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信系统课设

通信系统课设

通信系统课设
通信系统课设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系统设计

课题名称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胡瑛乔汇东张鏖烽

2014 年12月20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系统设计

课题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胡瑛乔汇东张鏖烽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12月1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12月20日

目录

一、固网通信系统拓扑图 (1)

二、简单理论介绍 (1)

三、设备介绍及设备在固网通信系统的作用 (3)

3.1 EPON-MA5680T产品 (3)

3.2 HG813e设备 (7)

四、平台硬件连接图 (8)

五、数据规划 (8)

六、代码分析 (9)

七、结果 (9)

八、体会 (11)

九、评分表 (12)

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一、固网通信系统拓扑图

EPON协议为OLT到每个ONU建立一条逻辑链路,从OLT到ONU的下行数据流被封装为以太网报文,从OLT到ONU的下行数据流被封装为以太网报文,ODN中的光分路器将数据流广播到各个支路,所有ONU都可接收到下行以太数据帧。从ONU到OLT的上行方向上,各个ONU采用时分复用的机制共享上行带宽。EPON通过MPCP协议定义ONU向OLT注册发现、OLT向ONU分配时隙授权、ONU向OLT 报告带宽请求等机制,实现了一种高效简洁的TDM-PON模型。

图1 通信系统拓扑图

二、简单理论介绍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新兴的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采用PON的拓扑结果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因此,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中间采用光分路等无源设备,光纤接入各个用户点(ONU),更多地节省光缆资源,并具有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优越性和运营效率方面来说,EPON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EPON技术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在大规模的应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也正在大规模的推广使用EPON接入网技术。特别是在中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相信EPON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推广和使用,将会在以后的宽带IP接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将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EPON 系统采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IEEE802.3定义了以太网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采用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而应用在共享媒质上;第二种模式为各个站点采用全双工的点到点的链路通过交换机连接到一起。相应的,以太网MAC可以工作于这两种模式之一:CSMA/CD模式或全双工模式。

E PON媒质的性质是共享媒质和点到点网络的结合。在下行方向,拥有共享媒质的连接性,而在上行方向其行为特性就如同点到点网络。

下行方向:OLT发出的以太网数据报经过一个1:n的无源光分路器或几级分路器传送到每一个ONU。N的典型取值在4~64之间(由可用的光功率预算所限制)。这种行为特征与共享媒质网络相同。在下行方向,因为以太网具有广播特性,与EPON结构和匹配:OLT广播数据包,目的ONU 有选择的提取。

上行方向:由于无源光合路器的方向特性,任何一个ONU发出的数据包只能到达OLT,而不能到达其他的ONU。EPON在上行方向上的行为特点与点到点网络相同。但是,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点到点网络,在EPON中,所有的ONU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来自不同的ONU的数据包如果同时传输依然可能会冲突。因此在上行方向,EPON需要采用某种仲裁机制来避免数据冲突。

无源光网络(PON)的概念由来已久,它具有节省光纤资源、对网络协议透明的特点,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的特性,几乎已经完全统治了局域网,并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EPON 就是一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它通过一个单一的光纤接入系统,实现数据、语音及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FTTH 是宽带接入的最终解决方式,而EPON 也将成为一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由于EPON网络结构的特点,宽带入户的特殊优越性,以及与计算机网络天然的有机结合,使得全世界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无源光网络是实现“三网合一”和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

EPON采用以太网的传输格式同时也是用户局域网/驻地网的主流技术,二者具有天然的融合性,消除了复杂的传输协议转换带来的成本因素;

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下行1490nm,上行1310nm),仅需一根主干光纤和一个OLT,传输距离可达20公里。在ONU侧通过光分路器分送给最多64个用户,因此可大大降低OLT和主干光纤的成本压力;

上下行均为千兆速率,下行采用针对不同用户加密广播传输的方式共享带宽,上行利用时分复用(TDMA)共享带宽。高速宽带,充分满足接入网客户的带宽需求,并可方便灵活的根据用户需

求的变化动态分配带宽;

点对多点的结构,只需增加ONU数量和少量用户侧光纤即可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充分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EPON具有同时传输TDM、IP数据和视频广播的能力,其中TDM和IP数据采用IEEE 802.3以太网的格式进行传输,辅以电信级的网管系统,足以保证传输质量。通过扩展第三个波长(通常为1550nm)即可实现视频业务广播传输。

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在北京举办的2009中国FTTH高峰发展论坛上,中兴通讯发布了全球首台“对称”10G EPON 设备样机。

三、设备介绍及设备在固网通信系统的作用

3.1 EPON-MA5680T产品

SmartAX MA5680T多业务接入设备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GPON/EPON一体化接入产品。PON-MA5680T系列产品定位:

1、可以作为PON系统中OLT(Optical Link Terminal)设备,和终端ONU(Optical Network

Unit)/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设备配合使用。

2、满足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基站传输、

IP专线互联、批发等组网需求。

3、提供高带宽长距离接入,解决大规模光纤接入问题。

设备外观、结构图及尺寸:

图2 设备外观、结构图及尺寸

设备配置:

图3 设置配置

(1)最左边槽位从上到下分为3部分,上面两部分为电源接入板槽位,固定配置两块电源板,电源板为双路输入,互为备份,槽位编号为19、20.下面为通用接口板,槽位编号为0. (2)1~6槽位为业务板槽位。

(3)7、8槽位为主控板槽位。一个机框可以配两块主控板,实现业务控制,主备功能。

(4)9~16槽位为业务板槽位。

(5)最右边槽位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为GIU(通用接口单元)槽位,槽位编号为17、18.支持上行板,提供上行口。可以双配,实现业务保护。

EPON-MA5680T功能结构

MA5680T 的功能模块包括业务接口模块、以太网交换模块和业务控制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4 功能结构

1、业务接口模块

业务接口模块由业务板以及相关软件组成。主要功能:

(1)实现PON 接入和汇聚,与主控板配合,实现对ONU/ONT 的管理。

(2)实现点对点的以太网光纤接入,提供高带宽的接入业务。

2、以太网交换模块

主控板提供以太网交换模块,完成基于10GE Bus 架构的以太网汇聚和交换功能。

3、业务控制模块

主控板提供业务控制模块,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负责系统的控制和业务管理。

(2)提供维护串口与网口,方便维护终端和网管客户端登录系统。

(3)支持主控板主备倒换功能。

4、上行接口模块

上行接口模块提供以下上行接口上行至上层网络设备:

(1)GE 光/电接口。

(2)10GE 光接口。

(3)E1 接口。

(4)STM-1 接口。

EPON-MA5680T软件结构:MA5680T软件由单板软件和主机软件构成。主机软件由四个平面构成:系统支撑平面、系统服务平面、系统管理平面和业务控制平面。功能图如下所示:

图5 功能结

1、单板软件

单板软件运行在业务板、接口板及部分电源板上,实现以下功能:(1)单板业务管理

(2)数据管理

(3)告警管理

(4)驱动与诊断

2、主机软件

MA5680T主机软件运行在主控板上,由四个平面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6 MA5680T主机软件结构示意图

对图中的4个平面说明如下:

(1)下图支撑平面:主要完成硬件系统的驱动。

(2)系统服务平面:为软件运行提供最基本运行服务和对系统设备进行管理的平面,系统服务平面的基本功能模块就是操作系统。

(3)系统管理平面:主要功能时提供设备和业务管理的手段。

(4)业务控制平面:为IP业务控制子平面,是设备业务功能提供的核心模块;负责对业务配置命令进行分析和执行,完成设备间的协议互连,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并最终提供业务服务。

3.2 HG813e设备

HG813e是一款基于EPON技术的ONU(Optical Network Internet访问、在线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和文件传输业务等。特性介绍如下:

1、高速率,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支持最大1Gbit/s。

2、可维护性强,提供多种指示灯状态,便于定位故障。

3、Web配置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4、传输距离远,可达20千米。

HG813e的典型组网方式是FTTH组网,是指将光网络单元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OLT设备放置于中心机房,HG813e可以按用户需求直接放置于用户家中,通过以太网接口向用户提供连接。OLT与HG813e之间通过分光器以点多点方式连接。

图7 华为HG813e

设备安装:

步骤1 用光纤连接HG813e的OPTICAL接口和墙上的光口(实验室为桌面光口)。

步骤2 用以太网线连接HG813e的LAN接口和个人计算机。

步骤3 用电源适配器连接POWER接口和100V~240V AC电源插座。步骤4 按下电源开关。

四、平台硬件连接图

EPON硬件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图8 EPON图

五、数据规划

EPON数据规划:

VLAN:107

上行口:1端口:接BASE 上外网

0端口:接SDH

业务口:0光口

DBA模板:11

线路模板:12

业务模板:13

ONT编号:1

EPON数据规划如下表:

表1 EPON数据规划表

六、代码分析

root

admin

enable

Config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模式。

display vlan all //显示VLAN号

display DBA-profile all //显示DBA模版

display ont-lineprofile epon all //显示线路模版

display ont-srvprofile epon all //显示业务模版

interface epon 0/1

display ont info 2 all

quit //退出

vlan 107 smart //创建VLAN 100。

interface vlanif 107

ip address 192.168.8.8 255.255.255.0 //配置管理vlan的IP信息

quit

port vlan 107 0/18 1 //加入上行端口1

interface giu 0/18

native-vlan 1 vlan 107

quit

port vlan 107 0/18 0 //加入上行端口0。

interface giu 0/18

native-vlan 0 vlan 107

quit

DBA-profile add profile-id 11 type2 assure 102400 //配置DBA模板

ont-lineprofile epon profile-id 12 //配置ONT线路模板并绑定DBA模板

llid dba-profile-id 11

commit

quit

ont-srvprofile epon profile-id 13 //配置ONT业务模板

ont-port eth 4

commit

quit

interface epon 0/1 //增加ONT并绑定线路模板和业务模板

port 2 ont-auto-find enable

ont add 2 1 mac-auth 001F-A4D8-71E7 oam ont-lineprofile-id 12 ont-srvprofile-id 13

display ont info 2 all

ont port native-vlan 2 1 eth 1 vlan 107 //配置ONT端口VLAN。

ont port native-vlan 2 1 eth 2 vlan 107

ont port native-vlan 2 1 eth 3 vlan 107

ont port native-vlan 2 1 eth 4 vlan 107

quit

service-port vlan 107 epon 0/1/2 ont 1 multi-service user-vlan 107

quit

七、结果

在自己的PC机点运行,然后输入“telnet 129.9.0.6”进入界面。依次输入root、admin、enable、Config进入配置界面。如下图:

图9 VLAN图

设置好VLAN后,输入“display vlan all”,显示配置好的VLAN号。如下图:

图 10 DBA模板图

配置好DBA模板后,输入“display DBA-profile all”,显示配置好的DBA模版。如下图所示:

图11 线路模版图

配置ONT线路模板并绑定DBA模板后,输入“display ont-lineprofile epon all”,可以显示配置好的线路模版。如下图所示:

图12 业务模版图

八、体会

经过这次课设,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会动手对设备的操作,使得我对书本的知识更加了解,明白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

通过这次课设,我了解了EPON的基本原理与其技术。知道了EPON主要由OLT、ODN、ONU 三个部分构成,其中OLT作为整个网络节点的核心和主导部分,完成ONU注册和管理、全网的同步和管理以及协议的转换,与上联网络之间的通信等功能;ONU作为用户端设备在整个网络中属于从属部分,完成与OLT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为终端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端口;ODN在网络中的定义为从OLT-ONU的线路部分,包括光缆、配线部分以及分光器(Splitter)全部为无源器件,是整个

网络信号传输的载体。知道了SDH1,SDH2,SDH3的连接方式以及配制方法,规划一些配置数据。

通过这次课设,我明白了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的态度,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学会合作。同时,这次课设也告诉我们,不要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会动手操作,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知识学好。

九、评分表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

课题名称: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教师签名:

日期: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2016) 湘潭大学姚志强 一、题目(起评分) 1、基带调制与信道编码仿真;(中) 设计软件:MATLAB M/Simulink 基本要求:搭建框中的系统,要求能完美恢复发送信号。 2、基带匹配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中)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BPSK数字调制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经过匹配滤波器和BPSK数字解调,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滚降系数和误码率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滚降滤波器参数:过采样率=8;滚降系数(0.2~0.7);群延时=4; 滤波器增益归一化; 4)得到滚降系数与误码率、信噪比的多组性能曲线; 3、高斯信道下卷积编码的误码率分析(良)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卷积编码和16QAM数字调制,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使用16QAM解调数据和卷积解码后,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卷积码网格结构为:poly2trellis(7, [171 133]);解码采用维特比硬判决译码; 4)得到误码率和信噪比的性能曲线;

4. 无线传感网自由竞争MAC协议仿真(优) 基本内容:熟悉CSMA、ALOHA或者CSMA/CA协议,采用Matlab 或者C 语言编写程序,对其中一种自由竞争接入协议在随机布点、不同节点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退避机制等条件下进行网络性能分析。 基本要求:1)节点数为10-100个以10个递增数量; 2)网络面积为10*10(单位平方),覆盖范围从1-20递增; 1.画出网络容量与各参数的变化曲线来分析网络参数对性能的影 响; 、 、] 计要求:配置并生成一个小区的基站;或者设计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量统计模型或者其他; 设计软件:深圳讯方的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要求 1、每人1题,独立完成,不同的高分,相同的低分; 2、操作分30%(包括修改程序),实验报告占30%,答辩40%(每人回答三 个原理问题); 日程 第1天:布置题目开始设计,开始查阅文献; 第2天:确定题目,班长发邮件统计; 第3/4天:方案设计; 第5-8天:软硬件设计; 第9-10天:总结撰写报告和答辩验收; 全程要求在实验室完成设计(每日签到),结果检查和答辩验收只有2次机会,超过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按不及格处理,下学年重修。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成员:车振军陆建伟 徐蕾杨思倩指导老师:徐明 日期: -6-15

一、引言 1.1 目的 为了保证项目小组能够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及目标,便于项目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小组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因此确定各个项目模块的开发情况和主要的负责人,供各项目模块的负责人阅读,做到及时协调,按步有序进行项目的开发,减少开发中的不必要损失。 预期的读者是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和用户。 1.2 背景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

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教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员、教师和全校学生,实现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处理。 1.3 定义 1.3.1 MySQL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 公司开发,当前属于 Oracle 旗下公司。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见标准化语言。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特别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1.3.2 MyEclipse MyEclipse,是在eclipse 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插件开发而成的功能强大的企业级集成开发环境,主要用于Java、Java EE以及移动应用的开发。MyEclipse的功能非常强大,支持也十分广泛,特别是对各种开源产品的支持相当不错。 二、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2.1.1 系统目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周全专业班级:信息sy09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 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 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 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 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1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设计任务 (4) 2实验原理分析 (5) 2.1 PCM原理介绍 (5) 2.1.1 抽样(Sampling) (5) 2.1.2 量化(quantizing) (5) 3. 基带传输HDB3码 (12)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14) 5.PSK调制解调原理 (15) 6.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18) 7.仿真结果 (19) 8.心得体会 (23) 9.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摘要 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滨州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系(院)信息工程系年级 2012 专业计算机科学以技术班级 1 学生姓名迟玉梁学号 1214110214 成绩 2014年6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面向网络。现代学校管理无疑成为网络应用的典型代表,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大量课程的学习,除学校安排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进行部分选修课的学习。为了达到选课的方便、快捷,高等学校都提供网上选课平台供学生使用。本次课程设计选做学生选课系统就是建立在面向网络的基础之上,选用Visual Studio 2008 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2005 数据库。所开发出的系统能够方面学生选课、教师查询和管理员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在面向网络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在外用户进行各种操作。 关键词:面向网络;数据库;方便

目录 1 课题的描述及意义 (1) 1.1课题目标 (1) 1.2目的及意义 (1) 2 系统需求分析 (1) 2.1系统的详细需求 (1) 2.2开发及运行环境 (1) 3 数据库概念设计 (2) 4 数据库逻辑设计 (2) 5 系统界面设计 (4) 5.1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4) 5.2系统各子界面设计 (4) 6 软件测试过程 (10) 7 总结 (12) 8 附录 (12)

滨州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 课题的描述及意义 1.1课题目标 实现一个学生选课系统,完成学生选课及查询、教师查询选课及上传学生成绩、管理员管理选课等功能。 1.2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对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表的增、删、改、查四大操作的理解与应用。全面的理解了数据库完整性的内容,熟练了SQL语句的书写,关系图的绘制,E-R图的制作。对本学期的数据库课程有了综合的应用,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系统的连在一起,加深了印象。 2 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的详细需求 学生选课系统,在登录模块之后,根据系统用户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 (1)管理员通过Id和姓名登陆后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 (2)学生通过学号和姓名登陆后可查看已有的课程信息,并进行选课操作。 (3)教师通过教师号和姓名登陆后可查看课程信息、学生选课情况,修改课程信息和学生课程成绩。 2.2开发及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pc机 软件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通信原理课程项目报告 匹配滤波器

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本科生 课程项目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B(2)》课程编号: 07275129 题目: 匹配滤波器分析 学生姓名: 王子驰(组长)学号: 10124021 学生姓名: 蒋子昂学号: 10124022 学生姓名: 徐璐学号: 10124040 学生姓名: 陈张婳学号: 10123773 学生姓名: 张晨学号: 10123743 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评阅日期:

匹配滤波器分析 日期(2013年5月1日) 摘要:在最佳线性滤波器的设计中有一种是使滤波器输出信噪比在某一特定时刻达到最大,由此而导 出的最佳线性滤波器称为匹配滤波器。匹配滤波器对信号做的两种处理:1、去掉信号相频函数中的任 何非线性部分;2、按照信号的幅频特性对输入波形进行加权,即当信号与噪声同时进入滤波器时,它 使信号成分在某一瞬间出现尖峰值,而噪声成分受到抑制。本文介绍了匹配滤波器的原理,利用MATLAB 软件,设计了一种匹配滤波器,并对其在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引言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的传输特性和传输过程中噪声的存在是影响通信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人们总是希望在一定的传输条件下,达到最好的传输性能,最佳接收就是在噪声干扰中如何有效地检测出信号。所谓最佳是在某种标准下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最佳接收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某种准则下的最佳系统,在另外一种准则下就不一定是最佳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几种最佳准则也可能是等价的。在数字通信中,最常采用的是输出信噪比最大准则和差错概率最小准则。 在数字信号接收中,滤波器的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使滤波器输出有用信号成分尽可能强; 第二是抑制信号带外噪声,使滤波器输出噪声成分尽可能小,减小噪声对信号判决的影响。 通常对最佳线性滤波器的设计有两种准则:一种是使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波形与发送信号波形之 间的均方误差最小,由此而导出的最佳线性滤波器称为维纳滤波器;另一种是使滤波器输出信噪比 在某一特定时刻达到最大,由此而导出的最佳线性滤波器称为匹配滤波器。在数字通信中,匹配滤 波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2.课程项目的目的 (1)掌握匹配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 (3)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 (4)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基本原理介绍 由数字信号的判决原理我们知道,抽样判决器输出数据正确与否,与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和发 送信号波形之间的相似程度无关,也即与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的失真程度无关,而只取决于抽样时 刻信号的瞬时功率与噪声平均功率之比,即信噪比。信噪比越大,错误判决的概率就越小;反之,Array 信噪比越小,错误判决概率就越大。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 1)MATLAB软件 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 MATLAB概况 (2) 3 通信系统 (3) 3.1 系统简述 (3) 3.2 主要步骤 (3) 3.3 系统框图 (3) 4 系统设计原理 (4) 4.1 增量调制 (4) 4.2 基带传输Miller码 (5) 4.3 信道传输循环码 (5) 4.3.1 汉明码编码原理 (5) 4.3.2 汉明码纠错原理 (8) 4.4 FSK调制及解调原理 (9) 4.4.1 FSK调制原理 (9) 4.4.2 FSK解调原理 (10) 4.5 AWGN信道 (11) 5 系统仿真及分析 (12) 5.1 增量调制仿真 (12) 5.2 基带传输Miller码仿真 (12) 5.3 信道传输码汉明码仿真 (13) 5.4 FSK调制仿真 (14) 5.5 AWGN信道仿真 (14) 5.6 FSK解调仿真 (15) 5.7 汉明码解调仿真 (16) 5.8 Miller码解调仿真 (17) 5.9 增量解调仿真 (17) 5.10 失真度分析 (18) 6 总结 (19) 7 参考文献 (20) 附录参考程序 (21)

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指导书 班级通信D101 指导教师董自健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2013年10 月18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制定的。综合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由于是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该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传输设备,通信网点等。 课程设计要求的主要步骤有: 1、明确所选课题的设计目的和任务,对设计课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 统的性能、指标、内容等。 2、进行方案选择。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 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设计合理、可靠、满足要求的一个方案。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

3、原理设计; 4、调试阶段; 5、说明书编制。 本次课程设计在校内完成,主要方式是以理论设计为主,进行实验或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 三、设计内容 本次综合课程设计内容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应该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使用一种分组码或者卷积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2、使用格雷码对数据进行映射。 3、使用MQAM举行调制,M可选择8、16、32、6 4、128、256。 4、选择合适的升余弦参数,使用升余弦对基带信号举行滤波。 5、在解调端,进行滤波、MQAM的解调、格雷码逆映射、纠错解码。 6、改变信噪比,分析系统性能。 四、设计内容介绍: MQAM是一种基本的相位-幅度联合调制方式。研究这种基本的数字调制信号的性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符合要求的技术,如信道纠错编码可以是分组码或者卷积码,M必须选择数字8、16、32、64、128、256中的至少3个,以分析各种M下的QAM系统性能。应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采用蒙特卡罗模型。仿真基本框图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

2D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 设计原理 (1) 2DPSK信号原理 1.1 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定义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数字信息“0”; →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或 : 1.2 2DPSK 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 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 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 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1.3 2D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 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码变换 相乘 载波 s(t) e o (t)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 目录 1. 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 1.1 通信系统架构 (1) 1.2 信源码——PCM码 (2) 1.3 基带码——Miller码 (3) 1.3.1密勒码简介 (3) 1.3.2密勒码原理 (3) 1.4 信道码——汉明码 (3) 1.5 噪声信道——AWGN (4) 2. 各模块的MATLAB实现 (5) 2.1 信号源的实现 (5) 2.2 信源编码——PCM编码 (5) 2.2.1 PCM编码原理 (5) 2.2.2 PCM编码的实现 (7) 2.3. 基带编码——Miller编码 (8) 2.4. 信道编码——汉明码编码 (9) 2.5. ASK调制 (11) 2.6. 信道噪声——AWGN (12) 2.7. ASK解调 (13) 2.8. 汉明码解调 (14) 2.9. Miller译码 (15) 2.10. PCM译码 (16) 2.11. 误码率的计算 (16) 3.仿真结果分析 (17) 3.1 源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对比 (17) 3.2 误码率统计 (17) 4. 心得体会 (18) 5. 参考文献 (19)

一.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1 通信系统架构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信息源:把原始信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 ①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即完成A/D变化。 ②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即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信源编码也称作频带压缩编码或数据压缩编码。 3、信道编码: ①信源编码的目的: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②信道编码的原理: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一些冗余码(监督码),形成新的码字,接收端按照约定好的规律进行检错甚至纠错。③信道编码又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4、数字调制 ①数字调制技术的概念: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②数字调制的主要作用:提高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的效率,达到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 ③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5、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传输信道的类型有无线信道(如电缆、光纤)和有线信道(如自由空间)两种。 6、噪声源: 1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1.2 信源码——PCM码 通常是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在编码器中由冲激脉冲对模拟信号抽样,得到在抽样时刻上的信号抽样值。这个抽样值仍是模拟量。在量化之前,通常由保持电路将其作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时间对其量化。在实际电路中,常把抽样和保持电路做在一起,称为抽样保持电路。图中的量化器把模拟抽样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量,然后在编码器中进行二进制编码。这样每个二进制码组就代表一个量化后的信号抽样值。

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桃群 时间 2012.3.13~2012.3.23 成绩 评语

一、课程设计题目 图书管理系统 二、系统需求 1.系统的准备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或 SQL Server 2005 客户端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5或其他开发工具 2.知识准备 熟悉SQL Server 2000 或 SQL Server 2005的使用; 熟悉C#、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3683635.html,或其他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 3.系统分析 图书信息包括:每种图书都有书名、ISBN、一名或多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定价和内容简介等; 读者信息包括:借书证记录有借阅者的姓名、密码、所在单位和类别等; 读者凭借书证借书,教师最多借书15本书,借书期限最长为90天,学生最多借书8本书,借书期限最长为30天。对于超期未还的读者不能继续借书,每本书每超期一天罚款0.05元。 三、系统设计 1.体系结构 本系统使用c/s模式的两层结构,表示层(USL)和数据访问层(DAL)。 表示层(USL):为客户提供对应用程序的访问,以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 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实现的功能。 业务逻辑层(BLL):实现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以类库的形式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数据访问层(DAL):实现整个系统所有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存取操作,以组

件类库的形式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 此外,实体类,简单地说是描述一个业务实体的类。业务实体直观一点的理解就是整个应用系统业务所涉及的对象,从数据存储来讲,业务实体就是存储应用系统信息的数据表,将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字段定义成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用一个类封装,这个类就称为实体类。 2.功能模块框图 3.数据库设计 1. 读者类别表(ReaderType)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节标题:四号黑体(1.1□□××××)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中文摘要(1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 (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或绪论)不要与摘要

电子科大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题目描述 仿真一:M=1,选定BPSK调制,AWGN和瑞利信道下的误符号率性能曲线(横坐标为符号信噪比Es/N0),并与相应的理论曲线比较。 仿真二:对2发1收的STBC-MIMO系统(Alamouti空时码),分析2发射天线分别受到独立瑞利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曲线,并与相同条件下单天线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二、系统设置 三、仿真代码 3.1算法说明 1、信号产生:利用Matlab中的随机整数随机数产生函数randi. 2、调制方法的实现:不同的调制方式对应唯一的一个星座图;通过输入序列找出星座图上的对应位置,即可输出调制结果。 3、信道模拟实现方法:AWGN信道用MATLAB自带函数randn实现,对应平均噪声功率为零;瑞利信道用randn+j*randn,对应平均噪声功率为零。 4、误码率性能曲线:发射信号序列长度设定130比特,仿真4000次,使信噪比在[0,30]每隔2取值,求平均误比特率。 5、收发系统的实现方法:对于单发单收的模型,只需将发送信号加噪声信号即为接收信号;对于二发一收的模型,因为发射天线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每根发射天线的接收信号与单发单收模型的接收信号计算方法相同,最后采用最大比合并得到接收信号。 6、调制方式:BPSK 7、编码和译码方法:二发一收空时编码,最大似然译码。 8、误码率的计算:错误比特数/传输的总比特数。 3.2仿真代码 代码一:调制函数 function[mod_symbols,sym_table,M]=modulator(bitseq,b) N_bits=length(bitseq); if b==1 %BPSK调制 sym_table=exp(1i*[0,-pi]); sym_table=sym_table([1 0]+1); inp=bitseq; mod_symbols=sym_table(inp+1); M=2; elseif b==2 %QPSK调制 sym_table=exp(1i*pi/4*[-3 3 1 -1]);

信息sy1301-潘冬冬-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潘冬冬专业班级:信息sy13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设计 初始条件 1)MATLAB软件 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 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 化方式采用增量编码编码,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采用循环码,调制方式为ASK,信道类型为衰落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 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课程设计任务 (5) 1.1设计目的 (5) 1.2课程设计要求 (5) 1.3课程设计任务 (5) 2.实验电路原理分析 (6) 2.1实验原理框图 (6) 2.2增量调制原理 (7) 2.3AMI码 (7) 2.4循环码 (8) 2.4.1循环码介绍 (8) 2.4.2 循环码编码原理 (10) 2.4.3 循环码的纠错原理 (11) 2.5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与解调原理 (13) 2.6衰落信道 (14) 3实验方案 (15) 3.1仿真部分 (15) 3.2ASK调制部分 (15) 3.3ASK解调部分 (16) 4.仿真结果分析 (17) 4.1仿真图形 (17) 4.2结果分析 (20) 5.心得与体会 (21) 附录 (22) 参考文献 (28)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者构成。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一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再经过相应的解码调制后,得到原始信号。其中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并且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关键词:增量调制 AMI码循环码 ASK 衰落信道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工学系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工学系 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学生姓名:方延斌 学生学号:20110651107 指导教师:韩如冰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 (3) (一)选题说明 (3)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 (三)工作业绩 (3)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3) (一)需求分析 (3) (二)开发的可行性 (4) 三、系统分析 (5) (一)业务流程图(如图1) (5) (二)数据流程图(如图2) (5) 四、系统设计(如图3) (6) (一)系统功能结构图 (6) (二)数据库设计 (7) 五、系统实现 (10) 六、系统测试 (11) 七、总结 (13) 八、附件(代码、部分图表) (14)

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一)选题说明 为了能更加快速的完成户籍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特开发此系统。此系统基本符合用户需求,能够完成资料修改、数据录入、用户管理等功能。以及各类相关的打印。并提供部分系统维护功能。同时也考虑了减少数据冗余问题,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星期进度安排 第十六周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描述、业务流程图设计及分析) 第十七周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必要的数据字典设计) 第十八周系统设计(系统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及其他内容) (三)工作业绩 小组分工: 序号负责人任务 1方延斌查询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课程相应模块设计 2唐璠系统整体设计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分析 户籍管理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情。过去户口曾经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一个户口迁移曾经难倒多少人。这些年,我国户籍

通信课程设计

一、时间 18~ 19周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二、题目及分组 基于matlab/simulink的QPSK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16QAM通信系统仿真 2PSK、2DPSK系统仿真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线性分组码编解码系统仿真设计与分析 分组: 101---119 杨树伟 (周五) 120---138 张元国(周二) 139---210 周建梁(周三) 211---229 李厚荣(周一) 230---247 陈光军(周四) 三、工具 (1)MATLAB7.0 (2)simulink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 程序如下: M=16; k=log2(M); n=100000; %比特序列长度 samp=1; %过采样率 x=randint(n,1); %生成随机二进制比特流 stem(x(1:50),'filled'); %画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流信号 title('二进制随机比特流'); xlabel('比特序列');ylabel('信号幅度');

x4=reshape(x,k,length(x)/k); %将原始的二进制比特序列每四个一组分组,并排列成k行length(x)/k列的矩阵 xsym=bi2de(x4.','left-msb'); %将矩阵转化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figure; stem(xsym(1:50)); %画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 help bi2de BI2DE Convert binary vectors to decimal numbers. D = BI2DE(B) converts a binary vector B to a decimal value D. When B is a matrix, the conversion is performed row-wise and the output D is a column vector of decimal values. The default orientation of the binary input is Right-MSB; the first element in B represents the least significant bit. In addition to the input matrix, two optional parameters can be given: D = BI2DE(...,P) converts a base P vector to a decimal value. D = BI2DE(...,FLAG) uses FLAG to determine the input orientation. FLAG ha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