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语文基本功

第二章语文基本功

第二章语文基本功
第二章语文基本功

第二章语文基本功

[教学要求]

1、了解文面的基本构成;

2、了解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3、了解文章结构的要素;

4、掌握中心句网络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重点]

语言;中心句网络。

写作能力的基础是语文基本功,它包括对文面的基本要求、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对中心、层次和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文面

20世纪30年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就多次撰文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文面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历次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都提出了对学生文面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文面问题还是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计算机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社会各界对书写的重视程度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对文面的重视。从继承祖国文字和培养良好的素质角度讲,这一要求依然是语文基本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对文面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写字清楚正确;二是文面整齐清洁;三是行款格式符合规范。

一、写字清楚正确

清楚正确,是写字的最基本要求。郭沫若在为《人民教育》(1 9 6 2 年9 月)的题辞中认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这种要求同样适应于大学生。作为写作活动或一般的实用,写字首先要做到清楚正确。

1 、清楚与正确。

清楚。清楚是作者的文章( 具体来说是字) 在读者眼中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是字写得“容易认”,没有阅读障碍。叶圣陶曾批评过不清楚的文面:“读一篇稿子,看一封信,往往要顿住,因为好些字一眼认不清,必须循着上下文猜测,跟文中相似的字体比照,一遍不成,再来一遍,才可能认清。少数几个字面生还不要紧。面生的字多到连篇累牍,当然要头痛了”(叶圣陶:《改变字风》,《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第1 3 2 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因为字写得不清楚闹笑话,甚至造

成误会或工作失误的例子俯拾皆是。把字写清楚,是因为“工作上和交际上有这样的需要,所以人人要写这样的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第1 3 3 页) 。

正确。正确是写好字的前提。正确的标准就是不写错别字。错别字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错字。在写字时,由于对字形记得不准而写错的字。如,“真”字中间少一横,“代”字多加一撇写成“伐”等;二是别字。往往因为形体相近、读音相近容易混淆而写错。如“倒”写成“到”、“园”写成“圆”、“玩耍”写成“顽要”等;三是繁体字和已经停止使用的简化字,如,“于是”写成“於是”,“书法”写成“書法”、“数学”写成“学”、“留下”写成“下”等。严格说来,这三类字都是错字,习惯上统称为错别字。

2 、怎样做到清楚与正确

怎样做到清楚。在平时的写作中应坚持写楷书、行楷书,且忌写行草、草书。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端正,“笔笔交待清楚,横是横,撇是撇,一点不含糊。横平竖直,不要歪斜,这就端正了。就一个字而言,各笔的距离务须匀称,不太疏也不太挤。这样才能做到清楚。这须相度各个字的形状,偏旁占一半还是三分之一,头和底各占几分之几,中心又是哪一笔,相度清楚,然后照此落笔。距离匀称,不宽不挤,看在眼里就舒服。”( 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第1 3 0 页& ) 。这是就单个字而言,如果是成行字,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还要适当,不能太拥挤。

怎样做到正确。一是记字要准。对容易出错的字,难记难认的字要下功夫记忆准确、牢靠;二是特别要注意形近字、音近字。汉字表形又表音,容易望文生义,望形读音。对待这些字时要进行仔细辨析,辨字形,辨读音。三是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对汉字掌握的困难,张志公说得好:“汉字,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非下点功夫不可。头一样,汉字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学会一个算一个。”( 转引自- 李景隆《作文法概要》第2 3 2 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 。在写作中如遇不认识的字,记不准的字,就要查字典解决,不能想当然。

要做到清楚正确,写好字是基本前提。写好字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练”。这是因为:一是写字是手的技能,只有长期地练习,才能达到心手合一;二是汉字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的文字符号,要认真揣摩练习才能驾驭;三是历代书法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多加练习才能把字写好。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应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老实字”→“提高字”→“书法字”。这是一般写字的要求,不是学习书法的步骤。学习书法是“另有一套专门的步骤与方法”。一般人写字只是为了顺利完成交际的目的,写得“清楚,容易认”就行。先从写老实字入手,不求快,不贪功,一笔一画,老老实实,只求工整。写到一定程度,对字有了一定的了解,比较熟练了,就可以写提高字,加快书写速度。练字时还要注意“心练”与“笔练”的结合。常言道:“手到心到”。手到心不到,事倍功半;手到心亦到,事半功倍。沈尹默在《怎样练习写毛笔字》中告诫青少年:“取古人有名碑帖,先仔仔细细地一点一画都不放过,看它几遍,然后拿起笔来,认真地照着它一笔一画的样子去写,且必须把它的样

子印记在脑子里,常常体会它的趣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在手底纸上,不但逐渐会和它的形貌接近,而且神理也接近,这就是练习临写过程中眼、手、脑三者都用到了家,才能获得的成效。”( 《人民教育》1 9 6 2 年9 月,号转引自《书法教学》) 。这段话虽然在谈练毛笔字,但书写钢笔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心练”可以突破“手练”的纸笔限制。在没有纸笔时,可以随时用心揣摩字的结构,在心里练习。在养成这种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时时地与不良习惯作斗争,平时记笔记,完成作业,写信,投稿,都要多留心、多观察、勤练习,一笔一画,老老实实,久而久之,定有收效。

标点符号在文字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书写时也应特别注意。凡是书写习惯不好的人,对标点符号的书写也都漫不经心。每句话写罢,该用什么标点,应写得清清楚楚,不能随手一点,或一逗到底,更不能没有标点。有了标点,还要写在该写的地方,符合书写规范。

(1 )句、叹、问、逗、冒、顿各占一格,引号、书名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一半占一格;

(2 )句、叹、问、冒、逗、顿号不能在行首,引号、书名号、括号前半部分不能在行末,后半部分部不能在行首,省略号不能分在两行;

(3 )句、叹、问、冒、顿号写在字的右下角,即在格子的左下角。其它标点写在格子的中间。

写字清楚、正确是书写的基本要求,虽然简单,但要养成习惯却并不容易,它涉及到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在进行书写时,要十分细心,一笔一画,不潦草从事,马马虎虎,这些都是对心理素质的锻练。写好字还要“善于体贴人”,为读者着想。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写讲话稿要为领导、打字员着想,写文章投稿要为编辑着想,写作业要为老师着想。大家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写字,不仅要练好字,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凡事都要细心对待,关心、体贴别人,为他人着想。

3 、关于书法

写字与书法关系密不可分,有必要作些说明。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书写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一朵独放的鲜花。历史上曾出现了大批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书法作品、书法理论。遍览这些书法作品,我们会看到,流传至今的绝大多数书法作品都是刻在石碑上的,如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神策军碑》、隶书中的《张迁碑》、《乙瑛碑》等,还有一些作品是作者的文稿,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贴》等。这些作品并不是作者有意创造出来,而是由于某种实用的需要书写并流传下来的。这就与现代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有所区别了。现代书法家是在大众不再使用毛笔的情况下,继承传统的书法艺术,并把它变成少数人继承创造的纯粹的艺术,摈弃了实用的功能,进入单一的审美境界。而一般现代人寄本用钢笔等硬笔写字,更迅速,更方便,更实用,更适应工作生活的需要,并不强调写字的审美性。书法史上每一次字体的变革,总是源于实用。因此传统书法表现出实用和审美的二重性。当各种书体成熟后,书法作为艺术的审美性在逐渐加强,尤其是作为线条运

用较为自由的行草书被称为书法中审美、写意的典范。行草作品的重心也由实用性向审美性转移,使之越来越脱离实用,字形越来越难统一、辨认,即使是近几年兴起的硬笔书法热潮,在所出版的行书字贴中,许多字的写法均脱胎于传统书法。就同一个字而言,不同的字帖有不同的写法,有些写法并不流行,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受这种影响,行草书作品正越来越重视其审美性。这样的字要达到清楚、实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还有一定的困难。比较清楚的字写起来较慢,限制了书写的速度,并不很实用。这也正是人们平时在工作、学习中倾向于行书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在迅速与清楚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每个人写字时,总有一些习惯,虽然有些字有几种不同的速写法,但总有一种或两种使用频率较高,是大多数人所采用和所接受的。如果大家都结合正楷字,来写使用频率较高的行书字,也可以达到快速与清楚的目的。这种“手写体”没有流派之分,凡是可以为大众接受的字体写法均归入其中,只要按规范行笔、结体就可以了。

二、文面整齐清洁

文面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文面指包括写字在内的成行字、整幅字的美观程度( 如前面标题“对文面的基本要求”即为广义文面) 。狭义的文面指除写字在外的整幅字、成行字的美观程度。包括字的大小,行间的匀称,边脚的整齐,是否乱涂乱画等等。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文面。

文面整齐清洁有两个要求:一是整齐,二是清洁。

1 、怎样做到整齐

首先,字的大小要适中,字与字相比要匀称。如果在格子纸上书写,大不可超出格子,小不可小过二分之一,并要前后统一。其次,行间宽窄要合适、端直。如果在无格纸上书写就更应注意。有些人因写字的姿势不对,在无格纸上书写,字行容易斜走;有些则使每一行的第一个字之间的上下距离不一样,其它字紧跟着,虽然各行是端直的,但行间却宽窄不一。最后,是边脚要整齐。这是指整幅字的上下左右边缘与纸张边缘相平行。一般做到上下两边平行比较容易,若使用横格纸或无格纸,左右两边平行就难以做到。应该在写到多半行时就规划一下,还有多少地方,能写几个字,提前做出安排,或写密一些,或写疏一些,使左右两边的边缘形成一条直线。这需要在平时的书写中多加注意。

2 、怎样做到清洁

要做到清洁就不能乱涂乱划。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就必须使用规定的修改符号。

常用的修改符号有:

删除号拥护改革开放开放

增补号拥护开放改革

颠倒号学而习时之

移位号 有中国特色的社义主会道路

分段号有其积极的意义。总的来说

接继号他的话很有道理,人要活得的骨气

复原号语体文要写的纯粹,力戒文白夹杂。

3 、追求文面整洁的意义

文面的整齐、清洁(句括写字在内的清楚正确)不只是形式的问题,它与文章内容的表达密切相关。“从积极方面来说,文面的基本功掌握得好,有助于文章内容的准确、鲜明地表达。”( 李景隆:《作文法概要》,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2 9 页) 。许多治学严谨的学者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吕叔湘先生的书信和文稿,从来都是一笔不苟的钢笔楷书,稿上的修改处,字迹勾画,十分清晰”。( 张寿康:《文章修饰论》,商务印出版,1 9 9 4 年版,第4 8 页) 。张志公先生的书信也都是钢笔楷书,从不马虎。他说“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些句子不通,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的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誊写清楚,放起来。过上一些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这时一定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 张志公:《怎样过语文关》《中国青年》1 9 6 2 年第2 4 期) 。谢觉哉在给子女的信中说:“字,写的清楚,人家容易看;写的美,人家喜欢看。常常有些来信或文稿,不只潦草而且怪形怪状,看起来是灾难。是我已老得成了‘文盲’,还是他们写的是‘天书’?我们是人,绝不能写‘天书’。……字写得不好或不清楚的要重写,绝对不许躲懒。”

追求文面美有助于达到交际的目的。前文已讲过,写文章就是让人看明白。只有读者能看懂文章,文章的思想才会影响到读者。文面混乱的文章是不能取得这一效果的。

追求文面美有助于培养作者细心、专一的素质。文面美不是草草了事所能实现的。大到整幅字,小到一行字,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专心致志地去写。

追求文面美会给读者以视觉之美。潦草的文面看起来很费劲,容易造成视觉和大脑疲劳。文面清楚正确、清洁整齐,能使阅读轻松、愉快,使人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受到形式美的感染。

三、行款格式符合规范

行款格式的书写要求有两个:一是有规定的按规定写,这是法定的规范;二是没有规定的按习惯写,这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关于行款格式,国际上有通用的标准,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做过相应规定,要求出版物编辑应标准化、统一化、国际化。我们应按正式出版物的要求来确定行款格式,作到显豁、明白、规范。

1 、天头、地脚与白边

一般的有格纸已经留出了上下左右的空,即天头、地脚与白边。只要照着格子书写就可以了。如果用无格纸书写,一定要留出天头、地脚与白边,切忌一下子写到边、角,一点空白也不留,文面拥挤不堪,既不美观,又不利于阅读。

2 、标题的写法

标题书写的原则是“居中排列,匀称美观”。一般要留出题上空,从纸的第二行写起。

标题有单行、双行和多行标题。书写时应注意各自的不同写法。

单行标题指只有一个标题。应写在一行的中间,前后的留空要基本统一。如:

师生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

如果标题长,需要回行时,既要坚持一般原则,又要保持词与词组的完整。如:

××市公安局

关于查验居民身份证的

通知

双行标题有正题和副题之分,正题居中,副题从“正题”下一行退后两字处用破折号引起。如: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3 若副题需要回行时,应从破折号的地方写起。即与“记”字对齐。如果正题较短,副题较长时,可灵活书写。如:

伤逝

——涓生的手记

多行标题含有引题、正题、副题。如:

加快经济向外向型转变(引)

国务院批准上海搞大进大出(正)

同意实行财政基数包干一定五年不变(副) ( 《人民日报》1 9 8 8 年3 月4 日头版。)

3 、署名

作者署名写在“标题”下面。与标题之间留出题下空。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居中”,二是偏右。如:

天山景物记

碧野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叶圣陶

现在作者署名一般采用“居中”的写法。公文等实用文体的署名应按文体要求写在恰当的地方。

4 、分行(或分段)

文章自然段分行书写时,第一行前应空出两格。至于什么时候分行,应视文章内容需要而定。

5 、序码

序码的书写有许多种。不论采用哪种写法,都应坚持“由大到小,篇内统一”的原则。下面的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一是四级序列:

一二三四……(一级)

(一)(二)(三)(四)……(二级)

1 2 3 4 ……(三级)

( 1 ) ( 2 ) ( 3 ) ( 4 ) ……( 四级)

为了明确表示级别,我们写成上面这种级差形式,若还需再分,可用①、②、③、④或甲、乙、丙、丁或A、B、C、D等。一般分到四级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各级别的顺序是约定俗成的,不可随意改变。

二是国际流行的标准编号顺序:

1 2 3 —→ 2 . 1 2 . 2 2 . 3 —→ 2 . 2 . 1 2 . 2 . 2 2 . 2 .

3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学术性论著。

6 、引文

引文有三种方式:直接引文、间接引文、强调引文。

直接引文。前面要用冒号引起,引文前后要用双引号。如果引文中还有引文,应使用“单引号”。如果引文太复杂,可采用提行的方法,减少引文层次。如,罗曼. 罗兰说过:“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间接引文。间接引文不用引号,前面用逗号引起。如: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说过,写作是工作与生活的需要。

强调引文。也叫提行引文。对一些重要的引文采用提行的方法,以示强调。书写时应缩后两格。第一行缩后四格。如叶圣陶指出: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引文应完全忠实于原文,注意引文的完整,不能断章取义、前后割裂。

7 、数字的书写

根据国家标准,数字用法总的原则是: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若遇特殊情形,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变通。

( 1 ) 公历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要用阿拉伯数字。如,% 2 0 世纪9 0 年代,1 9 9 6 年3 月5 日2 2 时1 0 分9 时4 刻,上午1 0 点

在写年份时,应写全称,不能用简称。如,1 9 9 6 年不能写成9 6 年。

( 2 ) 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句括9 以下的个位数字,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 0 年,5 倍,7 0 余种。

( 3 ) 序数词和编号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 文汇东路6 号, 6 5 次特快,第3 卷。

( 4 ) 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移行。尾数“0 ”多于5 位以上,可用万、千万等单位来改写。

以上这些用法大多涉及写文章的需要,科技文章及其它各种报表,应按数学方法书写数字。

( 5 ) 农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十五,清咸丰十年八月二十日。 ( 6 ) 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用汉字。如: 他出差要七八天时间,他今年二十五六岁 。

( 7 )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时用汉字。如:% 一元二次方程,二氧化碳,“九五”计划,二万五千里长征,屈指行程二万。

( 8 ) 其它场合使用汉字。

表示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并列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与其复指数相连时,复指数要用汉字;

行款格式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科技文章等书写规范比较复杂,平时写作文章只要按一般常用的格式规范来写即可,其它复杂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会接触到。至于公文的行款格式将在第三章的文体辨析中加以说明。

第二节语言

一、准确

准确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事物整体概括与表达的准确;一是对事物每个枝节概括、表述的准确。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备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这三条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质。准确性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达到文章的准确性,必须正确、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而认识、了解和掌握这些东西,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才能实现,绝不是只观察到一点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所能做到的。”( % 王伯熙:《文风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1 8 —1 1 9 页?) 。要达到准确性的要求,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在进行写作时必须尊重事实,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同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认真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和联系,揭示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个别和一般,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文章的表达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并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这正是对事物的整体概括,表达的准确,实际就是思想内容的准确和表达形式上的准确。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推理,遣词造句都是表达形式的内容。就篇

章结构而言,结构是事物内部关系的表现方式,论证推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过程。这两个内容其实也是对事物整体的概括与表达。对事物整体概括、表达的准确,涉及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站在客观、公正全面的立场上分析事物,不偏颇、不夸大,力戒主观、肤浅,养成良好的文风,就能做到表达准确。唯有遣词造句的准确表现在概括、表述事物的枝节方面,是准确性最基本的含义。即语言的准确性,而不是认识的准确性。作为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应着重从语言表述做起,只有作为细胞的语言做到了准确,事物整体的表达才能做到准确。

1 、语言的准确

语言的准确就是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认为:“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要求语言要准确表述思想,思想要准确反映客观现实。只有准确的语言才会“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达到交际的目的。 例如:

( 1 ) “向不良的卫生习惯作斗争!”

( 2 ) ×××同志追悼会×日×时在市殡仪馆举行,希×××同志生前好友届时参加。 ( 3 ) 不得随意高声喧哗。

这三个例子都是从学生习作中摘录出来的。例( 1 ) “不良的卫生习惯”让人困惑。卫生习惯本来就是好习惯,怎么能是“不良”的呢?向好习惯作斗争,岂不就是要人们养成不好的习惯吗?作者的表述与客观情况不符,他的意思是号召大家向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但由于表述不准确,原意反被歪曲了。例( 2 ) 中的“好友”是好朋友的意思。一般来说,参加追悼会的人越多越有意义,并不限于好朋友。如果用“好友”一词,那就拒绝了不是好朋友,但一般敬仰死者的人。作者肯定不想这样做,但言语之中已经拒绝了这一部分人。所以,用“友好”一词比较符合常理。

例( 3 ) 粗看起来似乎没有错误,但一细想就会发现“随意”一词用得让人纳闷。“高声喧哗”本来就是“随意的”,不顾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没有“随意”与“不随意”之分。所以,用“随意”一词和事物的本来情形不符,不合逻辑,也是不准确的。

就写作的基本要求而言,首先应在语言准确上下功夫,力求语言的表达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客观事物枝节的表述,如写一份产品说明书,对产品的外观、性能、技术指数等的说明必须与实际相符;又如描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就必须与这个人、这件事的实际情形相符。罗蒙诺索夫说过:“如果我们不能够确切地描写一种东西,应当怪罪的不是我们的语言,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处理语言的艺术。”要确切、明白地说明一个事物,就要有准确的语言。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找到一个最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做到语言准确的前提

做到语言准确的前提有四点:一要端正的写作态度,二要认真地思考,三要细致地观察,

四要丰富的语言储备。

端正写作态度。要求作者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有勇气说真话。这一点虽然涉及到文风的准确性,但却表现在语言的准确上。有些人写文章时没有深入了解客观事物,只得到一鳞半爪的信息,就想当然地去写,往往夸大、缩小甚至歪曲事实。如某一种药物在治疗某病时,疗效显著,对其它一些病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些人便说此药包治百病。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写作的态度不端正,对事实不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概括,导致认识简单化,甚至带有片面性。只有端正了写作态度,为广大读者负责,尊重客观事实,才会在语言准确上迈出第一步。

认真思考。要求作者在表述事物枝节关系或枝节内部关系时,应认真探究,不能草草了事。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系今天的演讲会,由五位系总支书记×××、张××老师、刘××老师、程××老师、黄××老师担任评委。”人们一看,我系怎么会有“五位系总支书记”呢?真实的情况是五位老师( 包括总支书记在内) 担任评委。“五位”不是修饰总支书记的,这个数字是后面几个人的总和。这主要是思考不够细致和深入所致,对事实的枝节虽然认识到了,却没有通过认真思考去选择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细致观察。要求作者对事物的枝节形状及内部构造要进行细致观察。世界上此物是此物,彼物是彼物,就是因为每个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征。运用各种感官去捕捉事物的表象,进而深入到内部,细致观察,发现并抓住这些特点,表述时才能准确,才不会与其它事物混淆。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画了一只猫,猫卧在凳子下晒太阳,看上去很安详,很逼真。他让一位画家指点,画家说,你的猫是中午的猫,凳子的影子却是上午的。他有些茫然,画家就解释说,上午的猫眼是椭圆的,你画成了一条线一样,这是中午的猫眼。这对写作同样适用。如叶圣陶对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描写的准确、细致;孙荪对天上云彩千变万化的姿态写得准确、传神;贾祖璋对荔枝的形状与构造写得准确、形象,这些都是细致观察的结果。 丰富的词语储备。对同一件事物来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述,有些人说得很准确,有些人说得却很笼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储备是否丰富。有些人词汇贫乏,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词,有些人词汇丰富,在表述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能在众多的词语中选择最贴近事实的词语。

请看下面一段话:

教学档案可以派上的用场很多。档案在教师手中,本人或教研组要开展一些研究,可以随时翻阅;领导要了解教学情况,可以随时调阅;学生要写作文经验之类的文章可以借阅;毕业分配可以参阅,将来研究教育史可以查阅。

这是一位写作教师总结他建立教学档案的经验时的一段话。如果作者只知道“阅读”一个词语,就无法准确表达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阅读教学档案的意思。作者的词语储备库里,还存有“翻阅”“调阅”“借阅”“参阅”“查阅”这些词,正好准确地表达不同的阅读含义。 要做到语言的准确,必须通过语言实践来实现。语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比较出优劣来,

因为符合客观事实,符合作者思想的最贴近的词语,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找到。

写作是技能,是思维和语言运用的技能。大凡技能只能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获得。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迅:《致赖少祺》)。“多看”之外,还要“练习”,这就是作文要道。叶圣陶先生也多次指出,写作就是要锻炼语言习惯。常常有不少学生总在抱怨自己作文写不好,平淡无奇,抱怨自己说话没有吸引力,总是说不到地方。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投身语言实践,让每一个词汇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产生生命力。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锤炼语言,使语言更准确,更有感染力。杜甫对语言提出了极高的标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叶圣陶说:“从谈话的对象、场合、环境( 是开会时讲的环境,还是两个人对话) 等来衡量,甲、乙、丙三个词,在编一句的时候,看用哪个词好还是比较好;同样一句话,有三个说法,自己编编看,看哪个说法好还是比较好。这就是选词、造句——选择句式。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训练,这种道理大概是颠扑不破的。”( 张寿康:《春日访叶老》《中学语文教学》1 9 9 2 年4 期)

3 、语言准确性的判断

判断语言的准确性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法角度;二是逻辑角度。

从语法角度看准确,就是语言运用应遵循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准确,甚至病句的情况,其中有些就属于语法问题。有的缺少句子成份,如“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有的搭配不当,如“他步履臃肿。”有些对近义词分辨不清,如“在课间操期间,全校学生要有组织地做广播操。”这是大词小用。又如“教室里不能抽烟”,“严厉制裁违犯校纪校规的同学”,这是没有注意到词义的轻重。再如“×××教练不苟言笑,神情很古板。”这是没有注意到词的感情色彩。以上这些句子,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都是有问题的。

从逻辑角度看准确。这里的“逻辑”就是合“事理”。有些句子在语法上讲得通,但在“逻辑”上却不通。不符合逻辑的句子也就是不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不符合事物的真实情况。如“在飞机冲出跑道的一瞬间,听到朋友一句‘一路平安’的祝福。”飞机冲出跑道的一瞬间,是不可能听到一句送行的祝福的。“1 9 3 8 年台儿庄战役中,爱国将领王铭章率部队坚守滕县,因破城而殉难。”“破城”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王将军破敌城;二是敌人破滕县城。事实上是敌人破滕县,只能有第二种理解。因此用“城破”才合适。诸如此类的句子,从语法角度来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从逻辑上说不通,违反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造成与“事理”不符。

4 、怎样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从根本上说,只有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清楚的思想,才有可能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关键在于要把所描述的事物和想说明的道理思考清楚。

在写作实践中,并不是一次就能思考清楚的,需要多次反复,揣摩、斟酌。这就要求对

事物进行多次反复地研究,了解它的真实情形,选定恰当的词汇来说明或描绘。叶圣陶曾说:“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到那相当语言文字。”它指出了在做到准确时的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就是努力不够。

叶圣陶在《吴伯萧散文选》序言中说:“1 9 5 4 年伯萧同志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我们俩经常讨论语文教材的编撰,有时似乎谈得极琐屑,近于咬文嚼字。其实决非咬文嚼字,准确的意思和准确的记载非由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不可,所以一个词也不能随便,一处语法错误也不能容许。在这方面严些,对学生的语言、品德都有好处:这是伯萧同志和我共同的信念。”曹禺同志也说:“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寻觅、体会,找到‘语’与‘意’之间的最精微的关系,搜索语言艺术家们以及人民生活里最美、最好的语言,是如何用最恰当的言辞,表达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语言学习杂感》《红旗》1 9 6 2 年1 4 期6 ) 。语言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就是要养成认真、严谨的品质。这也是写作基本素质的表现。

二、通顺

1 、什么是通顺

通顺是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认为:“文字通顺包含两个条件:一是合于语文法,二是合于论理。语文法不是古言语笔法,也不是新文学的作法,只是我国人口头笔头习惯通行的说法;论理不一定要研习某家名学某种逻辑,只要不违背常情常理,说出来能使一般人理解就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第4 3 页)

先讲“通”。这里所说的“通”是指合乎逻辑。说话,作文不合情理,不合事物的逻辑关系,就会给人们的理解带来困难。如,“由于没有掌握创作方法,所以我写文章总感到困难。”这是混淆了“创作”和“写作”两个概念;“小王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的学习成绩比较起来差不多。”这是主客倒置;“以上计划务必完成,若没有意外的事情发生。”这是逻辑混乱,前提后置;“天经地义医院是个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的地方,也是一个后门怪招迭出的地方。”这是自相矛盾。这些例子都不符合事物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不“通”。

再说“顺”。这里所说的“顺”是指不别扭,自然,合乎语法,也就是“国人口头笔头习惯通行的说法。”

最后说习惯。通顺的句子必须合乎上面两个条件,但这两个条件的核心是语言是否符合人们说话、作文的习惯。习惯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凡是不通顺的句子总与习惯的说法不同,有些句子内容虽然没有错,但人们听起来或读起来让人感到不顺畅,磕磕碰碰,与习惯的说法有出入。不论是从逻辑角度讲,还是从语法角度讲,通顺必须是合乎习惯的。

2 、衡量通顺与否的基本标准与简易作法

衡量通顺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合乎日常说话习惯”,这一标准是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的。 通顺的语言是合乎“国人口头笔头说话习惯的”。这就要求作文、说话要让大多数人听得懂,听得顺。对此,叶圣陶提出了“上口”“入耳”的做法。他说:“就整篇文章说,必须

充分顾到‘上口’和‘入耳’两个条件,说起来挺顺当,听起来不含糊,才能读者完全听懂。”“关键在乎‘上口’,‘上口’的文章必然‘入耳’”( 同上,下册第4 8 6 -4 8 7 页S ) 。在每写一句话时,先在心里说一下,感觉一下是不是“上口”,听起来是不是“入耳”。但在平时很多人都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对做到语言通顺的积极作用。

要做到语言通顺,就必须坚持“上口”“入耳”这一简易做法,必须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养成习惯。郭沫若说:“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要读得上口,多读几遍,多听几遍,先朗诵给自己亲近的人听,不要急于求发表,这也是绝好的方法,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推敲’。”( ( 郭沫若:《沫若文集》1 3 卷《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3 年版) 。郭沫若用自己的写作实践肯定了“上口”“入耳”是一个绝好的方法,但在日常写作中,有些人写完文章后根本不去看第二遍,更不用说读出声,有些人虽然看了,却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如果每次作文都坚持用“上口”“入耳”的方法去检查自己的语言是否通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这种良好习惯。

3 、关于语感

语感与语言习惯密不可分。习惯就象计算机的“程序编码”,语感则是依靠这个“程序”进行语言符号处理的运算过程。这个过程十分短暂,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实实在在,迅速而准确地在捕捉语言符号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专家指出:“直觉的语言知识诚然是语感的必要基础或者说是主体结构,但语感毕竟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绪交融在一起的。它既有语言的因素,也有认识和情感的因素,不仅是对言语对象在语言知识方面正误的判断,也是对内容的是非真伪与形式的美丑的判断,浑然一体,同时产生。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而且必然同时是心灵的成长发展过程,人成为人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感觉,是对言语对象在语言知识、认识情感内容等方面全方位的整体反应的判断。明确语感的这一性质,对于语感教学至关重要。”( " 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 9 9 3 年3 期) 。这一段话对语感性质的阐述至为深刻。

语感首先是一个与语言习惯紧密相联的“自动化”语言符号处理系统。其次,语感具有层次性。从语感训练的过程来看,有三个层次:一是语感的判断语言知识正误的层次。这是语感最基本的层次;二是“对内容的是非真伪与形式的美丑的判断”的层次。这一层次的语感与人对事物的认识的深刻程度,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三是对认识情感的判断。这一层次是审美层次,也叫艺术层次。例如对“白发三千丈”的理解,如果只是从内容的真伪凭一般的习惯进行判断,“白发三千丈”的事实是不存在的。如果从作者的情感进行判断,就能准确地抓住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意义,这就是语感艺术层次的判断。又如,“你听出来了没有?”这是问对方是否听出了言外之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依靠前两个语感层次所达不到的。

从写作角度而言,我们对语感的认识只限于语言的使用层次,只要求用语感来判断语言是否通顺。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语感训练是“言语技能的核心。”$ ( 刘孝学:《语文教学论基础》,吉林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4 页) 。这一点是对语感第一层次的再认识。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其中包含了直觉的语言知识,它自觉地存在于语言习惯中。人们凭借语感就可以对不连贯,不符合习惯的话语进行辨别和修改。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语感的这一特点,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参考语法分析改正语言的问题。

提倡语感训练是对以前语言训练侧重语法的纠偏。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 《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访吕淑湘先生》、《语文学习》1 9 8 5 年第1 期) 。对写作语言训练而言,提倡语感的意义不仅仅在此一点。语感将写作语言与日常习惯联系起来,力求作到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把故弄玄虚的语言倾向引到实在的鲜活的语言实践中来。有些写作教材的语言训练总是重复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进行词义辩析,分析语法问题,或者又走上文艺欣赏的轨道,一味强调形象、生动、有文采、有感染力等。这些都没有抓住语言训练的根本,迷失了习得语言技能的主要途径,割裂了言语训练与语言环境、语言习惯的联系。在此,我们有必要强调,语感是做到语言通顺的最简捷的方法,是写作语言训练的核心。

敏锐的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培养的。一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大家要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在广泛的语言交际中随机积累,有意识地学习,掌握常用词、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二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正是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来培养敏锐语感。古人很重视背诵文章,现代人更应下功夫背诵一些语言规范,思想健康的典范文章,这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总之,培养敏锐语感最重要的就是四“勤”:勤学、勤记、勤读、勤写,克服懒隋心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4 、“言文一致”的原则

语感的下位概念是口语语感和书面语感。说话和写文章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人说话时很少出错,表达清楚,但写出的文章却语言混乱,问题很多。汉语语言出现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从历史发展来看,文章语言( 书面语言) 和口语( 口头语言) 一开始就似乎不能那么一致;到后来两者距离越来越大,一直发展到几乎完全脱节”( 程福宁:《文章学基础》,湖南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3 3 页> )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章载体的限制、政治的原因、作者个人对语言的偏好、对书面语与口语关系认识的不足等等。 从根本上来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二者之间是趋于统一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们通常思维时是用口语来思维的,心里想到了什么,口里便能说出什么。但在写作时,思维与书写之间存在着转换的环节,假如转换不好,文章就不如说话那样顺畅了,但这并不能改变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并趋于统一的事实。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都在为言文一致而努力。唐

宋“八大家”、新乐府的代表人物白居易( 诗成先请老妇听) 、明代的袁氏三兄弟( 提出“宁今宁俗”) 等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2 0 世纪初的“五. 四”运动,更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白话文革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陈望道、吕叔湘等也多次撰文倡导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并积极地进行实践。我们现在倡明这一观点,有着明确的针对性。一是为了解决学生说话与作文脱节的问题;二是为了文章能适应大多数读者的文化水平。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现象将逐渐减少。

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和差别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口语的稳定性差,书而语的稳定性强。从保存下来的文化典籍看,书面语的词汇相对稳定,如“山”、“水”等基本词汇和现在一样,表达的意义没有变化。但口语就不同了,古人的口语要记录下来,今天的人就不一定能看懂。明清小说里的俚语现在大多已不使用了。因此,就承传文化这一角度而言,书面语起了极大的作用。从不同类型写作要求来看,口语与书面语也存在着差别。口语具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用于文学创作时,表现力十分丰富,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但在普通文章写作上,却不宜以书面语为主,尤其是公文、专业实用文的写作,这从历代的书表奏章等文化典籍中可以得到有利的证明。综合各类写作的要求,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在语言表达上应以书面语为主,口语为辅。

学习写文章必须处理好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口语语体味过重,过多使用方言。方言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口语,不具有普遍性,只有本方言区的读者才容易接受和理解。过多使用会成为文章交际的障碍。二是文言成分过重。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现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听起来更是难懂。现在有一种不好的文风,就是文白夹杂,青年学生在习作中往往“趋之若鹜”。究其原因,一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文与文言文教学都占有相当比例,一些学生虽然学了却不会运用,在没有精通现代文时,作文中又掺入了文言文,造成写作语言的“非驴非马”现象。二是受报刊杂志上此类文章的影响。

要处理好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解决学生作文时文白夹杂的问题,首先必须坚持“言文一致”( 文语合一) 的原则。吕叔湘先生曾说:“凡是读了出来其中所含的非口语成分不妨害当代的人听懂它的意思的,可以称为‘语体文’”,“要是一个社会里头一般应用是以语体文为主,我们就说它是言文一致”。看来,坚持“文语合一”原则,正是要我们写文章时应叫人听得懂,听得顺,要用“上口”“入耳”做标准。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运用不同的语言,有些文体如公文,其书面语的要求强于口语;有些文体如散文则口语的要求强于书面语。作者在写文章时必须要对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应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5 、关于文言成分

毛泽东在2 0 世纪5 0 年代就批评有些人写文章喜欢一种半文半白的体裁。可是几十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并未得到纠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喜欢这种半文半白的文章的人,以为用了文言就可显示出自己有学问,觉得用纯粹的白话是一种浅薄,于是就在各种文体如

书信、申请书、请假条中滥用文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树立“以写大白话为荣”的观念,做到现代人说现代话,不在故纸堆中搬救兵。“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4 1 9 页) 1 。那种半文半白、不尴不尬,实际是现代语体文运用不纯熟的表现,因而不能作为学习的范本,更不能提倡。

要用纯粹的语体文写作,就要力避不分场合、对象地滥用文言成分。如有些人在写演讲稿时,为了增加文采,增加语言的气势,大量使用文言成分,听众在下面却不知所云;有些人平时写散文,写杂感总是拿腔拿调,滥用一些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加大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反对滥用文言,并不是完全杜绝和排斥文言成分。有些文言成分已经为现代语体文所吸收,成了习惯语。如大多数成语,其中都包含了文言成分,使用时就没必要变成现代语体文。还有生活中一些常用词语,如“稍息”“迎面而来”,在使用时也没有必要变成“稍稍休息一下”、“面对面地走来”。而有些文章成分语义精炼,运用得好能够一语中的,准确说明事物的道理。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因此,要避免滥用文言成分,一是恰当吸收文言成分,以丰富书面语。毛泽东就是吸收文言成分以形成自已独特语言风格的典范。二是运用文言成分应“符合说话习惯”,这就要把文言成分与现代语体融合起来,使人读起来不感到别扭。有些文言成分已成为现代语体文的组成部分,如“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在语体文中有了极强的表现力,还有的文言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对表达思想,表达特定的气氛有极大的促进使用。在必须使用文言句式时,应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要求。

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两份文稿,:

例1 :

查我们祖国具有其珍贵价值的文物图书,在过去国民党四人帮反动统治时期,往往官僚、商人互相勾结,偷盗贩运出口,以致使我们这些文化遗产,受到莫大的损失。现在反动政权已经被推翻,海上陆上的交通都已经畅通行驶,没有阻碍了。为了防止这些珍贵文物图书继续散失起见,特别制定了一份“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的暂行办法”,随着这个命令颁发下去,希即转令所属各有关单位遵照办理为要。

例2 :

查我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图书,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往往官商勾结,盗运出口,致使我国文化遗产,蒙受莫大损失。今反动政权业已推翻,海陆运输均已畅通,为防止此项文物散失起见,特制定“禁止珍贵图书文物出口暂行办法”随令颁发,希即转令所属遵照办理为要。

这两份文件内容是一样的,但“例1 ”较为平谈,运用了较多的语体文,而“例2 ”则表现出庄重、严肃的风格,这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文言成分,较“例 1 ”要精炼一些,同时也符合日常说话习惯。

前面谈到了文言成分对精炼的作用,并不是说使用了文言成分就是精炼。精炼首先是对内容而言的,该写的写,不该写的不写。六朝的赋往往极尽铺排之能事,虽然采用了骈文,却并不精练,反而显得十分罗嗦。如果在写作时内容不加取舍,详略不当,事无巨细,记流水帐,这样的文章即使全部使用文言文,也不能算精练。“房间里的陈设该不止一个收音机,可是就只写那个收音机,再不提旁的。为什么只挑中这些个呢?一句话回答:这些个跟中心思想有关系,适应中心思想的要求。这就叫厉行节约。(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6 7 6 页) ,这里“厉行节约”就是精炼。

6 、关于长句子

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些人曾摹仿外国句法,形成欧化句式,风行一时。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渗透,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下去。实际上,这种欧化的长句子与我们民族语言的习惯相悖。

长句子的优点是细致、稹密,能够表达复杂而稹密的思想。但是也会给交际带来困难。我们一口气读长句子,常常会上气不接下气,读到后边却又不知道与前面是否联贯,还得回过头来再看看,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 1 ) 中文系在课程设置上除沿循传统的教学格局外,又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增设了公关、文秘、影视、广告等课程,使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为学生的将来提供了更广阔的练兵场所,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 2 ) 工农群众生活的改善,为他们学习文化准备下了有利的前提。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工农群众为了生产劳动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学文化。他们组织起来了。有了集体的力量,他们就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

(3 )江西景德镇景虹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于2 0 0 2 年7 月1 日至1 0 日在人民大会堂绿晶厅联合举办了“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精品展”。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从报刊上发现的长句子。例( 1 ) 修饰成分太多,不易把握。例( 2 ) 条理不清,“工农群众”学习文化的要求和学习的前提互相交叉,显得混乱。例(3 )则缺少标点,没有断句。

由此也可看出长句子在表达上存在的欠缺。在实际使用时,可用可不用长句子时坚决不用,尽量拆开表述,让读者在理解时感到方便一些。如果非要用长句子,那就必须把各个头绪交待清楚,切不可自已稀里糊涂,也让读者无法把握。

三、流畅

1 、什么是流畅

流畅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句群中间,句群与句群之间连接紧密,没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把流畅作为语言使用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学生习作中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有调查

表明,学生在句子衔接方面的问题较句子内部问题更多,更难得到解决。许多同学在平时作文中写了一句话后,思考良久才写后边的话。这样如挤牙膏般想一句写一句,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句子。或者,写作时没有预想好要围绕什么中心,准备说明什么问题,信马由缰,终至前后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

流畅的前提是语意的连贯。这就是古人所称的“文气畅达”,整段话为着一定的目的去说,句与句之间环环相扣,中间不被阻断。不流畅的句子则是句群意图不明,句与句之间传接失误,前拉后扯。

请看下文:

(1) 把……一员驰骋万里的战将,活活地囚禁在十几平方米的黑屋子里,有耳不能去听,有嘴不能去说。

(2) 一种难以名状的失望困挠着我。民院那青灰色的路旁冬青,古色古香的教学大楼,透出古典的韵味。宽阔的操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图书馆里也是座无虚席。民院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3) 知识结构欠妥当,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过于重视理论,忽视训练。理论知识和写作训练之间出现明显的脱节,导致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写作实践。在写作这个精神生产中,写作理论起着指导、调节训练的作用。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训练,那么写作理论就成了坐而论道的空谈。写作是一门技能性的课程。

(4)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例( 1 ) 文气不贯。应在“有耳”前加上“使您”或“使他”两个“去”子可删去,后面仍应有一句话,如加上“这是多么狠毒啊! ”一类的句子,才显得完整。例( 2 ) 本来是在失望的心情中看周围的事物,但对事物的描述绝不是失望的眼睛所看到的,尤其最后一句,更让人莫名其妙了。这两例明显语意不连贯。由前因得不出后果,就好像说:“米饭很好吃,所以今天中午我一定要吃馒头”。例( 3 ) 整段话中心不明确。由于每一句话之间语义的中断,使中心变得不可把握。理论到底该不该有,到底有没有用,作者没有说清。例(4 )句子前后脱节,语气不连贯,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

2 、怎样做到流畅

语意的连贯是做到流畅的前提。要做到语意的连贯就必须认真、深入地了解事物,循序渐进,深入到事物内部,对事物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细节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另外,还应注意句际之间衔接的技术手段。从逻辑意义上看,语篇中句际之间的关系有几种类型:并列关系、对应关系(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部分概念上相互对应) 、顺承关系、分解关系(指由一个并列句、复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单位)、分指关系( 指前一个句子中某一成分与后一个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分别指称同一事物或现象) 、重复关系( 指前一个句子的某些词语被后一个句子重复使用) 、转折关系、

解释关系、因果关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分解关系、解释关系、因果关系等五种。这些关系一般是靠一些词语来表现的,当明确要表达某种关系时,就要选用体现这一关系的词语来达到句际联接的目的,这是一种语言组织的技术。其余几种关系虽不常见,但也是比较重要的,它们也有特定的衔接词。例如,文章在总结时,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这里的“这样”就是一个表示句际分指关系的的衔接词;在阐述了两件具体有并列关系的事物后,要对其中一个进行详细说明时,一般采用“尤其是”“特别是”等表示分解关系的衔接词。总的来说,“语句的接续要讲点文字组织技术,善于使用重复、排比,要善于使用呼应词、虚词。”( 程福宁:《文章学基础》,第2 6 1 页。)

第三节对中心层次和结构

一、对文章中心的要求

文章的中心是文章思想的核心和焦点。“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 程福宁:《文章学基础》,第9 页) 。这跟我们说话一样,人们总希望讲话者能够说清楚自己的思想,不希望语无伦次,漫无边际地神侃。这就对谈话者的谈话中心提出了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了客观事物,并常常用文章这种形式巩固、交流自己的认识成果,这种方式远比口头的语言更规范。因此,文章也必须明确给出思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传播的目的。

1 、文章表达思想的共同要求:单一、明确、突出

单一。“单一”的第一个意思,是一篇文章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常言道:“一国无二主”。这个想统率全文,那个也想统率全文,势必造成文章内容的混乱;这个也想说,那个也想说,必然是什么也没有谈好,反而让读者无所适从。“单一”的另一个意思是文章中心不可太大、太全。比如有一个学生想写一位可敬的教师,他先列了一个提纲,准备从教师的教学艺术、钻研精神、和谒可亲、高尚情操等方面,全方位地刻划老师的形象。这么多内容在几千字的文章中如何容纳得下。后来,他请教别人,别人就建议他缩小中心,集中到老师的社会良知一点来刻划,把老师的作为与“下海潮”中离开讲台的一些人进行对比,突破一点,因而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意义。文章的中心就象一根针,它的尖越小越锐利,越能刺破东西,越能一针见血。

明确。文章的本质要求文章给出的中心,必须让人能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明确地告诉读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要旗帜鲜明地表示出主张或意见,不能含糊。杰出的文章家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反对自由主义》;鲁迅的《痛打落水狗》、《丧家的资本家乏走狗》等,无一不是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的要求是对单一的加强,文章不仅只有一个中心,而且这个中心必须明确地表达出来。

突出。“突出”的词汇意义之一是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在这里,我们对突出的意义的理解不是指在形式上的显露,而是在内容上的“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对文章中心而言,

提出突出这一要求,绝不仅仅是把文章中心放在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话,或其它比较显著的位置,以便读者能很快地把握中心那么简单,其实这只是外在形式,突出的要求主要是对内容而言的。文章中心是单一的、明确的,而在表述时内容能否完全为这个中心服务呢?有时候,文章由于中心的外延或内涵涉及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心又是相关的,有些甚至比较密切。这时,如果就这些一般问题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那么中心便会淹没在一般的内容里。要做到中心突出,就不允许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出现,更不允许有游离于中心之外的内容出现,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没有为中心服务,而是在削弱中心。要求中心突出是对单一、明确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总的说来,单一、明确、突出,不仅是对文章中心的要求,更是文章写作的原则。

2 、几个与中心相关的概念

主题

主题是个外来词,原来专指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但有时也指作品的题材( 如爱情主题) 。在文艺作品中,主题是通过作品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一般不会明确地、直接地表达出来,只是一个基本思想。有时人们还会对作品的主题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些都是文艺创作的特点决定的。现在,主题已不仅仅限于文艺作品,而是用来通称一切文章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是文章所表现出的比较明确的思想倾向。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不是只就中心来论述,而是在论述中心时表达出一个基本的思想,即“应该向全党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用正确的思想路线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一基本思想包含了文章中心。虽然这种情况并非每一篇文章都会出现,但说明用主题来指一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恰当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认为主题就是中心,两个概念混用。主题有时也称主题思想。这种提法不利于分析文章的中心,以及中心所依附的基本的思想倾向,把文章的研究局限在文本所限的狭窄范围内,只注意了文章“思想磁极”的研究,忽视对文章所表现出的“思想磁场”的研究。

主旨

主旨是指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这里指的是目的。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列宁提倡“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的主题。”毛泽东在国内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根本的原因是文章的主旨明确,回答了当时现实斗争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除政论文之外,其它文章也是一样。给家人、同学、朋友写信,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或报平安、或商量事情,各不相同。因此,把主旨与文章中心混为一谈,这是不科学的。主旨与中心关系十分密切。主旨与中心在思想原则上是统一的,主旨是提出中心的基础与前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般也是把主旨当作中心来看。在分析课文时,一般只分析到中心,没有对文章思想进行全方位地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作者为着什么目的、为什么用途才把这些思想公布于众的。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题(含答案)

考试顺序号: 2010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部分(60分) 一、写出汉语拼音的24个韵母。(12分) 二、写出下列汉字的正确笔顺。(12分) 与 臣 非 爽 壮 燕 三、写出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名称,并注音。(12分) 四、文化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写出老舍的两部代表著作名称:、。 2.叶圣陶的很多文章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请写出其中两篇文章的题目、。

五、推荐两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整本书)。(20分) 要求:写出书名、作者、故事梗概;每本书的介绍不超过200字。 (另附纸,请在试卷每一页的左上角写上考试顺序号) 毛笔字书写部分(10分) (注意:请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考试顺序号) 请用楷体书写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 课程标准理解部分(100分) (注意:请在试卷每一页的左上角写上考试顺序号)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以下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2分,每2个1分。 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二、共12分,每个2分。错一个笔顺或笔画,该字即不得分。 三、共12分,每2个1分。注音错误或笔画错误,该字即为错。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 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四、共4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即为错。 1.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

语文基础知识(一) 一.组词 纱()蓝()愿()公()坐()员()低()作()有()甜()沙()篮()原()工()座()圆()纸()做()友()田()示()第()改()因()抱()话()纷()粗()晒()买()是()弟()政()困()泡()活()粉()组()洒()卖()二.填词语 (白白的)云()山()塔()月亮()耳朵()眼睛一盘()一个()一辆() 一只()一件()一双() 一只()一条()一块() 一把()一头()一列()三.照样子写词语 仔细----仔仔细细 高兴---- 认真---- 蹦跳---- 许多----

明白---- 安静---- 高兴---- 模糊---- 清楚---- 热闹---- 四.用偏旁组字.再组成词语 衤()亻()彳() 疒()且()圭() 西()兆()礻() 穴()钅()宀()五.填数量词 一(个)人一()老爷爷一()马 一()鸟一()鱼一()树 一()桥一()小花一()树叶一()伞一()计算机一()孩子一()雪花一()北风一()竹林六.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都地兴 () -------() -------()------- () -------() -------()------- 为得倒 () -------() -------()------- () -------() -------()-------

没切哪 () -------() -------()------- () -------() -------()------- 背似拉 () -------() -------()------- () -------() -------()------- 露重觉 () -------() -------()------- () -------() -------()------- 更乐干 () -------() -------()------- () -------() -------()-------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计划 为了响应新世纪教育变革的潮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与时俱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为了拓宽教育视野,充实教学经验,提升创新力, 个人计划如下: 一、提高师德修养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的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 二、加强理论学生 积极学习新课程知识、新理论,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的动态和信息,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提升业务能力 1、刻苦练习“三笔字”、“简笔画”等教学基本功。 2、多多观摩“名师教学案例”,向名师取经,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 3、积极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等。 4、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水平。 5、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学习学校规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6、坚持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做到读书有体会,上网有博客,不断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 7、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老师。

8、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9、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再次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10、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了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11、关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成为有一定个性的县内或市内知名教师,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12、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四、具体措施 1、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入,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不仅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之梦》、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报刊杂志外,我还将阅读巴金、冰心等国内名家的散文以及国外的名著,以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素养的教师。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4、加强基本功训练。 “三字一话一画”的老师基本功要不断练习,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由于我的书写水平不高,今后的学习中,我也将重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编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新课程理论部分(50分) 一、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 2.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5分) 3.说说“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内涵的区别。(5分) 4.说说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5分) 二、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依据新课程理论,写出下列案例的分析。(15分) 师:课文最后一节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生:(读)“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在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生:这里的“痕”字用得好。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电线在远处,又有点高,看不清楚。 师:说得很好。但是意思还没表达完,还要补充一句。 师: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 (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说) 师:我们相信她会把意思说完整。 生: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了一丝痕迹。 师:说得多好!大家看,她笑了,这是胜利的微笑。(教室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氛)还有吗?请看那个“嫩”字。作者形容天空为什么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一时无人举手) 师:妙不可言,是不是? 生:“嫩”是不是说颜色浅?

生:因为刚下过雨,天空有透明的感觉。 师:是颜色浅?是蓝的透明?是春天的天空也充满着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大家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由你们自己去体会。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很有味道,这就行了。 2.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自己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做法。(15分) 教学设计部分(50分) 请依据新课程理论,对《爸爸的咳嗽》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50 分) 爸爸的咳嗽 自从我家搬进新居以后,不知怎的,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有时咳得厉害,有时咳得轻些,有时却又像没病似的。 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家朝南的窗户打开,东南风吹进来时,爸爸就咳得厉害。难道爸爸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吗?我悄悄地记着观察日记: 2月22日阴天北风不咳嗽 3月 8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3月10日雨天北风咳嗽轻了 4月19日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4月21日阴有雨北风不咳嗽 4月22日晴转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5月 1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啊,果然如此! 有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走出家门不远,一阵东南风吹来,我们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爸爸突然咳嗽起来。我抬头一望,远处硫酸厂的烟囱冒出的烟气正随风飘来。我猜测着,爸爸的咳嗽,大概就是这烟气造成的吧?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汇编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汇编 第一、错题本 准备错题本,把记不清楚或者常考、易考以及老师所强调的重点字词句记录下来。 几乎所有的学霸都有很多个错题本,错题本不仅仅是提醒自己不再犯错误的工具,也是帮助缩减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试想,当别的同学在一本书一本书翻看考点的时候,自己则只需要拿出平时的错题本翻看,是不是能大量节约时间而且能提高效率呢错题本记录的时候要有重点,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别开来,当然,也不要做得花里胡哨的,那样更找不到重点在哪里。 第二,积累本 注意积累,最好准备积累本,记录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所发现的自己认为比较不错的素材,培养积累的好习惯,这对于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在小学阶段,积累本的用处也许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积累本所发挥的作用一定会让孩子感谢积累本,因为设置积累本不仅仅能够帮助孩子扩大课外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背 最好用也是最普遍的方法,背。 一定要当堂记下基础知识,关于背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小编再

啰嗦了,但是有一点,背是有技巧的,大多数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背之前,一定要搞明白自己在背什么,也就是搞清楚自己所背的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尤其在古诗上特别奏效。 古诗的背诵一直是义务教育期间必考察的内容,由于古人的写作习惯和现代人的不一样,而小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没有高年级同学好,所以小学生背古诗很多在死记硬背,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不少小学生背诵的时候,将题目读成送元/二使/安西,但是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送/元二/使/安西,从句子的划分上,便可以知道其实孩子们并不是很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帮助他们明白自己在背什么很重要。 第四,广泛阅读,培养语感 常常会在考场上碰到一些题,尤其是修改病句的题目,模棱两可的时候,总有同学读一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而有的同学反复读好几遍也不能选出正确答案,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语感在作怪。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大量阅读,看别人的正确的看多了,自然就对病句什么的更有敏感度。此外,语感更作用于作文上,关于写作我们后来再谈。 第五,相信老师的力量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老师所说的重点必须掌握,因为毕竟老师是最有经验的,他们更明白考试中的考点,所以上课的时候把老师强调的记下来。小学期间不会偏离课内基础知识太远,大多数出自于课内知识,所以掌握下课内知识及老师强调的内容,基础知识不成问题。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大总结 一、作品串联法 1.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2.《骆驼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华秋实》之际 来到《龙须沟》的一个《茶馆》前,看见《女店员》《方珍珠》正挥舞着《神拳》为老舍表演。 3.《三里湾》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前去贺喜,听到 了充满“山药蛋”味儿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 剑篇》。 5. 徐志摩《再别康桥》时,郁达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 的秋》,朱自清则踏着《春》的脚步,享受着《荷塘月色》 的美丽,来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找寻《绿》的《背影》,有幸观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闻一多听说后,为他 作了《最后一次讲演》《死水》。 6. (莫里哀)《伪君子》《唐璜》去参见拜伦家的《唐璜》,结果被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送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终于上演了一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7.《李尔王》的儿子《哈姆雷特》去参加“奥赛(罗)”,

想圆了《仲夏夜之梦》,遇到《威尼斯商人》,结果被有名的 (麦克)白”跑了一趟,吝啬鬼夏洛克敲尽钱财,还名落孙山,“ 幸亏有莎士比亚的孩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之结伴,才回 归故里。 8.《基督山伯爵》骑着一匹“大仲马”,带着《三个火枪手》(《三剑客》),去看儿子小仲马的《茶花女》。 9. 福楼拜一看到《包法利夫人》,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感世界》。 10.《我的叔叔于勒》《一生》只交了一位《漂亮的朋友》(《俊友》)——《菲菲小姐》,就倾家荡产送了她一条《项链》,还叫她不要告诉莫泊桑家的《羊脂球》。 二、四字口诀法 1. 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 初唐四杰,卢骆王杨。山水田园,王维浩然。边塞风 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浪漫,蜀道进酒; 杜甫写实,三吏三别。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 文复兴。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题库(一)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模拟试题(新课程理论部分) 新课程理论部分(50分) 一、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 2.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5分) 3.说说“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内涵的区别。(5分) 4.说说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5分) 二、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依据新课程理论,写出下列案例的分析。(15分) 师:课文最后一节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生:(读)“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在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生:这里的“痕”字用得好。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电线在远处,又有点高,看不清楚。 师:说得很好。但是意思还没表达完,还要补充一句。 师: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 (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说) 师:我们相信她会把意思说完整。 生: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了一丝痕迹。 师:说得多好!大家看,她笑了,这是胜利的微笑。(教室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氛)还有吗?请看那个“嫩”字。作者形容天空为什么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一时无人举手) 师:妙不可言,是不是? 生:“嫩”是不是说颜色浅? 生:因为刚下过雨,天空有透明的感觉。 师:是颜色浅?是蓝的透明?是春天的天空也充满着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大家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由你们自己去体会。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很有味道,这就行了。

2.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自己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做法。(15分) 教学设计部分(50分) 请依据新课程理论,对《爸爸的咳嗽》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50 分) 爸爸的咳嗽 自从我家搬进新居以后,不知怎的,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有时咳得厉害,有时咳得轻些,有时却又像没病似的。 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家朝南的窗户打开,东南风吹进来时,爸爸就咳得厉害。难道爸爸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吗?我悄悄地记着观察日记: 2月22日阴天北风不咳嗽 3月8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3月10日雨天北风咳嗽轻了 4月19日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4月21日阴有雨北风不咳嗽 4月22日晴转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5月1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啊,果然如此! 有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走出家门不远,一阵东南风吹来,我们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爸爸突然咳嗽起来。我抬头一望,远处硫酸厂的烟囱冒出的烟气正随风飘来。我猜测着,爸爸的咳嗽,大概就是这烟气造成的吧?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伯伯。他说,爸爸得的是过敏性支气管炎。硫酸厂排出的是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一闻到它,咽喉就过敏,引起咳嗽。爸爸就是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我为替爸爸找到了病因而高兴。 从此,只要刮东南风,我就把朝南的窗户关紧。这样,爸爸就不咳嗽了。但是,我多么希望治理好环境污染,就是开着窗户,爸爸也不咳嗽呀! 走进新课程知识竞赛(理论试题)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集锦

一、语病专项练习 1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2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3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5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7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8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名句默写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名句默写大总结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年岁虽老而壮心不减,这样的情怀古诗词里常有体 现。比如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 思为国戍轮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10,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 霜满天(或者“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相关的一句即可)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两章》)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表明他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2019年整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编号: 一、填空(40分) 1.“围魏救赵”一计是《孙子兵法》的故事。 2.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说的大学是 剑桥大学 。 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5.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指: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和 《梁山伯与祝英台》 。 6.拜伦是哪个国家的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 。 7.我国当代四大散文家是 :杨朔、魏巍、刘白羽和 秦牧 。 8.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0.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1.高尔基是前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三部曲。 12.《咏鹅》诗是出自初唐四杰中 骆宾王 之手。 13、《 女神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 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14、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_朝花夕拾_________ 》。 15、下面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1)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三国演义》 (2)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西游记》 16、“初唐四杰”指的是: 王勃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1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阅读教学策略四环节低年级分别是:、合作交流、 、;中高年级分别是:、 合作交流、、。 二、选择题(4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C)。 A、《论语》 B、《诗经》 C、《左传》 D、《楚辞》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下列哪位的作品?(B)。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苏轼 4.下列哪位被誉为田园诗人?(B )。 A、王昌龄 B、王维 C、高适 D、李白 5.我国四大名亭中的“爱晚亭”是因为谁的诗句而成名(C)。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6.“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哪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的名言(A )。 A、培根 B、居里夫人 C、达尔文 D、牛顿 7.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又叫作什么?( A )。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考试常识性知识点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考试常识性知识点供参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文学常识 1、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华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 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洞庭湖: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2、 爱国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我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花儿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4、 出自《史记》的成语: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背水一战(韩信) 5、 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写柳树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早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升语文能力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字、词、句、段、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思、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做好课前的预习,是有利于堂上的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着力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从而做到重点突出。精讲、精读、多练,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精讲精练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字词句段篇,听说读思写都是最基本的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条件。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素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全面素质提高的必要的和首要的条件,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仍应作为排头兵。必须把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努力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以语感训练为基础,以思想训练为核心,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达到文道统一。 下面谈谈我的粗浅做法: 一、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这是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上课前预习充分,有利于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活跃学习气氛,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要提出恰如其分的预习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好预习内容。预习内容一般包括一下几方面;(1)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2)能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仔细审题,理解题意;(4)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做预习作业,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把语言文字训练放在优先位置 语文教学的内容千头万绪,语言则应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必须克服只注重课文内容,而轻视语言文字的偏向。在教学中要耍大刀阔斧地浓缩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不应对课文内容作过多的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应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架空分析课文内容,会造成语言和内容脱节。语文课不能上成讲故事课,也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要切切实实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训练课。 教学过程中,必须着眼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都应当有机融进语言训练之中,要坚持从语言到内容,再到语言的原则。引导学生以语言入手,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来揭示思想内容,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品析这些词句,既能使学生学到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感受到感染,获得效益。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从语言入手,着力抓住着重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联系上下文,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做人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既学到语言文字,又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突出重点、精讲精读多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优秀作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优秀作文 例文1 向阳春常在 乡村,对于我,是一米阳光,向着乡村,我的春天,便一直都在。 和煦四月,再至乡村,暖风拂面,风扬起了我的发梢,扬起了我的嘴角。微眯双眼,仰面朝天,阳光肆意倾洒在我的面颊,还是那般熟悉的温暖。 下午,爷爷让我随他去田里拔荠菜。在田里,我急切地俯下身子,拽着荠菜,却怎么也拔不出来。我望向爷爷,只见他对荠菜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轻轻用手抚着它们,又像在于朋友交谈。只轻轻一拉,荠菜就直接跑出来了。不一会儿,竹篮里便堆满了碧色滴绿的荠菜。 我的汗滴进了土壤,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植物,几滴汗滴挂在发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汗滴的周围还有浅浅的光晕绚烂着…… 暖风习习的傍晚,奶奶宝荠菜饺子给我吃。我躺在在门口的藤椅上,望向微黄灯火照耀下的厨房,灯光些许昏暗,却很温暖。望着有些佝偻的奶奶,深着淡白的蓝布衫在厨房忙个不停,竹筷在她手中起起又伏伏,有韵律地舞动着。此时,天空中已无阳光,但我面向着的厨房,那里有更耀眼的阳光。 在氤氲的热气中,我噘起嘴吹下一下奶奶慈祥地望着我,笑眯了眼,笑起了深深的皱纹……待饺子咽下后,那香依然萦绕于唇齿之间,久久存与心田。这是属于我的春天我的春天,久久存在。 奋力拔起的荠菜是春天,香气袅袅的饺子,是春天;敦厚朴素的爷爷

是春天,勤劳和蔼的奶奶是春天。 乡村,是一米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不论我走多远,飞多高,向着乡村,我的春天定会斑鱼我左右,我的春天,一直会在。 例文2 向阳春常在 心若向阳,万物生长。 又是一个人间四月。草木浓郁饱满得仿佛要掐出水来。我面朝煦暖的阳光与和风。回想起充裕如艾草汁泼染而成的时光。 儿时我最喜奶奶的青团了。阳光在新生的枝头流连徘徊。从微晃的叶缝落下。小树顽皮地晃动叶间漏下的阳光。忽闪忽闪像扑棱着翅膀。那个温暖亲切的身影,带着我这个小馋猫在盛春的旷野上穿行,采摘艾叶,作蒸制青团的原料。 “丫头,你看这里。”奶奶一指那簇鲜洁肥嫩的艾草,“是不是比那阴凉下的艾草要旺得多?我蹲下身子仔细端详,还真是,煦暖的阳光从修长的叶尖流泻而下,叶片泛着健康生命的光泽,而我刚见到的那丛叶子明显要瘦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他们朝向太阳啊!向阳的东西生长得快,它们的春天保持得更长久啊!心中向阳,春天就常在你身边。”奶奶笑着点点我的鼻子,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笑了。阳光从温润的木格窗透进来,温柔得好像饮得微醺的月华。炉子上缭绕着的奶白色水气款款曼曼。映得照料炉子上青团的奶奶好似在仙境中一样,春日迟迟,我倚在小竹凳上昏昏欲睡,奶奶端着盘子出来了:“丫头,青团好喽!”浅淡却悠长的香气氤氲。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精编版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精 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编号: 一、填空(40分) 1.“围魏救赵”一计是《孙子兵法》的故事。 2.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说的大学是 剑桥大学 。 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5.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指: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和 《梁山伯与祝英台》 。 6.拜伦是哪个国家的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 。 7.我国当代四大散文家是 :杨朔、魏巍、刘白羽和 秦牧 。 8.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0.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1.高尔基是前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三部曲。 12.《咏鹅》诗是出自初唐四杰中 骆宾王 之手。 13、《 女神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 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14、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_朝花夕拾_________ 》。 15、下面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1)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三国演义》 (2)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西游记》 16、“初唐四杰”指的是: 王勃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1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阅读教学策略四环节低年级分别是:、合作交流、 、;中高年级分别是:、 合作交流、、。 二、选择题(4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C)。 A、《论语》 B、《诗经》 C、《左传》 D、《楚辞》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下列哪位的作品?(B)。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苏轼 4.下列哪位被誉为田园诗人?( B )。 A、王昌龄 B、王维 C、高适 D、李白 5.我国四大名亭中的“爱晚亭”是因为谁的诗句而成名(C)。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6.“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哪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的名言( A )。

高三语文基本功训练 1

高三语文基本功训练(一) 巩固与积累 一、名言警句填空: 1.,恶乎成名? 2.,于我如浮云。 3.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5.其为气也,,,则塞于天地之间。6.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7.,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8.,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者,;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0.君子之交淡若水,。 二、语文常识练习: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上古神话名篇女娲补 天;;;。 2。“五经” 指。 “四书”指。 先秦历史散文有。 3.关于诸子百家填空: ①老子,名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②孔子名,字。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我们学过的篇目有、。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中的成语 有。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其中有、《五蠹》、《智子疑邻》等。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家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我们读过《察今》。 4.先秦诗歌 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西汉学者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楚辞》。屈原, 名,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 有、《九歌》、《九章》等。 理解与运用 课内文言语段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考试常识性知识点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考试常识性知识点供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文学常识 1、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华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 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洞庭湖: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2、 爱国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3、 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我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花儿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4、 出自《史记》的成语: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背水一战(韩信) 5、 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写柳树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早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