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电图举例

脑电图举例

脑电图举例
脑电图举例

LEARNING ISSUE -- 脑电图的实际应用举例

姚开 1330705024 脑肿瘤

脑肿瘤大致可分为幕上肿瘤和幕下肿瘤,其脑电图异常可分局限性异常与广泛性异常。

一、局限性脑电图异常

局限性脑电图异常有:δ波灶(或θ波灶,一般为慢波灶)和基本节律不对称。后者包括:①觉醒时的α波、快波的波幅、频率的不对称;②所谓的懒波活动(睡眠时的快波、K复合波、纺锤波等的不对称);③远隔性异常波(传播性慢波)等。

1、δ波灶

脑肿瘤时出现的局部性脑电图异常,特别是局限性慢波,如上所述系肿瘤的直接影响而在其周边脑组织发生的,或出现由皮质下部传播而来的局限性慢波。无论哪一种情况,最典型的是局限性δ波的出现,那就是自Waher(1936)以来受到重视的δ波灶。

如上述,脑肿瘤组织本身不表现有明显的电活动,系由其周边组织产生慢波,肿瘤大、位于大脑半球表面时,如图10-2的模式图A那样,在肿瘤中央有小的无电活性的部位,其周围是波幅高的慢波区域,离开肿瘤越远,脑电图越接近正常,离6~7cm的地方可记录下接近正常的脑电图(Schwah,1951)。假如肿瘤位于稍深部,如图10-2B所示,看不出它的无电活性部位,仅记录下肿瘤周边的慢波。肿瘤位于更深部,头皮电极不能确认慢波的机会多,但偌肿瘤变大,皮质-皮质下联络被限制,皮质受压迫,皮质下构造的破坏等均可发生局限性慢波。

对于肿瘤深度的鉴别,如下诸点是重要的:如图10-2A所示,由于肿瘤直接破坏皮质时,从其部位连续地出现波形不规则的节律性差的多形性δ波,与慢波同时不可能记录到正常的脑电图,即使在睡眠时也出现同样的δ波、快波和纺锤波缺如。另一方面,肿瘤位于皮质下白质和脑基底部,不直接损害皮质时(图10-2B),在慢波之间可记录到或在慢波上重叠有接近正常的脑电图(图10-3)。睡眠时纺锤波等睡眠波完全缺如者少。肿瘤位于脑干时,觉醒时的慢波呈单一节律性慢波的波形(后述),两侧都或多或少地出现,睡眠的单一节律性慢波消失,可记录到大体正常的脑电图(图10-2C)。

在参考导联上多能明显地看到δ波灶,其局部定位用链式双极导联的位相倒置法定位最起作用。

δ波灶在神经胶质瘤和转移性肿瘤中,比脑膜瘤时更典型。有时并不是δ波,而是出现θ灶。还有除在肿瘤部位的δ波灶外,有时会出现棘波等阵发波(图10-4)。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会出现惊厥发作、局灶性发作等,但有时仅在脑电图上出现阵发波,却观察不到临床发作。

基本节律的不对称

(1)觉醒时的α波、快波的波幅和频率的不对称

Kornmicller(1944)认为可把α波的波幅降低作为脑肿瘤局部定位的第一个标志,但α波的波幅降低往往也出现于肿瘤的远隔部位。例如枕部的α波,在同侧半球内枕部以外的部位有肿瘤的场合,多有同侧α波的波幅降低,同样的现象也见于后颅窝的肿瘤和脑底部的肿瘤。

α波的波幅不仅在患侧不降低,而且在患侧肿瘤的部位可见α波的波幅增高。Duensing(1948)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局限性α波激活。这样的局限性α波波幅增高比较罕见,Duensing在110例的大脑半球肿瘤中只看到9例,要注意仅凭α波波幅的左右差不能作为脑肿瘤的局部定位。α波波幅增高时,通常伴有一些频率的减少,有时在病变的初期仅波幅增高而无频率变化。

一般α波的波幅增高,出现脑的活动水平轻度下降时(例如饮酒时、条件反射的抑制期等)称作“大α波”。因而,脑肿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轻度时,作为出现慢波的前阶段引起局限性α波的波幅增高,是理所当然的。

系统地检测两侧半球左右对称部位脑电图的波幅不同的方法即Aird法,图10-6所示的是因右颞部的神经胶质瘤,使用Aird法记录有δ波灶的病例。

即使进行这样系统的检测方法,患侧α波的波幅究竟是增高还是降低的问题仍不能解决。结果,与脑电图波幅的高低一并综合考虑,基本节律的频率在哪一侧更慢,或在哪一侧不规则,对于局部定位也是重要的,如左右相同部位的α波的频率有1Hz的差异,比起波幅的高低来,最好考虑频率更慢的部位为异常。

据有关基本节律左右差的统计资料,Ruf报告在160例的脑肿瘤中,δ灶见于神经胶质瘤者的61%,脑膜瘤的43%,一侧性的α波波幅降低见于全部病例的45%,与肿瘤的部位一致者仅占10%。据Meyer Mickeleit(1952)报道,66例大脑半球肿瘤中,46例有δ波灶,其余有α波的频率减少。

(2)睡眠时的纺锤波、快波、K复合波的不对称(所谓的懒波活动)

睡眠时出现的14Hz的纺锤波和顶尖波在脑肿瘤中,多于患侧缺如(图10-5)。在觉醒时或入睡期出现于额部、中央部等的快波,同样往往也在患侧缺如,这些现象被命名为懒波;懒波现象(清水)。

懒波活动的出现,如前述受肿瘤深度影响,即大脑皮质直接受袭击时最明显,肿瘤位于脑干时几乎看不到,肿瘤位于皮质下白质深部和脑底部时懒波活动出现不完全的波形。(图10-2)

这种现象对脑肿瘤准确的定位不直接起作用,而对患侧的判定大多数起作用。

远隔性异常波或传播性慢波

由脑电图对脑肿瘤进行定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皮质下部、脑干部肿瘤等场合,慢波特别是δ波出现于肿瘤的远隔部位。

远隔性异常波有单一节律性慢波、多形性慢波、快波、阵发波等(Faure),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单一节律性慢波。单一节律性慢波大致可分为单一节律性δ波与单一节律性θ波。

单一节律性δ波

单一节律性δ波系指1~3Hz的高波幅δ波呈暴发性反复出现者,因而与肿瘤皮质浅表性场合的多形性δ波不同,为单调的正弦波形的波规则性地连续性的形式。单一节律δ波中,间歇地出现的倾向强者称为间歇节律性δ波,这种波特别是出现在额部者,称为额部间歇节律性δ波。典型的单一节律性δ波主要在额部两侧同步性出现(图10-7,图10-8),也有一侧性者(图10-9),一侧性出现者的70%~80%出现于患侧脑干或小脑半球的对侧大脑皮质(Bagchi等),也有出现于病灶同侧者。还有虽然是两侧性,但出现侧形成移动非同步性暴发的场合,主要出现于颞部。这样的波在浅表性脑肿瘤看不到,与后颅窝(幕下)及中颅窝的脑基底部损伤有关。这种波因睁眼减少,安静时,入睡时等增加,但睡眠期变得不明显,而且出现正常的纺锤波等机会多。

单一节律性δ波在枕部出现时,比在额部出现者更缺乏规则性,故也称作后头部非节律性慢波,可以是两侧出现,也可以是一侧出现,作为基本节律的α波多重叠于θ波上(图10-10),这种波因睁眼而被抑制,大部分见于后颅窝的肿瘤时,小脑肿瘤主要于同侧出现(Daly等,1953)。

据中井所述,单一节律性δ波比起枕部(33%)来,在额部(61%)更多。年龄方面,14岁以下77%在枕部,14岁以上80%在额部有病灶;而且根据他的资料(表10-1),单一节律性δ波在中脑以及小脑蚓部的肿瘤时高频度地出现,这些情况是由于中脑导水管附近的脑脊液通路完全被阻断,产生第3脑室的扩大,间脑诸结构高度变形,推断与这种波的发生关系密切。

单一节律性δ波的发生机制,推测在间脑-脑干部有发生节律性慢波的“起搏器”。在脑功能正常的场合,觉醒时对此的抑制机制(大概来自脑干网状结构)发挥作用,但由于脑肿瘤等使这种抑制机制丧失,而且起搏器未受损害,由于受到刺激反而出现慢波,作为“起搏器”的部位,假定在丘脑(背内侧核、髓板内核)、丘脑下部等。关于这个方面有几宗研究(森,Gloor等),例如Gloor等关于其机制论述如下:①局限性δ波出现于局限性的白质损伤上方的皮质,发生于局限性丘脑损害者罕见;②一侧性广泛性δ波出现于丘脑或丘脑下部的损伤侧;③两侧性δ波由两侧性的中脑被盖损伤所致。大脑皮质的局部性损伤,一侧性的中脑被盖损伤,大脑白质的血管性水肿不出现δ波,一侧大脑半球明显的水肿使脑干、间脑受到影响而出现一侧δ波。Nakamura和Bhye(1964,19681)曾

论及两侧性破坏丘脑下部后,在皮质的广泛区域出现δ波,破坏丘脑的特色躯体感觉核后,在同侧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出现局限性δ波。

单一节律性θ波

在额部、颞部等两侧同步出现的4~7Hz的θ波,多出现于深部肿瘤的场合(表10-1,图10-11)。这种θ波多呈正弦波样波形暴发出现,于中脑、间脑的正中线的肿瘤多见。据说在未引起脑脊液通路不完全梗阻,于比较缓慢的病变时出现。

阵发波(棘波、棘慢波)

阵发波较罕见,幕上肿瘤比幕下肿瘤多见。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

由脑血栓形成产生的脑梗死(脑软化症)和脑出血时的脑电图像,急性期与经过2周以上的慢性期时,表现显著不同。多数病例发生于急性期的明显慢波化在1~2周以内消退,此后至遗留有轻度的异常表现。脑电图所见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脑出血量少也易产生异常脑电图,但在脑梗死灶小时(直径3cm左右)则难于看出脑电图异常,并且其病灶部位是在大脑半球还是在脑干,脑电图表现又有显著的差异,就与脑肿瘤的情况一样。

实验表明,结扎狗一侧大脑中动脉之后(Epstein等,1919),在急性期用参考导联描记,在该侧整个半球显示慢波,用双极导联该半球前部为平坦脑电图,后部位慢波,此后急性期的异常波比较急速地消退,双极导联记录在2周内左右侧变得相当对称,脑电图的左右差异变得不明了。然而,尽管在这样的场合,在睡眠脑电图上,仍明显地可见纺锤波的左右差。

急性期的脑电图差异

能记录脑血管病后急性期脑电图的机会极少,急性期的脑电图所见则因脑血管病的种类、部位、意识障碍的程度等的不同而显著不同。

首先,有关大脑皮质、内囊附近等的大脑半球的血管病,在因脑出血等而存在高度意识障碍的场合,脑电图产生广泛性的慢波化,出现δ波、θ波等。慢波

的波幅通常患侧高,但判定患侧有时也不容易。

在几乎没有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的场合,可看到各种局限性脑电图异常。脑梗死时,特别是由大脑中动脉以及其分支的闭塞产生软化时,在患侧的大脑半球出现各种程度的明显高波幅δ波灶,健侧半球的脑电图异常极轻度。

脑出血时,幕上出血局灶部位多位于内囊附近,对于整个脑的侵袭比脑梗死更强烈,因而脑电图异常为左右不对称或为两侧性者多,即在脑出血的急性期,α波变为8 ~9Hz的慢α活动,其中混有θ波成为不规则的波形,θ波在患侧明显,但δ波出血少。意识障碍越严重,θ波就越多,也出现δ波。随着脑脊液压力上升,快波、尖波等作为刺激症状表现,不规则的慢α波和非对称性也变得醒目起来。

脑血管病后约1个月作动态记录脑电图观察脑电图左右差的变化,其结果是左右差变得明显者为48.1%,不变者为44.4%,减小者为7.5%(大友,1967)。脑出血发生于幕下的场合,几乎看不到双侧θ波出现率何波幅有左右差异。还有,虽然罕见,但是长骨、骨盆等骨折时偶尔发生脑的脂肪性梗死,随着意识障碍的出现而出现广泛性慢波化。

由脑的一过性血循环障碍乃至缺血而发生的一过性健忘症时,最初未出现脑电图异常(Bender,1956;岡田等,1975)。但以后的报告约30%看到异常,在

一侧或两侧的颞部看到慢波或棘波的时候多(Greeene,1974;矢幅,1975)。

慢性期的脑电图异常

从慢性期即血管性损伤后数日经过数周的期间,广泛性及局灶性慢波较急速地消退,损伤部位留下极轻度的α波波幅减低(图11-2A)或显示恢复到几乎正常脑电图表现的程度(图11-2B)。患侧半球α波的波幅低,不一定仅局限于出血或梗死的部位,无论损伤部位如何,在α波波幅最高的枕部、顶部、中央部多见α波的左右差,枕部或颞、中央部的α波的频率往往在患侧比健侧更慢。

据报道,脑卒中慢性期的脑电图异常率差异相当大,大友(1964,1966)的

资料约为55%。在有偏瘫者,α波的波幅和频率无明显的左右差,往往会看到广泛的α波形(见2.2.1)。同样见于觉醒时的脑电图的快波往往也会看到左右差。一般在患侧的快波波幅低,但是在患侧有时也会出现异常的快波。

有的病例,急性期的局灶性慢波和损伤部位的波幅降低,广泛性的慢波化不消失,往往持续存在数月到年余(图11-1)。局灶性异常的出现部位有报告在颞部、前颞部多见者,但也有报告在中央-顶部多见者。在这样的场合,须与脑肿瘤的慢波灶鉴别。不过,陈旧性血管障碍部位的δ波一般波幅低且是局限性的,波形也不是正弦样的,是不规则的,有时也呈广泛性轻度异常,所以能够与脑肿瘤的慢波灶区别。血管损伤到以后留下慢波者,主要是在皮质受损伤的场合(Cohn,1948),多见于脑梗死。据Farbrot(1954)报道,在48例的慕上血管病中,32例脑电图可见慢波灶。在陈旧性偏瘫伴失语的病例,脑电图异常的出现率高,慢波等异常波的出现部位不一定限于颞部,大多数出现于从额部到枕部的广泛区域(大友,1971)。

在脑梗死后,有时可见周期性偏侧性痫样放电(Chatrian等,1964,1965),即仅在患侧以1Hz左右的尖波周期性反复出现,各尖波之间的间期往往出现近乎平坦的波形,在这种场合,多伴有局灶性运动发作。

在脑血管病的病灶部位,作为重要的所见是脑电图的异常。Gress和Gibbs (1948)曾发现在有偏瘫的患者,出现于睡眠时的14Hz的纺锤波在患侧缺如,并将其作为患侧定位最可靠的证据。根据他们的资料,觉醒时记录只48%能够决定损伤侧,但进行睡眠时记录则98%能够决定患侧。同样在入睡期的快波,睡眠时的顶尖波和K复合波也多于患侧消失,这些表现可概括为懒波活动(见2.2.2,4.2.2)。

间脑-脑干的血管病

间脑-脑干血管病的脑电图大致分为两组:θ波、δ波、暴发波等为主,表现大脑脚、丘脑腹侧的症状:快α波,β波等表现延髓、桥脑的症状(Roger等,1954)。

例如丘脑出血时,往往出现患侧占优势的两侧性的高波幅慢波阵发(图11-3)(Marshall等,1950),患侧也有节律性θ波阵发性出现的时候(柴崎,1981)。在脑干部若发生血管性损伤,作为传播性异常波,在颞部为两侧性,但也出现侧间移动性慢波或尖波,有时可在两侧额部出现暴发(Tacker,1958)。在脑干梗死的场合,除慢波以外,在脑干损伤同侧的大脑半球有时会出现低波幅波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下,脑电图多正常,但这种病既有仅表示眩晕的轻病例,也有怀疑脑梗死的重症病例,因而在重症病例可见接近下述梗死时的脑电图图像。

急性脑干梗死及供血不足

作为急性脑干血管闭塞时的脑电图报告,有因脑底动脉上部的囊状动脉瘤致两侧大脑后动脉闭塞而发生以桥脑中央广泛坏死的病例,曾经观察到正常脑电图者,有从椎动脉直到大脑后动脉血栓所致的从桥脑上部到达中脑发生破坏的病例,于发病第3日观察到α波与低波幅快波及少量的4~6Hzθ波;还有人报告在表现昏迷状态的脑底动脉血栓的2例,观察到正常脑电图像。大友等(1966,1972)观察到因脑干血栓以及供血不足所致急骤昏迷而死亡的4例,发

病初期尽管处于深昏迷状态,但是脑电图几乎看不到慢波,只有低波幅快波,或有时混入少量的θ波、δ波的波形广泛性出现,这种低波幅脑电图随时间的推移移行为高波幅波形,而且这些病例脑内并不存在与发作对应的明显的新病变,特别在桥脑不存在新的病灶。这种观点与其他学者相同。

急性脑干梗死以及供血不足

作为急性脑干血管闭塞时的脑电图报告,有因脑底动脉上部的囊状动脉瘤致两侧大脑后动脉闭塞而发生以桥脑中央广泛坏死的病例,曾经观察到正常脑电图者,有从椎动脉直到大脑后动脉血栓所致的从桥脑上部到达中脑发生破坏的病例,于发病第3日观察到α波与低波幅快波及少量的4 ~ 6Hzθ波;还有人报告在表现昏迷状态的脑底动脉血栓的2例,观察到正常脑电图像,大友等(1966,1972)观察到因脑干血栓以及供血不足所致急骤昏迷而死亡的4例,发病初期尽管处于深昏迷状态,但是脑电图几乎看不到慢波,只有低波幅快波,或有时混入少量的θ波,δ波的波形广泛性出现,这种低波幅脑电图随时间的推移移行为高波幅慢波波形,而且这些病例脑内并不存在与发作对应的明显的新病变,特别在桥脑不存在新的病灶。这种观点与其他学者相同。

急性脑干出血

早年Loeb等曾报告(Loeb和Pogio,1953;Loeb,1958;Landervold等,1956;其他)在急性脑桥出血的初期,虽然处于昏迷状态,但是脑电图连续出现近似正常成人觉醒时所看到的8 ~10Hz左右的α波,故称之为α昏迷(图11-4)。

关于α昏迷时的α波的性状有两种不同的学说:与正常者安静时大体相同(大友,Westmoreland等):α波的分布和对刺激的反应等与正常者不同(Chocroverty)。

一般认为在α昏迷时,α频段的波广泛出现,额、中央部占优势,无调幅现象,对感觉刺激(痛觉、音、光等)无衰减等是其特征,但是也有枕部优势和有某种程度的调幅现象的情况。此外必须注意,在闭锁综合征的场合,也见α昏迷那样的脑电图,但在这种场合意识保存,用感觉刺激还存在波幅衰减。与此相关,在α昏迷,因其病因之故,对于α频带波的频率、分布、感觉刺激的反应性差。以桥脑为中心和脑干病变的α频带波与由缺氧所致者不同,慢α波优势出现于枕部,对感觉刺激反应良好,可见睡眠波的构型(Chokroverty等,1975)。虽无相左意见,但还不能下结论。

类似α昏迷(AC)(Westmorcland等,1975)的现象,脑电图由θ频带波所构成的场合就

称作θ昏迷(TC)(Suttor,1973),但有时AC与TC可同时存在(Chatrian,1990),这种图形就称为α-θ昏迷(ATC)(Young等,1990),这一点表明AC

与TC之间无本质的差异。

据大友报道,这种α波样的构型,随时间的推移可移行至广泛性慢波,但不出现前述的脑干梗死时的低波幅构型,这一点对脑干出血与梗死以及供血不足的鉴别起作用。作为这样差异出现的原因是脑桥出血之后脑桥即受到严重破坏,但自中脑以上大体保存。对比之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中断变化时,病变不仅在延髓、桥脑、中脑,而且也波及到更上部的枕叶为主的大脑皮质(大友)。

作为α昏迷的条件,一般认为在脑桥出血等脑干血管病时,桥脑的损伤更靠近桥-中脑接合部,不波及吻端的被盖部网状结构。与此相比,吻端的中脑网状结构受损伤时不出现α波,但出现δ波和纺锤波,这在动物实验中可以作出解释的。在桥脑中央部、三叉神经的前方切断脑干的桥脑中央部、三叉神经前的标本,与接近觉醒时出现低波幅快波构型形成对比,自中脑以上的觉醒时出现低波幅快波构型形成对比,自中脑以上的觉醒系统保存而来自延髓的上行性抑制系统的功能被阻断。

α昏迷除脑干的血管病外,也见于因心搏停止等产生的缺氧性脑病、急性药物中毒、外伤、脑炎、丘脑肿瘤等的时候。α昏迷的预后不定(Austin,1988)。Young等(1994)调查了AC,TC,ATC的50病例的经过,分为非恢复组中37例为广泛性的缺氧性、缺血性损害,其他为肝功能损害、颅内动脉瘤破裂、脑干的缺血性卒中。其AC、TC、ATC脑电图构型大部分是一过性的,6天前后移行为取代它的脑电图波形。非恢复组85%移行为暴发抑制型,恢复组80%表现δ、θ的混合失调型节律,生存的10例中4例完全恢复,其余的病例留下各种程度的精神、神经学的损害。在日本尚有脑血管病所致的昏迷,恢复后无后遗症的病例报告(大熊泰之等,1985)。

健康正常者觉醒闭眼时的α波与α昏迷时的脑电图都是8~13Hz,无论是用视觉分析还是频率分析都难区别。然而用最近开发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分析之后,α昏迷时脑电图的维度与觉醒时α波的维度不同,在脑电图不同时段中显示更大的变异性,因而可将两者区别开(Kim等,1996)。

另外,昏迷时脑电图上出现类似自然睡眠时的纺锤波图形者,称为纺锤波昏迷(Jasper等,1981)。纺锤昏迷与α昏迷同样,系局限性的脑干损伤(脑桥出血、肿瘤等)所致,也可以是更广泛的脑功能障碍(头皮外伤、药物中毒、缺氧

症等)所致。可以认为被丘脑-皮质系统保存的上行性激活系统(中脑网状结构)功能不论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减退时都出血纺锤波。纺锤昏迷的预后,由于造成意识障碍的原因不同,损伤从中脑到尾侧的脑桥被盖部范围和程度的不同而异(铃木,1981)。顺便提一下,用巴比妥类药物静脉麻醉时,脑电图上纺锤波频发而对感觉刺激无反应时,即在脑部无器质性损害也可出现纺锤昏迷。

一般认为昏迷时最典型的是看到连续的高波幅或低波幅δ波脑电图像,这种场合称为δ昏迷。δ波由于丘脑下部或中脑网状结构损伤所致,因而病变波及丘脑下部,同时产生丘脑-皮质系统的功能减退状态时,呈δ波优势的脑电图像。

θ波优势出现的θ昏迷也有报告(Brilt等,1981),但这是在缺氧性脑病的情况下发生的(野田等,1982;儿玉等,1985),出现机制被认为类似α昏迷,但大脑功能比α昏迷的场合更为全面地减退。

参考文献

孙勇, 于志远, 郁阿丽. 颅内肿瘤继发癫痫发作6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 肿瘤防治杂志, 2004, 11(7):737-738.

李永珍. 32例脑肿瘤患者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对比分析[J].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2004, 11(8).

杨延庆, 薛涛. 脑肿瘤患者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的特点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10):1661-1663.

齐增牢. 脑肿瘤80例脑电图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02, 31(9):844-844.

拓润芳.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 30(5):645-648.

陈芷若, 沈静. 脑电图对脑缺血的应用价值[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1994(1).

王晓锋, 姬仲, 吴永明,等. 脑电图相对波段功率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诊断意义[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8(2):87-90.

脑电图分析要素

脑电图分析要素 EEG的分析主要从:频率、波幅、波形、时相和位相关系、异常波出现的方式、分布的广度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 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指某种波在一秒钟内重复的次数,通常用波/秒(c/sec、CPS)或者Hz表示。对散在的慢波可测定其波长,以其所占的时间来表示。脑电波的波率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ec以下(通常0. 5~3.5/sec)),10-20μν,出现于额区,不以纺锤样出现,不得多于8-10%,其他各区少于5%。 θ频率带:4~7.5/sec,20-40μν,不超过50μν,双侧对称,颞区多见,不以纺锤样出现。 α频率带:8~13/sec,50-100μν,大脑各区均有α活动和节律,枕区最高,颞区最低。 β频率带:13/sec以上(通常14~40/sec),20-50μν,主要见于中央区和及其前部,以额区和颞区最明显。 波幅(amplitude): 波幅代表一个波的高度,用微伏(μV)来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从波峰作一垂线至基线的距离,并与在相同增益和滤波条件下所记录的标准信号高度比较来确定的。 在临床EEG,以低、中、高波幅来描述。 一般认为25μV以下是低波幅,25-75μV为中波幅,75μV以上为高波幅。 波形(waveform): 根据脑波沿基线偏转的次数和时相分为: 单相波(monophasic wave):脑波自基线向上方或下方的一次偏转。 双相波(diphasic wave) :脑波沿基线上下方各有一次偏转,形成正-负或负-正双 相波。 三相波(triphasic waves) 脑波沿基线上下有三次偏转,形成负-正-负三相波。 根据脑波形态不同划分为:

神经内科出科考试题库及标准答案78795

神经内科出科理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总分20分,每空1分) 1、一般感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不能向左侧偏以对杭检查者的阻力是________侧________肌瘫痪。 3、左眼不能闭合,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是________侧________性_______瘫。 4、脊髓胸7节段对应的椎体为________,胸12节段对应的椎体为________。 5、病员说话吐词不清,吞咽困难,伸舌受限,舌肌萎缩,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经损害。 6、右侧胸4至胸12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由于脊髓________侧________损害。 7、舌前2/3及舌后1/3的味觉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神经支配。 8、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是由________损害引起。 9、右耳传导性聋时,韦伯(Weber)试验偏向________侧。 10、剪刀步态见于________病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三偏综合征 2、交叉性瘫痪 3、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 5、放射性疼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2、癫痫发作有哪些类型,治疗大发作及小发作的药物有哪些? 3、分别说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 4、试述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以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5、试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浅支)闭塞时的临床表现。 6、病员男40岁,因左肋缘疼痛6+月,左下肢无力Ⅰ月入院。查体:左肋缘区痛觉减退,右脐以下痛觉减退,左趾部位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Ⅱ°,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左侧Babinski's征(+)。 请讨论定位诊断及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常见的几种脑电图机

几种常见的脑电图机 赵军胜20085023 一、NT9200-16D数字脑电图仪(普及型) (一)仪器简介: NT9200-16D(普及型)型数字脑电图仪采用UE-16B型放大器,增加了单道放大、时域地形图、频率测量、多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是集脑电图、脑地形图与脑电监护于一体的多功能仪器。它利用生物电放大器采集脑电波信号,运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加以处理,绘制三维活动脑地形图,定量定位地反映大脑机能变化及大脑发生病变的范围、部位及程度,为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本仪器既可做病理性病变诊断又可做功能性病变诊断,弥补了CT和MRI的不足。电脑存贮病历和无笔描记,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并为病人复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数字脑电在临床上的应用: 癫痫病、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气体农药中毒、脑震荡、脑外伤、脑死亡、中风和再中风预测及老年痴呆的诊断、精神病、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等科学研究 (三)性能特点: 1、采用UE-16B型放大器 2、采用windos 2000操作系统,稳定性高。 3、USB接口全数字脑电放大器,支持热插拨,无需插卡,便于携带。 4、采样率可达1000点/秒。超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脑电波形不失真。 5、正常参考值。 6、强大的多用户管理功能,确保每位操作大夫病历档案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7、强大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可支持多种查询检索,方便对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和统计。 8、用于体检时,可连续采集多个病人并统一打印病例报告。 9、采集过程中,导联列表实时显示,并可随时改变走纸速度及灵敏度。 10、可在采集和回放过程中,随时添加事件标记及医生注释,并可自定义导联方式及诱发事件。 11、可按长度和方向选择EEG波形,边采集边回放; 12、具有多级电影回放功能。可以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①多种速度前后播放脑电图,最高可达100倍数; ②可任意放大脑电波形,测量脑电波幅度、频率; ③可按秒、页、事件及标记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④快速进入事件位置,通过事件表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波形位置 13、采样长度可达72小时。 14、具有三维彩色脑电地形图、直方图、时域地形图及功率谱阵图。 15、可用不同颜色标识任意导联,避免混淆。并可以每导波形单独放大,方便医生分析。

神经内科问答

神经内科问答题 一、(共100分)回答下列问题,有计算时应列出公式、算式及计算步骤 1、视神经脊髓炎如何治疗? 2、中脑被盖综合征(Benedict)是指什么? 3、癫痫与排尿性晕厥的鉴别? 4、光反射的反射弧由几个神经元组成?各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5、试举三种消除自由基不良影响的药物。 6、脑囊虫病有几种临床类型? 7、叙述颅内主要的静脉窦及其解剖位置。 8、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有几大类? 9、多发性硬化病理特点。 10、什么是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肝豆状核变性如何治疗? 12、简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和药物。 13、对Bell氏麻痹患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14、昏迷如何分期? 15、桥脑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6、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 17、多发性硬化症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特征是什么? 18、试述癫痫大发作与癔症性抽搐的鉴别。 19、脊髓半横断损害的特点? 20、延髓病变有何临床表现? 21、原发性、全身性癫痫与继发性、全身性癫痫的发作形式及脑电图表现有 何不同? 2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是什么? 23、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24、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用哪些止血药物治疗? 25、简述头颅平片应注意哪些变化。 26、简述锥体束传导通路。 27、试述共济失调的分类。 28、蛛网膜炎有什么治疗办法? 29、脊髓圆锥损害主要临床表现。 30、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除面部表情肌麻痹外,还有什么表现?

31、棘波,尖波及棘幔波综合的时程、波幅范围及不同的临床意义为何? 32、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33、闭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34、脑叶出血的病因? 35、重症肌无力病人,如何选用抗菌素? 36、内囊的解剖位置及组成是什么? 37、为什么小脑本身的损害产生同侧肢体的小脑机能障碍? 38、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标准? 39、为什么乙脑比流脑后遗症多? 40、脑水肿从病理生理上分几类? 41、蛛网膜下腔出血用抗纤溶治疗有何不利的方面? 42、为什么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常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43、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44、 A.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主要临床分型? B. 主要实验室检查是什么? 45、脑梗塞如何诊断? 46、Binswanger氏征的病变部位和主要症状是什么? 47、影响血浆之血粘稠度因素有哪些? 48、脑炎和脑病有何区别? 49、怎样区别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0、蛛网膜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好发部位有哪几个? 51、癫痫的病因有哪些(不应少于5个)? 52、运动神经元疾病临床分型是什么? 53、简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诊断。 54、动眼神经核性及核下性损害鉴别诊断是什么? 55、脊髓髓内及髓外病变鉴别要点? 56、简述判断肌力大小的分级。 57、内囊出血如何治疗? 58、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原因是什么? 59、脊髓械断性损害常见于哪些疾病? 60、简述脑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61、说明束颤电位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2、颈部脊前动脉闭塞临床有何表现? 63、眼球运动神经的核性及核下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64、大脑前动脉栓塞有何特点? 65、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是什么?病因是什么?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脑电图简述分析复习课程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

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律出

脑电图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讲解

脑电图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脑电图近年来发展很快,脑电图机已经普及到许多基层医院。但作者也发现许多医生及脑电图技术人员对于脑电图的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脑电图存在着套用成年人脑电图标准的倾向。不了解婴幼儿及儿童脑电图的特殊情况。在脑电图记录描述中很明显是正常的描述,但结论中却给出轻度甚至中度异常脑电图的结论。而一些医生对于脑电图并不了解,看到异常脑电图的结论就告诉家属孩子患的是癫痫。对于癫痫大家都有种恐惧感,听到这个词,家属就心慌,开始了漫漫的天南海北的求医之路。而目前由于市场化的结果,医疗市场八仙过海,各种广告层层叠叠,各种未经过检验的新方法新治疗仪器也层出不穷。许多患者最后家财散尽,病未见好。有的迷信各种祖传秘方,导致病情加重。在此种情况下,身为医者,更应该牢记责任,性命幸福相托,责任重大。医者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导致一个人一个家庭命运的变化。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自己份内的技能。脑电图与医生的阅读经验很有关系,同样的一份图,可能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更应该提高技能。为此作者愿意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对于脑电图做一简单的介绍。 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通常EEG记录中采用国际10-20系统法放置16-21个头皮电极,我们放置19个电极,包括2个耳极和1个接地电极。常规使用参考电极的参考导联(单极导联和不使用参考电极的双极导联(纵向导联或称为香蕉导联记录。必要时加用横向导联和环状导联。记录时间不少于20分钟。记录时间过短,会影响记录的效果。 正常脑电图波型的判断中,应该注意2方面的内容。 1.正常中的变异。①14Hz及6Hz正相棘波。主要见于4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浅睡眠期,深睡时少见,与癫痫发作无必然的关系。注意该波为正相,而一般的棘波为负相。 ②节律性颞区θ波爆发。多见于中颞区,为颞区长时间的4-7Hzθ波持续发放。多见于儿童清醒、睡眠早期。无临床意义。③6Hz良性棘慢波。该波主要发生于思

心脑电图三基考试试题

心脑电图三基考试试题 心脑电图三基考试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2分) 1、肱骨外科颈骨折损伤腋神经后,肩关节将出现哪些运动障碍( ) A、不能屈 B、不能伸 C、不能内收 D、不能外展 E、不能旋转 2、胸骨角两侧平对( ) A、第5肋 B、第4肋 C、第3肋 D、第2肋 E、第1肋 3、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肠液 4、用已知B型人的血液与待测者血液做交叉合血,若主反应凝集,次反应不凝集,待测者的血型是( ) A、B型 B、O型 C、A型 D、AB型 E、Rh型 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脑脊液 E、细胞外液 6、能通过胎盘的Ig是( ) A、IgG B、IgM C、IgA D、IgD E、SIgA 7、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应选用( ) A、红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庆大霉素 E、干扰素 8、气体、蒸汽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内途径主要是( ) 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 9、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 ) A、脚气病 B、佝偻病 C、坏血病 D、赖皮病 E、口角炎 10、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 ) A、钙、铁、镁 B、钾、镁、钠 C、铁、铬、磷 D、硒、锌、碘 E、硫、铬、钼 11、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

A、门诊、急诊病人 B、探视者 C、医务人员 D、住院病人 E、陪护人员 12、 诊断心房颤动最重要的证据是( ) A、出现异常的P波 B、P波消失 C、Q-R间期不规则 D、QRS波群形态不一致 E、心室率快 13、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心电图表现是( ) A、病理性Q波或QS波 B、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 C、T波倒置 D、对应导联ST 段下移 E、多发室早 14、出现下述哪种波即可肯定病人处于轻睡期( ) A、高波幅δ节律 B、无α节律 C、额部θ活动较多 D、阵发性短程12—16 波/s E、颞部尖波 15、精神运动性发作的脑电波异常波为( ) A、额叶棘波 B、双侧对称同步3波/s棘慢综合 C、高幅失律 D、颞叶放电 E、各导多棘慢波综合 二、判断题(共15分,每题3分) 1、脑电图不仅可帮助癫痫的诊断,也可帮助脑瘤的病因诊断。 ( ) 2、骨髓 分黄骨髓和红骨髓,黄骨髓没有造血潜能。 ( ) 3、体重50kg的正常人的血液总 量为3.5—4.0L。 ( ) 4、初级卫生保健室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目标的关键。 ( ) 5、人体内只有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场所,其合成原料是丙二酸单酰CoA。 ( ) 三、填空题30 1、关节的基本结构是、、。 2、缺铁可使形成减少,缺乏叶酸和维生素 B12将影响合成。 3、病毒传播方式有和。 4、心电图ST段上移可见 于、、、。 5、做脑电图头皮电阻要求在以下,最后以下,如高过应。 6、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最重要的依据是。 四、简述题(选答题,25分,至少选择1题作答) 1、简述脑电图检查的准备工作及操作要点。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电极数不应少于18~21个(16~19个记录电极,2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区,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适当减少电极数目,但应尽可能安放颅顶中央(Cz)电极,以便发现颅顶正相尖波。建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①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按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加以确定。 ②电极命名:包括两部分:(a)电极所在头部分区。按头部解剖部位“额、颞、中央、顶、枕、耳垂”等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F、T、C、P、O、A”等来表示。(b)国际上以阿拉伯数字的奇数代表左半球,以偶数代表右半球。接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字,较外侧的用较大数字。中线部位为英文小写字母“z”.举例:A1代表左耳垂参考电极,T6代表右后颞区,Pz代表顶区中线。 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Frontal(额)

视频脑电图仪技术参数

视频脑电图仪技术参数 一、设备名称:视频脑电图仪 二、购置数量:1台 三、生产国别:国产一线 四、技术参数要求: 1.功能概述:具有常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仪、睡眠分析等功能; 直方图功能、时域地形图、频域数值分析、数值可保持Excel格式、及FFT 数值、能量值、通道内各频段百分比,提供注册证登记表证明。 2.通道配置:≧18通道配置,标准通道脑电、包含心电、呼吸等双极导联 3.传输方式:可采用无线传输功能。患者与主机之间无线连接,患者做检查记 录时可自由活动,更易放松,对无法配合的病人更方便。 4.阻抗测试:具有头皮阻抗测试功能,可通过观察软件上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了解电极是否佩戴合适。 5.附件设计:电极导线为一体式插拔,操作更便捷,快速。 6.★电极脱落检测:具有电极脱落实时监测功能,在患者长程监测过程中可随 时了解脑电电极与患者接触状况,以便随时纠正接触不良的电极,提高监测质量。 7.供电方式:脑电放大盒,采用电池直流供电方式,可外接扩展充电; 8.语言要求:全中文界面 9.数据库管理:病例数据库可分类管理,并可导入、导出病例,可对病例存档、 备份; 10.导联编辑:支持单极、双极、平均、自定义任意导联模式的编辑; 11.事件标记:采集病例时支持睁闭眼、深呼吸、闪光等多种事件诱发试验。 12.定标校准:具有自定标校准功能,校准放大器信号输出。 13.测量:具有快捷测量、局部波形放大测量、比例尺测量等多种测量功能; 14.棘波分析:具备棘波分析功能,可自动识别并标记出癫痫病理波; 15.地形图分析:可对任意病例数据进行地形图分析并显示成三维地形图,可直 观的了解脑区中的异常放电状况。 16.地形图能量图谱:具备将地形图图谱转换成曲线图、百分比图、直方图、数

脑电波波形介绍

脑电波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位为“脑电波”,通过能量守恒,我们思考的约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量的脑力劳动会导致比体力劳动更大的饥饿感。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

异常脑电图

异常脑电图 基本特征 1.基本节律的频率、波幅、波形、分布、对称性、稳定性和反应性异常。 2.各频带(α、β、θ、δ波)的波幅、波幅间的相互关系及分布异常。 3.生理反应消失或出现异常反应。 4.慢活动(θ、δ波)增多。 5.出现病理波。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不应该出现的波。 (1)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 最常见于癫痫,但亦可见于肿瘤、外伤、炎症及变性疾病等。 (2)三相波:最常见于代谢性脑病,如肝、肾功能衰竭及各种原因 的缺氧。 (3)扁平波:或称等电位波,常见于大脑严重损害或各种原因引起 的深昏迷患者。 (4)手套波型:可见于大脑深部肿瘤、血管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及 精神病等。

6.出现方式的异常:①爆发性出现:任何波形的爆发均为异常。 ②周期性发放。 分类 界线性脑电图(边缘状态) ①不同导联α波频率差超过2Hz。 ②大脑半球两侧α波幅差超过30%(枕区除外)。 ③额区有数量较多20-50μVβ波。 ④额区低幅θ波数量稍多,但不超出25%,θ波波幅稍高于α波。 轻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差超过24.5Hz。波幅不对称,两侧波幅差超过30%, 枕区超过50%。 ②生理反应不明显或不对称。 ③α波频率减慢至8Hz,波幅达100μV以上且调节不佳。④β波 增多,波幅达50-100μV。⑤额区或颞区中幅θ波达20%,低幅δ波达10%。⑥过度换气诱发出70μV以上θ波或25μV以上δ波。 中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减慢为7-8Hz,枕区原有α波消失或一侧减少消失。

②额、颞区有阵发性波幅较高的α活动。 ③中波幅θ活动数量达50%。 ④出现少量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⑤过度换气诱发出高幅δ波。 重度异常脑电图 ①高波幅θ或δ波为主要节律,α波消失或仅存少量8Hz α波散在。 ②自发或诱发长程或反复出现高幅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③高度失律、爆发性抑制、周期性发放等。 ④持续性广泛性扁平电位。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

第 1 章绪论 1.1引言 大脑又称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组成。它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1]。大脑是人的身体中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控制着人体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对人脑神经机制及高级功能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为当代脑科学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 人的思维、语言、感知和运动能力都是通过大脑对人体器官和相应肌肉群的有效控制来实现的[2]。人的大脑由大约1011个互相连接的单元体组成,其中每个单元体有大约104个连接,这些单元体称做神经元。在生物学中,神经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神经元的树突和其他神经元的轴突相连,连接部分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就是通过这些突触进行的。生物电信号的本质是离子跨膜流动而不是电子的流动。每有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去极化神经元细胞时,可以记录到一个持续1-2ERP的沿轴突波形传导的峰形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升到顶端后开始下降,产生一些小的超极化波动后恢复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人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就是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这个变化过程的电位是局部电位。局部电位是神经系统分析整合信息的基础。细胞膜的电特性决定着神经元的电活动[3]。当神经元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被降低从而提高了膜的兴奋性,当兴奋性超过特定阈值时就会产生神经冲动或兴奋,神经冲动或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由上述可知,膜电位是神经组织实现正常功能的基本条件,是兴奋产生的本质。膜电位使神经元能够接收刺激信号并将这一刺激信号沿神经束传递下去。在神经元内部,树突的外形就像树根一样发散,由很多细小的神经纤维丝组成,可以接收电信号,然后传递给细胞体。如果说树突是树根的话,那么细胞体就是树桩,对树突传递进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果信号超过特定的阈值,细胞体就把信号继续传递给轴突。轴突的形状像树干,是一根细长的纤维体,它把细胞体传递过来的信号通过突触发送给相邻神经元的树突。突触的连接强度和神经元的排列方式都影响着神经组织的输出结果。而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神经组织结构和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才使得人脑拥有高度的智慧。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脑电波,对脑来说,脑细胞就像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早在1857年,英国的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就在猴脑和兔脑上记录

脑电图简述分析

脑电图简述分析

————————————————————————————————作者: ————————————————————————————————日期: ?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

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 (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律出现,75%(北京55%-90%)

2015年三基简答题(1)

2015年三基简答题 一、留置胃管确定在胃内的方法有哪些? 1、从胃管内抽出胃液 2、听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无气泡溢出 4、检查回抽物PH值(≤5.5) 5、X线检查定位(显影胃管) 二、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术前术后宣教内容有哪些? 术前:1、检查前一天吃易消化、无刺激食物,晚九点后不要进食 2、年龄大于50岁者,需胃镜检查前完善心电图检查 3、检查当日不要进食早餐及饮水,高血压患者可于六点左右服降压药(小口水送服) 4、有麻醉药、镇静药过敏史或近期服用抗凝药者,需告知医护人员 5、有心肺严重疾患或新近咽喉、气管炎症及严重鼾症者,需告知医护人员 6、需有家属陪同 术后:1.普通检查术后2小时可进食,行治疗者需听从医生交代2.术后需家属陪同,且本人当日不可开车、骑车、高空作业等3.咽部不适会自行消失 三、简述OGTT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血糖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标准者 方法:不限制饮食和正常体力活动3天;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酒精和药物,实验前禁食>10小时(可饮水);取空腹血后,饮用含75g 葡萄糖的糖水250-300ml(5分钟内饮完);从饮第一口开始计时,于30、60、120、和18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查血糖(简化方法是于60和120min取血)。 四、心功能分级 根据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划分为4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强度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五、何为二型呼衰,二型呼衰病人为何采取低流量吸氧 Ⅱ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血气示:PaO2<60mmHg,PaCO2>50 mmHg Ⅱ型呼衰的病人因二氧化碳长期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已不敏感,主要通过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放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吸入高浓度氧气可削弱缺氧的刺激,使通气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2.水肿3.高脂血症4.主要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衰竭等 七、试述倾倒综合征的发病原理、表现和护理。 胃大部切除后,由于丧失幽门括约肌的控制,使含糖较多的食物过快地进入空肠。在短时间内使高渗食物变成等渗,将大量细胞外液吸入肠腔,刺激腹腔神经丛,血容量有一时性的减少。临床有上腹胀痛、心慌、出汗、头晕、无力、呕吐,有时病人面色苍白、腹泻。进食后平卧10-20min可控制或减轻症状。调节饮食,多进蛋白、脂肪类食物,控制糖类的摄入,使其逐渐适应。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

脑电图检查记录时间及概述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每一病人应至少记录:20-30分钟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 正常值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α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正常人的脑电图根据频率及波幅不同,可以分为α波及β波两种。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1)轻度异常脑电图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2)中度异常脑电图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3)重度异常脑电图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3)癫痫。(4)

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等。(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6)颅内炎症和脑病:病毒性脑炎。需要检查人群:怀疑脑部有异常情况患者。 注意事项 检查时要求:(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2)检查前一天应停服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1-3天。(3)检查前应进食,不宜空腹,如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4)如有颅内压增高而需要帮助定位者,应在检查前1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低颅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甘露醇。(5)检查前向病人作好解释,勿穿尼龙衣,避免静电干扰、避免紧张、眨眼、咬牙、吞咽、摇头或全身活动、有汗应拭去,以避免伪差影响结果。患者在检查时应遵嘱做闭目、睁眼或作深呼吸等动作。(6)对无法配合的小儿及精神异常者可用镇静剂、安眠药后做睡眠图检查。不适宜人群:(1)没有不适宜人群。 检查过程 每一个活着的细胞都进行着生物活动,并在脑电图上产生特定的波形,如:α、β、θ、δ等波。关于大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就刻印在这些复杂的脑电活动中。脑电图检查是将脑的自发的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是CT与核磁等检查不能替代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手段。且科学、安全、无创。脑地开图可直观的了解脑电波的分布情况。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一:原理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以周/秒(c/s)表示。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 的波。在中睡期出现)。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脑电图波形的相位,也称波的极性,以波形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两个波顶之间的时间差称相位差,相位差一般用时间ms表示。 一般概念: 1)背景活动:在脑电图描记中,除了阵发或局限的显著变动部分外,其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