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第十一章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情境案例11-1 患者王先生,35岁,农民工。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患者有气无力地说:“从前天早晨开始就感觉全身不舒服,没有力气,感觉自己可能发热了,因家中无体温计,所有没有测量体温,而且开始拉肚子,开始为稀便,以后大便就带有脓血了,量不多,肚子一阵一阵的痛,今天呕吐两次,不想吃饭。”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110/70mmHg,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0.85;粪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其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为特征,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菌痢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本病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与降雨量多、苍蝇多、以及进食生冷瓜果食物的机会多有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中毒性菌痢死亡率高,主要死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一、概述

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A群痢疾致贺菌、B群福氏致贺菌、C群鲍氏致贺菌、D群宋内致贺菌。我国以B群福氏致贺菌感染为主。各型痢疾杆菌都可以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痢疾志贺菌还可以产生外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日光直接照射30min,加热60℃ 10min, 煮沸 2min即死;一般化学消毒剂及酸能将其杀灭。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3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人体抵抗力。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部分进入下消化道的细菌也受正

常菌群的拮抗作用、肠黏膜表面分泌的特异性IgA的阻断作用而不能发病。但当细菌数量多、或致病力强、或人体抵抗力弱时,志贺菌经口进入,穿过胃酸屏障后,侵袭和生长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经基底摸进入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因病变部位有大量的吞噬细胞,且细胞极少侵入黏膜下层,一般不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致贺氏菌产生的内毒素入血,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DIC和血栓形成,临床上出现中毒型菌痢(休克型),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菌痢(脑型)。

二、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传染源主要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慢性病人、轻型病人、带菌者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流行意义大。

2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痢疾杆菌随病人粪便排出体外后,通过水、食物、手或苍蝇,经口感染,如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暴发流行。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壮年。学龄前儿童患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青壮年患者多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

4.流行特征终年散发,夏秋季多发。病后获得一定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不同血清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重复感染。

考点:流行病学特点

图11-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二)身心状况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4天。痢疾志贺氏菌感染的表现一般较重;宋内菌引起者较轻,非典型病例多;福氏菌介于两者之间,但感染排菌时间长,易转变为慢性。

1.症状和体征

(1)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高热,体温可达40℃,早期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量少。体格检查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病程一般为1~2周,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腹痛不显著,腹泻次数每日不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无脓血,里急后重感也不明显。1周左右可自愈,少数可转为慢性。

3)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善不良患者。起病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明显,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浠水脓血便。后期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麻痹,部分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少数引起心、肾功能不全

4)中毒型:多见于2~7岁的儿童,起病急骤,体温高达40℃或以上,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时无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可于数小时后方出现痢疾样大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休克型: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血压下降,少尿、甚至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心、肾功能不全等症状。②脑型:较为严重,表现为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惊厥、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③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病死率很高,最为凶险。

(2)慢性菌痢的临床表现

慢性菌痢:指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者。

1)慢性迁延型:最多见,急性菌痢发作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可长期间歇排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病史,各种诱因如进食生冷食物或受凉、过度劳累等均可导致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等急性菌痢的症状。但发热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近期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肠黏膜有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考点:临床特征

2. 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急性痢疾症状较重,患者担心疾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加之对患者实行消化道隔离,患者多出现心情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急性中毒性菌痢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恐惧。慢性菌痢由于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慢性期: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粪便外观多为脓血便、粪质少或无、不臭。镜检有大量白细胞(≥15个/HP)、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巨噬细胞。

3.病原学检查取新鲜粪便的脓血部分,尽早、多次、在抗生素应用之前送检。痢疾杆菌阳性有助于菌痢的确诊及抗菌药物的选用。

(三)治疗要点

1.急性菌痢病人要卧床休息,进行消化道隔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饮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目前最理想的药物是喹诺酮类;脱水严重者口服或静脉补液;腹痛剧烈者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酸中毒者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血压下降者给予升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可遵医嘱用退热药;早期禁用止泻药。慢性菌痢可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或保留灌肠。

考点:急性菌痢首选抗生素

【情境案例11-1临床诊断分析】该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依据是①患者有典型的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体征: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初为稀便,以后呈脓血便,量少)、体温39℃、血压110/70mmHg、左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0.85;粪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

三、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2.腹泻与痢疾杆菌致肠道病变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疼痛:腹痛与痢疾杆菌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5.潜在并发症:休克、脑疝、中枢性呼吸衰竭。

四、护理目标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好转;病情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要有专用便盆,对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要严格消毒。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便培养阴性。

考点:撤销隔离的条件

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病人卧床休息,频繁恶心、呕吐、腹泻伴发热,虚弱无力应协助病人床边排便。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安置病人平卧位或中凹卧位。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少渣、少纤维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及含钾高的果汁,禁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二)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脱水、休克、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观察排便次数,性状,量等,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三)对症护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酒精擦浴,头置冰帽,头部或大动脉走行处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严重者遵医嘱用退热药。腹泻者早期不用止泻剂,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由于大便次数增多,患者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破溃,因此每次便后,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类油膏。腹痛者应注意腹痛的保暖,腹部放热水袋能减轻腹痛,忌用冷食冷饮。休克者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保持病房安静。

(四)用药护理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影响骨骺发育,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禁用。阿托品类药物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

考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特点、隔离的意义和预后。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生的原因,介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以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六、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指出消化道隔离、粪便消毒、治疗的重要性。告知病人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防止转变成慢性细菌性痢疾。注意饮食,恢复期仍应避免粗纤维、多渣饮食。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预防指导开展预防细菌性痢疾发生或流行的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搞好“三管”,即管好水、粪便、饮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饭后洗手,不吃不洁的食物,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在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口服痢疾减毒活菌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从事饮食、保育、自来水厂工作的人员,定期粪便培养,一旦发现带菌者,立即给予治疗并调离工作岗位。

七、护理评价

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适症状是否好转;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小结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般为急性,很少转为慢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中毒性菌痢发作时可有高热及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最常见。急性菌痢患者首选敏感抗生素及对症处理;慢性菌痢可联合应用抗菌药亦可用药物保留灌肠。

◆住院主要护理工作过程

住院护理工作过程:加强巡视,注意消化道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原则,观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大便情况-执行医嘱-加强口腔、皮肤、肛周、尿道等部位基础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避免粗纤维、刺激性食物--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填写护理记录单。

【情境案例11-1护患对话】

患者:护士,我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护士:王先生,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痢疾杆菌随病人粪便排出体外后,通过水、食物、手或苍蝇,经口感染,如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你可能好是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

患者:护士,我的病会传染给我的家人吗?

护士:您的病情需要暂时实施适当的消化道隔离。您现在可以和家人接触,但康复前您的食具、生活用具要单独使用,要有专用便盆,不能与家人合用,以免传染给他们。

患者:护士,我的病能治好吗?

护士: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您像这种情况属于普通型,我们科的大夫在细菌性痢疾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您不必过于担心。您要注重休息,休息有利疾病的恢复。也不能急躁,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你会好起来的。

患者:我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士护理的。怎样预防这种病呢?

护士:平时要做到不吃不卫生的生冷饮食、不洁瓜果、腐败变质的食物和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饭前便后要洗手;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患者:哦,我明白了,谢谢您!

护士:不用谢!您还有什么问题,可随时问我。

习题

A1型题

1..细菌性痢疾病人的典型粪便呈()

A.稀水样便 B.糊状便 C.粘液脓血便 D.果酱样便 E.柏油样油

2..普通型急性菌痢的表现,下列哪项除外()

A.高热、寒战 B.腹痛、右下腹压痛 C.腹泻、里急后重 D.脓血便

E.昏迷、抽搐

A2型题

3.患者王某,因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对其采取消化道隔离措施,隔离至()

A.血常规检查正常 B.大便镜检无脓细胞. C.体温正常 D.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

次大便培养阴性 E.以上都不是

4.患者,男,30岁,工人,因“发热、腹泻、少量粘液脓血便两天”入院,诊断普通型菌

痢,该患者病人粪便镜检结果应为()

A.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 B.大量脓细胞 C.大量红细胞 D.大量红细胞,少量白

细胞 E.大量脓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及红细胞

5.患者李某,20岁、学生。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110/70mmHg,

左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0.85;粪便常规:

外观脓血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该患者可能患了()

A.伤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肠炎

6.患者,王某,诊断为普通型菌痢,该患者腹泻的特点不包括()

A.每日可达10~20次 B.每次量少 C.伴有明显里急后重 D.粘液脓血便

E.有腥臭味

A3型题

(7~8共用题干)

某患者,男,10岁,突发寒战、高热、昏迷。体温:T:40.5℃,P140次/min,Bp8.2

/4.3kPa(61/32mmHg),口唇紫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2%,

肛试子取便,镜检:脓细胞(+),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7.该患者可能属于细菌性痢疾的类型是()

A.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脑型) 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C.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休克型)

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混合型)

8.对于该患者下列哪项护理措施不妥()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吸氧 C.取半坐位 D.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E.降温答案:1.C 2.E 3.D 4E 5.C 6.E 7.D 8.C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查房

课题: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查房 内容: ***:今天护理查房的课题是细菌性痢疾的护理,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下面请专业组人员***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病 人的情况。 ***:0155 床** 男46岁因“腹泻一天”入院,入院体检:T 39.0°C P 100 次/分R 22次/分BP 90/60 mmHg 患者神志清楚,呼吸稍促,精神 差,面色苍白,皮肤完好,大便常规:红色便,见浓血。入院诊断:细 菌性痢疾。遵医嘱给予降低体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现将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列出如下: 护理问题:一、腹泻与肠道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腹泻程度、记录每天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观察其效果。 3、给予易消化、纤维素含量少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 等。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及含钾、钠高的果汁及饮料。 5、遵医嘱补充液体及热量。 6、每次便后进行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抹,必要进涂植物油, 并嘱病人便纸要清洁、柔软。 护理问题:二、舒适的改变:腹痛与炎症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护理措施:1、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等。 2、关心、体贴病人,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所需,指导病人与人交 谈,听音乐,看书报等,以分散对腹部不适的注意力。

3、腹部热敷以解痉。 4、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 护理问题:三、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发热程度,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并记录之。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至少1500ml。 4、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5、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并注意用药后反应,观察面色、脉 搏、注意有无虚脱。 护理问题:四、组织灌注量改变(脑、外周血管)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组织灌注量不足的程度。 2、病人取平卧或休克体位。 3、每15分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等。 4、注意保暖,用45-50℃热水袋置足部。 5、遵医嘱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及尿量调节补液量及补液速度。 护理问题:五、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时间腹泻、肠道吸收减少,摄 入减少,消耗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1、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食物以清淡,半流质软食为主。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2、卧床休息。 3、饮食 (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 (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 (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降温。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 5、腹泻的护理: (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 ②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 (2)加强高热的护理。 (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 (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细菌性痢疾 答案

细菌性痢疾答案 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 单选类型试题: 1)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 A. 福氏痢疾杆菌 ? B. 宋内氏痢疾杆菌 ? C. 鲍氏痢疾杆菌 ? D. 志贺氏痢疾杆菌 ?2) 5岁患儿,于夏季高热10小时,抽搐2小时,呕吐1次。查体:体温40℃,血压40/20mmHg,昏睡状,面色苍白,腮腺不大,四肢紧张,肢冷,皮肤花纹状,心、肺、腹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8× 10\super 9\nosupersub /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粪检大量红、白细胞,脑脊液透明,压力正常。该患儿诊断首先考虑是: ?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 B.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 C. 腮腺炎脑膜炎 ? D. 脑型疟疾 ?3) 5岁患儿,于夏季高热10小时,抽搐2小时,呕吐1次。查体:体温40℃,血压40/20mmHg,昏睡状,面色苍白,腮腺不大,四肢紧张,肢冷,皮肤花纹状,心、肺、腹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8×10\super 9\nosupersub /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粪检大量红、白细胞,脑脊液透明,压力正常。为提高细菌性痢疾病人大便培养的阳性率,采集大便标本时应注意: ? A. 取新鲜粪便 ? B. 取粘液脓血便 ? C. 用抗生素之前取粘液脓血便 ? D. 取任何时候的大便 ?4)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 ? A. 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 ? B. 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 C. 带菌者耐药菌株增加 ? D. 以上均是 ?5) 所致菌痢恢复期排菌时间长,易变成慢性的菌群是: ? A. 志贺痢疾杆菌 ? B. 福氏痢疾杆菌 ? C. 宋内氏痢疾杆菌 ? D. 鲍氏痢疾杆菌 ?6) 一患者,半年前患急性菌痢口服黄连素后好转,近三个月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时好时坏,口服抗菌素效果不佳,予以药物灌肠治疗时除用抗生素外,还应加用:

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肠道感染

黄连素的功效: 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其化学结构如图所示。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无抗药性和副作用。用中医学解释,此类药物性凉,能清除邪热或虚热,清除有害毒物,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中的一味清热解毒良药。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三次。 黄连素的作用: 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本品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作用,而能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减轻。近来还发现本品有阻断α-受体、抗心律失常作用。 简介: 黄连素是众多治疗腹泻药物中最为大家熟知、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的药物之一。所以,几乎家家户户备有此药,无论出差还是旅游,黄连素更是人们的必备药物之一。许多人在腹泻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应当说,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好药。不过,要用好它,还是有许多诀窍的。在两年多前,国家药监局曾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有媒体误报黄连素已停用,引起了很大的误会。所谓的“复方黄连素”,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的药物,此次停用是因为“质量不可控”,该药与我们常说的黄连素是完全不同的药物。黄连素仍收录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使用非常安全。 虽然黄连素是良药,但不可乱用,应正确选用。首先,对于全身性感染疾病,不适宜选择黄连素,因为它口服吸收极差,几乎停留在胃肠道,不易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所以只适合胃肠消化道炎症性疾病。 其次,腹泻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感染性腹泻,多呈急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多呈慢性腹泻。由上面对黄连素药理作用的介绍可知,黄连素只适用于感染性腹泻。胃肠感染表现可轻可重,轻者仅腹痛、腹泻,重者会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食欲不振,严重时导致脱水、酸中毒、休克。一般而言,对轻型炎症可以选用黄连素,对于重型则必须合用抗感染作用强的抗生素。而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复杂,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肝硬化、尿毒症、过敏性疾病、癌症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腹泻。对非感染性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查房 2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王女士您好,昨天睡得怎么样啊?感觉好吗?我们现在要对你所患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的对您进行护理,希 望您能配合,时间不会太长,大约20-30分钟左右,查房期间,如果您 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们。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护理查房的课题是细菌性痢疾的护理,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全身 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下面责任护士 给大家介绍一下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 责任护士:1—1 床王莉、女、46岁,因“腹痛、腹泻一天,伴里急后重”于2013年4月10日收入院,入院体检:T 39.0°C P 100 次/分 R 22 次/分 BP 90/60 mmHg ,患者神志清楚,呼吸稍促,精神差,面色苍白, 皮肤完好,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红色便,见浓血。 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入院诊断:细菌性痢疾。遵医嘱给予降低体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等对症处理。现将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 及措施列出如下: 问题:一、焦虑、恐惧心理与病程长,害怕转为慢性有关 措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护理病人细致,耐心,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 使之配合治疗。 问题:二、腹泻与肠道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措施:1、评估腹泻程度、记录每天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观察其效果。 3、给予易消化、纤维素含量少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 稀饭等。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及含钾、钠高的果汁及饮料。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课件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细菌性痢疾

(一)填空题 1.痢疾杆菌释放的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素作用, 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现。 2.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 目的我国流行以为主。 4.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 (二)选择题 1.A1型题 (1) 菌痢病人做粪便培养时,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带脓血或粘液的冀便 B.标本勿被小便污染 C.立即送检 D.应于用抗菌药物两日后送检 E.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感染大量痢疾杆菌 B.发病后未及时治疗 C.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所致 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3)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我围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B.菌痢患者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由于病后的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故可重复感染 E.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4)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2~7岁儿童 D.中青年人 E.老年人 (5) 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肉眼大便外观 C.腹部压痛部位 D.冀便检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检所见肠粘膜病变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菌痢的特点 A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B.粘液脓血便 C.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且右下腹压痛阳性 D.肠鸣音亢进 E.里急后重 (7)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项为重点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处理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E.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8) 典型菌痢粪便镜检,下列哪一项不常见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06T11:45:50.5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赵成香刘娟 [导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412)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小儿细茵性痢疾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健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家长满意率96. 67%。结论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护理的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关键词: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患儿。起病急骤,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为特征。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4.5± 2.5岁。分为 3 型。临床表现:普通型17例,轻型10例;中毒型3例。白细胞(1 3.6~19.1)×109/L,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相关的检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确诊。 1.2 方法一般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外,重要的是病原学治疗,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氨苄霉素及三代头孢等。中毒型菌痢还需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抗休克、脱水及防治呼吸衰竭的治疗[2]。 2 护理措施 2.1隔离护理按肠道传染病接触隔离至症状消失,连续2次大便培养阴性。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2消毒指引病人便后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后方可接触其他物品,对病人使用的便器、卫生问水龙头及门把手应严格消毒。 2.3病情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皮肤末梢循环及弹性,记录大便次数、性质、量。观察记录粪便次数、颜色、性状、量,了解粪便常规、粪便致病菌培养等检查结果。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4对症护理 2.4.1发热护理卧床休息,应给予冰敷等物理降温。高热时需要综合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 2.4.2腹泻护理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或腹泻引起严重脱水时,应进行静脉补液。有里急后重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脱肛。如发生脱肛,可戴橡皮手套轻柔地帮助其回纳,并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一次),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2.5肛周皮肤护理频繁的腹泻时,肛周皮可因粪便及消化液的理化刺激引起炎症反应,甚至糜烂[3]。因此,每次大便后要用质地柔软的卫生纸擦拭,动作要轻。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拭干。小儿便后要轻轻沾拭或直接用温水冲洗。若皮肤已有渗出、糜烂,清洗拭干后可涂抗生素软膏,切忌使用爽身粉。 2.6饮食护理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补充足量维生素,鼓励多饮水,如绿豆汤、稀米汤、粥、果汁等,但不宜喝牛奶以免腹胀。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7休克及呼吸衰竭的护理病人注意保暖,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及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路满足治疗需要,计划补液。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兴奋剂时要根据病人血压、微循环及呼吸情况调节用药的浓度及速度。如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可用缠有纱布的舌钳拉出后坠舌体并使用简易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2.8标本留取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新鲜标本,取脓血部分及时送检,早期多次送检。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便常规检测正常,大便培养呈阴性。显效:经治疗及护理后,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红细胞有或无。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没有较大差异.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 3.2临床结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家长满意率96.67%。 4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特别是小儿机体防御功能差,当细菌侵入结肠,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坏死及溃疡。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内毒素引起发热和毒血症状。只有在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发生血行感染。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不洁食品。细菌性痢疾又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为作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广泛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餐饮及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须定期做大便培养,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积极治疗。向家长和患儿讲解急性细菌性痢的相关预防知识,密切观察病情,主动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心情。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感冒,恢复期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通过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有效率及护理质量,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祖秉蓉.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23-224. [2]陈笑芬.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83-3784.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毒血症表现,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二、护理评估 1. 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体温,目前营养状况,睡眠及排泄形态是否改变,卫生、饮食、生活习惯,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食物史即进餐时间、环境、进食量等。 2.病史评估评估患者病史有无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现有体征和症状,有无发热、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有无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 3其他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压疮、疼痛、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评估时参考费县人民医院相关评估表。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专人监护,安置病人平卧或中凹卧位。实施消化道隔离症状消失至大便培养2次阴性。 (2)饮食与营养急性期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流食,病情好转后改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硬、炸和刺激性食物。对腹泻次数多的患者要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人量

3000mL左右。危重患者详细记录出入量,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病情观察 观察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瞳孔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正确记录出入量。 3.对症护理 (1)剧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 (2)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3)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 (4)发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 (5)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 (6)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 4.用药护理 (1)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观察其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胃肠道、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2)阿托品类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 (3)早期禁用止泻药。 5.并发症护理 (1)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尿量,脉搏和面色等情况,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 倪家营镇中心幼儿园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得病的途径是“粪—口”传播,就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 1、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 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后的习惯,对从事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予以治疗并调离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可口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国内已生产多价痢疾活菌苗。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1、多喝水: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枸橼酸钠的补液盐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们能补充体内流失的葡萄糖、矿物质,并且调节钾、钠电解质、水分酸碱平衡; 而胡萝卜汁、苹果汁、西瓜

汁等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可以补充必需维生素,也是很好的补充品。它们都是防止机体因腹泻而脱水和虚脱的良方。 2、勿匆忙服药:除非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或者严重腹泻产生并发症,普通的腹泻并不需要服药治疗,它的症状一般不会超过48小时。所以,至少两天以内,勿用药物止住腹泻,因为腹泻是体内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当病人发生急性腹泻时,医生多不鼓励使用止泻剂,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况。否则,让它排出可能比较有利,也能加速复原。 3、检查所用的药物:腹泻有时可能与你服用的药物有关,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热的制酸剂。制酸剂是最常引起腹泻的药物。为了避免与胃灼热相关的腹泻,建议使用仅含氢氧化铝的制酸剂。除了制酸剂,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风药)等药也可能引起腹泻。如果你怀疑这些药物或其他药物使你腹泻,应向医生询问。

痢疾志贺菌

痢疾志贺菌 一、简介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其中500万例需住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65万。志贺菌属还可感染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灵长类,偶尔感染畜禽,可引起肉品等污染。 二、生物学特性 1、本质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2~3)μm×(0.5~0.7)μm,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在普通琼脂平板和SS培养基上形成直径2mm左右的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抗原结构 志贺菌属主要有菌体抗原(O抗原)而无鞭毛抗原(H抗原),个别菌型及新分离菌株有K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分群特异抗原和型特异抗原,借此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种)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 K抗原在分类上无意义,但可阻止O抗原与O抗体的结合,在进行抗O实验时需加热煮沸,排除K抗原的结合 (1)(1)A群:又称痢疾志贺氏菌(Sh.dysenteriae),通称志贺氏痢疾杆菌。有12个血清型,其中8型又分为三个亚型。是惟一不能发酵甘露醇的一群志贺菌。 (2)B群:又称福氏志贺氏菌(Sh.flexneri),通称福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15个血清型(含亚型及变种),抗原构造复杂,各型间有交叉反应。 (3)C群:又称鲍氏志贺氏菌(Sh.boydii),通称鲍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18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反应。 (4)D群:即宋内志贺菌。抗原单一,只有一个血清型。是惟一具有鸟氨酸脱羧酶的一群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有I相和II相两个交叉变异相。I相呈S型菌落,对小鼠有致病力,多自急性期感染病人标本中分离得。II相为R型菌落,对小鼠不致病,常从慢性患者或带菌者检出。 4、变异 (1)S-R变异存在于宋内志贺菌的两个变异相之间 (2)耐药性变异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日益强大 (3)营养缺陷变异有链霉素依赖株,可作为疫苗进行免疫 5、生化反应 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除痢疾志贺菌外,所有菌株均可以发酵甘露糖;除了宋内志贺菌外,所有菌株均不能发酵乳糖,因为缺乏β-半乳糖苷酶 6、抵抗力 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杆菌弱,加热60℃10min可被杀死(大肠埃希菌是30分钟左右)。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各群志贺菌中,以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在粪便中,由于其他肠道菌产酸或噬菌体的作用常使本菌在数小时内死亡,故粪便标本应迅速送检。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志贺菌可存活10—20d。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在水及食品中繁

痢疾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痢疾杆菌生物学特点,下述错误的是:(D ) A、按菌体抗原可分为A、 B、 C、D四群 B、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C、室温下在水果和食品上存活11一24天 D、温度越高,保存时间越长 2、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痢疾被列为:(B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3、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 D ) A、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 B、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C、带菌者耐药菌株增加 D、以上均是 4、不属于菌痢传染源的是:(D ) A、急性患者 B、慢性患者和带菌者 C、恢复期患者 D、来自流行区的人 5、菌痢的流行特点不包括:(B ) A、多见于温带、亚热带地区 B、全年皆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C、一般呈散发 D、雨量和气温与疾病的流行有关 6、3岁患者,突然高热、惊厥,呈嗜睡状态,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肛门采便有脓血异常,应考虑诊断为哪个型别的菌痢:( D ) A、急性菌痢普通型 B、非典型菌痢 C、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D、中毒型菌痢 7、下列那种传染源在菌痢流行过程中的意义相对更为重要:(D ) A、急性典型患者 B、无症状健康带菌者 C、恢复期患者 D、急性非典型患者和慢性患者

8、所引起菌痢多数症状轻,非典型病例较多者:( D ) A、志贺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宋内氏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9、所致菌痢恢复期排菌时间长,易变成慢性的菌群是:(B ) A、志贺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宋内氏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10、一患者,半年前患急性菌痢口服黄连素后好转,近三个月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时好时坏,口服抗菌素效果不佳,予以药物灌肠治疗时除用抗生素外,还应加用:( C ) A、酮康唑 B、甲硝咪 C、强的松 D、利福平 11、一建筑工地菌痢暴发流行,经采取措施很快控制住流行,为防止继续发生,下列哪项措施不恰当:(C ) A、隔离病人一周 B、饮用水消毒 C、注射卡介苗 D、未发病者预防性口服氟哌酸 12、中毒性菌痢的特点有:( C ) A、好发于成人 B、肠道病变一般较轻 C、毒血症严重 D、有严重的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13、预防菌痢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 ) A、切断传播途径 B、隔离并治疗病人 C、治疗慢性菌痢病人 D、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14、下列说法与阿米巴痢疾粪便性状相符的是:( A ) A、暗红色果酱样便,腥臭味 B、大量黄绿色稀水样便有膜状物 C、便后滴鲜血,血与便不混合 D、米泔水样便 15、一农民,自种蔬菜,两周前出现腹泻,为果酱样大便,日达7-10次,伴右下腹部压痛,

细菌性痢疾

冷市镇2014年细菌性痢疾培训试题 村名姓名记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痢疾杆菌释放的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素作用, 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现。 2.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 目的我国流行以为主。 4.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A1型题 (1) 菌痢病人做粪便培养时,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带脓血或粘液的冀便 B.标本勿被小便污染 C.立即送检 D.应于用抗菌药物两日后送检 E.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感染大量痢疾杆菌 B.发病后未及时治疗 C.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所致 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3)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我围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B.菌痢患者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由于病后的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故可重复感染 E.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4)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2~7岁儿童 D.中青年人 E.老年人 (5) 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肉眼大便外观 C.腹部压痛部位 D.冀便检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检所见肠粘膜病变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菌痢的特点 A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B.粘液脓血便 C.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且右下腹压痛阳性 D.肠鸣音亢进 E.里急后重 (7)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项为重点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处理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细菌性痢疾护理练习题

感染科护理人员2013年11月理论考试试题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分(2分/题)。 1.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虫媒传播 D 血液 E 接触传播 2.对细菌性痢疾来说哪项是对的() A 潜伏期1~2天 B 近年来在临床上很少见 C 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 D 通常结肠与小肠均有炎症 E 治疗菌痢,首选氯霉素 3.中毒型细菌痢疾的发病原理可能是() A 细菌侵入量多 B 细菌毒力强 C 细菌侵入数量多且毒力强 D 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 E 特异性体质对细菌的强烈过敏反应 4.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主要是() A 乙状结肠、直肠 B 空肠 C 回肠 D 十二指肠 E 以上都不是 5.菌痢流行间歇期间的重要传染源是() A 急性期病人 B 轻症病人 C 重症病人 D 急性恢复期病人 E 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6.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半年 E 1年 7.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 A 复方磺胺甲基异唑 B 痢特灵 C 氯霉素 D 次碳酸铋

E 庆大霉素 8.某男生吃水果后出现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体温38.5℃,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0×10的9次方/L,S90%,L10%,便常规:脓液(++),红细胞6个/HP,白细胞10个/HP,最可能诊断() A 细菌性痢疾 B 病毒性肠炎 C 肠伤寒 D 霍乱 E 食物中毒 9.某男,60岁,慢性起病,病程三月,腹痛腹泻数次,伴里急后重,为粘液脓血便,病人消瘦明显,病人被诊断为菌痢,尚需与哪种疾病鉴别() A 结肠癌 B 伤寒 C 霍乱 D 病毒性肠炎 E 血吸虫病 10.男性,30岁,2天前曾与剧烈腹泻米泔水样物病人共同进餐。1天前突然剧烈腹泻,呕吐,清水样,无腹痛,检BP12/8kPa,P100次/分,体温36.8℃,脱水外观,腓肠肌痉挛性痛,化验血液浓缩,便常规:少量粘液和白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食物中毒 B 霍乱 C 菌痢 D 病毒性胃肠炎 E 以上都不是 11.男性,25岁,因食不洁食物后出现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同时伴有头晕,四肢湿冷,血压12/9kPa,P100次/分。最主要的处置是() A 补液 B 升压剂 C 强心 D 利尿 E 抗生素 12.菌痢病人,腹泻2天,每日10次,脓血便伴发热,查BP11/9kPa,P100次/分,皮肤凉,苍白,应诊断() A 未发生休克 B 休克早期 C 休克发展期 D 休克晚期 E 虚脱 13.男性,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脓液(++)。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 细菌性痢疾 B 伤寒 C 阿米巴痢疾 D 肠炎 E 食物中毒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五章第九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五章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患者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每天排脓血便7 ~ 8次,下述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需执行接触隔离B.排便后用软纸擦拭肛门 C.温水局部坐浴后肛门涂凡士林D.鼓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 E.补充电解质 2.典型急性菌痢患者的粪便呈 A.米汤水样便B.柏油样黑便 C.少量黏液脓血便D.果酱样腥臭便 E.灰陶土样便 3.患儿,8岁。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惊厥,有里急后重感,询问有不洁饮食史,最可能的情况是 A.急性喉炎B.急性支气管炎 C.急性细菌性痢疾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急性肾小球肾炎 4.患儿,9岁。高热、惊厥,有里急后重感2天。询问有不洁饮食史,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败血症B.急性肺炎 C.急性细菌性痢疾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急性泌尿道感染 5.患儿,5岁。因高热、呕吐、腹泻1天,呼吸困难2小时急诊入院,初步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儿留取粪便标本正确的是 A.在抗菌治疗后采集标本B.选择有黏液脓血部分的粪便送检 C.应加温便器后整体送检D.可多次采集标本,集中送检 E.采集的时间只能选择睡前或晨起前

6.患儿,6岁。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则该患儿应隔离至 A.热退B.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 C.便常规正常D.便培养1次阴性即可 E.隔离1周 (7 ~ 8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 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 7.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行的检査是 A.粪培养B.尿培养 C.血培养D.咽培养 E.肥达反应 8.经检査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及时送检含黏液脓血的大便标本B.卧床休息 C.保持肛周清洁D.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排骨汤 E.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应洗手

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故亦称为志贺菌病( shigellosis)。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由于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目录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病理 4临床表现 5并发症 6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治疗 10预后 11预防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我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福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发作,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 1.抗原结构根据国际微生物学会的分类,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 菌分为4群和40个血清型(不包括亚型)(表5-1)。 2.抵抗力志贺菌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加热60℃10分 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可存活10~20天。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A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 表5一1 志贺菌属的分型

1.毒素 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 引起细胞死亡。志贺菌所有菌株都能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外毒素又称为志贺毒素 ( Shigatoxin),有肠毒性、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分别导致相应的临 床症状。 发病机制 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三个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志贺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下消化道的细菌也可因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或肠道分泌型IgA的阻断作用无法吸附于肠黏膜上皮,而不能致病。致病力强的志贺菌即使10~100个细菌进入人体也可引起发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少量细菌也可致病。 志贺菌经口进入,穿过胃酸屏障后,侵袭和生长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经基底膜进入层,并在其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在这一过程中,炎性介质的释放使志贺菌进一步侵入并加重炎症反应,结果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由黏液、细胞碎屑、中性粒细胞,渗出液和血形成黏液脓血便。 志贺菌释放的内毒素入血后,不但可以引起发热和毒血症,还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微循环衰竭,进而引起感染性休克、DIC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菌痢(休克型、脑型或混合型)。休克型主要为感染性休克,而脑型则以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昏迷、抽搐与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毒素是由志贺菌志贺毒素基因编码的蛋白,它能不可逆性地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ern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包括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误诊或漏诊,且管理困难,因此在流行病学中 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痢疾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黏液便等。全球每年志贺氏菌感染人次估计为1.65亿。发达国家发病率约为1.8-6.5/10万。我国目前菌痢的发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菌痢全国发病率39.4/10万。细菌性痢疾在我省分布极为广泛,历年来其发病率居各种法定传染病前列。1979年发病率最高达到1601.10/10万,1983年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02、2003年发病率分别为40.16/10万、47.07/10万。病死率从1951年以来明显下降,到1967年以后一直稳定在0.19%以下,2002、2003年病死率分别为0.08%、0.12%。我省细菌性痢疾发病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 1.病原微生物 1.1 分类与生物学特性 志贺菌属(Shigella)又称痢疾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具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但宋内志贺菌能迟缓发酵乳糖。根据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的不同,志贺菌分为4群。A群为志贺氏菌群,有12个血清型;B群为福氏菌群,有16个血清型;C群为鲍氏菌群,有18个血清型;D型为宋内氏菌群,仅有1个血清型。各群痢疾杆菌在菌体裂解时均释放出内毒素,但产生外毒素的能力各种群差异很大,其中以志贺氏痢疾杆菌产生外毒素的能力最强,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1.2病原微生物的来源 痢疾杆菌主要随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消化道使人感染。痢疾杆菌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1.3病原微生物在外界的抵抗力 志贺氏菌的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不耐热及干燥,阳光直射即有杀灭作用,加热60℃10分钟即死亡;但耐寒能力强,在阴暗潮湿及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周,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对一般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来苏、过氧乙酸等抵抗力弱,可被迅速杀死。 2. 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GB 106002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GB106002-1995 前言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居首位,而且往往引起暴发或流行,对劳动力影响很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789.4—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6—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3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诊断原则

须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于病原学的检查。 3.2诊断标准 3.2.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3.2.2症状体征 3.2.2.1急性非典型菌痢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2.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 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2.3急性中毒型菌痢 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燥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 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 3.2.2.4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 3.2.3实验室检查〔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2.3.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