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疗的详细介绍

氧疗的详细介绍

氧疗的详细介绍
氧疗的详细介绍

氧疗

氧疗指各类缺氧的治疗,除了消除引起缺氧的原因外,均可给予吸氧治疗。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浆中溶解氧量增加能改善组织的供氧。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机体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

【缺氧的分类】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一般分为4种类型。

一、低张性缺氧

1、基本概念: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2、发生原因:

1)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如高原.高空等。

2)喉头水肿等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疾病,胸膜炎等胸腔疾病,肺炎等肺脏疾病,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性疾病。

3、发生机制: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造成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及呼吸膜面积缩小,引起低张性缺氧。

4、病理特征:动脉血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氧容量一般正常,因组织利用氧的功能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或变化不明显。低张性缺氧(严重通气障碍)时,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并反射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代偿性呼吸增加。

二、血液性缺氧

1、基本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数减少,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或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不足,引起的供氧障碍性缺氧。

2、发生原因:由于贫血,血红蛋白性质改变引起的。贫血常见于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性贫血。血红蛋白变性常见于亚硝酸盐,过氧酸盐氧化剂,磺胺类药物,硝基苯化合物等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

3、发生机制:

1)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减少,使其携带氧的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处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向组织弥散速度减慢,供给组织的氧减少。

2)血红蛋白性质改变

a.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等的中毒时,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价铁血红蛋白症。一方面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剩余低价铁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造成缺氧。常见的大量食用含硝酸盐腌菜中毒,正是因为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称为肠源性紫绀)

b.一氧化碳中毒,Hb+CO->HbCO,HbCO失去携带氧的能力,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一氧化碳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HbO2结合的氧不易释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10倍,而HbCO解离速度却是HbO2的1/2100。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既妨碍H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力,又妨碍氧气的解离,从而造成严重的缺氧。

4、病理特征:贫血性缺氧时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均正常,而动脉血管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降低,静脉血液的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均降低。贫血时动脉血氧分压虽然正常,但是在毛细血管中的平均血氧分压低于生理常数,当血液在毛细血管床通

过时,血氧分压下降较快,氧向组织弥散速度减慢,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血红蛋白变性发绀(煤气中毒时,皮肤,可视黏膜呈桃红色;严重中毒时,因毛细血管收缩,可视黏膜呈苍白色)

三、循环性缺氧

1.基本概念:由组织器官血液量减少或流速减慢而引起的细胞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包括缺血性缺氧和淤血性缺氧。

2.发生原因: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见于心衰竭,休克等。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见于栓塞,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局部淤血等血管病变。

3.发生机制;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导致全身性缺氧,严重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缺氧,功能衰竭可导致动物死亡。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量减少或变慢,弥散到组织细胞内的氧减少。

4. 病理特征: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的变化为,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容量和动脉学氧含量正常,由于血流速度缓慢,一方面血在毛细血管床通过时间延长,氧向组织弥散的量增多,氧被细胞利用,而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另一方面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流的总量少,氧向组织弥散的总量少,导致组织缺氧。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皮肤、黏膜发绀。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

四、组织性缺氧

1.基本概念:组织性缺氧指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过程障碍,利用氧能力降低引起的缺氧。2.发生原因:见于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维生素缺乏等。

3.发生机制:

1)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时,各种氰化物进入人体内,氰基迅速与线粒体中氰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上的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不能在接受并传递电子给氧原子以形成水,呼吸链中断,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硫化氢,砷化物等中毒也主要由于抑制该氧化酶而致缺氧。

2)细胞损伤。当大量辐射或细菌毒素作用时,线粒体损伤而导致细胞利用障碍。

3)维生素缺乏。例如硫胺素(维生素B1),尼克酰胺(维生素B5)和核黄素(维生素B2)都是多种还原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生物氧化还原反应,这些维生素严重缺乏时线粒体功能障碍,呼吸酶合成障碍,导致细胞利用氧障碍。

4)组织需氧量过多。如剧烈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和需氧量增加而引起相对缺氧。

5)总之,组织性缺氧是外呼吸,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液携带氧过程正常,但细胞不能利用氧,内呼吸环节发生障碍引起缺氧。

4.病理特征:组织性缺氧时,血氧指标变化为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正常,但细胞不能利用氧,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因为静脉,毛细血管中氧含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所以动物皮肤,可视黏膜呈鲜红色或玫瑰红色。

【综述】

缺氧虽分为上述四类,但在临床上所见的缺氧常为混合性。例如感染性休克时主要是循环性缺氧;但微生物所产生的内毒素还可以引起组织细胞利用氧功能障碍而发生组织性缺氧,当发生休克肺时可出现低张性缺氧。失血性休克既有血红蛋白减少所致的血液性缺氧,又有微循环障碍所致的循环性缺氧。心力衰竭时既有循环障碍引起的循环性缺氧,又可继发肺淤血,水肿而引起呼吸性缺氧。因此,对具体病情,要全面分析。

组织性缺氧时,供氧一般虽无障碍,而是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降低;通过氧疗提高血浆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梯度,以促进氧的弥散,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氧化碳中毒者吸入纯氧,使血液的氧分压升高,氧可与一氧化碳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加速HbCO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故氧疗效果较好。

【机体代谢】

缺氧对机体影响,取决于缺氧发生的程度,速度,持续时间和机体的功能代谢状态。

一、功能变化

1.呼吸系统变化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吸入氧增加。

1)呼吸系统的代偿性反应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可刺激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其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胸廓呼吸运动的增强使胸内负压增大,促进静脉回流,回心血量多,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和运输。但过度通气使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减低了二氧化碳对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可限制肺通气量,导致呼吸碱中毒,使呼吸减弱。低张性缺氧所引起的肺通气变化与缺氧持续的时间有关。肺通气量增加是对急性低张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性反应。

2)呼吸功能障碍

急性低张性缺氧引起急性高原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性泡沫痰,皮肤黏膜发绀等,肺水肿能导致中枢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反应

低张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输出量增加,血流分布改变,肺血管收缩与毛细血管增生。

2、循环功能障碍

严重的全身性缺氧时,由于肺血管收缩增加了肺循环的阻力,是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大;严重缺氧能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心肌变性,坏死,心律失常;甚至严重而持续的脑缺氧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

三、血液的变化

缺氧可使骨髓造血增强及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从而增强氧的运输和释放。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主要是当慢性缺氧的低氧血流经肾脏近球小体时,能刺激近球细胞,生成并释放。

2、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DPG是红细胞内糖酵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缺氧时它的数量增加,导致氧离曲线右移,即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易于将结合的氧释出供组织利用。研究发现低张性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同时血液PH也降低,可使氧与血红蛋白容易解离。

3、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当毛细血官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患畜可视黏膜呈现发绀现象。但贫血或组织中毒性缺氧时,则不出现发绀。

4、血容量变化

急性缺氧时,因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慢性缺氧时,因红细胞生成增多,血容量增加。四、组织细胞变化

供氧不足时,组织细胞可通过增强利用样的能力和增强无氧酵解过程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达到细胞代偿性适应的目的。

1、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膜的表面积,呼吸链中的酶增加,使细胞的内呼吸功能增强。

2、无氧酵解增强

严重缺氧时,ATP生成减少。控制糖酵解过程最主要的限速酶是磷酸果糖激酶,缺氧时其活动增强,促使糖酵解过程加强以补给能量不足。

3、肌红蛋白增加

慢性缺氧可使肌肉中红蛋百含量增多,可能具有储存氧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一、副作用

1.氧中毒:其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

主要症状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1)氧中毒有两种类型:肺型和脑型

1)肺型氧中毒:发生在吸入氧之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咳嗽,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少,氧分压下降,肺部呈炎性病变,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出血和肺不张。

2)脑型氧中毒:吸氧的短时内出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和死亡。

故氧疗时应控制吸氧的浓度和时间,严防氧中毒的发生。

(2)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及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2.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

主要症状: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

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应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

主要症状: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

预防措施: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此减轻刺激作用。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主要症状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

预防措施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5.呼吸抑制:见于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 降低、PaCO2增高),由于PaCO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主要症状呼吸抑制。

预防措施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n)给氧,维持PaO2在8kPa 即可。

二、外因注意

1、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2、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

3、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控制性(即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

4、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

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道夫”功能。

5、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

【氧疗监护】

1 防止交叉感染给氧的导管、面罩、湿化瓶等定时清洁,消毒更换。

2 密切观察供氧效果观察缺氧是否得到改善,如效果不佳应查找原因,如:装置是否通畅,是否存在通气、换气障碍。

3 密切观察血压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血压下降可能系压力过高或通气量大。指(趾)甲、口唇、耳垂颜色变化可提示缺氧的改善状况。

4 注意安全使用时应注意防火,使用氧气筒时要放稳,注意防震、防油,以免发生爆炸。【发展历程】

18世纪80年代,人类发现氧气的存在,之后便慢慢的认识到氧在生命运动中的机理,氧气逐渐被利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1798年,著名医生Beddoes在英格兰创办了肺病研究所,并开始了氧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丹用氧气成功的治疗了氯气中毒,引起医疗界的轰动,氧疗被确立为一种疗法。

1924年,霍尔丹给受伤士兵吸氧,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使人们对氧疗更加重视。之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制氧技术的不断发展补给氧气慢慢成为医院的重要常规治疗手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家开始系统观察氧疗对慢性低氧血症的疗效。

从70年代开始,氧疗渐渐进入家庭。

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制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分子筛制氧机的研制成功以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家庭氧疗开始成为许多疾病出院康复期病人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和预防病情急性发作的生命保障手段。

1987年2 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家庭氧疗学术会议,会议指出:坚持家庭氧疗使一些疾病的死亡率成倍下降,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综合医疗费用下降

【常用方法】

(1)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这种吸氧方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鼻塞法有单塞和双塞两种:单塞法选用适宜的型号塞于一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另一侧鼻孔开放),吸气时只进氧气,故吸氧浓度较稳定。双塞法为两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病人较舒适,但吸氧浓度不够稳定。鼻导管法是将一导管(常用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鼻腔顶端软腭后部,吸氧浓度恒定,但时间长了会有不适感且易被分泌物堵塞。鼻塞、鼻导管吸氧法一般只适宜低流量供氧,若流量比较大就会因流速和冲击力很大让人无法耐受,同时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干燥。

(2)面罩吸氧法: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面罩法。开放式是将面罩置于距病人口鼻1~3厘米处,适宜小儿,可无任何不适感。密闭面罩法是将面罩紧密罩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适宜较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40%~50%,感觉较舒适,无粘膜刺激及干吹感觉。但氧耗量较大,存在进食和排痰不便的缺点。

(3)经气管导管氧疗法:是用一较细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供氧方法,也称气管内氧疗。主要适宜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间质纤维化等所致慢性呼吸衰竭需长期吸氧而一般氧疗效果不佳者,由于用导管直接向气管内供氧,故可显著提高疗效,只需较低流量的供氧即可达到较高的效果,且耗氧量很小。

(4)电子脉冲氧疗法: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使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这比较符合呼吸的生理状态,又大大节省了氧气。适宜鼻塞、鼻导管和气管内氧疗。

(5)机械通气给氧法:即用各种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利用呼吸机上的供氧装置进行氧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供氧浓度(21%~100%)。氧疗的氧源一般多用氧气钢瓶,并安装有压力表表明瓶内的储氧量,供氧时安装流量表,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大多数大医院现在采用中心供氧,开关设在墙壁上,更为方便。

(6)高压氧治疗:一般时候进入高压氧舱,在高于大气压的氧气压力下吸氧。有时可以在舱外进行高浓度(60%)的吸氧。

【家庭氧疗】

家庭氧疗认为是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使长期氧疗的应用更加广泛。长期氧疗在欧美和发达国家开展较为普遍,在亚洲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开展较少。我国关于COPD患者应用长期氧疗的情况,尚无确切统计数字.美国开展长期氧疗最为普遍,居世界领先地位,每10万COPD患者有241人应用长期氧疗。在美国家庭氧疗的费用1993年度为11亿美元,1994年度为14亿美元。虽然氧疗费用增加,但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不采用氧疗,这些患者总的社会负担将由于病死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以及个体生产效率减低而更加明显增加.

1 长期氧疗的指征

1.1 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经过戒烟、胸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后稳定状态的COPD患者,休息状态下存在动脉低氧血症,即呼吸室内空气时,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7.3kPa(55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88.这是长期氧疗最主要的适应症。

COPD患者其PaO2为7.3-8.7kPa(55-65mmHg),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应进行长期氧疗。

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0.55);②肺心病的临床表现;③肺动脉高压。

1.2 睡眠性低氧血症清醒时已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睡眠时可加重,主要发生于睡眠的快速眼动相(REM),可伴有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心律失常、精神改变和睡眠异常。许多COPD患者日间PaO2>8.0 kPa(60mmHg),而夜间睡眠时则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特别是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缺氧表现则更加明显。特别是日间PaO2在8.0-8.7 kPa(60-65mmHg)的患者,正位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陡直部分,此部分病人夜间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性更大。慢性夜间缺氧亦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发生。

1.3 运动性低氧血症运动可使低氧血症加重,缺氧反过来又限制活动。由于可携氧装置的发展和应用,为运动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条件,使这类病人亦成为长期氧疗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氧疗可以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受性。目前认为仅在运动时出现低氧血症,而在休息状态时消失的患者,进行性运动试验如6min行走距离(6MD)测验结果发现吸氧比呼吸空气为好,则只在运动时给予氧疗即可。

2 长期氧疗的作用长期氧疗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精神状态,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的发生以及减少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长期氧疗能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在北美和英国进行的两项非常经典的研究结果报告使长期氧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80年北美夜间氧疗试验小组(NOTT)报告了6个中心203例COPD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持续夜间氧疗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9.3个月。结果发现,夜间氧疗组(每日夜间给氧12小时)1年病死率为20.6%,2年病死率为40.8%;而持续氧疗组(每日持续吸氧至少19小时以上)1年病死率为11.9%,2年病死率为22.4%.夜间氧疗组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系数是持续氧疗组的1.94倍。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报告了英国3个中心的

87例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年。结果氧疗组(每日鼻导管吸氧至少15小时)病死率为45%,而非氧疗组为67%.

3 给氧方法包括鼻导管、鼻塞、面罩、经气管导管(transtracheal catheters)、贮氧导管(reservoir canula)和按需脉冲阀(pulsed demand valve),但经气管导管、贮氧导管和按需脉冲阀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节氧装置(oxygen saving devices)是一组更符合呼吸生理要求,并能减少氧需要量和提高氧疗效益的装置。目前主要有3种,如上述的经气管导管、贮氧导管和按需脉冲阀。贮氧导管简便、实用、价廉、应用范围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中日友好医院已开发出同类产品,节氧效率与国外产品相似.改良给氧方法以及开发新的节氧装置是我国在长期氧疗方面所面临的新课题,是决定长期氧疗是否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的重要条件。

4 氧疗系统目前有3种类型的氧疗系统供选择使用。国产液氧器和氧浓缩器的出现无疑对我国开展长期氧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氧气瓶在结合使用节氧装置后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压缩氧气瓶主要优点是价格便宜、不存在浪费或耗失以及容易获得等;而缺点是较笨重、贮氧量少、需反复充装,适合于用氧量少的患者。

液氧器的主要优点是贮氧能力大(1立方英尺液氧=860立方英尺气态氧)、轻便,适合于长期康复治疗;而缺点是费用高、容易泄露和造成浪费。一般认为当患者每月需要使用10个以上压缩氧气瓶时,应建议患者使用液氧系统。可喜的是我国目前已开发出家庭用液氧装置,适合于户外活动的便携式液氧器正待我们努力开发。

氧浓缩器(oxygen concentrator)俗称“制氧机”。主要优点是无需贮氧设备及固定供氧源,使用期间特别是需要连续供氧时,费用较低,对持续吸氧者特别是家庭氧疗比较方便;而缺点是设备购入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有噪声和需要定期维修。由于购机价格较贵,国内有些医院已开展租赁服务,为患者长期氧疗提供了方便。

另外,应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说明长期氧疗重要性,以提高用氧的顺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医疗条件嘱患者每月或三个月到门诊随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国外发达国家,通常开具氧疗处方,处方内容包括氧流量或吸氧浓度、用氧频率、每日吸氧时间、吸氧期间、疾病诊断等。

【超氧疗法】

简介

超氧细胞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病最先进的方法,作为治疗肝病的最先进方法“超氧细胞免疫诱导疗法”,由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进行技术攻关,经百余名肝病专家经反复论证,得到了全国肝病治疗研讨会的极力推荐,可实现肝病的快速治疗,成功解决肝病慢性化、易变异耐药的世界性难题,该疗法通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非玻璃放电技术产生三氧来诱导、激活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并通过血液的流动来触发人体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杀灭肝炎病毒的各种免疫细胞和抗病毒因子,从而杀灭和清除肝炎病毒。

优点

1、安全、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2、疗程短、作用快、疗效确切、转阴率高。

3、能够快速识别并清除变异的病毒株,避免耐药的发生;

4、避免传统治疗停药后造成停药后反弹的弊病。

5、解决传统治疗长期服药副作用所带来的痛苦。

6、费用低,有内向外治疗,使一些隐匿性肝炎、耐药性肝炎、病毒携带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7、有效解决传统治疗乙肝:药物入肝难、入肝血窦难、入肝细胞难的三难问题。

8、超氧更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气体分子药物。

2019年急危重症护理学习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护。 2.急救绿色通道: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和急诊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进行,医院应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 3.M O D 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4.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5.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6.E M S 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7.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8.急性中毒: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和有毒动植物,毒物的毒性较剧烈或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9.血氧饱和度(S a O2):S a O2系指动脉血单位血红蛋白和O2的百分比。 10心搏骤停:是指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11.中暑: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或烈日暴晒下,是以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12.重症监护病房(I C U):是医院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检测、强化治疗,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的医疗场所。 13.H e i m l i c h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抢救事物、异物卡喉所窒息的抢救方法。通过给膈肌下突然向上的压力,驱使肺内残留的空气气流快速进入气管,达到驱出堵在气管口的食物或异物的目的。 二、填空题 1.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包括接诊、分诊、急诊护理和转诊四个环节。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该药物对多种急慢性感染均有良好效果。临床上左氧氟沙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通过总结左氧氟沙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标签: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文献分析;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是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左氧氟沙星抗菌的主要机制是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通过抑制细菌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起到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高,用药100mg,1h后血药浓度的峰值能达到1.35mg/L;在扁桃体、胆汁、痰液等组织体液中浓度比较高,血浆半衰期(t1/2)4~6h,24h内80%~85%以原形可由肾脏排出体外[1]。由于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较强,所以,临床应用广泛,对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均有良好效果[2],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 1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其抗菌活性高。丁连明等[3]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包括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急性气管炎、肺恶性肿瘤伴感染患者。治疗组用该药物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两组用法均为2次/d,疗程为7~10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素。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可达90.16%,细菌的清除率可达83.33%。美国胸科学会与感染病学会2005年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治疗指南中指出,初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推荐使用左氧氟沙星[4]。周忠明[5]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83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阿奇霉素0.25g、左氧氟沙星0.3g分别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用7~14d,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9.2%;表明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2胃肠道感染 胃肠炎病菌以沙门氏菌属(革兰阴性菌)为主,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强。陈臻[6]将90例急性胃肠炎大学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0.2g口服,2次/d)和蒙脱石散(思密达,3g 冲服,3次/d);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g口服,3次/d)和蒙脱石散(思密达,3g冲服,3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大便常规、血常规正常,无腹泻、腹胀,听诊肠鸣音正常作为治愈标准。两组均治愈,治疗组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重症哮喘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1.若患者哮喘发作,立即协助其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同时通知医生。 2.给予高浓度、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氧浓度40%~60%),氧气加温湿化,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治疗,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若有心力衰竭应控制 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4.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茶碱类)及糖皮质激素,观察用药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5.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遵医嘱 给予祛痰剂或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协助叩背。 6.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备好紧急气管插管的抢救物品。 7.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用氧、药物疗效,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8.做好护理记录、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附:重症哮喘的应急预案流程图

(二)大咯血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1.评估患者: (1)有无气道阻塞情况。 (2)有无自主呼吸,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3)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4)神志是否清楚 2.患者出现气道阻塞及呼吸异常时: (1)头偏向一侧,清楚口鼻及气道血块和异物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血液及痰液。 (3)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及呼吸暂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避免误吸和窒息。窒息者取头低脚高位。 5.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 6.紧急配血、备血,做好输血准备。 7.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8.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1)镇静:地西泮5~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使用。 (2)药物止血:垂体后叶素、维生素K1、血凝酶等。 (3)补充血容量:低血容量者,给予快速补液或输血;掌握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的原则。有凝血障碍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浆沉淀制品)。 9.评估咯血量:大咯血是指24h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 10.反复大咯血,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做好特检及手术准备。 (1)行CT、支气管镜、血管造影等检查、 (2)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11.做好护理记录。 附:大咯血的应急预案流程图

高浓度氧疗在临床的应用

高流量吸氧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氧在体内的交换与转运 正常情况下,体内氧的储备量十分有限,每升氧气仅够人体消耗3—4分钟,因此,人体必须从体外不断的获得氧气 (二)缺氧分类 低张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氧含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释放氧减少,导致供氧障碍。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器官血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而引起的供氧不足。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而引起的缺氧。(三)氧疗的指征 1、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 2、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0% 3、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脏活动过度的患者 (四)氧浓度和氧流量 氧浓度=21+4x氧流量(/min) 吸氧流量 低流量氧疗吸氧流量<=4/min 高流量氧疗吸氧流量>4/min 吸氧浓度

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0% 中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0%~50% 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50% (五)高流量吸氧的定义 高流量吸氧是指在常压下通过佩戴专用吸氧工具以保证吸氧流量>4/min或吸入气体氧浓度>40%的氧疗方法 (六)高流量吸氧的适应症 1、弥散功能障碍 2、通气/血流失调,分流 3、严重心脏疾病 4、CO中毒等有严重缺氧但不伴有CO2潴留 5、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大量胸水等)(七)给氧器具的分类 鼻氧导管 面罩:储氧面罩、部分重复吸入面罩、非重复吸入面罩、文丘里面罩 (八)经鼻导管吸氧的注意事项 1、在氧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潮气量与吸入气体氧浓度成反比。 2、呼吸频率加快,吸入气体氧浓度也将降低。 3、氧的吸入浓度也不是随氧流量无限制的成比例增高的。 4、在临床上,经鼻导管吸氧只适合于对呼吸平稳的病人提供中浓度以下即40%以下的氧浓度。

急危重症护理复习题

急危重症护理第一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存链:第一目击者、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的有序工作。 每分通气量:在静止状态下,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是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积。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心力衰竭: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二、单项选择 1.院前急救是指C A.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 B.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救 C.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D.途中救护 E.现场自救、互救 2.关于抢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哪项错误E A.专人管理 B.定品种数量 C.定期检查 D.定位放置 E.外借时一定要登记 3.ICU病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E A.20%~30% B.80%~90% C.50%~80% D.20%~40% E.40%~60% 4.诊断心肌梗死最可靠、最实用的方法是A A.心电图检查 B.心肌酶谱的检查 C.心脏超生 D.心脏X线检查 E.心脏CT检查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C A.15~25mmHg B.25~35mmHg C.35~45mmHg D. 45~55mmHg E.30~40mmHg 6.下面哪些指标与肾功能监护关系不密切E A.血尿素氮 B.血胆红素 C.血肌酐 D.尿量 E.尿蛋白定量分析 7.人工呼吸的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首先必须通畅气道 B.吹气时不要按压胸廓 C.吹气时捏紧病人鼻孔 D.首次吹气2次 E.按压频率成人8~10/min 8.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E A.组织损伤 B.严重感染 C.营养不良 D.大量输血 E.慢性肠炎 9.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制最主要是C A.高铁血红蛋白蓄积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C.抑制胆碱酯酶 D.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E.碳氧血红蛋白蓄积 10.热衰竭常见于A A.年老体弱、儿童、过度疲劳及有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 B.青壮年 C.运动员 D.中年妇女 E.户外劳动者 三、简答题 1、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包括什么? 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 和科学研究工作等 2、院外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 衔接前后一致。 3、院外救护的生存链包括什么 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 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4、急诊科的任务有什么 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接收院外救护转送的 伤病员、负责对急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 病人的抢救工作、承担灾害和事故的急救工作、 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和培训。 急危重症护理第二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 气量中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低动力型休克:又称冷休克或低排高阻型休克, 血流动学特征为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增 高。 复合伤: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不同性质 的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损伤称为复合伤 咯血:声门以下呼吸道和肺组织任何部位的出 血,经喉头、口腔而咯出称为咯血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伤员的转送,下列哪项错误D A.对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 B.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病人应暂缓汽车长途转 送 C.途中严密观察病情 D.遇有导管脱出应立即插入 E.途中不能中断抢救 2.下列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C A.除颤器 B.心电图机 C.纤维胃镜 D.电动洗胃机 E.简易呼吸器 3.ICU病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C A.泌尿系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下呼吸道感染 D.血液感染 E.伤口感染 4.不能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的内容是A A.脉搏强弱交替 B.心率快慢 C.心律改变 D.ST段的改变 E.P波形态的改变 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B A.肺活量 B.每分肺泡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通气量 E.潮气量 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B A.100ml B.400ml C.600ml D.1000ml E.1500ml 7.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A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部位的定位先确定胸骨下切迹 D.按压频率为100/min E.按压与放松时,重叠的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 位点 8.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学说的是E A.炎症失控学说 B.缺血再灌注学说 C.代谢障碍学说 D.肠道动力障碍学说 E.三次打击学说 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下列哪一项不是E A.纠正缺氧 B.防治脑水肿 C.降温及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D.防治并发症 10.热衰竭患者的突出表现是E A.脑水肿 B.肺水肿 C.心力衰竭 D.肌肉痉挛 E.周围循环衰竭 三、简答题 1、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 死、监测电解质改变和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2、有哪些指标监测肾功能 尿量、肾浓缩稀释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尿 /血渗透压比值、内生肌酐清除率和酚红排泄率等 3、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心源性原因:冠心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疾病等 非心源性原因: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 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 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4、心脏骤停的类型 分三种类型,即: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心电- 机械分离 急危重症护理第三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高动力型休克:又称暖休克或高排低阻型休克, 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心输出量增高、总外周阻力降 低。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临床上出现 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产物潴留。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 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 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 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 1.反映急救速度的主要客观指标是C A.急救中心的面积 B.服务区域 C.平均反应时间 D.基本设施 E.基本设备 2.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不包括E A.器材药物完备 B.分诊迅速准确 C.抢救组织严密 D.抢救效率高 E.极易交叉感染 3. 心理评估方法不包括哪项B A.观察法 B.问卷法 C.会谈法 D.调查法 E.心理测验法 4.休克早期血压的变化C A.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小 B.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大 C.收缩压正常,脉压差小 D.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大 E.血压无改变 5.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是D A.60%~70% B.80%~90% C.90%~100% D.96%~100% E.86%~100% 6.正常尿比重为A A.1.010~1.020 B.1.015~1.025 C.1.020~1.030 D.1.025~1.035 E.1.005~1.050

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

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些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吸氧有可能导致氧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视网膜的病变(ROP)。为了降低盲童的发生率,氧疗时应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早产儿,男68例,女30例。孕期最短28+2周,最长36+5周。早产儿出生体重最低890g,最高3800g。入院时间最短生后10min,最长生后7d。收治的98例早产儿,除3例死亡外,95例经过眼科筛查,无1例ROP发生。 2 氧疗方法 2.1 鼻导管吸氧法为最常用的低流量给氧法,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约0.5cm,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鼻导管吸氧简单、方便、舒适,新生儿鼻导管给氧时由于潮气量小,又受呼吸变化影响,故无法正确评估吸入氧体积分数且难以充分温、湿化。2.2 头罩给氧头罩内的温、湿度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可按要求调节,即按不同的氧气、空气比例调节所需的FiO2,加温湿化后吸氧,且头部不需固定能自由转动,使患儿感到舒适,但要求罩内空气、氧气混合气流量至少5L以上,否则会使罩内CO2重新吸入。同时必须在罩内近口、鼻处放置FiO2监测仪。 2.3 面罩给氧 2.3.1 简易面罩由塑料制成,大小应以能罩住口、鼻为宜,两边以带子固定于头部,可连接湿化加温器,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当增大至3~4L/min时吸入FiO2可达0.40左右,适用于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3.2 带贮氧囊面罩于面罩下端部位加一贮氧袋,与输氧导管相连,可提供高体积分数氧气吸入,应用时要求氧流量4~8L/min,保持氧袋呈持续半充满状态。 2.4 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通气给氧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 氧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让家长签字。 3.2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卫生部颁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用氧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间断吸氧。 3.3 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决定供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头罩吸氧法、CPAP吸氧法)及供氧浓度。早产儿长时间处于高氧状态,是诱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调节氧流量,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之间,即氧分压在8~13.3kPa为佳。这样既避免了低氧状态,又预防了氧中毒。 3.4 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效果,包括临床观察和血氧监测。主要观察发绀、呼吸状态、节律、心律变化及反应等情况。同时结合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及定期血气监测等及时调整相关指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氧疗时必须持续监测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包括给氧方法、氧流量、给氧时间、皮氧监测数字及病情变化等。认真书写记录是避免纠纷的有效方法。 3.5 氧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使用氧气要先调节流量再使用,停氧时要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错调或错关致大量氧气突然冲击患儿薄嫩的鼻黏膜或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3.6 氧疗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患儿肩胛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避免颈部过屈过伸。分泌物多者,可以用吸引器吸引,一般吸引压力<13.3kPa。吸引时,先吸口腔,换管后再吸鼻腔,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 3.7 鼻塞、面罩给氧不能与皮肤黏膜接触压迫过紧,一般每2h检查1次,以免组织损伤或坏死。头罩

2014年危重病人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危重病人护理理论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严重创伤性休克后,首先应预防的是:() A.感染 B.输血并发症 C.急性心力衰竭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休克病人的最佳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头低足高位 C头和腿部各抬高30度 D侧卧位 3、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伴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无效,应优选 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A.普鲁卡因酰胺 B普罗帕酮 C胺碘酮 D氨酰心安 4、阿托品的禁忌症是:( ) A.感染性休克 B.胃肠绞痛 C.前列腺肥大 D.胆绞痛 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增加 6、胸膜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常因为:( ) A.肋骨骨折 B.张力性气胸 C.心脏损伤 D.血胸 7、开放性气胸的现场急救为:( ) A.立即给氧 B.胸膜腔穿刺抽气 C.清创术D立即用清洁物品封闭伤口 8、休克患者血压低,中心静脉压低提示()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严重酸中毒 C.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D.心功能不全 9、下列患者对氧疗效果最好的是:( ) A.氰化物中毒 B.心力衰竭 C.一氧化碳中毒 D.外呼吸功能障碍 10、体温每升高1℃,脑代谢率增加多少() A.2% B. 4% C. 6% D.8% 11、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是 A.触及颈动脉B触及桡动脉C观察尿量变化D观察神志 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措施中哪项有错误: A.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B.根据失水程度补液 C.pH<7时补碱 D.昏迷时输高渗糖脱水 13、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治疗药物为:( ) A.糖皮质激素 B.0.1℅肾上腺素 C.抗组胺药 D.钙剂 14、确定深度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 A.对外界环境无反应B全身深浅反射消失C呼之不应 D眼球固定 15、快速降低血压最有效的药物是:( ) A.亚宁定 B.硝普钠 C.利血平 D.硝苯地平 E.依那林 16、急性胰腺炎患者饮食应 A.少量多餐 B.低盐饮食 C.高维生素膳食 D.急性期禁食 17、尿毒症性高钾血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 C.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和胰岛素 D.血液透析 18、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是() A.甘露醇 B.螺内酯 C.呋塞米 D.氯噻嗪 E.氢氯噻嗪 19、提示子宫即将破裂的是:( )

急危重症护理作业

中医药大学护理大专班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我国院外急救主要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下列哪项描述错误 A.广州模式为指挥型 B.重庆模式为依托型 C.上海模式为消防附属型 D.北京模式为独力型 2. 院外急救原则中,下列哪项做法不妥 A.先施救后排险、先重伤后轻伤 B. 急救与呼救并重 C. 先施救后运送、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D.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3. 有关“生存链”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A.启动急救系统是指从第一现场发出的呼救信号至急救系统,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B.早期心肺复苏时指“第一目击者”对身边的患者做出第一反应,实施现场心肺复苏 C.早期除颤是指现场最初目击者可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为身边的患者除颤 D.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立即将病人现场行高级心肺复苏 4. 现场救护体位摆放以下哪项不妥 A. 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 B. 神志不清有呼吸和循环者,应将其置于恢复体位即侧卧位 C. 咯血者,向患侧卧位,以防血流入健侧支气管和肺内 D. 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提高,以减慢毒汁的扩散 5. 院外急救护理程序中正确的是 A.现场救护- 现场评估- 呼救- 转运与途中监护 B.现场评估- 呼救- 现场救护- 转运与途中监护 C.现场评估- 呼救- 转运与途中监护- 现场救护 D.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评估- 呼救 6. 转运伤员时,下列哪项做法不妥 A. 在转运途中严密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B.护送带有输液管、气管插管及引流管的伤员,必须保持管道在位与通畅 C.休克病人在空中转运中应将头部朝向机头 D.担架转运时,应将伤员的头部在前、下肢在后 7. 如遇一创伤病人同时存在以下情况,首先要处理哪项 A. 伤口渗血 B. 内脏脱出 B. 骨折 D. 窒息 8. 有关上止血带止血,下列哪项做法错误 A.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上臂不可扎在上 1/3处 B.上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当,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C.使用止血带应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放松一次,每次l一3分钟 D.使用止血带的病人,要注意肢体保暖 9.特殊病人的搬运时,下列哪项不妥 A.昏迷伤员侧卧或俯卧于担架上,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B.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双腿屈曲,脱将出的内脏要送回腹腔,以防感染 C.骨盆损伤伤员仰卧于门板或硬质担架上,膝微曲,下部加垫 D.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应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 10.院外急救应该包括 A.亲属、朋友间互救 B.救护车现场急救 C. 途中救护 D. 以上都是 1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 A.院外急救 B.心肺脑复苏 C.止血 D.救护车送医院并途中监护12.大批伤员中,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应用何种颜色进行标记 A.黄色B.绿色C.黑色D.红色13.现场对危重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时,如果桡动脉触摸不清,则说明收缩压 A.<80mmHg B.<70mmHg C.<60mmHg D.<50mmHg 14.一急诊胸前区疼痛病人你用分诊技巧是

浅谈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分析

浅谈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4T10:30:37.0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作者:贺键贺水良 [导读] 湖南省湘乡市尚如湖铁医院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抗菌谱广的药物,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贺键贺水良 (湖南省湘乡市尚如湖铁医院湖南湘乡 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门诊收治的泌尿、生殖、呼吸道系统感染的多种疾病患者2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就其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2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60例、有效6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46%。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皮肤反应、4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肝胆系统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4%。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对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皮肤组织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肝胆系统反应是应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科学的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效。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77-02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抗菌谱广的药物,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其半衰期较长、副作用少,组织分布广,耐药率较低。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但其不良反应只是氧氟沙星的1/3,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近几年来,盐酸左氧氟沙星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238例行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门诊收治的多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38例,238例患者中47例为尿路感染、33例为细菌性前列腺炎、46例为淋病奈瑟菌尿道炎、39为宫颈炎,73为呼吸道感染患者。排除神志不清患者,高血压、肺功能不全、对药物过敏和治疗期间有使用其他广谱抗菌、能够与左氧氟沙星造成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238例患者中男134例,女104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36.5±4.5)岁。 1.2 方法 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口服0.4g盐酸左氧氟沙星(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按照0.2g/次,2次/d的剂量,持续治疗7~14d。生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口服0.1g/次,2次/d,持续治疗5~7d。消化系统患者给予口服0.1g/次,2次/d,持续治疗10~15d。皮肤组织感染患者给予0.1g/次,3次/d,持续治疗10~14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良反应较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结果 2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60例、有效6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46%。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皮肤反应、4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肝胆系统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4%。 3.讨论 盐酸左氧氟沙属于第3代喹诺酮药物氧氟沙星左旋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盐酸左氧氟沙的抗菌谱广作用较强,不良反应也较氧氟沙星较少,能够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针对消化系统感染,盐酸左氧氟沙对于格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服用后能够很好的透入肺组织,并保持呼吸道和分泌液中较高的浓度[3]。该药物除了对格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敏感性外,对于这种菌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有较好的疗效。针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因患者组织渗透性较强,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后能够在炎症部位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因此临床上还常常将其用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另外,盐酸左氧氟沙星还对胃肠道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等肠道病菌的活性,对消化系统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60例、有效6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46%。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皮肤反应、4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肝胆系统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4%。皮肤组织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肝胆系统反应是应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较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在治疗前应先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既往病史,排除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对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对患有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权衡好利弊后选择性使用。静脉给药时,应注意给药速度和剂量,输液的快慢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时,每100ml左氧氟沙星的滴注时间不得<60min。 综上所述,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对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皮肤组织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肝胆系统反应是应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科学的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效。【参考文献】 [1]彭建.丹参片辅助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3(5):211-213. [2]聂淑萍,高峰.注射用丹参(冻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57. [3]付红梅.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3):233-234. [4]孙翠莹.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4,26(5):39-40.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特点及临床应用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特点及临床应用 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是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空氧混合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作为一种无创呼吸支持的形式,其能迅速地改善氧合,目前可以应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外科手术后患者、呼吸衰竭未行气管插管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等。国外研究者开展了很多以经鼻高流量氧疗为主题的研究,其临床价值得到肯定。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特点 1、高流量加温、加湿给氧 HFNC能够经鼻导管给予加温、加湿的高浓度氧气,气流量可高达60L/min,由于气流量可以设置为超过多数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吸气峰流量水平,从而保证了氧浓度的恒定;HFNC 的加温、加湿功能可以保护气道黏膜,增强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增加功能性残气量 Riera等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估高浓度鼻导管吸氧、体位与呼气末容积的关系指出,无论采取何种姿势,经鼻导管吸入高流量气流均可以通过增加功能性残气量来增加整体区域性呼气末肺阻抗。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临床应用 1.应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 在相同的PaCO2水平下,接受HFNC治疗的患者呼吸频率更慢,提示能够减少肺死腔。而肺死腔增加可造成低氧血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增加。无创通气组平均潮气量超过9ml/kg体质量,肺损伤程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病死率高于高流量氧疗组。 2.应用于呼吸衰竭未行气管插管者 纳入患者主要为肺间质纤维化、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FNC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30H。缺氧性呼吸窘迫患者拒绝行气管插管时使用HFNC可提供适当的氧合,并成为另一种无创通气方式。 3.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国外文献研究对10例Ⅲ度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了HFNC,在超声心动图的导引下发现,随着输出流量的升高,心脏的前负荷逐渐降低,而呼吸频率也从使用HFNC之前的23次/min 下降到17次/min和13次/min,从而使Ⅲ度心力衰竭患者受益。随后使用HFNC,发现在无创通气后的稳定期使用传统的文丘里面罩无法满足患者的氧合需求,而使用HFNC后氧合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程度也明显降低。 4.应用于拔除气管插管后、气管插管及需行气管镜操作的患者 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对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应用HFNC与经鼻导管面罩吸氧效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HFNC组的PaO2/FiO2更高,而36h的血氧分压(PaO2)更高,且HFNC组更少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HFNC应用于肺泡灌洗有创操作中,能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有报道提出,在气管插管时也可运用HFNC技术。 小结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作为一种新的氧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有创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概率,并通过加温、湿化装置使气体达到人体最适宜的温、湿度,提高舒适性,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有着明显优势。HFNC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HFNC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氧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详细参考)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 一、概念 1.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 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 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产生一 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60mmHg (8KPa),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 因素,即为呼吸衰竭。 二、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疾病 4.胸廓胸膜病变 5.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三、发病机制 1. 肺通气不足 2. 弥散障碍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5. 氧耗量↑↑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5、消化和泌尿系统 五、呼吸衰竭的护理 1.治疗要点,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 ,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防 治并发症。

2.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 无力、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 化道出血、肺性脑病、颅内出血。 (4)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5)慢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有关。 (6)言语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3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 (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 (4)焦虑减轻或消失 (5)营养状态好转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 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03T15:28:08.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静华1 张文英2 李海虹1 [导读] 左氧氟沙星半衰期为12h,其临床用药次数为2次/d,给药间隔时间12h,以充分发挥杀菌效果。 王静华1 张文英2 李海虹1 (1黑龙江省电力医院 150030;2黑龙江省送变电公司医院 15003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152-01 近2年来,我院门诊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各种感染近300例,有效率达85%以上,不良反应率低于8%,已成为我院门诊部的常用药物之一。现结合临床治疗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下体会。 1 正确用药确保疗效 左氧氟沙星半衰期为12h,其临床用药次数为2次/d,给药间隔时间12h,以充分发挥杀菌效果。左氧氟沙星还具有口服用药生物利用度很高的特点,据文献报道,可达70%以上,同样剂量的左氧氟沙星口服和静脉用药效果相近。但病人往往不了解这一点,当口服给药时,病人会怀疑其疗效,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会加重,因此应对病人进行这方面的详细解释,消除顾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对无法进行2次/d用药的病人,可以上午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200mg,12h以后口服左氧氟沙星200mg,既方便病人又不影响疗效。 2 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 左氧氟沙星与许多药物之间有互相作用,会影响到药物疗效或发生不良反应,给药时应向病人说明。抗酸剂会减慢左氧氟沙星吸收,所以抗酸剂与左氧氟沙星的给药时间应安排在相隔1~2h以上。另外,左氧氟沙星会减慢茶碱类代谢,以免发生药物积蓄中毒。西咪替丁会延长左氧氟沙星的半衰期,所以同时使用时,应注意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的监测。左氧氟沙星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故与华法令或其衍生物同时应用时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系列,以免发生出血现象。左氧氟沙星可增强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作用,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且在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本品,并及时处理。 3 正确的给药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偶尔会有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注射部位发红。瘙痒或静脉炎及过敏现象,但我们的体会是,这几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速度过快有关。在静脉注射时,200mg左氧氟沙星的滴注时间必须在60min以上。同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一样,左氧氟沙星会诱导光敏反应,所以在给药期间及用药后4d内应避免过度阳光暴晒和人工紫外线照射,以免发生皮肤损害。 4 注意左氧氟沙星的其他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还可以导致肌肉关节酸痛、神经精神症状、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味觉异常、倦怠、心悸、发热、注射后出现血管刺激症状等,一般多能耐受,疗程结束后多可消失。此外,左氧氟沙星可以影响胎儿及儿童的骨骼发育,所以妇女给药前应认真询问妊娠及哺乳情况,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18岁以下)禁用。有文献报道,极少数病人出现用药后跟腱炎或跟腱断裂,因此有上述症状发生时,要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 总之,我们认为左氧氟沙星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等特点,而正确的护理指导会使它的优点更加突出。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要求规范指导应用专家共识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应用专家共识 2014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在中国地开始应用,短短几年在临床上得到快速普及推广,其临床疗效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国际著名杂志近些年来也相继发表了多篇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明了HFNC在轻中度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1]。 与传统氧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及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比较,HFNC如何定位?如何规应用?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特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规应用HFNC。 一、HFNC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 HFNC是指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 ℃)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该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空氧混合装置、湿化治疗仪、高流量鼻塞以及连接呼吸管路[3]。结合国和国际通用命名习惯,本共识统一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进行表述,英文简称为HFNC(图1)。

图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示意图 人类开始氧气治疗的历史可回溯到18世纪后叶,20世纪初即开始应用橡胶制作的鼻导管进行氧疗[4]。1987年美国研发了最高流量可达20 L/min的氧疗加温湿化装置MT-1000,应用于囊性肺纤维化等患者氧疗促进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近10年来,HFNC进入快速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阶段,国际主流HFNC装置都是采用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用空氧混合器进行空氧混合,吸入氧浓度(FiO2)为21%~100%,应用涡轮提供高流量的气体,采用呼吸机应用的加温加湿器和管路加热导丝对吸入气体进行全程加温加湿,并通过近患者端实时监测温度和氧浓度进行动态调控。 另外,部分呼吸机厂家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上设置了HFNC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呼吸机的临床适用围,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5]。国HFNC的历史仅有5年左右,在前期仿制国外HFNC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可自动调节和精确调控FiO2(21%~100%)、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 ℃、呼吸管路采用免消毒气路技术等。

吸氧护理

氧疗:即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肺泡气氧浓度,促进氧弥散,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的医疗措施. 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病理状况下机体对氧供需求的明确增加存在低氧血症,机体又缺氧; 无低氧血症,但机体处于高危缺氧状及机体不能耐受低氧。轻度低氧血症:SaO2>80%,无紫绀,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L/ min)氧气中度低氧血症:SaO260%~80%,有紫绀、呼吸困难,需氧疗重度低氧血症:SaO2<60%,显著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氧浓度与氧疗种类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低浓度吸氧:低于40%;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等浓度氧疗:40~60%;用于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患者高浓度

氧疗:高于60%;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患者吸氧过程中,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3.吸氧时,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4.持续鼻导管吸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楚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5.吸氧水每天更换一次,吸氧管、湿化瓶及湿化芯每周更换两次(周二、周五)。 6.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氧疗副作用及预防措施表现: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表现: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表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鉴于2型呼吸衰竭病人,由于PaCO 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划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了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预防措施:给予2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低浓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