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工大17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满分标准答案

西工大17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满分标准答案

西工大17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满分标准答案
西工大17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满分标准答案

西工大17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4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正弦激励在零状态电路中产生的响应称为正弦响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2. 耦合电感的串联有两种方式——顺接和反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3. 由线性时不变无源元件,线性受控源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时不变电路,也称线性定常电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4.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5. 去耦就是指的去耦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6. 滤波器只允许某一频率的电信号通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7. 滤波器只有底通和高通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8.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的两端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称为互感电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9. 叠加定理能用来计算电路功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10. 网孔法适用于立体电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11. 叠加定理是指线性电路中所有独立电源同时作用在每一个之路所产生的响应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响应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凸轮机构大作业___西工大机械原理要点

大作业(二) 凸轮机构设计 (题号:4-A)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三)程序框图········· (四)计算程序·················

(五)程序计算结果及分析·············(六)凸轮机构图·················(七)心得体会··················(八)参考书···················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1)推程运动规律为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回程运动规律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2)打印出原始数据; (3)打印出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坐标值; (4)打印出推程和回程的最大压力角,以及出现最大压力角时凸轮的相应转角;(5)打印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的凸轮转角; (6)打印最后所确定的凸轮的基圆半径。 表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已知参数 题号初选的 基圆半 径 R0/mm 偏距 E/mm 滚子 半径 Rr/m m 推杆行 程 h/mm 许用压力角许用最小曲率半径 [ρamin] [α1] [α2] 4-A 15 5 10 28 30°70?0.3Rr 计算点数:N=90 q1=60; 近休止角δ1 q2=180; 推程运动角δ2 q3=90; 远休止角δ3 q4=90; 回程运动角δ4 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推杆运动规律: (1)近休阶段:0o≤δ<60 o s=0;

ds/dδ=0; 2/δd 2 d=0; s (2)推程阶段:60o≤δ<180 o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Q1=Q-60; s=10*h*Q1*Q1*Q1/(q2*q2*q2)-15*h*Q1*Q1*Q1*Q1/(q2*q2*q2*q2)+6*h*Q1*Q1*Q 1*Q1*Q1/(q2*q2*q2*q2*q2); ds/dδ =30*h*Q1*Q1*QQ/(q2*q2*q2)-60*h*Q1*Q1*Q1*QQ/(q2*q2*q2*q2)+30*h*Q1*Q1*Q 1*Q1*QQ/(q2*q2*q2*q2*q2); 2/δd 2 d=60*h*Q1*QQ*QQ/(q2*q2*q2)-180*h*Q1*Q1*QQ*QQ/((q2*q2*q2*q2))+1 s 20*h*Q1*Q1*Q1*QQ*QQ/((q2*q2*q2*q2*q2)); (3)远休阶段:180o≤δ<270 o s=h=24; ds/dδ=0; 2/δd 2 d=0; s (4)回程阶段:270≤δ<360 Q2=Q-270; s=h*(1+cos(2*Q2/QQ))/2; ds/dδ=-h*sin(2*Q2/QQ); 2/δd 2 d=-2*h*cos(2*Q2/QQ); s 凸轮廓线方程: (1)理论廓线方程: s0=sqrt(r02-e2) x=(s0+s)sinδ+ecosδ y=(s0+s)cosδ-esinδ (2)实际廓线方程 先求x,y的一、二阶导数 dx=(ds/dδ-e)*sin(δ)+(s0+s)*cos(δ);

西北工业大学C语言大作业实验报告

学院*****************

目录 1 摘要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内容 (3) 1.3开发工具 (3) 1.4应用平台 (4) 2 详细设计 (4) 2.1程序结构 (4) 2.2主要功能 (10) 2.3函数实现 (13) 2.4开发日志 (18) 3 程序调试及运行 (20) 3.1程序运行结果 (20) 3.2程序使用说明 (22) 3.3程序开发总结 (22) 4 附件(源程序) (22)

1 摘要 1.1 设计题目 折半法查找演示程序 1.2 设计内容 本程序是一个演示折半查找算法的演示程序。由用户输入查找的数据表列和查找的数据,系统在将数表排序后可以在屏幕上演示在排序后的表列中按折半查找法查找该数据的具体过程(通过每次查找的中间数据、下次查找表列等,具体效果见下图),支持多次演示、错误提醒,程序暂停演示功能。 1.3 开发工具 Visual C++ 6.0和Win32。

1.4 应用平台 Windows 2000/XP/Vista 32位 2 详细设计 2.1 程序结构 程序功能模块: 本程序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程序说明模块、输入模块、排序模块、折半法查找及显示模块、进程选择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程序说明模块:给使用者营造一个较为友好的界面,同时提供程序开发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程序操作的相关说明信息。 此部分模块主函数源代码如下: int a[N]; /*存储要查找的数表,用户输入*/ int i,n,num,count; /*count为折半次数计数器,n为数表数据个数,num存储所查数据*/ int top,bottom,mid; char c; /*存储选择函数中的输入的字符y或n*/ int flag=1; /*折半法循环标志变量*/ int loc=-1; /*存储所查找数据位置*/ double k=0; p_s(76);puts("\n"); /*引用p_s函数,打出一行'*'*/(p_s函数位于print_star.cpp文件中,参见下文) printf("****欢****迎****使****用****折****半****查****找****法****演****示****器****\n"); puts("\n"); /*程序欢迎语*/ p_s(13); printf("制作者:***************** "); /*作者信息*/ p_s(4); printf("Email:************************ "); /*电子邮件*/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第四题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姓名:李清蔚 学号:1140810304 班级:1408103 指导教师:林琳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表 1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升程(mm ) 升程 运动 角(o) 升程 运动 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 角(o) 回程 运动 角(o) 回程 运动 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 角(o) 远休 止角 (o) 近休 止角 (o) 40 90 等加 等减 速30 50 4-5-6- 7多 项式 60 100 120

二.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程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F0=90° ①位移方程如下: ②速度方程如下: ③加速度方程如下: (2)回程运动规律(4-5-6-7多项式) 回程,F0=90°,F s=100°,F0’=50°其中回程过程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如下:

三.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本题目采用Matlab编程,写出凸轮每一段的运动方程,运用Matlab模拟将凸轮的运动曲线以及凸轮形状表现出来。代码见报告的结尾。 1、程序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凸轮推程回 程的运动方程 输入凸轮基圆偏 距等基本参数 输出ds,dv,da图像 输出压力角、曲率半径图像 输出凸轮的构件形状 结束

2、运动规律ds图像如下: 速度规律dv图像如下: 加速度da规律如下图:

3.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以ds/dfψ-s图为基础,可分别作出三条限制线(推程许用压力角的切界限D t d t,回程许用压力角的限制线D t'd t',起始点压力角许用线B0d''),以这三条线可确定最小基圆半径及所对应的偏距e,在其下方选择一合适点,即可满足压力角的限制条件。 得图如下:得最小基圆对应的坐标位置O点坐标大约为(13,-50)经计算取偏距e=13mm,r0=51.67mm.

西工大DSP大作业

西工大DSRt作业

实验1基于CCS的简单的定点DSF程序 一、实验要求 1、自行安装CCS3.3版本,配置和运行CCS 2、熟悉CCS开发环境,访问读写DSP勺寄存器AC0-AC3 AR0-AR7, PC, T0-T3 3、结合C5510的存储器空间分配,访问DSR的内部RAM 4、编写一个最简单的定点DSP程序,计算下面式子 y=0.1*1.2+35*20+15*1.6 5、采用定点DSP进行计算,确定每个操作数的定点表示方法,最后结果的定点表示方法,并验证结果 6、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链接、运行、断点执行、单步抽并给出map映射文件 二、实验原理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Q格式(转)2008-09-03 15:47 DSP 芯片的 定点运算 1. 数据的溢出: 1>溢出分类:上溢(oveflow ): 下溢(underflow ) 2>溢出的结果:Max Min Min Max un sig ned char 0 255 sig ned char -128 127 un sig ned int 0 65535 signed int -32768 32767

上溢在圆圈上按数据逆时针移动;下溢在圆圈上顺时钟移动。 例:signed int : 32767+1 = —32768 ; -32768-1 = 32767 unsigned char : 255+1 = 0; 0-1 = 255 3>为了避免溢出的发生,一般在DSP中可以设置溢出保护功能。当 发生溢出时,自动将结果设置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2. 定点处理器对浮点数的处理: 1>定义变量为浮点型(float , double ),用C语言抹平定点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器 2>放大若干倍表示小数。比如要表示精度为0.01的变量,放大100倍去运算,3>定标法:Q格式:通过假定小数点位于哪一位的右侧,从而确定小 数的精度。Q0 :小数点在第0位的后面,即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Q15 小数点在第15位的后面,0~ 14位都是小数位。转化公式:Q= (int ) (F X pow(2, q)) F =(float ) (Qx pow (2,—q)) 3. Q格式的运算 1>定点加减法:须转换成相同的Q格式才能加减 2>定点乘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乘,相当于Q值相加 3>定点除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除,相当于Q值相减 4>定点左移:左移相当于Q值增加 5>定点右移:右移相当于Q减少 4. Q格式的应用格式 实际应用中,浮点运算大都时候都是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的。 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定标格式才能更好的处理运算。一般用如下两 种方法:

西工大DSP大作业

实验1 基于CCS的简单的定点DSP程序 一、实验要求 1、自行安装CCS3.3版本,配置和运行CCS 2、熟悉CCS开发环境,访问读写DSP的寄存器AC0-AC3,ARO-AR7, PC, T0-T3 3、结合C5510的存储器空间分配,访问DSP的内部RAM 4、编写一个最简单的定点DSP程序,计算下面式子y=0.1*1.2+35*20+15*1.6 5、采用定点DSP进行计算,确定每个操作数的定点表示方法, 最后结果的定点表示方法,并验证结果 6、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链接、运行、断点执行、单步抽并给出map映射文件 二、实验原理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Q格式(转) 2008-09-03 15:47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 1.数据的溢出: 1>溢出分类:上溢(overflow):下溢(underflow) 2>溢出的结果:Max Min Min Max unsigned char 0 255 signed char -128 127 unsigned int 0 65535 signed int -32768 32767 上溢在圆圈上按数据逆时针移动;下溢在圆圈上顺时钟移动。例:signed int :32767+1=-32768;-32768-1=32767

unsigned char:255+1=0;0-1=255 3>为了避免溢出的发生,一般在DSP中可以设置溢出保护功能。当 发生溢出时,自动将结果设置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2.定点处理器对浮点数的处理: 1>定义变量为浮点型(float,double),用C语言抹平定点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器的区 2>放大若干倍表示小数。比如要表示精度为0.01的变量,放大100倍去运算,运算 3>定标法:Q格式:通过假定小数点位于哪一位的右侧,从而确定小 数的精度。Q0:小数点在第0位的后面,即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Q15 小数点在第15位的后面,0~14位都是小数位。转化公式:Q=(int) (F×pow(2,q))F=(float)(Q×pow(2,-q)) 3.Q格式的运算 1>定点加减法:须转换成相同的Q格式才能加减 2>定点乘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乘,相当于Q值相加 3>定点除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除,相当于Q值相减 4>定点左移:左移相当于Q值增加 5> 定点右移:右移相当于Q减少 4.Q格式的应用格式 实际应用中,浮点运算大都时候都是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的。 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定标格式才能更好的处理运算。一般用如下两 种方法: 1>使用时使用适中的定标,既可以表示一定的整数复位也可以表示 小数复位,如对于2812的32位系统,使用Q15格式,可表示

机械原理大作业3 凸轮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作业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丁刚陈明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

1.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根据其原始参数设计该凸轮。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序号升程 (mm) 升程运动 角(o) 升程运动 规律 升程许用 压力角 (o) 回程运动 角(o) 回程运动 规律 回程许用 压力角 (o) 远休止角 (o) 近休止角 (o) 12 80 150 正弦加速 度30 100 正弦加速 度 60 60 50 2.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杆升程运动方程 S=h[φ/Φ0-sin(2πφ/Φ0)]

V=hω1/Φ0[1-cos(2πφ/Φ0)] a=2πhω12sin(2πφ/Φ0)/Φ02 式中: h=150,Φ0=5π/6,0<=φ<=Φ0,ω1=1(为方便计算) (2)推杆回程运动方程 S=h[1-T/Φ1+sin(2πT/Φ1)/2π] V= -hω1/Φ1[1-cos(2πT/Φ1)] a= -2πhω12sin(2πT/Φ1)/Φ12 式中: h=150,Φ1=5π/9,7π/6<=φ<=31π/18,T=φ-7π/6 3.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运动线图: 用Matlab编程所得源程序如下: t=0:pi/500:2*pi; w1=1;h=150; leng=length(t); for m=1:leng; if t(m)<=5*pi/6 S(m) = h*(t(m)/(5*pi/6)-sin(2*pi*t(m)/(5*pi/6))/(2*pi)); v(m)=h*w1*(1-cos(2*pi*t(m)/(5*pi/6)))/(5*pi/6); a(m)=2*h*w1*w1*sin(2*pi*t(m)/(5*pi/6))/((5*pi/6)*(5*pi/6)); % 求退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elseif t(m)<=7*pi/6 S(m)=h; v(m)=0; a(m)=0; % 求远休止位移,速度,加速度 elseif t(m)<=31*pi/18 T(m)=t(m)-21*pi/18; S(m)=h*(1-T(m)/(5*pi/9)+sin(2*pi*T(m)/(5*pi/9))/(2*pi)); v(m)=-h/(5*pi/9)*(1-cos(2*pi*T(m)/(5*pi/9))); a(m)=-2*pi*h/(5*pi/9)^2*sin(2*pi*T(m)/(5*pi/9)); % 求回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_______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院 系: -------------------------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 nstituteof Techndogy

设计题目 如右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选择一组凸轮机构的原始参数, 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冷3唱—亦(中] 156 12 .. v 」1 - cos()] 兀1 5 374.4 2 12 ? a 1si n( ) 兀 1 5 % t 表示转角, s 表示位移 t=0:0.01:5*pi/6; %升程阶段 s= [(6*t)/(5*pi)- 1/(2*pi)*si n(12*t/5)]*130; hold on plot(t,s);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s=130; hold on plot(t,s); t=pi:0.01:14*pi/9; %回程阶段 s=65*[1+cos(9*(t-pi)/5)]; hold on plot(t,s); t=14*pi/9:0.01:2*pi; %近休止阶段 s=0; hold on plot(t,s); grid on % t表示转角,令3 1=1 t=0:0.01:5*pi/6; %升程阶段v=156*1*[1-cos(12*t/5)]/pi hold on plot(t,v);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丁刚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1.设计题目 2.运动方程式及运动线图 由题目要求凸轮逆时针旋转 (1)确定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并绘制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升程第一段:(0 <φ< pi /4)φ0=pi/2; s1 = 73*φ^2; v1=146*w*φ; a1 = 146*w^2;

升程第二段:(pi/4 <φ< pi /2) s2 =90-73*(pi/2-φ)^2; v2=146*w*( pi/2-φ); a2 =-146*w.^2; 远休止程:(pi/2 <φ< 10*pi/9) s3 = 90; v3 = 0; a3 = 0; 回程:(10*pi/9)< φ< ( 14*pi/9) s4 =45*(1+cos(9/4*(φ-10*pi/9))); v4 =*w*sin(9/4*(φ-10*pi/9)) ; a4 =*w^2* cos(9/4*(φ-10*pi/9)); 近休止程:(14*pi/9)< φ < ( 2*pi); s5 =0; v5 =0; a5 =0; 1.由上述公式通过编程得到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如下:(编程见附录). 2. 凸轮机构的线图及基圆半径和偏距的确定 凸轮机构的线图如下图所示(代码详见附录): 因为凸轮逆时针旋转,,所以滚子从动件右偏,但由于绘图原因,采用向左为正方向,由此 确定凸轮基圆半径与偏距: 基圆半径为r0 = (50^2+100^2)=112mm,偏距e = 50mm。 3.凸轮实际轮廓,理论轮廓,基圆,偏距圆绘制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24题

班级 1013102 学号 6 机械原理大作业说明书 题目 1、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2、凸轮机构设计 3、齿轮传动设计 学生姓名

1连杆机构运动分析1.设计题目:

一、先建立如下坐标系: 二、划分杆组如下,进行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如图1)、II级杆组RPR(如图2、3)和II级杆组RRP(如图4)组成。 (1)(2) (3)(4)

三、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 如右图所示的原动件1,已知杆1的角速度=10/rad s ω,杆长1l =170mm,A y =0,A x =110mm 。可求得下图中B 点的位置B x 、B y ,速度xB v 、yB v ,加速度xB a 、yB a 。 θcos 1l xB =,θsin 1l yB = θωυsin 1l xB -=,θωυcos 1l yB =, 222B 2==-cos =-B xB i d x a l x dt ω?ω 222 2 ==-sin =-B yB i B d y a l y dt ω?ω。 (2)RP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 a. 如右图所示是由2个回转副和1个移 动副组成的II 级组。已知两个外运动副C 、B 的位置(B x 、B y 、c x =110mm 、C y =0)、速度(xB υ,yB υ, xC υ=0, yC υ=0)和加速度 (0,0,,==yC xC yB xB a a a a )。可确定下图中D 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确定构件3的角位移1?、角速度1ω、角加速度1α。 1sin 31..??l x dt dx C B -= 1sin 131cos 13.....2????l l x dt x d C B --= 1cos 31..??l y dt dy C B += 1cos 131sin 13.....2????l l y dt y d C B +-= 根据关系:1111d 122..11. α??ω??====dt d dt , 故可得出: D x =)1cos( 4β?++l x C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三上传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齿轮传动系统设计说明书 题目:(3)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XX 班号:XXX 学号:XXX

一:设计题目 二: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667.9615 14501 3===n n i 048.692114502 2===n n i 769.552614503 1===n n i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和,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f v p i i i i 1max 1 = f v p i i i i 2max 2 = f v p i i i i 3max 3= 令: 4max 3 ==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 677.94 5.2677 .96max max 3=×== v p f i i i i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305.2677 .95.2769.55max 11 =×==f p v i i i i

854.2677 .95.2048 .69max 22 =×= = f p v i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4≤131.2677.9max 33====d f d i i i 三: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和8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分别为:22,51,19,5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为1径向间隙系数 25.0*=c ,齿轮9与10齿顶高系数为0.8,C=0.3,采用短齿。分度圆压力角α=20°, 实际中心距75' =a 。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42,20,42,2014 131211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 a h =1, 径向间隙系数* c =0.25,分度圆压力角α=20°,实际中心距93' =a mm 。圆锤齿轮15和16 选择为标准齿轮42,202515 ==z z ,齿顶高系数 * a h =1,径向间隙系数* c =0.2,分度圆压力 角α=20°(等于啮合角' α)。 四: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表1 滑移齿轮5、6参数 序号 项目 代号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1 齿数 齿轮5 Z 5 22 齿轮6 Z 6 51 2 模数 m 2 3 压力角 α 200 4 齿顶高系数 *a h 1

西北工业大学 程序设计大作业

学院××××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目录 1 摘要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内容 (3) 1.3开发工具 (3) 1.4应用平台 (3) 2 详细设计 (3) 2.1程序结构 (3) 2.2主要功能 (4) 2.3函数实现 (5) 2.4开发日志 (7) 3 程序调试及运行 (7) 3.1程序运行结果 (7) 3.2程序使用说明 (12) 3.3程序开发总结 (12) 4 附件(源程序) (12)

1 摘要 1.1 设计题目 算法型大作业题目:编写七种排序算法的演示程序。 1.2 设计内容 编写快速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函数,通过主函数调用以实现七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1.3 开发工具 Visual C++ 6.0 1.4 应用平台 Windows 2000/XP/Vista 32位 2 详细设计 2.1 程序结构 程序的整体结构与流程见下图所示。 程序运行时在主菜单中输入序号选择排序方法或选择结束程序,当进行某种排序方法后,在主函数中输入待排数据个数和待排数据,通过调用对应的排序函数实现排序并输出。该排序结束后再次进入主函数,通过循环重复上述操作。其中,主函数中将数组地址和待排序数据个数传递给排序函数,在排序函数中实现排序功能。

2.2 主要功能 函数的功能为对快速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算法的演示。 主函数:程序运行时,可使运行者根据提醒输入相关操作,从而进入不同的排序方法或者退出。 快速排序函数:根据快速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插入排序函数:根据插入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选择排序函数:根据选择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冒泡排序函数:根据冒泡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堆排序函数:根据堆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归并排序函数:根据归并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基数排序函数:根据基数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题目 如图所示是曲柄摇杆机构,各构件长度分别为a,b,c,d,试研究各构件长度的变化对机构急回特性的影响规律。 二.机构分析 四连杆机构可分为如下两个基本杆组 Ⅰ级杆组 RRRⅡ级杆组 AB为曲柄,做周转运动;CD为摇杆,做摆动运动; BC为连杆;AB,CD均为连架杆,AB为主动件。

三.建立数学模型 θ为极位夹角,φ为最大摆角 必须满足条件为:1.a≤b,a≤c,a≤d(a为最短杆); 2.L min+L max≤其他两杆之和。 下面分析杆长和极位夹角的关系: 在△AC2B中, =; 在△AC1B中, =。 θ=- K=

最后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1.机架长度d变化 令a=5,b=30,c=29 d由6开始变化至54,步长为1 输出杆长a,b,c,d和K。 2.连杆长度b变化 令a=5,b=29,d=30 b由6开始变化至54,步长为1 输出杆长a,b,c,d和K。 3.摇杆长度c变化 令a=5,b=29,d=30 c由6开始变化至54,步长为1 输出杆长a,b,c,d和K。 4.曲柄长度a变化 令b=29,c=28,d=30 a由5开始变化至27,步长为1 输出杆长a,b,c,d和K。

四.MATLAB计算编程a=5;b=30;c=29; d=6:1:54; m=(d.^2-216)./(50.*d); n=(384+d.^2)./(70.*d); p=acos(m); q=acos(n); w=p-q; o=(w.*180)/3.14; K=(180+o)./(180-o); fprintf('%.6f\n',K); plot(d,K,'b') xlabel('机架长度d变化时 '); ylabel('极位夹角/度'); tilte('极位夹角变化图'); ———————————————————————————————————— ——— a=5;d=30;c=29; b=6:1:54; m=((b-5).^2+59)./(60.*(b- 5)); n=(59+(b+5).^2)./(60.*(b+ 5)); p=acos(m); q=acos(n); w=p-q; o=(w.*180)/3.14; K=(180+o)./(180-o); fprintf('%.6f\n',K); plot(b,K,'b') xlabel('连杆长度b变化时'); ylabel('极位夹角/度'); tilte('极位夹角变化图');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盘形凸轮 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602404 完成者:钟 学号:11602004 指导教师:林琳 设计时间:201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题目: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原始参数如下。

1、计算流程图 ----计算推程、回程的推杆s、v、a ----ds/dψ运动线图及切线求解 ----确定凸轮机构基圆半径和偏距 ----计算曲率半径和压力角,确定滚子半径 ----确定凸轮的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 2、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

加速度线图 2.1 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 设定凸轮角速度ω1=1rad/s s1=h/2*(1-cos(pi*fi/fi0)); %升程 s2=[h,h];%远休止 l=(fi-fi0-fis)/fi01; p2=2+pi; s31=h-h/p2*(2*l-sin(4*pi*l)/2/pi); %回程 s32=h-h/p2*(4*pi*l^2-(pi-2)*l+pi/16-1/2/pi); s33=h-h/p2*(2*(pi+1)*l-pi/2-1/2/pi*sin(4*pi*l-pi)); s34=h-h/p2*((-4)*pi*l^2+(7*pi+2)*l-33*pi/16+1/2/pi); s35=h-h/p2*(2*l+pi-1/2/pi*sin(4*pi*l-2*pi)); s4=[0,0]; %近休止 2.2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速度方程 v1=pi*h*w1/2/fi0*sin(pi/fi0*fi);%升程 v2=[0,0];%远休止 v31=-2*h*w1/p2/fi01*(1-cos(4*pi*l));%回程 v32=-h*w1/p2/fi01*(8*pi*l-pi+2); v33=-2*h*w1/p2/fi01*(pi+1-cos(4*pi*l-pi)); v34=-h*w1/p2/fi01*(-8*pi*l+7*pi+2); v35=-2*h*w1/p2/fi01*(1-cos(4*pi*l-2*pi)); v4=[0,0];%近休止

西工大C语言大作业习题答案

童鞋们,快来呀! 答案!答案! no1.绘制余弦曲线 在屏幕上用“*”显示0~360度的余弦函数cos(x)曲线 *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如果在程序中使用数组,这个问题十分简单。但若规定不能使用数组,问题就变得不容易了。 关键在于余弦曲线在0~360度的区间内,一行中要显示两个点,而对一般的显示器来说,只能按行输出,即:输出第一行信息后,只能向下一行输出,不能再返回到上一行。为了获得本文要求的图形就必须在一行中一次输出两个“*”。 为了同时得到余弦函数cos(x)图形在一行上的两个点,考虑利用cos(x)的左右对称性。将屏幕的行方向定义为x,列方向定义为y,则0~180度的图形与180~360度的图形是左右对称的,若定义图形的总宽度为62列,计算出x行0~180度时y点的坐标m,那么在同一行与之对称的180~360度的y点的坐标就应为62-m。程序中利用反余弦函数acos计算坐标(x,y)的对应关系。 使用这种方法编出的程序短小精炼,体现了一定的技巧。 *程序说明与注释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y; int x,m; for(y=1;y>=-1;y-=0.1) { m=acos(y)*10; for(x=1;x

no2.绘制余弦曲线和直线 在屏幕上显示0~360度的cos(x)曲线与直线f(x)=45*(y-1)+31的迭加图形。其中cos(x)图形用“*”表示,f(x)用“+”表示,在两个图形相交的点上则用f(x)图形的符号。 *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本题可以在上题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图形迭加的关键是要在分别计算出同一行中两个图形的列方向点坐标后,正确判断相互的位置关系。为此,可以先判断图形的交点,再分别控制打印两个不同的图形。 *程序注释与说明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y; int x,m,n,yy; for(yy=0;yy<=20;yy++) { y=0.1*yy; m=acos(1-y)*10; n=45*(y-1)+31; for(x=0;x<=62;x++) if(x==m&&x==n) printf("+"); else if(x==n) printf("+"); else if(x==m||x==62-m) printf("*"); else printf(" "); printf("\\n"); } } --------------------------------------------------------------------------------

西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报告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大作业 西北工业大学

目录 1.题目及原始数据 (2) 2.推杆运动规律及轮廓线方程 (2) (1)推杆运动规律 (2) (2)轮廓线方程 (3) (a)理论廓线 (3) (b)内包络线 (4) (c)外包络线 (4) 3. 计算程序 (4)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8) 5. 凸轮理论廓线及实际廓线图 (22) 6. 体会及建议 (22)

1.题目及原始数据 试用作图法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并检查当凸轮由起始位置回转30°时,此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等于多少度?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ω回转,其回转方向与推杆的初始位置如图所示。又知偏距e=10mm,凸轮的基圆半径r b=35mm,滚子半径r r= 15mm,推杆的行程h,而推杆的运动规律如下表所示。 阶段运动角推杆的运动规律 推程 φ01=0o~150o 等速φ02=150o~180o 静止 回程φ03=180o~300o 等加速等减速φ04=300o~360o 静止 1)打印源程序; 2)给出理论轮廓线和实际轮廓线坐标值,计算点数不少于120,并绘制凸轮理论和实际轮廓线; 3)凸轮转过30°的压力角,凸轮最大压力角以及相应的转角; 4)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及对应的凸轮转角,判断最小曲率半径是否满足要求。 2.推杆运动规律及轮廓线方程 (1)推杆运动规律 匀速时: s=hδ/150 v=h/150 a=0 远休:

s=h v=0 a=0等加速: s=?3.5h+0.05hδ?? δ2 v=0.05h? ?3600 δ a=? ?等减速: s=12.5h?1 12 hδ+ ? 7200 δ2 v=?1 h+ ? δ a= ?3600 近休: s=0 v=0 a=0 (2)轮廓线方程 (a)理论廓线 x=?(s+s0)×sinδ?e×cosδ y=(s+s0)×cosδ?e×sinδ dx=?(s0+s)×cosδ?(ds?e)×sinδ dy=?(s0+s)×sinδ+(ds?e)×cosδ

西北工业大学 程序设计大作业

学院××××学院

目录 1 摘要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内容 (3) 1.3开发工具 (3) 1.4应用平台 (3) 2 详细设计 (3) 2.1程序结构 (3) 2.2主要功能 (4) 2.3函数实现 (5) 2.4开发日志 (7) 3 程序调试及运行 (7) 3.1程序运行结果 (7) 3.2程序使用说明 (12) 3.3程序开发总结 (12) 4 附件(源程序) (12)

1 摘要 1.1 设计题目 算法型大作业题目:编写七种排序算法的演示程序。 1.2 设计内容 编写快速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函数,通过主函数调用以实现七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1.3 开发工具 Visual C++ 6.0 1.4 应用平台 Windows 2000/XP/Vista 32位 2 详细设计 2.1 程序结构 程序的整体结构与流程见下图所示。 程序运行时在主菜单中输入序号选择排序方法或选择结束程序,当进行某种排序方法后,在主函数中输入待排数据个数和待排数据,通过调用对应的排序函数实现排序并输出。该排序结束后再次进入主函数,通过循环重复上述操作。其中,主函数中将数组地址和待排序数据个数传递给排序函数,在排序函数中实现排序功能。

2.2 主要功能 函数的功能为对快速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算法的演示。 主函数:程序运行时,可使运行者根据提醒输入相关操作,从而进入不同的排序方法或者退出。 快速排序函数:根据快速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插入排序函数:根据插入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选择排序函数:根据选择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冒泡排序函数:根据冒泡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堆排序函数:根据堆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归并排序函数:根据归并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基数排序函数:根据基数排序的算法,最后输出

西工大公差大作业

公差与技术测量 《机械精度设计报告》 ——齿轮油泵精度设计 学院: 班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目录 1.目的与要求 2.要求完成的任务 3.零件图分析 3.1尺寸公差分析 3.2几何精度分析 3.3表面粗糙度分析 4.装配图配合分析 5.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注:分析的装配零部件选自机械制图并适当改动其参数以方便分析

1.目的与要求 目的,《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通过每章节的内容,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的基本概念、检测技术基础、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表面结构与检测、典型零部件精度设计及检测,为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以大作业的形式综合,考察了同学们对于机械精度设计综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要求方面,通过对机械零件的精度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基本课程内容,包括零件尺寸精度分析、几何精度分析及零件表面质量分析,并撰写机械设计分析报告,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求完成的任务 (1)利用现有CAD软件进行零部件图(装配图)2D设计、标注,覆盖极限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三大设计任务。 (2)对尺寸公差进行分析 (3)对几何精度进行分析 (4)对零件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 (5)撰写报告 3.零件图分析 3.1尺寸公差分析 右端盖分析 右端盖属盘、盖类零件,主视图表达了其内部结构,左视图反映出其外形为田径场跑道式的长圆形。 下分析各尺寸精度。 主视图中,对于左端孔?200+0.013,直径为20,公差为0.013,上极限尺寸为20.013,下极限尺寸为20,上极限偏差ES=+0.013,下极限偏差EI=0.查表可知,标准公差等级为IT6级,也易知配合制为基孔制(H6)。 右端的两个孔均为?160+0.018,直径为16,公差为0.018,上极限尺寸为16.0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