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因文生事_析

_因文生事_析

_因文生事_析
_因文生事_析

语文学刊2007.3

【内容提要】本文的“因文生事”观与其他文章不同。“文”就是历史本事,“事”则指故事情节,“因文生事”的真正内涵在于“由历史本事到手至成文的笔性”。“因文生事”体现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总印象——

—其所谓锦心绣口的具体落实,不仅表明了金圣叹对小说创作的理想要求,而且可以视为《水浒传》成书的因由。

【关键词】因文生事;金圣叹;水浒传;评点

○李玖鸿

一、因文生事辨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称《史记》以文运事,

《水浒》因文生事。[1](p18)“因文生事”反映圣叹对《水浒

传》技巧的赞许,这几乎已成共识。在讨论施耐庵笔

法的体现、作用等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明确概念层面

的问题,否则对金人瑞评点的认识似乎不十分准确,

也有失于片面之嫌。何谓因文生事?论者颇多,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刘菲菲认为,“文”就是人物形象。所谓“因文生

事”,也就是“因人生事”。[2]

孙秋克认为“文”指艺术形象;“事在《史记》中指

历史的真实,在《水浒传》中指虚构的故事情节”。[3]

陈亚利认为“事”主要指叙事作品所叙写的生活

事件(题材或素材),“文”则是形式(包括结构布局、

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等在内的全部艺术创造成分),

“事”根据“文”的需要而生,是文的载体。[4]

马将伟认为,“文”是小说叙事的追求;小说叙事

遵循的原则是“因文”。[5]

……

考察他们的论证,各家具有一个共同的长处,那

就是都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阐释“文”、“事”、“因

文生事”的内涵和意义。不过,共性的问题也存在,就

是他们都忽略了“因文生事”最关键的首次语境,结

果其义缥缈不定。

笔者以为,“因文生事”第一次出现时的语境所

暗示的含义,才是它的真正意思。在《读第五才子书

法》中,圣叹曰: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

苦事。亦云: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

补低都由我。司马迁以文运事,金圣叹无非是说他根

据历史本事来形成以历史为素材的故事;施耐庵因

文生事,圣叹旨在赞许他根据历史本事的蛛丝马迹

虚构成洋洋大书的才能。他一边承认算计先生成之

事苦极,一边对顺笔由我,“舒卷恣肆”推崇备至。言

外之意无非是说,“算计”者,侧重吃苦,更多是在劳

力;“由我”者,“心尽气绝”,主要劳心;后者,更胜一

筹。此论固然偏颇,然而圣叹强调才子之运笔帷幄,

此意已明。同时他又在同一处书中指出:“《宣和遗

事》具载三十六人姓名,可见三十六人是实有。只是

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知都是作书人凭空造谎出来。

如今却因读此七十回,反把三十六人物都认得了。任

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文字有气力如此。”圣叹

在此强调的又是据史而“生”的深厚笔力。事实上,

“因文生事”析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作家作品

86

基础教育版

文学刊

2007.3

《水浒传》的成书问题,也关涉到“‘文’是什么”的问题。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对《水浒传》成书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南宋以来宋江故事按地域分成太行山、山东梁山和江南几个分支流传,而且称第一次

将各分支故事聚合在一起的是《宣和遗事》。陈中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宋代只有零散的水浒话本,元代的《宣和遗事》是《水浒》最早的底本,元代水浒杂剧确定了水浒故事的主题思想,丰富了它的内容,然后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才得以成书。故本文认为“文”就是历史本事,是施耐庵创作的灵感源泉。鲁迅很早就产生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水浒传》归到讲史一类,以《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为基点,罗列《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历史材料,认为它的形成是“意者此种故事,当时载在人口者必甚多,虽或已有种种书本,而失之简略,或多舛迕,于是又复有人起而荟萃舍之,缀为巨祑,使较有条理,可观览,是为后来之大部《水浒传》。其缀集者……或曰施耐庵……”他既承认《水浒传》文本产生过程中历史本事的传承作用,也认可施耐庵个人的布局点染。那么“事”为何物呢?指故事情节,上文已说明。甚至在评价《史记》时,圣叹也流露同样的意味。其言“‘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马迁之文之料也’”,这又应作何解释呢?我们训前半句,曰马迁书中所造故事就是马迁文章的内容。由此观之,“因文生事”的真正内涵在于“由历史本事到手至成文的笔性”。另外把“文”看成小说这种文体自身的文学性,譬如情节结构的安排等,也会导致“因文生事”概念上的模糊。文学性固然是通过独具慧眼的提炼排列素材,才得以完成,但如果将文具体限制在如何剪裁文章的规则之上,则会混淆“因文生事”的概念和实现它的手段。其本义是立足历史本事,以历史本事为芽,手至何处皆随作者意愿;然而为了做到锦于心绣于文,作者则不得不推敲字句,揣摩文章的局面。这才是规则层面的事情,也就是如何才能做到因文生事。“因文生事”与“如何实现因文生事”正是概念与规则的区别。总之,“因文生事”在读书法中一

出现,就显示了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总印象,它第一次出现时金圣叹已经告知我们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二、因文生事的几点表现

金圣叹着重强调作家的主观构思与表现力,锦心绣口就是他对此作出的概括性描述,整本评点的字里行间都写满了他对锦绣心口的叹服。怎样写出锦绣文章?左手斗斛量万物,右手刀尺裁世界。“若其文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不过在圣叹看来,施耐庵的匠心主要表现在章法上。

(一)举目远眺:倒插

所谓的倒插即“将后边要紧字,蓦地先插放在前边”。就字面而言,似乎带有倒装的意味,其实不然。结合金的评点来理解,称“倒插”为“铺垫”,更为确切些。比如第三回写鲁智深下山闲逛,“听得响处,都是打铁的在那里打铁。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此为伏笔。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在第四回中流露了价值。当智真长老推荐他去大相国寺讨职事。鲁便辞了长老和众僧人,离了五台山,径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四回此客店即彼三回中客店也。

如果说施耐庵行笔时顺便埋伏一下,并不耗费太多心力,那么相比之下“横云短山”法则需耗费许多脑筋。

(二)谋划演绎:横云断山

吴用去请阮氏三兄弟,且看他们兄弟几个的出场,犹如高高低低的云霭缭绕高山,使山体看上去似断实连。吴用连夜投石碣村来,行到晌午时分,早来到那村中。吴学究自来认得,“……径投阮小二家来……阮小二道:‘

隔湖有几处酒店,我们就在船里荡将过去。’吴用道:‘最好。也要就与五郎说句话,不知在家也不在?’阮小二道:‘我们一同去寻他便了。’(阮小二)拿了一把划楸,只顾荡……正荡之间,只见阮小二把手一招,叫道‘

七哥,曾见五郎麽?’吴用看时……那阮小七……把那只船荡着……(小二、小七)两只船厮并着,投石碣村镇上来。划了半个时辰,87

语文学刊2007.3

只见独木桥边一个汉子,把着两串铜钱,下来解船。

阮小二道:‘五郎来了’。”作者将他们“逐个叙出,有

山断云连,水斜桥接之妙”,倒插法要求作者眼光放

长些即可,但云断高山的效果又岂止是长远眼光就

能解决的构思难题?不能不称赞才子之狂野想象,不

然心至,手未必至。

(三)精于剪裁:省与不省

施耐庵娓娓道来好汉故事,其使用笔墨亦是非

常谨慎。何处宽大落墨何处极其简省,将他鬼斧神工

的能事展露无遗。

不需浪费笔墨之处,可谓惜墨如金。第一回书中

讲道“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三年中许多

事故奇闻皆被“一住三年”尽数略去。同一回,介绍端

王,“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

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

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也是一样的笔

法。再如这回李吉在林子里扶醉倒的王四,突然发现

朱武书信一封……颇识得几个字,“中间多有兼文带

武的言语,却不识得,只认得三个名子”。幸好李吉文

字知道不多,否则还要废却一大堆文字收束处理信上

的内容之类。应该详细表现的部分,作者不厌其烦设

置曲折。祝家庄打一次不成,两次还不完全胜利,第三

次梁山好汉方以智用间,凯旋而归。看宋江这个宽厚

的人杀起人来自是愤懑累积到不得不爆发的时刻才

动起刀来,结果了阎婆惜。打祝家庄,文笔以曲折之走

势取得赞赏;杀惜的珍贵之处却换了一种方式,改成

宋江逐渐逼近动武,这时妙处在于层层蓄势,水到渠

成。且不说娶了婆惜以前种种事件的巧妙策划,单就

娶了婆惜以后而言。惜的举止先要不够检点,风言风

语要多多少少灌进宋江耳朵,还要阎婆惜持续对宋江

态度冷漠厌恶之情也要每况弥深,与她讨还宋江的命

根子招文袋婆惜应该执意不给作为至怒点、导线,惜

“黑三郎杀人也”再提醒一下,方才点燃黑三杀人的激

情。第二十回宋江人虽已经杀掉,文章却还不算完,还

要收一收笔,婆惜相好的张三必须唆使阎婆闹一闹,

阎婆也便追告犯人不停,告状的追告不停,宋江就不

得不避风离家出走,宋江一去投奔柴进,遭际武松,这

又楔出武松,至此杀惜一案在作者行文才得以了解。

以宋江作为一个男人的强悍优势,勒死一个柔弱小婆

惜岂不是一刀身两断的事?然而作者却偏偏要杀三回

才完,真是不当省处,“繁笔累纸、千曲百折”。

(四)人物都要行动:夹叙

圣叹提到夹叙法时,“谓急切里两个人一起说

话,须不是一个说完了,又一个说,必要一笔夹写出

来”。又举例诠释了一下,“加瓦官寺崔道成说‘师兄

息怒,听小僧说’,鲁智深说‘你说你说’”。小说里面

人物同剧场人物一样,也要依赖他们说些话去维持

故事的演出,所以各个人物在说话时,配合他说话的

人也必须发出声音才行。倘使这个配合的人默不作

声,给观书的人留下感觉便是独角戏过于繁多,场面

尤其沉闷。施耐庵想必注意到了这一点。《水浒传》这

样的笔法随处可见。不仅仅人物语言当你来我往,而

且许多在构成热闹场面时,场面里主要的次要的人

物都要有所行动。

圣叹之所以评点《水浒》,其目的主要在于揭示

才子之作的“精严”文法,指导读者体味其中妙处。他

的理想小说就是能够因文生事的作品,因文生事就

是他对小说创作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清〕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

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2]刘菲菲.谈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理论中的“因文生

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4).

[3]孙秋克.论金批《史记》[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1999(3).

[4]陈亚利.“因文生事”——

—金圣叹的小说观[J].上

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1).

[5]马将伟.《水浒传》金评中的叙事理论研究[J].呼

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6).作家作品

88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第七册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走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走的玩具并进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目录 第1课聚聚散散 (2) 第2课点的魅力 (4) 第3课“五谷”作画 (6) 第4课主体与背景 (9)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1) 第6课色彩的渐变 (14) 第7课色彩的情感 (16) 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0) 第9课对称的美 (23) 第10课那一刻的我 (26) 第11课走进春天 (30) 第12课平凡的美 (32) 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4) 第14课藏书票 (36) 第15课设计文化衫 (38) 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2) 第17课会游的玩具 (45) 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47) 第19课光的魅力 (49)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1)

第1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 级 美 术 教 学 计 划 制定人:马玉磊 2017/2/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提高丰富学生生活为主,从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并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

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

“因文生事”话水浒

关键词:因文生事蓄势宋江上梁山 摘要:蓄势是小说和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因文生事”是蓄势的一种体现。《水浒传》在人物故事情节发展中层层铺叙。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烘托出宋江这一梁山领袖人物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地位。宋江出场后上梁山的过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的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 蓄势是小说和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写作上的蓄势,又称为“延宕”,是指作品在结构上有意控制情节的发展,借以渲染气氛,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从而形成激烈的矛盾冲突以突出主题的写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水浒传》叙事手法中所提到的“因文生事”就是蓄势的一种体现,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作者的蓄势手法真是力透纸背又不露痕迹,每每读者被施耐庵所设的一个个迷局所缠绕的时候,总是沉浸其中,随着主人公的进退遭际而牵肠挂肚,扼腕叹息,不能自拔,及至故事结束,跳出每个主人公的宿命因缘,你会不由自主地折服于作者高超的笔法。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宋江上梁山这一故事情节中的蓄势手法的使用。 作者在宋江的出场亮相、杀惜后的亡命天涯、江州劫狱后被迫上梁山的一系列情节中,围绕宋江个性性格及人生追求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皆指向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要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一呼百应、备受拥戴的梁山领袖的形象,是一个有着浓厚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希望通过报效朝廷“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建功立业小吏的形象,从而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其写人叙事的目的真如“草蛇灰线”皆有迹可寻,细细品味后不能不令人称赏。 蓄势之一,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烘托出宋江这一梁山领袖人物人物在《水浒传》中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他是梁山事业的奠基人,没有他为晁盖通风报信,就不可能有晁盖的“七星聚义”;他是梁山事业的杰出领袖,没有他就没有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他又是梁山事业的掘墓人,是他亲手将梁山事业和梁山英雄送上了断头台。整个一部《水浒传》,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可谓是“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因此作者并没有轻易就让这一关键人物出场。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直到第十八回才迟迟出场,这是作者在情节结构安排上的蓄势手法的使用,是有意而为之的,是在前十七回对于故事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基本框架做了充分的铺垫,蓄势到一定阶段之后,才推出了宋江这一关系梁山命运兴衰的关键人物。其中,宋江出场前的铺垫蓄势包括创作思想的敷衍、故事背景的烘托和情节框架的铺垫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作主旨的演义为宋江出场做了思想上的蓄势。《水浒传》开篇通过“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样一个饱含玄理的情节,隐喻了天罡地煞星扰乱人间的宿命因缘,表达了作者的“宋江等一百八人都是‘魔王’转世‘作乱人间’”的看法,同时寓意“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作乱世间的原因始于朝廷上洪太尉、高太尉为代表的贪官污吏,鲜明地表达了妖魔作祟人间是“乱自上作”这一创作思想,为宋江出场做了思想上的蓄势。 其次就是故事背景的烘托。本是描写英雄故事的小说,开篇入笔却写了一个与英雄人物在道德品行、人生遭遇完全相反的市井无赖――高俅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通过高俅这个市井无赖一步登天的发迹史,展示了宋王朝皇帝昏庸、奸佞横行、黑白颠倒的社会环境,为小说主要人物宋江的出场做了背景上的准备。 再次,是基本情节框架结构的铺垫。从王进开始,陆续描写了史进、鲁达、林冲几位英雄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下册(教案含计划)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内容 第一周鸢尾花、植物写生 第二周巧用对称形 第三周放学了 第四周设计生活标志 第五周生命之源 第六周材质的美 第七周用彩墨画鸟 第八周用彩墨画鱼 第九周刻印的乐趣 第十周学画农民画 第十一周提袋的设计 第十二周降落伞 第十三周别致的花瓶 第十四周艳丽的大公鸡 第十五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六周画家凡高 第十七周大师画我也画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精彩的戏曲 1、植物写生课时 2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 1.()会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是色彩的三原色,()、()、()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是(暖色);而()、()、()使人觉得(凉爽)、()、(遥远)、(),是(冷色)。 2、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在绿色丛中却显得较()。所以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3、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色调。 4、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的风景,晚霞、秋景、喜庆场面、丰收的田野……常常画成()色调。 5、物体通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的现象。 6、文房四宝是()、()、()、和() 7、()是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邮资已付的凭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被称为“国家的名片”。 8.邮票由()、()、()、()等组成。邮票四周边缘还有整齐的()。 9.邮票的种类分为()、(纪念邮票)、()三种,其中(纪念邮票)是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名人而发行的邮票,()是最常见的邮票,印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的邮票,()是为宣传某些事物而特别发行的邮票。邮票上标记的T表示(),J表示(纪念邮票)。 10.()年()月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是(大龙)邮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年()月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11.()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2.美术中的四个学习领域分为()、(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13.(荷兰)画家()的《夜间露天咖啡馆座》用()变现了夜晚宁静的天空,用()表现了灯光的温暖,中国人喜欢用()色代表热烈喜庆的气氛。 14.线条的()与()会使人产生(静)与(动)的感觉,()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我国隋代“敦煌莫高窟”第390窟壁画画家用(弯曲)的线条表现了飞天翩翩起舞的(动感)。 15.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和节拍的()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画面中俩种或多种(不同)要素(重复)出现,就产生了节奏感,画面中的()、(粗与细)、()、(疏与密)重复出现会使画面产生节奏感。 16.校徽设计可以用(),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校徽设计既要(),又要把所设计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来。 17.年历由()、(日期)和反映()、(事)、()的各种图像组成。 18.天上的星星会按(时间)、(顺序)出现。如果把(同时期出现比较亮的星星群)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人们还根据它不同的()命名成了不同的星座。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19.()、(扭曲)和()都是电脑美术变形的基本方法,你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 20.漫画是一种具有()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比喻)、()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用来()、(批评)或()某些人和事。 21.《三毛流浪记》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的作品。花寓意()、(顺利)、(心想事成)。 23.剪纸分为()、()等表现手法。

四年级美术知识

美术知识 1、三原色是:红、黄、蓝。(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三间色是:橙、绿、紫。 2、色彩中红色、黄色使人感到温暖,蓝色、绿色使人感到凉爽。 3、在宣纸上运用墨和色来作画的是中国画的特点。 4、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凤凰美丽而有灵性,是人们心中的百鸟之王。 5、组成物体的基本形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6、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7、对比色组合: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黑和白。 8、剪纸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两种形式。 9、中国画的颜料大多是从矿物和植物中提取的。 10、扎染、蜡染、夹染一起被称为染缬(xie)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11、泥巴可以采用卷、折、切、挖、粘等方法来造型。 12、扎染的常用方法有:捆扎、夹扎、缝扎。 13、书籍的封面一般是由书名、图片、名称等组成。 14、在门墙上贴喜庆、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容吉祥、画面喜气的画就叫年画。 15、年画中画有莲花和鲤鱼表示“连年有余”;贴窗花,贴一副喜鹊站在梅树枝头的窗花寓意“喜上眉梢”。 16、春节也称年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春节的习俗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

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玩龙灯、观花灯等。 17、中国著名的版画之乡有: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柳青年画、潍坊的家埠木刻年画、的凤翔木刻年画、的滩头木刻年画。 18、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剧称为“国粹”。 19、的古建筑有:武灵丛台、吕仙祠、学步桥、娲皇宫、京娘湖等。 20、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21、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22、京剧中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旦、净、末、丑。 23、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显得鲜明明亮。 24、油画《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此画给人的感受是:热烈、鲜明、明亮、色彩强烈饱和、具有象征性、暗示性,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2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 26、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7、色和形的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28、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里猜灯谜、关灯、吃汤圆成为一种习俗。 29、写意画用宣纸,而工笔画用熟宣纸。 30、水墨画指运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变化,形成不同的墨色效果,以再现自然的构造,并表现作者的观念和情感。中国画常用的技法包括勾

四年级下美术

第一课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师: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小组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么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12月30日。(也就是小年)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提出要求)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 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一、出示年画作品 赏析说说特点 二、说说年画中具有吉祥含义的字和动物 三、画一幅表达吉祥如意与美好祝愿的年画。 四、展评。 第三课时 一、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二、回顾门神年画与配色方法,想一想,说一说,如何用色彩表现出春节记忆画中喜庆与欢乐气氛。 三、学生创作 四、展评 五、小结 板书 教后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店子镇中心小学徐盛富 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后记: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文论专题》课程容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文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的“文艺学”课程,是专科阶段“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课程的延展与拓宽,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两门重要课程的集合。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课程4学分,课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主要容、特点 上编中国文论 第一讲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教学容: 1.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2.“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3.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兴观群怨”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论中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意义。 思考题: 1.孔子的“诗教”文艺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容? 2.“兴观群怨”说的基本涵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二讲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教学容: 1.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2.“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3.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言不尽意”的含义。 2.了解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弄清文学与理论的基本区别。 思考题: 1.儒家文艺观和道家文艺观有些什么不同?

2.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3.庄子思想对后世中国文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讲勰的《通变》篇 教学容: 1.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2.“通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教学要求: 1.理解《通变》的容。 2.了解勰的文学发展观。 3.弄清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1.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2.“通变”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四讲司空图的“韵味”说 教学容: 1.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2.“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3.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韵味”说的涵。 2.了解司空图“韵味”说产生的背景。 3.基本弄清韵味说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思考题: 1.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怎样的文艺思想?2.“韵味”说的具体涵是什么? 3.“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讲严羽的“妙悟”说 教学容: 1.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2.“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教学要求: 1.了解“妙悟”说的基本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

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点的魅力“五谷”作画 第三周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渐变 第五周色彩的情感 第六周我画的动漫形象 第七周对称的美那一刻的我 第八周走进春天 第九周平凡的美 第十周吹塑纸版画 第十一周藏书票 第十二周设计文化衫 第十三周千姿百态的帽子 第十四周会游的玩具 第十五周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第十六周光的魅力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文论专题》课程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文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的“文艺学”课程,是专科阶段“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课程的延展与拓宽,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两门重要课程的集合。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特点 上编中国文论 第一讲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教学内容: 1.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2.“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3.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兴观群怨”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论中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意义。 思考题: 1.孔子的“诗教”文艺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2.“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二讲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教学内容: 1.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2.“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3.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言不尽意”的含义。 2.了解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弄清文学与理论的基本区别。 思考题: 1.儒家文艺观和道家文艺观有些什么不同?

2.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3.庄子思想对后世中国文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讲刘勰的《通变》篇 教学内容: 1.刘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2.“通变”: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刘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教学要求: 1.理解《通变》的内容。 2.了解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弄清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1.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2.“通变”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四讲司空图的“韵味”说 教学内容: 1.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2.“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3.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韵味”说的内涵。 2.了解司空图“韵味”说产生的背景。 3.基本弄清韵味说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思考题: 1.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怎样的文艺思想?2.“韵味”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讲严羽的“妙悟”说 教学内容: 1.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2.“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教学要求: 1.了解“妙悟”说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美术知识汇总

美术知识 紫)红+蓝==、三原色是:红、黄、蓝。(红+黄=橙黄+蓝绿1 三间色是:橙、绿、紫。 、色彩中红色、黄色使人感到温暖,蓝色、绿色使人感到凉爽。2 、在宣纸上运用墨和色来作画的是中国画的特点。3 是人们心 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凤凰美丽而有灵性,4 、组成物体的基本形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5 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36、每年的月 7、对比色组合: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黑和白。 8、剪纸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两种形式。 9、中国画的颜料大多是从矿物和植物中提取的。 )工艺,是中国传统的xie10、扎染、蜡染、夹染一起被称为染缬 (

民间工艺。、泥巴可以采用卷、折、切、挖、粘等方法来造型。11 、扎染的常用方法有:捆扎、夹扎、缝扎。12 13、书籍的封面一般是由书名、图片、出版社名称等组成。 这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祥瑞的画,14、在门墙上张贴喜庆、 些内容吉祥、画面喜气的画就叫年画。 、年画中画有莲花和鲤鱼表示“连年有余”;贴窗花,贴一副喜鹊15 站在梅树枝头的窗花寓意“喜上眉梢”。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年”、春节也称年节,16 五谷丰收为“大有年”。春节的习俗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1 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玩龙灯、观花灯等。 17、中国著名的版画之乡有: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

年画、潍坊的杨家埠木刻年画、陕西的凤翔木刻年画、邵阳的滩头木 刻年画。 18、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剧称为“国粹”。 19、邯郸的古建筑有:武灵丛台、吕仙祠、学步桥、娲皇宫、京娘湖等。 20、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21、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22、京剧中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旦、净、末、丑。 23、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显得鲜明明亮。 24、油画《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此画给人的感受是:热烈、鲜明、明亮、色彩强烈饱和、具有象征性、暗示性,有鲜明的视 觉冲击力。 2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 26、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7、色和形的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四年级美术下册《平凡的美》教案

四年级美术备课 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平凡的美 备课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找到平凡的事与人与物,感知平凡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学习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找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感知平凡的美。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喜欢表现平凡的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事与物与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事与物与人的图片。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夏尔丹《铜水器》、梵高《卧室》《向日葵》、米勒《拾稻穗的人》、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等作品,这些都是西方绘画史上大师级的艺术家,欣赏他们的油画作品,问问孩子都看到什么了?请大家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目的:从大师的绘画导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提升他们的鉴赏力很重要,直接面对面与经典对话。 (三)观察欣赏 学生发现:这些画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或者物或者景色,流露着平凡而朴素的美)。 平凡与华丽相对应,平凡指的是平常百姓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物。生活是平凡的,但却充满着生活的小情趣。出示课题:平凡的美。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平凡之处所展示出来的美。学生描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怕身边的一块石头也有独特的美) 设计目的:大师们的笔下平凡的事物他们表现的题材,让学生感知平凡的美,界定平凡的意义。 (四)尝试体验 在你的色彩盒里,找一找你喜欢的颜色,用它来画一画自己带来的图片中的事物。学生尝试2分钟 展示:分析画面,教师在造型上的指导、颜色上的指导。 设计目的:鼓励四年级孩子运用水粉色进行创作,学生可以先以一个事物为例,掌握颜色与造型的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美术知识归纳

1.小画册是通过(折)、(剪)、(添画)制作的,可以画(人 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 2.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3.(橙)、(绿)、(紫)是三间色,(红)(黄)(蓝)是三原 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红色)的对比色是(绿色),(黄色)的对比色是(紫色),(蓝色)的对比色是(橙色);冷色有:绿、紫、蓝;冷色有:红、橙、黄;《夏天》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版画作品,画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出画面的主题。4.为什么说红红、黄黄、蓝蓝是三个好伙伴呢? 答:红、黄、蓝三色相互调配,不但可以变出橙、绿、紫,还可以变出其他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它们是原色,所以,我们把红红、黄黄、蓝蓝称为“三个好伙伴”。 5.《高个子大胖子》运用夸、对比、反衬的方法绘画的。 6.《条纹乖乖》要感受条纹的节奏感、方向感、韵律感等,条纹有横、竖、曲、折、粗、细等多种形式,颜色也可单色或多色。 7.面具和六面怪脸都是通过折、撕(剪)、画、贴等方法制作。 8.可用做背景的符号有:月亮、树叶、水果、数字、字母、点、线、雪花、拼音、鱼鳞、糖葫芦、甲骨文等。

9.点的组合使你想到了(),线的组合使你想到了(山、水、蜘蛛网),不同颜色让你想到了()。 10.《虾》、《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中国画,画面上没有青蛙,但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欢快的游动,作品非常生动、巧妙。《小蝌蚪》一课主要表现蝌蚪的前后、大小、疏密关系进行相似性组合。《清莲有鱼》和《春至》都是齐白石的中国画,《枝头繁鹊》是林风眠的中国画。 11.《画格子小牛》制作步骤:对折——画牛的外形——画格子——填色搭配——剪外形 12.每个人的脸型、发型、五官都有自己的特点。邹莉、力舟、乐平都画过漫画《自画像》。 13.《神鸟》是塞加尔画家布巴卡尔创作的壁毯画。它既不是孔雀也不是凤凰,而是画家想象中的来自天国的神鸟,作品的色彩和造型都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民族特色。树由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组成。 14.《小小手》一课是用手指头蘸上颜料,在纸上压出指纹后,用笔组合、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15.《折纸动物》是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画等方法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完善作品。 16.《纸杯变变变》制作方法有三种:①剪切杯身②添加、装饰杯身③根据动物的特征,剪切、改造纸杯。 17. 《翻新的纸盒》制作步骤:拆开原纸盒——展开摊平—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试题

一、填空(30分,每空3分) 1、在宣纸上运用墨和色来作画是()画的特点。 2、墨的( )、( )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3、例举三种暖色:()()()。 4、学习了《生活中的线条》我们知道了()的线条,会让我们联想到蜿 蜒的河流,产生运动的感觉。 5、邮票的五要素有发行时间、()、()、()齿孔。 二、判断题(20分) 1、“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2、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像反复排列。() 3、中国的墨色可分为五种:焦、浓、重、淡、清。() 4、手工课常用的方法是:剪、撕、粘、折。() 5、三间色是指:桔、绿、紫。() 三、绘画题(50分) 题目:《海底世界》

一、填空(26分,每空2分) 1、文房四宝是指()、()、()、()。 2、墨的( )( )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3、例举三种冷色:()、()、()。 4、学习《最受尊敬的人》后,我们知道了《父亲》的作者是()。 5、邮票的五要素有发行时间、()、()、()齿孔。 二、判断题(24分) 1、“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2、三间色是指:桔、绿、紫。() 3、中国的墨色可分为五种:焦、浓、重、淡、清。() 4、手工课常用的方法是:剪、撕、粘、折。() 5、美术创作中重复是一种变化的形式。() 6、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像反复排列。() 三、绘画题(50分) 题目:《海底世界》

一、填空(35分) 1、墨的( )( )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2、学习《最受尊敬的人》后,知道了人物的脸型有方形、()、()等。 3、例举三种冷色:()、()、()。例举三种暖色:()()()。 4、学习了《生活中的线条》我们知道了()的线条,会让我们联想到地 平线,产生静止的感觉。 5、中国最早的邮票是()邮票。 三、判断题(15分) 1、“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2、三间色是指:桔、绿、紫。() 3、中国的墨色可分为五种:焦、浓、重、淡、清。() 4、手工课常用的方法是:剪、撕、粘、折。() 5、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像反复排列。() 三、绘画题(50分) 题目:《海底世界》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清代前中期小说批评【圣才出品】

第6章清代前中期小说批评 6.1复习笔记 一、金人瑞 (一)矛盾的思想认识 1.金人瑞思想复杂而又矛盾的原因 (1)金人瑞困苦的生活、低下的地位使他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疾苦。 (2)儒家思想构成了他的思想核心,佛道两家对他也有很深影响。 (3)明末政治的极端腐败,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清初统治的野蛮专制,民主思想的逐步抬头,都给他的思想打上了烙印。 (4)他不满黑暗现实和政治压迫;但他并不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而是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 2.金人瑞在批本《水浒》中矛盾的思想认识的具体表现 (1)反对人民起义,维护封建正统的表现 ①基于对造反为“盗”为“贼”者的否定,金人瑞竭力反对招安并称扬《水浒传》为“忠义”。因此,金批本《水浒》以“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作为全书的结束,不取宋江受招安以后的情节。 ②他对宋江的攻击的描写主要目的是为了“擒贼先擒王”,通过否定宋江来否定《水浒传》的“犯上作乱”。 (2)评点的进步性的表现 ①金人瑞却又是个主张“要放普天下人出头”的人,反对统治者无限制地压榨人民,而要求给百姓以安居乐业的条件。金人瑞的评点又坚持了暴露黑暗、批判现实的创作精神。

②金人瑞评点《水浒》的进步性,还表现在他对受迫害的人民及其某些反抗斗争是同情的、赞美的。 (二)出色的艺术分析 1.人物论 (1)金人瑞将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明确地提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并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①具体观点: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塑造人物形象。 ②影响及意义:他将创造有性格的人物形象作为衡量小说艺术成就高下的根本标志,这是在我国小说批评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2)金人瑞基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视,就在叶昼“同而不同”论的基础上,对《水浒》中的人物个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①具体表现: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对几十个《水浒》人物一一作了评论,其中有的分析还相当细腻。 ②金人瑞人物个性分析的特点 a.金人瑞在分析人物个性时,注意到了性格的多重性。 b.金人瑞在重视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时,又注意到人物形象包含一定的普遍意义。 (3)关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金人瑞比较注意“人有其声口”,即语言的个性化。 ①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除了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外,又必须与当时说话的具体环境和感情状态等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 ②金人瑞也注意到小说通过环境渲染、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和不同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等手法多方面地描写人物性格的特色。

完整word版,四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

四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补缺(共1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1、文房四宝是()、()、()和()。 2、色彩会使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橙、黄色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等热烈、温暖的物象,而()、紫色又会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水、冰雪这些宁静、寒冷的场面。 3、()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邮资已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称为“国家的名片”。 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5、写出三个画种:()()()。 6、色彩的三原色是()()() 7、在宣纸上运用()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做中国画。 8、中国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分为()和()两大类。 9、在制作纸条工艺品时,可运用()()()扭等方法。 10、()和()夹染一起被称为“染缬”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11、《花手帕》学习了许多染的方法,其中一种是民间工艺手法,称为()染。 12、我国有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剪刀剪和()两种形式,我们把它统称为“剪纸”。 13、书籍的封面一般是由()、()和出版社名称等组成。 14、课程表的每门课程可用图形来表示,制作是可以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和()等来进行设计,以突破各门课程的特点。 15、在学习《蔬果的联想》一课时,需要根据蔬菜、瓜果的()、()、纹理和质感给你带来的丰富联想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 A、宣传画 B、年画 C、门神画 2、在《剪纸故事》一课的制作步骤的第一步是()。 A 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B 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 C 剪刻出其他人物 D 组合在一起,可适当添加背景或道具 3、原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共有三种,下列不是原色的颜色是()。 A、红 B、绿 C、蓝 4、红色与蓝色混合渗化会变成()色,这种由两种颜色调和出来的色,我们又把它叫做间色。 A、橙 B、绿 C、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