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倾听:一种新的教育精神

倾听:一种新的教育精神

倾听:一种新的教育精神
倾听:一种新的教育精神

对话:一种新的教育精神

——“我”—“你”新型师幼关系

摘要:传统的“我”—“它”型师幼关系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物。受“主体思维”的影响,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处于机械对立的局面。随着对话时代的到来,“我”—“你”型师幼关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新型师幼关系要求打破教学各要素的封闭和对立状态,建构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幼儿通过平等对话获得共同发展。

关键词:对话、主体思维、关系思维、“我”—“它”型师幼关系、“我”—“你”新型师幼关系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就像是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老师喜欢的少数幼儿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幼儿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只能是没有主见,“唯老师和成人话是从”的“应声虫”。随着历史的角度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对话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一例外的强调通过对话达成沟通与谅解。可以考不夸张地说,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回顾历史,对话的方式在教学中也有运用,但仅仅是被当做教学的手段和艺术,而不是一种教学的精神。从非对话时代到对话时代,从作为教育手段和艺术到成为一种教学精神,反应出人们的思维方式从“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变。

一、“我”—“它”型师幼关系:“主体思维”的体现

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下,人们认识事物是排他性的,非此即彼,抱着互不相容,两极对立的态度。这种思维方式对实践中的幼儿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

1、教育的主体性上,将教师看做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而幼儿则被视为被安排,被管束的对象。甚至连喝水、上厕所这样的事情都被教师

规定时间,严加管束。活动中,幼儿没有随意发表想法的权利,教师高度控制活动进程,追求整齐划一的幼儿反应,注重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幼儿个性的培养。

同时,这种一分为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由教师作为主体而投射出去的,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再现。其目的是通过概念范畴去占有对象。①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彼此间情感体验缺失。由于教师对事物及现象从己出发,强调幼儿的服从,从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想法和作为独立个体的真实而丰富的存在。

2、教育内容选择上,“主体思维”模式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师自上而下对幼儿进行灌输知识,使幼儿快速成长,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认为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表征,它是完全中立的,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有着绝对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教师也视知识为不容质疑的权威,崇尚标准答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将儿童向预先设定好的“正确答案”上引导,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儿童大大脱离他们生活实践的大而空的知识。长此以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能是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跟风者。

同时,“主体”思维的目光是聚焦的,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往往割裂其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将知识体系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其失去完整性,由此产生的视觉偏差,则可能导致对幼儿整体发展需要的考虑偏差。

3、教育评价上,持“主体思维”模式的幼儿教师总是习惯于定性孤立地评价幼儿,而不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系统的评价儿童学习的方方面面。比较注重知识点的测评,对幼儿的评价主要放在幼儿具体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②,而很少能够兼顾群体需要和幼儿个体差异,忽视真实情境中,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二、“我”—“你”型师幼关系:“关系思维”的体现

如果说将教师当做主体,幼儿视为客体的“我”—“它”型师幼关系式一种二元对立指导思想下“主体思维”的体现,那么主张师幼平等对话的“我”—“你”型师幼关系就是一种“关系思维”的体现。其哲学基础是由海德格尔提倡的,伽达默尔最终确立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认为,理解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限定,有了它,人才能与他人一起生活。③理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发生关联的领域,它

既非主观亦非客观,在其中不存在主客观的截然对立与分明。理解不是以牺牲一方保全另一方来消除两种视域的矛盾,而是通过视域的融合来消除其矛盾与差异。在这种融合中,既不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认同,也不是用自身的标准来使对方服从自己,而是自始至终包含着一个更高的普遍性的上升,这种普遍性不仅克服我们自身的特殊性,而且也克服了他人的特殊性。④这样融合的双方在交互的理解中形成一个更大的视域,这种视域是双方的共同参与下创造与生成的新的视界。正如伽达默尔本人所说:在“我”—“它”关系中,“我”经验到“你”什么?全无,因为“你”不能被经验。而在“我”—“你”关系中,“我”知悉“你”什么?一切,因为“你”之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单独知悉。⑤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师幼关系为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1、幼儿与周围环境及教育内容的对话:创造性的迸发

幼儿摆脱以往死的教材的束缚,有了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教育内容的机会,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新教育精神的诞生,是对旧有教育观念的颠覆。教材中知识的权威性被打破,教师逐渐认识到,知识本身就是在现有社会发展水平下,人们对某些问题的暂时性回答,需要在认识活动中不断加以反驳与修正。不存在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也不必再向幼儿灌输大量脱离其生活实际的所谓“科学知识”和“以后用的到得知识”。这样,幼儿有了学习的自由,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通过与教育内容的直接对话,学会了如何在知识中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人发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可见,对话,使幼儿与知识之间建立了全新的,完全内在的联系。

2、教师与教育内容的对话:全新自我的塑造

教师与教育内容的对话,是一个教师与教材编订者之间视界融合的过程。所谓视界,是指从个体已有背景出发看问题的一个视域,即以某种城建建立起来的视域。

⑥教师在进入教材之前对教育内容持有的前见,是教师与教材对话的基础。只有教师顺利地带进了它自己的假设,理解才是有可能的。教师的文化背景、所处的时代、其专业知识技能,帮助他在阅读教材时能够对教材的大致内容有所领悟与理解,形成他自己与教材之间的交流。而可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教师与教材编订者双方的前见不同带来的视界差别,则会给双方的理解带来困难。解决这种困难的途径便是对话。通过对话,使教师理解教材编订者,纠正错误前见,生

成新的认识和理解。选择适宜本园、本班儿童学习的内容组织、编排活动内容。这样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更易被幼儿接受与吸收。

3、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我”—“你”的商谈

这种新型的对话关系使得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成为一种平等的存在。对话是对教师权利的消解,由权利消解带来的平等,是一种教师与幼儿间相互的“自我实现”。“我”因实现“我”而接近“你”,“我”在实现“我”的过程中将出了“你”,也就是说,一个人是通过“你”而成为“我”的。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对知识的特权被消解,不再是权威的代表,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被拉进。通过对话,师生各抒己见,达成理解,这是一种民主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是幼儿团队协作与相互配合意识形成的重要渠道。同时,通过对话所形成对教育内容的新的理解,也促使新的教育内容的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三、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师幼关系

通过对话,主体间的封闭与隔阂被消解,教师与知识的权威被消除,同时,幼儿与幼儿园活动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得以迸发。

1、对话式教学是生成性的教学

新时期下的幼儿园课堂已不再是教师高度控制的现场,也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舞台。课堂里发生的一切无法完全预设,生成性的教学内容随时可能出现。教师只有通过对话,对幼儿的一系列表现作出及时反应。当幼儿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时,如何使他们重新找到关注点,当幼儿反应过于兴奋时,如何使他们恢复平静,怎样才能从幼儿的眼睛里独处他们的愿望,怎样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幼儿感受关注与肯定。。。。。。总之,对话使教学活动变的充满生机。

2、对话式教学向“生活”与“生命”开放

对话式教学真正将教师与幼儿放在平等地地位,从生命的高度,生活的角度考察教学,从而使教学的内容回归教师与幼儿的生活世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传声筒,成为活生生的教育者和幼儿进步的帮助者,从而激起教师自觉开展好每一个活动,使每一个活动能够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幼儿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将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书本知识,而是来源于身边的小故事,小发现,小经历。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渴望被唤醒,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3、构建对话式的教学体系

对话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之间的对话,教师之间的对话,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各种教育观念之间的对话,各领域之间的对话,等等。对话式思维使我们的教学获得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对话式教学积极吸取来自各方的丰富营养,构建自己的体系。正如有学者所说:“通过倾听与对话,精神才成其为精神,精神不是先于语言的东西,对精神的了解依赖于对人的语言的耐心倾听”。⑥

参考文献:

①姜勇,和震.“注视”与“倾听”——对当代两种教育研究方式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

②杨莉君.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③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挑战.【M】.哲学译丛,1987

④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⑤马丁.布伯.我与你.【M】.三联书店,1991

⑥王珉.从注视到倾听——关于西方哲学演变的一个思考.【J】.学术月刊,1998(3)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篇Reading experience of education of love 编订:JinTai College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篇章2: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3、篇章3: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4、篇章4: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章1:《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是《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一: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 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 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 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 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 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领悟.doc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感悟 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感悟。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感悟篇1 我最近读了一部经典名着《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 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现出人们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此书并不刻意讲究修辞与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流畅,但它饱含了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人民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此书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与波澜久久难以平静。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读完全书,觉得《感恩》这篇文章最感人;读完全文,我学到了许多。 全文语言巧妙,值得我去体会学习;更为我的语言积累下了丰富的底蕴为我今后的语言道路铺了一块台阶。 本文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老师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是神圣的,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是

启发你的心灵,培养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样重要。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极其微薄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着。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全文阅毕,我像刚吃饱饭一样;此文沐浴了我的心灵,进化了我的灵魂。爱是阳光和雨露使我的人格更完整! 读完全书,我获得了精神食粮的满足。我体会到了人生哲学,收获了感恩的心,关爱他人,无私为他人奉献 《爱的教育》交给了我做人的基本人伦常识与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爱的教育》整个文学创作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流光溢彩,意蕴深远,使此书超越了时空,获得了普遍的、永恒的价值。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感悟篇2 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

《倾听着的教育》读后感

《倾听着的教育》读后感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倾听着的教育》,我正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去倾听心灵的声音。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政涛老师很了不起,他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的心得体会,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最欣赏的是,他能把复杂的教育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之后再结合故事进行简单而有针对性的总结,让道理变得生动鲜活,使人既读得有趣味,又对道理能深刻领会。 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李教授从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能或难以倾听学生的声音,造成失聪现象,它的表现及其根源多种多样。倾听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本体论、道德、交往和疗治等方面。为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倾听的价值,教师应懂得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从倾听开始! 在名师的倾听之道这一辑中,第一章就是跟着孔子学倾听,孔子的“教育力”之所以世代传诵,与他的倾听和回应能力有关。孔子没有多少关于倾听的直接论述,只是在《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孔子在批评宰我时说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然而,孔子的倾听能力有目共睹。 与苏格拉底类似,孔子的教育活动大都是在与学生的交谈和对话中进行的,所以孔子非常善于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言行,从而在针对性地回应中对学生予以引导和启发。教师常常带着“前见”或“先见”去看待和倾听学生的言行,并因此常常缺乏耐心和从容,总是急匆或急吼吼地加以评断,孔子也不可避免染上了这一由人性弱点而来的特性,但他与常人的不同在于,有清醒的自省意识,因而能够觉察和自知,进而在感情中有所调整,更能将这一感悟与学生分享,形成了“学生言说一教师倾听一感悟回应一学生倾听感悟-回应”的教育循环,并因此诠释了“倾听是最好的沟通”的教育之道。 当我们言说孔子的教育故事的时候,习惯于带着尊崇的眼光看待这一“天纵之圣”、“万世师表”,他似乎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只能仰视之、远观之....但实际上,孔子的意义不在于“超凡人圣”,而在于其“日常”、“家常”。他的为人为师为学的理想与信念、策略与方法,他的倾听与回应的方式方法,大都是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生成的,也完全可以同归日常,转化为我们的信念与方法。至少在倾听的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孔子。我们不妨通过倾听孔子的倾听之道,带着“倾听自信”,进人属于自己当下的真实具体的课堂,像孔子那样倾听学生、回应学生和引导学生。 归根到底,终身教育,就是终生倾听。

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10篇

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10篇On the education of lov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10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2、篇章2: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3、篇章3: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4、篇章4: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5、篇章5: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6、篇章6:有关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7、篇章7:有关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8、篇章8:有关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9、篇章9:有关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10、篇章10:有关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爱是一颗五彩糖,吃了暖人心;爱是一盏灯,让我们走向道路;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爱是无私的,爱使我们得到呵护。那么小泰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篇章1: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总结 《爱的教育》用了日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社会的所见所闻、他父母的信和老师讲的感人的每月故事。 在《爱的教育》书中,特别是“精神讲话”《万里寻母》,让我不禁对里面的主人公马珥珂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1岁时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儿,自己一个人到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富有的人家,当女佣,后来因为主人连续搬家而断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珥珂,不顾路程的危险,向父亲提出了一个人去南美洲寻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然没有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珥珂去南美洲。马珥珂在去南美洲找母亲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慈祥的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

教育从倾听开始

教育从倾听开始 ?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 苏格拉底 12月份,在?全校共读一本书?的倡导下,我有幸拜读了李政涛先生的《倾听着的教育》。记得刚拿到书的那一刻,隔着薄薄的一层封塑,我第一眼便看到封皮上的那一句?教育从倾听开始?。不知道各位同仁看到这一句话,能想到什么?作为一名英语学科的教师,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是的!学生学习英语可不就是得从听英语开始嘛!不输入哪里来的输出,班上有位家长,不见督促孩子完成‘磨耳朵’的作业,还问老师,为什么他孩子学不会英语?!一想起来这种常见的问题,就只能报之无奈一笑。?这是当时最真实的反应。那个时候,我很认同这句话,教育从倾听开始! 然而,当我打开书籍,开始去品味书中提到的?倾听?时,我发现之前的想法跑偏了!其实最开始我所理解的应该是?学习从听开始?。然而,?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倾听?则是要走心的!?教育从倾听开始?,是在告诫各位教师,当我们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讲授着知识的时候,不要忘了用我们的双耳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着的教育》,是在指引我们去发掘潜能,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 ?倾听?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比如,在我们的课堂上,32位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参差不齐,如果我们不能倾听学生的需求,接受学生的反馈,那我们的教学算不算失败呢? 书中有一个名为《一段有几句话》的案例:是说老师在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的时候(一段三句话的文本,某学生却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四句话),并没有指责学生说错了,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手段:首先先肯定了孩子的勇气,然后采用四个人一句接一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并同时通过该方式让孩子自己知道了正确的答案。这种扭转式倾听,将从孩子那里倾听到的错误资源,转变成对孩子来说有益的资源。倘若事例中的老师不具备这种倾听的能力,而是在一开始就打断了孩子的语言,那就会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打断中,消磨掉孩子的学习热情,熄灭智慧的火焰。

高中作文-学会倾听_800字

学会倾听_800字 '“多想有人关心,有人倾听我的心……”《小镇心声》感伤的音符在我眼前跳动,我的思绪伴随着跳动的音符共同沉思。我似乎足以感觉到歌手心中的孤凉。 李太白扬手一挥,杯酒下肚,嚎言:“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意到了“酒仙”心中不平的“牢骚”。 对自己愤愤不平的遭遇;对世俗不平等的怒笞;对前途茫茫无庸的慌恐——我被倾听者崇高的地位所折服。 学会倾听,当不被理解在黑暗中无聊的探索时。 遥想当年李清照那位“孤独的女神”人比黄花瘦时的凄凉,我不禁叹息。如果当时有那么颗“启明星”为她擦亮天空,让她把酒酌谈时,或许她便不会对长亭晚,叨念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那般寒心之作。或许也不会因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黯然神伤。 学会倾听,当历史的转盘让他(她)不得已而为终时。 屈原的灵魂在呐喊着“吾将上下而求索——”挥酒着竹的高洁“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或许,当时就是缺少了平静善恶分明的君王。楚王亲小人远贤臣。屈原被谗言所斥,不得不呼天也,不得不伤心欲绝—— 学会倾听,当英雄的舞台谱着华美的姿态时。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站汗青。”文天祥站在战争的领域里向世人喧召着赤胆忠心。虽然他走了,然而,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那不拘的气节永远掂量于后世心中,中国记住英雄的名字。人们安静地倾听着你那不菲的赤子之心。历史舞台中同样一位以“精忠报国”赢得万人景仰。岳元帅,您风波亭的气息将驻扎在我心中,激起了我胸中的澎湃。我听到了你愧于母亲的无奈,我明白了,明白了你忠肝义胆后的热血抨击。 “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狂荡的李白啊,你呤着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体会1 《爱的教育》告诉我,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对弱者,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都要给予爱和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动情,每一段里行间都洋溢着儿童们的纯真与情趣。 《爱的教育》的精彩之处和在于,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把每个故事拆出去也并不影响它的完整性,这尤其是照顾了读者,特别是我们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某个道理,使书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点更易于展现,其中让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爱的老师”的日记,作者细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师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师对孩子们“发大声和动怒是绝对没有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训诫还是肃然起敬,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王老师,还有另一位老师,则截然不同,她“用教鞭击桌用拍手来使他们镇静”,但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恐惧,反而让孩子们依附着她的快乐,一幅幅画面,表明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情,更证明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崇高的,无微不至的,这位老师倒像极了我的陈老师,还有一篇“家长”的日记让我印象深刻,它叙述着“学生的父母”他们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容貌不同,职业各异,但却都有着一颗“为孩子着想”之心,他们默默地接送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迁移到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身上,他们因为同为父母,而变成“平等的友人”读着这样的描写,记叙“学生的父母”的日记,我的心也会随温暖起来,会被其中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理解,领会天下父母心,把感动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学们,读了这本《爱的教育》我们懂得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成绩知商虽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这本书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读本,它可以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去做的,如此,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体会出素质教育的魅力。 爱的教育体会2 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它通过讲述主人公---安利柯身边发生的故事来教我们“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国家之爱等。它是一本教育我们的好书,值得每个人用心的阅读。

关于“对‘倾听教育’的理解”的沙龙纪实

关于“对‘倾听教育’的理解”的沙龙纪实 时间:2009年5月4日下午 地点:如师附小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冯卫东、郭其龙、朱爱华、许友兰、吴晓梅、郭姜燕、杨敏、孙小东、徐小娟、朱圣宏、朱洪海等 主持人:杨敏 记录:朱圣宏 主题:对“倾听教育”的理解 主持人:目前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大多数学生不善于听取老师、同学的发言或意见,教师中亦存在此类现象。而且多数老师对此没有加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今天希望通过对“倾听教育”的理解的沙龙活动,使大家初步认识什么是“倾听教育”?如果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那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价值何在? 冯卫东:“倾听”在中小学多学科新课程标准中都被提及,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说,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该课标先后三次说到“倾听”,可见它业已引起课程理论界乃至国家教育行政的关注和重视;以语文学科为例。过去较为重视读与写,而相对轻视听和说,关于“听(或倾听)”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黎锦熙先生早年曾论及“耳治”的重要性,在当时难能可贵,近年来,“听(倾听)”的地位日益凸显,如王尚文先生主编的《语文对话论》,有较多篇幅就此进行专门论述,认为“倾听”是实现语文对话的基础和根本前提;再比如,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极力强调“倾听”的重要,如,“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等等,他的观点为本课题的研究直接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 吴晓梅:是的,目前专门谈此问题的论文我们读到的有2004年第5期《教学月刊》发表的楼朝辉《谈倾听教育》,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7期有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可以参考的东西不是很多。 主持人:那我们能不能试着概括一下什么是“倾听”、什么是“倾听教育”? 冯卫东:既可以理解为“关于倾听”的教育,即以“倾听是什么?为什么要倾听?怎样倾听?”等问题为内容(对象)的教育;也可以理解为以“(学会)倾听”为目的的教育,即“使人(学会)倾听”的教育。具体说,它是指在课堂、课外等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学校行为使全体人员(含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学生家长)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并由此得到较大化、较优化教学效益、人生成长、生命体验等的一种教育愿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在“倾听教育”实践场域中,每一个人都是倾听者,也都是言说者或表达者;亦即,他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主客体交互作用中,营造彼此尊重、双(多)向沟通、相互理解、共同促进的氛围,进而趋向或达成和谐教育或教育和谐的境界。在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它还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也是课题承担单位的一个较新的教育探索。 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有关本问题域的已有信息或理论进行疏理、整合并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进行理性提升和理论表达的一种研究。 徐小娟:这样理论的东西,只有冯主任能概括。非常好,我认为比较全。 主持人:下一步,概念已经界定了,那研究内容呢? 朱爱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1、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2、教师倾听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校:西安交大韩城小学授课教师:杨敏《爱的教育》这本书早有闻说,但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读。又到一年寒假时,虽然事情繁多,但还是坚持抽空读完这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显得真实,富有亲切感。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爱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我脑海中不断萦绕。我想,“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充实而无憾。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描绘教师和学生的篇幅并不多,但却篇篇精美无比,让人流连忘返。《女先生之死》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的伟大,教师不仅是教者,一个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父母、心理医生,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的目标、方向和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会上,学生纷纷掉泪,看得出孩子们对女先生非常挂念和崇敬。同时我也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光荣、自豪。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在课堂上孩子不听话时,会忍不住狠狠地批评他们,但效果并不太好,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们有思想、有想法,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话,首先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教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宋毓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虛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賽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許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

学龄前儿童要进行倾听教育

学龄前儿童要进行倾听教育 学龄前儿童的倾听教育随着宝宝的长大,很快就要上小学了,那么面对这些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倾听教育呢? 1、榜样教育 学龄前的孩子要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一种礼仪与修养的表现,有时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在家里时,我们家长首先就要有个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或别人的谈话,与他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孩子有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时,要给予纠正。 2、对话交流 在教孩子倾听时,我们首先得是个好的倾听者,特别是孩子不想听你说话时,你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解释。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一下。这是在讲道理,也是一种倾听。慢慢地,孩子会体会到倾听的力量,当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会很自然的想到用“对话”来解决。 3、意识提醒 从“听”到“做”,是个过程,我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去进行意识提醒。 例如,吃饭前让孩子去洗手,妈妈可以故意提高声音喊“爸爸,要吃饭了,快去洗手。”爸爸可以配合地说:“要吃饭了,宝宝也要洗手哦。”这时,妈妈可以轻轻地提醒孩子,让孩子说:“吃饭洗手啦,宝宝要爸爸一起洗。”慢慢形成一种潜意识,一到吃饭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洗手。 4、亲子阅读 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倾听习惯与倾听能力的活动,通过倾听家长的讲解,孩子能学会正确发音,感受到语音语调,养成安静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并且,孩子通过理解名义,进而理解故事内容,使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更加理解与判断。 在亲子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像孩子提问和追问,提高他们倾听的专注度与理解能力。 5、指令游戏 为了锻炼孩子倾听的专注力,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些含有指令性动作的小游戏。如“小手拍拍”,可以在孩子熟悉了歌曲歌词并会做出相应动作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唱法或改变动作,请我们的孩子做出相应地改变。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篇Love education reading experie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2、篇章2: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3、篇章3: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4、篇章4: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5、篇章5:读书心得音乐教育范文1:《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6、篇章6:读书心得音乐教育范文2:《莫扎特的音乐故事》读书心得 7、篇章7:读书心得音乐教育范文3:《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读书心得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要多帮助有困 难和需要帮助的人,把爱传递下去,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下面小泰为大家带来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00字,供你参考! 篇章1: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 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 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 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最新汇编)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 爱是什么?在安利柯的日记里,你会发现很多的爱,收获到不一样的教育。下面是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一)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这些问题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我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在阳光温暖的陪伴下打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仔细阅读起来。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频繁,才读了几篇我就有些厌倦了,也许因为它是名著我才肯继续读下去。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这一篇篇虽然语句普通,但是内涵深刻的故事,是让我从心底说出的赞叹,赞叹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那美好的“爱”,赞叹作者能写出一本这样棒的一本的书,真是让我刻骨铭心。在这所有的故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栖身”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小说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无意中得知他们的爸爸妈妈最近没钱了,我本以为他们只会用要父母一些钱,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什么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钱,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这还不够,他们尽量找出东西来换钱,给家长尽量减轻家庭负担。读到这,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读书笔记同样是学生,同样有着一颗爱父母的心,我为何就很少想过钱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钱,可是却很少有想一想假设家里没钱了时怎么办,也许想也会想,可是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这样的省吃俭用去得钱。我真佩服他们啊!这只是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而已。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二)“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得跟家一样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记得那一天,早上阳光明媚,让人觉得好像夏天已经到来。因此,我只穿了一件短衫和一条长裤就要上学去。妈妈对我说:“一下天气会变冷,穿多一点去。”我不听妈妈的话倔强的走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中午,天气变暗,刮起大风,下起了大雨。温度明显下降,我穿的少,感到真冷。浑身上下不停地哆嗦,我只好躲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和几个女同学挤在一起。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教室外面走来,隔着玻璃窗我清楚地看出是我妈妈。她腋下夹着一包衣服,匆匆走到教室门口。我立刻迎上去,激动叫了一声:“妈妈”。妈妈迅速地把衣服披在我身上。这时,我看到妈妈的裤子湿了,好像刚从河里走上来一样。我问妈妈:“妈,您不是要看店吗?怎么有空来给我送衣服?”妈说:“我叫人帮看店了,不来给你送衣服,你生病了怎么办?还不是我累,我现在回店了,你好好上课。”一转身走了。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升起了一股暖意,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觉我自己沉浸在爱的海洋中不能自拨。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幸福。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00字(三)这是第一本让我觉得奇怪的书。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是,脑海里立刻产生了疑问:爱是可以教育的吗?爱本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它是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让我们慢慢懂得,可这并不算是教育呀……于是我带着疑问,轻轻地翻开第一页。不知

倾听着的教育

倾听吧!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寒假期间学校发的《倾听着的教育》这本书的感受。 拿到一本书我喜欢先看前言和作者简介,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浏览目录,挑拣出自己喜欢或者好奇的版块先读,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兴趣,让自己能够有信心的读好这本书。(这些是我在书中和笔记本上做的笔记) P2-P6。 (P7)《倾听着的教育》作者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着有《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育常识》《教育科学的世界》等。 (P8)作者在前言部分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位老师都必须补上的“倾听课”!终身教育,便需要终身倾听,倾听已成为教师的一项核心素养。”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终身教育”“核心素养”。那么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块内容是:“终身教育,倾听教育”,“核心素养的倾听”。(P9)书中讲到:若以倾听之眼观之,就是不倾听与自己的经验和视野不合的观念,始终以教育者,指导者,批判者的角色和身份,去教育他人、指导他人和批判他人。这是年龄带来的结果,更是身份和地位养成的习惯。于是我开始反思,在我们过往的教育中我们是否以教师的身份、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学识作为光环,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倾听学生、同行、家长的声音?而这种光环不仅会遮住我们的眼睛,而且会封闭我们的耳朵,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与我们隔离开来,进而使人误以为光环之下的世界就是全部。在我看来卸下光环的钥匙,就是倾听,在沉默中倾听自己的声音,寻找我们最初当教师的初心,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知识的海洋里倾听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包括非议的声音,质疑的声音,甚至斥责的声音,让他人的声音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声音。我认为这样的“三省吾身”,以“倾听”作为底蕴和根基的生命,就是在终身自我教育中不断发展的生命。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4篇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4篇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 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利克去探望自己的小学老师亲自给他上了一堂尊师课。在孝顺体贴父母上,小抄写员代替父亲深夜写订单的感人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节爱的教育课。 读了《爱的教育》深深体会到了不要忽略身边细微的爱,用自己的爱来熏陶别人,让爱在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距离,在爱中拉近

这几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拜读了不少教育教学专著,如《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窗边的小豆豆》等。而要提起令我感受最深,值得向大家推荐一读的,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是两年前和当时所带班级的全体孩子一起共读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从作者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处处洋溢着爱,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们教师读书学习,无非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学的好方法。然而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苦口婆心的跟孩子们讲道理,做思想工作,用尽各种办法,有时效果却并不见得理想。这样的时候,不放跟孩子们一起静下心来,共读这本《爱的教育》,将平时有声的教育融入无声的阅读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少在我和孩子们共读此书时确实都受益匪浅。 我们班的孩子是活泼可爱的,然而他们身上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胆小怯懦,或调皮捣蛋,或学习懒散,或骄傲自满......这时,我带着《爱的教育》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阅读教育,它犹如大旱天的一场及时雨洗涤着孩子们的心灵。从书中主人公的身上,他们明白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明白了宽容、勇敢、坚持、孝顺、感恩------班上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从《爱的教育》里卡隆、可莱蒂、德罗西等主人公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我妈妈一直不同意我看课外书,可是有一天,我把《爱的教育》拿给妈妈看,她看了之后改变了观点,还要我向里面的主人公好好学习。班上另一个孩子写了一篇这样的读后感:

教师《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下面的小编给大家整理几篇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的参考范文! 教师《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这件事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弟弟正在一块玩积木,正玩得高兴时,妈妈催促我该上学了。当时,我很不情愿,嚷着不要上学,可妈妈硬把我推到了门外,我真的生气了,随手打了妈妈一下,不好,妈妈要还手了,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妈妈的行为与我想的却完全相反。她微笑地走过来,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地那么平坦,一个人,总要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之后,才能攀上胜利的高峰。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孩子你要明白,学习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大困难,你首先要把它给解决掉,才能够迎接后面的困难,才能做最终的胜利者。孩子,我相信你能行的,你以后不要再耍小孩子气了,好吗?”我听了这些话,虽然一知半解,但

是那一知半解的意思足以激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更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理解。经过这件事后,我更重视那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了。 其实,书中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和我的父母亲都一样,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就开始教孩子怎样做人,看了这本书,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更懂事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一个小书迷,我忠心地希望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书出版,希望每一本好书都伴随着每一个少年快乐成长!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正如前言说的,这本书包含了世界所有高尚的爱:亲情、友情------这里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每月故事,有稀奇古怪、情节丰富的日记,还有主人公父母亲的谆谆教导,这一切的一切正在无形中给我以深深地教育。其中,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寻母记》和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争,书中那些勇敢、善良、正义、知错就改的形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刻苦的可莱谛,孝顺父母的波列科西,酷爱读书的斯代,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费鲁乔……这些故事让眼泪几次涌上我的眼眶,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做一名会倾听的教育者

做一名会倾听的教育者 发表时间:2011-02-16T15:58:00.420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7期作者:王丽平[导读] 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经验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最终会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宜兴市芳庄小学王丽平 【读书篇目】 《倾听着的教育》作者·李政涛 【中心理念主要观点】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经典语段摘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名老师,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秘密与老师分享,从而使老师在各种活动中可以有的放矢。就是说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就会让在学生感受可贵的心灵满足,它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从更深层次上看,它带给了学生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教学中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会倾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也要学会倾听,只有教师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感悟与点评】 一、倾听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更应该看成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成果,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让他们说出、说完、说清自己的想法,有时还注意以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的给予引导和启发,引领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允许其他人给予补充或否定,还要求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还要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和讨论。这样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和想法,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更应该看成是实践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倾听不仅是一种教育策略,还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倾听,教师还能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学生的接受范围。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创造,在自己所”创造”的资源里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各有所得。学生不仅在思考与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新知识,表现出了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还在探索、尝试、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发展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充分利用师生相互倾听、生生相互倾听,丰富了教学内容,生成了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倾听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主性,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如果教师能真诚地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们,接纳他们稚嫩的观点,分担他们的困惑,共享他们成功的快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他们,就能增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就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经验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最终会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倾听不仅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更是教师基本功素养的体现 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上“退”了下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善于关注学生、倾听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中“闪光”的信息,抓住教学的切入点,这是新课程实验中新型教师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时,不管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以一种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解释。教师在整个倾听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的判断正误,而是瞬间经历倾听——判断——思考——做出应对的过程。这确实是对教师素质、教学基本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机智及驾驭课堂能力的综合考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