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紫杉醇

抗癌药物 ——紫杉醇 一、前沿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 Wall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 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现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癌症。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先后共有30多个研究组参与研究,实属罕见。经20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才由美国的R.A.Holton与K.C.Nicolaou两个研究组同时完成紫杉醇的全合成。随后,S.T.Danishefsky(1996年)、P.A.Wender(1997年)、T.Mukaiyama(1998年)和I.Kuwajima(1998年)4个研究组也完成这一工作。6条合成路线虽然各异,但都具有优异的合成战略,把天然有机合成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包括寻找新的生物资源、化学全合成、半合成、衍生物制备、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生物工程、构-效关系研究、作用机制研究、药理学和药效学等研究.2011年是发现紫杉醇结构40周年,对紫杉醇发现的曲折历史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并纪念为紫杉醇的研究与第二代紫杉醇的开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二、紫杉醇的制备 1.1 天然红豆杉植物提取 紫杉醇的最直接来源是对天然植物红豆杉属种的提取红豆杉属植物共11种,我国有4种及1种变种,它们分别是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又名喜马拉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由于这些植物数量极少,自身繁殖率低,生长缓慢,且紫杉醇的含量又极低(每千克干树皮最多只能得到50~150mg 的纯紫杉醇),生产1g紫杉醇需砍伐3~4棵60年树龄的大树。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足够的紫杉醇用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单纯靠从天然植物树皮中提取必将给红豆杉属植物的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但由于从树皮中提取紫杉醇的工艺已经成熟且工业化,因此,人们可利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来解决天然资源不足的问题. 1.2人工栽培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于凯

广西大学课程论文 论文标题: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发酵生理学 学生姓名:于凯 学号:1108391006 专业:生物工程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师姓名:何勇强 学期:2011-2012/上 任课老师:庞宗文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展望 于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学号:1108391006) 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新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市场上紫杉醇供不应求。目前,有望通过化学合成、内生真菌发酵、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工业化生产紫杉醇,达到缓解红豆杉资源短缺、市场药源紧张等现状。本文通过对红豆杉、紫杉醇发现、作用机理、生产现状等介绍,着重分析各种生产方法的利弊,并对紫杉醇的研究的市场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字:红豆杉;紫杉醇;抗癌作用;研究展望 1红豆杉简介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红豆杉在全球共有十一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球资源总量及其有限,且常常散生分布于天然林中。目前我国共有四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1]。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在中国境内的红豆杉中,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万分之三。 另外,我国还引种了曼地亚红豆杉,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原产地。 2 紫杉醇简介 2.1 紫杉醇的发现

紫杉醇的合成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 有机合成考试得分 院别: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 分析化学 学生姓名: 饶海英学号: 20114209033 授课教师: 考试日期: 2012 年 1 月8 日 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合成进展 摘要:本文对多烯紫杉醇的合成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多烯紫杉醇合成抗癌 多烯紫杉醇(daxotere) 商品名为多西她赛(Docetaxel) , 化学名为[ 2aR-( 2aα, 4β, 4aβ, 6β,9α, ( aR3, βS3) , 11α, 12α, 12aα, 12bα) ] -β- [ [ (1, 1 2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 -α-羟基苯丙酸[ 12b-乙酰氧-12 -苯甲酰氧-2a, 3, 4, 4a, 5, 6, 9,10, 11, 12, 12a, 12b -十二氢-4, 6, 11-三羟基-4a, 8,13, 13 -四甲基-5-氧代-7, 11-亚甲基-1H-环癸五烯并-[ 3, 4 ]苯并[ 1, 2-b ]氧杂丁环-9-基]酯,就是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开发的半合成紫杉醇的衍生物,它对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头颈部癌、胃癌等均有效。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与肿瘤细胞微管蛋白结合, 加强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微管解聚,最终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增殖[1-3] 。 商业化生产的紫杉醇类抗癌药物大多采用半合成方法,这就是现阶段最具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合成方法。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就是利用从红豆杉属植物的针叶中提取的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10-DAB ) ,通过选择性保护部分羟基, 然后在10-DAB C13位的羟基上连接合成的手性侧链, 再去掉保护基团得到。其中以多烯紫杉醇C13位侧链的合成以及该侧链与选择性保护的母核10-DAB进行酯化反应最为重要[4-5] 。 紫杉醇的构效关系已经被众多学者所研究与总结。具有游离羟基的C13位侧链,C2与C4位的酯基,C4、C5位四元含氧环及紫杉烷的刚性环结构对抗癌活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988年,Potier等从欧洲紫杉(Taxus baccata)中分离得到10-去乙酰巴卡亭(Baccatin) Ⅲ( DAB),DAB 已被成功地用来半合成紫杉醇,并已工业化生产[6]。半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3484299.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功能性食品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天津科技大学 《功能性食品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院:食品学院

摘要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进行了很多研究和介绍,但多数只局限于它的使用效果上,对其作用机理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为对象,综述了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现状 1.肠道菌群概况 1.1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1 ],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103 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105 ~108 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 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1.2 菌群失调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当时的意思为“prolife”。Lilly等(1965)把它定义为微生物体所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Parker(1974)认为“益生菌”是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并且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3 ]。Fuller(1989)把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 长双岐杆菌 B. longum 短双岐杆菌 B. breve 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

益生菌的发展现状

益生菌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日益需求,功能性食品与食品配料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重视,首先谷物可以作为益生菌微生物的发酵基质;同时谷物作为可溶性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既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也可以作为益生原选择性的刺激人体肠道中存在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的生长;在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种类、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谷物;功能性食品;益生菌;益生原;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日益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除了具有基本的营养功能,同时对人体健康具有有益的作用或可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危害的食品或食品配料都属于功能性食品的范畴。市场上有许多用来降血压、胆固醇与骨质疏松症等的功能性食品。近年来,对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活性的益生菌(probiotics)与益生原(prebiotics)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成为了功能性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益生菌食品是指那些含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的微生物,从而有益于宿主健康的食品。大量的体外试验与临床(动物)表明益生菌具有防止肠胃感染、抑制癌症、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乳糖代谢与免予调节等生理功能。应用于益生菌制备的常见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属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乳杆菌等与双歧杆菌属。发酵酸牛奶是益生菌用于传统食品的一个成熟的应用。在这方面,含益生菌的婴幼儿食品与糖果制品目前已有开发。近年来,谷物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配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谷物的栽培占了世界可种植面积的73%以上,谷物食品占世界食品总量的60%以上,从而提供人类健康所需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能量、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谷物或谷物组分在功能性食品中可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作为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生长的发酵基质;作为膳食纤维源产生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于其含有一些特定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而作为益生原;作为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材料以提高其稳定性,而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高质量的非乳性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工业一个重要挑战。

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设计研究方案

紫杉醇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最早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三环二菇类化合物,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最热点的抗癌新药。紫杉醇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分子由3个主环构成二菇核,分子中有11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取代基团,母环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四 环体系,有许多功能基团和立体化学特征。分子式C 47H 51 NO 14 ,分子量853.92。 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通过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它的独特机制在于可以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 聚合,促进微管装配及阻止微管的生理解聚,由此抑制癌细胞纺锤体的形成,阻止 有丝分裂的完成,使其停留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迄今为止紫杉醇是唯一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癌药。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医药界的极大兴趣。现在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批准了紫杉醇类药物的正式生产。目前有关紫杉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紫杉醇的提取;紫杉醇的人工合成;紫杉醇的临床应用(水不溶性问题的解决);紫杉醇的构效关系;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的抗癌机理 1971年,Wani等报道了紫杉醇在一些实验体系中具有抗癌活性。1978 年,Schiff等发现紫杉醇在极低的浓度下(0.25μM)可以完全抑制Hela细胞的分裂,而且在对细胞4小时的培养过程中,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没有明显影响。

益生菌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3-4803(2007)01-0055-03 益生菌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Ξ 闵钟熳1,牛天贵2,岳喜庆1 (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益生菌作为一类新型添加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促进动物生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 泛关注。但其发展也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综述了提高益生菌的利用率,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益生菌;筛选;活菌制剂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B 益生菌是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对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但是微生态制剂工业的发展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1)活菌制剂在饲料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失活;(2)活菌制剂进人动物消化道后多难以经受低p H 值的盐酸、胆汁酸等的作用,难以有足够的活菌数量到达肠道或定植肠道而发挥作用;(3)活菌制剂进入肠道后生长速度慢,难以形成优势菌群[2]。(4)人们对胃肠道环境的复杂性缺乏了解,不能充分认识大量潜在菌对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而那些菌可能影响微生态制剂的功能;微生态制剂与胃肠道功能以及人类健康之间的内部关系还不是很清楚[3]。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剂的利用率,人们正在积极探索提高益生菌剂有效性的方法。 1 益生菌菌株的选择和改造 目前,选择优良的益生菌菌种已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4]。根据正常菌群的宿主特异性理论,从消化道正常菌群进行分离菌株是首选。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宿主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强弱,在肠道中定植及耐酸耐胆汁能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有益菌株,使其具有比较强的抗热,抗酸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5]。111 菌种的获得 首先进行富集培养,获得可能作为益生素的菌,然后通过逐渐增加培养基的酸性(至p H 为2.0左右)及胆汁盐浓度,筛选出具有耐酸及耐胆汁特性的菌株,并根据益生素特性的要求在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的抑制剂或病原菌,筛选出目的菌 株[6,7]。杨晓斌等(2003)以豆豉为原料,通过在纤维蛋白平板上产透明圈的方法,获得纳豆芽胞杆菌。进一步将发酵液置于93℃和98℃水浴中5min ,10min ,15min 后,测菌株水浴后的存活率;以及测定菌株在不同p H 缓冲液中的存活率和牛津杯法测菌株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了一株优良益生纳豆芽胞杆菌菌株KT 29。试验结果表明,93℃对KT 29处理5min 存活率仍达95%,并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8]。112 菌种的改造 为了筛选出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益生菌株,可应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培育出所需微生物。吕道俊等(1998)利用枯草芽胞杆菌VB217天门冬氨酸激酶1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 扩增得到了1.85kb 益生地衣芽胞杆菌天门冬氨酸激酶基因,并将此片段与载体PUB110用EcoR1,Xba1进行双酶切,用T4DNA 连接酶连接,然后用原生质体转化法转化益生地衣芽胞杆菌,得到了重组质粒PBLA K2114。然后,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出发酵菌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转化菌株苏氨酸产量提高20%[2]。利用物理手段也可筛选到具有特殊功能的益生菌株。陆英等对菌龄7h 的酪乳杆菌L actobacill us casei BD 2Ⅱ在热激温度50℃下处理45min ,以未热激细胞为对照,在60℃(90s )处理验证。结果表明,热激条件下其存活率为0.146%,对照存活率为0.047%,处理比对照提高了2.11倍[9]。113 菌种的鉴定 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分类鉴定的方法对选出菌 Ξ收稿日期:2006-10-20 作者简介:闵钟熳(1982-),女,沈阳农业大学,硕士,从事畜产品加工研究。 杂粮作物 Rain Fed Crops  2007,27(1):55~57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20150932140 张焕乐) 摘要:紫杉醇作为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在卵巢癌、乳腺癌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等载体的新剂型,这些新剂型的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其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基于紫杉醇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活性,人们开始将紫杉醇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以及难治愈的前列腺癌等的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非线性,在整个6h或24h滴注过程中血药浓度增加,输液一旦停止,血药浓度即开始下降;紫杉醇会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少量病人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塞、房颤、轻度充血性心衰、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此外几乎所有病人全部脱发,1.4%-30%的病人发生3或4级粘膜炎,最主要的是轻度恶心、呕吐和局部静脉炎(4%-64%)。年龄、以往的治疗或接受紫杉醇的总累积剂量似乎对该药的耐受性无影响[3]。 随着近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将紫杉醇依附于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水溶性前体药物、混悬剂、纳米晶等载体制备成新的剂型,研究紫杉醇在体内代谢的情况,取得良好效果。现就依据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将部分紫衫醇载体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紫衫醇脂质纳米粒 纳米粒是一种粒径在10 ~1000 nm 的固态胶体颗粒,包括纳米囊、纳米球、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乳、纳米凝胶等多种类型。具有物理稳定性好、粒径小、被动靶向等诸多优点,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利于药物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由美国生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紫杉醇制剂ABI-007(Abraxane,Capxol),以人血白蛋白作为共聚物形成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悬浮液。ABI-007 将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技术制成纳米微粒紫杉醇冻干粉剂,由于无助溶剂Cremophor EL,滴注时间缩短,用药前不需要考虑做预防过敏反应的预处理治疗[4]。脂质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能增加与肿瘤组织的亲和性,增加药物被肿瘤细胞的摄取量,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刘丹等[5]利用体外释放度实验研究紫杉醇脂质纳米粒溶液与市售普通紫杉醇注射液释放速度,结果脂质纳米粒溶液明显降低,且在初始突释阶段(0.5h内)的释放量比普通制剂高。 2.紫杉醇脂质体 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将药物包裹,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的目的。根据功能、靶向的手段等不同,脂质体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长循环脂质体、p H 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等,不断向多功能化和精细靶向方向发展。紫杉醇多是由于靶向性不强,导致药物在正常组织的蓄积,从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因此,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能够降低紫杉醇的毒性作用。崔红丽等[6]的临床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相关毒性及某些过敏反应的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与人类健康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与人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论文(1) 【摘要】随着人们对肠道内微生物菌落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识与研究,益生菌作为一个新领域开始被了解和关注。本文综述了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益生菌的营养功效、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论文关键词】益生菌;功能与作用;作用机制 1概述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的英文单词“probiotics”由Lilly和Stillwell于1965年在《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时所创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组在2001年给出的定义,益生菌是“经适量服用后,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概括地讲,益生菌的作用在于促进有益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益人体健康。 1.2益生菌与乳酸菌 益生菌与乳酸菌是从不同角度对某些细菌的定义。益生菌包括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机理方面考虑,指发酵糖生成乳酸细菌的总称。有些对人类生活有益,有些是有害的。市场上的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通常是指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益生菌有的耐酸,有的能在人体肠道中生殖一段时间,是有益宿主健康的细菌。常用的益生菌菌种有双岐杆菌,乳酸杆菌和一些链球菌。在制剂中,有的为单一菌种,有的为多种菌联合使用,几种菌种联合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1.3作为益生菌的细菌应该具备的条件: (1)对宿主有益;(2)无毒性作用和无致病作用;(3)能在消化道存活;(4)能适应胃酸和胆盐;(5)能在消化道表面定殖;(6)能够产生有用的酶类和代谢物;(7)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能保持活性;(8)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紫杉醇(Taxol)是近40年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发现的最著名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在过去30年多年间紫杉醇因其独特的结构、新颖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抗癌活性成为化学家、药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基本结构、作用机理、开发利用以及合成方法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紫杉醇作用制剂合成 正文: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四环二萜化合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于1963 年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的名为太平洋杉(Pacific Yew)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直至1979年分子药理学家Dr. Horw itz 阐明了紫杉醇的独特作用机制:紫杉醇能与微管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图-1 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阻滞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它由两条类似的多肽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成。微管具有构成细胞网状支架,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参加细胞器的位移及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尤为重要的是染色体的分裂和位移,均需在微管的帮助下进行。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存在动态平衡。紫杉醇可使二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使癌细胞停止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进而起到抗癌作用。 2 诱导细胞凋亡 Fas /Fasl信号传导系统是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用Fasl抗体可以抑制紫杉醇诱导的凋亡, 表明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与Fas/Fasl相关。实验中发现, 紫杉醇作用于人肉瘤细胞Saos-2后Fas的表达持续升高, Fasl的表达也增高了3倍。 Bcl-2家族中一些成员促进凋亡,如Bax基因;另一些则阻碍凋亡,如Bcl-2基因。有研究表明紫杉醇诱导MCF-7细胞凋亡,使Bcl-2降低、Bax增加,同时Bcl-2/Bax的比率亦随时间延长及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紫杉醇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1.概述 紫杉醇是从紫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所提得,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1971年由Wani 等首先从短叶红豆杉中提取分离出来。于1992年12月紫杉醇被FDA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然而由于这种天然化合物资源极其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度。同时尖锐的供需矛盾也在医学、化学和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和寻找高效、低毒、来源丰富的紫杉醇类似物。已成为目前全球销售量排名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方式和药理及临床特性均具有独特之处,被称癌症化疗上的新突破。 紫杉醇,英文名称Paclitaxel,别名泰素,紫素,特素,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量853.92,分子式C47H51NO14。熔点为213~216℃。紫杉醇具有高度亲脂性,不溶于水,血浆蛋白结合率89%~98%,终末半衰期平均值为 5.3~l7.4h, 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清除仅5%。[1] 结构式如下: 2紫杉醇的药用植物资源及药源植物中有效含量研究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植物,也称紫杉,全世界约有11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2-3]。研究表明[4],植物中紫杉醇含量在万分之二以下,极其低微。短叶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最高,其次为中间红豆杉树皮;东亚产四种红豆杉中,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最高东北红豆杉和美丽红豆杉次之,短叶醇含量则

益生菌及其研究最新进展

目录 1益生菌的概念 (3) 2益生菌的种类 (3) 3益生菌的作用 (4) 3.1 预防或改善腹泻 (4) 3.2 缓解不耐乳糖症状 (4) 乳杆菌可帮助人体分解乳糖,缓解腹泻、胀气等不适症状,可与牛奶同食。 (4) 3.3 预防阴道感染 (4) 3.4 增强人体免疫力 (4) 3.5 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 (4) 3.6 降低血清胆固醇 (4) 3.7 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 (5) 4益生菌的应用 (5) 4.1 双歧杆菌的应用 (5) 4.2 乳酸菌的应用 (5) 4.3 米曲霉的应用 (6) 4.4 益生菌临床应用的新发展 (7) 4.4.1 炎性肠病(IBD) (7) 4.4.2 感染性腹泻 (7) 4.4.3 其他 (7) 4.4.4 酸奶等发酵乳制品 (8)

5灭活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9) 5.1 灭活益生菌的研究概况 (9) 5.2 灭活益生菌的优势 (9) 5.3 灭活益生菌的功效 (9) 6益生菌存在的问题 (9) 益生菌及其研究最新进展 摘要:益生菌有防治腹泻、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过敏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益生菌的种类有很多,发酵乳杆菌、纤维二糖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载耳布吕克氏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都是益生菌,它们居住在人体的肠道内,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更重视营养。但是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食物纤维摄入过少,很容易导致体内菌群失衡,从而导致亚健康的状态甚至是疾病。有害的饮食习惯使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在人体的肠道内不但居住着益生菌,还居住着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和绿脓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它们三者在人体的肠道内维持着一定的平衡,保持着人体的健康。若是当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减少到一定成度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就会兴风作浪,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而这时,条件致病菌就会趁机破坏人体健康,使人体更加虚弱,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癌症,威胁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利用益生菌改变人体健康状况是刻不容缓的事。在许多发酵食品中,也可以发现益生菌的身影,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出各种富含益生菌的食品。 关键词:益生菌、发酵食品、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