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岸经济联系与纠结

两岸经济联系与纠结

制作:王铮、徐云

一、两岸经济的发展史

1,两岸关系的历史

2,两岸经济各自的发展

3,两岸经济的发展联系

二、两岸经济的分分合合

1,两岸经济的离散

2,两岸经济的联合

三、两岸经济的纠结

1,两岸经济在徘徊中前进

2,阻碍两岸经济的主客观因素四、两岸经济的未来(结语)

两岸经济的发展史

1,两岸关系的历史

众所周知,两岸问题其实是历史遗留历史,在这里我不想赘言。两岸从相互仇视、相互攻击到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大陆的发展历史想必大家都清楚,在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下台湾的发展历史。

台湾,被称为祖国宝岛的地方。从明清伊始就屡遭侵略。荷兰、日本相继将它作为自己的殖民地。而日本战败后,台湾曾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复兴。但解放战争蒋介石战败后,台湾也回到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其实我认为中国大陆当时的具体情况也差不多)在蒋介石王朝统治的数十年里,台湾的政治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但是自从美国扶蒋反共失败之后,又经历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利。开始把封锁中国作为其大东亚政策的重点,而台湾正式其太平洋封锁链上重要的一环。而且蒋介石集团与美国也有很深的关系。所以台湾开始受到美国的扶助,而台湾也借助美国的力量发展起来。但是其政治环境依然恶劣,并不比当年中国大陆的匮乏的政治环境好多少,只能说半斤八两。而自从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开始当政,台湾的政治经济生活开始解冻,台湾逐渐开放起来。从单一政党到多政党,发展日益增强,虽然现在经济发展略有放缓,但是整体也是优于大陆的。蒋介石时代台湾奉行的是不交流,不承认大陆的政策,但是从未提出过两个中国一说,只有中华民国一种说法。但是涉及到主权等的大是大非问题时,台湾与大陆的口径是一致的。而到了蒋经国时代,这种态度略有松动,但是基本没有变化。台独的提出可以说是李登辉造成的,然后民进党继承了这个观点,导致现在的两岸关系。

2,两岸经济各自的发展

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两岸经济的发展各自选择了不懂的道路,虽然跌跌撞撞都走了不少的弯路,但在两岸的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下,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在下面,我将从时间的演变来谈论一下两岸经济各自的发展。

虽然国民党在台湾采用的是近乎独裁的统治。但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依托日本在台湾留下的一系列工业设施,借助美国的资金、技术帮助。台湾从一个几乎一穷二白的“工业荒地”发展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十分强悍。经济的整体实力已不输韩国,可以说是亚洲经济奇迹的重要一环了。无论是进行横向对比,还是纵向研究。台湾比起同时代的大陆来说,强的真的不是一点半点。但是自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台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都受到了大陆的很大影响。大陆开始通过他庞大的人口红利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开始从台湾转向大陆,这不得不说是台湾的一个机遇,也是挑战。不过,台湾算是抓住了这次机遇,成功的由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型。而大陆经济也从僵化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在接受了港台与海外的资金技术之后,大陆的经济也开始高速发展。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省,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大,现在已经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发展联系也越来越大。

3,两岸经济的发展联系

两岸政治关系虽然反反复复分分合合,但是两岸的经济联系却是越来越紧密。两岸经济正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从私人的小规模的甚至是非法的合作逐渐向政府间的大规模的合法的合作迈进。接下来我将从大陆的角度介绍两岸之间经济的发展联系。

其实两岸经济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一直都是两条平行线,极少有交集。大陆的广大愚昧的民众认为台湾只有独裁,只有暴力与妓女。而台湾人则认为大陆人都是贫困而贪婪的,而且喜欢用亲属关系来获得金钱利益。正是这两种极端而愚昧的观念影响下,两岸经济没有什么交流。而官方的政策也是不交流,不发展经济。这更导致了两岸经济几十年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大陆的改革开放却吹动了两岸经济开始交流的号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并不是台湾不

想经济联合,而是大陆单方面的不开放)大陆开始鼓励台商来大陆投资,广大台商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向大陆经济进军。像现在的金利来,康师傅和华硕等等都是台商在大陆建立的品牌(当然这些品牌在台湾也很有名)两岸经济也从单方面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开始向双方进行经济交流迈进,两岸开始互通有无,交流商品。现在开放旅游,从小三通到大三通,两岸经济联系必将更加开放,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两岸经济的分分合合

1,两岸经济的离散

其实起这个题目,是想说明一下如果台湾没有大陆的话会怎么样。经过我的分析,如果台湾与大陆之间真的分离的话,那么对台湾与大陆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那究竟会造成什么损失呢。好了,闲话少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两岸经济现在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两岸在各自关键的领域还是没有多少的开放。大陆方面在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没有对台湾开放,而台湾也对大陆的投资有严重的限制。这说明两岸之间的经济还是会出现离散的。那么离散之后会怎么样?先说台湾,台湾如果没有了大陆的支持,首先旅游市场这一块就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然后他的其他领域有关于中国方面的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不会造成致命伤。而台湾的物产比较丰富,大陆相送这方面做文章是别想了。总之,如果台湾抛弃大陆独自发展,那么台湾的京津可能会遭受重创,但不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是就目前中国大陆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来说,如果台湾真的完全脱离大陆独自发展,那么他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行动也一定会受到影响。不过就目前台湾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的话,有美国撑腰的基础上,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人家的经济发展就是比中国强。所以中国大陆在台湾人的眼里只是锦上添花,而绝对不是雪中送炭。台湾如果脱离大陆独自发展的话,东南亚大概会成为他最大的市场,到时候我估计东盟10+1可能加的就不是大陆了。

再说说大陆脱离台湾的话会怎么样。首先说大陆其实也是靠不上台湾的,也许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陆需要台商来华投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各国商人抢着跟大陆进行贸易。台湾在这里的作用被明显弱化了。当然现在大陆之所以还欢迎台商来大陆,主要是作为政治考量。如果台湾真的脱离大陆独自发展,那么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大陆,而不是台湾。当然,如果双方还很克制的话,情况可能会回到78年双方交流以前,老死不相往来。而如果大陆稍有不满的话,鱼死网破不可能,台湾吃不了兜着走倒是很可能。所以所以如果两岸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台湾是受不了的。

经过我的分析,大家应该知道,台湾如果真的和大陆分离的话,那么造成的后果使他难以承担的。虽然现在两岸关系正在走向联合,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看不清形势,执意要搞台独,所以我的分析也想提醒那些搞台独的人。台湾分裂是没有好结果的。

2,两岸经济的联合

既然两岸离散对两岸经济的影响不小,那么两岸联合之后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两岸的联合对其他国家又会有什么影响?这次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两岸联合会有什么结果。

两岸经济既然可以完全独立的存在,那么有什么统一的必要性呢?两岸经济是可以独立的存在,可是如果当两岸经济联合,会实现双赢。

台湾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台湾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缘的台湾岛,素有中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是东南沿海各省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它南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与舟山群岛呼应,构成“犄角”,以台湾为中心,连接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这南北两要点,构成一条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阵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而台湾人口也不多以及面积不大,但台湾海峡却是海上交通的枢纽所以只有两岸联合才会双赢。自两岸开通航线开始,两岸的旅游业航空业等飞速发展,而最近台湾工业的崛起尤其是以it业为代表,需要市场,而近大陆是台湾的不二

选择,尤其是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加是两岸经济的整合的必须选择,而大陆最近几年经济实力的增长也深深影响着台湾,因此两岸的整合是必要也是必然。

政党方面,在蒋介石和蒋经国一直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后上台的李登辉却执意将台湾分离出去,而陈水扁更是修改了教材,但最终锒铛入狱,但马英九上台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使有小部分人反对,但最终大部分人支持他的观点,可见两岸的整合是民声所向,历史的必然趋向。

而国际方面,美国早已与中国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中国的综合实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国际上外交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国际上两岸统一的呼声远远高于台独,所以两岸不可能分开也不会分开,而台湾可以依附中国拥有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上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两岸统一,是必然。

两岸经济的纠结

1,两岸经济在徘徊中前进

其实两岸经济是一直在发展的,那么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其实原因不是经济方面的,而是政治方面的,这个方面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要承担一些责任。就像反全球化一样,两岸的经济联合也不会是一条坦途,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两岸经济纠结的地方。

从共产党这方面来说,他是希望两岸统一的。因为两岸统一不仅可以解决困扰中国上百年的国土分裂问题,使共产党不必背上“裂土封臣”这样尴尬的骂名,而且解决了两岸问题。美日就不会从这个方面对中国掣肘,台湾海峡也可划为内海,同时打破美国构筑的环太平洋封锁带。使中国可以放开枷锁,一飞冲天。所以大陆方面在两岸联合问题上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陆政府在两岸经济联合方面是做积极作用的,没有所谓的拖后腿一说。所以大陆方面在两岸经济上不纠结,它主要还是纠结台湾的态度。

而从台湾方面说,有相当一部分的台湾人还是明智的,他们从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上得到了好处,或者不希望见到国家分裂。所以他们对于台湾与大陆开展更为深入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持赞成态度的。更有甚者是支持两岸统一的,当然这部分人还是很少的。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坚决的台独分子,他们中间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与大陆进行有限的经济交流,其目的是借助大陆的力量来反对大陆。其居心不得不说是险恶的。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与大陆进行任何意义上的交流,包括台湾当地一些与大陆普通的民间交流都是不行的。陈水扁发动的“去中国化”运动就是这一态度的真实写照。当然这一部分人同样是少数。真正人数众多的其实是所谓的“中间派”。他们既不想台湾分裂出去自成一国。因为他们还是中国人。但是也不想台湾与大陆合并。因为大陆本身的政治经济环境…………他们希望能够保持现状。能够就这样与大陆进行交流。而这部分人最容易争取过来,也最容易被台独分子利用。所以真正地掣肘者不多,而携裹的人却不少。

在海外方面则基本都是掣肘的力量,因为没人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所以这方面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掣肘力量。虽然可能有一些海外的民主人士可能会支持两岸统一,但是海外的政府是不会这么做的,至少在受到中国压力之前不会支持两岸统一,所以两岸经济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里尤以美国为首。

两岸经济不好发展,那么刚才只是大略的谈了谈,真正阻碍两岸经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3,阻碍两岸经济的主客观因素

无论是历史方面还是显示方面,阻挡两岸经济的人都不会在少数,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又是怎样阻碍两岸经济发展的,我将逐条为大家分析。

历史方面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自唐时称其为“琉球”就隶属于中国朝廷,后来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一直都是以中国朝廷马首是瞻,直到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但后

来郑成功率领明朝后裔收复台湾。两岸暂时分开。1683年,郑克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朝统治。1895,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台湾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完全统治全岛的政权。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从此,台湾就是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且为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

从1985年起的116年,台湾与中国只有4年的政治关系,从此有联系的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

经济方面

李登辉、陈水扁近20年的“台独”努力没能阻挡两岸交流的大势,两岸经济正逐步走向“整合”。截至2006年9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万余项,合同台资金额947.3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432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达5746.55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3809.79亿美元,两岸贸易发展成为支撑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两岸经济合作已经推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大陆重获竞争力,扩大了利润。同时,台商也为大陆带来资金、技术、企业管理经验。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绍兴也是两岸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的例证。绍兴名声在外的是酒乡、水乡、名士乡。但绍兴市市长张金如在研讨会上透露,台资位居绍兴外资的第二位。截至2006年10月,绍兴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553家,总投资14.15亿美元,实到台资3.55亿美元。

绍兴市台办向记者介绍,2003年以来,每年到绍兴考察参访的台胞都有800人次以上,绍兴市累计有1200多人次赴台参访交流。2005年绍兴市举办海峡两岸越文化研讨会,50位台湾代表与会;2006年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在绍兴联合举办“岩壁上的精灵——艳红鹿子百合”和“重新发现台湾猕猴特展”。绍兴与台湾的各项交往已经展开,逐渐走向深入。两岸经济一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党方面

由于百多年前中日战争失败,清廷被迫割让台湾,挫伤了台湾民众的爱国情怀;50年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30多年国民党的反共教育和李登辉、陈水扁10多年“台独”思想的渗透;再加上大陆几十年来的发展也走过曲折的道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台湾同胞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对大陆的政治社会制度存有疑惑或不了解,对“一国两制”不能接受或保持距离。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大陆方面要解放台湾和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台湾当局想依靠美国帮助“反共复国”。1979年以后,大陆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当局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来对抗。但在这个阶段,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双方的分歧在于:由谁来领导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随着蒋氏父子离开人世,这个阶段到1988年结束。

随后,李登辉上台,他开始摆脱一个中国思想,意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这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的开始。他和随后上台的陈水扁,把两岸定位为“两国”和“一边一国”,在国际上疯狂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在岛内逐步推行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历史上“去中国化”,否定“九二共识”,鼓吹“公投”、“正名”、“制宪”、“第二共和”……岛内相当一部分早期移民的后代也就是所谓的“本省人”,因为受过蒋氏政权的歧视对待,又受到“台独”势力的挑拨煽动,多数生活在中南部基层,对大陆不了解,所以,成为“台独”分裂势力的支持者。但当国民党上台后,更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马英九说,台湾不应追求法理的“台独”,统一也非当务之急,维持现状才是最符合台湾人民利益。他也表示,国民党是统一作为选项,但目前时机或客观条件都尚未成熟。

外界的影响

而外界对两岸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以美国为例,美国对目前两岸关系持欢迎态度。因此两岸的统一是最终趋向,中国国力的提高必然与统一的时间呈反比。

两岸经济的未来

两岸经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两岸经济能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那么一切的阻碍将不会是阻碍,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为开放的两岸经济交流圈。历史在前进,时代的车轮呼唤我们努力发展两岸经济。如果我们能够为两岸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话,我相信,两岸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纵观历史,放眼未来,两岸之间必将走向更为亲密的未来。因为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随着两岸经济的不断进步,两岸实现政治统一的一天终将到来。中共这一手以经济统一促政治统一的战略深得欧盟的身传。总之,两岸之间最终的联合必将在不远的未来出现,我们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但是我们始终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那一天的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精品2014形势与政策论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摘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往开来 一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一)两岸关系的症结 “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所以,胡总书记在2009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二)两岸关系核心问题是要全面落实“一中原则”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实为 具体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二十年左右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 终于达成初步一致。这就在两岸最为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出合理 解决的前景,也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互为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一致 与平衡。 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讲话精神、从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有关变化来看,以往一中原则单纯强调两岸关系的“法理内涵”,对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采取绝对排它性的否定态度;而“两岸同属一中”则在坚持一个中国法理基础的同时,为一中原则注入了实事求是、正视现实的“事理内涵”,以及以人为本、尊重包容的“情理内涵”。全面把握与落实“新三句”包含的法、理、情三重内涵,是我们正确坚持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其现象,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 盘点一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的经典案例吧。 1.博弈论与追女生。 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答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 这就是数学家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2.交易学与择偶观。 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 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 ABCD女 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 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由来 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您不用付钱吃饭,可您还是 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您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 100万的 生意,您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对于机会成本朴素的概念。 4.笑话经济学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 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5.有个说法叫“穷人税” 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人请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 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不过是往外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6.帕累托分布 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 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 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灌名为“帕累托分布”。 7.无利润投资 请举例说明什么叫无利润投资,经济学教授提问。 “带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个男学生抢答道。 8.幸福公式

谈谈对海峡两岸的认识

免考申请 谈谈对海峡两岸的认识 对于台湾问题,从小就在教科书上读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自从国共战争中国民党战败后退居台湾加上美国的从中阻挠造成的“台湾问题”,台湾的回归与祖国的统一成了多少人的心愿。 国民党是台湾政治的统治党。在最初对台湾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蒋介石担任第一届国民党总裁后在台湾政治独揽大权,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其任期间建设了台湾为民族中兴基地,复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台湾,推动台湾的民主,为台湾的人权做出贡献。大陆地区改革开放后,在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台湾文化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和蒋介石早年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及晚年开展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任用大批专业技术及财经官僚主政让台湾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让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他关心民众,开通两岸之间的交流,主张节俭,提倡民主更是赢得了多少台湾人民的拥护,导致迄今为止在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连李登辉这个说台湾是日本的卖国者都为台湾的农业经济发展有贡献。 综上所诉,一方面国民党带动力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过程中一党独大,缺乏远见的领导造成了许多损失,更是把某些言论推到了风尖浪口上。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岛内局势相对平稳。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岛内经济由恢复转向较快发展。但同时,国民党内派系之间的矛盾,国民党与党外反对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起来。这期间,国民党当权派在党内排挤非蒋系势力,在党外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一部分党外势力逐渐滋生“台独”倾向。自70年代末以来,大陆政治经济形势好转,全国要求实现祖国统一,两岸通商往来的呼声高涨。台湾岛内反对国民党“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反对其对两岸通商交流的限制的斗争此伏彼起。国民党当局虽仍采取阻挠、限制、以至立案追查和制裁的措施,但已逐步陷于被动应付、软弱无力的状态。 还有其领导人李登辉,曾发表言论道台湾属于日本,拒绝派兵夺钓鱼岛,他的亲日作风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而第十届领导人陈水扁更是抹黑祖国大陆,激发不明真相的民众仇视大陆,包庇台独分子,其行为深深的伤害了台湾,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虽然如今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两岸保持现今状况,或许是其不适应大陆的法律政治,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台湾会回归大陆,中国会统一的。

关于两岸关系的认识

关于两岸问题可以从文化、种族、血缘、历史、法律、利益等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个体生物都有自己的最基本的利益----生存,为了生存,一部分个体会以损害或牺牲另一部分的生存利益为必要手段。但任何手段都会受到大自然的生物链规则的约束和限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生物个体的本能,在不违背大自然规则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跟个体的实力密不可分的。由于实力再强大的个体都不可能与社会实力抗衡,所以越高级的生物,社会化就越强。人类发展到今天,社会化的最高级形式是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实力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同时也和这个国家的人口、领土面积、资源等有一定的关系)越强,这个国家所包含的个体(人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台湾面积小,资源少,其发展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当年国民党从大陆带走的种种资源,包括文物、资金、人才等。人才可以培养,但是其他资源都是会用竭的。台湾的领土和人口对其发展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想发展经济势必是要走出台湾的,相比欧洲,日韩,美国等地,台商是更愿意到大陆发展的,因为文化同源,且大陆的政策很是优惠。因此台湾的发展实际上是离不开大陆的庇护的,如果台湾强行要求独立,那么必将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岛,岛内经济也会大面积萎缩,民众是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岛内的政局一直不稳定,蓝绿两大阵营这几年不断的相互夺权,国民党为求得大陆的支持,一直表示支持两岸统一,甚至藉由连战访问大陆博取大陆好感,同时希望引入大陆商人进驻台湾投资。简化赴台旅游的程序也是措施之一。 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还有一大因素就是美国,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日渐强大,怕中国影响其霸主地位。所以希望通过台湾问题牵制住中国,并妄想将台湾作为其军事据点,加强于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对峙实力。这种行为本质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台湾。台湾也是希望由美国加强起国际地位,希望得到国际认可,但绝对不希望美国真正干预到岛内的政治。所谓日久见人心,在双方各自心怀鬼胎的情况下,他们的这种联合是不会长久稳固的。作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美国实际上是不愿意公然支持台独的,他们希望通过所谓民主来说事,但是本质上我国内政,他国石无权干涉的,否则必然遭到国际上的谴责。且美国的经济大幅衰退,其自顾不暇,并不会真的为台湾提供更多的实质支持。 最后,我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中一直强调不放弃是用武力,如果到了非要是用武力的时候,战争实力的高下是显而易见的。而处在经济恢复中美国,民众是不可能愿意国家花费巨资派军队跨越大洋去参加一场与他们关系不大的,别国的内部战争的。所以即使美国政府愿意,纳税人也不会同意。美国队台湾在战争实力里上支持实质是很小的。 综合各种观点,两岸统一是必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走向我们无法左右,但是起码我们要时刻关注相关信息,有起码的了解。对于两岸统一,一个中国的认识更加是不可动摇的。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

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論壇 新思維開創兩岸經濟發展願景 蕭 萬 長 董 事 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 2007年3月30日

大陸全國政協董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劉校長、楊副校長、來自香港、台灣及大陸的各位佳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論壇」,能夠與港、台、大陸兩岸三地的各界菁英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眾所關心的兩岸經濟發展問題,備感榮幸。本人特別要感謝劉遵義校長的邀請及費心安排,同時也預祝這次論壇的圓滿成功。 一、兩岸經貿趨勢及影響 (一)兩岸經貿快速發展的原因 兩岸經貿歷經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市場,大陸經 濟發展也與台商無法分割。 兩岸經貿能夠有今天的局面,追根究底,首須歸功於兩岸政府務實推動開放政策,大陸前領導人鄧小 平自1979年在大陸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台灣 前領導人蔣經國先生自1987年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 探親,嗣後並准許兩岸間接貿易及台商間接赴大陸投 資,因而開啟了兩岸經貿發展的新時代。再者,1990 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之趨勢,亦催 化兩岸經貿關係加速發展。而大陸與台灣經濟條件互

補,加上地緣關係及文化背景相近,更促成兩岸間日 益頻繁的經貿互動。 (二)兩岸經貿趨勢變化 兩岸經貿的密切程度,可以從各項經貿統計數字反映出來: 在貿易方面,大陸已是台灣最大貿易對象、第一大出口地區及貿易順差的來源。2006年台灣對大陸貿 易總額881.2億美元,其中出口633.3億美元,進口 247.9億美元,順差385.4億美元。從1990年迄今, 兩岸貿易累計金額達5,613.7億美元,累計貿易順差 3,290.2億美元。兩岸貿易快速發展,也讓台灣對大 陸貿易依存度快速上升,2001年至2006年台灣對大 陸包括香港出口佔總出口比重從26.6%升高至39.8 %。 在投資方面,據台灣方面統計,1991年至2006年台商赴大陸投資累計金額達549.0億美元,2006年 單年投資金額達76.4億美元;另據大陸方面統計,截 至2006年底止,台商協議投資金額1,000.2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438.9億美元。大陸佈局對台商的重要 性愈來愈高,台商大陸投資占台灣整體對外投資比 重,由2001年的38.8%升高至2005年的71.1%。從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是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我们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增进互信,积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关系的现状 1.两岸政治上的互信 如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高层互动热络,沟通顺畅,极大地确保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两会协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体现五大特色:一、权威性逐步提高。二、专业程度稳步提升。三、协商议题拓宽,更加注重民生。四、过程更趋平和。五、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

理解与肯定。。两岸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层进行沟通,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目前,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台独”势力的干扰于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 2.两岸经济上的发展 随着绿色通道的开启,作为ECFA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全面启动了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增进了两岸经济上的互信、互动继续给台湾的消费经济和旅游业注入巨大的活力。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积极、务实、灵活而有效促进两岸交流的新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提供便利。大陆方面本着为台湾同胞做实实在在事情的精神,不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推动两岸交流深入、持续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全国台企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马上办中心”,为台商排忧解难,吸引台商持续扩大对大陆投资。相对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增速放缓或下滑情况,台商投资项目及金额大幅增长,均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 3.两岸文教上的合作

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摘要: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贸易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应遵循“双向互惠、共同繁荣、先易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采取务实、弹性的思维,构建民间层次和官方层次互动的机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呼之欲出,无论对台湾还是对大陆,此协议的签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两岸服务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双赢的机会。 关键词:历史两岸经贸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此种关系的产生和拓展,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682年以前是大陆台湾贸易不稳定发展阶段。两岸贸易一开始即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同时表现出坚韧性,两岸以转口贸易为主,台湾是大陆对外贸易的转接地。贸易以走私的方式进行,台湾岛上的官商控制了两岸贸易,发展极不稳定,起伏的幅度较大。 从清政府收复台湾至清嘉庆末年,即1683年至1820年,两岸贸易进入不断发展阶段。国家统一,两岸融为一体的政治形势,为两岸间各项交往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随着大陆人民大批移居台湾,经济交流的增加,两岸间的贸易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除了清政府统一管理台湾的最初十几年和1850年以后“蔡牵事件”的影响,两岸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道光朝至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即1821年至1894年,两岸贸易全面发展,进入兴盛时期。两岸贸易逐渐形成的商业贸易习俗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征,由两地商人的活动朝多元状况发展。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逐渐改变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传统的贸易关系。两岸贸易日据初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其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变化呈波浪式发展。08年参加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蒋正华,在《谱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中提到,多年来,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形势。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两岸经济合作呈自发性、单向性的基本特征。在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的背景下,台商在市场和利益的引导下来大陆投资,而大陆则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单方面制定的法规来引导保护台商投资。两岸官方一直无法通过直接接触与协调而建立起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随着两岸经贸的往来密切,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正从早期中小企业单独投资为主,逐步转向以一家或数家大企业投资带动形成上下游集聚区的产业链模式;台商投资的领域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并从为跨国公司加工转为加工与开拓大陆内销市场并重。大企业出现的长期化、内向化的特点,使得两岸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成为迫切的客观要求。

论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因素与前景

论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因素与前景 【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台湾便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随着地壳的运动,台湾成了一个海岛;又在时间的流逝中,政治形势的变化下,让大陆母亲不小心遗失了她的孩子——台湾。一直到今天,台湾还是没有正式“认祖归宗”;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从建国初的对立到开始第一次合作,并逐渐形成现在的和平发展局面;中间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却势在必行。对于现在所处的发展情况,随着时间的转移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两岸关系问题,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铺设道路。 【关键词】台湾、海峡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正文】 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简介 1.1949年,我军打败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蒋介石先生带领国民党重要人物逃往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开始处于对立状态,并且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两岸关系都是冰冻状态。但大陆一直不断努力想要改善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 2.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对于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由此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国家领导人始终以缓解两岸关系、推动和平发展、力求台湾回归为目标处理两岸事务。 3.1999年以来,通过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从最初的冰封状态开始融化,逐渐升温。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果,首先要靠大陆长期以来不断的努力;其次得益于大陆对台政策深得许多台胞的民心,使台胞成为反“台独”的主力军,而各界同胞皆心系祖国、团结一心以反“台独”为己任;再次,邀请了许多台湾重要人士访问大陆、促使两岸反“台独”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最后,“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及尊重,因此“台独”势力越来越孤立。 4. 2006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主席提出“四点建议”,明确指出: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四点建议”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至高点上,继往开来,着眼大局,审时度势,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四点建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和平统一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

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 (一)文化交融 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大陆已经成为

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 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 (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交流现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对此,胡锦涛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

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 摘要: 两岸经济关系在双方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经贸活动有了共同规范,彼此互补互利的空间将大幅增加。经贸往来将更为频繁,而可能建立更有效率的分工体系。从两岸官方近月的动向视察,未来的发展将朝三个方向推进。“台独”是岛内外敌视中国、遏制中国的分裂势力的一个目标,尤其是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夺得台湾执政权之后,“台独”与“遏独”成为海峡两岸斗争与较量的焦点,而且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 互补互利、两岸贸易、三通、两岸关系、统一后的中国形势、个人对台湾问题的期待正文: 两岸关系从经济视角看两岸关系,在两岸关系中,存在着两种力量的关系,即经济力与政治力,构成两岸关系互动和发展的主轴。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为主流,任何国家或地区无不以经济利益摆在前面。民进党当局却在绑架台湾人民,强制推行?去中国化?,成为影响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为一个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台独?去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未来随着祖国大陆的?和平崛起?将更不可能。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上任10天后发表的重要讲话所强调的:?如果台湾走向独立,新加坡将不会承认它。事实上,没有任何亚洲或欧洲国家会承认它?。若想在世界格局中继续生存与发展,民进党当局必须寻找到两岸政经利益的平衡点。 若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整合以观,它不是台湾与大陆在玩双人赛局,也不是两个对打,两岸共同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台湾不能寄望大陆进步比较慢或期盼大陆出什么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先进。还有,许多跨国公司正在中国建立采购与研发中心,扩大在中国的采购份额,以及提高本土化的研发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联合国贸发会预测,中国吸收外资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这个判断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活力,也取决于中国现有和未来开放后庞大的市场。 从长远来看,两岸任何一方甚至美、日等国,都阻挡不住4种为?经济中国?催生的力量1、比较利益法则带给双方的经济利益;2、两岸经济整合带来?双赢?的吸引力;3、经济双赢迟早会替代政治考虑,变成主导力量;4、区域经济扩大中,两岸相互扶植的必要性。 上述趋势确实让仍坚守?台独?立场、执意与大陆敌对的民进党当局感受到极大的威胁,产生了?不安全?的顾忌。究其来源,这种不安和焦虑是来自执政当局的内部:第一是因为经济上对大陆依赖日深的不安。由于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互补性极强,两地生产和贸易结合的产业合作沛然莫之能御,而且必将更加发酵,在大陆方面积极倡导及台商的推动下,两岸经贸交往将日益便捷化,并逐步迈向双向交流。?台湾与大陆经济已经到了唇亡齿寒的地步,加上学术、文化、旅游等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小三通地区早已融合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所以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两岸关系问题,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铺设道路。 关键词 台湾、海峡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正文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简介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又制定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的进攻型武器。强化美台军事交往与合作,鼓励台湾分裂势力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挠两岸和平统一。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决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阻挠、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但两岸直航与“三通”仍未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危机。 二、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

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杨春柳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10教育技术专业班 12号) 摘要:当今形势下,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舞台。面对世界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冲击和挑战,两岸同胞坚持不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台独”;“九二共识”;“三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当今形势下,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是对我们两岸同胞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两岸同胞不可推卸的责任。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充分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陆台湾两岸关系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的课题。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回顾台湾大陆的种种风雨历程和历史经验。需要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地把握好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各种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新的协议。要大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从而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的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加强力度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特别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两岸关系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两岸关系 近期以来,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是个频繁见诸报端的词语,这反映出近期两岸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是海峡两岸早有的共识和一致的要求。早在2009年12月下旬,海协会和海基会第四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在台湾台中结束时双方还明确把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作为2010年上半年第五次两会会谈的重点议题,并为此尽快启动两会框架下的专家级磋商。胡锦涛主席的新年致辞中也强调要在2010年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扩大两岸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同胞,更好维护台海和平。 为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海基会与海协会先后进行了三次谈判,终于商定了最后的签署时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就要破茧而出了。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关系率先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有了制度性突破,这将为日后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极重要的基础,更将大大推动两岸各自经济增长和两岸关系的长远和平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订,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将极大地扩大两岸经济上的往来,推动双方特别是台湾经济的复苏和发展。ECFA将会给台湾民众带来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两岸经贸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国际产

业链条中形成共同合作环节,相互影响至深。无论依据一体化理论还是实践,两岸都已具备建立更紧密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消除迄今两岸经贸关系还存在的障碍,走向更开放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已经势在必行。签署了ECFA后,享有关税优惠与排除非关税障碍,将使台湾的众多产业借助大陆内需市场的力量整体受惠,由此所推动的庞大产业链,对台湾经济无疑是极大利好。由此,台湾的实际GDP可提高1.65%-1.72%;总出口量则可望上升4.87%-4.99%;总进口量亦上升6.95%-7.07%;总就业人数可望实际增加25.7万人-26.3万人。也正因为此,签署ECFA得到的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订,将进一步扩大两岸各界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为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济上往来的密切,必定可以增加双方在政治上的共同点,增加双方政治上的互信,为以后政治上的谈判打好基础。同时伴随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双方在文化、教育上的往来也必将大大加强,将增强两岸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帮助岛内群众树立起祖国统一的观念,从思想文化角度压制“台独”主义思潮。总之,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订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为今后两岸协商政治和军事安全等问题预做准备、创造条件。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过于乐观,两岸关系友好发展的阻力仍然很大,岛内“台独”势力仍很强大,“台独”活动仍很活跃,国际上反华势力仍然会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近期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就是一个例子。ECFA仅是架构协议,未来还有持

海峡两岸ECFA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研究

海峡两岸ECFA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研究 原文作者:钟昌元,陶欣 内容摘要:ECFA的签署和实施对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签订ECFA的经济背景入手,通过研究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一年来大陆与台湾的贸易情况以及ECFA的后续协议,分析ECFA在扩大贸易量、吸引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市场融合等方面对大陆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大陆受冲击、ECFA发展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ECFA 大陆经济影响建议 20XX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签订,标志着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XX年ECFA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又适逢大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大陆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大陆签订ECFA的经济背景 (一)大陆经济转型对两岸经贸关系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两岸共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20XX年台湾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然而,纵观近十年两岸贸易投资数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令人欣喜的现象背后也开始引发人们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两岸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持久力的思考。 20XX年至20XX年,两岸贸易额除20XX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外,数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长明显放缓(见图1)。大陆对台湾出口增长率20XX年大幅下降后一直呈下降态势,而大陆对台进口增长率自20XX年起持续下降。放缓趋势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对产自内地的部分商品实行进口限制,成为大陆对台出口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两岸贸易以中间产品居多,随着大陆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或对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出口的贸易方式不再是大陆经济的主流,使得以中间产品为主的贸易额增长放缓。 近十年来,台湾对大陆投资更是不断减少,呈现负增长态势,20XX年增长率史无前例的跌至-31%(见图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大陆开始产业转移,20XX年达到峰值。然而随着大陆经济飞跃式发展,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

智库看两岸关系

美国智库看两岸关系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台海局势也因应中国的国力和策略产生了一些变化。布鲁金斯学会西密歇根大学学者王元康(Yuan-kang Wang)在文章“China’s Growing Strength, Taiwan's Diminishing Options”对新阶段的两岸关系进行了探析。 王元康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会进一步的扩大。其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会限制台湾的战略选择,加强美台关系可以增加岛内的安全保障。 王元康指出,两岸关系在95-96年台海危机以后保持平稳发展,并在马英九上台后得到显著改善,两岸签署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并从“金元外交”挤压对方外交生存环境转变为默契的“外交休战”。北京政府改变对台策略,争取台湾选民,减少提起不受欢迎的“一国两制”统一原则并避免台湾注意中方并不放弃武力统一台湾的选择,同时,北京政府还给予台湾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惠,以紧密两岸关系。 在探讨中国军事实力上升的问题上,王元康认为,尽管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是大陆方面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及导弹质量和准确性的提高,乃至其海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对台独分子有相当的威慑作用,但同时也对两岸的军事互信以及台湾人民的向心力造成负面影响。他认为两岸军事平衡向大陆方面倾斜对台湾的安全造成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一,如果在未来,北京方面决定采取军事胁迫,台湾可能被迫牺牲自己的利益并顺从北京的要求;二,大陆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的提高可能延迟或阻挠美国在冲突情况下支持台湾的企图,提高美军干预的成本。随着台湾对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以及对美国是否会保护台湾的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减少台湾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此外,中国整体军力的崛起也会使台湾的盟国质疑协助的必要性。三,防御大陆攻击的困难不断上升也可能提高人们对未来台湾国防事业投入的怀疑。王元康强调美国的支持对台湾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担忧美国对台售武的重新评估会对岛内安全产生影响。 而对于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方面,王元康肯定了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概要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的两岸关系 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 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由于推行“经济依中,安全靠美”的策略,台当局两岸开放政策的广度与深度将受到美日强力牵制。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反共”教育和“台独”宣传影响,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和隔阂,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存在错误看法。总的看,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心态比较复杂,主张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的占大多数, 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主张和平统一的声音还很弱,部分台湾民众还受到“台独”思想的影响。四:民进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台独基本教义派”强力牵制下,民进党全盘否定马当局两岸开放政策,甚至以暴力方式阻挠两岸交流往来,短期内务实调整两岸政策面临较大难度,这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一定阻力。尤其是,虽然民进党发展危机加深,但其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没有被破坏,基本盘依然较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