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2016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2016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2016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

2、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就是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起来的媒介物。

3、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4、简答,科技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反应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宗教关系、家庭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辨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就能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时,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研究人们在不同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从而揭示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8、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反映了经济过程运行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三种类型:各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经济规律作为经济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具有不以人们一直为转移的客观性质。这种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任何经济规律都是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而存在的。任何人,包括任何阶级、政党、国

家和领袖人物、精英等,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10、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即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1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1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3、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支出了抽象劳动,没有具体劳动,就无抽象劳动可言。两者的区别在:具体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特性,在质上相异,因而在量上无法比较,

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考察的劳动的共性,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异,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15、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生产条件的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在同一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6、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差别: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这种差别具有相对性,即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区别的标准是不同的,在一定时期内,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是一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的复杂劳动可以变成简单劳动,整个社会简单劳动的标准会比过去提高。

17、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商品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一矛盾决定了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9、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一对一)、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对多)、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和货币形式(兑换右面固定为货币)。(公式特点)

20、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2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2、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3、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24、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5、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6、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调解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7、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其运动公式如下:

W(商品)——G(货币)——W(商品)

(2)作为资本的货币,其运动公式如下:

G(货币)——W(商品)——G(货币)

28、劳动力称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根本条件。

29、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劳动者必须是人身自由,劳动者必须丧失生产资料。

30、价值的形成过程既是物化劳动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又是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31、再生产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无偿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32、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资本的本质。

33、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3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公式:

3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劳

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这种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6、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的剩余价值的目的。(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要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全部过程。

37、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38、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公式:

39、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划分,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在扩大基础上的再生产。

4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多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1)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41、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能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工人消费,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追加投资,即资本积累。

42、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多少。

43、资本有机构成(怎么去核算,例子):由资本技术构成

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固定资本):V(可变资本)来表示

44、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就是失业人口。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45、无产阶级的贫困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恶化。

4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

47、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矿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循环可用公式:

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

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

第三阶段为售卖阶段:

48、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资本周转的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部分组成。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公式:

49、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械、设备、工具的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1)价值转移方式不同;(2)周转时间不同;(3)价值回报方式和期限不同;(4)实物更新方式不同。

50、例如,假定有甲、乙两个企业的预付可变资本相等,都是10万元,两个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也一样,都是100%。甲企业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快,一年周转5次,,而乙企业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慢。一年只周转2次,根据上述公式可计

算出甲乙两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如下:

甲企业:

乙企业:

51、个别资本就是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二者的共同点:(1)运动的内容相同,二者都包含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生产消费;(2)运动的形式相同,二者都依此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各自完成自己的循环。(3)运动的过程相同。二者都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4)运动的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了价值增值,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二者的区别:(1)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2)社会资本的运

动,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媒介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3)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4)社会资本的运动,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

52、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实现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另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

5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的基本条件,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公式:Ⅰ(V+m)=ⅡC

5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具有两个前提条件:

(1)第Ⅰ不二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公式:

Ⅰ(C+V+m)>ⅠC+ⅡC 或Ⅰ(V+m)>ⅡC

(2)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公式:Ⅱ(C+V+m)>Ⅰ(V+m/x)+Ⅱ(V+m/x)

或Ⅱ(C+m-m/x)>Ⅰ(V+m/x)

5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主要特点表现在:(1)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2)危机的阶段性模糊。(3)危机的冲击力减弱,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

56、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公式:k=C+V商品价值公式变转化为W=k+m。

57、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公式:

5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原因,利润怎样变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力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率,竞争的结果使各企业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率,会把自己的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这就引起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原先利润率搞得部门,由于资本流入,生产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商品供过于求,必然引起商品价格下降,因而利润率也随之下降。相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流出,生产规模缩小,供给减少,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商品供不应求,必然引起商品价格

上涨,利润率也随之提高。这种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各部门产品价格不断涨落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各部门的利润大致相当时,才会暂时稳定下来。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这样,由于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59、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取代了价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但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原因:(1)从个别生产部门来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的形成,只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2)从个别部门来看,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由于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因此,生产价格总额必然等于商品价值总额。(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价值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并且二者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60、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6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玛丽瓜分到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

62、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只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63、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种平均利润。

64、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利息量和接待资本量的比率。公式:

65、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的水平;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66、资本主义地租,本质上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67、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因租种较好的土地而交给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超额利润。

68、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不同等级。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经营权垄断。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肥沃程度差别和土地位臵的优劣,租种肥力较好,位臵较优的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地租。级差地租

Ⅱ是指由于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9、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70、土地价格:公式:

71、自由竞争,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生产集中就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垄断是独占,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某种协议,对某个或某些部门的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产品价格等实行操纵或控制。

72、垄断的组织形式: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莱恩

73、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形式,掌握这种庞大的金融资本的最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就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

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的形式实现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对企业实行层层控制的一种制度。

74、垄断利润是凭借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远远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指在垄断组织操纵下,可以保证获得垄断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采用人为抬高的价格出售,垄断低价就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认为压低的价格。

75、垄断统治下的竞争:(1)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实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垄断产生于自由竞争,并且代替自由竞争,但却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使竞争更加激烈起来。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竞争是一般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除了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各个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都力图巩固和发展自己,削弱和吃掉对方,因而必然造成更加激烈的竞争。(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竞争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同一部门的垄断组织之间,为控制本部门的生产、销售和原料来源等而进行的激烈竞争,不同部门的垄断组织之间,进行渗入和反渗入的斗争;二是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是指他们之间存在着扼

杀于反扼杀、控制与反控制的而斗争,其手段主要是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通过转包等形式控制中小企业、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三是垄断组织内部竞争。大多数垄断部门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公司,它们或者在竞争中加强各自的垄断地位,或者通过不同形式的勾结实行寡头垄断,主要形式:在垄断企业进行价格协调的同时,继续进行公开的、隐蔽的价格竞争;垄断企业还进行着广泛的非价格竞争纳入较安全的轨道,因而成为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76、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主体不同、竞争的手段不同、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

7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收偶然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1)市场问题日趋严重;(2)规模巨大的社会化生产和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建立,以及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3)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公共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建立大型科研和实验机构,发展教育文

化事业等,这些都需要国家规划和调节;(4)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客观上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国民经济中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增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错综复杂,都需要进行社会规模的调解与协调,这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实现;(5)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的社会化,使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6)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使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失业现象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更趋严重;(7)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经济波动。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利益的重要,但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来调解不断激化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调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用国家有形的手来弥补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于是私人垄断资本便日益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7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合为一体;(2)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8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替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国家日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国家作为总资本家,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私人

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来维护垄断统治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采取的一些手段;资产阶级国家既然是作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总代表,就必然不同于个别垄断或垄断资本集团,而是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至上。

81、生产国际化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资本国际化,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不断运行的过程。资本输出,指垄断资本家、垄断财团和资本主义国家,为攫取垄断高额利润或谋求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资本输出按形式分两种:一是借贷资本的输出,二是生产资本的输出。

82、资本国际化的必然性(论述):首先,资本国际化是社会再生和追逐利润的要求,其次资本国际化是竞争的压力和资本积累的要求,再次资本国际化是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要求。最后,资本国际化是过剩资本寻找出路的要求。

83、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8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确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按劳分配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②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③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分配的主体。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 国有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有经营的单一经营方式;在现阶段,主要包括:股份制经营、国有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等。 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 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①分配结构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②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决定着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此仅述要点,须详细阐述) 6、如何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福利制度分配。 ③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为:同5 ④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时应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坚持两个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219-223)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㈠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②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完整word版)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不定项) 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1) 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 阶级性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 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 生产力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79)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 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即:ABCD)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要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概念题 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规律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P5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 之间的辩证关系?P9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P10 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点?P10 6、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P10 第一章 一、概念题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20

2、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 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P21 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22 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 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23 5、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和变动的?P25 第二章 一、概念题 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支付手段、世界 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 二、思考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思考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P30--39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P37 3、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五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39、 P44 4、简述货币流通规律。P45 5、通货紧缩对时候经济发展的危害?P47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考

贵州省委党校201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点、专业及研究方向 1、公共管理专业:省直教学点、黔南教学点;研究方向:政府管理与改革创新、公共政策分析与应用、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 2、经济学专业:毕节教学点;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法学专业:省直教学点、安顺教学点;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 4、经济管理专业:发改委教学点;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战略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5、政治学专业:铜仁教学点:研究方向:1、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 二、学制和学历 学制:在职学习三年。 学历:根据黔党发【2009】11号文件,研究生按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试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研究生毕业证书,与国民教育相应学历享有同等待遇”。 三、招收范围、对象和报考条件 在全省范围内招生。招收对象是省、市(州)、县(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校、干校、高等院校的在职干部。报考人员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品德好,组织纪律性强,大学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者报考,须脱产大专毕业二年以上),身体健康的人员。 四、报名日期 2011年12月20日至3月15日止。 五、报名办法 考生本人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并领取《考生登记表》,按要求填好并贴上照片,经单位、县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同意签(章)后交回招生办。 六、考试日期及地点 考试日期:2012年5月12日至5月13日。 考试地点:分别在省委党校、安顺市委党校、黔南州委党校、铜仁市委党校、毕节市委党校设考场,进行统一考试。 注意事项:考生应于2012年5月11日持准考证、身份证到各报名点报到并于次日准时参加考试。 七、录取 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择优录取。录取通知书分别寄往考生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以及考生本人。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 简答 导 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 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第一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第二种含义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分别用于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时间。 (3)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区别:第一种: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决定某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联系: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由第一种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7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法理学)

20XX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 复习题(法理学) 一、选择题 1、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调整的特点是()。 A.外在调整 B.内在调整 C.自行解决的调整 D.无中介参与的调整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主导形式是()。 A.制定法 B.习惯法 C.叛逆法 D.学说和法理 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由()三要素所构成。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概念 5、按照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对法制进行的分类在法学上称为()。 A.法的历史类型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6、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学科。 A.有关系法和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B.属于理论法学中最基础系。 C.关系法律的一般理论。 D.实践性很强。 7、法律具有国家性的基本含义是指()。 A.它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 B.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它保护国民的权力 D.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8、解决法律解析难题的难题的最后方法是()。 A.目的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语预解释 9、最典型的平权型法律关系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形式法律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10、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不同点在于()。 A.法律形式 B.法律本质 C.经济基础 D.意识形态 11、法的创制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A.法的制定 B.法的认可 C.法的废止 D.法的修改

12、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法律调整方式是()。 A.应该、允许和禁止 B.应该和禁止 C.允许和禁止 D.允许和应该 13、与司法相比较行政执法是一种()法律实施行为。 A.事前的 B.主动的 C.事后的 D.被动的 14、法学中法的“渊源”一词的专有含义是()。 A.法的形式来源 B.法的效力来源 C.法的历史来源 D.法的理论来源 15、权力能力反映权利主体取得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A.资格 B.能力 C.效力 D.意志 16、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包括()。 A.法律规范 B.权利主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后果 17、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等三个方面。 A.空间范围 B.时间范围 C.人的范围 D.事的范围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价值 1.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 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 值。(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 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 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 劳动)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 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 值的实质。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 两者关系:

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 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 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辨析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 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2.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 规律的一个基点。)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以制造某有用物为目的(即反映某商品的自然属性),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自 不同的劳动。(“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仍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具体劳动的对象,操作方法及结果的差别,形成了社会分工。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 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若果具体劳动离开与自然 物质的结合,也就无法创造出使用价值来。 抽象劳动:表现为一种非具体形式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统一与对立 2.交换价值: 3.货币的双重交换价值 4.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得以外在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流通手段。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的,这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值的铸币。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并作为法定的货币来流通。铸币长期流通发生磨损,其实际价值和它标明的价值相脱离,使得贵金属货币由价值符号来代表成为可能,于是纸币便应运而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这就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于段职能。贮藏货币的职能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买卖中,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既有利于商品流通和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但也可能因债务偿还中断而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般等价物使用,这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表现在:一是作为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二是作为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由-国转移到另一国。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必须是贵金属条块的形式,特殊情况下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其铸币或纸币可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更大战后的美元 5.价值规律 两个原则:①价值决定原则:价值决定价格②交换原则:等价交换 二、剩余价值理论 1.劳动力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1.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5.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8.简述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9.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10.论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双重作用? 11.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 12.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3.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14.借贷资本有什么特点? 15.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16.为什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17.论垄断的作用。 18.二战后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19.试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0.论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性质与作用。

2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2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5.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7.怎样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8.试论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功能及长处和短处。 2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0.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31.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2.论述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规律。 33.市场竞争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4.试述市场竞争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作用。 35.试述价格的基本功能与价格机制。 36.简述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37.资产和资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8.什么是虚拟资本?它与实在资本的关系怎样? 3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关系怎样? 40.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资本重组?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简答 导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 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