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造山带挤出构造

造山带挤出构造

造山带挤出构造
造山带挤出构造

造山带挤出构造α①

曾佐勋1 杨巍然1 F ranz N eubauer 2 刘立林1 郭铁鹰1

(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1Institute of Geo logy and Paleonto logy ,U niversity of Salzburg ,A 25020Salzburg ,A ustria )

摘 要:挤出构造模式已经从二维变形进入三维变形研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沿北倾的主中央逆冲断层和北倾的绒布寺正断层,表现为相对刚性体之间的韧性体的楔状挤出。非连续介质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力学依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模式。将上部脆性层划分出北部左行平移带,南部右行平移带和中部挤出楔。中部韧性层在南阿尔卑斯和欧洲前陆碰撞过程中,既有垂向挤出,也有侧向挤出。在平行缩短方向的剖面上,由箱状背形隆起演化成逆—逆断层组合的楔状挤出,形成三角断面的管状。在垂直缩短方向的剖面上,中部韧性层呈不均匀流动,形成管状层流——韧性层中心为纯剪切,上部和侧部为简单剪切。在陕甘川邻接区,由于祁连山—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向南的推挤和川西前陆的刚性阻挡,造成西秦岭和东松潘—甘孜复合造山体的三维滑脱挤出。以北西西向玛曲—略阳滑脱逆冲断裂和北东向青川—茂县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陕甘川邻接区的三维滑脱挤出复合造山体划分为西秦岭滑脱挤出带、摩天岭—若尔盖滑脱挤出楔和龙门山滑脱挤出逆冲推覆带。以近南北向岷江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滑脱挤出楔进一步划分成摩天岭滑脱挤出体和若尔盖滑脱挤出体。除了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均匀隆升外,摩天岭还表现出向西的侧向挤出。

关键词:挤出构造;造山带;高喜马拉雅;东阿尔卑斯;西秦岭;松潘—甘孜

中图分类号:P 5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849(2001)0120001207

挤出构造或逃逸构造在解释大陆碰撞后期陆内

变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后者是由B u rke 和Sen 2go

βr [1]提出,前者是由M o lnar 和T apponn ier [2]提出并应用于东亚的新生代构造,其基本含意是指刚性

压头前沿的变形被断裂围限的块体在垂直于刚性压

头位移方向的侧向运动所取代。他们最先采用平面

应变滑移线场理论,说明印度“刚性”块体挤入“塑

性”的亚洲大陆,形成走滑断裂及侧向挤出的几何

学、运动学特征[2~4]。然后,进一步采用刚性压头对

塑性块体的压入,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侧

向挤出进行了物理模拟,反映出走滑断裂的大规模

平移和走滑断裂间地块的大幅度挤出[5,6]。正是这些

模型将东亚和东南亚的新生代构造和盆地的形成与

大陆碰撞有关的走滑和挤出联系起来,在国际上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曾佐勋等通过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效应的三维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提出了不均匀有限转动和不

均匀挤出的概念[7,8]。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有

垂向楔状挤出的存在[9~13],从而使大陆挤出构造进入了造山带挤出研究的范畴。R atschbacher 等[14,15]将伸展垮塌和逃逸构造都归为侧向挤出。把大陆楔状挤出构造模式引入造山带,并应用于具有强硬前陆和狭窄变形带的东阿尔卑斯楔状侧向挤出。N eubauer 等[16]注意到东阿尔卑斯中地壳韧性流动的剖面效应,认为T auern 变质穹隆是在后造山阶段[17]SEE —NWW 方向的共轴拉伸作用形成的,而穹窿上部边缘在上盘构造单元的构造卸载过程中,处于简单剪切条件。最近,曾佐勋①提出了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1 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的垂向挤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HHC )南侧,沿北倾的主中央逆冲断层(M CT )进行大规模逆冲作用的同时,其北侧沿北倾的藏南剥离断层系(STD S ),即绒布寺断层(RN F ),发育正断层

第20卷 第1期2001年 3月 地质科技情报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 m ati on Vol 120 No 11M ar 1 2001

α①曾佐勋.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0

 收稿日期:2000210218 编辑:曲梅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72147,49972068);国土资源部“九五”攻关课题(952022002201);湖北省地球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L ESS 20014);国土资源部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和大陆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曾佐勋,男,1954年10月生,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力学、岩石流变学、构造模拟、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用[9,13,18](图1)。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这两条主要

断裂并不平行,而是向下汇聚的[19]②。因而,HHC 被

认为是沿M CT 和RN F 垂向挤出的楔状体[10~13]。

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主要由聂拉木群组成。其

下部为曲乡组,主要为由富铝贫钙的杂砂岩、泥页岩

变质而来的各种片麻岩。上部为江东组,主要为由富

铝富钙的杂砂岩、泥页岩、碳酸盐岩等变质而来的云

母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和大理岩。其主体时

代为元古宙,变质年龄有644~664M a 和8.59~

94.92M a 两组[13],变质程度高达角闪岩相。其变质温压明显高于南北两盘的绿片岩相岩层。

且这两条断层同时形成、活动于22~18M a [11,12],处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的第二变质期内。因而,可以认为,此时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的垂向挤出是韧性体在相对刚性体之间的楔状挤出[11]。我们进一步采用GN F 软件进行了非连续介质有限元数值模拟,证实在收缩体制下,同向正、逆断层可以同时发育,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的垂向楔状挤出提供了力学上的依据(图2)。另一方面,也为由北向南的仰冲作用[13]提供了佐证。

图1 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南北两侧的逆—正断层组合

Fig .1 The norm al 2thrust faults com bination to both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H igher H i m alaya

YZS 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RN F 为绒布寺正断层,即STD S (藏南剥离断层系);M CT 为主中央逆断层;

M BT 为主边界逆断层;M FT 为主前锋逆断层;HHC 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

图2 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垂向挤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Fig .2 Finite elem ent num ericalmodeling of the vertical extrusion of the H igher H i m alaya Crystalline

逆、正断层的同时发育,构成楔状体的垂向挤出,主动力来自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

为突出韧性挤出,挤出体的粘度系数比南北两侧的低4个数量级

2 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

在压头前沿的最大缩短带(M SZ ),压缩变形转

换成垂向加厚和侧向位移。这两个分量的比值随着

渐进演化而改变。挤出楔由两条走滑断裂带控制,二

者具有相反的旋向。

在碰撞和挤出过程中,由于分层流变性质的差

异,脆性上地壳和韧性中地壳之间发生滑脱。由于刚

性压头和强硬前陆之间的碰撞,引起垂向挤出,抬升

的韧性中地壳由M SZ 向未约束的端部边界流动,

其流速既高于两侧,也高于上部脆性层。这导致在碰撞造山带的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沿M SZ 韧性中地壳中部,以纯剪切变形状态为主。而在韧性隆起带的两侧和上部边缘,表现为简单剪切变形。流速差异导致上部脆性层相对中部韧性层垂直最大缩短方向,产生朝向M SZ 的逆断层作用。当韧性流动停止后,由重力控制变形方式,上部脆性层中的逆断层反转为正断层。211 上部脆性层的构造特征我们将东阿尔卑斯上部的脆性层划分为3个部分,即北部左行平移带、中部挤出楔和南部右行平移带(图3)。21111 北部左行平移带 在北部左行平移带发育一② H auck M L ,Edw ards M A.A re 2exam inati on of I ND EPTH 21data:evidence fo r STD S continuati on to 27km dep th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M H T [C ].12th H i m alaya 2Karako ram 2T ibet W o rk shop ,1997.147-148

2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

图3 东阿尔卑斯挤出构造断裂型式及南阿尔卑斯压头内的中新世走滑和逆冲断裂型式[14]

Fig .3 Fault pattern of extrusion tectonics in Eastern A lps and M iocene fault (strike and thrust )pattern w ithin the indenter (South A lps )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大部分呈弧形,类似于沿SE M P

(Salzach tal -Enn stal -M ariazell -Puchberg )线北部的主应变迹线[20]。二者都反映上部脆性层侧向挤

出楔北缘的走滑带具有明显的左行剪切特征。同时

弧形形态反映出横过平移带具有不均匀剪切特征。

沿着挤出楔北部边缘的走滑断裂带,形成了拉分盆

地和半地堑式的伸展盆地。这些盆地都形成于早中新世的挤出时期。但在中新世后期由于受到近南北向的压缩改造而导致褶皱和反转断层作用。21112 南部右行平移带 南部右行平移带主要由Periadriatic 右行走滑断层和M o βlltal 右行走滑断层组成,与北部左行平移带相比,相对较窄,但构成挤出楔的南界。21113

 中部挤出楔 由前述两条旋向相反的平移

图4 Tauern 构造窗及其周围造山带的晚期构造[16]

Fig .4 L ate orogenic structures w ithin the Tauern w indow and surroundings

3

第1期曾佐勋等:造山带挤出构造

带为边界,组成向西收敛于T auern 构造窗,向东撤

开至Pennon ian 盆地的中部挤出楔。挤出楔与出露

于T auern 构造窗的韧性中地壳层之间发生滑脱。

发育于挤出楔中的显著构造形迹有近南北向或稍微

向东凸出的弧形断裂,在挤出差异流动过程中,上部

脆性层中形成逆断层;在重力扩展阶段,形成反转正

断层。

212 中部韧性层的构造特征中部韧性层中的挤出构造形迹主要出露在一系

列大型背形状构造窗中,东阿尔卑斯最显著的例子是T auern 构造窗。一系列断裂和剪切带环绕构造

窗发育,包括北部边缘的SE M P 左行剪切带,南部边缘的M o βlltal 右行断裂,东部边缘、西部边缘和上

部边缘的低角度正断层。沿着T auern 构造窗的东

部边缘,顶部朝SEE 运动的韧性剪切变形(D 3)叠加

在早期顶部朝W 的透入性剪切变形(D 2)之上[16,21

](图4)。按照管状挤出模式,顶部朝W 的剪切变形

形成于挤出阶段,而顶部朝SEE 的剪切变形与晚期

重力扩展有关。 在T auern 构造窗的变质穹隆内部主要表现为

具有最大水平压缩轴的纯剪切变形条件[16,17]。与此

相反,在管状挤出过程中,变质穹隆上部和侧面边缘图5 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模型Fig .5 Three di m ensional extrusion model for East A lps a .楔状挤出平面图;b .差异流动纵剖面图;c .横剖面及其变化;d .流变强度曲线

都表现为简单剪切变形。然而,在重力扩展阶段,穹隆内部的最大缩短轴处于近垂向,而上部边缘仍然处于简单剪切变形条件,不过剪切指向发生了反转。213 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的基本模型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的基本模型表示在图5中。图52a 表示平面上的楔状挤出;图52b 表示纵剖面上的差异流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图52c 表示“管”的形成演化,反映了变质穹隆边缘断裂产状的变化。3 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体的三维滑脱挤出 陕甘川邻接区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毗邻的西秦岭造山带南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由祁连山—北秦岭组成刚性压头,由川西前陆组成刚性阻挡。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体呈东窄西宽的楔状体挟持于二者之间。东部主要出露太古界鱼洞子岩群下伏系统和由中—上元古界碧口岩群组成的下部滑动层系(L SS );西部主要出露由三叠系组成的上部滑动层系(U SS ),二者之间为由震旦系和古生界组成的中部滑动层系(M SS )(图6)。以北西西向玛

曲—略阳滑脱逆冲断裂和北东向青川—茂县滑脱逆

冲断裂为界,划分出西秦岭滑脱挤出带、摩天岭—若

尔盖滑脱挤出楔和龙门山滑脱逆冲推覆带(图7)。

以近南北向岷江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楔状体划分

成摩天岭滑脱挤出体和若尔盖滑脱挤出体。年代学

资料表明,三条不同方位的滑脱逆冲断层,在印支—

燕山期同时活动①,反映在滑脱挤出造山过程中,摩

天岭地块的垂向不均匀隆升挤出和向西侧若尔盖地

块的侧向挤出。利用M A RC 和GN F 有限元软件对

这一三维滑脱挤出构造成功地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挤出构造模式已经从大

陆楔状挤出研究进入造山带三维滑脱挤出研究。造

山带内变质地体的剥露,大型逆冲断层和正断层的

同时作用,以及大型走滑断层和韧性剪切带等,有可

能与造山带的三维滑脱挤出变形有关。

虽然笔者在本文中仅探讨了高喜马拉雅、东阿

尔卑斯和陕甘川邻接区的挤出构造,但是,纵观世界

地质,挤出构造应该是造山带构造中的一种较为普

遍的构造型式和动力学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加强

造山带挤出构造的研究,可以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

造山带研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4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

图7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单元划分

Fig .7 D ivision of the tectonic units in the adjoining area of Sichuan ,Gansu and Shaanxi Provinces

1.刚性压头;

2.挤出造山带;

3.刚性前陆;

4.挤出造山带边界断裂;

5.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6.三级构造单元界线;

7.四级构造单元界线。 .祁连山—北秦岭(刚性压头); .西秦岭(不均匀)挤出带; 1.岷县—成县挤陷带; 2.迭部—舟曲挤隆带; .摩天岭—若尔盖挤出楔; 1.玛曲—南坪—康县挤陷带; 11.康县次级挤陷带; 22.南坪次级挤陷带; 31.玛曲次级挤陷带; 2.碧口—红原挤隆带; 12

.碧口挤出体; 22.平武滑脱挤出过渡带; 32.红原滑脱叠置岩片带; 3(1)2.唐克挤出滑脱岩片; 3(2)2.安曲挤出滑脱楔状岩片; 3(3)2.黑水挤

出滑脱复式岩片; 3(4)2.白湾逆冲滑脱岩片; .龙门山挤出滑脱逆冲推覆带; 1

.后龙门山挤出滑脱推覆体; 2.前龙门山滑脱逆冲楔; .川西前陆盆地。①凤县断裂;②舟曲—成县断裂;③玛曲—略阳断裂;④若尔盖—康县断裂;⑤文县—青川环形断裂;⑥岷江断裂;⑦红原断裂;⑧龙日坝断裂;⑨马尔康断裂;βκ青川—茂县断裂;βλ北川断裂;βμ广元断裂

在考察东阿尔卑斯期间,得到萨尔茨堡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系

的热情接待和友好合作,在陕甘川邻接区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得到

四川地勘局、甘肃地勘局和陕西地勘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

参考文献:[1] Burke K ,Sengo

βr A M C .T ectonic escape in the evo luti 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 ].In :Barazangi M ,B row n L .R ef lec 2

tion S eis m ology :T he Con tinen ta l C rust [C ].Geodyn .Ser .,1986,14:41-53

[2] M o lnar P ,T apponnier P .Cenozo i T ectonics of A sia :effects of

a continental co llisi on [J ].S cience ,1975,189:419-426

[3] T apponnier P ,M o lnar P .Sli p 2line fields theo ry and large 2scale

continental tectonics [J ].N a tu re ,1976,264:319-324

[4] T apponnier P ,M o lnar P .A ctive faulting and tectonics in Ch ina

[J ].Geop hy s .R es .,1977,82:2095-2930

[5] T apponnier P ,Peltzer G ,le D ain A Y ,et al .P ropagating extru 2

si on tectonics in A sia :new insigh ts from si m p le experi m ents

w ith p lasticine [J ].Geology ,1982,10:611-616

[6] Peltzer G ,T apponnier P .Fo r m ati on and evo luti on of strike 2sli p faults ,rifts ,and basins during the India 2A sia Co llisi on :an ex 2peri m ental app roach [J ].J .Geop hy .R es .,1988,93(B 12):15085-15117[7] Zeng Z ,L i S ,Yang S ,et al .T h ree di m ensi onal modeling of ef 2fect of India 2Eurasia co llisi on [J ].J .Ch ina .U n iv .Geos .,1997a ,8:90-94[8] Zeng Z ,L i S ,Yang S ,et al .Si m ulati on of som e geo logical structures [A ].In :Zheng Y D ,D avis G A ,Yin A .P roc .30th In t ’1Geol .Cong r .[C ].1997b .14:77-88[9] Burchfiel B C ,Royden L H .N o rth south extensi on w ith in the convergent H i m alayan regi on [J ].Geology ,1985,13:679-682[10]Hodges K V ,Burchfiel B C ,Royden L H ,et al .T he m etamo r 2ph ic signature of contempo raneous extensi on and sho rtening in the central H i m alayan o rogen :data from N yalam transect southern T ibet [J ].J ou rna l of M etam orp h ic Geology ,1993,11:721-737[11]Grujic D ,Casey M ,D avidson C ,et al .D uctile extrusi on of the H igher H i m alayan C rystalline in Bhutan :evidence from the quartz m icrofabrics [J ].T ectonop hy sics ,1996,260:21-43[12]许志琴,杨经绥,姜枚,等.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

6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

带的崛起[J ].地学前缘,1999,6(3):139-151[13]杨巍然,李致新,王勇峰,等.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J ].地学前缘,2000,7(2):587-603[14]R atschbacher L ,M erle O ,D avy P H ,et al .L ateral extrusi on in the Eastern A lp s (Part 1):boundary conditi ons and experi 2m ents scaled fo r gravity [J ].T ecton ics ,1991,10:245-256[15]R atschbacher L ,F risch W ,L inzer H G,et al .L ateral extrusi on in the Eastern A lp s (Part 2):structural analysis [J ].T ecton ics ,1991,10:257-271[16]N eubauer F ,Genser J ,Kurz W ,et al .Exhum ati on of the

T auern W indow ,Eastern A lp s [J ].P hy s .Che m .E a rth (A ),

1999,24:675-680

[17]L amm erer B ,W eger M .Foo tw all up lift in an o rogenic w edge :

the T auern W indow in the Eastern A lp s of Europe [J ].T ectonop hy sics ,1998,285:213-230

[18]Hodges K V ,Parrish R R ,Housh T B ,et al .Si m ultaneous

M i ocene extensi on and sho rtening in the H i m alayan o rogen

[J ].S cience ,1992,258:1466-1470

[19]N elson K D ,Zhao W ,B row n L D ,et al .Partially mo lten m id 2

dle crust beneath Southern T ibet :synthesis of p ro ject I N 2

D EPTH results[J ].S cience ,1996,274:1684-1688

[20]L inzer H G ,M o ser F ,N em es F ,et al .Build 2up and dis m em ber 2

ing of the eastern N o rthern Calcareous A lp s [J ].T ectono 2

p hy sics ,1997,272:97-124[21]Kurz W ,N eubauer F .D efo r m ati on partiti oning during updom 2ing of the Sonnblick area in the T auern w indow (Eastern A lp s,A ustria )[J ].J .S truct .Geol .,1996,8:1327-1343

EXTRUSI ON TECT ON I CS IN OROGEN I C BEL T

Zeng Zuoxun 1 Yang W eiran 1 F ranz N eubauer 2 L iu L ilin 1 Guo T ieying

1(1.F acu lty of E a rth S ciences ,Ch ina U n 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 uhan H ubei Ch ina ,430074;

2.Institu te of Geology and P a leon tology ,U n iversity of S a lz bu rg ,A 25020,S a lz bu rg ,A ustria )

Abstract :T he m odel of ex tru si on tecton ics has been generalized to the research of th ree 2di m en si onal ex tru 2si on from tw o 2di m en si onal ex tru si on research .In the H i m alaya o rogen ic belt ,H igher H i m alaya crystalline betw een the no rth di pp ing m ain cen tral th ru st fau lt and the no rth di pp ing Rongbu sh i no r m al fau lt (o r Sou thern T ibet detachm en t system )yields ductile ex tru si on in w edge 2shape .T he fin ite elem en t m odeling w ith large defo r m ati on in noncon tinuou s m edia has p roved that the no r m al and th ru st fau lts di pp ing in the sam e directi on can develop con tem po rarily under the sam e con tracti on regi m e .O n the basis of w o rk s of p re 2vi ou s researchers ,the au tho rs p u t fo r w ard a th ree 2di m en si onal m odel of p i pe 2shap ed ex tru si on fo r the east 2ern A lp s .T he upp er b rittle layer is divided in to th ree parts ,nam ely ,the left 2lateral strike 2sli p belt in the no rth p art ,the righ t 2lateral strike 2sli p belt in the sou th p art and the m iddle ex tru si on w edge .In the p rocess of sou th A lp s 2Eu rop e fo reland co llisi on ,no t on ly the vertical ex tru si on ,bu t also the lateral ex tru si on devel 2op s .O n the secti on parallel to the m ax i m um sho rten ing directi on (M SD )the box 2shaped an ticline up lift re 2vo lved in to w edge 2shap ed 2ex tru si on w ith the com b inati on of the th ru st 2th ru st fau lts ,fo r m ing the p i p e w ith a triangu lar secti on .W h ile on the secti on p erpendicu lar to the M SD ,the m iddle ductile layer flow s inhom o 2geneou sly and fo r m p i pe 2shap ed lam inar flow s .It is pu t fo r w ard that a th ree di m en si onal deco llem en t ex 2tru si on of a com po site o rogen ic body ex ists in the adjo in ing area of Sichuan ,Gan su and Shaanx i P rovinces .It con sists of the W estern Q in ling and Eastern Songpan 2Garze δo rogen ic belts and develop s betw een the W est Sichuan fo reland and the rigid inden ter of the Q ilian 2N o rth Q in ling Caledon ian o rogen ic belt .It is di 2vided in to th ree first 2o rder tecton ic un its ,by theM aqu 2L ueyang fau lt trending in NNW and the Q ingchuan 2M aox ian fau lt trending in N E .T hey are W estern Q in ling d éco llem en t 2ex tru si on belt ,M o tian ling 2Zo ige δd éco llem en t 2ex tru si on w edge and L ongm en shan d éco llem en t 2ex tru si on th ru st belt .T he w edge is fu rther subdivided in to M o tian ling d éco llem en t 2ex tru si on body and Zo ige δd é

co llem en t 2ex tru si on body by the N 2S trending M ingjiang fau lt .T heM o tian ling p resen ts w estw ard lateral ex tru si on excep t the inhom ogeneou s u 2p lift of the differen t tecton ic un its .

Key words :ex tru si on tecton ics ;o rogen ic belt ;H igher H i m alaya ;Eastern A lp s ;W estern Q in ling ;Songpan 2Garze δ7第1期

曾佐勋等:造山带挤出构造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

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

大地构造(精)

名词解释 I,大地构造学:研究岩石圈的的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3,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岩石为塑性层,地震波速的低速带。 4,莫霍面:地壳与上地幔之间,波速通过后增大的断面。 5,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放出来,并向周围传播的弹性波。 6,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枕状玄武岩,远洋沉积物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 7,TTG岩: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一花岗岩岩类的麻粒岩为主,构成古大陆和现代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 8,地幔柱:地幔深处甚至核幔边界上产生的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 9,热点:地幔中相对固定和长期的热物质活动中心。 10,地槽:地壳中长期强烈沉降并被沉积物充填的槽状凹陷带。 II,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行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12,复理石沉积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大陆坡麓,由浊积岩,深积岩,泥岩有规律交互组成的海相沉积组合。 13,磨拉石沉积组合:板块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砂砾岩组成的岩石成熟度低,相变急剧的陆相沉积组合。 14,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壳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15,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16,冒地槽:靠近大陆一侧,通常没有货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的地槽。 17,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作用使地层强烈变形的地壳运动类型。 18,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表现为沉积间断。 19,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表现为岩石的倾斜,褶皱,破裂的地壳运动。20,地槽旋回:从地槽沉降开始,至造山运动变形成褶皱山脉,最后成为稳定的克拉通的完整演化过程。 21,克拉通: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 22,沉积构造:指在一定的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 23,海沟:太平洋边缘平行于岛弧的线性深海巨型凹地。 24,大洋中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环绕全球最大的海底山 系。 25,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周边为裂谷,俯冲带和转换断层围限着的岩石圈块 体。 26,大陆漂移:地史时期陆壳由于在其下的洋壳相对软弱,而在地球表面漂移的过程。 27,海底扩张:地幔物质沿洋中脊上升,充填裂谷,产生新的海底并逐渐向洋中脊两侧扩张的过程。 28,B型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在岛弧或山弧外侧的海沟处向大陆岩石圈或另一个大洋岩石圈板块之下的俯冲消减作用。

90挤出机作业指导书

编号:Q/KH03-01.12-2013山东科虹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设备名称:? 90挤出机 受控装态: 受控号: 修订状态: 编制:审核:批准: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8日实施日期:2013年12月20日

目录 一、组成与用途 二、特点 三、主要技术参数 四、操作规程 五、挤出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六、质量要求 七、技术与安全

一、组成与用途 ?90mm挤出机机组主要由主机、水槽、引取机、控制柜、收线机组成,周边设备有的放线架、五轮压直器、自动 加料器、过粉机、火花机、计米器等部件组成。?90mm 挤出机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的生产与制造,?90主机采用 分离螺杆,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挤出。 二、特点 1、收放线均采用龙门式,装卸线盘操作方便,信号排 线丝杆,收线采用四档变速,直流力矩电机,与牵 引机同步。 2、机头采用法兰连接,锁扣加紧,操作简便,眼模中 心位置可调。 3、采用分离式螺杆便于更换,使用性广。 4、使用自动预热加料器,可依据工艺要求设定或修改 加料频次及预热温度,提高胶料预处理效率。 5、引取机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并与挤出机螺杆转 速配合,以使整套机组适应高速挤出。 三、主要技术参数(详见设备说明书) 四、操作规程: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设备:检查设备和各转动部位完好情况,并对各润

滑部位加油首班开车须注意作业计划和上班次留言记录,检查工卡量具是否齐全。 2、加温:先合上设备电源总闸,搬动控温开关至自动部位,并将控温表调到工作温度(首班开车须高于工作温度5—10℃,并恒温20—30分钟)工作温度见下表。 3、配模:按作业计划及工艺要求选好模具,装上机头(模具应自检)并加热。 4、备料:按作计划备好导体及塑料、线芯,并进行自检,栓好引线。 5、检查千分尺是否在“零”位。如不在“零”而相差一丝以内者,需用软棉物或软纸擦净,测量接触平面后再检查“零”位,如相差较多需调整尺子“零”位或送专人修理。 6、查各部温度是否满足工艺品要求。 7、挤料:按作业计划在加料斗中加入所需塑料。取下机头,按动螺杆电机开关,使塑料通过机筒并呈塑化均匀有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第一章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地球上众多的含油气盆地以及盆地内不同级次、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油气圈闭,虽然形态、结构和聚油特点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往往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为了在分章阐述各种油气聚集构造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之前,对它们的区域构造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作者在本章将周中介绍T.P.Harding.和J.D.Lowell的构造样式的概念和构造样式的分类.由于这一分类把近代板块理论研究引入到实际的油气勘探领域,把盆地构造和盆地内油气圈闭的构造研究与板块构造的部位、性质和演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油气聚集的构造分析,在认识上大大提高一步。因此,介绍这一分类,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又都是有价值的。 第一节构造样式的概念和分类 构造地质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一个个别的地质构造,而是一组有着一系列共同特点和规律的构造组合。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如一条断层、一个背斜,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几何形态、发育历史都有某些差异。但是,从大区域范围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往往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特定的构造组合,即所谓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变形条件相似的地区,其构造组合也类似。因此,构造样式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比较大的构造学的方法,就可以在石油勘探新区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去认识和预测含油气区中可能出现的构造样式及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这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过去,地质学家们曾提出过几种不同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确考虑沉积盆地内的深层地下构造以及其伴生的油气圈闭。有些曾经一度流行的方案,如苏联的别洛乌索夫(1959)提出的以垂直涌动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只是一种以有限形变机制为依据的形态分类,因而是不够完善的,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深入,成功地把地壳的形变过程和岩石圈板块运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概念。这样,构造样式的分类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依据。 本书主要参考了T。P。Harding 及J。D。Lowell (1979)提出的分类方案。该分类最大的优点是将板块构造的分析和油气勘探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了各种构造样式在板块构造中主要发育部位以及鉴别准则,并阐述了影响构造样式形态和产状变化因素。因此,它是诸多分类中较好的一种方案。 Harding 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底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据此,将构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形变的力学性质和应力传递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八种基本构造样式。 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使之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例如中、新生界盆地的基底,应为前中生界地层,包括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岩以至更古老的变质岩,它的机械强度和岩层结构差异很大,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基底卷入性构造样式包括: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和翘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有: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和泥底辟构造等。

石油勘探概念大全(DOC)

石油地质名词 油田Oil Field------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Gas Field------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Petroleum------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燃气Natural Gas----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Oil Water Contact----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Dual Porosity ----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Homogeneous Reservoir----- 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Heterogeneous Reservoir -----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复习提纲

《大地构造学》课程复习提纲 任课教师:干微 (2017年) 第一章绪论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第二章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成分分层【地壳、地幔、地核】,洋壳与陆壳的年龄及各自 分布范围;流变学分层【岩石圈、软流圈、中部层圈、地核】;各层圈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 ●大洋地壳:分布面积,年龄,厚度,地貌类型,物质组成与构造特征。 ●大陆地壳:分布面积,年龄,类型(时代、构造特征),物质组成,不同构造区域 的地壳厚度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被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 ●地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单元。 第三章大地构造学说的演变历史 ●地球收缩、地球膨胀、地球波动假说及各自的主要论据。 ●地槽-地台学说:地槽-基本概念与主要类型,地台-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地槽 概念的演变;地槽-地台学说对地壳构造运动性质的基本认识。 ●大陆漂移假说:产生过程,主要论据,动力学机制。 ●海底扩张:海底地形探测与地磁异常,海底扩张假说的产生。 ●洋脊分段特征及其连接部位震源机制解的差异与转换断层的发现 ●地震分布型式与岩石圈板块概念的形成 ●现今地球表面岩石圈板块的划分 第四章板块构造基本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假设。岩石圈板块运动学的主要证据;不同板块边界上的地震震 源机制解。 ●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主要依据 现代岩石圈板块划分; 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圈板块划分。 ●岩石圈板块边界的类型 离散增生型、汇聚消减型(洋-陆、弧-陆、洋-弧、洋-洋、陆-陆)、走滑守恒型。 ●板块构造运动学 欧拉定律与欧拉极,两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欧拉极的确定;三个板块之间的三连点 及其演化;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构造运动学(地质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热点 轨迹);现今板块构造运动(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 ●板块构造动力学模型:作用在板块上的各种力及其对板块运动的影响(促进、阻碍)。

单螺杆挤出机原理及应用

单螺杆挤出机作为一种常见的挤出机设备,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原理和构造是什么呢下面从挤出机的输送段,压缩段,计量段来对单螺杆挤出机原理做一个分析。 单螺杆挤出机一般在有效长度上分为三段,按螺杆直径大小、螺距、螺深确定三段有效长度,一般按各占三分之一划分。 高效单螺杆挤出机采用双阶式整体设计,强化塑化功能,保证了高速高性能稳定挤出,特种屏障综合混炼设计,保证了物料的混炼效果,高剪切低融塑化温度保证了物料的高性能低温低压计量挤出。设计理念和特点:在高平直基础上的高速,高产挤出。 单螺杆挤出机原理 料口最后一道螺纹开始叫输送段物料在此处要求不能塑化,但要预热、受压挤实,过去老挤出理论认为此处物料是松散体,后来通过证明此处物料实际是固体塞,就是说这里物料受挤压后是一固体象塞子一样,因此只要完成输送任务就是它的功能了。 单螺杆挤出机原理:第二段叫压缩段时螺槽体积由大逐渐变小,并且温度要达到物料塑化程度,此处产生压缩由输送段三,在这里压缩到一,这叫螺杆的压缩比--3:1,有的机器也有变化,完成塑化的物料进入到第三段。 单螺杆挤出机原理:第三段是计量段此处物料保持塑化温度,只是象计量泵那样准确、定量输送熔体物料,以供给机头,此时温度不能低于塑化温度,一般略高点。 单螺杆挤出机主要供挤出软、硬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塑料之用,它与相应的辅机(包括成型机头)配合,可加工多种塑料制品,如膜、管、板、丝带等,亦可用于造粒。 <

塑料挤出机设计先进,质量高,塑化好,能耗低,采用渐开线齿轮传动,具有噪音低,运转平稳,承载力大,寿命长等特点。 单螺杆挤出机用途 管材挤出:适用于PP-R管、PE燃气管、PEX交联管,铝塑复合管,ABS管、PVC管、HDPE硅芯管及各种共挤复合管。 板材和片材挤出:适用于PVC、PET、PS、PP、PC等型材及板材的挤出。其 它各种塑料的挤出如丝、棒等。型材的挤出:调节挤出机转速及改变挤出螺杆的结构可适用于生产PVC、聚烯烃类等各种塑料异型材。改性造粒:适用于各种塑料的共混、改性、增强造粒。

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样式

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样式、层序地层格架 断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根据正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构造运动学特征,作者建议将正断层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旋转平面式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和坡坪式正断层。 根据盆地或凹陷的边界正断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学特征购差异,可以将伸展型断陷盆地的剖面构造样式分为四种类型:①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与地垒”; ②由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③由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或“滚动式半地堑”;④由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断陷半地堑十断坡凹陷)。 裂陷盆地中控制各个断陷地堑或半地堑的主干正断层在平面上的展布有多种型式,致使断陷盆地也呈现不同的平面形态,如线型、平行式、侧列式、雁列式、锯齿状、狗腿式、或分叉式等。 压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样式1前陆盆地边缘逆冲带的构造样式是以前陆方向逆冲的叠瓦状逆断层组为特点。靠近造山带部分的逆冲断层的倾斜相对较陡,向前陆方向逆冲断层的倾斜逐渐变缓,这些逆冲断层向深部产状变得更缓,收敛于基底拆离断层之上,构成叠瓦扇结构。2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包括:①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叠瓦扇结构:逆冲断层面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式形态。上盘向上逆冲并发生褶曲变形,形状貌似蛇头。②坡坪式逆冲断层与断弯褶皱:在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逆冲断层产状随岩层能干性的变化而发生折射,断层在能干岩层中的切割角度较大为断坡。在非能干岩层中的切割角度较小为断坪,这种产状的逆冲断层称为坡坪式逆冲断层。坡坪式逆冲断层的上盘断坡逆冲到下盘断坪上后,上盘为了适应断层的几何形态会发生褶皱变形,成为断弯褶皱③盲冲断层、断展褶皱与断滑褶皱: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在地层中尖灭,称为盲冲断层。伴随着盲冲断层的位移减小断层上盘及上覆地层会发生褶皱变形,称为断展褶皱。顺层的逆冲断层在层间尖灭并引起上覆地层发生褶皱,称为断滑褶皱④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双重构造是由一条顶板断层和一条底板断层夹持中间的逆冲断片组成,夹持的中间逆冲断片可以被若干分支断层切割。⑤冲起构造和逆冲三角带构造:两条或两组逆冲断层相向倾斜,使中间的公共上盘断块向上逆冲称为冲起构造。对冲的逆冲断层有一条深层的拆离断层联系在一起构成逆冲三角带构造。⑥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 盆地的沉降史分析: 伸展型盆地沉降史分析:伸展型盆地的沉降曲线整体呈上凸型、两段式。早期,曲线陡、直,延伸短,斜率大,沉降速率快;晚期,曲线平缓,延伸长,斜率小,沉降速率呈指数衰减。一个完整的裂陷旋回在构造沉降曲线上表现为斜率不同的两段式:较陡的一段,代表由于深部地幔物质上隆,形成异常上地幔。这种由裂陷伸展减薄作用引起的地壳快速下沉,称为裂陷阶段沉降(裂谷阶段沉降)或初始沉降,而较缓的一段,代表裂陷伸展后异常上地幔上隆的热冷却松弛引起的地壳缓慢下沉,称为后裂陷阶段沉降(后裂谷阶段沉降)或热沉降。这种“开始迅速下沉。而后热指数衰减”反映了由地壳裂开—岩石圈减薄—热流值增加—热冷却的过程。 前陆盆地沉降史分析: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整体是以斜率较大和相对较小的两段式交替出现,体现了成盆过程中冲断层席加载作用和相对宁静的往复,盆地早期沉降缓慢标志着前陆盆地的初始起动,构造反差较小,构造载荷距离造山带较远,发育以细粒沉积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后期的加速沉降反映造山作用的加剧,构造载荷的逐渐逼近和盆地迁移使其位置逐渐变为沉降中心,即造山带的构造加载量使构造载荷向克拉通方向迁移,直接加剧沉降速率,发育以碎片沉积物组成的磨拉石建造。如中国塔北、准葛尔盆地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中新生代地层。 克拉通盆地沉降史分析:克拉通坳陷如果是叠加在裂陷盆地之上,则克拉通坳陷的沉降主要是受岩石圈热收缩作用的影响,其沉降曲线是裂陷盆地的热沉降部分或热沉降的延续部分。如果是壳内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相变等引起的沉降,其沉降速率也是逐渐减小的。多数情况下克拉通盆地的沉降速率相对较小,且稳定衰减。也可以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率加大的趋势,总体上的沉降速率比前陆盆地和裂陷盆地要小一些。 盆地的热史分析:盆地的热历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盆地基底热流密度的变化2盆地内部沉积物的性质及埋藏历史。次要因素包括盆地内发生的吸热放热过程、地下水的运动及岩浆活动。分析方法有:一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法包括:1古热流模型,该模型多为经验模型,一般是将盆地的古热流与现今大地热流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主要有线性的、三角函数型的和分段线性的。三角函数型主要使用于勘探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盆地。2古地温模型,3镜质体反射率理论模型。二裂变径迹分析法:所以矿物中的裂变径迹都具有岁温度增加而径迹密度减少和径迹长度缩短直至完全消失的特性称为退火。矿物经历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退火作用就越强。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长度分布研究盆地的热历史。短的径迹形成较早,经历的热历史较长。长的径迹形成较晚,经历的热历史较短。三流体包裹体测温。四矿物学方法。

刮刀式涂布机说明书

版本 12/2009 操作手册

?目录 一、概述 (1) 二、技术参数 (2) 三、设备原理及特点 (3) 四、机器安装 (4) 五、设备调试与操作 (5) 六、设备保养维护 (6) 七、随机备件清单....................................................-6 -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翻印、传播、或使用本手册及其相关内容,违者将会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本公司不承担的义务 本手册中可能对机器内部的一些电子器件的某些功能并么有加以说明,在心的控制装置或进行服务时,不能因为本单位提供了这些功能而承担任何责任。公司保留不预先通知而修改本手册的权利。

一、概述 感谢贵公司选择本公司的产品,我们不仅给你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而且将提供可靠的售后服务。 实验室涂布机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实验室仪器,它是电气控制和机械有机结合的成功创新,在涂布生产领域中它可大量节省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关键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涂布的重现性。 过去一般涂布实验中大多采用手工涂布,涂布不均匀,且总体效果差。为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涂布机孕育而生,它的出现可谓是为蓬勃发展的涂布行业锦上添花。 实验室涂布机的作用是方便实验人员在不同的底材上精确的涂布,减小以及消除了由于涂布速度以及压力不同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它主要用于胶类、纸类、薄膜类生产实验,也可用于其它相关的涂布,涂装行业。 -1-

二、技术参数 主要材质:不锈钢 机器尺寸(长*宽*高):560*350*150mm 涂布速度:0---180厘米/分 涂布区域:30厘米宽,32厘米长 刮刀规格:10微米-3毫米,有效涂布30厘米主机使用电源:220V/50Hz 主机功率:6W 重量:20KG -2-

造山带构造样式的恢复及其构造环境意义

造山带构造样式的恢复及其构造环境意义 白 瑾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300170) 摘 要:造山带主要发育在板块边界或邻近板块边界的活动大陆边缘以及陆内裂陷带。平卧褶皱伴随韧性剪切带是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典型的区域构造样式。轴面陡立或倒转扇形褶皱伴随逆冲断裂是陆内裂陷造山带的构造标志。往往由于经历过多期的构造变形和后天构造的干扰,不能直接辨认造山带的原始构造样式和方位。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观测,明辨变形形迹及其世代关系,分别获取必需的产状数据,因地制宜地进行构造解析,恢复造山带初始的构造样式及其方位,为鉴别它的构造环境性质和编制大陆块体的构造格架图提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造山带;构造解析;构造样式;构造方位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3)01-38-07 1 前言 造山旋回(Orogenic cycle )分前造山(preoro 2genic )、造山(orogenic )和后造山(postorogenic )三个阶段(phases )。造山带,是前造山阶段的活动带(m obile belts ),接受(火山)沉积后,在造山阶段中经历了褶皱和相关的其它同构造(syntectonic )变形变质事件而形成的稳定化的线形区。 关于活动带,在造山阶段之初,是否有过一个地壳伸展阶段的问题[1],可以从变质温度的下限和地温梯度的角度加以讨论。一般而言,变质作用的低温限,可能在150℃左右,发生较低温的无定向组构的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等埋藏变质作用。而活动带的沉积盆地,在接受(火山)沉积后,只有当地温超过300℃时,才能形成区域 变质的结晶片岩[2、3] 。假设以地温300℃为例,如以地热梯度25℃/km 计,岩石的埋深达到12km 以下的深处时,才能发生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可想而知,即使沉积盆地本身是地壳伸展的产物,而在接受沉积之后,如仍处于当时的地表,也不会发生绿片岩相及更高级的区域变质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这表明同变质的(syn -metam orphic )区域构造,是在地壳缩短导致地壳加厚的状态下,在较深的构造层次中发育的。因此,受挤压剪切应力作用,由同构造变质矿物共生组合方向性平行排列所构成的片理,就成为研究变形世代,进而探讨地 壳缩短而导致的造山运动过程的基础构造要素之一。 无论稳定地块或者造山带,重力作用都是无时无处不存在的,地壳运动无不在重力控制下进行的。总体来讲,褶皱是在克服重力作用之后地壳水平缩短的表现。至于由于重力稳定引起地壳隆升,产生滑动构造[4],那是造山后重力均衡补偿(is ostatic com pensation )所导致的事了。 在造山带中,不同变形形迹,按生成顺序排列,构成变形序列,其中哪些变形事件属于造山期?哪些属于后造山期?必须加以区分。为此,必须查明造山带构造岩石组合的上覆岩系的变形世代特征。例如,中条山区的古元古代中条群,主要经历了北西西向两个世代的变形;以不整合覆于其上的中元古代西阳河群,除在山前山后,南北两侧,因后来的山体隆升,而略显向山外倾斜的情形外,主体平缓产出[5]。从而可以确定,中条群的两个世代的变形是在古元古代中条运动中完成的。可见,造山运动使地壳缩短,在造山带范围内地壳加厚,然后在均衡补偿的作用下,使造山带隆升,而成为后造山期的山脉。有的地区,如秦岭-大别山区的情况却比较复杂,从古元古代至印支期均有变形变质事件发生[6~9],呈现出多旋回的造山过程,很不容易将不同造山旋回的变形序列分清。但是,只要能将不同构造层次的构造岩石 收稿日期:2002-10-30 作者简介:白瑾,(1926),男,主要从事前寒武纪构造地质研究工作。第26卷第1期2003年3月 地质调查与研究GE O LOGIC A L S URVEY AND RESE ARCH V ol.26N o.1 Mar.2003

油田石油勘探论文石油气田开采论文

油田石油勘探论文石油气田开采论文 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摘要:辽东东地区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多样,本区勘探程度低,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油气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对洲油气成藏特点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归纳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有利地推进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关键词:辽东东;郯庐断裂;三角洲;油气成藏模式 1 概况 辽东东区块位于辽东湾东部,紧邻大连、旅顺、烟台等大中型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域构造位于辽东湾坳陷、渤中坳陷的东部,营口隆起西缘,勘探面积5331.365km2。胜顺油田东距海岸线约41km,距蛇岛约28km。 2 石油地质特征 2.1地层发育特征 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辽东东探区与渤海湾海域的地层发育相似,在太古界结晶变质岩之上,发育了中上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及第四系四套沉积岩系,区域缺失古生界、三叠系。古近系EK-Es4为充填式沉积,Es3-Ed,盆缘构造带地层超覆、剥蚀作用转换频繁,为多期次超覆剥蚀残留地层;新近系为超覆、披覆式沉积。 2.2沉积特征 沙四孔店时期郯庐断裂以左旋剪切挤压为主,产生大量的北西

向断裂基性岩浆沿断裂侵入或喷发,形成溢流玄武岩属于溢流玄武岩火山亚相的火山熔岩斜坡微相。沙一段地层应为滨浅湖亚相沉积,砂体可能为滨浅湖滩坝砂,砂体不发育。东营组为半深湖-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砂体的展布主要沿主河道分布,砂体分布范围不大,区域上看砂泥比较低。明化镇组下部及馆上段发育厚层块状辫状河砂体。 2.3构造发育特征 辽东地区区域构造位于渤中坳陷、下辽河坳陷与胶辽隆起的接合部,属于坳陷西斜坡盆缘构造带。在整体东高西低的背景上,辽东东区块南部可划分出构造样式不同的三个带,自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洼陷带、中部走滑断裂构造带和东部地层超覆构造带。探区经历了三次强烈构造变动,不整合面发育,东营组与沙四-孔店组之间、东营组与馆陶组、明化镇组与第四系之间存在区域不整合,缺失了沙河街组上部的地层。同时新构造运动在该区表现明显,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五个方向的断层,平面上成呈NE和NW向的雁列式分布,断层倾角大、落差小;剖面上呈花状构造、负花状构造等;明化镇组及以上地层,次级断层发育。 3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3.1充足的油源条件 辽东东地区紧邻辽东凹陷、渤东凹陷、渤中凹陷和庙西凹陷。烃源岩层系多、厚度大、分布广,发育有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

涂布机操作规程解说

涂布机操作规程 一、运行准备阶段 1、启动前应仔细检查以下各项: A、所有导辊是否清洁,否则涂层弄脏,硌纸就会造成断纸。 B、气动装置是否动作灵活准确,阀门开关是否灵活。 C、所有的轴承和传动器是否良好(减速器)。 D、所有电机及控制设备是否良好。 E、所有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表是否正常,是否指在零位。 F、所有安全防护设备(踏板、栏杆、等)是否牢固完好。 G、蒸汽管道的阀门通风设备热风系统的阀门启闭是否正常。(1)、烘箱的手动阀门是否打开 (2)、烘箱的疏水器阀门是否打开 (3)风机冷却水阀门是否打开 (4)风机补充风门开度是否一致 H、各部分螺栓是否拧紧,有无松动现象。 2、打开冷却水:收卷、光泽缸、空压机、风机 3、热风机循环系统应在启动前约30分钟,先通蒸汽和加热散热器,避免蒸汽突然进入水冷的散热器,而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冲击设备,同时也为了避免引风机冷态全开运行,造成电机超负荷被烧毁。 4、喷雾装置处于停止状态,喷雾的作用:防止橡胶老化。 (大)涂布不均匀,断纸,降低涂料的固含量和粘度,(小)降低背辊的使用寿命。

5、刮刀装置处于下降阶段 6、各压力气胎处于无压状态。 7、各涂布头涂料处于循环状态。 8、引纸前10分钟开启热风机,烘箱预热140°左右。 二、引纸阶段 1、检查原纸正反无误,三声铃响启动设备,以20米每分钟引纸。 2、将纸幅按纸张的运行方向进行引纸 3、引纸过程中注意事项: A、引纸过程中做到什么部位引纸人员必须跟上 B、引纸过程中,保持纸幅紧张,避免纸张过松引起带料跑偏,运行打皱现象及时投入张力。 C、当纸进入3号调态缸,开启1号、4号、5号烘箱,打开气刀,风机装置,1号刮刀气刀开始涂料,有利于提高成品率,避免浪费,避免纸引过干,造成断纸 D、当纸进入压光机后,检查纸张松紧情况,合适后启动加压装置。 E、、当纸进入卷纸机后,卷好纸后,检查各部位张力是否一致。合适后一声铃响通知主控台,开启整个热风系统,,2号刮刀开始带料,进入运行状态。 三、运行涂布阶段 1、开始运行时,速度不宜过快,开始速度50-60米一分钟,过度一下,根据纸张的水分涂布量,进行升速,直至合适的速度。 2、涂布过程中检查涂布量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中国石油构造样式

中国石油 构造样式 绪论 石油构造是在一种主导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变形的整体。 地壳运动可概括为无个字“升、降、开、合、扭”。 地槽转化为地台的过程实质上是由洋壳转化为陆壳的过程。 地台转化为地槽实质上就是陆壳裂解转化为洋壳的过程。 在沉积盆地中,最常见的是由开裂环境转化为收缩环境。 正反转构造:负向构造转化为正向构造。 负反转构造:正向构造转化为负向构造。 石油构造类型表 第一章沉积盆地构造分析 一、沉积盆地按地球动力学分类 (一)开裂环境

随着大陆的解体,沉积盆地的形成往往与岩石圈的引张应力有关。 1、大陆裂谷盆地(有些裂谷与造山带以高角度相交,称之为碰撞裂谷) 2、大陆边缘拉裂盆地 3、边缘海盆地 (二)收缩环境 板块或块体的聚合形成造山带,在造山带一侧或造山带内形成一系列压陷盆地。在这些地区以挤压应力作用为主,地壳缩短加厚,形成各种收缩构造。 1、山前压陷盆地(前陆盆地属此类) 2、山间压陷盆地 (三)剪切环境 1、拉分盆地 2、断层边缘盆地 3、断层楔盆地 4、断层角盆地 5、走滑横向盆地等 (四)重力环境 1、克拉通盆地 2、撞击盆地(陨石坑等) 二、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

从全球观点来看,造山带的形成与深海槽的消亡、大陆的解体、漂移是密切相关的。即裂解作用与造山作用是相对应的。裂陷使地壳伸展,形成各种类型的伸展构造;造山使地壳缩短,形成收缩类型的构造。 (一)印支期 中国西部,印支旋回既有“开”又有“合”,裂陷作用与聚合造山作用并行不悖,彼此紧密相关。在“开”与“合”两大地质事件中,中国西部由于岩石圈的不均一性,古老陆块与软弱带接触区发生裂陷,形成断陷盆地。 (二)燕山期 燕山运动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次激化期。 早燕山期:早、中侏罗世与晚侏罗世之间 中燕山期: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 晚燕山期:晚白垩世与早第三世之间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藏南海槽强烈扩张,岗底斯地体与古亚洲大陆拼帖,这一演化过程中,近南北向的开裂与聚合交替发生。西部地区除老的坳陷盆地继承发育外,还产生许多山间或山前断陷。在挤压应力作用下,西部地壳明显收缩,为了达到均衡,远端发生北东向断陷,河西、阿拉善等地区的上侏罗-下白垩统半地堑的形成就是远端效应的结果。 (三)喜玛拉雅期 喜玛拉雅旋回以晚白垩世(或古新世)与始新世、始新世与

挤出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2021)

挤出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021)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K-AQ-0461

挤出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2021) 1.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 2.不得拆除任何安全装置。 3.启动时,确保所有设施完好,符合开机条件,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开机前的各项检查工作:检查整机是 否完整有无开机许可和其他禁令标识;检查机筒下料口冷水套和主机齿轮箱冷水套运水应畅通;检查 各温控表在冷机时的显示是否接近室内温度误差不得过大;检查热电偶探头是否接触和固定好;检查 各区加热圈是否装好、紧固;检查并清理主电机的风机防尘网保证通风良好;检查主机控制板上各调 速键是否处于零位;检查测温和电源线是否与各区加热相对应,观察有无碰线和影响安全操作的坏节。

4.加热期间不得在口模前方停留或经过,避免被口模管材或意外喷出的物料烫伤。 5.升温或正常运转期间,需在模头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以防烫伤。 6.所有连接螺母必须加平垫,避免螺母对连接件造成损伤,所有螺母、螺杆必须上全,不得少装、漏装。 7.在停机维修或拆装模具过程中,必须切断电源,确保安全,拆装模具时防止将加热圈和压力传感器损 坏,加固好模具的支承架,以防止重力压坏机筒及联接螺杆。 8.严禁非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工作中劳保用品须佩戴齐全。 9.操作程序: a.加热: (1)打开主机、共挤机供水阀、确保冷却水循环正常。 (2)打开主电源开关,主机、共挤机通电。 (3)打开温度调节系统,按要求设定工艺温度升温,机筒与模具加热保温不得低于4-8小时。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

嘉拓只涂布机参数说明

涂布辊速比:涂布过程中钢辊的速度、橡胶辊的速度。辊速比为1表示钢辊的速度与橡胶辊的速度相等,例如:刮刀的缝隙调整为100UM,则涂布过程中,箔材上的浆料湿厚度为100UM。若辊速比为,则箔材浆料湿厚度为110UM。*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设定涂布辊速比为1,调节涂布厚度厚度通过调节刮刀来实现,但是有些细微的厚度调节,比如再增加3U的厚度,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大涂布辊速比来实现(以刮刀缝隙为100UM为例)这样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涂布线速度:橡胶与钢辊夹紧的状态下的橡胶辊的线速度。在橡胶辊与钢辊夹紧状态下,即为转移涂布过程,这时的橡胶辊的线速度称为涂布线速度。 留白线速度:橡胶与钢辊松开的状态下的橡胶辊的线速度。在橡胶辊与钢辊松开状态下,即为留白过程,(未涂膜过程),这时橡胶辊的线速度称为留白线速度。 *注意:通常情况下,我们设定涂布线速度与留白速度的数值相等,即橡胶辊在涂在过程中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在运行。这样系统的效率会比较高。但是,如果需要做一个小留白,大涂布的情况下,例如留白5mm,涂布500mm。如果我们以高的涂在线速度(比如8000mm/min)来生产,由于橡胶辊速度比较高,小留白的区域,间涂伺服可能会脱不开。小留白效果不理想。如果我们以低的线速度(4000mm/min)来

生产,小留白可以做出来,但是生产效率低下。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定涂布线速度8000mm/min,留白线速度4000mm/min .这样既保证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涂布工艺的精度。。 头部辊速比:橡胶辊与钢辊夹紧过程,由未接触至完全接触过程,(这个过程称之为头部过程,)转移特性会产生鼓包的现象。通常我们称之为头部厚。所以我们可以把头部的辊速比设定小于1,比如,这样在头部过程中,钢辊比橡胶辊转的慢,转移的浆料少,可以把头部区域消薄 头部长度系数:在对头部区域消薄的过程中,此参数决定了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头部区域处理。表现为涂布头部最开始的厚度。一般我们设定为40. 头部坡度系数:在对头部区域消薄的过程中,此参数决定了消薄的坡度系数。数字越大,坡度越陡。一般设定为400. *注意:头部单纯速比,头部长度系数,头部坡度系数这三个参数结合实际浆料的浓度进行微调,来保证把头部区域做个平滑的弧形坡度,调整原则:先调整头部辊速比与坡度系数,有凹凸点则降低坡度系数与头部辊速比,直至无凹凸点现象。若要增加头部区开始的厚度,则减少头部长度的系数。同时稍微增大头部坡度系数。 尾部辊速比:橡胶辊与钢辊脱开过程中,浆料特性会产

涂布机操作规程完整版

涂布机操作规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涂布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涂布机气源压力是否正常; 2、检查各组件是否干净完好无损; 3、检查各烘箱门和各控制柜按钮、开关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安装各管件、泵、喷头、搅拌桶; 二、机组开机及停机操作 1、开机操作: ①缓慢打开压缩空气供气主阀,确认总气压≥; ②启动油锅炉循环泵,循环10分钟后打开热力系统,油温要求160℃;③确认AC 控制柜上的“正压保护维修用开关”置于“关”位置;④按下控制柜上的“AIR PURGE正压风扇”的“运转”按钮,进行气洗;⑤控制柜上的“AIR PURGE正压状态”指示灯亮起时气洗结束; ⑥开启AC 控制柜上的总电源开关和防爆风机,正压维护开关(旁路)保持关闭状态。 2、关机操作: ①按下操作盘上的注液泵的“停止”按钮; ②待通过缝模头的基材上不在有涂布液附着,按下操作盘上的“DIE 喷头”的“后退”按钮; ③确认涂布部分全部被收卷装置收卷后,按下任意操作盘上的“线”的“运转”按钮,停止涂布线的运行;

④关闭油锅炉加热,油温降至120℃以下关闭循环泵; ⑤停止烘箱的温度调整,待烘箱各室的温度已下降到≤60℃之后,停止烘箱各风扇的运行; ⑥按下操作盘上的“线”的“停止”按钮,解除零速状态; ⑦按下操作盘上的“入料驱动”的“开放”按钮,按下SB7开关箱上的“出料驱动”的“开放”按钮,使各夹持辊移至开放位置; ⑧放出缝口模头内部的涂布液, ⑨停止涂布液供液装置搅拌机的运行; ⑩关闭供液箱出口的手动二通阀; 11 断开缝口模内压传感器与供液管液压传感器的电源; 12 断开涂布液供液装置供液箱液位传感器电源; 13 拆下各供液管的导管、阀门、卡箍、密封垫、过滤器、传感器、缝口模头、垫片、 装置主体等,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重新装回原样; 14 确认气洗风扇之外的风扇均已停机,将AC 控制柜上的总电源开关关闭; 15 按下控制柜上的“AIR PURGE正压风扇”的“停止”按钮; 16 关闭压缩空气供气主阀。 三、注意事项 1、处理涂布液时,应进行充分换气,并穿戴好防护用具。 2、不要在取下安全罩的状态下运行涂布液供液装置。 3、操作时要避免划伤缝口模头喷嘴前端与C 辊,否则会影响涂布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