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

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

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
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OURNAL O F PRAC T I C AL TRAD I T I O NAL CH I N ESE I N TERNAL M ED I C I N E DEC.2008 Vol.22 No.12

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

齐慧萍储浩然李佩芳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230038)

摘 要:从体针透刺、头针透刺、中医针灸理论等对透刺法中医的治疗作用作了综述。指出:透刺法在治疗的主导思想和选学配方以及治疗特点、针刺方向、角度、深度、各种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等,均有其独到之处。认为必须认真掌握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方能取得理想疗法。

关 键 词:中风;透刺法;治疗作用;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8)12-104-03

透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记载三十余种透穴刺法。近代周楣声重订周树冬著《金针梅花诗钞》中列透穴39对,至此疗法已非常丰富,趋于完善[1]。

1 体针透刺

中风后偏瘫潘永清[2]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44例,并设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各42例作对照,治疗组44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常规针刺组42例,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5%;药物组42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6.7%。经1个月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比较,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杨明军等[3]采用透穴针刺法治疗半身不遂75例,分为气虚血滞型40例,肝阳上亢型35例。气虚血滞型40例,总有效率97.5%,肝阳上亢型35例,有效率为94.3%。提示透穴针刺法能够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张文立等[4]将105例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分为康复组、体针组和透穴组,各35例,均行基本康复治疗,体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针治疗,透穴组加用透穴治疗,三组治疗前Barthel(B I)积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三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治疗前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病例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透穴治疗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蔡德锋[5]采用头针与穴位透刺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将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穴位透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以双盲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发现,观察组愈显率为82.00%,对照组愈显率为73.3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米建平等[6]以透针疗法治疗29例中风肢体痉挛,穴取头部运动区(患肢对侧);上肢取肩贞透极泉、曲池透少海、二间透劳宫;下肢取箕门透承扶、阳陵泉透委中、昆仑透公孙(均患侧)。并设常规针刺组为对照1组(22例),口服妙纳为对照2组(27例)。肌张力以改良A sh worth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治疗组肌张力增高被抑制,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中风后掌指关节屈伸不利张艳〔7〕采用长针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32例中,痊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

中风后肩手综合薛立文等[8]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中后肩关节半脱位阙庆辉[9]采用透刺配合肘关节三角巾吊带方法治疗35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对照组30例:没有针刺,仅用三角巾将脱肩吊起,每天6~7h。结果表明:两组疗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中风后足下垂张雅丽等[10]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结果显示: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

?

4

1

?

(P<0.05),提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中风腕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马广昊等[11]对中风患者在腕踝局部取穴行透刺疗法结合整体辨证取穴,与行非透刺疗法结合整体辨证取穴进行疗效观察。采用《康复医学评价手册》所载测量方法,自拟腕踝关节活动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结果:局部透刺为主的治疗组腕关节背屈、掌屈、桡屈、尺屈,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的恢复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有效,局部透刺治疗为主疗效肯定,优于非透刺疗法。

中风后吞咽困难张剑川[12]应用针刺治疗40例假性延髓麻痹,并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30例作对照,治疗组风池穴用透刺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针刺对于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有明显优势。周佛养等[13]将97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治疗和康容静滴加针刺法治疗,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的T C 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 s)及左椎动脉平均流速(Vm)明显增加,基底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 I)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V s和Vm都有显著增加(P<0.05,P<0.01),P I显著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部分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利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的恢复及假性球麻痹症状的康复。

中风后抑郁李淑芝等[14]将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穴疗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观察两组疗效及HA 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HA MD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透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2 头针透刺

临床观察唐强[15]等以百会透曲鬓治疗急性脑梗塞,证实3m in捻转组优于5m in捻转组。前者为进针后,以200次/m in捻转3m in,休息5m in,再重复2次后出针;5m in捻转组每次只捻转5m in。房丽[16]等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2例,证实留针组疗效优于即刻出针组。即刻出针组具体方法是针刺后以200次/m in捻转1m in,留针5m in,再重复2次,然后出针,每次针刺时间15m in左右;留针组在上述操作基础上,留针12h,于6h、12h各行针1次,然后出针。沈特立[17]等报告,将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单侧组和针刺双侧组。头穴透刺(百会透太阳,三针接力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似(P >0.05),疗后两组病例临床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运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病例疗效明显。

机理研究鲍春龄[18]等,将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如舒血宁、脑多肽等药物治疗,颅高压者按常规使用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自百会穴至太阳穴连线,为头穴透刺针刺区。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 L I S A)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 CA M-1)的影响。结果提示: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 C A 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

朱文增[19]等,将90例急性脑出血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组(A组)、康复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和CG RP含量的变化。治疗后,三组病例的血浆ET和CG RP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1),且A组、B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能调节血浆中ET和CG RP的含量,使其趋于动态平衡。3 中医针灸理论

中风之发生病机虽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瘀六种,虚为其基础,风代表其过程,火与痰是其表现,气虚血滞可生瘀,痰浊郁血可互结为瘀,情志不遂可肝郁血瘀,血热互结可炼液为瘀,血瘀乃是中风病机中的中心环节[20]。总因阴阳失调,经气流布异常而致。“邪气独流,发为偏枯”(《灵枢?刺节真邪》),现在制订治疗大法多遵照“治痿独取阳明”,取阳经穴位。但中风偏瘫侧肢体肌肉外侧弛缓(阳经),内侧拘急(阴经),《难经?二十九难》写道“阴跷为病,阳缓阴急。”针刺的目的就是重新调整营卫气血与经气之间的平衡,恢复常态。透刺针法自金、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体针透刺可获得较强针感,进而提高疗效。首先,疏通本经,在同一条经脉上,同时刺激若干邻近穴位,避免了多穴多针,刺穴位的同时,又刺经脉,其疗效远远优于常规刺法;其次,疏通表里经,可加强表里经脉之间的联系,又可协调互为表里的经气。再次,疏通邻穴经气,即增强了腧穴的治疗效果,又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

透刺调阴阳〔21〕:透刺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是指从阴经透向阳经或从阳经透向阴经的刺法,一穴两用,阴阳并治,一阴一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沟通表里两经之经气,达阴阳平衡。这样阴阳同调,气血通畅。

4 展 望

透刺法在治疗的主导思想和选穴配方等方面,以及治疗特点、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各种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等,均有其独到之处。其治疗局部瘫痪疗效显著。但必须认真掌握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方能取得理想疗效。笔者建议:一要结合临床,进一步研读相关的古典文献,以提高临床辨证治疗的针对性。二要充分与现代神经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从中(下转第107页)

收等阶段均存在很多管理和技术风险。

设计风险因推广单位数目繁多,且需建立适合本省特点的适宜技术应用长效机制。准确把握国家课题的主要目标与技术要求,保证其科学、有效及可评估性,故研究设计面临许多技术风险。

对策: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课题的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密切结合近年“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邀请省内不同领域专家参与项目的设计与论证,认真听取县、乡、村管理与技术人员的意见,兼顾课题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或控制可能的设计风险。

管理风险课题历时3年,参与项目管理和推广的人员众多,彼此的专业背景和目标差异巨大,如某些乡村医生的专业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几乎没有科研意识;而省专家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有可能不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因此,课题管理面临巨大风险。对策: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属公益性事业,在省、市主管部门领导下,定会为我们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和经费配套保障政策,使之事半功倍;成立省县二级项目专家组,签订“课题任务书”,明确界定项目参与人员的责任,使责任落实到具体每个人。制定管理规范,明确课题参与人员的行为规范,实行经济激励政策,奖优罚劣,严格摈弃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对不能按时完成课题任务的专家组成员和子课题负责人,省项目领导小组将及时进行调整。

患者风险课题将在3年间在6县以乡为重点推广。由于各地人民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会出现下列情况:不配合治疗、出院后失访、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等;从而影响最终有效病例的数目。对策:应用新技术前,详细对患者经济状况进行了解,并向其详细交待新技术的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后作出最后决定。

推广环境风险软件方面:推广地区政策的变动及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变更。对策:推广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卫生、财政系统保持密切关系;对设备老化及影响技术发展应有相应的应对预案;应严格选择课题参与人员,保证课题进行的连续性;若遇到人员变更情况发生,应提前做好预备人员的培训及衔接工作。

目前技术培训已告一段落,课题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纵向分析整个培训过程,还存在学员培训不能100%到位,个别学员对技术本身缺乏信心以及因新农合报销比例偏少对患者依从性持怀疑态度等缺憾,培训方法及措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随着推广示范研究的深入实施,我们会深入基层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技术推广应用质量管理总结会,通过不间断的技术指导强化广大农村医生和患者对中医推广技术的认可度,保证课题按计划进度如期完成。

从整体看适宜技术的前期推广是成功的,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五县共培训技术人员1234人,覆盖率达100%,培训后合格率达82.18%。反响非常好,本项目深受乡村医生的喜爱。适宜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如果组织严谨、态度认真,即使前方有一些困难,最终我们必能完成这项推广任务。(收稿日期:2008-08-03)

(上接第105页)医学、针灸学的角度深入开展对其经递质、肌电图等客观指标的研究。透刺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针灸医师所接受和应用于临床。针灸作为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金炯球.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

(4):11-12

[2]潘永清.透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44例临床观察

[J].江苏中医药,2007,39(1):39-40

[3]杨明军,刘怀忠等.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75例[J].陕

西中医,2006,27(2):218-219

[4]张文立,封丽华等.透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

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1031-1032

[5]蔡德锋.穴位透刺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信

息,2007,24(6):49-51

[6]米建平,张洪来,樊莉,等.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

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11-13

[7]张艳.针刺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32例[J].上海针灸

杂志,2004,(23)7:28

[8]薛立文,李群,等.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

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491-493

[9]阙庆辉.透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37[10]张雅丽,李倜,等.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中

国针灸,2006,26(1):15-17

[11]马广昊,赵吉平.局部透刺为主治疗中风腕踝关节运动功能障

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9):587-589

[12]张剑川.上廉泉、风池穴透刺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40例[J].

福建中医药,2007,38(4):43

[13]周佛养,李申林,李飞,等.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

痹患者TCD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报,2007,26(4):26-27 [14]李淑芝,宋曼平,等.透穴治疗中风后的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

科技信息,2005,(9):136

[15]唐强.头穴透刺不同捻转持续时间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体感

诱发电位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6(4):1

[16]房丽.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1996,15(5):7

[17]沈特立.头针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

志,2000,16(2):31

[18]鲍春龄,黄秀君,张丽荣,等.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中sI CAM-1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5 [19]朱文增,倪金霞,鲍春龄,等.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

出血患者ET和CGRP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12):981

[20]骆守真,姜亚军.血瘀与中风内在关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

杂志,2004,18(6):481

[21]訾明杰,刘志顺,等.试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机及针灸取穴原

则[J].针刺研究,2006,31(6):365-368

(收稿日期:2008-07-21)

中医治疗脑卒中

中医治疗脑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应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医药;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中风病之中经络范畴范畴。本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2-72小时,平均1. 5天;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表现;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52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高脂血症23例,冠心病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本次病情、病程、病灶数及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西医和中医诊断为脑卒中,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0分之间属中型者;本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完全恢复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及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本组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和针灸治疗。基本方为黄芪45 g,桃仁6 g,红花6 g,当归9 g,赤芍9 g,川芎6 g,牛膝12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三七3g,地龙10g,白僵蚕10g,功能祛瘀通络,补气活血;对于气虚明显者加人参30g;血压偏高持续难降者加用龙骨30g、牡蛎30g;肝肾阴虚、痰火挟瘀型加用益母草10g、杜仲12g、菖蒲10g、天麻10g和钩藤10g;纳差者加炒谷、麦芽各15g、山楂15g、川厚朴10g。水煎服,日一剂连续服用30 d。 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头针,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推拿按摩,主穴;内关、人中、极泉、三阴交,按其辩证论治进行配穴,每日1次。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0 ml,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来看看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通经活络药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痹痛者较好;络石藤专于舒筋活络,用于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更宜。蜈蚣既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又有舒筋通络,搜剔经脉络道之能。蜈蚣、全蝎、小白花蛇对中风急症阶段的痉挛抽搐具有卓效。益养肝阴药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治用益养肝肾药物,可使肝血得以濡养,肾精

得以填充,元气得以恢复,诸症得以消除。药用蒸首乌、枸杞子、怀牛膝、女贞子、杜仲、山萸肉补益肝肾之精血,肝得濡养,则肝阳不致亢而为害,内风之源得以澄清,肾精得充,则肝木得以涵养,精血化生有源,其中杜仲还有通血脉,利关节之功;怀牛膝强筋骨,舒筋脉兼有引药达膝之效;女贞子尚能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用太子参、北沙参益养正气,用于气血不足之证,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弱,此药益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无助阳动风之害;北沙参补养肺气,益脾养肾,二者合用,有补气而养血,补阴而制阳之功。笔者体会临床上太子参、北沙参合用,补气之功胜过黄芪,而无黄芪升阳助火之弊,可谓中风气虚补气之良药。益气固脱药中脏腑若见神志昏愦,面红如妆,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此属阴竭于下,阳厥于上,阴阳互不维系,真气外泄,阴阳将要离绝,元气败脱之征。治疗急用益元固脱之法,药用西洋参、当归身、沙参、枸杞子、蒸首乌、阿胶等。其中,西洋参、沙参益养元气,回摄真气,生津固本,养阴育阳,即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当归身擅长补血、养血而中守,使营血顺行;枸杞子、蒸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景岳全书·本草正》上说“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可见枸杞能固阴阳之根,使阴阳交互而不致分离相失;阿胶滋阴补血,又

中风中医方剂

中风中医方剂 中风中医方剂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中医常识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 ①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兼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方用大秦艽汤。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

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气汤加味。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 又可分为闭脱二证: ①闭证。证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多属实证。属阳闭者兼见面红身热,苔腻脉滑。治宜辛凉开窍,滋阴熄风,方用至宝丹和羚羊角汤。阴闭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脉缓。治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用苏合香丸和涤痰汤。 ②脱证。证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多属虚证,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中风偏瘫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 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 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 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张俊清1,韩科1,牟蛟1,张超1,赵帅1,焦洋1,孟智宏2,樊小农2 (1.天津中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摘要: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s)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s、60s、180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参数组以捻转手法刺激“内关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参数组作用于“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的影响。结果:针刺效率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刺频率次之,取得最佳针刺疗效的针刺参数是3次/s,60 s,即快频率,中时间,提示针刺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应在保证快频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针刺时间。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内关;针刺手法正交设计;最佳刺激参数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329-03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高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中风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肯定。针刺的疗效与选穴、操作手法、得起感、补泻手法、刺激时间、操作频率等密切相关。针刺手法的量化是针刺标准化、科学化的关键问题,针刺的频率和时间是最容易控制的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恢复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流,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是中风治疗的主要目标。因此本实验以软脑膜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选取醒脑开窍主穴内关穴,选取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缺血性中风,采用捻转手法,以针刺时间和频率为影响因素,研究针刺的最佳刺激参数。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与仪器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瑞典百灵威医疗仪器中国公司代理);STRONG90牙科钻、水合氯醛(分析纯)(天津市瑞科有限公司) 1.2实验动物与分组 1.2.1实验动物三级动物(SPF)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250 280g,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14091;动物防疫合格证号(京丰)动防2006055;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 923 · 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2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治疗方法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丘墟透向照海穴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

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 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 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 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 亚誉为“鬼手神针”。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 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 《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石学敏 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 ,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 脑开窍”针刺法。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 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以内关、水沟为主穴,注意了整体 的神的调整,同时根据各种不同的伴随症状,进行辨证随症加减,这样就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主方Ⅱ”取督脉上星、印堂、百会、内关、三 阴交为主穴,主要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遗尿、阳萎、遗精等。 2 “醒脑开窍”针法的处方特点

(完整版)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中风)的论述 祖国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多称为“中风”。中风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犹如自然界风性之善行数变,故前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独特的医疗优势。 一、中风病的发展源流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多认为发生中风病,系指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高梁厚味。或尺牍思劳过度,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闭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

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历经几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实践和钻研,对中风之病因病机病位的论述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 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 (1)情志失调 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歪斜、痴呆等。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汤剂使用 1.心肾阳虚型 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30 黄芪30 山萸肉12 巴戟天12 肉苁蓉12 石斛12 远志10 菖蒲10 麦冬10 牛膝10 五味子6 制附子6 偏肾阴虚,骨蒸劳热者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气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 2. 气虚血瘀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5 丹参20 鸡血藤20 当归10 赤芍10 桃仁10 川芎10 红花6 地龙15 牛膝15 甘草6 三、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在做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的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1)抗栓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或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 (2)降脂,稳定斑块 阿托伐他汀片10-20mg,每日一次。 (3)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案将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在靶目标以下。 2、运动功能障碍 (1)软瘫期: ①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具体选穴、操作方法如下: [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选用寸30号毫针直刺,按对穴连接电针仪,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20分钟。 ②头针:采用于氏头穴丛刺针法,取顶区、顶前区。 针刺方法:采用长时间留针间断行针法,常规消毒后,按上述穴区向前或后透刺,常规进针法刺至帽状腱膜下,深约40mm。针后捻转,200次/分钟,每根针捻转1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③传统手法治疗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min,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 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 ④功能训练 运动治疗:维持床上正确体位。同时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支持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第25卷 第4期2001年8月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COLL EGE O F TC M69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沈思钰 蔡定芳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上海 200040) 摘要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中风 综述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高,根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居首位,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约500~600万,而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本病者近100万,幸存者中3 4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40%以上,因此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醒脑开窍法作为中风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作一综述,权作抛砖引玉。 1 理论研究 中风的中医药研究始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由于所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意见颇不一致。在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热生痰”。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两证。至清代叶天士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同时在治疗上提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者,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阴阳并损者,治宜温柔濡润;后遗症,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以及闭证开窍以至宝、脱证回阳以参附。至此明确提出了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使治法益趋完善。其后王清任又以气虚立说,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识到本病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张伯龙提出以“潜镇摄纳”为纲,张锡纯制镇肝熄风汤,使中风的治疗逐渐局限于补益肝肾、平熄肝风。建国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总结古典医籍的基础上,认识到“虚、火、风、痰、气、血”是中风的主因,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疏风通络及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属于临床急症,应抓紧时机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而醒脑开窍法正是中风早期或超早期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虽然《内经》就提示中风的病位在脑,但至晚清张伯龙才得到肯定,说明中风研究史上虽有前进,但也确有重大问题,进展缓慢。从确立“凉开三宝”治疗热邪蒙蔽心窍,到引申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实验研究,也必将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在理论完善前,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的补充。 2 临床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可见于诸多报道。吴燕燕等[1]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认为治疗中风可走上达外,用醒脑开窍法有良效。文玉凤[2]提出中风首当醒神开窍,并拟定了相应方药,组方仍应以“凉开三宝”为基础。张平等[3]采用针灸风池、风府及患侧上下肢穴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总显效率75%。提示针药并用有醒脑开窍、祛瘀通络作用。周继曾等[4]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遗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126%、5126%,显效率分别为47183%、23158%,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醒脑开窍刺法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组,说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但是,张山雷著《中风校诠》指出“中风闭证投麝香、龙脑之类必速其危”,可见其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3 实验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诸多进展。解建国等[5]运用化瘀利水、醒脑开窍之纯中药制剂中风康必复,对脑梗塞家兔脑组织内环境失调影响的药效学机理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结果发现此疗法能有效恢复和提高脑梗塞时所引起的T3、皮质醇放免值的降低和纠正紊乱,其疗效恢复程度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且能明显降低和清除脑梗塞时的脑组织内大量有害自由基,与喜得镇对照有显著差异。从而提示化瘀利水、醒脑开窍法是脑血管病治疗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李金坡等[6]采用脑地形图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表明本法可以减少中风患者病理性高功率(Η及?)波的出现,改善两侧脑电波的级差,从而提示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且发现针刺治疗即刻即有疗效,持续治疗效果更佳。胡国强等[7、8]将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缺血后再灌注组,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进行脑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各种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晕头痛、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等疗效显著,下面从常用方的中药性味、功效及药理方面作一介绍。 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治疗,原则上是一人方,一定要辨证施治: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汗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病原微生物、镇静、促进机体代谢、抗肿瘤、改善心功能、保肝等作用。上海岳阳医院神经内科张秋娟 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作用(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功能。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肝火目赤。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改善心功能、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肝作用。 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用于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提高免疫功能、镇痛、解痉等作用。 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是年青宝茶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药理作用: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调节血脂,血压等。 川芎: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等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针刺治疗肩周炎 李代海 (确山县新安店乡医院,河南 确山 463223)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2)06-0074-01 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1例,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50~55岁20例,55~60岁27例,60岁以上4例;病程最短90d,最长者3a。其中左肩疼痛15例,右肩疼痛36例。 2 治疗方法 主穴:肩三针、阳陵泉、条口。若肩峰处压痛明显,上肢外展、上举活动痛甚者,配曲池、手三里、合谷穴;若肩部外侧痛,上臂旋转和前屈痛甚者,配肩 、外关穴;若肩前侧痛重,上肢不能向后者,配尺泽、列缺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选用28号1寸~3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min,中间行针2次,肩三针应向手臂方向深刺2~3寸。早期以痛为主时用泻法,晚期 收稿日期:2002-08-12 作者简介:李代海(1954-),男,河南确山人,主治中医师。功能障碍为主时,平补平泻。每次选3~4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针刺后行推拿疗法。 3 治疗结果 本组51例,治愈22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治疗时间最短者为1个疗程,最长为3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因肩部软组织的广泛粘连而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衰退,局部感受风寒湿邪或长期慢性劳损,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所致。通过局部取穴与上病下取相结合,又根据疼痛的显著位置辨经配穴,使肩部经络疏通,关节通利。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地分离粘连,松解受压神经和组织,缓解挛缩的肌肉,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炎性浸润。二者相结合,起到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编辑:杨英豪)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孙六合,王 燕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关键词:巨刺法;临床应用;客观指标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2)06-0074-02 巨刺法,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 收稿日期:2002-07-18 作者简介:孙六合(1938-),男,河南禹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巨刺者,刺经脉也,痛在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左痛刺右,右痛刺左,刺经脉也。” 巨刺法治病的机理,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相易者,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国内外有关巨刺法临床应用的报道,多在中风、颜面部位神经麻痹、部位组织闪挫伤等病,但因为客观指 ? 4 7 ?

脑血栓、中风偏瘫等通血管的临床有效中药方

脑血栓、中风偏瘫等通血管的临床有效中药方 到一定年龄之后,脑血栓、血管不通的情况十分常见,平时饮食过于油腻等情况,以 前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现在中年、青年人也会有。若没有发觉,持续下去,容易造成 脑梗等情况,严重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在平日需了解脑血栓的症状,一旦发现有脑血 栓的症状,及时缓解并且就医治疗,避免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脑血栓后遗症。这类是非常影响日后生活的。 有脑血栓的,一般会有以下4方面的征兆: 1、血压会高:若是有脑血栓的情况,血压会较高,不像普通高血压一样,而是血压可能会突然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此时人可能还会出现频繁打哈欠。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警惕是脑血栓的征兆。 2、鼻子出血:有高血压的人,若是突然出现流鼻血的现象,止住了又流,多次反复,上厕所的时候可能尿液里也有红色,眼底出血,也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在半年内可能会有脑血栓发生。 3、发生眩晕:若是老年人在走路的时候,突然出现浑身感觉没有力气,甚至是麻木,头晕目眩,都是较为典型的脑血栓征兆。若是本身血压较高,一天眩晕了超过5次,就要怀疑是脑血栓的情况。 4、剧烈头疼:突然间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头疼,且较为剧烈,也是脑血栓的症状。 轻度脑血栓是脑血栓的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小动脉发生堵塞,导致手脚迟钝,麻木,行动不便。或仅有轻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发病原因: 1、中断药物治疗 2、降压过度。 3、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 4、生活不规律。 5、嗜烟。 6、酗酒。 7、暴怒或忧郁、情绪恶劣 8、受寒。 9、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10、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 表现为: 1、头痛和头晕 2、出现短暂性的视力障碍、疲惫不堪 3、精神状态发生改变 4、身体会出现异常的改变 脑血栓发生以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影响,甚至容易导致半身不遂、脑梗、死亡等情况,因此在平日需注意预防,具体可通过下面几个方法进行预防:

中风后遗症病历

韶关市中医院病历姓名XXX 针推科XX 床住院号XXX 入院记录姓名:XXXX职业:XX 性别:XX 入院时间: XXXX 年 XXX 月 XX 日XX 时 年龄:XX 岁记录时间: XXXX 年 XXX 月 XX 日 XX 时 民族:汉发病节气: XX 婚况:X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XXX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X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X 个前无明显诱因下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当时于XXX 治疗,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现患者仍偶有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入院症见: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及其他重大病史。青霉素过敏,否认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居住于韶关市,居住环境好,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性情平和。 婚育史:已婚已育,配偶及儿子身体健康。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XXX°C P:XXX 次/分R:XXX 次/分BP:XXX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形肥胖,精神一般,面容正常,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 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 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XX次/分,律齐,各瓣 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前后二阴未查,排泄物未见。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心肾阳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气虚血瘀型)

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发表时间:2012-01-06T10:22:13.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甘灵玲 [导读] 针刺放血:手足指、趾屈伸不利者,用7号针头予瘫侧指尖针刺放血1-2滴,埋线1次放血1次。 甘灵玲(广西梧州市桂江医院梧州市钱鉴社区卫生服务站广西梧州 543004)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027-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4名已确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不服用任何治瘫药的情况下,治疗组采用以穴位埋线为主配合拔罐、刮痧、针刺放血等综合的理疗方法,对照组只采用穴位埋线;统计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对比,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P<0.01,极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观察说明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理疗方法。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综合理疗法治疗应用 2008年10月~2011年2月,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为主,综合了拔罐刮痧、针刺放血、针刺运动疗法等多种中医传统理疗法,并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32例,效果显著,并设置了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其中门诊51例,住院13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年龄最小34岁,平均约62岁;脑梗塞患者52例,脑出血患者12例;平均病程约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病变的范围相似。 2 病例选择 (1)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和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无凝血机能障碍患者。(4)除外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无法合作者、传染病者。 3 治疗方法 3.1治疗组 (1)拔罐刮痧: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均要做拔罐刮痧,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一般在埋线之前做。 ①躯干: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脊柱、天突、膻中处用刮痧法,肩及腋后线、腰骶、臀部用吸罐法,1个埋线疗程做1次。 ②训练患者家属为患者刮痧,以瘫侧面部、上下肢、手足掌指、趾为主,以局部潮红、皮肤暖和为准,每周2次。 (2)穴位埋线 ①选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以及参考平衡针灸、靳氏三针、巨针巨刺法选穴,主穴百会、颈胸夹脊、肩外俞透膏肓、肩井、臀痛穴、腰夹脊、坐骨点、委中、肩痛穴、足三里;另外极泉、合谷透后溪、肩髁、三阴交只做患侧。面部瘫痪者:人中、前发际、左右头维、患侧太阳穴、地仓向颊车透;失语者:上廉泉、天突、膻中、亚门;足内翻:瘫侧丘墟透解溪、涌泉;尿失禁、尿潴留者:中极、曲骨、关元。 ②操作:用注线法,在无菌条件下将事先制作好的无菌羊肠线1/0—2/0#,每段0.5—5厘米,用专用埋线针将线埋入穴位内,每穴手术时间只需3秒钟。根据局部肌肉丰厚不同及所在深浅、透针距离,在不同的穴位内埋入相应长度和型号的羊肠线,针孔用碘伏再次消毒即可,针孔处如出血较多适当压迫止血。15天施术1次,3次为1疗程。埋线头三天有些胀痛,少数人有低热,属于正常反应,不用服止痛药。如果二天后疼痛加重伴畏寒者,可服解热镇痛药,症状缓解即停,尽量少用药,常规降压、降糖药正常用。 (3)针刺放血:手足指、趾屈伸不利者,用7号针头予瘫侧指尖针刺放血1-2滴,埋线1次放血1次。 3.2对照组只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3.3疗程观察3个疗程。 4 疗效评定 4.1疗效标准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2]: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并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评定疗效:(1)基本痊愈;(2)显著进步;(3)进步;(4)无变化;(5)恶化;(6)死亡。3个疗程评定总有效率。 4.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P<0.01,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3疗效统计与结论治疗组32例中基本痊愈者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中基本痊愈者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9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84.375%。两组总有效率虽然相差不大,但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与单一的理疗法相比效果显著。 5 讨论与体会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创造了以穴位埋线为主的综合理疗法,临床疗效提高,有利于手足精细功能的恢复;故肌力与精细功能恢复均显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海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脑梗塞中药药方

中凤*?:中凤偏瘫是*當见的中凤后遺症。它是播一侧肢体肌力《退、活动不利舷全不能活动。《?病人常 伴有同测肢体 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視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 痪侧的物品或未人, 一定宴将头转向瘫痪惻才能看到。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増加。本处方标 :義治,处方中的藏红花具有神奇的活血袪瘀的珈妇K 以其它的活flu 开R 药物?能迅速打通被的血》, 迅速溶解血 栓,消栓通B :,从根本上解决心脑供血不足的问题,迅速恢复肢体活动功能,改*血液循坏,保护和 増退记忆力。{* 处方为成人一个 近未有部分恳*及?者掾厲咨询,方中的某些药物因曲没有找到或是较*的缘故, 香。我在这星说明一下,方中的蓦一味 药在配伍上祁起暑非常关《|的作用,所以任何一味药物祁不能少,也不能 月别的药物代替,否则在治疗效果上远远达 到不預期的效果。 (主治):气虚血瘀?凤痰阻洛引起的中凤瘫痪半身不遂g 眼歪斜痰盛气9書》不漳足膝浮險行定艰难?筋脅 疼痛手足 拘挛。 (方解八 主中議红花具有神奇活血祛察功效为主药,配以桃仁、归島 三七、丹参.川尊、赤芍.萎黄以増?a 活血化 系通络的作用,迅速便制古的肢体恢复功能;詁骨风、乌桶蛇、鸞膏K 、伸筋草、桑核、灵仙、地龙.全 如 餐蚣.三叉 菁、千金藤祛凤通络;安息香开窍醒神,石S 隊 胆芮星、天麻豁痰开跖 可恢复大脑想维功 能*牛膝补肝职 引血下 行,综合全方?标本義治达到彻底洽愈的目的。 (加减):有以下症状的患*,可往处方中选择添加下列药物, 气虚明显耆,加黄艮3Clg,党参15g,太千 参巧g 以益弐通络。 口齿不潘加ff 金Wg ?远志Eg 袪痰利窍。 痰多加天竹黄lOg,胆屬星祛狡。 如头痛剧烈属肝阳上扰者加龙齿9克.石决明仁丸56石6克,抱茯神12克。 久病瘴肢肿联.疼痛者加S 木瓜陀g ,桂枝lOg 。 悬肢冷凍者ttl 附手Eg.桂枝10g,茂血RWg 。 □ WW#加白附手6g, aSlOg 。 大《祕结者加火麻仁20g,生大1t12g,广木香lOg 。 小便频数耆加英幺于Wg ,山英肉山少益智仁eg 。 ?中公开处方(《枯@春丹) 修复13神经细脸同时,配以开窍01神Z 品,苏■神志, 疗程嚴用藝 一疗程为20天}。 毅红花2Cig 桃仁2Cig 钻骨风2Clg 当归尾2Dg 安息香lOg 5B^20g 乌梢蛇20g 三七迪 常番藤50g 全蝎I5g 丹 ^30g Ji|^20g 伸筋<50g 赤有3Clg ?Mi5g 粪枝20q 賊10条 胆南星15q 天麻28 威灵仙15q 地龙20g 三叉苦30g 千金W50g 牛除5g (功能):补气活血、化痰醒冻 祛风化凉。 能不能不用或是以别的药物代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