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绪论

X线特性。

X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1.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X线影像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自然对比: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说形成的灰度对比。

人工对比:认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1.医学影像学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内容。

2.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X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

X线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时,固有的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使X线图像上的正常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

3.CT、MRI成像原理。

CT成像原理:1.获取扫面层面的数字化信息2.获取扫面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3.获取CT灰阶图像。

MRI成像原理:1.人体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1H进动2.发射特定的RF(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⑴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长骨见骨小梁变细、减少,但边缘清晰,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和变薄;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疏松谷歌易骨折,椎体可压缩呈楔形。

⑵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大量未钙化骨样组织所致;承重骨常发生变形,三叶草样骨盆等;可见假骨折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⑶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影像表现: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扩大,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严重时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

⑷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影像表现:X线骨质密度增高,或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于分清骨皮质与松质;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⑸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影像表现:X线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若引起骨膜增生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骨膜三角(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征象。

⑹瘤软骨钙化影像表现:X线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可在瘤体内广泛分布或局限于某一区域。

⑺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影像表现:X线坏死早期无异常表现,其后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⑻矿物质沉积: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影像表现:X线干骺端内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期不易显示。

⑼骨骼变形影像表现:X线显示局部和全身骨骼变形,对于适合矫形治疗的骨骼变形可于术前进行精确测量。

2.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表现和对位对线关系、脊柱骨折的影像表现。

长骨骨折表现:骨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断裂表现为骨

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分类:根据骨折线是否完全(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行、斜行、螺旋形骨折);根据骨碎片、断端关系(撕脱性、嵌入性、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为骨折断端相互嵌入,易漏诊,以股骨颈部发生较多。

骨折对位、对线情况: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上下位移称为对位不良,成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摄片至少需包括正顺位。骨折对位及对线与预后关系密切。

骨折常见并发症: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②骨折畸形愈合③骨质疏松④骨感染⑤骨缺血性坏死⑥关节强直⑦关节退行性变⑧骨化性肌炎。

脊柱骨折:①单纯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无骨折线,横行不规则带状致密带,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②爆裂骨折:脊椎垂直方向上受压后的粉碎骨折,椎体和附件的骨折片向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移位,椎体压缩变扁(CT检查更佳)③骨折并脱位:骨折伴有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有时可见突入椎管的游离骨折片。

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CT、MRI:(X线1.早期软组织充血、水肿2.骨质疏松3.骨质破坏4.骨膜增生5.骨质增生6.死骨形成)

①早期(2周内),X线和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层模糊并可出现网状影;MRI显示为广泛的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②进展期(2周后),X线表现为干骺端松质骨内筛孔样或斑片状低密度骨质破坏灶,骨小梁结构模糊,可见少量骨膜新生骨;CT可显示骨髓内脓肿的部位和蔓延范围,骨髓充满脓液,密度稍高;MRI显示骨髓炎症区在T1WI低信号,在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③进一步发展,X线和CT显示干骺端骨质破坏范围扩大、相互融合,累及骨皮质;或沿骨干方向发展,可有片状骨破坏及块状死骨出现;骨骺多不受侵犯;骨膜新生骨明显,葱皮状或花边状,偶可呈“袖口”样或断续状骨膜增生;MRI骨皮质多发的虫蚀状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膜反应在T1WI、T2WI上连续环状稍高信号,增强扫面有明显强化。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骨结核鉴别:骨结核起病隐匿,骨质破坏范围小,常有砂粒样死骨,病变邻近骨质疏松,一般无骨膜新生骨,常越过骨骺线生长,不同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脊椎结核:最常累及腰椎。(X线表现1.骨质破坏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重要特征]3.后突畸形4.冷脓肿)

①骨质破坏:依椎体结合早期破坏部位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常见的是进展期难以分型,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常见小死骨,呈“砂粒样”;椎体常塌陷变扁或楔形,重者椎体被破坏小时;附件结核少见,表现为相应部位骨质破坏;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病变侵袭破坏椎间盘及软骨终板,致椎间隙变窄、消失,相邻破坏的椎体相互融合,是重要特征;③后突畸形:晚期脊椎结核特征性表现,可伴有侧弯;④冷脓肿:脊椎结核周围软组织内的脓肿;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外突;胸椎结核形成的椎旁脓肿表现为胸椎两旁梭形软组织影;颈椎结核形成的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呈弧形前突;较久的冷脓肿壁可有不规则钙化。

4.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1.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长骨可发生骨骺骨折(也称骺离骨折,骨骺损伤导致骨骺移位后只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加)和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2.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骨巨细胞瘤:曾称破骨细胞瘤,是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类似破骨细胞。以20-40岁为常见,约占65%,男女发病率相似。

X线表现:1.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2.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3.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4.于周围软组织肿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5.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脊残缺紊乱6.侵犯软组织出现明显肿块者。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形成大小不一的间隙,称为分房型;破坏区内无骨脊,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

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年11-20岁占50%,男性多于女性,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X线表现:1.骨质破坏2.骨膜反应3.肿瘤骨4.软组织肿块。

1.成骨型骨肉瘤:以肿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

2.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3.混合型骨肉瘤: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

1.骨骼系统检查方法、正常的影像表现。

X线检查是骨、关节疾病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根据临床情况依据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定期复查或选择CT、MRI检查。CT检查的密度分辨力高、无影像重叠,显示骨和软组织改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对骨、骨髓、关节和软组织病变显示优于X线、CT。

多数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缺乏典型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容易出现“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有时需实施“影像、临床、病理”三结合才能明确诊断。

2.几种常见骨折、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

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侧端多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妇女。骨折可发生于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插。股骨头的血供几乎均来自股骨颈基底部,头下骨折影响了对股骨头和颈的血供,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椎间盘突出(首选MRI):X线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2.椎体边缘出现骨赘3.椎体排列变直或侧弯4.Schmorl (许莫氏)结节形成: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记。CT:根据程度分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帮助指导手术。MRI:正常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水分少,在T1WI和T2WI上低信号。①椎间盘变性:T2WI上高信号消失,矢状位椎间盘变扁;②椎间盘膨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③椎间盘突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信号强度与主体部分一致,轴状位见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缘。在MRI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T2WI上表现更明显。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转化,多无全身症状,局部可出现肿痛、窦道形成、流脓、久治不愈等。

影像表现:1.骨质破坏区周围大量骨质增生硬化,骨小梁增粗增多,骨密度明显增高2.死骨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密度影,骨小梁结构模糊,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外围见环形低密度区3.髓腔骨质破坏减少或停止,内部的脓液和肉芽组织在新骨包裹下成为死腔,内可有块状死骨4.骨膜新生骨显著,与残存骨皮质融合,外轮廓不规整。

慢性骨脓肿:长骨骨骺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绕以骨质硬化带,病灶中少见死骨,周围多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明显肿胀。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成骨型骨肉瘤鉴别要点

4.长骨结核、关节结核的影像表现。

长骨结核:①长骨干骺端或骨骺局灶性骨质破坏,常穿越骺板线,发生骨骺和干骺端病变的相互侵犯②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边缘清楚,破坏区内可见“砂粒样”小死骨,周围可有少量骨质增生硬化③邻近骨骨质疏松明显④干骺端、骨骺结核可侵犯邻近关节,形成骨型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的并发症。①骨型关节结核在骺、干骺端结核征象基础上,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关节骨质破坏;②滑膜型关节结核:大多累及一个大关节,以髋关节和膝关节常见。早期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和骨质疏松;病变进展逐渐侵犯软骨和关节面,造成关节边缘部虫蚀状骨质破坏;进一步发展,关节软骨破坏范围扩大,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半脱位;病变愈合,骨质破坏停止,关节面骨质边缘变得锐利,骨质疏松消失。

5.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表现。

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

表现:①脊椎小关节的上下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颈椎可累及钩椎关节②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边缘出

现骨赘,髓核退行性变出现椎间隙变窄,椎体上下骨缘硬化③上下椎体相对移位,称退变性滑脱。

第三章呼吸系统

1.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大叶性肺炎:常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常累及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肺叶,可仅累及肺段。青壮年常见。

影像表现:X线①充血期,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状致密影,可见透亮支气管影(空气支气管征)③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需与结核鉴别。CT:①充血期呈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隐约可见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沿肺叶或肺段分布致密实变影,有空气支气管征③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术后并发症。

影像表现:病变多位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X线为多发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可融合成大片状影,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引起肺纹理增多、模糊。CT两肺中下部可见局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有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结节状影及片状影。

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也称支气管气象。

2.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表现。

肺结核: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分类: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型(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排除其他原因的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影像表现: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典型呈“哑铃”状表现,①原发浸润灶:邻近胸膜处的肺内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呈局限性斑片影,中央较浓密,周边较淡而模糊②淋巴管炎:自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影③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肺门影或纵膈淋巴结增大,突向肺野。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粟粒1mm-3mm,边缘清晰,表现为“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⑵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上、中野粟粒状或较粟粒状大的小结节影,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肺尖部及锁骨下病灶可为硬结、钙化及纤维化,而其余病灶呈增殖或渗出性改变,好转时病灶可吸收和发生硬结或钙化,进展时可扩大形成空洞发展为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⑴浸润性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部。以一种征象为主或多种征象混合并存。主要征象①局限性斑片影②大叶性干酪样肺炎(大片致密性实变,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边缘清晰,成“梅花瓣”状或“树芽征”,是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周围可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⑥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影或“树芽征”)⑦肺间质改变(小叶内细网状线影、微结节、“树芽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气道壁增厚等)⑧硬结钙化或索条影(病灶愈合)。⑵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晚期类型):①纤维空洞②空洞周围改变③肺叶变形(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胸膜肥厚及粘连⑥纵膈向患侧移位。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多见渗出性胸膜炎,常单侧胸腔浆液性渗液,偶为血性。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慢性者可见胸膜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有时伴骨膜钙化。对叶间、肺底或包裹性积液,CT更利于显示和诊断。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型及影像表现。

原发性支气管癌:指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简称肺癌,死亡率居全身恶心肿瘤之首。分型:⑴中央型: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较大的支气管,鳞癌多见①早期中央型:指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累及,无远处转移。X线常无异常表现;CT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②中晚期中央型:X线和CT有明确表现。X 线表现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散在分布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实变;肺不张肺叶或肺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容积缩小;肿块穿破支气管壁常直接侵犯纵膈结构与纵膈相连,纵膈间脂肪间隙消失;侵犯血管表现血管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比赛。⑵周围型:X线肺内结节影,形态不规则,常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中晚期肺内球形肿块影,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形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少见;CT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常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规则厚壁空洞。3cm以下小肺癌可见空泡征和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对发现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更敏感。⑶弥漫型:X线广泛分布细小结节或大片肺炎样改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CT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检查实变区密度较低,有时可见高密度血管影,为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

肺与纵隔正常和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肺野: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分区:①横向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水平线分为上中下三野②纵向将两肺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③第1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呈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圈外缘以内部分称锁骨下区。

肺门:肺门影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肺门角: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右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称肺门角。

肺纹理:正常充气肺野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

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包括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包括上下两个肺叶。正位胸片,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肺段:呈圆锥形,尖段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

纵膈分区:常用六分区法,在侧位胸片,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作一水平线,分为上下纵膈;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分为前、中纵膈,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分为中、后纵膈,即上下纵膈、前中后,共6区。

阻塞性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腔内完全阻塞、腔外压迫或肺内瘢痕组织收缩引起。X线①一侧肺不张患侧肺叶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②肺叶不张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位移,邻近肺叶出现代偿性肺气肿③肺段不张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肺段缩小④小叶不张为多数小斑片状致密影,多见于支气管肺炎。

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也称支气管气象。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其他肺炎。X 线连续的肺泡发生实变,则形成单一片状致密影;多处不连续的实变隔以含气的肺组织,则形成多灶性致密影。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常较淡。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多见于结合、肺癌和真菌病。X线薄壁空洞内多无液面,无大片状阴影,可有斑点状病灶,多见于肺结核;厚壁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多见于肺结核及周围型肺癌。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都属于空腔。

结节与肿块:病灶直径≤3cm称结节,>3cm称肿块。X线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肿块由于成纤维反应收缩牵拉胸膜形成。

双轨征:肺纹理明显增多粗乱,在增多的纹理中可见管状透明区,为管壁增厚的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阴影

空泡征:肿块内有时可见直径1-3mm的气体样低密度影。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见为凸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

反“S”征:中央型肺癌右肺肿块伴右上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共同构成反S征。

胸膜尾征:自胸壁向肺叶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呈钝角,边缘光整,邻近胸膜多有增厚。

1.肺与纵隔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MRI常用与检查纵膈病变。

2.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的影像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指支气管内径呈不可逆的异常扩大。根据形态分为柱状型、曲张型、囊状型。

X线:可表现正常,肺纹理增多或环状透亮影。

CT是支气管扩张最常用方法: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水平走行时“轨道征”,垂直走行时“印戒征”。②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腔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念珠状”③囊状型支气管:支气管远端囊状膨大,呈“葡萄串状影”④支气管粘液栓: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指状征”改变。

肺脓肿: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坏死性炎性疾病。X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气候形成厚壁空洞,内缘常较光整,底部见气-液平面。

3.继发性肺肿瘤的影像表现。

继发性肺肿瘤:肿瘤细胞经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到达肺部形成肺转移瘤。X线血行转移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或棉球样阴影,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晰,两肺中下野外带多见。淋巴道转移表现为两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增大,可见自肺门向外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

第四章循环系统

1. 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RHD),瓣叶增厚、粘连,开放和关闭受限。二尖瓣狭窄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X线表现肺淤血,可伴肺水肿,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及右室增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增快,E峰下降速度明显减慢;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经狭窄二尖瓣口进入左室的血流呈五彩镶嵌状。

2.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由心内膜垫发育障碍所致的房间隔缺损属第一孔型,伴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发育异常,此型少见;有原始房间隔自行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生长不足,导致第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位置居房间隔中心部位,占80%。X线①肺动脉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分支增多增粗②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型,右房室增大,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重要征象③主动脉结多数偏小④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明显,外周肺动脉分支变细、扭曲,心影增大以右室增大为主。多普勒彩色超声:分流血流束自左房经缺损流向右房。

1.循环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心脏形态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

心脏大小: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率≤0.50。

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血流显示为舒张期朝向探头的红色血流信号,左室流出道和主动脉瓣口的血流显示为收缩期背离探头的蓝色血流信号。

二尖瓣型:梨形,主动脉结较小,肺动脉段丰满或突出,心左缘下段圆钝,心右缘下段较膨隆,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

主动脉型:靴形,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内凹,左心缘下段向左下延长,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

普大型:球形,心脏向两侧均匀增大,见于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

心血管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性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有创。

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液体量超过50ml。X线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状如烧瓶、重者可呈球形,透视下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腰及心缘的分界消失。

肺动脉异常:①肺充血: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地增粗且向外周伸展,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明度正常②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③肺少血:表现为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门动脉变细,肺内血管纹理稀疏、变细。

肺静脉高压:①肺淤血:肺野透明度减低,肺门增大、边缘模糊,上肺静脉扩张,小静脉、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细,肺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②间质性肺水肿:现间隔线(Kerley线),B线最常见③肺泡性肺水肿(实质性肺水肿):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片影,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短期内变化迅速是肺泡性肺水肿的重要特征。

2.二尖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二尖瓣管壁不全:可见瓣叶增厚、反射增强,收缩期瓣口对合欠佳。多普勒可见收缩期血液反流引起湍流信号。间接征象左房、左室扩大。

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理①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室肥厚。X线①右室肥大、心尖圆凸上翘,肺门影缩小、心腰部凹陷,心影呈靴形②肺血减少,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③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重型肺野内可出现支气管动脉形成的网状侧支血管影。

1.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表现。

心包积液:①干性或积液量少无明显表现②超过50ml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如烧瓶形或球形,上腔静脉增宽,主动脉影缩短,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腰及心缘的分界消失。③分布不均时形成包囊,心影非对称性增大。

缩窄性心包炎:①单侧或双侧心房异常增大②心影外形呈三角形或二尖瓣型、主动脉型、球形、心缘膨凸、成角等③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高密度影,蛋壳状累及整个心缘,包绕大部分心脏④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⑤上腔静脉扩张,肺淤血⑥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

2.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表现。

肺动脉栓塞(PE):内源性血栓形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造影表现①管腔不规则狭窄②大分支闭塞③分支缺支、走行不规则④局限性显影缺损。

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血流经破口灌入,使主动脉壁中层分离形成血肿或“双腔”主动脉,多起于升主动脉。X线造影①内膜破口,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降部②内膜片和主动脉双腔③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受累④其他表现。

第五章消化系统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像表现。

胃溃疡:直接征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切线位突出于胃轮廓呈火山口,边缘光滑底部平整。黏膜水肿透明带①黏膜线:龛影口部一光滑整齐的透明线②项圈征:龛影口部如项圈的透明带③狭颈征:龛影口部狭小,透明带缩短。

十二指肠溃疡:90%在球部,征象①激惹征: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③球部固定压痛。

2.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

胃良性、恶性溃疡鉴别诊断要点

3.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的影像表现。

胃肠道穿孔:继发于溃疡、外伤破裂、炎症及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见。X线⑴气腹,以游离气腹最重要。小肠和阑尾一般无气体;没有游离气腹征象不能排除肠道穿孔;游离气腹并非胃肠道穿孔特有,可见于输卵管通气检查、腹部手术后。⑵腹腔积液、胁腹线异常及肠麻痹⑶腹腔脓肿。

肠梗阻: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性疾病,分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⑴单纯性小肠梗阻: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⑵绞窄性小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假肿瘤”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咖啡豆”征⑶大肠梗阻:因大肠癌、乙状结肠扭转,产生闭袢性肠梗阻征象。X线示闭袢段大肠明显扩张、积气积液。⑷麻痹性肠梗阻:肠麻痹,大小肠均呈普通性扩张和积气,有液面形成。

1.消化系统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内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憩室:为向壁外的囊袋状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

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多种疾病。

腹腔积气(气腹):病变致腹膜腔内含气。①游离气腹:腹膜腔积气并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见于胃肠道穿孔、腹盆部术后或合并感染。

②局限性气腹:腹腔内气体局限于某处,不随体位改变,为胃肠道穿孔至小网膜囊内或腹膜后及腹腔感染所致。

腹腔积液(腹水):病变致腹膜腔内有明显量液体。

双泡征:十二指肠降段梗阻,近侧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扩大。

腹内肿块影:肿块在相邻充气肠曲对比下显示为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有清晰边界。

“假肿瘤”征:假性肿块,两端闭锁的绞窄性肠段,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的表现,密度较高,呈肿块影像。

2.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癌的影像表现。

食管癌:X线①黏膜皱襞破坏,代之以肿瘤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钡剂通过受阻,上方食管扩张③充盈缺损,肿瘤向腔内突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④不规则龛影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

食管静脉曲张:X线①早期表现为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②疾病发展,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胃癌:⑴进展期胃癌:①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③龛影④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⑤肿瘤区蠕动消失。⑵早期胃癌: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肿瘤。

3.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肝硬化的影像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与肝血管瘤相似,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肿瘤边缘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门静脉期增强灶相互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肿块变成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

肝细胞癌(HCC):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超声显示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肿块,肿块回声复杂,不均匀的低、等、高回声或混合回声。CT为肝实质内低密度肿块,弥漫型HCC为全肝或局部增大,实质内见境界不清多发低密度小结节。增强扫描“快显快出”,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表现为低密度。

肝硬化:CT表现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萎缩,肝轮廓边缘凹凸不平“波浪状”,肝密度降低,肝门、肝裂增宽。间接征象为脾大,腹水,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

1.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和消化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X线能发现高密度钙化性病变如胆结石,可用于查急腹症中的肠梗阻和胃肠道穿孔。食管和胃肠道钡剂造影仍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选影像

检查方法,尤其对于较小局灶性病变。

超声广泛用于检查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疾病,且为首选。尤对肝脏、胆囊、胰腺和脾疾病能敏感检出。

CT是消化系统、脾和腹膜腔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2.结肠癌的影像表现。

小肠癌X造影:肠管局限性向心性狭窄、黏膜破坏、不规则充盈缺损;狭窄段肠管僵硬,钡剂通过受阻;近端肠腔有不同程度扩张。结肠癌X造影:①肠腔内不规则肿块②管腔狭窄③较大的不规则龛影④病变段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3.胆道系统的检查方法及胆结石、胆囊炎的影像表现。

超声是胆道检查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胆结石:在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下,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集形成胆结石;胆囊炎与胆结石互为因果。X 线见含钙量高的阳性结石。超声①胆结石:胆囊或胆管腔内一个或多个形态固定的强回声团、光斑或弧形强光带,后方伴有声影②胆囊炎:急性为胆囊增大,壁增厚,强回声;慢性为胆囊缩小,壁增厚、钙化,边缘毛糙,回声增强。

4.肝脓肿、肝转移瘤、肝囊肿的影像表现。

肝脓肿:CT表现为肝实质内低密度区,可有分隔或小气泡或气液平面。

肝转移癌:超声为肝内多发高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典型者周边为实性高或稍低回声,中央坏死液化呈低回声“牛眼征”。CT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肿块,常见肿瘤坏死,表现肿瘤中央有更低密度区,发生钙化或出血则内有高密度灶。

肝囊肿:超声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均匀无回声区;CT为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境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水样低密度灶。

5.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表现。

急性胰腺炎:胰液外溢所致的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化学性炎症。①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②胰腺密度稍减低,不均匀③胰腺轮廓不清,周围常有炎性渗出,邻近肾前筋膜增厚④可形成假性囊肿,边界清楚,囊状低密度影⑤并发脓肿,局限性低密度灶,出现气体。

慢性胰腺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局部性或弥漫性慢性进行性炎症,导致胰腺实质和胰管的不可逆性损害。①胰腺体积局部增大或缩小②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均匀性管状扩张、串珠状扩张)③胰腺钙化,呈斑点状致密影,沿胰管分布④合并假性囊肿,边界清晰,囊状低密度影区。

胰腺癌:通常指胰腺导管细胞癌。①胰腺局部增大,表现为肿块或分叶状增大,略低密度影,增强肿块不强化。②胰头癌引起梗阻性黄疸,同时有胰管和胆管扩张形成“双管征”胰头癌征象③肿瘤可侵犯周围血管脏器,可邻近脏器及淋巴结转移。

第六章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结石的影像表现。

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进入膀胱处。

泌尿系统结石X线:尿路造影能显示的较早期异常是肾小盏边缘不整如虫蚀状当肾实质干酪性坏死灶与肾小盏相通时,可见其外侧有一团对比剂与之相连;病变进展造成肾盏、肾盂广泛破坏或形成肾盂积脓时,排泄性造影常不显影,逆行性造影则显示肾盏和肾盂形成一大而不规则的囊腔。输尿管结核表现官腔边缘不整、僵直或形成不规则串珠样表现。

1.泌尿系统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X平片只是作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初查方法;X线造影能反映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壁及内腔改变,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引起的子宫输卵管壁及内腔改变,难以明确壁外或实质器官内异常。DSA是诊断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用于介入治疗。

超声作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肾上腺和腹膜后间隙疾病的首选,能发现大多疾病。

CT是泌尿系统、肾上腺和腹膜后间隙疾病的主要检查,能敏感地检出病变并能显示其特征。

2.子宫肌瘤、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像表现。

子宫肌瘤:表现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瘤结节呈圆形低回声,少数等回声,周边有假性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肌瘤在T1WI上信号轻度类似子宫肌,在T2WI上呈明显均一低信号,边界清楚。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由于前列腺腺体组织和基质组织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表现为前列腺均匀对称性增大,横径>5cm,常突入膀胱底部,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1.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CT:表现为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血肿CT:①急性: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脑挫裂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CT:①脑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大脑纵裂出血多见,中线区纵行窄带形高密度影②一般7天左右吸收。

2.脑出血、脑梗塞的影像表现。

脑出血:血肿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

CT:急性期(3天):边界清楚高密度影,呈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见宽窄不一低密度水肿带,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见脑室内积血。吸收期(3-7天):血肿密度降低,血肿缩小,边缘模糊,水肿带增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囊变期:2月以后形成软化灶,血肿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密度接近脑脊液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MRI: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亚急性及慢性期: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为含铁血黄素沉积。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脑梗塞(脑梗死):分类: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梗死:CT:低密度影,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多呈扇形,基底贴近硬膜,有占位效应。

出血性梗死:CT:在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梗死:CT:边缘模糊低密度影,无占位效应;MRI:发病后1小时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随后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影。

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2.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星型细胞瘤:CT①Ⅰ级肿瘤:呈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无或轻度强化。②Ⅲ-Ⅳ级肿瘤:呈高、低或混杂密度,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边缘不规则,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明显;增强:多呈不规则环形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强化壁结节。MRI:T1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囊壁及壁结节强化明显。

脑膜瘤:CT平扫:呈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晰,常见斑点状钙化;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周围水肿轻,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侵犯相邻颅板引起增生或破坏;增强:明显均匀强化。MRI: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脑转移瘤:CT可见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呈等或低密度灶,瘤周水肿较重。

1.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2.垂体腺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

垂体瘤:CT:蝶鞍扩大,向上生长可突入鞍上池,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增强:实质均一强化,囊性呈环状强化。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问接征象:①垂体高度≥8mm②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④鞍底下陷。MRI:T1WI稍低信号等或高信号,T2WI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听神经瘤:CT: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为等、低或高密度。增强后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肿瘤密度迅速升高达到最大。骨窗见内耳道呈锥形扩大。MRI: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多有囊变。增强时,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CT:鞍上池内类圆形肿物,以不均匀低密度为主的囊实性病灶;增强:肿物囊壁和实性部分分别呈环形和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3.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影像表现。

脑挫裂伤:CT显示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

脑内血肿:CT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影。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 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 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畴就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 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讲授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基本要求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 学 影 像 学》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 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 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 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 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 着CT 、MRI 、 DSA 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 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 X 线、超声、 CT 、MRI 、 DSA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 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 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 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 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 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 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 线成像 【掌握】 1、 X 线的特性。 2、 X 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 X 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X 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 DR 、 DSA 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 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 X 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X 现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 【掌握】 1、 CT 图像的特点。 2、 CT 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68 理论课学时: 34 适用对临床医学本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实验学时: 34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咨魂与治疗服务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考查课。1.5学分。 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木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心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理论、内容、基木方法、常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引导。学习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其生涯性和心理健康科学的发展,掌握不适应问题的表现和症状;了解精神障碍与疾患,理解社会不适应的病理行为,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障碍。 (2)掌握人格理解的基木原则,掌握人格诊断的基木理论,理解临床面接中的人格理解方法的基木运用。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1)掌握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援助中人际关系建立的意义和基木方法;理解临床面接技术的要点。 (2)掌握来谈者中心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原理和要点,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和案例, 理解现代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的形式。 (3)掌握游戏疗法、箱庭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的心理学基础和主要技术,理解音乐疗法的主要技术,了解各种疗法的案例。 3.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 (1)掌握家庭生活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的基木内容和方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教材名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临床心理学》,徐光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完整word版)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 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 no 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 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 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咨询心理学教学大纲(0530) _43406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 供4年制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执笔人:谢静涛 审定人: 学院负责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各流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观点、心理障碍产生的病理观以及治疗观。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主要治疗方法,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基本程序、适应症和技术等,为未来的心理治疗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咨询心理学的先修课程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人格心理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理解运用,在咨询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心身症状,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各种疗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2 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的理论观点及其治疗特点。 3 熟悉各疗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人本主义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疗法的来源及发展历程 马斯洛简介 罗杰斯简介 罗洛·梅简介 第二节人本疗法的基本观点 人性观 存在观

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治疗的病理观 人本治疗的治疗观 第四节案例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人本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熟悉人本疗法的病理观和治疗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课堂讲授为主。 【参考学时】 4学时 第二章行为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疗法的概述 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 行为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放松疗法 音乐放松 意念放松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第三节系统脱敏 等级量表的建立 脱敏的实施 系统脱敏疗法的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12版(详细)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物理学 学时: 80 理论/实验学时:60/20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合专业:医学影像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掌握医学成像的主要方法和物理原理,以及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有效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很好地控制医学图像的质量,正确利用医学图像进行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 在各章节内容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熟悉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重、难点用下划线表示。 一、绪论 1、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学习目的、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

2、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医学影像的发展历程。 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概况,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时安排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X射线产生的机制。 2、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质与量、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基本特性。 4、X射线在物质及人体中的衰减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射线的滤过和硬化、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X射线产生的条件及机制,影响X射线强度的因素,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X射线的衰减规律,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熟悉: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对X线成像质量的影响,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量与质的概念,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了解: X线管的结构,阳极效应,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三、X射线影像 1、模拟X射线影像 (1)普通X射线摄影 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X射线透视、X射线摄影。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08 (二)课程英文名称:Counseling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课程属专业教育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五)教学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员的基本职责,养成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学会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的一般概述、心理咨询的历史简介、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章节。通过教学和课堂互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学时 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谈话与练习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试类型: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互动练习,课堂口头练习成绩与书面作业成绩一起记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咨询心理学绪论 教学要点: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与作用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原则 考核要求: 1.1心理咨询的综合定义(识记) 1.2心理咨询的性质(领会)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区别(识记) 1.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领会) 2.1心理咨询的内容(识记) 2.2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 3.心理咨询的原则(领会)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用)Ⅰ前言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超声诊断有如下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如腹腔大血管、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等;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实质性脏器内小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已能清晰显示;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的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8、可检测

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在床边检查。故超声诊断学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本大纲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本科教材《超声诊断学》编写而成,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5:1。即讲课72学时,实验28学时。四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超声诊断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12.6汇总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面向21 世纪发展战略专门编写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用的教科书而编写的,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是为了培养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高等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而设计的一本大纲材料,使学生能在放射医学临床及介入放射临床中工作。本教材分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包括X 、CT、MRI 、主要介绍各种影像成像技术和使用范围,各论部分则将各种影像学在该系统或疾病中的表现进行统一描述。我们主要讲解X、CT、MRI 诊断内容;B 超和核素成像等另外安排。 ※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X 线、CT 、MRI 图像特点;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步骤。 二)熟悉X 线、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综合应用与价值比较;熟悉影像报告书写原则与步骤。 、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X 线、CT、MRI 图像特点与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步骤。 二)重点讲解:X 线、CT、MRI 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综合应用与价值比较。 三)结合实验室教学,学会影像报告书写原则与步骤。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头颅、脊椎平片的正常表现 二)熟悉:头颅、脊柱的正常CT、MRI 表现 三)了解: 1、头颅血管造影正常表现与基本解剖。 2、脊髓造影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头和脊柱X 线片的观察、分析和诊断和临床应用。 4、磁共振波谱、扩散、灌注及脑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 1、头颅、颅骨骨质结构,各颅板压迹,蝶鞍形态等正常X 线表现。 2、脊椎曲度、骨质、形态、椎间隙、椎体附件的正常X 线表现。(二)重点讲解: 1、头颅、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在CT 上表现,掌握CT 图像特点、CT 图像的一般分析 与诊断原则、CT 表现特点。 2、头颅、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在MRI 上表现,掌握MRI 的图像特点、成像优势和重要 系统的临床应用,强调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优势。详细讲解脑内外基本解剖结构和脑灰白质、脑脊液、脑血管的正常信号特点,详细 讲解椎体、椎间盘、脊髓及韧带的正常信号特点。 第二节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影像诊断学-临床

“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81110 课程名称:影像诊断学/medical imageology 学时:28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部门:医学院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白人驹主编,《影像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CT、MRI、介入等,虽然各科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育人,注意医德教学及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指出某些课题的研究方向,应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视频资料。 2.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培养诊断和鉴别诊断疾 病的本领,提高独立作出防治方案的能力。 3.结合见习病例阅片并进行临床讨论。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基本内容: ⑴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构造 ⑵ X线检查技术 ⑶ X线分析与诊断 ⑷计算机体层成像(CT)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⑸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⑹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⑴了解影像诊断学应用原理及概况 ⑵了解影像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⑶了解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⑷了解影像诊断方法和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CT、MRI的临床应用 4.教学建议: 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1.基本内容: ⑴检查方法:X线平片、DSA;CT(包括CTA);MRI(包括MRA)核医学 ⑵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 ⑶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颅脑外伤(X线、CT、MRI);颅内肿瘤(CT、MRI、核医学);脑血管疾病(DSA、CT、MRI);其他;脊髓疾病;影像学方法比较 2.教学基本要求: ⑴了解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⑵了解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⑶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3.教学重点难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教学建议: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呼吸系统 1.基本内容: ⑴肺与纵隔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肺与纵隔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CT与MRI诊断。 ⑵心与大血管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心、大血管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CT与MRI诊断。 2.教学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