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科学复习

地球科学复习

地球科学复习
地球科学复习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系统科学。

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物、空、时的变化及差异性。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类比法——利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

宇宙始于大爆炸

爆炸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冥气体组成

地球:土壤水温度大气生机勃勃

月球:死寂沉沉

银河系和太阳系中98%是由氢和氦气体组成,固体物质少于2%。地球中氢和氦很少,铁,氧,硅较多。

地球形成假说

冷星云形成的尘埃集合体。原始的均质地球受太阳辐射(风)高温的影响,轻的气体被吹到外层形成类木行星。重的组成地球。高温,熔融,重力使地球分异形成层圈构造。大气圈和水圈是地幔分离出来的。

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海洋——水圈的主体全球地形

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

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莫霍面(平均33km)

地幔

古登堡面(2900km)

地核

地球平均半径6371

地球平均密度5.5g/cm3

地质年代

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标准化石:能够用来确定特定地层时代的化石称为标

准化石。标准化石具有演化快,数量多,分布广,特

征明显的4大特点。

化石研究意义

确定地质年代。

研究生物演化规律。

建立地质年表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

常见化石

1. 古无脊椎动物

2. 古脊椎动物

3. 古植物

地层: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层状岩层。

地层层序律:地层来经强烈的构造变动而倒转或位移

时,保持着正常的顺序,即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

成的地层在上,称为地层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不同的化石,不同地

区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属同一时代,称化石层序律。

地层的划分:是依据地层的某种特征或属性,按照地

层的原始顺序,将地层剖面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级

别的地层单位。

地层的对比:是依据地区的特征或属性,对不同地区

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研究,论证这些地层单位在特征

和地层位置上的对应和相当关系。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原则)

地层层序律:根据叠加原理。(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

上)利用波痕,层理,泥裂,雨痕可判断岩层顶底。

化石层序律:生物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

级的不可逆原则。利用生物群特征确定岩层新老。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被切割的先形成,切割者后

形成。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原理:

放射性元素衰变后成为稳定元素;如:铀(238)=铅

(206)+8氦(4)。

衰变具有固定的半衰期(年);衰变速度不受外界影响。

矿物为测定对象。

前寒武时期

有机碳(38亿年前,格陵兰)

菌类化石(35亿年前,澳大利亚和南非)

真核生物化石(25亿年前,中国)

多细胞生物(8亿年前,后生动物;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

动物群)

叠层石(前寒武的主要化石)

地质年表

早古生代生物特征

寒武纪以三叶虫为主。

奥陶纪主要为鹦鹉螺。

志留纪腕足、双壳、笔石繁盛。

寒武纪末出现鱼类。

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时期。

晚古生代生物特征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生植物共同发展的时期。无脊椎动物的腕足、珊瑚、菊石、蜓大发展。脊椎动物的鱼类泥盆纪大发展。

泥盆纪晚期出现两栖类,石炭—二叠纪大发展。

晚石炭纪出现原始爬行类。

植物界在石炭—二叠纪乔木、蕨类植物空前繁盛,成为

世界上的重要成煤期。

新生代

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起源主要证据是化石。

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发现的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是

地球上最早的能人化石。

我国最早的直立人化石是200万年前的巫山人。

北京猿人生活在50万年前。

人类演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等阶段。

大气圈

大气圈的作用

防止太空物质灾害性的袭击地球。固体物质(陨石、

冰体);宇宙辐射。

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必备条件。温度、呼吸、气压、

循环。

大气圈的分层

外层(散逸层):粒子向太空扩散,构成地球外部磁场。

热层(电离层):90-800km,温度迅速升高,300km

达1000度高温,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是吸收紫

外线、传播无线电波和卫星运行的主要圈层。

中间层:50-90km,温度由热-冷(0—-83度)。

平流层:10-55km,温度由冷—热(-80—0度),无垂

向大气对流,为飞行安全区和臭氧层分布区,吸收了

大量的紫外线辐射。

对流层: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密度最大,气温由热-冷(15—-50度)。是产生气候

现象的主要层圈。

大气循环: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空气流向热空气。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

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

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

影响地球上所有运动的物体。

低压中心形成逆时针旋转气团(气旋)

高压中心形成顺时针旋转气团(反气旋)

风化作用

岩石在原地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破坏作用

称为风化作用(水沿裂隙下渗破坏岩石、连续岩层被

破坏成孤峰、山坡脚的碎屑堆、风化的雕塑)。

物理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和矿物组成,未形成新的矿物。包括:温差风化、冰

劈作用、盐类结晶、层裂等。形成岩屑、砂粒等碎屑。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在原地由于化学反应使其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成

分的变化,形成新矿物。包括水解、水化、溶解、氧

化、碳酸化作用等。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气候、地形、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气候决定风化作用类型;干旱气候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温湿气候区以化学和生物风化为主。地形影响风化作用的程度。岩性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

地形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山顶,风化作用较强,风化速度快。

坡下风化作用相对较弱。

风化作用的产物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残留于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风化壳:由残积物组成的,呈不连续覆盖地表基岩上的薄层外壳。风化壳的顶部常为土壤层。

古风化壳: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风通过吹蚀和磨蚀对地表进行的破坏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碎屑颗粒在风的作用下,通过悬浮、跳跃和滚动的形式进行搬运。

风的沉积作用:风力无法携带搬运颗粒的重量时发生沉积作用,风速是决定沉积作用发生与否的主要因素。全球沙漠的分布

南、北纬30度是全球的高压带,形成干燥的地面信风,致使全球沙漠分布于南、北纬15—30度的区域内。沿岸山脉影响沙漠的形成

生物圈

生物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

地球上的生物分五个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原核生物

无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以细菌和蓝藻为主。

原生生物

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和原

生动物。

真菌:没有叶绿素的真核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包括蘑菇、木耳、灵芝等。

植物: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包括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动物:由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组成的多细胞复杂生

物。

DNA的基本单元核苷酸由脱氧核糖(S)磷酸盐(P)

和碱基(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核嘧啶C、鸟嘌呤

G)三种分子组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将对疾病的防治,生物制药,

器官再造和移植,食品工业,生命的形成和延续等领

域带来难以估量的重大变革。其意义远大于克隆技术

带来的变化,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深刻的

影响。

生命的起源

地球早期大气层中含有C、H、N、O等组成生命的基

本元素。

地球早期的温度适合生命的存在。

地球上产生的生命是从无机界发展而来的。

陨石和宇宙尘中发现了有机物。

实验证实:碳、氧、氢、氮的混合物在电击、紫外线照

射、冲击波作用下可生成有机物。

生物在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过多次集群灭绝事件。

例如:

元古代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灭绝。

二叠纪末三叶虫、四射珊瑚的灭绝。

白垩纪末恐龙的灭绝等。

生物圈对其它层圈的作用

大气圈:生物作用,特别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保持大

气成分组成具有决定意义。

大气圈中氧、氮、二氧化碳的循环都是在生物作用的

参与下进行的。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污染值得充分重视。

水圈:生物作用影响水圈中元素的迁移和沉淀过程,

也影响水圈的运动循环。

放射虫硅质岩的形成吸收了海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硅。

浅海石灰岩(碳酸钙)的形成是生物作用的结果。

铅、磷等元素可由生物作用沉积于海底。

大洋盆地的锰结核(含多种金属)是菌类和微生物作

用的结果。

水循环过程中生物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岩石圈:生物对岩石圈表层进行破坏和物质交换。

石油、天然气和煤是通过生物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岩石圈中的生物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生物作用形成了土壤。

地质历史中形成的许多矿产(铁、铜、锰)与生物作用有关。

水圈的组成

海洋:97.3%(咸水)。

冰川:2.1% (固体淡水)。

地下水:0.6%。

地表水:0.01%。

大气水和生物水:0.001%。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不足1%。

水的特点

水的偶极性分子结构决定了水具有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用的主要媒介。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滨海带(滨岸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

间)

浅海带(大陆架)

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半深海(大陆坡、大陆基)

大陆坡: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的陡坡地带。

大陆基: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深海带(大洋盆地)

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大洋中脊、海山、海底平

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海水的特征

海水含有3.5%的盐类,其中2.7%为氯化钠,其次为氯

化镁、硫酸镁、碳酸钙等。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成

的并由河流将其带入海洋中的。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理纬度一致,200

米透光带以下温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为

2度左右。

海水温度\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海水的运动

波浪:海水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称波浪,波浪的能量来自

风。

波浪用波长、波高、波峰、波谷来描述。

深水区(大于1/2波长)波浪的水质点在原地做圆周

运动以传递能量,浅水区(小于1/2波长)水质点受

深度影响成椭园运动。

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潮汐受日、

月引力和地月系统离心力决定,引潮力是二者的合力。

潮汐的成因: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对海洋的影响

浊流

形成于大陆坡沿海底峡谷流动,沉积于深海盆地的高密度重力流。

洋流

由于温差和盐度不同引起海洋中沿固定方向大面积流动的水体,分为表层洋流和深部洋流。

片流和洪流受大气降水控制,属季节性和暂时性流水。山洪爆发、洪积物、冲沟与洪积扇

水系:由支流和主流组成的河流网状运动系统称为水系,水系覆盖的地区称为流域。

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原因)

能量(动、势)转换是产生河流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地质作用)的根本原因。

河流的剥蚀作用:河流通过机磨蚀和化学溶蚀对河床进行破坏。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的类型冰川溶水形成辫状河

具有固定河道的曲流河

河流上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河床坡度大,流速快,搬运力强,以下蚀作用为主。

常形成急流、浅滩、瀑布和V形谷。

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称为向源侵

蚀。

侵蚀基准面是下蚀作用的极限,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

侵蚀基准面,湖泊和主河道是上游或支流的暂时性侵

蚀基准面。

河流中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河流中游坡度缓,流速较慢,搬运力降低,下蚀作用

减弱,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谷加宽,形成U形谷,

河曲等现象,河谷内沉积大量碎屑物。

U形谷,河曲,边滩(点沙坝)形成过程。

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流凸岸沉积,凹岸剥蚀后退,河

曲加大。

河流(中)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河流(中)下游坡度极缓,流速很慢,动能明显减弱,

河流几乎不具备侵蚀能力,也很难携带搬运大量的碎

屑物,以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蛇曲和大量沉积地形。

蛇曲与牛轭湖的形成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下降是发生沉积作用的主要

原因。形成边滩(点沙坝)、心滩、天然堤、河漫滩等

沉积地形,最大的沉积场所位于三角洲。

天然堤和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平水期河水位于河床内。

洪水期河水漫过河床,淹没河漫滩。

洪水过后形成天然堤和河漫滩沉积。

三角洲的组成:

由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部分组成。平面上表现

为三角形或扇形。

三角洲的成因:

携带的大量碎屑物的河流,在海水顶拖作用下,流速

骤减,形成广泛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是河

流最大的沉积场所。

矿物

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

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称矿物。

天然产出

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

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结晶质点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如:石英晶体,

石盐晶体。

非晶体:质点无规则排列。如:玻璃质,胶体等。

自然界中以晶体矿物为主,也存在非晶质矿物。

地球各圈层元素特征

地核:Fe、Ni

地慢:O 、Si 、Mg 、Fe 、Ca 、Al 、Na 、k

地壳:O 、Si、Al 、Fe 、Ca 、Mg 、Na 、K

水圈:O 、H 、Cl 、Na

大气圈: N 、O

生物圈:O 、C 、H 、N 、Ca

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

元素克拉克值大,矿物种数多、数量大。

克拉克值较高的Si、AI、Fe、k、Na、Ca、Mg组成地壳主要的氧化物及含氧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占矿物总数的24%,占地壳总重量的75%;氧化物矿物占矿物总数的14%,占地壳总重量的17%。

矿物的单体形态

结晶习性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向延长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柱状石英、针状普通角闪石、纤维状石膏、石棉等。

二向延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呈鳞片状、

片状、板状等;如片状云母板状石膏。

三向等长型: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程度近于相等,呈

等轴状或粒状,如立方体石盐、黄铁矿。

晶面花纹:矿物晶体表面出现多种凹凸花纹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矿物的个体(晶体颗粒或胶粒)集合在一起以集合体

形式出现的。阳起石(放射状集合体)孔雀石(肾状

集合体)

光学性质

颜色:表现为吸收光波的补色。

光泽:矿物反射光线的能力。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石墨条痕黑色、赤铁矿条痕樱红色、褐铁矿条痕褐色

金属光泽黄铁矿

半金属光泽赤铁矿

金刚光泽金刚石、黑云母

玻璃光泽方解石、石英晶面

油脂光泽石英断口面

土状光泽高岭土

力学性质

解理:矿物受力后破裂成规则平面的能力。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

面称为断口。

硬度:矿物抗刻划的能力。

矿物硬度计(摩氏硬度)用10种矿物标定

1、滑石

2、石膏(石膏的硬度小于指甲)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

矿物的发光性:矿物受到加热,紫光、紫外线、x射线、

阴极射线外界能量激发时发出可见光的性质。如金刚

石、白钨矿等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萤光。

矿物磁性:矿物在外磁场作用下,被磁化时所表现的

性质,如磁铁矿的磁性,赤铁矿的电磁性。

矿物的放射性:含放射性元素矿物自发地放出粒子或

射线,同时释放能量的性质。如沥青铀矿、锆石、独

居石等。

矿物的导电性: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称为矿物的导

电性。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所具有的化学键的类型。

有些矿物极易导电,如自然金属矿物、石墨及黄铁矿、

等金属硫化物。

矿物分类

晶体化学分类:以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作为分

类依据。

矿物分为五大类:

自然元素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卤化物

含氧盐

矿物命名

矿物命名的主要依据:

(l)以矿物或矿物解理的形态命名,如石榴石其晶形似石榴籽;方解石被敲击后呈“块块方解”;长石具有长方形解理块。

(2)以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 如自然金、自然铜。(3)以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橄榄石得名于橄榄绿色;金刚石具特有的光泽及无坚不摧的刚硬。

(4)以产地或产出地命名,如高岭石为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

主要矿物类型

造矿矿物:组成固体矿产资源。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体矿物。共8种。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长石类(Ca、Na、K长石)、石英、方解石。

橄榄石(MgFe)2 [SiO4]

常为粒状集合体。浅黄绿到橄榄绿色。随含铁量增高而加深。玻璃光泽。硬度6—7。极不完全解理。

普通辉石(Ca,Mg,Fe,Al)2 [(Si,Al)2O6]

单晶体短柱状,横切面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 5.5—6.0。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交角为87o或93o 。

普通角闪石

单晶体长柱状。横切面呈六边形,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o或124o。

黑云母K(Mg,Fe)3[AlSi3O10](HO,F)2单晶体为短柱状、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

为鳞片状。棕褐色或黑色,随含Fe量增高而变暗。硬

度2.5—3。有平行片状方向的极好解理,易撕成薄片,

具弹性。

白云母KAl2[AlSi3O10](HO,F)2

单晶体为短柱状及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

为鳞片状,其中晶体细微者称为绢云母。薄片为无色

透明。具珍珠光泽。硬度2.5—3。有平行片状方向的

极好解理,易撕成薄片,具弹性。

钾长石K[AlSi3O8〕

钾长石包含正长石、钾微斜长石、透长石及冰长石等

变种,其成分无变化,仅结构略有差别。其中常见的

是正长石。单晶体常为柱状或板柱,常为肉红色,有

时具有较浅的色调。玻璃光泽。硬度6。有两组方向

相互垂直的解理。

石英

单晶或晶簇,纯净石英无色透明,称为水晶。含杂质

可呈各种色调,含Fe3+呈紫色称为紫水晶。石英晶面

为玻璃光泽,有晶面条痕,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节理、

硬度7,贝壳状断口。

斜长石:钠长石与钙长石组成类质同像系列,包括:

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

六种。

隐晶质的石英称为石髓(玉髓),颜色多变,微透明。

具有多色环状条带的石髓称为玛瑙。

方解石CaCO3

单晶或晶簇,粒状、块状、纤维状及钟乳状等集合体。

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玻璃光泽。硬度3。三组斜

交完全解理。易沿解理面分裂成为菱面体。遇冷稀盐

酸强烈起泡。

矿物首饰、工艺品

岩浆活动

岩浆:岩浆是具有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的高温混合物。

通常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物质。岩石圈或地幔的岩

石在放射线元素蜕变热的影响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运移、冷凝固结成岩浆岩的

全过程称岩浆作用。岩浆通过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喷

出作用)形成岩浆岩。原始岩浆在上侵过程中由于同

化、混染作用成分将发生改变。

两种主要的岩浆类型

玄武质岩浆:1000-1350C厚度小粘度小

花岗质岩浆:650-950C厚度大粘度大

岩浆的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岩浆侵入到地壳一定深度内,缓慢冷凝(花岗岩须1Ma)

固结形成侵入岩。

岩浆喷出地表,沿坡流动,迅速冷凝固结形成喷出岩。

盾状火山:规模巨大,夏威夷火山高约8000米,宽数

百公里。由大洋玄武岩组成。

火山渣锥:规模小,高100-300米,宽度小于1公里,

由火碎屑、火山灰、火山弹堆积而成。

服饰火山:规模中等,高数千米,宽数公里,由熔岩

和火山碎屑组成,自然界最为常见。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及其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构造:岩浆岩的构造主要是指岩石中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分布和充填方式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

斑晶(粗大矿物晶体)基质(细粒矿物晶体)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

块状构造:矿物颗粒均匀分布。(花岗岩)

流纹构造:长英质矿物组分定向排列。(流纹岩)

气孔构造:岩石中含有气孔。(玄武岩)

岩浆岩的产状

指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状态。具体表现为岩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深度与环境。包括:岩基、岩株、岩床、岩墙、岩盖等。

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batholith)岩株(stock)岩床(sill)岩墙(dike)岩盘(laccolith)

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锥(volcanic cone)熔岩流(lava flow)火山颈(volcanic neck)

硅酸盐岩浆的结晶作用

鲍文反应系列岩浆岩的分类

常见岩浆岩

酸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中性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橄榄岩

流纹岩:隐晶质结构,流纹构造。镜下石英、长石组

成流线。

花岗斑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正长石组

成。

花岗岩:显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长石、

石英、黑云母组成。

安山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角闪

石组成。

闪长玢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角闪石组

成,基质由细粒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

闪长岩:显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由斜长石、

角闪石组成。

玄武岩:隐晶质结构,气孔构造。

辉绿岩:辉绿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橄榄石、辉石

组成。

辉长岩:显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由斜长石、

辉石组成。

橄榄岩:显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由橄榄石组

成。

浮岩:隐晶质结构,气孔构造。

凝灰岩: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构造。成分由岩屑、晶

屑和火山灰组成。

水下喷发的玄武岩具有枕状构造,称为枕状玄武岩。

海底扩张在大洋中脊形成大洋玄武岩。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

沉积岩:地表原有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流水剥蚀和沉积,松散沉积层,

压力增大底层被压实,沉积物胶结成沉积岩

沉积岩的类型

按照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分为:

陆源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

碳酸盐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泥晶灰

岩)

蒸发岩

可燃有机岩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泥质结构:由泥质组成。

晶粒结构:由结晶矿物组成。

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组成。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风成(A.B)和水成(C.D)交错层理的形成过程

递变层理

层面构造:干裂、波痕

常见沉积岩

砾岩、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页岩。

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泥晶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灰岩。

沉积岩中的石油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变质作用

在地壳一定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应力等因素的综

合影响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在基本

保持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

岩石的一系列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控制因素:

温度(T)压力(P)应力(S)流体(f)。

不同的构造环境,表现为变质作用的多样性。

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表现为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的变化。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发生的变化。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温度(T):200 C——1100 C,最高1150 C。控制

变质程度。

压力(P):围压(静压力),随深度变化。控制变质矿

物的形成。

应力(S):与定向压力有关。决定变质岩的面状和线

状构造。

流体(f):H2O、CO2、气态物质、硅酸盐流体等,含

量少,作用大。

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在浅部岩石发生

脆性破裂,形成碎裂岩;在深部发生韧性变形,形成

糜棱岩。

接触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作用

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带

上,前者形成角岩、石英岩或大理岩,后者形成矽卡

岩。

区域变质作用(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

发生的,由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

引起的变质作用,形成区域变质岩。

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岩与硅酸盐流体相互作用,介于

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地质作用,形

成混合岩。

岩层断裂位移,发生动力变质作用,沿破裂面两侧可

形成碎裂岩(构造角砾岩)

不同的构造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

在变质岩中不仅可以见到岩浆岩中常见的七种造岩矿

物,还可以见到变质岩中特有的矿物,如:绿泥石、

绢云母、十字石、石榴子石、蓝晶石等。

变质岩中某种矿物和矿物组合的出现,代表了一定的

温度和压力条件,是研究变质作用环境的重要标志。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发生矿物的形成、生长、组合相嵌而形成的结晶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残留的原岩结构。(如:变余碎屑结构、变余泥质结构等。)

10.3.2 变质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泥裂构造等。)

常见变质岩

石英岩:变余碎屑结构,块状构造。

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绿片岩: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板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花岗片麻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片麻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地震

地震:地球的快速颤动称为地震。

地震分为: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

世界上的大部分地震是由于断层活动引发的构造地震。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地震监测是通过设置在各地的地震台站中的地震仪对全球地震进行监测。

震级和烈度是表示地震强度的两种方法。地震的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与地震波的振幅成正比,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的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同一次地震,视距震中的距离不同存在不同的烈度。分为12级。

地震波

地震波由纵波(P波)、横波(S波)和面波(L波)组成。

纵波(P):一种疏密波,速度最快,称为首波,8-9公里/秒,可以在任意介质中传播。

横波(S):一种摆动波,速度其次,称为次波,4-5公里/秒,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面波(L):沿地表面传播的一重摆动波,类似波浪,速度最慢,也称长波,破坏性最大。

地震波的性质

地震波与光波类似,遇到不同介质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

目前为止:地球内部层圈结构主要是通过地震波了解到的。称为地震成析成像技术。

地震带

全球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和大洋中脊三个带上。

板块边界是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

贝尼奥夫带:

由海沟开始向大陆方向深处倾斜延伸的地震震源深度面。是板块的汇聚边界。(活动大陆边缘)

河海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河海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参考书目 007 中国文化概 论 《中国文化概论》宋开芝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008 社会保障基 金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殷俊、赵伟著,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6年。 011 西方政治制 度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修订版)唐晓、王为、 王春英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012 社会调查原 理与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主编,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013 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50 地球科学概 论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051 大陆岩石圈 动力学 《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科学 出版社,2002 243 日语(二外)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光村图书株式会社 244 德语请参考相应的本科专业通用教材 245 法语(二外) 《法语》第一、二、三册的前八课马晓宏等编(92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6 法语请参考相应的本科专业通用教材 610 法学综合 (1)(含法 理学、行政 法学,不含 行政诉讼法 学) 《法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文显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行政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胡建淼 著,法律出版社,最新版。 611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主编,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 834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A .科塞(美),石人译,上海人民出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灾害小议 姓名: 学号: 专业: 第1页共6页

日本里氏9.0级地震的风波还未平息,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警钟还在回响,就在此刻,在我国广阔的南方严酷的旱情已持续数月,再放眼大洋彼岸,呼啸的龙卷风袭击了密苏里州,留下了断壁残垣。追根溯源,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直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无法完全预防自然灾害,地震的预测,旱灾的预防等等难题一直悬而未决。但是千年来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依然让人类学到了许多,我在接触这门课以后,通过阅读书籍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自然灾害的形成、作用、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这也是本篇论文所想要表达的。 1.自然灾害简述 自然灾害在地球科学概论的书本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覆盖很广,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其中我想要重点讨论的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同时会重点分析地震灾害。 在世界范围内较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等。而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冰雹、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自然灾害被详细地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近40年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暴雪、青海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沿线各省重大洪涝灾害,面对这些如此频繁且重大的灾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相当少见的。 2.我国的自然灾害成因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 下 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班级 _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

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20.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克食盐。那么20℃时在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克食盐;要溶解72克食盐需要200克水。 22.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少数物质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比如:食盐,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35个)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层,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温梯度,沿地球中心方向,单位距离内温度增加的数值。通常用°C/100m表示。 磁偏角,由磁针指示的磁南极、磁北极为磁子午线方向,它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磁倾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磁针都会发生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作磁倾角。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矿物有4000多种,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有30种。 地层,指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套成层的岩石。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的地层相对新老关系。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各种古生物在地史上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化石作为确定地质年代、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古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将自然界中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解的作用。

剥蚀作用,由于风、雨、流水、海浪、冰川等地质营力把地表岩石形成的风化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并使岩石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它不仅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同时还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在自然界,风化、剥蚀的产物因地质营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一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沉积作用,在自然营力减弱或消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搬运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风化壳,在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分布所构成的不连续薄壳,叫风化壳。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动力、溶解力及其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挖掘力,使河床不断加深、加长和加宽。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一系列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有磨蚀、冲蚀和溶蚀。 向源侵蚀,瀑布跌落处,水花四溅,河水不断掏蚀下面的岩石,促使上部岩石产生崩塌而遭受破坏,致使瀑布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后退,这种现象叫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向源侵蚀过程中,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可以切割向源侵蚀能力较弱的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边滩,边滩即点砂坝,外形成新月形,常分布在河流的凸岸,表面自始至终向河床和下游方向倾斜。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而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河漫滩,边滩的不断加宽、增高,其面积也在不断增大,逐渐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仅在洪水泛滥期被淹没,平时露出水面。 三角洲沉积,河水入海、入湖的地方叫河口,是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一方面由于河流入河口时,水域突然加宽,河水散开成许多贫流,加之河水被湖水或海水阻挡,流速大减,

武汉大学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 1)密度:地表岩石密度:2.6~2.8g/cm3 ,一般取2.67g/cm3 2)压力:地球内总压力是指在不同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静岩压力(即压强) 3)温度:地球深部的温度高于地球表层温度,一般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升高的温度 重力:地球上一点受到的地球总体引力(不包括地球以外天体的引力作用)与因地球自转产的离心力之合力。1Gal=1cm/s2 地面一点的重力随点位不同而异,影响一点重力大小的因素可有:(1)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和地形起伏变化; (2)地面点离地心距离的差异; (3)地面点与地球自转轴的距离不同受到的惯性离心力不同,位于赤道的点离心力最大,南北两极离心力为零。 基本磁场由假想的地球内部等效大磁棒产生的磁场变化磁场: 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磁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第五章 1、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 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3、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 表层的地质作用。 4、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和成岩作用。 5、搬运作用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3种方式。 6、沉积作用也具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3种方式。 7、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 8、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9、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变质岩。 10.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 动。常以岩石变形、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形式表现出来。按物质的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一) 地层层序律;(二)化石层序律;(三)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12. 生物演化律,即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以往出现过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绝不会重复出现。 13.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法: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自动放射出粒 子、电子、电磁辐射量子射线,而蜕变成另外一种新元素,并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2014年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2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地壳与岩石圈(P44-45) 2、V形谷与U形谷(P89) 3、矿物与岩性(PP52、P56) 4、节理与断层(P135) 5、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P97、P108) 二、填空题(在答案纸上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0分 1、填写以下矿物的硬度值:石英(7)、石膏(2)、长石(6)、方解石(3)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晚古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泥盆纪D 、石炭纪C 和二叠纪P 。 3、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2>65%的为酸性岩浆 ,52-65%的为中性岩浆 ,45-52%的为基性岩浆 ,45%<的为超基性岩浆。 4、板块边界可分为分离型板块、汇聚型板块和剪切板块三种基本类型。 5、地质年代由大到小的级别单位是宙、代、纪和世;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和统。 四、标注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地形名称 (P116图7.8) 五、简述题 1、分析论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71-73 2、你对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持何态度?有何观点?

3、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154-161,写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路及各大标题和主干即可。) 4、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 1、边滩与心滩(P98) 2、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P74、P89) 3、岩层与地层(P62、P131) 4、岩墙与岩床(P116-117) 5、倾向与倾角(P132)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 6、冲积扇与三角洲(P99)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二、填空题(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5分 1、机械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等四类。(P92-94) 2、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129) 3、中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为白垩纪K、侏罗纪J 、三叠纪T (P66)。 4、按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两种类型。(P58)

地球科学概论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已接近尾声,就学习本门课程方面我说不上有什么可贵的经验,只能说学习中有一些心得不大家一起共分享吧。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法。如英语就得多看,多读,多记;数学就得多想,多练。不同的课程,根据自己基础的不同,投入的精力也不同。不擅长的科目自然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思维能力;占有优势的科目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但却要保证质量,保持甚至扩大优势。 我对于学习地球概论的方法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网络课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标题,明了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参照图示,让它们来帮劣我们理解课文。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劣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件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程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球概论一定不能离开图片资料,我们应当把它作为支架。 二、学习地球概论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戒缺。比如说, 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区域,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片区域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气候等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些区域地域的比较不发散,以增强记忆。 三、学习地球概论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劣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要拿来攻克基础。 学习地球概论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劤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从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的有益的知识: 一、对于地球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地球概论》这门课程一共分为6章,分别是地理坐标不天体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劢,地球运劢的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地球的物理性质。从这6个方面,深入介绍了地球的研究方法,从内而外,从宏观到微观,面面俱到的,为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提高了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了探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 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地球科学导论》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海洋潮汐现象主要是由哪个天体的摄引作用引起的?()(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三角洲是属于()地貌类型。( ) A.冰川 B.海洋 C.风沙 D.河流 3、土壤的本质是具有()。( ) A.肥力 B.生命力 C.无机质 D.有机质 4、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地幔 C.地壳 D.水圈 5、下面哪种作用不属于岩浆作用?()。( ) A.侵入作用 B.火山活动 C.上升作用 D.喷出作用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6、下面的岩石中不是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是()。() A.陨石 B.浮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下面的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 A.黑子 B.耀斑 C.日蚀 D.日饵 8、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黄赤交角 B.地方时 C.昼夜更替 D.南半球自赤道向极地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 9、地壳中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前五种元素依次为()() A.O>Si>Fe>Ca>Al B.O>Si>Al>Fe>Ca C.Si>O>Fe>>AlCa D.O>Ca>Si>Fe>Al 10、日本富士山是属于下列哪种喷发类型()。() A.中心式喷发 B.裂隙式喷发 11、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是()。() A.锆石 B.石英岩 C.叠石层 D.燧石 12、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km/s突增到 4.4km/s。 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 洪积面: 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 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 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多数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但也有逆向公转的。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一颗彗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圈是76年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地球的地轴:由于地球存在绕轴自转运动,人们定义地球旋转轴为地轴 地球的纬线: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不同大小的圆,称为纬线。 地球的经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同样大小的圆,称为经线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集与知识点

1、 分析刘庄——大岭地区地质图 本区(1)和(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系与奥陶系为( 5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与( 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大岭为核部的是(12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3 )褶皱;以刘庄为核部的是(14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5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6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7 )之前,(18 )之后;变质岩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褶皱形成于(21 )之后,(22 )之前;断层形成于(23 )之后。(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5 )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8 )与(9 )为 (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12 )侵入接触关系, 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本区的断层是(14 )断层。花岗岩形成 (18 )于(15 )之前, (16 )之后;角岩、矽卡岩形成于(17 )之后, 之前;褶皱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王村——李村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3 )与( 4 )、( 5 )与( 6 )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7 )与( 8 )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花岗岩与(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与( 12 )为侵入接触关系。以王村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以李村为核部的属于(14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5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6 )之前,(17 )之后,辉绿岩形成于( 18 )之后,( 19 )活动之前;褶皱形成于(20 )之后,(21 )之前;断层形成(22 )之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北京交通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题目: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该如何利用自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该如何利用自然? 摘要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梦想接连被实现,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经过探索,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人们坚信这就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 人和环境资源危机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发展 正文 自46亿年前地球诞生以来,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人类的孕育逐步奠定了基础。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是地球表层环境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环境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人与地球环境互不可分的关系

从生物性来看,在与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如今这种形式。 1.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着极其精细的平衡。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可以看见,氧浓度对生命的出现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变化。然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 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 2和O 3 等气体浓度的变 化。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 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 2 浓度的10倍。到16 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 2 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一定浓度 CO 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因为CO 2 和某些气体具有能让太阳辐射中的 短波辐射通过而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增温的效应,即所谓“温室效应”,此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若无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有关计算推断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应为-18℃,而不是现在的13~15℃。就是说,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约31~33℃。 综上所述,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绪论 1、什么是地球科学? 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自然学科。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恒星的概念? 答: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如太阳。 2、星云的概念?答: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 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 5、地球的形状为?答:扁率很小的旋转椭球体。 6、地球的平均半径为?答:6371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1、宇宙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大爆炸理论。“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

环。 4、下列哪个行星的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D)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5、卫星的概念?答: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 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 A、地球和火星; B、火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土星和天王星; 8、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答:星云说。 9、地球的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 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的时间为:4.6-3.8,太古宙的时间为:3.8-2.5;元古宙的时间为:2.5-0.57;古生代的时间为:0.57-0.25。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的活动的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的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的生物特征或事件? 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②寒武纪(∈)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大量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③奥陶纪(O)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_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第一节地球 1、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中发现在木板上移动原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______(会、不会)发生变化,以此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月食、天涯海角走不到边、远去帆船船身比桅杆(先、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等都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_______的球体。在太空中,地球看上去很圆的原因是它的两极半径 仅比赤道半径短____千米左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地球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3、地球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经线,也称_________。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________________。0°经线向东为_______,向西为______,东西经最大度数为_______,且各条经线长度________。呈状。 4、地球仪上,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________,并且与经线________的线叫做______。与它平行的线叫 做__________,它以北的称为_________,它以南的称________。两边各有_____,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各条纬线的形状为________,它们长度的变化规律为由;纬度按度数的高低可分为(0°~30°)、(30°~60°)和(60°~90°)。 5、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它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________________。经线指示 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6、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________,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________缩小表面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图基本“语言”。其中比例尺表示 ,即。如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尺常有、、三种表现方式。比例尺按其大小可分为(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围________,描述的内容也较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小于或等于1:100000)则反之。地图的方向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般地图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太阳和月亮 9、___ __和__ ___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而_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________是地 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