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江苏高考)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A[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B项错误;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C项错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2.(2019·洛阳联考)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这种看法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C项正确。] 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

A.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

D.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B[A项反映的是量子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正确;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的是牛顿力学,故C项错误;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规律的也是牛顿力学,故D项错误。]

4.(2018·江苏高考)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D[通过光来观测电子的运行轨迹属于微观世界的研究范畴,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经典力学、进化论、电气革命均与此无关,A、B、C三项错误。]

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诞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

A[材料“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体现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偶然性,“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又说明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

6.(2018·海南高考)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了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

7.(2018·天津高考)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B[题干提及的是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塞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可知,B项正确。]

8.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条件

B.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C.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A[材料中“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是指牛顿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是指瓦特将牛顿的理论付诸实践,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反映的是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1765

年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

9.(2018·衡水一中八模)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这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C[根据材料“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可知,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在综合历史上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C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故B项正确。]

11.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C[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可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故C项正确。]

12.(2018·濮阳一模)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C[根据材料“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体现了淘宝网由不被多数人使用,但随着自身革新推出支付宝后,使用者增多获得认可,说明互联网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邯郸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

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

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第(2)问,存在的问题,由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得出熟练技术工人匮乏;由材料二“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得出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由材料二“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得出手工劳动者的抵制。第(3)问影响应概括蒸汽机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出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化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

(2)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10分)

(3)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分,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表格列举的是近代西方三位自然科学的代表人物,第四个是中国明代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问题是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进行拟定题目然后阐述,所以在拟定题目时要抓住原因或影响其中的一个进行拟定,比如: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结构与走向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阐述时一定要围绕你拟的论题进行阐述,如果是原因可以从经济、阶级和思想的角度进行阐述原因。如果是影响可以从对经济、政治、思想和科技四个角度阐述。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2分)

阐述:西方古代科学遗产为其提供了学术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即文艺复兴使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勇于探索的科学家辈出,硕果累累,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0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结构与走向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2分)

阐述: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度;西学东传,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10分)(言之有理即可)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提示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验事实,排除A项;“新天文学”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并未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故B项不正确,C项正确;“新天文学”并未推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故D项不正确。 答案:C 2.(2017·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859年(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项;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提出,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选D项。 答案:D 3.(2017·肇庆模拟)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量子概念的提出 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 解析:本题结合普朗克的物理成就——提出量子概念,不难得出B项正确。普朗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而A、C、D三项均是近代科学成就,故排除。

世界科技进步历史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 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六十进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发明十进制,整数和分数计算法,三角形和圆面积计算法,正方角锥体和锥台体积计算法;发明防腐剂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两个变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记载了磁石。 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纪,希腊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发现琥珀摩擦生电,发现磁石吸铁现象。 前6世纪,希腊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提出了地球球形说,研究了音律。 前6世纪,印度人计算出2的平方根为。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制定宪法,工商业兴起。 前551年,孔子诞生。 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论,认为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62年,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埃利亚学派指出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论。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发现小孔成像。 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综合研究,在《天论》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说。认识到声音是由空气运动产生的。发表《动物自然史》等书,记载有500多种动物,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之上。 前4世纪,希腊的菲洛劳斯提出中心火说,是日心说的萌芽。 前4世纪,中国的庄子(前369-286年)中记载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观点。 前350年,中国战国时代的甘德、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纪,希腊欧几里德发表《几何原本》13卷。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讲义

课时3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 1.生物学:进化论。 2.物理学:(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2)量子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经典力学 (1)背景???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5)意义: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2.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2)创立: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①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②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发展???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②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①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考点二 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1.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2)物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使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展,思想更加开放。 (3)理论:细胞学说、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等生物学知识的积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3.内容???(1)生物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 4.意义? ??(1)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考点三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蒸汽时代 (1)条件???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②经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③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 (2)进程???①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应用: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③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3)影响?????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②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③工厂形成,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④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⑤蒸汽机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气时代 (1)条件: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进程???①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能源。②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江苏高考)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A[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B项错误;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C项错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2.(2019·洛阳联考)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这种看法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C项正确。] 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完美版

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备考指要】 1.结合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认识当前我国走“科教兴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2.要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抓线串点”,即抓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基本线索,从物理学、生物学、蒸汽机和电力的创制、互联网的产生四个方面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3.要联系物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全方位剖析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 【自主学习】 考点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_______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②成就: 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_______。 物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外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_______等物理学定律。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③意义: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______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_______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①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_______和________等。 ②特点: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表达形式。 ③意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对解释和预见______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_______,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2.相对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_____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提出及主要内容: ①提出:______初,提出相对论。 ②内容: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______,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______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_______。 ②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______的理论来说明。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①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______提出量子假说。 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_______;丹麦物理学家____提出了有关院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______建立起来。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 选项排除。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选项排除。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选项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34,4分,节选)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在家里,爱因斯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

子手中的宠物。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 【答案】(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解析】(1)前提: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一”概述。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可得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由“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可得出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由“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等可以得出家庭影响;由“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可得出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1.(2017年天津卷,10,4分)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世界科技发展史

世界科技发展史 10万年前火的使用、石制工具 3万年前关于来世、生育等思想 1万年前栽种谷物、动物驯养、陶器出现 5000年前金字塔和庙宇、史前巨石阵 4000年前中国早期的天文学,金属加工,印度数学开端 3000年前埃及历法 2500年前中国发明指南针 约2000年前后托勒密的天文学和地学 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公元前497年)、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和希腊数学家如欧几里得(公元前325--公元前265) 中美洲玛雅人的长历,金星周期,历法,那卡兹之线 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 250年左右刘徽著有《九章算术注》

429--500年祖冲之算出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533--544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565年张子信发明浑仪发现了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700--800年中国发明火药 1041--1048年毕生发明活字印刷 1088--1095沈括著《梦溪笔谈》 约1250年中世纪后期伊斯兰科学 1260年中国人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约1350年牛津的莫顿数学学校 1477年第一张世界地图出版 1480--1510年达芬奇活跃时期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

1575--1595年第谷天文学革命 157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1590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 1590年伽利略研究物理学和力学 1592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 1595年开普勒开始研究行星运动 1600年布鲁诺以异端邪说罪被烧死 1600年威廉吉尔伯特发表关于磁性的书 1612年沙伊内观察到太阳黑子 1614年耐普尔出版对数表 1620年培根发表《新工具》 1620--1640年笛卡尔研究机械哲学 1628年哈维出版了关于血液循环的书 1629--1634年徐光启等修成《崇祯历书》共137卷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1955年,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非凡等,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争论了半个世纪的沙眼病毒病原学假说予以证实。 *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 * 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该粒子是带奇异数的荷电重子的反粒子。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5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1966年,我国第一颗地对地核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72年,在水稻育种方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为首的科技人员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 197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汝康等,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世界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 * 1980年,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聚片多筹的倍频增强效应,使激光倍频增强效应提高数十倍,为功能材料中利用缺陷开创了新的途径。 * 1981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 *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领导的团队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和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

* 1987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00k的超导体。 * 1993年,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对称的多处理机—曙光一号并行机。曙光1000是我国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的并行机。 *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科研人员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类重要功能基因。 * 2003年,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 * 200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提出并牵头组织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是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组计划,我国科学家承担了30%以上的研究任务。 * 2006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立和发展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法和用机器求解方程的方法。 * 200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介电材料超晶格的理论体系,将半导体超晶格的概念扩展到介电体。 * 2006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该新粒子质量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寿命约为10~23秒。 2008年,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无锡第三高级中学历史组郑彩君单元概述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与古代人们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式不同,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依赖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体现了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前进步伐,证明了技术在科学的帮助和推动下进步,社会经济在科学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进步的历史真理。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吁越来越显示出其无比的重要性。丰富自身的知识宝库,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正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声。 学习本单元需要分门别类地梳理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与十二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最好采用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人物介绍等手段进行教学,同时用表解的方式加以整理和归纳,需要明确近代以来科技走向辉煌的原因和发展特点,更需要感受科技进步过程中蕴含的追求真理、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基本知识分析与线索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成就: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建立、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其中一些知识点如量子论与相对论的内容可以略讲,经典力学,量子学的意义等要详讲。并且这一时期物理学方面的文字、图片、人物介绍等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 重点:经典力学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其中,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为核心知识点。 难点: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创立的背景,经典力学的特征 重点解析 1.经典力学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征文名称:纪念建国60周年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 【真题再现】 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1.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 1.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的理论成果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83年”和“并预见其深远意义”等信息可以看出,恩格斯评价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故答案为C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早已开展,排除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选项排除。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选项排除。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选项排除。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化“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选项C正确;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选项A排除;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选项B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4.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越来越长”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旨在说明”不符;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 5.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简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事业的发展

简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事业的发展 历史文化学院2013211638 范小菲 历史对民族的生存是有考验的。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 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 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 新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种种考验中能够勇敢的胜利就表明了这点。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得到苏联、东欧与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这有利于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不但坚持敌视和拒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还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我国,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我国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 坏和捣乱,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新中国来自外部的主要威胁。说起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她在之后的在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谁也无法不佩服她的伟大,我更觉得她那么神速的发展很神奇。 从一个其他国家都不愿意建立外交关系甚至不承认的国家,在短短时间里就取得了那么大的发展。建国的时候实力相当弱的一个国家,在短短几年里就在各方面取得了世界排名前几的佳绩。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 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 5 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1949 年11 月,在原中央研究

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 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谈到华罗庚教授,很佩服他,不 是因为他的成就,而是因为饱受艰苦的日子里也能对数学那么热情, 初中毕业以后就自学数学,自学成才,也最佩服他的爱国心,当他要回国时没有因为中国能给与他的待遇而犹豫,对美国的留学生还写了公开信,号召大家回国为祖国效力。他并没有因为曾经在中国很艰苦而放弃回国,而是为了祖国的发展放弃了待遇优裕的美国。因为有了他们的爱国心,中国当时的发展才会这样迅速。因为他们不仅是带着自己的知识而工作,我认为他们更是带着使命感在为祖国拼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 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 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 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