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九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来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2000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

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

2、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物流费用却不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6.9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铁路建成规模);公路通车里程14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14公里;主要

沿海及内河生产用码头泊位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81个;内河通航里程

1l.93万公里;民用机场139个;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3.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此外,全国散装水泥、联运、批发交易市场、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虽受“泡沫”影响发展势头放缓,但仍极具发展潜力。2000年,全国互联网专线用户已达17063万户,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十万家。

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来看,已无太大制约。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利润潜力还待充分挖掘。

根据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物流质量可以表现为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3个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总体表现难尽人意。

一是物流时间长。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活动所占时间为整个供应过程的90%以上,物流过程中运输以及生产、销售准备过程中的存储所占时间比重又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

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个月左右。按照国际国内已有装备技术水平及运输组织技术,缩短物流时间的潜力很大。

二是物流费用高。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20亿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原因而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因此,分析我国物流费用和企业物流成本较高问题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流组织不合理造成的。这些不合理的或可以减少的费用,是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而得以避免。

三是物流效率较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效率,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全社会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美国目前为10%左右,近10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这一比值呈缓慢下降趋势。日本、英国的情况与美国类似。我国学者近几年从不同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到统计口径与统计渠道的限制,得出的数字各有不同,但现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全社会物流支出占GDP的比值在20%左右。据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考虑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布局、规模导致的完成单位GDP的物流量较大的现实因素,我国提高物流效率的潜力也是相当巨大的。

近些年来,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包含交通运输、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诸环节的物流系统,是国家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物流业将成为适合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鉴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对落后状况,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和潮流,抓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思维与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探讨我国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中物流活动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推进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成熟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我国物流服务对外开放状况

从物流业总体而言,无论其采用何种服务业态,最终均会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及其延伸业务。因此,讨论其对外开放,主要从交通运输、仓储等相关领域的开放状况入手。

我国交通运输主要分为5种运输方式,即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以及以这5种运输方式为对象的代理服务。多年来,交通运输领域的对外开放基本是在国家《外商投资指导目录》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又是在分部门进行,因此,在开放的背景条件和管理要求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了各自的开放现状。

(一)铁路运输

由于铁路运输的部门垄断特征较为明显,特别是铁路运输长期实行全国运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在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虽有允许外商进入的条文,实际上是在既不鼓励、也不限制的情况下,外商因缺乏介入的渠道和铁路部门自身的原因(缺乏引进外资的内在动力),开放的成绩不佳。

事实上,内资进入铁路运输领域的渠道也是不畅通的。虽然近几年在铁路行包运输、集装箱专列运输等方面有所松动,但铁路总体的相对封闭的发展格局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港口及水上运输

水运一直是国家控制较为严格的运输方式,外商几经努力,虽然目前部分外资参与了一些沿海及内河港口的建设和在沿海部分港口开行了运输线路,但总体的开放格局也并未真正形成,进入的外资企业均有国家及交通部门的特别批准,不具有普遍意义。

(三)公路运输

与铁路和水运相比,公路运输领域的开放程度要高一些。从1988年起,我国在公路运输领域实行适度开放政策,允许国外投资者在我国开办合作、合资汽车客货运输企业和维修企业。从1988年至1999年11月,经交通部批准立项的项目为985个。引进外资对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引进外资。公路运输的对外开放,为我国公路运输企业注入了资金,增强了发展后劲,缓解了企业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据估算,公路运输合资企业外方投资总额约10多亿美元,成为汽车运输站场建设、车辆设备更新改造的重要投资来源。

2、引进管理。外资的进入,为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在公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市场开发、改善服务、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与外商合资是加快提高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3、促进进步。外资的进入,带动了公路运输服务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适当允许外资运输企业进入,对加快运输新产品的开发,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增强我国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积极作用。但是,国内公路运输业有些服务项目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有些尚处于空白,急需发展。

(四)航空运输

我国航空运输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在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其允许外资合资的比例亦在几种运输方式中是较低的,即不能超过35%。由于政策的原因和我国航空企业的纯国有性质,加之安全管理、地方及部门利益因素,民航的开放一直推进较为缓慢。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由于其运输的产品在我国是专营的,其运输问题也是在系统内部进行组织的,因此,既未成为开放的热点领域,也未取得相应的对外开放成果。

(六)运输代理及快递

我国运输代理一直是在各个运输方式各自的领域内进行管理的。因此,在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和运输方式之间的沟通并不通畅的情况下,要按照运输代理的跨运输方式和跨地区的特点进行开放,其难度较大,尽管我国运输代理企业在数量上较为庞大,但合资企业并不多。

此外,我国对外运输代理的管理权在外经贸部,外经贸部对外运代理按照涉外企业进行管理,其与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上存在协调,因此,尽管国外运输企业特别是外国船公司在内地发展货运代理的积极性较高,出于各种运输方式各自的发展需要,此领域一直是未真正开放的。

至于快递业务,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作为对邮政拾遗补缺和新的运输服务业务而发展的,因此,开放程度较高,发展也较为快速。但是,在我国邮政系统面向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后,由于受到邮政相关法规的制约,其开放可能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七)仓储服务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仓储设施总体上属于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和运输服务企业的附属或辅助经营设施,并未形成将运输与仓储进行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仓储设施的这种特性,在运输行业的对外开放的总体规模较其它经济领域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仓储服务的独立开放局面自然就很难形成。

总之,我国物流业相关领域在对外开放中虽然有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限于运输及其代理和仓储服务的特点,其开放基本是按照既不限制、也不鼓励的思路进行的,因此,开放的总体程度不高。我国运输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因此而受到制约,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组织化水平亦较低,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总体上看并不高,这也就是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谈保护和挑战多于机遇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的原因,采取积极而正确的对策应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对物流业的管制现状

鉴于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从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看,并未出现对物流业的专门管制部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在物流业的管制上有自身的特点。

(一)管制部门较多,管理效率较低

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管理的环节多、管理的差异性大、执法的宽严尺度不一,加之管理的协调性较差,使得管理的效率较低。

(二)管理条块分割,管理能力较低

物流业的多部门管理并非就是问题,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相关管理也不是在一个部门进行的。

目前我国物流业管制的问题在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政企合一的管理与经营,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好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制约,管理的能力也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提高较为缓慢。

(三)管理层次较多,地方保护严重

物流业管理的多部门设置,以及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管理,本可以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但是,由于中央及地方、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较欧盟国家间还要严重,因此,使我国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物流业从业企业规模较小、地域化经营特点鲜明的症结,均可以在地方保护中得到答案。

(四)管理规章较多,管理秩序较乱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相关的领域共出台各类管理法规逾3万件,单从物流业管理需要角度讲,不可谓不多。但是,这些法规因受到前述的管理部门较多、管理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等因素影响,有相当部分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重复和缺乏协调之处,加之执法主体多元化,也是造成管理混乱和无序的重要原因。

总之,我国物流业的管制是相对较为严格的,从国家总体的开放态势和成果衡量,物流业市场准人的控制较严、限制较多。

四、我国加入WTO对物流业市场开放的承诺

在WTO的市场开放时间表中,并无关于物流业的整体市场开放问题,物流业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其开放与服务业在整体上有相似之处,即物流业是由对各行业和部门的分别开放和承诺构成的。

(一)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流通领域

加入WTO后的2年内允许外资在合资批发公司内拥有多数所有权,届时地域或数量限制将不复存在。除了图书、报纸、杂志、药品、杀虫剂和农用薄膜商品的分销将在3年内放开,化肥、成品油和原油在5年之内放开之外,1年之内,合资企业将可分销一切进口产品及国内生产的产品。

外国投资的企业可以分销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并针对其分销的产品,提供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相关配套服务。

所有的省会以及重庆市、宁波市将在两年内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3年之内将取消地域、数量限制和企业股权比例的限制。

(二)交通运输领域

对公路运输,将分别在1年和3年后允许外资占合资企业多数股份和全资拥有子公司;对于铁路运输,将分别在3年和6年后允许外资占合资企业多数股份和全资拥有子公司。

(三)货物运输代理领域

分别在1年和4年后允许外资占合资企业多数股份和全资拥有子公司,合资企业经营1年以后可以建立分支机构。

外资货运代理公司在其第一家合资公司经营满5年后可以建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入世两年后,此项要求将被减至2年。

(四)仓储服务领域

分别在入世1年和3年后允许外资占合资企业多数股份和全资拥有子公司。

(五)海上运输领域

允许开展国际海上货运和客运业务(如航班、散货和不定航线货船)。外资占少数的合资企业还可以中国国旗作为国籍旗进行经营注册。

(六)快递服务领域

分别在1年和4年后允许外资占合资企业多数股份和全资拥有子公司。可以涉及国内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递服务,但邮政部门专营的服务除外。

由于物流业涉及的领域较多,其承诺领域也就较为宽泛,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关键性的领域。但是,物流业的服务一般是与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储存、运输、分销有关联,因此,上述领域基本能包括从事物流服务的所有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海运业在国际范围内较为特殊,WTO的乌拉圭回合并未全面达成协议,仍将是下一轮谈判的内容之一。

(七)通信和互联网服务领域

物流服务因依托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并存在相关的经营行为,因此,该领域的开放会对其造成影响。

增值服务(含互联网服务)与寻呼业务:人世后上海、广州及北京允许合资企业外资占少数(30%)股权;人世后1年内推广至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武汉(以下称“其它城市”),外资所占股份可占49%;入世2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外资所占股份可增到50%。

第二节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政策建议

一、WTO对我国物流业的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加入WTO的核心目的是利用WTO的规则,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希望能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进人别国市场,反过来,开放自己的市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问题在于,我国的物流服务能力总体上处于劣势,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物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总体形势上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来自于政府的管理方面,其次才是物流相关的企业自身方面,在这一点上,可能是管理部门缺乏心理准备的。

(一)对物流业管理的挑战

从WTO的理念和规则可以看出,WT0对我国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既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政治及社会发展等深层次领域。对于物流业管理而言,WT0规则的影响主要为行业发展战略、行业管理方式和行业结构的调整及改革等。

1、对行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一般认为,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信息服务、流通与分销等领域,涉及面较广泛。物流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虽没有专门的物流业综合管理部门,但其基本是按照完整体系进行组织和经营管理的,物流理论和技术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系统性。

从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相关行业经营管理较为分散,行业管理部门纵横交错,物流行业是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壁垒较为森严的复杂行业。对这种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我国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各个时期和阶段发展特点和利弊的行业,由于过去和现在多是照顾或迁就行业和部门的利益而进行行业发展规划、制度设计和运行管理,造成了形不成系统和整体的发展局面。

因此,我国加入WTO,将首先影响行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即物流业相关行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物流业总体发展的高度进行战略设定,即便在较短的时期内不大可能实现统一管理(可能也不需要),也必须在既有部门分立的基础上达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的战略共识。在此背景下,行业发展的战略应导向能使物流业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良好运作和服务环境,而不是实现各自利益的诸侯经济。

2、对行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WTO规则中重要的是市场开放规则,而且是在公平竞争和消除地方保护及割据基础上的开放。从已公布的我国加入WTO的文件看,我国物流业中除国际海上运输属需进一步在成员国中进行谈判而开放程度具有限制外,绝大部分行业均将在2003年后对外完全开放。

而我国现行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和条块结合的行业管理方式,却是以部门封闭和地方操作体系为主。从我国已进行了近1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分析,此种管理方式已成和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严重障碍,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此种管理方式若不加改变,我国将不可能履行国际义务,国家政府在通用规则和争端规则的条件下,将面临国外企业因无法进入我国市场而向WT0提出仲裁要求和诉讼。因此,我国现行的物流业相关行业的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WTO规则的需要。

WTO协定是国际公约,我国政府入世承诺是在国际法层面上对WTO其他成员做出的,履行承诺需要通过我国的立法机关经国内立法程序将其转化为国内法,才在国内具有可执行的效力。鉴于我国开放物流市场的时间表已给出,在2003年要开放大部分市场,而我国行政机关无义务也无权直接适用WTO规则,在法律、法规和规定与WTO协定规则和我国政府入世承诺不一致或不相符时,应通过立法程序加以修改或废止。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颁布实施的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在3万件以上,修改不适应的法规,废止具有明显阻碍作用的规章,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现行的管理方式进行操作,将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在行业管理方式的改革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涉及行业准入方面的管理上,要加大改革力度,为市场的开放创造源头性条件。

入世后,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宣布,取消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需要中央投资的农林水利项目、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社会事业项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商贸设施项目等五大类行政审批项目。对其他不应继续审批的事项,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快予以公布取消,对保留的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这些举措,正是适应WTO管理方式的改革的开始。曾培炎表示,适应WT0的规则,宏观调控部门要做到少管微观,多管宏观,少抓事前的行政审批,多抓事后的监督检查,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把行政审批减少到最低限度。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宣称,为适应加入WTO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经贸委的工作方式要有重大转变,工作重点将转到引导和严格监管上来,对所有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一视同仁。他表示,国家经贸委已清理出拟取消或代替的经济事务类审批项目122项,可转交中介组织的30项,对其他以规章或部门文件设立的38个审批项目将做进一步分析研究,能精简的精简,可改为备案制的改为备案制,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要简化程序,规定时限,改进服务。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也表示,到2005年,中国关税税率—定会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下,工业晶的进口平均关税税率将降至10%左右。实施WTO 海关协议后,海关税收将降低,而且无论海关税收和管理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认真履行做出的各项承诺,严格遵守WTO的各项规则。

因此,适应物流业市场开放的需要,与其说是要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不如说是对管理方式进行彻底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3、对行业发展结构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历程表明,WTO规则在总体上是向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效率较高企业倾斜的,即在开放和公平竞争环境下,以优势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带动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20余年的时间里,在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化工等工业加工制造,以及商业、酒店服务、信息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还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有效改善了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开放市场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认识。开放并非人们起初想象那样恐惧,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创造的价值远高于保护所得的利益,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收入。

比较而言,我国一些保护时间较长、保护程度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较慢。以物流业相关的行业为例,由于竞争主要限于一定的区域和部门管辖之内,国内统一的市场尚无法形成,导致了发展的缓慢,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和效率均不高,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几经努力也只限于低水平的适应。

因此,加入WTO后,我们几乎没有了退路,外资和国外强势企业在市场开放下的进入应在情理之中,优势企业通过效率和技术竞争不断发展也将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对处于落后和经营分散的我国物流业,这种优胜的竞争,必将促进物流行业技术进步的加快和提升行业水平,对行业结构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是促进其改善结构。

但是,也应注意到,由于物流业相关的有些行业在地方及部门的保护和分割的伞翼下生活的时间较长。在加入WTO后也谈利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的保护条款对我国物流业相关行业的保护,往往陷于非进步型的排他性保护,并不利于物流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适应WTO规则的保护观念,积极应对挑战。

(二)物流业相关企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后,外商进入物流业的重点领域,将是物流业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业务项目,主要是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快速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等,这些领域正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或今后的发展方向。

其次,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将进入我国物流业领域,今后必将会有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区域经营公司在中国出现,将对国内处于小、散、弱的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真正的竞争威胁。

因此,我国物流业相关企业将在企业经营组织管理水平、企业制度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1、企业竞争能力面临的挑战

我国物流企业总体上表现为企业规模小,经营过于分散,经济结构雷同,经营范围相近,缺少对市场有影响、有同外国企业进行竞争实力的大企业;经营机制、用人机制不活;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包袱沉重、经营困难等。这些在国内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过去在行业和部门的保护下无大碍,但加入WTO后,国际跨国公司的介入,必然会造成不在同一层次竞争的局面,面对新的竞争对手,没有了保护的理由,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似乎是一种结局。

2、企业制度面临的挑战

多年来,我国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重点,但是,由于缺乏机制的有效保障,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企业制度往庄只是空壳,无法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那些在保护的环境下企业自身都无发展能力的企业,在缺乏了制度性保障的情况下,面对以合理制度保障下的强势企业的竞争,其挑战将是严峻的。

3、人才争夺上的挑战

入世后,国外物流业相关企业在经营管理为依托的竞争能力和企业制度的保障下,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会不惜重金吸引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弥补其在异国经营的劣势。而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当中发展壮大,就必须留住人才、依靠人才,尤其是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但现状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企业必须面对失去人才的挑战。

二、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挑战的存在是客观现实,但是,并非我国物流相关企业就没有机会,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同样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有利于引进外资

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有利于增加物流市场的有效投资供给,特别是帮助解决中西部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资金,有利于解决我国尚处于发展中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资金的缺乏,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并通过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开放环境,将会加快引进先进的物流没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物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有利于推进物流业相关的体制改革

市场的开放,将有效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的格局,有助于推进我国物流业相关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进程,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全国统一的物流服务

市场的形成,加快物流业的市场化、法制化进程,使政府及行业管理的目标、手段、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

(四)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加入WTO,使我国的物流企业置身于更加开放和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

外资企业进人中国物流服务市场,其构建网络化服务企业,不可避免地将会对国内一定区域范围内运作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兼并或注入资金进行重组,这将有利于国内企业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和经营技术、物流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加快我国物流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相关对策及政策建议

我国物流业为适应加入WTO的发展形势,其对策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当是政府层面和与政府发挥作用密切相关的政策层面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采取对策的基本原则

为应对入世,我国确立了清理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明确了必须坚持的3项原则,即法制统一原则、非歧视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特别是法制统一原则,必须遵循5个不允许:不允许违反WTO协定和我国对外承诺的法律规范存在;不允许地方的法律规范违反中央的法律规范;不允许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相矛盾;不允许不公正、不合理、不统一实施上述法律规范;不允许不解决上述问题。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法律文件必须是公开的,不公开一律无效。这些均是在对策层面对政府提出的要求。

据介绍,各地方政府正依照上述3原则清理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文件。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各部委规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多数将陆续公布。而且,中国实施WTO 规则将没有特区,一些特殊经济区如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等,也必须保证统一实施WTO规则。特殊经济区实施的特殊政策只能由中央制定。这些地区制定的具体规定既不能违背中央政策,也不能违背WTO规则。

(二)应解决的主要政策问题

按照上述原则,对我国现行物流业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WTO的需要将是当务之急,特别是要解决好市场的开放问题,对现行的各地区、各部门层层审批的主要以不适用WTO规则的地方及行业保护为特色的市场准入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

首先应从改革行业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人手,加强行业升级及技术进步方面的研究,积极建立和调整工商登记管理方式和建立与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税制体系,放宽物流业的市场准人限制,并以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新的政策的贯彻,建立物流业发展的实施保障体系。

1、建立适应物流业发展的企业分类体系。我国现行的对物流业的分类是建立在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业的基础上的,即由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服务、代理服务、联运服务和仓储服务组成。这种分类体系无法合理和正确界定现代物流业的服务特征,缺乏对这些企业所从事的流通加工(包括:包装、分拣、简单加工、条码印制和标贴)、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物流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的经营等服务的分类管理,造成物流企业的注册和行业归类的困难,不利于物流企业顺利进入服务市场。

因此,工商管理和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应积极调整企业管理类别,尽快建立适应物流业发展的企业分类体系,清除物流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

鉴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征和未来服务领域及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和完善的趋势,建议国家工商、税务及物流业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物流企业分类体系。

2、完善物流业税收体系。目前国内沿用的对物流业的税收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运输、仓储及其代理的基础之上的,对现代物流发展出现的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别缺乏相应的税收制度,不利于具备现代物流经营特点和服务的企业进入市场,也不利于税务管理。

因此,建议针对现代物流业出现的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别,按照对现代物流业的企业分类体系,建立新的税收体系。在税率的制定过程中,对纯服务性项目,参照传统运输、仓储及其代理核定税率;对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经营等具有增值特点的服务,建议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研究,提出合理的利于物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税目及税率。

3、与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来自于网络化经营,而现行的分部门和以地域为基点的行业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对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造成了较大市场进入障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及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与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1)行业审批项目。在保持行业发展的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放松行业管制,取消不必要的、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具有阻碍作用的行业审批项目。(2)改革审批制度。目前,物流业相关的行业在审批上执行的是一种条块结合的多级、多部门的审批制度,审批效率较低且易产生地区和行业分割。为便利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市场,建议采用行业审批加行业备案制度,即采用国家、省两级审批和其下级备案的审批制度。对全国性(包括跨省)经营的物流企业,采用按行业类别进行部委级审批,在经营地区备案即可开展经营的方式进行;对区域性(主要是省域范围内经营的)经营的物流企业,按照行业类别,由省级管理部门批准,在省以下地方进行行业备案即可。

(3)改变市场监管方式。行业审批项目和审批制度的改变,使得现行的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各行业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行业管理机制,将行业管理的重心从市场准人审批转向市场秩序的有效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提出建立与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既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行业管理方式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我国加入WTO后改善国家物流业发展环境的需要,对尽快提高我国处于落后状态的物流业相关企业参与和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物流业统计体系。统计体系是行业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保障,目前,我国关于现代物流业研究的成果较多,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和统计资料的缺乏,诸多研究成果尚很难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形成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 分析 第一章美容化妆品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对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整顿源于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美容化妆品市场多次曝光,成分严重超标、铅汞中毒,针对目前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权益的中消协“2005健康·维权年主题”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活动已经启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并同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调查期间,其联合地方消协揭露美容化妆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公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和消费者对美容化妆 品市场的满意程度。 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促进美容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权。美容化妆行业消费投诉致使该行业信任危机重重,但通过对美容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研究

发现,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没有因为信任危机萎缩,反而增长更为迅速,并有向国际知名品牌集中的趋势,消费更加理性。而医药企业有在逆 向中寻找市场机会的天然优势。 另外,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已发展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商务与家电产品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行业。但美容化妆品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缺乏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仅去年全国就受理美容化妆品投诉2.8万件。 除此之外,我过对于一些医药公司、化妆品、瘦身、丰胸等产品的广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一块。所以,如果要在广告这一块做好那就是不能够有半点的夸大其功效,按照其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二、经济环境 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当前,供给条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约束较轻,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而资源环境成本又难以构成比较有效的硬约束。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九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来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2000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 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 2、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物流费用却不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6.9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铁路建成规模);公路通车里程14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14公里;主要

沿海及内河生产用码头泊位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81个;内河通航里程 1l.93万公里;民用机场139个;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3.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此外,全国散装水泥、联运、批发交易市场、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虽受“泡沫”影响发展势头放缓,但仍极具发展潜力。2000年,全国互联网专线用户已达17063万户,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十万家。 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来看,已无太大制约。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利润潜力还待充分挖掘。 根据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物流质量可以表现为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3个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总体表现难尽人意。 一是物流时间长。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活动所占时间为整个供应过程的90%以上,物流过程中运输以及生产、销售准备过程中的存储所占时间比重又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日用化学产品细分为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及其他日用化学产品。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实施监督职能,包括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监管、日用化学产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等,以保证日用化学产品的卫生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日用化学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行业管理机构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化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下属各地方协会。中国香化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推动行业发展;开展产业及市场研究,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产品进行监督;同时,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收集、整理会员企业的意见,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3)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实行“法律约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工商与质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管 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而企业业务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则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1、我国日化行业市场现状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等有利因素的促进,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2014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900亿元,其中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与美国,

2019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化妆品的概述及分类 (一)、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包括:基础化妆品、美容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二)化妆品的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 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 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发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薄膜状:骨胶原面膜粉、剥离型面膜等。 : 如眉笔等 包括痱子粉、香粉、眼影、染发粉、足粉、爽身粉等。 包括乳液、蜜、粉霜、护肤、洗面奶、发乳等。 包括香波、化妆水、香水、紧肤水、古龙水、保湿露、花露水等 :包括唇膏、眉笔、发蜡等。 :胭脂、粉饼等。 :如唇膏等 如面膜、染发胶等; :如发胶、摩丝等; 婴儿用品:婴儿皮肤稚嫩、应注意安全性。

中国日化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日化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一)行业概况 1、中国日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1)日化行业整体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数近20%,人口基数 及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和人均消费水平,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15 年,中国日化产品市场规模为3,156 亿元,同比增长6.59%,从2011 年至2015年,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预计2016 年至2020 年年增长率仍将保持一定增长水平,预计到2020 年,中国日化产品零售额将达到4,950 亿元。

(2)日化行业竞争状况 ①民族品牌发展壮大 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早对外放开行业之一,日化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上世纪90 年代行业发展初期,外资日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00 年以来,以“立白”、“纳爱斯”、“拉芳”、“六神”、“蒂花之秀”、“霸王”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大部分民族日化品牌与外资品牌处于正面竞争状态,其中在部分细分品类上民族品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如“立白”、“纳爱斯”等。 随着日化行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品牌纷纷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不断加大资金及技术投入,逐步发展壮大。日化行业代表性民族品牌情况如下:

②日化行业并购状况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以“美加净”、“熊猫”、“小护士”、“大宝”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各自细分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相对外资品牌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以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为代表的外资日化巨头出于竞争因素等考虑,凭借强大的品牌、渠道、资金优势,相继将这些民族品牌收购纳入旗下。日化行业并购情况如下表所示: (3)日化行业细分市场状况 ①个人护理产品类 个人护理类产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居民住房条件、公共卫生设施等条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一、产业定义 化妆品所包括之范围相当广,主要可分为保养品、彩妆品与香水三大系列。保养化妆品包括化妆水、乳液、面霜等。彩妆品泽含括口红、眼影、腮红、粉饼等。 二、全球化妆品市场概况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 了经济衰退,使得1995~1999年全球化妆品出 现负成长,但随着亚太地区市场逐渐复苏,并显 示出强劲的成长态势,使得近两年来全球化妆品 市场呈现成长。来自《国际市场追踪》(MTI)的 统计报告表明,近期国际市场,香水产品受经济 衰退影响较大,市场销售出现了严重下滑。但同 时,其它类化妆品特别是彩妆品的销售则持续呈 现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市场区隔方面,西欧依然占据全球化妆品 市场30%的销售额,产品总值达到1720亿美元;

日本约占17%的全球市场比重;美国的个人消费额很高,因而该国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消费总额占据了全球的20%。直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5年里,拉丁美洲及亚洲市场的增长较快,主要包括阿根廷、智利、泰国、韩国、印尼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巴西近几年的市场增长最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5大化妆品市场;中国的市场增长率居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第8大化妆品市场。 图一、全球主要化妆品市场

日本国内的化妆品市场大约在1、6兆—2兆日元左右。而支撑了化妆品市场强增长势头的是那些品种呢? 由于日本女性向来把拥有亮白细腻的肌肤视为美丽的基础,以化妆水为首的基础护肤品的销售额大约占了整个化妆品市场的三分之二。同时,美容液的销售额日益攀升,成了仅次于化妆水的基础护肤品的又一主力;日本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容液大国”。 在能让女性光彩照人的彩妆市场中,粉底的销售份额占第一位。而由于当今的时尚是“光泽的皮肤加上顾盼生辉的明眸”,女性们的化妆重点已逐渐从唇部转移到眼部。因此,睫毛膏和眉笔的销量猛增。同时,尽管口红销售得不尽人意,但唇彩的登场仍不失时机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各厂家竞争的重点。 日本的各大化妆品市场占垄断地位的依然是资生堂、花王、嘉娜宝、高丝四大商家。2002年,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依次为16、2%、13、6%、12、8%和9、6%。而在这业界四大霸主之外,还有一千多家中小企业,通过开发各种销售渠道拓展着各自的业务。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年中时节,以“SK-II”的“铬钕门”事件为主,“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国家质量监督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消费者投诉同比上升了43.6%,北京地区的增幅最高,超过了六成。一时间,众多消费者“谈美色变”,化妆品、日化产品的行业成色、信誉和信任度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广义)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 一、化妆品产业市场综述 2006年化妆品产业的销售额达到770亿元左右。其中护肤品的比例约为33%,销售额为254.1亿元,美容类产品的比例为31%,其市场销售额238.7亿元,洗护发产品和香水市场比例为36%左右。 从市场情况来看,2006年的化妆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男士、儿童化妆品发展迅速,但市场份额依然偏小 男士化妆品 几年前就开始叫火,虽然近两年都保持了30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偏小。2006年,男士化妆品的总体销售额为4亿元,虽然中国有将近一亿的男士,处于生理成熟阶段也有消费能力,按每人每年消费100元人民币计算,男士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也有100亿人民币,将其视为一座金矿并不为过,但实际的销售额却只有4亿。即使到2010年,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销售也不会超过40亿元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领行业翘楚的品牌。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男士有使用化妆品意识的比例不超过2%,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9%。而国内下列因素也造成了男士化妆品该火不火:一是我国男士使用化妆品的观念并未成熟;二是厂家没有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引导人们去转变观念;三是销售渠道未成熟。男士使用化妆品在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关于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 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从行业宏观来看 1、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 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 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 1989年颁发了《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生产及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法规首次提出了特殊化妆品概念,目前,我国获准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00多种。 1995年颁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该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创化妆品这一专业术语。

中国日化行业市场渠道分析报告 (2)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日化行业的分类 日用化工产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产业大类。我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在13%以上,预计到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制造业下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就下含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下面又分为化妆品制造 850-900亿元人民币/年: (1) 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 450亿元(2003年); (2) 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 (3) 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

(4) 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 (5) 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 (6) 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4000家,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了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市场份额却只有不到20%。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有重庆奥妮,上海家化,北京三露,深圳丽斯达,湖北丝宝,广州雅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企业则从几亿至上百亿都有,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等。 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高档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日化用品高端市场上,本土企业无一入围,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 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标准各异,可以按化妆品的功用分类,也可以按化妆品的使用部位分类,还可以按状态(剂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功用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 新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 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 ?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发水等。 ?治疗类化妆品:如痤疮水、粉刺露、祛斑霜等。

2019年日化行业宝洁分析报告

2019年日化行业宝洁 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全球日用消费品巨头的成长之路 (5) 1、宝洁:日化巨头公司 (5) 2、宝洁的诞生及全球化进程 (6) (1)第一阶段(1837-1889):肥皂、蜡烛起家 (6) (2)第二阶段(1890-1945):创新与发展 (7) (3)第三阶段(1945-1980):拓展新领域,发展迅猛 (7) (4)第四阶段(1980-至今):全球日用消费品巨头 (8) 3、业绩起起伏伏,宝洁宝刀未老 (9) (1)2008年以来宝洁业绩增长触碰天花板,业绩起起伏伏 (9) (2)宝洁宝刀未老 (9) (3)产品覆盖范围广泛,远销世界各地 (10) 二、差异化营销强化多品牌战略 (11) 1、品牌矩阵:专注细分市场,覆盖广泛 (11) (1)公司拥有范围广泛并深受信赖的优质品牌组合 (11) (2)公司全球业务部门分为五大细分市场,涵盖十大产品类别 (12) 2、美容市场增长迅猛,有望成为业绩增长引擎 (15) (1)五大细分市场稳步发展,美容市场成最大亮点 (15) (2)美容市场增长较快,成公司增长引擎 (16) 3、新兴市场稳中有升,大中华区增长强劲 (17) (1)三大核心区域全球化布局 (17) (3)大中华地区业绩大涨,增长势头强劲 (18) 三、地区扩张+行业扩张铸就全球跨国企业 (19) 1、并购催生最大的日用品公司 (19) (1)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历程 (19)

①地区扩张 (19) ②行业扩张 (20) (2)砍掉旗下近80%品牌的宝洁,在持续业绩压力下,再度开启收购模式 (21) (3)受困于业绩的持续低迷,十年以来全球销售额接连出现停滞或者下滑 (22) ①精简营销费用 (22) ②精简品牌数量 (22) ③精简部门架构 (23) 2、稳定的现金流、毛利率、费用率 (24) 3、中国成为宝洁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27) (1)中国市场是宝洁最看重的市场之一 (28) (2)坚持国际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 (29) 四、启示与思考 (30) 1、经验启示 (30) (1)矢志不渝的高广告投入,强化品牌地位 (31) (2)积极应对滞缓局面,焕新品牌重振业绩 (31) (3)持续培育爆款的能力 (32) (4)不甘现状,掘金新市场 (32) 2、对化妆品行业的思考 (32) (1)化妆品公司拥有优质从财务指标和长尾效应 (32) (2)要成长为化妆品巨头必须拥有丰富的品牌矩阵,因此收购是其成长的必然之路 (33) (3)中国目前是全球化妆品行业增速最快的国家,行业红利中必然会促成国产巨头的诞生 (33)

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接近3000亿元 在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增长压力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类零售额为2992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8.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注:2020年前10月零售总额增速为5.9%。 2、中国化妆品产量增长明显 2013-2016年,中国化妆品产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每年产量维持90万吨左右。2017-2019年,中国化妆品产量增速明显,2019年产量达124万吨,同比增长6%。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一直是一个供大于求的状况,每年过剩的化妆品要通过出口来消化掉;近几年我

国化妆品行业产销率均在75%-85%之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有上涨的趋势。 3、护肤类化妆品细分市场规模最大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高达4777.2亿元,同比增长13.84%;2010-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82%。2019年,护肤品、护发和彩妆是化妆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三者占据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约75%,其中护肤品市场约为2444.15亿元,占比高达51.16%。 从增长速度来看,彩妆则成为增长最快的化妆品,2014-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95%,远远高于整体行业增速。

4、中国化妆品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CR3为23.8%,CR5为30.4%,CR10为41.7%。2019年,市场集中度的三项指标与前三年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化妆品行业CR10超过了40%的水平,CR5超过30%,说明我国化妆品市场己经由竞争型转变为寡占型。 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企业市占率排前三的分别是欧莱雅、宝洁和雅诗兰黛,其中欧莱雅市占率为10.2%,宝洁市占率略低于9.4%,排名第三的雅诗兰黛与欧莱雅及宝洁的市占率相差较大,低于5%。 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五的公司均为外资品牌,可见目前外资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但近年来,由于90后消费迅速崛起,不少内资品牌及时响应年轻一代的需求,积极从品牌、成份、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 2003年12月,对于中国日化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意义的时间,总部位于素有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的欧莱雅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战略性收购,欧莱雅的战略性收购拉开了跨国日化巨头战略布局中国市场序幕,中国日化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此,国人将更多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异彩纷呈化妆品,中国日化市场竞争进入了国际巨头主宰的时代。 此后,包括美国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花王,美国雅芳等等国际巨头纷纷对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全然不会考虑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心理感受,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太过弱小了,并且,中国日化企业缺乏足够的耐性与耐力来打赢这场也许永远不会有尽头的战役,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还是缺少诗人气质与农民的韧性,毕竟,中国市场利益与利润诱惑还是非常之多,无论是投身房地产,还是进行资源性开发,无论是进行金融行业的投资还是进行所谓多元化尝试,中国日化企业的获利空间都要远远大于日渐薄利的日化行业,现在反思中国日化行业,其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产物,是刚刚被国际巨头唤起的一个朝阳性产业必然会有的暴利产业!因为是投机性产业而不是战略性产业,依靠资本意志建立起来的产业版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所以,一旦出现新的更加有诱惑力的利润性行业,日化行业一定会成为一个现金库,一定会被掠夺性利用。中国日化企业财主式的满足必然会断送中国日化美好的未来。 形成中国日化行业如此格局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在国际巨头战略面前变得如此苍白如此懦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原来的士气高昂为什么会突然变得信心全无?我认为首先是中国日化企业缺乏战略建构能力,而且随着竞争加剧,中国日化企业如果不在战略层面寻找突破,可能未来的中国日化企业不会有生存的余地,除非跨国公司考虑为自己竞争预留一个靶子。 中国日化企业有战略性远景嘛?根据我对中国日化企业的接触发现,中国日化企业是一个完全没有战略的行业,所以,中国日化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必然会越来越无足轻重的! 1、战略目标:迷茫与迷失 战略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愿景,我们称之为目标。中国日化企业很少有战略性目标或者说有基于自身资源的企业经营战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缺乏这样的战略愿景。而由于缺乏愿景,企业在发展层面的持久动力便无从谈起!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1.1日化行业的分类 日用化工产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产业大类。我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在13%以上,预计到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制造业下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就下含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下面又分为化妆品制造业、洗涤剂制造业等多个子行业。

根据传统的产业分类,日化产业习惯分为以下六大类,整体市场规模约850-900亿元人民币/年: (1) 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450亿元(2003年); (2) 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 (3) 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 (4) 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 (5) 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 (6) 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4000家,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了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市场份额却只有不到20%。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有重庆奥妮,上海家化,北京三露,深圳丽斯达,湖北丝宝,广州雅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企业则从几亿至上百亿都有,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等。 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高档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日化用品高端市场上,本土企业无一入围,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 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标准各异,可以按化妆品的功用分类,也可以按化妆品的使用部位分类,还可以按状态(剂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功用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 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化妆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1987年的产值仅18亿元,生产企业只有100家左右,发展到2000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138亿元,拥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从1987年到2000年,化妆品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国际化妆品市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全球化妆品的销售情况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国际市场追踪》(MTI)的权威统计报告,国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而另一家全球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调查资料显示,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增长较快,并预测今后亚太地区还会有较高的发展趋势 1、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赫莲娜、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等。 宝洁公司:“玉兰油、SK-Ⅱ、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露”等。 联合利华:“夏士莲、力士、旁氏”等。 法国LVMH集团:“迪奥、CD、纪梵希”等 法国产香水:“爱琪美、莲娜丽姿、欧洲之萃、香奈尔”等 巴黎贝丽丝香水有限公司:“贝丽丝” 意大利的“范思哲” 丝宝公司的:“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 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 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 深圳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羽西、阿迪达斯”。 安利公司:“雅姿“ 郑明明化妆有限公司的“郑明明”。 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 香港丽丝达:“小护士”。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COCOOL、高夫、梦巴黎”。 北京三露厂:“大宝”。 奥尼化妆品有限公司:“奥尼、西亚斯、百年润发”。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品牌”。 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可采眼贴膜” 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等。

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监管、发展概况

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监管、发展概况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日用化学产品细分为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及其他日用化学产品。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实施监督职能,包括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监管、日用化学产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等,以保证日用化学产品的卫生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日用化学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行业管理机构

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化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下属各地方协会。中国香化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推动行业发展;开展产业及市场研究,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产品进行监督;同时,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收集、整理会员企业的意见,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3)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实行“法律约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工商与质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管 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而企业业务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则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7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口增长11.5%,其中化妆品进口增长1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于2018年7月1日起,洗涤用品、护肤及美发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8.4%降至2.9%。尽管中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健康发展,国民消费尤其是“化妆品人口”消费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即按照以下标准来定义:(1)居住在城镇;(2)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3)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根据日本资生堂的统计,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已增长到2010年的1亿人,同时预计2020年将达到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5,600万人核心“化妆品人口”。核心“化妆品人口”的成倍增长,必将带来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和个人洗护行业市场规模为

3,616亿元,同比增长9.6%,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中国整体化妆品及个人洗护行业增速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之一。 2、行业集中度较低,跨国企业占据主流,国内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4,000余家,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超过35,000种,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据Euromonitor、招商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欧美及日韩等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仅有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2.6%)、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3%)和伽蓝集团(2.2%)在列;同时虽然跨国企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

化妆品行业目前的现状

本文由清飞扬贡献 文档可能在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妆品行业目前的现状 盼望投机,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老板急于求成。使企业风险增大,问题增多而复杂化,资金的缺乏难于请到上等的管理人才,反过来影响又生产及营销的能力,而没有好的生产及营销能力,便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资金,老板更急…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机会的行业。 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亿元。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发明大量就业 年是亿元,年是亿元,年是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资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块钱,年代初。年初上升到人均块钱,年上升到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元。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护肤类的占护发类的占美容类的占香水类的占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 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从近几年的动向看。有专家预测到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要占到第一位。 年为亿元,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年为亿元(人民币)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至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销售额的年增长率曲线,从博雅对护肤品的统计分析来看。有年一个周期的快速增长到略缓,再快速增长再略缓的特点。 每次从曲线开始上升阶段起,博雅发现。市场上就有一个或几个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在作强势促销。 每次的增长速度加快,不过。否就是由这些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所带来、或促成、或形成,博雅还在研究中,尚未确定。但我可以肯定:现在增长减缓,为下一次的高速增长,积蓄力量。 大概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分析近二年化妆品行业所遇到困难。 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 走私和假冒伪劣化妆品,市场规范化水平低。对于老实守法的企业形成的冲击,导致了企业的困难; 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入的化妆品广告费用是亿元,国外化妆品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而我国企业的投入还不到 引进外资个项目,年。新增条化妆品生产流水线,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投产,竞争更加激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