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摄穀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脚常搓

(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3.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孙思邈介绍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著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1的穀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

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癒”。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著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著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紮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列仙全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孙思邈是华原人。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当时独孤信感歎说:“这是一个圣童啊,可惜天分过高,恐怕难于在这个尘世间有所为。”

孙思邈长大之后,喜欢读道家老子的书。周宣帝的时候,时局动荡,他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养神,洞晓天文推理,精通医药,暗中做了不少善事。

有一次他见到一条“小蛇”为牧童所伤,正在出血。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赎出“小蛇”,在伤口处敷上药,将它放回草丛中。

过了十几天出门,碰到一个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骑马经过。这个少年跳下马背拜谢孙思邈说:“谢谢您救了我的弟弟。”孙思邈很惊讶,不知道他是甚么意思。少年于是又盛情邀请孙思邈到家中做客。他将马让给孙思邈骑,自己牵著马几乎像足不沾地一样地飞。转眼就到了一处城郭,里面花木盛开,房舍金碧辉煌,一派王家气派。少年邀请孙思邈进门,一身著红衣、头戴小帽的人,身后跟著很多侍从,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他向孙思邈再三道谢说:“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儿子去请您。”他回过头指著一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说:“前几天他独自出门,被牧童所伤,幸亏您脱衣赎救才有今日。”于是让青衣男孩拜谢孙思邈。孙思邈这才想起前些日子脱衣救小蛇的事情。他偷偷地问旁边的人这里是哪里,那人告诉他:“这是泾阳水府。”原来他救的不是甚么“小蛇”,而是龙王的儿子。

红衣龙王安排设宴款待孙思邈。这样过了三天,龙王又送他很多珠宝彩缎。孙思邈坚决不肯接受。龙王于是令自己的儿子取来龙宫奇方三十首送给孙思邈。临别时他对孙思邈说:“这些药方可以帮助您济世救人。”就这样龙王安排人马送孙思邈回家了。

孙思邈使用这些药方后,发现它们确实灵验。于是他将这些药方写入了《千金方》中。后人视《千金方》为一部奇书,原来这些药方来源于仙人,灵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文帝听说了孙思邈的名声后,征召他做官,他却推辞了。他曾经私下地对人说:“再过五十年,会有圣人出现,我到时候会帮助圣人救助百姓。”

后来唐太宗征召他,他于是到了京城。唐太宗看到他年轻的面容非常惊讶,说:“我听说有道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原来修道的说法,真有其事呀。”

永徽三年,孙思邈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有一天他沐浴之后,穿好衣冠,对自己的子孙说:“我今天要离开这里去云游了。”没有多久,孙思邈就死了。可是他的尸身过了一个多月还是面色红润。到放入棺材下葬的时候,却发现棺材中仅仅剩下衣服了。

唐玄宗避难蜀中的时候,有一天梦到孙思邈向他要武都雄黄,于是命人带著十斤雄黄送上峨眉山顶。使者上山上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布衣,身后两个青衣童子。那人指著一块大磐石说:“你可以把药放在这里。石头上是写给皇上的谢表。”

使者一看,上面果然有一百来个大字。使者于是逐字抄写下来,他一边抄,石头上的字随著他抄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了。抄写完一看,石头上一个字都没有了。转眼间一股白气升起,连人带药都不见了。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孙思邈是我国着名的医学家,他在有生之年不仅编制了着名的《千金要方》,还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养生之道!那么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方是什么?他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101岁的高龄。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要“得长生”就应该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他有一首诗云:“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还有一首《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饮食: 他提出了三点:一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少食每顿不过饱,不暴食。二是“厨膳忽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即饮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腻食物。“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摩腹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强化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 3、运动: 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须小劳”,并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预防疾病,就应该经常活动筋骨,加强身体锻炼。人要长寿,主要不是靠药物来维持,而是经常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和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无阻。做到这一点,虽不用药物,也可以健康长寿。 附:千古药王—孙思邈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太白山

医家十要

医家、病家“十要”《万病回春》明.龚延贤 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岁气,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寒热,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施药无二。 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耽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怯,稍苦劳役,元气越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医家病家,各遵十要!万病回春,绝非虚语。 佳言良箴,醒医救苦。奉诵恭行,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

孙思邈 养生十三法_图文

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 14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 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名噪一时。不过,更为出名的, 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不说你或不知,原来孙思邈是中国四大发明:火药的发明家。 在《丹经内伏硫黄》一书中,记述他用硝石、硫黄和木炭混在一起,制成火药。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 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 (a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 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 3次。 (b 搓手 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 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转 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 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 耳常鼓 (a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 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 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 10下, 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面常洗 (a 搓手 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 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 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

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精)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 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 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 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 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 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 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 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摄穀道 即提肛。

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著有医学专著《千金要方》,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除了治病救人,孙思邈还非常重视养生,提出了“善养性”“治未病”“消未患”等养生法。其在《孙思邈方书》中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寥寥数字,道出了最简单易行的养生道理,适合我们学习。 口中言少——即说话要少 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果一个人每天总是口若悬河,长时间地夸夸其谈,按中医讲,将会耗散掉身体中的大量精、气、神。而津液与气是人的生命之本,如长久耗散,最终就会导致伤神成疾。另外,少言还可减少许多是非。我们常说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是非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对养生有利。正所谓“日出千言,不病自伤”,消耗肺气容易师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因此,适当放慢语速、少说些话,可保护、收敛肺气,给身体“节能”。 心中事少——多思伤神 所谓“心中事少”,即要清心寡欲,不要思虑过度。在生活中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不妨学得“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以少生气,并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麻烦少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这样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许

多疾病还可以不治而愈。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减少和抑制不良情绪对精神的影响,做到心中事少而怡然自得,以保持内心的恬淡娴静,从而颐养天年。正所谓“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思虑过度容易导致气机郁结不行,进而引起疾病。不妨顺应自然,不要反复纠结一些小事,更不可钻牛角尖,要抱着乐观的心态来解决问题。 腹中食少——即吃饭只食八成饱 《黄帝内经》中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养生三要》中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古人也讲:“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这就是说,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我们肠胃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会使肠胃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据研究显示:少吃,可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并可大大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少吃,还可不断清除体内有害活性氧,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有利于维护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古乐府》诗中提出,“量腹节所受”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家也证实,吃“八分饱”有助养生。要做到八分饱,必须细嚼慢咽,在“似饱非饱”时马上撂筷子。 自然睡少——即高质量的适度自然睡眠 传统医学讲:“久卧伤气。”如果我们过度地贪图安逸,缺乏活动,就会引起人体气血不畅,筋骨脆弱,脏腑功能减退,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 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13、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又被称为孙天医,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人称为“药王”。 传说孙思邈一天在太白山采药,他的徒弟上山传信,说长安城贴下皇榜,皇帝诏请名医为娘娘治病。于是他师徒下山,在长安揭了榜文。娘娘是皇帝唐王的老婆,自然是十分娇贵的,给她治病的医生,还不能见她的面摸她的脉。当时孙思邈想了个悬丝诊脉的办法。用丝线一条,一端拴在娘娘的手腕上,一端自己拿着,孙思邈由娘娘脉膊的跳动而震动的丝线中知道了娘娘的病。认为娘娘怀了胎儿,是胎儿抓住了母亲的肝,所以不能分娩而造成的疾病。于是扎了一针,太子分娩,娘娘病愈。唐王十分高兴,就赏给他许多财物。他不要,又给他官作,他也不要。唐王无奈,说“给你什么都不要,难道你想当王吗?”孙思邈立即跪下说:“谢主龙恩”,于是唐王就封他为药王。并赐给他交天翘的王帽和赫黄色的王袍。这件事后来被敬德知道了,很不服气,以为自己的功劳那么大也没封王,就去追赶孙思邈。孙思邈远远看到敬德来了,忙把交天翘弯了下来,赫黄袍翻过穿了。敬德走近一看,他穿的不是王袍,只好改口要药,孙思邈给了他一颗灵丹。后来敬德出征遇到瘟疫,吃了这颗灵丹。不但没感染,而且还打了胜仗。此后一直给药王站班。

孙思邈给娘娘治好了病,便离开长安,沿渭河西行,准备再回到太白山上,孙思邈师徒走呀走呀,一直走到泾河的汇合地方。一个白面书生挡住去路,深深向药王鞠了一躬,说道:“先生可是药王孙先生么?”孙思邈看了看这位书生说:“正是在下,你挡住我的去路可是为何?”这位书生说道:“孙先生,我近日头晕目眩,只觉恶心,请先生能为我治治这病”,孙思邈放下包袱,摆开药摊,让这位书生坐在他的身边,为他诊脉。孙思邈按住书生的寸口,切脉不久,就大为惊异,于是问书生道;“先生怕是天龙降世,这脉不是人脉,请先生老实告诉我,我好进行治疗。”书生无奈只好答道:“我本是泾河龙君傲奎,由于心慌瞀乱,昨日带领龙子龙孙在水面玩耍,流来一股臭水,直灌我喉,于是得下了病,才请先生诊治。由于怕惊先生,才化为书生,望先生莫怪。”孙思邈听了以后,就决定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孙思邈向龙君道:龙体违和,需用针刺。望龙君一现真身,我好选穴用针。”龙王无奈,只得答应。转眼之间,风云突起,一条金龙出现在药王面前。药王一手执龙角,一手执金针,对准龙喉,急刺一针。由于龙王负痛,龙尾一摆,大风飞扬,把药王摊上的药物吹了一河滩。到了药王取针,龙君复为书生后暴风平息,药王的药摊已经乱七八糟。于是药王令徒弟和龙王在河滩上为他拣药,当时无论什么药材,都临时收在一个包袱之内。别了龙君,继续前行。

王羲之行书结构92法

王羲之行书结构九十二法(打印版) 左图:第一法:横不论长短,形斜为佳。 第二法:竖长竖短,出锋回锋挑锋尽态。 第三法:多钩者,或挑或驻或隐或一带而下。 右图:第四法:纵撇之法,或伸或收或回钩 第五法:宝盖之钩,如鸟之视胸乃妙。 第六法:左撇右捺,捺宜让撇。 左图:第七法:纵腕之法,末端或回钩或伸钩。 第八法:撇重者,收放自如(注意:双人撇的简化写法)。 第九法:盖下之法,撇捺伸展宜均匀。 右图:第十法:三撇法,或断或连。 第十一法:四点法,或为一横或为波横。 第十二法:多捺者,须有伸有缩。

左图:第十三法:回钩之法,钩宜下带。 第十四法:纵戈之字,戈身或直或弯,戈钩或挑或驻。 第十五法:平钩之法,顺笔而写,简便易学。 右图:第二十五法:两段合成,宜注意中间连接处协调过渡。 第二十六法:两平者,应左右均匀,忌占位不一。 第二十七法:右占者,右不妨独半。 左图:第二十八法: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第二十九法:上占地者,宜听其上宽。 第三十法:下占地者,应任其下阔。 右图:第三十一法:中横支撑的字,横宜长。 第三十二法:中竖为主干的字,竖要劲直。 第三十三法:右边笔画少,宜与左旁下部取齐。

左图:第三十四法:左偏旁笔画少,宜与右部上方平肩。 第三十五法:上中下三联者,上下有伸有缩,中宜停放恰当。 第三十六法:左中右三合者,中部宜正,左右宜呼应。 右图:第三十七法:横重者,长短错落以防呆板。 第三十八法:多竖者,竹节上下变化多端。 第三十九法:走之,捺为平出。 左图:第四十法:形小者,小而不拘泥。 第四十一法:形斜者,体斜心正。 第四十二法:形扁者,间距稍长不显矮。 右图:第四十三法:形长者,其形勿短。 第四十四法:形单者,笔画虽少结体自如,小中见大。 第四十五法:繁而复者,疏密有致忌纷纭。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精品文档)_共13页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 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 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 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 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 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 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 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 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 “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

孙思邈的卫生歌

孙思邈的卫生歌 孙思邈的卫生歌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像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与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亡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杖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肝,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少无病难。 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月多汗须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绕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饮食喝饮莫太急,免致膨胀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引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煨邪俨蕉啵执昶旮故诚灰拱肓楦嗲逅镒瞧行牒恰饮酒可以陶情性,太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公明引贼入其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饮卧风中,风寒着体成实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多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

头疗发道功效

头疗发道功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贝丽缇娜头疗发道养生保健功效 疏通血脉: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重要的12经脉和40处大小穴位以及10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头疗发道,可使头部气血通畅,诸阳上升,百脉调顺。 提神健脑:头疗发道,可改善头部供氧能力和头皮的营养条件,增强头部新陈代谢,有利于调节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头发脱落、头晕、头痛、颈椎疼痛,提高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力。 改善发质:头疗按摩头皮,可加速头部血液循环,调节皮脂分泌,促进毛囊内根的生长,提高头发黑色素的活性,加快头发生长及更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则》中有“发常梳、头勤按,发须稠密”之名言。《黄帝内经·论素问脉要精微》篇中亦指出:“头部,人之重要经脉皆过于颈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乃人体诸阳之会”。 改善睡眠:头疗发道可刺激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通过大脑皮层,使头部神经得到松弛,舒缓脑部压力,解除大脑亚健康疲劳,改善睡眠,延缓衰老。

保健按摩头部的穴位方法养生 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神庭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百会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印堂穴〖标准定位〗位于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承泣穴〖取穴方法〗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瞳子髎穴〖取穴方法〗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主治疾病〗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 睛明穴

房中补益(孙思邈)

房中补益(孙思邈) (唐)孙思邈撰 (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

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若御女多者,可采气。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人常御一女,阴气转弱,为益亦少。阳道法火,阴家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逾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但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泻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 (七)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数交而一泻,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也。若不数交,交而即泻,则不得益。泻之,精气自然生长,但迟微,不如数交接不泻之速也。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

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 以下是译文: 怒气太大,就会伤害元气;思虑太多,则会损耗精神。 精神疲乏,你的心灵便容易被外界所支配;元气受损,虚弱和疾病就会纠缠你。 所以,你不要使自己过度悲伤或欢乐,并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均匀适度,做到不过饥也不过饱。 再三劝告你要防止夜晚酒醉,养生第一要戒是.早晨生闷气! 我认为晨起应平和心态,学会运用‘喜怒哀乐.的.乐’用‘随心喜’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我们在夜晚睡觉前用双掩住耳朵以中指叠于食指上滑落敲击脑后的玉枕穴三十六下这叫?鸣天鼓。清晨起床要用舌头鼓动口中的津液然后咽下送入丹田这叫?漱玉津。快乐的天天坚持那么病气就难以侵害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诀 1、发常梳。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十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梳头发,经后脑至颈部。早晚各做数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梳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重复3次。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至50次。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叩。叩齿一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耳常鼓。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折),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要噗噗有声。这动作要在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 5、面常洗。一是双手互搓数十次后,用双手心上下敷面;二是两手搓热后,双手同时向外摩面。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6、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7、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

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的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要做50下,能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和胃痛、腰痛。 8、腹常揉。搓手36下,手热后双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要由小到大,做9—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肛门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相传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0、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得由双脚做起。 11、常散步。轻松地散步的时候,做好心无杂念。如果方便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学练一下八卦走转。卫生组织认为,散步确实是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益处的一种运动。 12、脚常搓。一是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回脚跟为一下,共做数十次;二是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上述两个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由于脚底集中了全身所有器官的反射区,因此,经常搓脚可以强化身体器官,对身体的全面健康十分有益。

老祖宗留下来的13首养生歌谣

老祖宗留下来的13首养生歌谣 我们总想知道什么样的养生方法是最好的,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最健康的。 老祖宗留下来的13首养生歌谣,这些经历千年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可是最宝贵的, 养生铭 [唐]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未侵。 勿使悲欢极,当今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戎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天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养生至论·长寿歌 一要寿,横逆之未欢喜受; 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 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 四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

五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七要寿,浮名不与人争斗;八要寿,待客忘费娱清昼;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十要寿,断酒莫教浊味厚。 乾隆42字长寿诀 齿常叩,津常咽; 鼻常揉,耳常弹; 肛常提,腹常旋; 面常搓,足常摩; 眼常运,肢常伸; 食勿言,卧勿语; 饮勿醉.色勿迷。 养生避伤要诀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 久卧伤气,久坐伤脉。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过怒伤肝,过思伤脾。 过忧伤心,过悲伤肺。 过饱伤胃,多恐伤肾。 多喜伤腰,多言伤液。

多唾伤津,多汗伤阳。 却病歌 [清]石天基 人或生来气血弱, 不会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乐, 心一乐,病都却。 心痛或将心药医, 心不快活空服药。 且来唱我快活歌, 便是长生不老药。 粟香随笔·五行养生格言 [清]金武祥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淡泊寡欲,肾水自足 遵生八笺·闭气歌诀 [明]高濂 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损伤。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笈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 孙思邈,是隋唐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他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岁,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当弟子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孙思邈创建的养生十三法,流传至今: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经典的一句话朋友祝福语_送给朋友的经典祝福语

经典的一句话朋友祝福语_送给朋友的经典祝福语 一一直很想跟你说,但不知你会不会觉得我太心急。我又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所以 我决定鼓起勇气告诉你:新年快乐! 二阵阵秋雨阵阵寒,柔柔轻风吹面冷!秋高气爽登高处,遍地菊花黄灿灿!秋又到, 天气冷,朋友记得多添衣多盖被,冷冷清秋,心里温暖!秋天快乐! 三时间过得好快,无奈的时间又到了,重要通知:三八节期间,全国女性休假一天,全国男性加班一天。 四一片绿叶,带着夏日的清凉;一缕清风,弥漫田野的芳香;一朵白云,伴随心灵的 欢畅;一丝真情,承载所有的梦想,轻轻地为你送上祝福与安详。 五钟声是我的问候,歌声是我的祝福,雪花是我的贺卡,美酒是我的飞吻,清风是 我的拥抱,快乐是我的礼物!! 六圣诞意犹未尽,元旦闪亮登场。年尾喜气洋洋,年头精彩开场。周围喜庆气氛, 一浪高过一浪。蓦然回首过往,一年充实奔忙。新年开启希望,祝爸爸妈妈好事成双。 七今天是你的节日,特此通知我的老婆,早晨我会为你做早饭;今天是你的节日,我 的老婆,晚上我们还要一起浪漫! 八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美的梦,愿你渡过一 个温馨浪漫的生日! 九远方的你是否无恙?在遥远的思念里,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爱你的心!真心愿你新年快乐! 十又到秋天,我的问候,染黄了树叶,染红了果实,染青了山峦,染绿了池水,染 蓝了苍天,染深了我的思念,染成了你五彩缤纷的世界,祝你快乐每一天! 一吃着美味可口的零食,哼着不着调的曲子,看着不知名的电视,想着不着边际的幻想,顺手发条骚扰短信骚扰一下你,最近怎么样啊,还好吧!祝你开心! 二问候之花开四季,祝福之果甜如蜜,关心之风顺着你,理解之水滋润你,支持之云 绕着你,呵护之光照着你。每天都许个愿望给你,快乐幸福属于你。 三感动你,是我最向往的事;快乐你,是我最高兴的事;祝福你,是我正在做的事:祝 福人生旅途中万事都如意,开心有情趣,神采总奕奕。 四夏至之日送你四件礼,一祝徐徐清风时时跟随你,二祝抬头迎福低头接着喜,三祝 工作业绩同行没法比,四祝开心快乐轻松度夏季。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a)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b)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 (a)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下。 (b)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 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 (a) 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 双手*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