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当地名进入古诗(节选)彭程

一处地名,当然是一个名词。

但这仅仅是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你深入进去,知晓了它的前世今生,来路去处,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你会发现它拥有更为丰富的词性。尤其当它被嵌入了古诗词,被一再地吟咏。

武汉。扼南北之枢纽,据东西之要津,因而自古便被称为“九省通衢”。自古,诗人骚客便竞相状写它的万千气象,其中尤以吟诵黄鹤楼为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了。这样的句子不会有人感到陌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蹲踞蛇山之巅,近两千年间,黄鹤楼屹立成了江城的地标,一任大江奔流,岁月递嬗。

但实际上,有关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出色诗句还有很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银涛远带岷峨雪,烟渚高连巫峡云”(王十朋);“千帆雨色当窗过,万里江山动地来”(吴国伦);“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陈恭尹)……长江穿越三镇向远方流泻,这样的句子溅落在多个朝代的诗词册页上,水汽氤氲。

且让想象也随着江水的流向一路向东,瞬间便会抵达南京。大江的下游,水量更为丰沛,诗篇也愈发繁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李白);“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六朝古都,天下名邦,其美不可方物。但一座城市亦如一场人生,悲欣交集,盛衰相继。兵燹频仍,王朝更迭,禾黍之伤,兴亡之怨,仿佛黯黯烟云,笼罩在石头城上。“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

然后不妨再来一次小幅度的偏移,目标在东南方向,三百公里。杭州,古称钱塘、临安、余杭。名字不同,不变的是天堂和仙境的美誉。且不再追古抚今,只将它的美好约略端详。索性也就援引几句,而把更大的空间交付给想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就在前年,三秋桂子飘香、十里荷花绽放之际,一次美轮美奂的盛大峰会,云集了多国政要,恍若鲜花着锦,让曾经的繁华相形见绌。

经过这些古诗词的点化,一个地名分明超越名词的简单指代功能,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涵。你能看到它的姿态趋向,是属于动词的;看到它的样貌色泽,是属于形容词的;而这些地方在我们心中引发的向往、赞叹、感伤等种种情绪,不用说又涂抹上了叹词的属性。伴随着词性的不断叠加,也是它自身的渐次袒露。吟哦之间,意味无穷。

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进入彼时的天空和大地,道路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八方习俗。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是一株苍劲虬曲的古藤,诗词便是纷披摇曳的枝叶;是一个窗口,诗词便是自里向外望见的天光云影,四时变幻,任意舒卷。

做一次连接起几个地点的旅行吧。此刻我目光正对着雄鸡地图上中间偏右的一点,开封,河南省的重要城市,曾经的古都。让想象的脚步自此处迈动,由东向西,踏上古中国坚实饱满的腹部。

老丘,大梁,陈留,东京,汴梁,汴京……历史漫长,给这里留下众多名称。“高楼歌舞三千户,夹道烟花十二衢”(何景明),八个朝代的都城,《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里的世界,享有“一苏二杭三汴州”的美誉。始建于北宋的开宝寺塔,俗称铁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于谦)。那时登上铁塔,会看到一条大河流淌。汴河,隋唐大运河的一段,当时最重要的漕运通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以河流为纽带,中原的朴厚,连接了江南的灵秀。金元以降,汴河深埋于地下,就像这座城市的繁华,被封藏于记忆中。

继续西行,洛阳在洛河边迎候。自高宗起,它做过唐王朝五十年的都城,故有东都之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洛阳牡丹,原来那时就已经闻名天下。通都大邑,从来都是野心竞逐之地,因此“古来名与利,俱在洛阳城”(于邺)。而富丽豪奢,即便登峰造极,最终也不免灰飞烟灭。君不见西晋豪富石崇的金谷园里,“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吊古未免伤怀,那就不如欣赏日常的风景,体味朴素的人间情感吧。“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刘克庄)。大自然的声色之美,足以娱情遣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乡思乡情,最能慰藉一颗羁旅中的诗心。

这一段目光的旅程,且歇止于西安,八百里秦川的中心。它的古称是长安,大唐帝国的中枢,几个世纪间的世界第一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众夷归化、万邦来朝之地,什么样的想象力,才能够担当起对这座伟大之城的勾勒?如果它是一幅巨型画卷,一首诗便是一道笔画,一抹彩色,参与了对它的描画。且只听听有唐一代诗人们的吟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李商隐),“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綦毋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刘禹锡)……从初唐到盛唐,复由中唐到晚唐,一辈辈人们写下的诗句层层叠叠,仿佛远处终南山上的白云青蔼,与这座城市相望相映。

诗句是时代的笺注,阐释着生活的广阔的内容。字里行间,五味杂陈。有世相百态,有历史云烟,有心底沟壑,有眼前峰峦。王朝命运,人生遭际,相逢与别离,得意与失意,戍边将士的思念,留守妇女的哀怨。它们纠结缠绕,音律从高亢到凄凉,涵盖了宫商角徵羽,弥漫于东西南北中。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元素。

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也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郁孤台,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因为南宋诗人辛弃疾这首《菩萨蛮》,而得以广为人知。金兵南下烧杀劫掠,沦陷区百姓生灵涂炭,激发了诗人报国杀敌的炽热激情。这一腔热血,同样在挚友陆游的血脉中激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瓜洲渡口,散国关隘,当年抗击金兵的前线;而今日“报国欲死无战场”,恢复中原几成空想,思之如何不郁愤泣血?情感沉郁,气韵浑厚,千年后仍然让人震撼。

多情未必非豪杰。浴血疆场的勇士,同样也能深情款款。沈园,绍兴的一处私家园林,江南众多园林中的一座,却因为陆游与唐琬的一段凄艳悱恻的爱情,而变得与众不同。情深意笃的伉俪,因为陆游母亲的干预,被迫劳燕分飞,内心郁积了永久的疼痛。暮年的陆游旧地重游,触景生情,写下七言绝句《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至情至性,天地可鉴。不妨说,在《沈园二首》之前,沈园并不存在;有了《沈园二首》,沈园与日月同光。

古诗词中,不少地名寄寓了道德的力量,价值的指向,对作者是自勉自励,更向读者标举了立身处世的姿态。汨罗江,屈原于此怀石自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赴身清流,以身殉国。“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孟郊),“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刘长卿)。后世文人的景仰凭吊,也如同江水一样奔流不竭。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苏武被匈奴扣留,远放此地牧羊十九载。“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李白)。饱受冻馁之患,始终心怀故国。威武不屈,日月可鉴。

古诗词中,还时常借助自然形胜,提供一种启示。这样的地名,有关气度和胸怀,视野和境界。《望岳》是杜甫登临泰山的憬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高。”气魄决定格局,自然和精神的绝美风景,都只向阔大的胸襟敞开。《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的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主观与客观,整体和局部,在韵脚的停歇处,思辨开始起步。感性上升为智性,形象转化为哲理,倚仗的是深刻的功夫修为。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巫山隐喻了男欢女爱,陇头意味着流离失所。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碣石摹写北地的萧瑟荒寒,潇湘渲染南国的凄凉悲怨。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陌上婉转地言说儿女情长,垓下明确地感慨英雄气短。首阳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于此隐居,喻示着操守高洁。烂柯山,樵夫看童子下棋,一局未终斧柄已烂,比况了沧桑巨变。

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五六年级必背经典古诗集锦教学内容

之一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之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 此诗是杜甫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之三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

诗意的地名

公园以旱桥分前园和后园两大部分,前园在公园南部,后园在公园北部。前园景区以大草坪为主体,其中东草坪区8000平方米,西草坪区6000平方米。主要景点为陈家池、大理石亭、竹亭、樱花林、牡丹亭等。 中山公园内部现代与古典并存,可动可静,草坪、池塘、参天大树和大理石厅让爱热闹或幽静的人各取所需。 中山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全园可分为大小不等的景点约120余处。这些景点因景而异,各具特色,其中十二处景点评选为“中山公园十二景观”,都是公园内特色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十二景观命名及简介如下:银门叠翠(公园南大门) 公园南门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铁二号线建设需要,改建为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绿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树林,设置架空式弧形园门、大型景观石等,与都市市容景观融为一体。 花墅凝香(牡丹园) 牡丹国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15个牡丹花坛、颇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 水榭絮雨(陈家池) 陈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宽阔,景色请新,春暖花井时节,沿岸杨柳飞絮铺天盖地,蔚为奇观。兼以春雨潇潇,细雨如絮,临榭观景,令人心旷神怡,是公园观雨佳处。 绿茵晨晖(大草坪) 公园内分布6处草坪,其中有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绿茵绵延,视野开阔,周围有众多景点簇拥,富有自然风光,是公园景区精华之所在。 芳圃吟红(月季园) 月季是公园的特色花卉。初在园内散植,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而辟建月季园,成为旧上海著名的月季培植园地。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使园地面积扩展到3300平方米。 双湖环碧(鸳鸯湖) 1958年扩建公园时,以人工挖湖筑山造成,以后又植树造林、围砌湖岸,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四围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荷花池) 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荷花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绿化设置富有特点,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 林苑耸秀(山水园)

走进古诗乐园,

漫步古诗词乐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古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掌握积累学用古诗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3、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 1、搜集、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的优秀古诗。 2、自由组合成小组,课外朗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读之不仅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更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词乐园,展示我们的才华,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实践活动 (一)“诗情画意猜古诗” 1.古诗讲究意境,我们小队精心准备了诗配画,请同学们欣赏。(出示作品展示) 2.欣赏完我们的作品,也该考考大家了,我们设置了“诗情画意猜古诗”擂台赛,谁会是擂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准备:开始!看谁举手快!说出诗名与作者即可得分。)——(出示ppt) 小结:看来同学们可都是有备而来呀! (二)“名家名诗我来连”

1.我们是实实在在要考大家——看题:请你给它们找朋友。 诗句诗名诗人 白日依山尽《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小池》王之焕 黄四娘家花满蹊《登鹳雀楼》杜甫 泉眼无声惜细流《江畔独步寻花》杨万里 2.看来大家都还不尽兴,那我们就再玩玩——发试卷 3.收卷,在我们判题的过程中,先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展示。 …… (三)“听觉盛宴唱古诗” 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为亲爱的同学们带来的是听觉盛宴,你们听——(播放音乐:唱古诗) (古诗歌曲联唱) …… 小结古诗测试:这次测试共有()人参加,满分的()人。看来大家都很棒,真的了解很多名家名诗。下面让大家继续展示自己的才华,进入下一轮。 (四)“声情并茂诵古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和着古典乐曲,有感情地诵读可以更进一步地领会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声情并茂诵古诗(播放音乐) 1.诗中有四季—— 2.诗中有气象—— 3.诗中有动物—— 4.诗中有植物—— 5.诗中有情感—— 6.诗中有修辞—— 小结:大家不但了解的古诗多,朗诵得也超棒,真是一名名小诗人啊!请大家继续欣赏同学们的展示。 (五)“硬笔书法写古诗” 古诗文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结晶,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

古诗词中的地名梳理

1、春来江水绿如蓝——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 2、树倒猢狲散——生态系统成分的作用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杯弓蛇影——条件反射 4、人要脸,树要皮——韧皮部的功能 5、葵花朵朵向太阳——应激性 6、霜叶红于二月花——植物色素的作用或温度的影响 7、在地愿为连理枝——嫁接 8、鹦鹉学舌——条件反射 9、藕断丝连——莲根状茎的木质纤维素;输导组织 10、鳄鱼的眼泪,其实不是假慈悲——排泄体内过多的盐分 11、怒发冲冠——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毛肌收缩,毛发竖立 1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遗传 1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

贤——变异 14、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扦插 15、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食物链的一部分 17、飞蛾扑火——应激性、趋光性 18、落地生根——无性生殖,营养生殖 1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过度繁殖 20、八月桂花香——光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短日照植物) 2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也易恢复 23、初生牛犊不怕虎——条件反射未建立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 24、北雁南飞——鸟类的迁徙 25、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的生活习性的描述 2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间斗争 27、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以蟋蟀行为说明秋意渐深 28、春风不度玉门关——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2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沉泥更护花——物质循环 3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或称南橘北枳)——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走进古诗词教学设计20

《走进古诗词》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背诵唐朝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3.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选出好作品拿到班级交流。 4.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漫步在古诗苑中,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 王勃的《山居秋暝》。 李商隐《乐游原》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3.我最欣赏的唐代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的名句与妙思太多,个人认为历代以来鲜有及者。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你赏我析 乌鸦啼鸣,巧托游子的离情羁思。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鹃泣血,表达蒙冤之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喜鹊啼叫,添愁惹恨。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四、亲近唐诗,你讲我说 “推敲”的来历。 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宋之问吟诗遇老僧。 黄鹤楼李白止笔。 白居易进长安。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 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肖颖编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一)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 “────────────-, ----------------------------------------”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 ────────────────────,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

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 “────────────────────。”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理。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 “──────────────────────── ────”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的: “──────────────────────── ────────。 ◎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

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夔州歌十绝句 唐?杜甫白帝夔州古诗词中地名的“前 世今生”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夔州: 即今重庆奉节。战国时期,这里属楚国管辖,秦汉年间改为鱼复县。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兵伐东吴,遭到惨败,退守鱼复,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元649年)改称奉节县,隶属夔州府。因奉节是夔州府治地,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奉节的县名,而称它“夔州”或“夔府”。宋咸平四年(公园1001年)分置利州、夔州二路,夔州路治夔州,以夔州、黔州、施州、忠州、万州、开州、达州、涪州、渝州、云安军、梁山军、大宁监来属。后来又演变为奉节。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 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 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金陵: 即今江苏南京。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而后,金陵相继成为南唐首府、南宋的留都、明朝首都、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以及中华民国的首都。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 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咼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钱塘: 即今杭州。 前222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隶属于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 西汉时,钱唐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 改钱 唐县为泉亭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钱唐。

六年级文言文、经典诗词

六年级上 1、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1.涉:渡。2、自:从。3、坠于水:掉到水中。4、遽--急忙。 5、契--雕刻。 6、所从坠:从掉下去的地方。 7、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 8、求之:寻找剑。 9、若此:像这样 10、惑:糊涂。 译文: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否则是行不通的。 2、《杯弓蛇影》——选自《晋书》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释:1、久阔:久别。2、广:乐广,人名。3、蒙:承蒙。4、方:正。 5、意:心里感到。 6、恶:厌恶。 7、既饮:喝完酒。 8、疾:得病。 9、于时:当时。10、听事:听事堂。11、角:弓。12沉疴:重病。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家作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道理:凡是应多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能见到一点痕迹就疑神疑鬼。 3、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

写名胜古迹或者地名的诗句

写名胜古迹或者地名的诗句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3,青海长门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10,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6,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1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2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六年级“经典诵读”出口评价表(定稿 2013.9) 1.备课组长需要提供诗词全部内容:标题、朝代、作者、内容; 2.出口考核的原则:六、九年级语文教师 3.分两次考查10月底11月初检查内容一半,12月底考查后半内容,成绩计入班级量化考核中。 4.学生全员考查 5.具体时间择日通知 6附:古诗词考查内容 六年级古诗词文诵读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论语》五则(孔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后半部分: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唐卢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地名诗歌

地名詩歌 日出 示方樓仔壪,鐘聲山下大崗山。 嵐銘麻 竹燈盞崗,崗號松柴龍井坑。 牛當尾 崗是我屋,屋 外三碇呼馬坪。 桃糗坵中岩坵鎮,巡邏遠近疊疊環。 三條崗裏本屬南,飛鷹趕兔局小覺。 雞當壁中畫眉唱,解人顧慮心轉安。 左角雙峰西嶴尖,猛虎下山景三聯。 鳥鑼對面華陽鏡,這處環邏是垟空。 庵前窯下我祠堂,石獅雕硺立碑坊。 溪邊柴坪聯絡地,武水大洋環我鄉。 北覽白岩滿山巒,大安隔壁是後垟。 戰州粟籽村不見,牛頂尖崗之保障。 青山不墨千秋書,緣水無弘萬古琴。 中央牛當崗,新建我食堂。對面黃竹壋, 黃竹緣蒼蒼。偏處馬路基,左有爛尉塘,圓田壟水沃,聯繫八數洋,生產最豐收,秋收大有望。 中華人民 共和國一九 五 九 年 春 月張季符題!

人之初 三才者 三光者 日月星 (注)三才乃是天才、地才、人才也。三光是日光、月光、 星光也。兩個者字,前者指才也,後者指三光也。寫三字三書。宜要一般長上。一書法天。取天覆天上之義。後一書法地。取於子下之義。中一書法人取居其中之義。初伏書卦先橫一書。以定按陽數之始,法人極之道。立於一然後造分天地化生萬物。陽兩合。二陰乾坤未判天地,沒有日月天地,乾坤定矣。天開於子,輕清之氣。一萬八百年,天地精華疑結。而為日月星晨。地開於醜重鐲之氣。一萬八百年,人生於寅。一萬八百年。三才定位。共三萬二千四百年。立天之道曰日月陰陽。天有日月。人有耳目。天有日月為陰陽。人以血氣為陰陽。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人有八萬四千豪毛孔。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東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四八三十二天存於四方。中乃空摩天,幽冥界見天。乃是玉皇大帝所居之处这是空利一层。也从此空利天之上。还有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天地想去有十十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高南北相距。有二十三万三千零五十七里,二十五步远。东西相距四十步也穿心一往,有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每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一里,周天共积香一百一十万零九百一十三里大。 中华全省,三山,六水,田一分。春兰芳草美人蓝空 九岁始读人之初。共和二0一一辛卯年千秋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当地名进入古诗(节选)彭程 一处地名,当然是一个名词。 但这仅仅是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你深入进去,知晓了它的前世今生,来路去处,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你会发现它拥有更为丰富的词性。尤其当它被嵌入了古诗词,被一再地吟咏。 武汉。扼南北之枢纽,据东西之要津,因而自古便被称为“九省通衢”。自古,诗人骚客便竞相状写它的万千气象,其中尤以吟诵黄鹤楼为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了。这样的句子不会有人感到陌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蹲踞蛇山之巅,近两千年间,黄鹤楼屹立成了江城的地标,一任大江奔流,岁月递嬗。 但实际上,有关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出色诗句还有很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银涛远带岷峨雪,烟渚高连巫峡云”(王十朋);“千帆雨色当窗过,万里江山动地来”(吴国伦);“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陈恭尹)……长江穿越三镇向远方流泻,这样的句子溅落在多个朝代的诗词册页上,水汽氤氲。 且让想象也随着江水的流向一路向东,瞬间便会抵达南京。大江的下游,水量更为丰沛,诗篇也愈发繁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李白);“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六朝古都,天下名邦,其美不可方物。但一座城市亦如一场人生,悲欣交集,盛衰相继。兵燹频仍,王朝更迭,禾黍之伤,兴亡之怨,仿佛黯黯烟云,笼罩在石头城上。“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 然后不妨再来一次小幅度的偏移,目标在东南方向,三百公里。杭州,古称钱塘、临安、余杭。名字不同,不变的是天堂和仙境的美誉。且不再追古抚今,只将它的美好约略端详。索性也就援引几句,而把更大的空间交付给想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就在前年,三秋桂子飘香、十里荷花绽放之际,一次美轮美奂的盛大峰会,云集了多国政要,恍若鲜花着锦,让曾经的繁华相形见绌。 经过这些古诗词的点化,一个地名分明超越名词的简单指代功能,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涵。你能看到它的姿态趋向,是属于动词的;看到它的样貌色泽,是属于形容词的;而这些地方在我们心中引发的向往、赞叹、感伤等种种情绪,不用说又涂抹上了叹词的属性。伴随着词性的不断叠加,也是它自身的渐次袒露。吟哦之间,意味无穷。 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进入彼时的天空和大地,道路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八方习俗。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是一株苍劲虬曲的古藤,诗词便是纷披摇曳的枝叶;是一个窗口,诗词便是自里向外望见的天光云影,四时变幻,任意舒卷。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目录 1、山居秋暝--------------------------------------唐·王维 2、逢入京使--------------------------------------唐·岑参 3、马诗-----------------------------------------唐·李贺 4、赠花卿----------------------------------------唐·杜甫 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6、浪淘沙--------------------------------------唐·刘禹锡 7、乌衣巷--------------------------------------唐·刘禹锡 8、秋夕-----------------------------------------唐·杜牧 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10、村居即事 ------------------------------宋·范成大 11、江村晚眺-----------------------------------宋·戴复古 12、浣溪沙---------------------------------------宋·晏殊 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4、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 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16、龟虽寿------------------------------------东汉·曹操

唐诗中的南京地名

唐诗中的南京地名(陵史钩沉) 在唐诗中,有不少关于南京的古地名(景物)的诗句,其中尤以李白诗为著。可见,南京人文荟萃已历史悠久。现摘录如下:“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长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活动。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高楼,指西楼。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华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陵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据《金陵记》说,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故国”即指金陵,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200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在夫子庙西南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傅树茂 《江南时报》 (2002年10月12日第十九版)

《走进古诗词》活动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案例 《走进古诗词》 课型:主题确定课 实验年级:六年级 一、活动背景: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抒发思想情感。为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让孩子们在诗歌中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究兴趣。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把问题转化为主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课件。 学生:搜集、理解有关古诗词方面的文字资料和照片。 三、活动过程设计: (一)课堂导入。(设计意图:教师简介中国古诗词,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帮助同学们回顾古诗词。通过思考、交流、补充、质疑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古诗词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相信大家也知道很多优美的古诗词。我们对古诗词有哪些了解哪?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简要小结。 2、播放幻灯片。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启发提问角度:可以是自己非常想研究的问题;可以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方面;还可以是对自己感触最深的感受……把问题写在本子上。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 (预设:1、古诗词分哪几种?2、那些千古名句让你感触颇深?3、哪位诗人的古诗词最吸引你?4、你最喜欢那种形式的古诗词?……) 教师随机板书: 作者朝代背景风格(边塞、叙事、写景)…… (三)创设情境,进一步提出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交流,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古诗词)。 1、同学们还有哪些研究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简要板书。 四、集思广议,将问题转化为主题。(设计意图:把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确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子主题)。 请同学们一起看黑板,我们把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下归类合并,提炼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要求简练、贴切。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订正、补充。 4、共同选择较为贴切的主题。 五、引入主题,确定子主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相互交流。 3、筛选问题,确定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 六、进行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简要进行小结。明确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简要提炼,为下节综合实践活动做铺垫。)

2020文学类阅读训练彭程《当地名进入古诗》详解版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一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古诗词带给人画面感)譬如(举例)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大破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举了甘肃武威和凉州这两个地方,入诗的凉州要比以彰显大汉“武功军威”命名的武威更有名气,诗句里的凉州,地名不再只是地名,而具有独特的含义(寒意),通过诗词生动地展现了单调抽象的地名)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瓷器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综上,可概括出,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动。) 二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9-05-08T14:55:47.82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作者:苏艺 [导读] 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艺(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中心学校广西贵港 537118)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古诗教学;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77-01 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熠熠生辉,愈加夺目。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吟诵、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句句俗语告诉我们,古诗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思考,思想的启迪,使他们爱学古诗,学好古诗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学习和思考。 一、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一二字为眼者”,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字既写出桃花潭水的深,又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个“深”字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的“深”是诗眼。“一句为眼者”,如,《悯农》中的“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从“春种”到“秋收”农民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强烈的反差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农夫犹饿死”一句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数句为眼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直抒心意,于劝慰之中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的读书心得。 二、联系旧知,迁移拓展 在教学古诗时,一方面可以联系曾学过的该作者或该题材的诗,进行知识链接,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理解课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小池》,比较同为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它们有何不同?两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又有何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品读、感悟。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整合相同题材、相同作者而学生又没有学过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引读品析。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可以引出同为李白所作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进行比较,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同吗?也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这样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就让学生跳出了文本,既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又使古诗的学习变得主动,渐渐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古诗的思考和研究的道路上来。 三、引导想象,感悟意境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古诗的语言凝练,行文跳跃,在诗句背后隐藏着大段的空白,这就为想象提供了空间。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展开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 诗的意境是需要个性化感悟的,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利用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古诗的阅读可以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按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让学生抓住“独、孤、两、唯”等字,并结合课文中的插图,体会诗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对诗中的大段空白进行填充、拓展,让学生走进古诗,参与古诗的阅读理解,进行再创作。当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渐渐弥漫在学生心中。 当然在理解意境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内容说出来或写成一篇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角色就会变得更主动,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表情达意,写作提升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写话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古诗的情景和意境的个性化解读。通过写话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又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凸显了思维的个性,通过特别的设计来实现用“我手写我心”,来表情达意,倾吐心声。写作的设计不仅是诗中情景的再现,诗中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拓展到诗外,进行时空的延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片段:伫立凝望,一片孤帆随着一江春水渐渐远去,愈来愈远,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化入这茫茫的水天之间,“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想象送别友人之后诗人那一份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在融入诗境下的创作必将闪现着诗意,充满着灵性,涌动着激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学生走进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喜怒情愁,感受美好情愫提供了立足的平台。理解诗歌内容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唤起孩子对古诗情趣的热爱,对美好诗情的品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