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水木艾迪基础班微积分1

2011水木艾迪基础班微积分1

基础班微积分第1章

预备知识 函数概念 数列极限

1.1 预备知识

1.1.1 实数集的性质

实数连续性的描述: 实数比较公理与确界公理

实数比较公理:R x ∈?,在0,0,0<=>x x x 又且仅有一款成立。

确界公理:任何有界实数集合,必有最小上界和最小下界;但不一定有最大数或最小数。 1.1.2 绝对值

x y =是一种函数表达形式,对任意实数有 x ??

?

??>=

00

x x x x x

x y ,或记为 ??

?≥

x x x x

x y 对任意实数与有: x 0≥a a x a a x ≤≤??≤,并且,若0=a ,

则必有。而 0=x a x a x a x ?≤≥?≥或。

1.1.3 基本不等式

(1)绝对值不等式:有 R y x ∈?,x x x x x x 20,≤+≤≤≤?且 2

2

2

)(y x y x +≤+或

y x y x +≤+22

(2)三角不等式: ,有R y x ∈?,y x y x +≤+ 且 y x y x ?≥? 。

(3)平均值不等式: ,有

R y x ∈?,xy y x ≥+)(2

122

若,则有

00≥≥y x ,xy y x ≥+)(2

1

例如,可证明:

R y x ∈?,)(22222y x y x y x +≤+≤+。

)(222222y x xy y x y x +≤

++=

+

)(22222y x y x y x +≤+≤+

(4)对任意实数,

[2

∈x 有 x x x tan sin ≤≤ (5) 其他不等式: 1) 1

11??>?>>a b a b b a ; 2) ()n a n a a n

,111+>+??≥为正整

数;3)对即有

m n >0>k k

n k

m n m ++<

。 对以上不等式在应用中都应广义化,例如

R y x ∈?,,有 )cos()sin()cos()sin(y x y x y x y x ?++≤??+。

因为均为实数,由不等式(4)即有本题不等式。 )-cos()sin(y x y x 与+又如可证明:R y x ∈?,)(22222y x y x y x +≤+≤+。

因为)(222222y x xy y x y x +≤

++=

+,所以得到

)(22222y x y x y x +≤+≤+

1.1.4 邻域与区间

定义1. 1 邻域 数轴上的点的0x δ邻域是指点集}0,{),(00>

0x 去心邻域 数轴上的点的δ去心邻域是指点集0x },{),(0000>δδ

0x 区间:开区间{}R x b x a x b a ∈<<=,),(。闭区间{}

R x b x a x b a ∈≤≤=,],[。 无穷区间常见形式有

{}R x a x x a ∈>=+∞,),(与 {}R x a x x a ∈≥=+∞,),[,

{}R x x ∈=+∞?∞),(,与{}R x b x x b ∈<=?∞,),(,{}R x b x x a ∈≤=+∞,],(,

1.2 函数

函数关系与函数的初等性质对学习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函数关系表达了变量之间某种特定的依赖关系,有时可以看作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定义1.2 对实数集X 中的任意,按某一确定的规则,若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x y 与之对应,则称y 是的函数,记为。

x )(x f y =这里,重要的是函数关系,而记号(自变量)与)(?f x y (因变量)是人为取定的。实数集X 应视为使函数关系有意义的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称为)(?f )(?f 的定义域;而对一切由确定的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Y ,则称之为)(?f )(?f 的值域。函数关系有时也记为 ,或 。

)(?f R X Y X f ?→,:R X R X f ?→,:

在微积分这门课程里,对一个函数的表达,除了用代数表达式及图表以外,还会有许多重要的表达方式,比如,一个函数关系可以由方程(隐函数)、(含参数)极限、微分方程、积分、级数等手段来表达。 1.2.1 函数的初等性质

掌握函数的初等性质对微积分的学习至关重要。函数的初等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减性(单调性)

定义1.3 设函数)(x f y =定义域为,若X X x x ∈?21,,当21x x <时有

)()(21x f x f ≤,则称在上为增函数(非严格),而当)(x f y =X 21x x <时有 )()(21x f x f <,则称在上为严格单调增函数。

)(x f y =X 类似可给出单凋减函数的定义。

判断增减性的初等常用方法是减法,当函数在定义域上取得定号(取值不改变正负号)时,也可用除法判断增减性。当然,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增减性将是一类重要方法。 (2) 奇偶性

定义1.4 设函数)(x f y =在对称的定义域内满足)()(x f x f =?,则称为偶函数。而当函数在对称的定义域内满足)(x f y =)(x f y =)()(x f x f ?=?时,则称为奇函数。

)(x f y =广义奇偶性(偶对称与奇对称)

若的图形有对称轴)(x f y =a x =,则应有)()(x a f x a f +=?(将x 视为参数), 令,则有 )()(x a f x g ?=)()()()(x g x a f x a f x g =?=+=?,因此为偶函数。并且有。

)(x g )2()(x a f x f ?=若的图形有对称中心,则应有)(x f y =),(0a )()(x a f x a f +?=?(将x 视为参数), 令,则有)()(x a f x g ?=)()()()(x g x a f x a f x g ?=??=+=?, 因此为奇函数。并且有)(x g )2()(x a f x f ??=。 以上这种性质称为函数的广义奇偶性或对称性。 )(x f (3) 周期性

定义1.5若存在一个正数T ,使函数)(x f y =在定义域内满足)()(x f T x f =+,则称为周期函数。

这里的正数T 对一个周期函数来说不是唯一的(事实上有无穷多),一般情况下,称其中最小正数称为周期。

)(x f y =(4) 有界性

定义 1.6 设函数在)(x f y =X 上有定义,若存在一个正数使得对任意有

M X x ∈M x f ≤)(,则称函数在)(x f y =X 上有界。

对函数的有界性,后面还将给出其他情况下的一些描述。这类描述是重要的。 1.2.2复合函数

函数的常见表达形式包括显函数表达式,隐函数表达式,以及参数表达式。其中核心问题是复合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实质上是一种链锁函数关系。 定义1.7 设 ,复合函数关系是指

R U Y X ?,, ,即, ,即Y U f →:)(u f y =U X g →:)(x g u =

这里称为的复合函数。

))((x g f y =x 一般讲,的值域为)(x g u =)(u f y =定义域的一个非空子集,在特定情况下,

的值域恰为的定义域。

)(x g u =)(u f y =例1.1 证明对任意实数),(2

0π∈x ,有x x sin )sin(sin < 。 【证】显然当),(20π∈x 时,有2

10π

<

<

20

1),dx x I

∫π=20

2

)cos(sin ,则 ( A ).

(A)。(B)。(C)211I I <<211I I >>21I I =。(D). 121>>I I 【解】 当)2

,

0(π

∈x ,,且为增函数,于是

x x

1)sin(sin π

1sin 20

=<∫dx x π

又因为x cos 为减函数,则有

dx x I ∫=20

2)cos(sin π

120

1cos I dx x >=>∫π

。因此211I I <<,选(A)。

注:许多考生在考试中的失误,大都属于基础知识的不扎实。

1.2.3 隐函数与反函数

定义1.8 设方程在平面上某邻域0=),(y x F {}δ),,(00y x N 内满足一定的正则条件(参见多元函数的内容),则可以确定函数关系)(x y y =,使得,这时称

为在某邻域0≡))(,(x y x F )(x y y ={}δ),,(00y x N 内由0=),(y x F 确定的的隐函数。

Y X ?平面上点的),(00y x δ邻域{}δ),,(00y x N 系指平面点集:

{}{}

022020200>

例如,园的方程在圆周上除去两点012

2

=?+y x 12

2

=+y x ),(01?与之外的

任意点的邻域内均可确定一个单值函数),(01)(x y y =,如在点),(

2

222的某邻域内可以唯一确定函数)(,12

x x y 1,而在点),(

2

222?的某邻域内可以确定函数)(,112

定义1.9 设函数)(x f y =定义域为X ,值域为Y ,若Y y ∈?存在一个函数使得有唯一的点满足,则称)(y g X x ∈)(y g x =)(y g x =为)(x f y =的反函数。 注:(1)在某些场合,常把的反函数记为或,

此时已重新把视为自变量。在反函数记号的使用中,一定要分清是否需要换变量记号。

)(x f y =)(x f

1

?)(x g x (2)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曲线关于直线x y =对称。

(3)与其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具有对偶性。即)(x f y =)(x g )(x f y =的定义域必

为的值域,而的值域必为的定义域。

)(x g )(x f y =)(x g (4) 与互为反函数,则有)(x f )(x g x x g f =))((与x x f g =))((。 1.2.4参数表达的函数

定义1.9 若对于参变量的每一个实数值都可由方程

T t ∈T t t y y t x x ∈??

?==)

()(

唯一确定点与对应,则称该方程为显函数),(y x T t ∈)(x f y =或)(y g x =的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关系实质上一种隐函数关系,只是通过参变量t 在变量y x ,之间建立了某种复合函数关系。即)())((x f x t y y ==,其中)(x t t =是)(t x x =的反函数。 例1.3 建立函数的参数方程。

2

x y =【解】求函数的参数表达式,一般可视变量为参数,此时便有非常简捷的结果

)(x f y =x

,其参数方程可取为 。

X x x f y x x ∈??

?==)(),(+∞?∞∈???==x x

y x

x 2

注:对参数方程,如果进一步满足2121t t T t t ≠=∈,),(,,βα时,,则参数方程所确定的曲线不相交,此时称该曲线为简单曲线。显然,简单曲线可以是闭合的,换言之,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相重合,简称为闭曲线。 ),(),(2211y x y x ≠例1.4 求函数x

e

x y 2111?+=

)(的定义域。

【解】欲使该函数有意义,自变量必须满足

012>?x e 且,由此得定义域为1?≠x 0

例1.5 设??

?

??<+?≥+=0)(21

sin 0)

(sin )(x x x x x x x f ??,, 求的表

达式。

?

??≥

1)(x x x ?)(x f 【解】考虑)(x ?表达式由两段给出,在的表达式中,当时,所含须分为两段,即与,而当时,自然有)(x f 0≥x 10<≤x 1≥x 0

???

?

???

?≤≤?≥+=0

21101

1

1x x x x x x x f sin sin sin )( 例1.6 求函数x

x x

x y ??+?=10

101010的值域。 【解】直接求该函数的值域不很方便。让我们来考虑其反函数的定义域。

由 1

1011022+?=x

x y 可解出 y y x

?+=11102,y y x ?+=1121lg , 换记号记为 x

x

y ?+=

1121lg

,求此函数的定义域。应满足011>?+x x ,即 ???>?>+0101x x 或 第二组不等式无解,第一组不等式的解为??

?

10

1x x 1

用极坐标表达一个函数的常用记号是)0,(),

(21≥≤≤=ρ????ρρ

极坐标表达的函数相应曲线上的点与极坐标变量),(y x ρ?,之间的关系为

,此时又可视为参数方程((21)

(sin )()(cos )(??????ρ???ρ≤≤??

?====y y x x )?为参数) 。

例1.7 建立曲线与)()(2

2

2

>=+?a a y a x 03=x 的极坐标方程。

【解】将将直角坐标的极坐标式代入曲线方程,经化简可得

)()(02

2

2

>=+?a a y a x )2

2

(,cos 2π

?ρ≤

≤?

=a .

注:事实上,由作图,利用三角函数可立即得到上述结果。

读者可将曲线转化为极坐标方程)0(022

2

>=?+a ay y x )0(,sin 2π??ρ≤≤=a 。

又如的极坐标方程3=x 2

2,cos 3π?π?ρ<

。 例1.8 设为连续函数, )(x f )(x ?为正定偶函数, 则))((x f ?为( )

。 (A) 奇函数。(B) 偶函数, 但未必是定号函数。(C) 正定偶函数。 (D) 不定。

【解】答案为(B)。连续函数以偶函数为中间变量生成的复合函数仍为偶函数。 例 1.10 考察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ln()(12++

=x x x f ;(2) ??

?????+=21121

)()(x x f x y ,其中为奇函数.

)(x f (3) x

x x

x e e e e x f ???+=)(,(奇)

【解】(1))()ln()ln()(x f x x x x x f ?=++?=++?=?1122,因此为奇

函数。

)(x f (2)只须考察2

1

121?+=

x

x g )(的奇偶性。 )()(x g x g x x x x ?=+?=?+=?+=??1

21

212112221121,

)(x y 为两个奇函数乘积,必为偶函数。

(3) 显然有)()(x f x f ?=?,因此为奇函数。

)(x f 例1.11设为)(x f ),(∞?∞上的奇函数. 已知),(,)(∞?∞∈?=x a f 1有

)()()(22f x f x f +=+。

(1) 求;

)(5f (2) 若为周期函数,且周期)(x f 2=T ,求常数。

a 【解】(1)令 ,3=x )()()(235f f f +=。再令 1?=x ,得到, )()()(211f f f +?= 又因为奇函数,所以)(x f a f f 2122==)()(,a f f f 3213=+=)()()(,于是 .)(a a a f 5235=+=

(2)若为周期函数,且周期)(x f 2=T ,则)1()3(f f =,则0,

3==a a a 。

例1.12 若的图形有对称轴)(x f y =a x =和)(,b a b x <=, 证明)(x f y =为周期函数。 【证】由 的图形有对称轴)(x f y =a x =和b x =,则应有

)()(x a f x a f +=?,

(将x 视为参数) 令t x a =?,则有 )()(t a f t f ?=2,另外又有 )()(x b f x b f +=?,同理可有

)()(t b f t f ?=2,于是得到)()(t a f t b f ?=?22,由此令u t a =?2可得到 ))(()(a b u f u f ?+=2,或记为))(()(a b x f x f ?+=2,注意到,

02>?)(a b 所以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x f y =)(a b T ?=2。

例1.13 设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x f ]1,0[)4

1

()41(?++x f x f 的定义域是( )

(A) 。 (B) ]1,0[]45,41[?

。 (C) ]41,41[?。 (D) ]4

3

,41[。 【解】 答案 (D )。用变量置换法,分别考察

4

1

()41(?+x f x f 和的定义域,

求出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例1.14 2

arctan

x

y

+=π 的反函数是( ). (A) )23

,2(

),tan(2πππ∈?=x x y (B))2,2(,2tan ππ∈=x x

y (C) )23,2(,2tan 2ππ∈=x x y (D) )2

,2(,tan 21

ππ∈=x x y

【解】 答案 (A )。由2

arctan x

y

+=π解出)tan(2π?=y x , 调换x 和y 的位置,

变成)tan(2π?=x y

,由对偶性,定义域即为2

arctan

x y +=π的值域:)23

,2(ππ。

例1.15 设, 则( )。

?????>+≤=0

,0

,)(22x x x x x x f (A) (B)

?????>+?≤?=?0,)(0,)(22x x x x x x f ?????≥?<+?=?0,0

,)()(2

2x x x x x x f (C) (D)

?????>?≤=?0,0,)(22x x x x x x f ?????≥

,0

,)(22x x x x x x f 【解】 答案 D 。 令x u ?=, 当0

0>u x x u u u f x f ?=+==?22)()(

例1.16 设是单调增函数, 且 R R f →:R v u k ∈?>?,,0,满足v u k v f u f ?≤?)()(

证明: 是单调增函数.

()()kx x f x F +=【证】()()()()()

()F x x F x f x x k x x f x kx +Δ?=+Δ++Δ?+

()()()()()F x f x x f x k x Δ=+Δ?+Δ,

()()()f x x f x F x k x x

+Δ?Δ=+ΔΔ;

由x k x f x x f Δ≤?Δ+)()(得到

k x

x f x x f ≤Δ?Δ+)

()(,

于是

0)

()()(≥+Δ?Δ+=ΔΔk x

x f x x f x x F 所以是单调增函数。 )(x F 1.2.6 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六类: (1)常数函数 c y =

(2)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与时常数α

x y =α有关。 (3)指数函数 ,为实常数。

),(10≠>=a a a

y x

a

自然指数函数

x

e

y =(4)对数函数 ),(log 10≠>=a a x y a ,a 为实常数。

自然对数函数

x

y ln =(5)三角函数 x x x x x x y csc ,sec ,cot ,tan ,cos ,sin =(6)反三角函数

x x x y arctan ,arccos ,arcsin =对以上六类基本初等函数,应熟练掌握他们的定义域与值域,初等性质与相应的曲线。 由以上六类基本初等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或复合运算而生成的函数统称为初等函数。这是微积分课程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当然,有时也会涉及到某些非初等函数,包括某些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未必都是非初等函数,如2x x y =

=可以表达为分段函数,但它又

是初等函数)。

1.3 数列的极限概念 1.3.1 定义与概念

掌握好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方法是顺利学好函数极限的基础,而极限概念方法与分析问题的思想,又是完成本课程后续内容学习的重要支柱与基础。 定义1.11 对数列,若存在某个常数}{n x A ,使当无限变大时,

n 可以任意小,即 0>?ε,0>?N 与常数A ,使当时有 N n >A x n ?ε

A x n n =∞

→lim 特别,若在上述的常数,则称是当趋于无穷大时的无穷小量。 0=A }{n x n 而当上述定义中的A 不存在时,称当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不存在,或发散。 }{n x n 注:(1)极限等式不同与一般等式,首先是极限存在,

A x n n =∞

→lim 其次才是等于A 。

(2)当极限存在时,中满足不等式A x n n =∞

→lim }{n x ε

穷多项,不满足n x ε

n 足够大时无穷多项的情况,而前端有限项对极限的存在性无关大局。

定义1.12 对数列,若当无限变大时,}{n x n n x 也无限变大,即 0>?G ,

0>?N ,使当时有N n >G x n >,则称是当趋于无穷大时的

}{n x n 无穷大量。记为 ∞=∞

→n n x lim 。

特别,当在某一项之后()取正值无限变大时,则称是当

n x N x N n >}{n x n 趋于无穷大时的正无穷大量,记为 +∞=∞

→n n x lim 。

此时的描述为,,使当时有。 0>?G 0>?N N n >G x n >而当在某一项之后()取负值且n x N x N n >n x 无限变大时,则称是当

}{n x n 趋于无穷大时的负无穷大量,记为 ?∞=∞

→n n x lim 。

此时的描述为,,使当时有0>?G 0>?N N n >G x n ?<。

例 1.17 数列211n x n n )(?+=为无穷大量,21n x n +=为正无穷大量,2

1n

x n ?=为负

无穷大量。数列2

21π

n n x n sin

+=

不为无穷大量,也不收敛。

定义1.13 对数列,按下标由小到大取出一列数, 并将数列{中相应的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n x n L L ,,,,k n n n 21}n x },,{L 21=k x k n ,称这一新的数列为的子列。 }{k n x }{n x 定义1.14 对数列,若存在的子列,使得 }{n x }{n x }{k n x ∞=∞

→k

n k x lim ,则称当趋于无穷大时无界。此时可描述为:}{n x n

0>?G ,0>?N ,使(某个)满足n x G x N >。 1.3.2 数列极限的性质 (1) 运算性质

(1)若 ,为实常数,则A x n n =∞

→lim c cA cx n n =∞

→lim (存在)。

(2)若 ,A x n n =∞

→lim B y n n =∞

→lim ,则)(lim n n n y x ±∞

→存在,且

B A y x n n n ±=±∞

→)(lim 。

(3)若 ,A x n n =∞

→lim B y n n =∞

→lim ,则AB y x n n n =?∞

→lim (存在)。

(4)若 ,A x n n =∞

→lim 00≠=≠∞

→B y y n n n lim ,

,则B

A

y x n n n =∞

→lim

(存在)。

(5)若 ,则 0≠∞=∞

→n n n x x ,

lim 01

=∞

→n

n x lim

。 注:(1)只从极限存在的角度来看,上述运算性质的命题形式均为充分条件,不满足前面条件时,结论不一定不成立。

(2)利用上述运算性质可以计算某些极限,无穷大量作为极限不存在的一种特例,往往不可进行直接运算,遇到无穷大量时,应设法将无穷大量转化为无穷小量,而无穷小量的运算较为方便。 (2)解析性质

数列极限具有一些重要的解析性质,了解这些性质,对处理极限以及后续内容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性质1 极限的保序性(保号性)

若有极限,且,则当足够大时必然有,换言之:一定

}{n x 0>=∞

→A x n n lim n 0>n x 0>?N ,使当时有 。又若N n >0>n x 0<=∞

→A x n n lim ,则当足够大时必然有,

换言之:一定,使当时有 n 0?N N n >0

证:由 ,则0>=∞

→A x n n lim 0>?ε,0>?N ,使当时有

N n >εε+<=

A ε,则232A

x A n <<,于是有02

>>A x n 。 性质1推论 若有极限,且,使当时有,则。 }{n x 0>?N N n >0>n x 0≥=∞

→A x n n lim 【证】用反证法,假设 0<=∞

→A x n n lim ,则由保序性可知:一定0>?N ,使当时

有 。与题设条件矛盾,于是只能是 N n >0

→A x n n lim 。

由性质1可进一步推论,即有下述应用结果:(这一结论常称之为极限的比较性质。)

若 与都存在,且A x n n =∞

→lim B y n n =∞

→lim B A >,则0>?N ,使当

N n >时必有 。(证明方法:只要令n n y x >n n n y x a ?=,即可完成证明。) 性质2 唯一性

若有极限,则极限唯一,即若 }{n x A x n n =∞

→lim ,又B x n n =∞

→lim ,则只能是B A =。

性质3 有界性

若有极限,则有界(}{n x }{n x ∞→n )。这种有界性可描述为:若极限 存在,则一定 及 某个,使当时有 A

x n n =∞

→lim 0>?M 0>N N n >M x n <。 【证】由 存在,则A x n n =∞

→lim 0>?ε,0>?N ,使当时有

N n >

εε+<=ε,则

,取{}01,1max >+?=A A M ,

11+<M x n <。

注:掌握了序列极限的保序性概念,便不难理解函数极限的保序性概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由一点处导数正负号导致的函数局部性质,积分的保序性概念与比较性质,函数(一元与多元)的局部极值,梯度与散度概念导致的函数局部性质,等等。

1.3.3 数列极限的存在准则 (1) 单调有界准则

定理 3.1 设为单调增序列,若有上界,即存在常数}{n x R M ∈ 及 某个,使当

时有 ,则存在。或:单调减有下界,也必有极限。

0>N N n >M x n

→lim 利用单调有界准则,可以证明下列重要极限 e n n

n =?????

?

++∞→11lim

(2)夹逼准则

定理3.2 若 存在,且n n a ∞

→lim A b n n ==∞

→lim 0>?N ,使当时有 ,则

序列 有极限,且。

N n >n n n b c a ≤≤{}n c A c n n =∞

→lim 做为无穷小量的运算,下述命题常用来处理极限的存在及求解问题

例1.18 设序列{有界,}n x ,lim 0=∞

→n n y 则极限 存在,且。

n n n y x ∞

→lim 0=∞

→n n n y x lim 【证】序列{有界,则存在与, 使当时, }n x 1N ?0>M 1N n >M x n <。 由 则,lim 0=∞

→n n y 0>?ε存在, 使当时, 2N ?2N n >M

y n ε

<,

取,则当时, {21N N N ,max =}N n >εε=?

y x n n ,

即。

0=∞

→n n n y x lim 1.3.4 无穷大量的比阶

定义3.5 设与均为无穷大量n x n y )(∞→n ,),,(L 210=≠n y n ,若满足

μ=∞

→n

n

n y x lim

则(1)当0≠μ时,称与为同阶无穷大量n x n y )(∞→n ,特别1=μ时,称与为

n x n y

等价无穷大量。

)(∞→n (2)当0=μ时,称是比低阶的无穷大量n x n y )(∞→n ,同时称是比高阶的无

穷大量。

n y n x )(∞→n (3)当∞=μ时,称是比高阶的无穷大量n x n y )(∞→n ,同时称是比低阶的无

穷大量。

n y n x )(∞→n 例 1.19 设 ,21=a 61+=+n n a a ,),2,1(L =n ,证明 存在,

并求出此极限值。

n n a ∞

→lim 【证】 由归纳法,显然{单调增加,再考虑有界性。

}n a 3622<+=a ,假设,则3

所以存在,记3n n a ∞

→lim 61+=

+n n a a ,

由极限的唯一性,对61+=

+n n a a 取极限得到

6+=

A A ,,21?=A 32=A 。

再由极限保序性,得到,因此0≥A 3lim 2==∞

→A a n n 。 例1.20 设,求极限0>a (

)

n

n n

n a

a a 12lim ++∞

→。

【解】 需对参数分情况讨论。 a 当时,10≤

)()

n

n

n n

n

a a

a a a 112131?≤++<=,

运用夹逼准则得到 (

)

1lim 12=++∞

→n

n n

n a

a a 。

当时,1>a ()()()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1212122

3?<++<=,

由夹逼准则即得(

)

212lim a a

a a n

n n

n =++∞

→。

注:前面用到了下列已知极限(可用极限定义证明)1=∞

→n n a lim 。 其中a 为任意正的常数。另外还可证明极限1=∞

→n n n lim 。

例1.21 (1) )0(,1lim >=∞

→a a n n , (2) 1lim =∞

→n n n .

【解】(1) 用定义证明 )0(,1lim >=∞

→a a n n :

先设 , 10<?n n

a a 11,

0, ()εε?≥?

?≥1ln ln 1

1a n

a n ()

ε?≥

?1ln ln a

n . 因此,

()11ln ln ,0+?

?

?

????=?>?εεa N , ε≤?≤≥?n a N n 10,. 当时, 1≥a εε≤?=?>?11,

0n n

a a , ()εε+≤?

+≤1ln ln 1

1a n

a n ()

ε+≥

?1ln ln a

n . 因此,

()11ln ln ,0+?

?

????+=?>?εεa N , ε≤?≤≥?10,n

a N n . (2) 用夹逼准则证明极限 1lim =∞

→n n n 。

设 10?=

n n x ()n

n n n x n x n +=?+=?11

()()2

22

1211n n n x n n x n n x n n ?>+?+

+=?L 120?<

lim

≥≥?∞

→∞→n n n x n 1lim 0lim =?=?∞→∞→n n n n n x . 例1.22 若,)(lim 0=?∞

→n n n y x 且存在 使当时有,N N n >n n n y a x <<,

则( )。

n n a ∞

→lim (A) 存在且等于零. (B) 存在但不一定等于零. (C)一定存在. (D)不一定存在. 【解】0)(lim =?∞

→n n n y x 的条件不足以保证与的存在,应选(D)。

n n x ∞

→lim n n y ∞

→lim [注] 事实上,夹逼准则要求除了与的存在的条件以外,还有。

n n x ∞

→lim n n y ∞

→lim n n x ∞

→lim n n y ∞

→=lim 例1.23 求极限∑=∞

→+n

k n k

n k

12lim

。 【解】记n n n

n n k n k a n

k n ++++++=+=

∑=2

21

222211L ,显然有 n n

n n n

a n n n n n 212112112

2+=+?<<+?+)()(

两边取极限,由夹逼准则得到 21

lim

12=+∑=∞→n

k n k

n k 。 例1.24 设常数0>λ且常数,证明极限 1>a 0=∞→n n a

n λ

lim 。

【证】这一极限证明方法较多,以下采用单调有界准则证明该极限存在。 然后用极限的唯一性求此极限。记

n n a

n x λ=,则 n n n x n n a a n x ???????+?=+=++λ

λ1111

1)(,因此 111<=+∞

→a x x n n n lim

,由极限的保序性则存 0>?N ,使当时有 N n >11<+n

n x x

, 或,即当时,n n x x <+1N n >{}n x 为单调减序列,另外,显然有,故有下界。

0>n x 因此序列{有极限,记}n x A a

n x n n n n ==∞→∞→λ

lim lim ,再由极限的唯一性可得到

A a A n n a a n A n n n ?=?????

?

?+?=+=∞→+∞→11111λ

λlim )(lim ,或01

1=?A a (,由, 1>a 01

1≠?a ,于是得到 0==∞→n n a n A λlim 。

例1.25 设,证明0>a 0!lim =∞→n a n

n 。

【证】记 !n a x n n =,则 n n x n a

x ?+=+1

1。

(1)设,则当时必有1>a a n >+1n n x x <+1,

即序列{从第项开始单调减少,且,即有下界, }n x ][a 0>n x 于是极限存在,对A x n n =∞

→lim n n x n a

x ?+=

+1

1, 令∞→n , 则得到,因此。

A A ?=00=A (2)若,则对任意必有10≤

其余同(1)。 例1.26 证明极限 0!

lim

=∞→n

n n n 。

【证】注意到 n n n n n n

n n

1

21!0

L ,由夹逼准则,令∞→n ,则有0!

lim =∞→n n n n 。 例1.27 证明极限0ln lim =∞→n

n

n 。

【证】由复合极限运算准则,利用1=∞

→n n n lim (可用极限定义证明),便有

01ln ln lim ln lim

===∞

→∞→n n n n n n

或由 n

n

n n ≤

ln 0利用夹逼准则得出结论。 前面例题结论,均可直接引用。按上述无穷大量比阶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一些常见无穷

大量由底阶到高阶进行如下排序:

n n n n a a n n ,!),(),(,

ln 10>>λλ例1.28 设,a 为常数,11>=a a )(n

n n a a a a 1121

+=

+,),2,1(L =n ,证明极限 n n a ∞

→lim 存在,并求此极限。

【解】思路是运用单调有界准则。给出的递推表达式含有两项和,

启示我们可试验平均值不等式。 由平均值不等式得到:)(n

n n a a a a 1121

+=

+12211>=??≥a a a a n n ,

有下界,只须再证单调减。注意上述结果对一切成立,于是

n n a n n

n n n a a a a a =+≤+)(2

1

21

),,(L 21=n 即单调减有下界,必有极限。记n a A a n n =∞

→lim ,

由极限的唯一性,可得方程??

?

???+=

A a A A 21,解此方程得到 a A a n n ==∞

→lim (由极限的保序性,应有,因此舍弃负根)。

0>A 例1.29 计算下列极限 (1)221n

n n +++∞→L lim

(2)()

n n n n

n +??+∞

→22

2322lim

【解】(1)221n n n +++∞→L lim

2112)(lim n n n n +?=∞→21102

1

1121=+=??????+=∞→)(lim n n (2)()

n n n n

n +??+∞

→22

2322lim

n

n n n n n ++?+?=∞

→2

2

23223

lim

2

21123223

1=

++?+

?

=∞

→n

n n n

n lim

注:掌握了序列极限的保序性概念,便不难理解函数极限的保序性概念,与此相

关的知识点还有:由一点处导数正负号导致的函数局部性质,积分的保序性概念与比较性质,函数(一元与多元)的局部极值,梯度与散度概念导致的函数局部性质,等等。 例1.30 ()

?1lim 2

=?+∞

→n n

n

n

【解】 (

)

2

111lim 1lim 22

=?????

???++=?+∞→∞→n n n n n n n n 例1.31 (1) (

)

?1sin lim 2

=+∞

→n n π (2) ()

?sin

lim 22

=+∞

→n n n π

【解】(1) ()()()

πππn n n n

n n ?+?=+∞

→∞

→1sin 1lim 1sin lim 2

2

()011sin 1lim 2=???

?????++?=∞

→n n n

n π. (2) ()()

πππ

n n n n n n n ?+=+∞

→∞

→2222

sin lim sin

lim

12sin sin lim 222=??????=???????

?

++=∞

→ππn n n n

n 例1.31 ?1

211lim =+++

→n n n

L 【解】n n n n ≤+++

≤12111L 11

211lim =+++?∞→n n n

L

例1.32 证明数列2

21π

n n x n sin

+=

不为无穷大量,但它却是无界的数列。

证:取可得到{的一个子列

12?=k n }n x

2

)

12()

1(122)12sin()12(11

12??+=??+=

??k k k x k k π

,(L ,,21=k )

显然有 ,因此无界。 ∞=?∞

→12k k x lim }{n x 取可得到{的又一子列 k n 2=}n x 2

1

2sin 212=+=πk k x k ,

(L ,,21=k ) 因而{不可能是无穷大量。

}n x 例1.33 符号函数 ,是一个常用分段等函数。 ??

?

??>=

,1sgn )(x x x x x f 例1.34 阶越函数 ,是一个常用分段等函数。 ??

?>≤=0

,

10

,

0)(x x x f 例1.35 取整函数 ,也是一个常用分段函数。示

意图如下:

??

?+<≤+++<≤==2

1,

11

,

][)(n x n n n x n n x x

f

例1.36 函数 ][)(x x x f ?=又是一个常用分段函数,且为一个周期函数,周期为1。例如,在内有

)2,0[??

?<≤?<≤=?=2

1,

11

0,

][)(x x x x x x x f , 示意图如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