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邓三 第五测试

毛邓三 第五测试

毛邓三 第五测试
毛邓三 第五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定位题。B属于新兴社会阶层的一部分。C错误,知识分子是一个阶层。D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阶级,现在已不使用。

2.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原因题。BD不是主要根源,A是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4.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谈判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33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A.国际社会

B.台湾当局

C.台湾人民

D.综合国力的增强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二章,方针政策题。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的对台海关系的四点意见之一。AB是不正确的,那是靠别人解决问题。D提高国力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基础性的作用是确定无疑的,不是什么寄希望的或然问题。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人数最多”是关键词。中国现在农民人口占大多数。BCD都是依靠力量,但不是选项。参见教材P260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9.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10.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汪辜会议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二章提法性概念。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使用。A是1958年彭德怀名义发表的,那时没有条件提,B是叶剑英81年9月的讲话(“叶九条”),汪辜会谈是92年。是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化。

11.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一章会议主题题。这里指2004年提出概念的会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13.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A.坚持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自我批评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BCD三者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A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讲党群关系时,用B。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15.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有()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4

1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17.发展问题是指()

A.文化发展问题

B.社会发展问题

C.经济发展问题

D.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45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1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1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

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十一章概念题。因为BCD都包含在A之中,是层面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

1.1956年,针对台湾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有()

A.“和为贵”

B.“爱国一家”

C.“爱国不分先后”

D.“一条线,一大片”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31

2.我国农民阶级是()

A.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B.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地位和作用性概念题。C指知识分子的地位。

3.下列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B.和平需要发展,发展不需要和平

C.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D.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正确答案】A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45

4.国家的统一()

A.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8

5.台湾问题是()

A.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正确答案】B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二章,性质题。A是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性质。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的全球化

B.交换的全球化

C.分配的全球化

D.消费的全球化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特征性概念题。这是经济的四个环节,构成经济全球化特征。

7.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定位题。排除C需要对“劳动力”有认知,这要结合第八章分配部分的内容。

8.英国强占香港是通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5

9.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有()

A.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B.中华民族的利益

C.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D.全体党员的利益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0

10.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方针性题。D是70年代的事情。

1.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3.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一章会议主题题。这里指2004年提出概念的会议。

4.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定位题。B属于新兴社会阶层的一部分。C错误,知识分子是一个阶层。D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阶级,现在已不使用。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汪辜会议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二章提法性概念。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使用。A是1958年彭德怀名义发表的,那时没有条件提,B是叶剑英81年9月的讲话(“叶九条”),汪辜会谈是92年。是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化。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7.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即北半球比较发达,南半球比较穷困,才有发展问题。B 是和平问题。C不是主题,但有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合作。D没有这样的提法。

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原则题。“最好”二字要理解。表明是最基本的准则。50年代中国与印度等国提出。ABC为具体落实。

9.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1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有()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4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13.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原因题。BD不是主要根源,A是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

14.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15.发展问题是指()

A.文化发展问题

B.社会发展问题

C.经济发展问题

D.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45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2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1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

1.国家的统一()

A.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8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以马克思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68

3.下列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B.和平需要发展,发展不需要和平

C.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D.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正确答案】A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45

4.1956年,针对台湾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有()

A.“和为贵”

B.“爱国一家”

C.“爱国不分先后”

D.“一条线,一大片”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31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的全球化

B.交换的全球化

C.分配的全球化

D.消费的全球化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特征性概念题。这是经济的四个环节,构成经济全球化特征。

6.我国农民阶级是()

A.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B.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地位和作用性概念题。C指知识分子的地位。

7.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定位题。排除C需要对“劳动力”有认知,这要结合第八章分配部分的内容。

8.英国强占香港是通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正确答案】AB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5

9.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有()

A.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B.中华民族的利益

C.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D.全体党员的利益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0

10.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方针性题。D是70年代的事情。

1.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即北半球比较发达,南半球比较穷困,才有发展问题。B 是和平问题。C不是主题,但有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合作。D没有这样的提法。

2.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原因题。BD不是主要根源,A是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4.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6

5.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3

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人数最多”是关键词。中国现在农民人口占大多数。BCD都是依靠力量,但不是选项。参见教材P260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

1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谈判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33

1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13.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自考毛邓三第九章练习题加答案

毛邓三第九章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 5、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6、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 C、公有制为主体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 A、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 D、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10、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用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国家公职人员 C、国家事务 D、社会事务 1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人民当家作主 D、无产阶级专政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心严 D、违法必究 1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第八章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外交问题 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C) A.四个经济特区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B)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是(C) A.引进先进技术 B.吸收外资 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 11、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B)

自考毛邓三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

毛邓三第七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五中全会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A、发达国家水平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展中国家水平 D、世界领先水平 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将是() A、可持续发展阶段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C、科教兴国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4、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 A、战略高新技术 B、生产要素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5、中国共产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的会议是()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6、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发展生产力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优化产业结构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政治稳定 B、生产发展 C、生活宽裕 D、管理民主 8、.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的目标是( ) 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9、()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A、“三农”问题 B、第三产业问题 C、式业问题 D、第一产业问题 10、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放在首要地位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国防业 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农业、农村、农民 D、消除两极分化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关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A、各地区经济平均发展 B、各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 C、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D、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共同发展 1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作者:————————————————————————————————日期: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 B、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在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5、非公有制经济C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B、就是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D、是有限度地允许其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3、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因为:ABCD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B、存在城乡、地区、脑力与体力等不同 C、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D、竞争的结果 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6、积极扩大就业:我们要ABCD A、要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C、坚持市场调节, D、发挥政府重要作用 7、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是ABCD

毛邓三概论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The Fundamentals of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课程编码:07011015 开课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96学时;6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最新的理论成果。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问题,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学好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

毛邓三研讨题目

(讨论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2.我心中的毛泽东 3.我心中的邓小平 4.为什么要“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6.为什么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创新的角度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又一座理论丰碑?8.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有何启发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提出过程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2.见案例书P54 华西村,问题:第一、40 多年来华西村不断发展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第二、吴仁宝村支书带领华西村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3.案例书P59 问题:第一、在“大跃进”中,一向严谨的科学界也出现许多违背实事求是的豪言壮语,这些豪言壮语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第二、科学上需要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本案例在科学研究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教训?4.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是否存在解放思想的问题?5.案例书P66 不要只看“闪光点” 问题:你如何看待弄虚作假的现象?你如何评价温家宝总理的平民作风?6.案例书P63 神话的破灭;王怀忠问题:第一、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好大喜功,不顾客观事实,以主观臆造制定的“大指标” ,但却一再升官。为什么会出现“王怀忠现象” 和阜阳神话的破灭? 第二、王怀忠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这一反面典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7.如何科学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核心是实事求是,那么关键又是什么?8.思想路线与我们青年学生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毛邓三简答题考点参考资料

毛邓三 第七章 1.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改革:动力;开放:基本国策);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2.十七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饿必由之路。 3.改革的基本理论(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其内容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3)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不许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两组矛盾中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 (4)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单选)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有: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分别掌握)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5.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6.论述: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一)地位: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1.邓小平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解放射干难产里的作用而言的。革命是消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改革起着同样的作用,所以也是生产力。 2.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刮宫年度和深度而言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体制。 3.把改革称为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所以必须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标准: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1.含义: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解析:.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 “资”而加以排斥;(如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2)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如市场经济、股票证券)(3)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如私营企业、彩票等)。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注意所需要和允许的。(“三个有利于”就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错的) (三)领域: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要多方面地改变两组矛盾中不适应的部分,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要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毛邓三考试指南定稿下

考试范围 8.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4—191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91—201页);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3—206页);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6—209); 9.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20—224页),什么是依法治国(236页),依法治国的意义(237页),为什么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240页); 10.什么是文化(248页),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248页);文化多样性及如何看待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教材之外考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55—263页)、思想道德建设(263—270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国家责任问题(教材之外考点) 11.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76页)、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274—275页)及如何构建的思考(280—282页);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措施及意义(284—290页) 12. 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意义(302—305页) 13.关于国际战略;国际格局(320—323页);外交政策(330—334页)。 14.什么是新的社会阶层,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41页); 15.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考(371—376页) 文化多样性及如何看待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由创造的权利。 如何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首先是立法保护; 其次是开发保护,即通过开发保护民族文化; 第三是创新保护。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文化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一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其二是文化再造,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其三是转换功能,使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新的功能。 总的说来,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或民族性较强的文化,对保护世界

毛邓三课件整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政治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西方文字中,“党”这个词,在英文中是“party”,在法文、德文还有其他西文中,都是从拉丁问词根“pars”中转化而来,其意思是“一部分”。就是说,政党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建立起来的组织,表达的是一部分人的意愿.这说明,社会划分成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是现代政党得以产生的条件。 但是,社会分化为阶级还不是政党产生的全部条件。政党只是到了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熟、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治统治的条件时,政党才登上历史的舞台。 政党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政党如何产生、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与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党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特殊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产生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发展出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中产生政党这样一条道路发展起来的。 由于有各国政党100多年长期发展的经验,更由于有当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党组织的建立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的。不存在西方国家那种政党由小团体逐步发展成大规模政治组织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和原则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在于:它是为了领导革命而建立的;它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不是民主政治的环境,更没有什么代议制民主,而是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制社会的环境。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中国共产党首先要发动和领导民众推翻专制制度,才能取得政权,来实现自己领导国家完成现代化的目标。革命是正义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以自觉的、英勇的行动向全国人民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和要求。 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小到大,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率先敏锐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将面临新的考验。他提出: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用“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执政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

社科部毛邓三作业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三)简答题 1.请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答:(1)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3)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请简述就其内容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3.请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四)论述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九章 三)简答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说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2)作用、职能相同。都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过渡到共产主

自考《毛邓三》复习资料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戴志国整理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党的十二大开始肯定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P146-147 2.党的十五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P147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所要控制的行业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P149 4.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P150 5.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P151 6.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P151 7.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153 (1)提供产品和服务,丰富市场,满足人民多样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3)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4)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P156 2.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57 3.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P158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59-160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P160 6.市场机制缺陷主要表现在:P161 (1)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2)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3)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4)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7.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调控的目标。P161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P162

毛邓三课件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起初,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起因有如下: (1)以苏联经验为鉴 1956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祟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个报告很快在国内外传开,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中共中央在1956年3月召开多次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在发言时指出,赫鲁晓夫的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他的这个报告表明,苏联、苏共和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他强调说,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命题。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他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1956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基本照抄苏联的模式。对于坚持苏联方法,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够舒畅”。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逐步暴露,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迫切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毛邓三单项选择题(有答案)1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 4、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苏联模式。 5、我们党从什么时候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6、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的特点。 7、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 8、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1982年的十二大。 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1945年党的七大。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4、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5、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6、“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7、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8、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9、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 10、“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力。 6、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发展生产力。 8、解放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毛邓三第章复习资料

毛邓三--第-章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8.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9.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

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第八章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外交问题 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3、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1988年中国决定建立(C) A.四个经济特区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B)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是(C) A.引进先进技术 B.吸收外资 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 11、中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B)

毛邓三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具体的说,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⑵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正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 ⑶针对当时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通过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⑷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一语出自《汉书》:讲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本来只是一种做学问的具体方法和态度,即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说:“‘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⑸经过延安整风和党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 建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弃了或者说偏离了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拨乱反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就大胆地批评“两个凡是”,认

毛邓三考试重点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13.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15.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 1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18.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依法治国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3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有哪些? 25.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他们为什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6.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下是老师口头说的重点:(有错误的或者有遗漏的,请及时提醒,谢谢!)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与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否有矛盾?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概念 4、民主的含义、我国国体及政体 5、民族政策:结合第九章第一节的第五点与第十四章第二节的第四点回答 6、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7、我国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关系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1、一国两制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及其含义 12、一国两制是内政还是外政? 1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14、谁是新的社会阶层 15、新时期爱国统一的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16、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9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9 来源:$From$ 更新:2012/2/20 编辑:晓风 第九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做主 D.多党合作 2、我国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C) A.村一级 B.市一级 C.县一级 D.乡一级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B) A.基本政策 B.基本方略 C.基本方针 D.基本方法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加强法制教育 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依法治国的目标 D.社会稳定的大局 6、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A) A.制度化、法律化 B.合理化、制度化 C.法律化、科学化 D.制度化、有序化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C) A.主要基础 B.主要内容 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D.性质 8、民主首先是(A) A.一种国家制度 B.人民的自由 C.阶级斗争的工具 D.人类追求的目标 9、“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D) A.民主是手段 B.民主是目的 C.民主是国体,但不是政体 D.民主是指一种国家的制度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1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 A.无产阶级专政 B.共产党专政 C.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D.工农联盟专政 12、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我国的政体是(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