q·F L/s

其中:A——综合径流系数,取0.6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t——集水时间,t=t1+mt2,取t1=15分钟,m=1.2

◆雨水管渠布置:

本规划区属平原地带,地形高差变化不大。

规划区域雨水管渠设置应充分利用地形,结合用地竖向控制布置,雨水经有组织收集就近排向区内各河涌。

15.3.2 防洪防涝工程规划

◆根据古镇镇总体规划,近期防江(河)洪为50年一遇,远期为100年一遇。

◆排洪渠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重现期按P=25年考虑,中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q=2346.072/(t+3.67) 0.5681 L/s.ha

排洪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A·q·F L/s

其中:A——综合径流系数,取0.3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t——集水时间,t=t1+mt2,取t1=15分钟,m=1.2

◆排洪渠布置:

规划区域现状多为鱼塘,规划对其进行吹填,通过修建市政雨水管渠,提高排洪排涝能力,

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15.3.3 管线综合规划

根据各专业管线特点,对所作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煤气管线进行综合,合理确定各种管线平面、竖向位置,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碰撞、打架现象。

◆道路东、南侧一般布置给水管、电缆沟、雨水管,道路西、北侧一般布置污水管、电信管、燃气管。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米的城市干道两侧布置给水管;道路红线宽度超过24米的城市干道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一般情况下,从上到下排列次序依次为电缆沟、电信管、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管线竖向交叉时,优先满足自流管、大口径管的竖向要求。

◆主要控制指标为: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15.4 电力工程规划

15.4.1 现状情况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2路:其一,为500kV高压架空线沿西侧自北向南架设;其二,为110kV高压架空线沿规划区东部自北向南架设;

15.4.2 现状分析

◆供电设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应逐步完善规划区内的供电设施,提高其供电能力,使之与用户用电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状10kV树干式变压器将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建议改为户内型式。

◆线路通道

根据总规相关内容,现状2路110kV及以上架空线应予以保留,规划中应预留足够宽度的高压走廊;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状10kV架空线将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建议随城市建设逐步电缆地下敷设。

15.4.3 负荷预测

◆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进行计算,详见下表

地块

编号

用地

代码

用地性质

用地面

积(m2)

容积率

需要

系数

负荷指标

(w/m2)

负荷

(kW) A1-2 M2 二类工业用地6200.9 2.0 0.7 45 391

A1-3 M2 二类工业用地10600.0 2.0 0.7 45 668

A1-4 M2 二类工业用地13963.2 2.0 0.7 45 880

A2-1 M2 二类工业用地15197.3 2.0 0.7 45 957

A2-2 M2 二类工业用地8233.1 2.0 0.7 45 519

A2-3 M2 二类工业用地23692.6 2.0 0.7 45 1493

B2-1 M2 二类工业用地11154.4 2.0 0.7 45 703

B2-2 M2 二类工业用地14694.9 2.0 0.7 45 926

B2-3 M2 二类工业用地10210.8 2.0 0.7 45 643

B2-4 M2 二类工业用地10398.2 2.0 0.7 45 655

B3-1 M2 二类工业用地9137.5 2.0 0.7 45 576

B3-2 M2 二类工业用地10000.0 2.0 0.7 45 630

B3-3 M2 二类工业用地8357.0 2.0 0.7 45 526

B3-4 M2 二类工业用地8443.8 2.0 0.7 45 532

B3-5 M2 二类工业用地9250.0 2.0 0.7 45 583

B3-6 M2 二类工业用地7721.8 2.0 0.7 45 486

B4-1 M2 二类工业用地9918.0 2.0 0.7 45 625

B4-2 M2 二类工业用地11000.0 2.0 0.7 45 693

B4-3 M2 二类工业用地14587.0 2.0 0.7 45 919

C1-2 M1 一类工业用地11040.4 2.0 0.7 35 541

C1-3 M1 一类工业用地9000.0 2.0 0.7 35 441

C1-4 M1 一类工业用地9000.0 2.0 0.7 35 441

C1-5 M1 一类工业用地9000.0 2.0 0.7 35 441

C1-6 M1 一类工业用地9169.0 2.0 0.7 35 449

合计15717

◆用人均用电指标法进行校验

规划区远期规划人口约8292人,根据总规2020年,中山市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5250小时,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为8800kWh/(人·年),计算出规划区用电荷:1.39万kW。

◆预测用电负荷

规划区内用电指标与总规预测值基本一致。

根据以上分析,预测本规划区用电负荷为1.41万kW。

15.4.4 供电规划

◆城市变电站

110kV及以上变电站

根据总规,结合规划区负荷预测情况,规划区南面建有现状110kV海洲站,本规划区内不再设置110kV及以上变电站。

10kV开关站

根据总规,按电力负荷预测及分布情况,每1.5万kVA左右设1座10kV开关站,优先采用附设式,应考虑接近负荷中心和进出线方便,10kV开关站建筑基底面积为150-200 m2 (通常为10m×15m)/座。规划区共规划10kV开关站1座,10kV电源引自110kV海洲站。

◆线路走廊

规划区内现状两路架空线路走廊应予以控制:其一,500kV架空线走廊控制宽度为80米;其二,110kV架空走廊控制宽度为45米。

规划区内所有10kV线路近期可采用架空线,远期均采用电缆于地下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沟设于道路东、南侧。

15.5 通信工程规划

15.5.1 现状情况

各通信运营商已建成部分通信设施、管道及架空电缆(光缆)。

15.5.2 现状分析

◆通信设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通信用户的需求的增加,应逐步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通信局址,并提高为本区提供通信服务的设施的能力,使总的通信容量与用户的需求量的增长相适应。

◆通信管道

对于现状架空电缆(光缆),应逐步改为地下管道电缆(光缆)敷设。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15.5.3 用户预测

◆固定电话用户预测

规划区远期规划人口为8292人,根据总规2020年电话主线普及率为65%。

因此,预测规划区电话用户为0.54万户,交换机容量为0.70万门。

◆移动电话用户预测

参考周边地区移动电话用户预测方法,本区采用普及率法进行预测,规划区远期规划人口为8292人,2020年移动用户普及率取80%。

因此,预测规划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0.66万户。

15.5.4 通信规划

◆通信设施

结合区内用地分布情况及总规相关内容,规划区内不建设模块支局,其通信服务由南面海洲次中心区模块支局提供。

◆通信管道

通信线路沿道路西(北)侧人行道下埋设,管道孔数均按主干道12孔,次干道8孔,支路6孔设置;管道采用内径为98-114mm的改性PVC管或管束。

15.6 邮政规划

目前规划区内无邮政所,根据总规并结合规划区情况,规划区不建设邮政所,区内邮政业务由西面海洲次中心区邮政所提供。

15.7 广播电视规划

目前规划区电线电视基本实现光纤联网,只是规划不够,造成线路比较杂乱,随着规划区建设区域的扩大,已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根据本规划,完善发展光纤网络,合理分区块布置主干线,改善信号质量,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为今后服务于其它网络增值增效作准备。

光纤线缆采用管道沿市政道西北侧敷设,光纤终端机按覆盖面积1-2平方千米的要求布置,居住密集的小区每机服务的范围可适当调整。

15.8 燃气工程规划

◆燃气气源选择

古镇镇近期拟建设LNG气化站一座,采用LNG作为镇区的过渡气源。该站规划选址于同益

工业园以南。规划远期与LNG气化站合建镇天然气气门站,接收广东LNG项目中山长输管线供气。镇内燃气管网采用中压一级供气系统,设计压力为0.4MPa。其优点是管网简单,管线较短,维护方便,能节省投资。选择气源为液化天然气。

◆用气量预测

规划区工业用地面积占到古镇镇总工业面积的7%,故工业燃气用量为198万Nm3/年。考虑5%的未遇见量,即总燃气用量为208万Nm3/年。

◆燃气管网布线原则:

1、燃气管网应尽量靠近用户,以保证用最短的线路长度,达到同样的供气效果。

2、燃气管网应减少穿、跨越河流、水域等工程,节省投资。

3、燃气管网应避免与高压电缆同侧敷设。

4、燃气管道宜敷设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5、规划中压燃气管采用DN150的3PE钢管,管线与用户庭院调压箱或小区区域调压箱及商业、工业用户的专用调压箱相连。

6、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车行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9米。

7、中压管线与分支管线上的分支处均应设切断阀,切断阀采用闸阀,以保证在施工时和紧急状态下迅速切断燃气。切断阀上部设DN350的操作井。

8、调压箱及切断阀处应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监控,以保证发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切断相应的阀门并立即发出警报。

16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以达到城市生态系统良好,环境质量优良之目的。

◆区域水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污水处理率>90%。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

◆噪声:规划区和规划区主要街道,环境噪声不超过昼间60dB(A),夜间50dB(A)。

◆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统筹安排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确保生态安全。17 环卫工程规划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为:公共厕所与主要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米;一般道路约750-1000米;规划区内公共厕所可结合滨河公共绿地按服务半径合理设置。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和路口;交通干道设置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100米。废物箱尽量采用分类收集。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设置为:规划区内不设垃圾收集站。洒水车供水器可利用消防栓。

18 防灾规划

◆人防规划:人口防护与重要目标防护并重。重要目标防护采取转移、伪装与示假等手段,并在政府领导下,由人防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具体实施。人防工程建设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

◆消防规划:规划区不设消防站。室外消火栓用水与生产、生活采用同一系统,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应,在主干道及次干道上给水管设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米,支路上室外消火栓布置则由修建性规划中完善。市政管网须保证消防用水,并建立先进的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

◆防震规划:规划区建设按7度进行抗震设防。建筑间距应从避震疏散,消防安全,绿化环境等要求出发,增加公共绿地和抗震设施,按人均2-3m2用地,疏散半径0.3-0.5公里均匀布置。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的抗震防灾能力。规划设置的广场、公园等城市开敞空间作为避难疏散场地,城市道路应符合避难疏散要求。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孙立军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孙立军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2:12.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孙立军 [导读]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结合城市中各类建筑物建设的情况、城市发展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科学分配资源能源,发挥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整合运作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当前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概念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保证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合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工作及生活的正常进行紧密相连。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针对很多因素开展的,比如: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功能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此将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经济实力体现出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得到广泛城市居民的认可。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城市规划更加的复杂且繁琐,该项工作实施的前提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从而保证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切实的感受到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与生活动力。城市规划中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公共建筑,即医院、学校、宾馆、图使馆等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管是在位置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保证符合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城市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建筑外形、景观及各项目所实施的,其概念具体体现在: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自身的机能与形态规则进行约束,保证城市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统一规范性;城市设计关系到城市外在形象的创建,关系到一个城市在其他城市与国家中的形象是否良好;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为艺术的体现,是想要通过设计将城市的魅力展现给外界,能够让所有人看到城市中各项设施都得到了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的满足城市居民不管是对美观、经济还是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2我国城市规划现状 城市规划法规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重要核心,是保障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早已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全国人大所颁发的城市规划律法。因此其与发达国家的规划法规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法律体系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法规并未形成完整性的体系,因此其尽管有了母法,但是仍然严重缺乏全面深化、细化的辅助法;法规内容方面,难以体现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特点及要求。其主要缺乏从国家、地方、部门及个人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考量;所制定的城市规划难以和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主要要求城市规划至少应当积极的为经济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做好对环境的投资,这样才能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方面的公众参与性明显和不足,严重对城市规划工作召开及城市规划和公正执法的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影响;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方面,主要结合当前先后愿意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当中,主要是结合相应结构与方法,具体针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阶段的安排,确认好内容及目标设定的规划工作。 3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可以通过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等方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 城市设计以空间景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特色化城市的构建,提升城市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其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重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以及个性彰显性原则,结合城乡规划与管理的要求展开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国外案例等,收集相关资料,借助图书、电子网络等丰富设计经验,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居民的实际城市生活需求等。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总结、经验分析等,为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科学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结合城市发展期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构建的要素、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综合探究,明确城市发展中的阻碍性因素。城市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内容、文化特色彰显的方式等,规划编制需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互融合,可以邀请建设方、规划单位以及市民群众等参与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活动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建议,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时代元素、当地文化特色等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积极倡导绿色元素、环保性材料的应用,彰显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地域风貌。 3.2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需要将“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转变简单、粗放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居民生活方式的引导,凸显历史文化的魅力,城市的特色风貌等,增加社会居民的城市设计参与度,且将“低影响”、“微治理”等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实现城市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设计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重大项目实施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重点根据城市的分区以及整体进行规划,明确总体性的空间格局、风格特征等,对城市形象进行清晰定位,制定明确的空间景观系统结构。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城市中的重点地区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将新城区、河道口或者是旧城区等纳入到重点规划设计工作范围中,对其空间景观特征、景观特色等进行设计。重大项目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已经建设的项目进行整体性分析,制定建设的规划,且需要分析空间的利用情况。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可以将各类色彩多样、形式丰富的内容融入其中,更好地呈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特点,强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针对于重大公共建筑设计活动,可以通过专家决策、公众参与的方式保证其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效果。 3.3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 城市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因素等,为城市未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做好协调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使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价值更加突出。城市设计与规划期间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筑项目的分配、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在综合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展开城市设计服务工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清晰性、合理性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使城市

城市规划实务

规划师——规划实务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要点 1、是否符合国家、区域对本地区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2、是否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城镇发展战略的依据是否充分,目标是否可行 3、城市化水平及各城镇的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合理 4、城镇布局是否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地区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城镇的等级、职能的确定依据是否 充分 5、区域性交通网络布局是否合理,与区域外的交通现状及规划有无衔接 6、区域性能源供应、水资源分配、防灾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是否与更大范围及相邻区域的规划衔接,是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进行衔接 8、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方案评析一般着重于:规划构思、分析论证、功能划分、空间组织、环境景观、生态系统、地方特色、综合交通、重要基础设施、保障设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实例评析要点 1、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与自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的关系,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 是否发挥 2、产业结构(职能结构):产业布局是否恰当,产业发展是否与市(县)情、自然条件相背 3、等级结构: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4、区域交通:是否合理(路网过密还是过疏;环路有无必要;高速公路选线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 发展是否有机联系;有些公路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 5、市镇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和自然条件是否相背 6、生态环境:主要是工业、港口和风景区、水体等生态保护区的关系,污水厂和水源的关系等 7、文字与图面是否一致,图纸是综合性还是单项内容规划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 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摘要:随着人们住房消费水准的迅速提高,住宅环境设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住宅设计已不仅停留在美化生活、满足观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各种细致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变静态的、封闭的环境为积极的、开放的环境,为人提供服务,并引导人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住宅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与环境的结合流行趋势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当然,从另一角度分又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谓的外部空间是指住宅排列组合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所体现的气氛和关系,而内部空间则是指居室内部的处理手法。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是融入其中的。 一、与环境的结合 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创造出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艺术境界,一直让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改革开放前,由于财力所限,一般住宅根本就无环境、绿化可言,设计中只注重房屋的户型设计,不考虑外部空间。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逐渐被建筑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住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已由以往割裂住宅实体与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运用了“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比如在小区中将退让红线部分做成小型滑草场,在假山设计中引入探险谷的构思等,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 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过渡绿化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裙房是商场而主楼是住宅楼的建筑,在裙房屋面布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设有一个总的住宅入口,大厅内有集中的电梯将人引导到裙房屋面架空层,在架空层各单元均有各自入口。这样既解决了人流问题,又补充了小区绿地的不足,这是当容积率较高时处理绿化与住宅关系的较好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2018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知识要点归纳

2018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知识要点归纳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要点 1、是否符合国家、区域对本地区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2、是否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城镇发展战略的依据是否充分,目标是否可行 3、城市化水平及各城镇的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合理 4、城镇布局是否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地区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城镇的等级、职能的确定依据是否充 分 5、区域性交通网络布局是否合理,与区域外的交通现状及规划有无衔接 6、区域性能源供应、水资源分配、防灾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是否与更大范围及相邻区域的规划衔接,是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进行衔接 8、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方案评析一般着重于:规划构思、分析论证、功能划分、空间组织、环境景观、生态系统、地方特色、综合交通、重要基础设施、保障设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实例评析要点 1、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与自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的关系,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是 否发挥 2、产业结构(职能结构):产业布局是否恰当,产业发展是否与市(县)情、自然条件相背 3、等级结构: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4、区域交通:是否合理(路网过密还是过疏;环路有无必要;高速公路选线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 展是否有机联系;有些公路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 5、市镇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和自然条件是否相背 6、生态环境:主要是工业、港口和风景区、水体等生态保护区的关系,污水厂和水源的关系等 7、文字与图面是否一致,图纸是综合性还是单项内容规划 8、配套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教育、文体、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市场体系等) 9、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 10、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水资源、地震带、防洪等) 11、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 二、城市用地条件分析 1、避免各种灾害区 2、避让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军事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3、城市新建用地要考虑地形,地形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不应作为建设用地 4、城市新开发的地区应与旧城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5、新开发的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用耕地,特别不能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6、充分考虑经济因素 三、总体规划——方案评析要点 1、是否与相关规划有较好的衔接,把握了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性质的描述是否准确地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职能,论据是否充分 3、城市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城市的主要职能相匹配,是否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答案

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15分)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个,其它建制镇34个. 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5分) 1、重点镇设置过多。(3分) 2、4号镇和34号镇不宜作为重点镇(3),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l)。(3分) 3、新增设的3个镇中,35号(2)和36号(2)设置条件不充分。(4分)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联系不便。(4分) 试题二(15分)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和省道改线的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万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公里: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 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答案:(15分)

1、方案二更为有利(3分)。 2、主要用地布局合理(2)有利于城市发展(2)。(4分) 3、少占良田(2)。(2分) 4、城市向西发展有利于接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2分) 5、省道的改线方式既能使城市的长远发展用地完整(2),又便于组织城市路网(2)(4分) 试题三:(10分) 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答案:(10分) 1、交叉口的机动车道(l)没有渠化(1)、拓宽(1)。(3分)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2分)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过近。(3分)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1)。(1分)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 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课程: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 学院:建筑学院 任课老师:蔡辉 成员:李会会李美辰 曾娟马西娜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下,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一性、行政导向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社区的真正概念,是在这种单位制社区逐渐被打破后,才被我们熟知的。而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演进,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规划现状,并根据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我们对和谐社会下现代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和建议。现代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关键字: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开放社区主题社区和谐性社区 一、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基本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得到充分发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最新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

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 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 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 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 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规划设计中概念性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逐渐重视生存居住环境。城市中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影响着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质量。之前做概念性的规划,通过对概念规划的介绍,分析了其特征及作用,并总结国内概念规划的共同点,以加强对其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gradua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surviv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green environment,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nning. before the conceptual pla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a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concept planning in comm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conceptu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1概念规划的特征与优势 1.1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更具前瞻性。 1.2讲究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抓主要矛盾。 1.3运用模糊辨证,允许存在偏差。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看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和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和规划、旧城改造和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2010-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详解 试题一(15分) 西部某县,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县城生态环境脆弱,东北部山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3年,县域常住人口30万人,呈现负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38%,辖9个乡镇。规划期为2013~2030年,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业,2030年县城常住人口55万人,城镇化水平75%,县域形成1个中心城区、5个重点镇、3个一般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矿产开采及煤化工业区分布如图所示。

图1 某县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1)该县的城镇化呈负增长状态,至规划期末,城镇化率由规划期初的38%提高到55%,明显脱离实际不合理。 (2)重点镇设置过多,根据该县的资源条件概述,不具备发展4个重点镇的条件。 (3)该县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发展高耗水的煤化工业不合理。 (4)煤化工业区选址不合理:接近水源一级保护区,造成废气和粉尘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品质,与采矿点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5)在省级风景区设采矿点不合理,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 (6)高速公路规划选线不合理,对内没有与中心城市、重点镇取得便捷的交通联系。对外没有与周边县区取得联系。 (7)省级主要道路选线布局不合理,没有与相应的镇村体系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部分线性建议取消。 (8)铁路选线不合理,没有便捷的联系主要城区,甚至选线穿越东北角重点镇不合理。 (9)铁路客货运站点距离中心城区太远不合理。 试题二(15分)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城市的扩张与规划——南京 姓名:安刚 班级:建筑学1103 学号:12 指导老师:彭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速飞升,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在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城市扩张的弊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困扰着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南京这一个历史名城为例,概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南京的城市规划方案,对规划进行多方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南京在面对城市扩张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手法,并对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扩张、空间结构、城镇结构、城乡差距、绿地规划 一、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迅猛“长大”,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来自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相当惊人---整个国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区更是扩张了20倍以上。这些数字再次印证了中国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这种扩张背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充分共识。 1、很多城市建成区的平均海拔都在明显下降。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灾害面前更加脆弱;另外说明城市越来越多地占用了更好的耕地。迅猛的城市扩张背后,是20年间有1.7万平方公里耕地被城市化。而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全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开始下降。它表现为,单位面积内GDP的数字增势有所减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土面积总是

能够支撑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但是,是否能够节约高质量的农地、避免高质量农地被城市化,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2、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城乡差距拉大、区域竞争加剧、环境恶化。 3、中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尽相同:西部处于初步阶段,中部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像北京这样的东部大城市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城市化基本完成。 二、南京概况 历史: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区位: 1.南京,江苏省省会,地处华东区域长江下游,北临淮安市,东接常州,南靠安徽和浙江,西连安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