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洪北地区土地整理工程1万亩。实施西湖灌区(侏儒、永安片)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杜家台洪道整治、石洋堤应急整险等重大防洪减灾工程。完成50台骨干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60座75-155千瓦泵站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系。积极探索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5、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及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整合农产品检测资源,提升综合检测能力。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55%以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农资放心工程”。巩固和完善农资“三级网络”,提升服务功能。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面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6、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上的支撑作用,加大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协作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6.5%。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推广新型机具2800台(套),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

1.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80%。

7、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提档升级。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着力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治理规范5家农贸市场,对其中3家实施升级改造。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转型升级,支持新(改、扩)建2000平方米以上街(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8、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街(乡镇)工作,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确保农民利益。

9、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2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5家。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10、推进武汉后官湖“四化同步”示范区创建。加快构

建“1+1+N”(城关+中法生态示范新城+若干风情小镇)城市格局,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整合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中法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十大风情小镇建设,创建智慧人文型、历史文化型、工业服务型等类型有别、韵味各异的特色小镇。推进十大生态农业园建设,打造集生态融合、农产品生产、科技研究、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体。加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奓山街省级“四化同步”示范街创建。

11、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修编街乡镇总体规划。加大中心镇、特色镇建设力度,重点打造大集新镇、奓山重点镇、侏儒新镇。支持索河、玉贤争创全国重点镇。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创建。

12、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保留乡村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乡村规划,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下大力气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快处置,严厉查处违法用地、开山采石、乱伐林木等行为。继续推进奓山、大集新社区建设,支持后官湖新天社区

创建市级中心社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村、特色小村庄。创建省级“宜居村庄”5个。推进“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把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辐射,提高农村环境承载能力。

13、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重点支持高山、奓山、张湾、永安创建省级生态街乡镇,完成创建区级以上生态村80个,生态村比例达到80%以上。力争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推进“绿满高山”行动,创建绿色示范乡村。编制完成全区山体保护和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建成110公里后官湖郊野绿道。加强沉湖、后官湖、索子长河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湿地原生态。落实沉湖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林木、林地资源保护,落实区、街(乡镇)、村三级“山长”责任制。关停区内所有采石企业,实施伏牛山矿区治理二期工程,完成破损山体修复805亩。推进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14、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更加注重改善农村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落实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低保等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大病救助等制度,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完成2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7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张湾、玉贤、索河、消

泗等4家街(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新(改、扩)建6个中心村卫生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关爱服务,新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1个。实施5个文化站、5个文化室提档升级,补充更新128个农家书屋出版物。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5、加强信息化服务。整合村级远程教育、农民就业培训、公共信息服务等资源,加强村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农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加强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开展蔬菜设施基地智能大棚示范试点。拓展12316“三农”热线综合信息服务功能。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气象预警中心及观测基地建设。新建“村邮站”40个。

四、强化对农村的支持

16、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各类惠农政策,新增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整合和统筹使用好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推行竞争性项目分配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办法,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建设,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新机制。

17、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小额

信贷和适合“三农”特点的微型金融服务。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逐步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18、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继续实施老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区乡镇扶贫开发整体推进。加强西部地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张湾上独山、侏儒千湖、消泗汉洪等3个中心村建设。严格管理,用好革命老区村级公共服务和债务化解专项资金。按市定标准新增脱贫人口1483人,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

19、加大村级“三资”经营和管理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资本运作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三资”监管,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确保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五、加强“三农”工作组织领导

20、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延伸拓展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功能,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以村

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配齐村民小组长,解决联系服务群众“一步之遥”问题。提升农村基层组织“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

21、创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拓宽群众自治的范围和途径。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规范管理程序。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群防群治模式,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就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新村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22、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统筹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农村综合部门建设,强化决策服务、统筹协调、检查督办等职能。要加强对各类改革试验示范的指导,开展好街(乡镇)“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工作,奋力开拓我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建 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庄坤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15期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融合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中,有其特定的发展历史阶段,社会功能和经济作用,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建议 我国学者普遍引用的一个都市农业定义是:“都市农业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城里人耕种,即都市农业”。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诸学派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这是因为都市农业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主要的是都市农业牵涉面广,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大体来说,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内及其周边地区,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城市的农业,是以高质高效、生态绿色、观光休闲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不仅满足都市的物质需要,而且为城市提供精神文化、娱乐体验、扩大就业等多方面需求,是融生产性、

生态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并与城市有机融合,成为都市整体功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收入有一定的增加,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仍然十分不稳定,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达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想实现农村全体小康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现,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建立,能够降低农民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并且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使得农产品能够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为农民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大有裨益。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个体产业化经营体,但影响力大、实力强的个体化企业并不多。这样不仅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并且小规模的个体化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处在低水平、低价值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促进该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2.2农民素质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来看,大部分农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会外出谋生,把致富脱贫的希望寄托在二三产业上,而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通常,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科技素质较差,只能适应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需求,对高水平、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既缺乏规范的指导又缺乏资金的扶持。2.3合同关系不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农业产业化的内在机制是比较特殊的,往往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和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利益联结的机制。当前,大多数的个体化企业并没有和农户们建立稳定的关系,这样在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农民们就会缺乏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价格保护。在发展产业化过程里,因为很多重点企业和农户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和农户之间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合同关系,因此,打击了农户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2.4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来说,因为出口创汇型重点企业不多,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不具有位置优势等问题,实现经营规模化与农民组织化水平偏低相矛盾,这时中介组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介组织具有科技和资金的支持,以及强大的市场调控能力和组织带动能力,它能够有效地联合松散的农户,让农户成为一个聚集体,逐步促进经营规模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户都在进行分散经营,这样使得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并且很难做得更大更强。 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增强其带动能力。就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与发展而言,龙头企业所起到的带动作用和多创造的更方面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快速发展和壮大自身地区的龙头企业。这就需要政府方面可以通过政策的倾斜,给予全力的扶持,慢慢发展一批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有带头能力的重点企业。政府可以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和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为了吸引外商的加入,可以采取资产转让,总体出售、

走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之路

走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之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既发展经济又改善环境的产业,而现代都市型农业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产业。 都市农业有产业型都市农业、休闲型都市农业、科技型都市农业、文化型都市农业之别。郑州作为一个地处中原核心位置的特大型城市,其周边卫星城镇具有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巨大优势。以荥阳市高村乡为例,她东临省会郑州,南依荥阳市区,北依黄河,西望虎牢关卡,南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正处于农村和城市的接触带上。目前全乡南部有3000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中部有高产万亩农田;北部有两万余亩的森林大氧吧、1万余亩的河阴石榴种植基地、近万亩的黄河湿地。通过近年来高村乡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在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是都市农业必须有“精兵、精致、精品”。“精致”

农业,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追求特色,一二三产叠加发展,突出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有机绿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实现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有了“精品”农业,就可以突出农业名牌创建和市场营销拓展,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产品和精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把优势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亮,提高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综合竞争力。荥阳高村乡近年来围绕“三精”农业,极大提升该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大批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主力军,该乡的“河阴石榴”已成为很好的示范品牌。 二是都市农业必须突出“板块化、规模化、园区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农业发展空间也受到极大限制。所以必须科学规划好农业建设与城市发展、工业建设各自的空间,尤其要提高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率、集约效益。实践中,我们明确农民对承包经营农地使用权的独立性、利益性和转移性,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率、集约效益。形成了农业特色产业带,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抓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文章来源:云南省保山施甸县政府网发布人:县区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3-11 8:27:15 抓产业强基础重民生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在第十一届施甸县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玉荣 (2009年3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徐鹏声县长在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结合分管工作情况,我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讲四方面的意见。 一、攻坚克难,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明显 2008年,各涉农部门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既定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措施,立足农村实际,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突出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达6.6亿元,比上年增6%,占生产总值的38%,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8元,比上年增14.5%。 (一)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粮食基

础产业得到巩固,烤烟骨干产业和畜牧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提升,大力培育和发展蚕桑、林果、茶叶、蔬菜等后续产业,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粮油增产,粮油市场稳定安全。完成小春粮食作物播种20.4万亩,大春粮食作物种植27.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3亿公斤。油菜播种1.74万亩,产量完成282万公斤,比上年增28%。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机耕面积8.5 万亩,机收面积3万亩。 烤烟产业稳定发展。烤烟生产实现“挖潜、提质、增效”的目标,完成种植面积7.38万亩,收购烟叶21.2万担,实现交售产值14457.53万元,比上年增30%;实现烟叶税3145万元,比上年增28.8%;收购均价13.62元/公斤,比上年增20.2%,达到了烟厂、公司、烟农和政府“四满意”。 畜牧产业迅速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7.3%;肉类总产3.3万吨,比上年增13%;年末生猪存栏达35.6万头,比上年增11.3%;大牲畜存栏8 万头(匹),比上年增0.3%;全县范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畜牧业健康发展。 蚕桑、核桃、茶叶等后续产业发展加快,基地规模逐步扩大。桑园面积达3.2万亩,核桃面积达19.1万亩,茶园面积达4.1万亩;完成食用菌栽培480 万筒。 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完成12.9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及管护工作,兑付补偿资金59.9万元;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35.16万亩。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有效。林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查处各类案件192起。林 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稳步开展。 (二)农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挖掘项目整体社会效益,整合实施了片区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项目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85万亩,改良土壤0.25万亩,解决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沼气池建设2400口。新农村试点顺利推进,确立了100个试点示范村,2008年启动建设74个,完成投资1940万元。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资及综合服务社20个。扎实有效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储备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项目。 (三)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实施惠农直补“一折通”,兑现各项补助3770.8万元。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县级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213万元,比上年增33.7%;通过实施贷款贴息、小额信贷等政策,引导投入产业发展贷款33916万元,比上年增74%。各领域关注民生项目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1360万元。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8万元,解决了0.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1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农村低保制度顺利实施,将8809户19476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四)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强化了农业、水利、畜牧兽医、林业主管部门下属二级单位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资产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截止2009年2月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的农业工作,明确了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我农业局将全面动员和组织全体农业局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就抓好落实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增效增收为中心,突出项目农业、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区域农业特色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农业技术高新化,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农业全面丰收。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高效规模农业建设目标,通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农业生产实现连续三年全面丰收 粮棉油增产增收。 农民种植业收入稳步增加。 园艺发展有新突破 ——高效农业规模拓展。高效规模农业加速发展。通过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立体种植等特色产业,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的加速发展。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强化各类科技培训; ——依法治农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农药管理条例》、《种子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 加大农资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严格行业管理。对全县20余家种子经销商经营的棉花、玉米、瓜蔬等品种进行了种子质量

抽检,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建立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了学习培训、谈心谈话、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人员考勤、职业道德规范、党组织生活、科技下乡服务职责、措施等制度的建设,全局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行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局系统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讲学习、比奉献、谋发展”主题活动;党员技术干部挂钩服务到户、为蔬菜生产基地农户提供技术及服务等为农民办实事活动。局领导班子结合“三夏”“三秋”千人下乡活动,还开展了驻村入户集中调研活动,积极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建设、创新机制、搭建载体,以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选送了两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到疆外疆内学习。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贯彻党章、执政为民”、“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题工作,印发了“治理商业贿赂知识问答”,加强了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建设,完善了财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了与农业系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形成了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二、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现代农业是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土地生产率、较高投入产出率、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较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因此,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今后“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工作、基础工作和中心工作。没有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最新范文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那么必须要使广大农村地区都富裕起来,而要想实现农村地区的更快更好发展,那么实行农村产业化就势在必行。可以说农村产业化是一个事关我国全体农村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情,实现了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能够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而拉动我国农村的消费能力,并且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此展开了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收入有一定的增加,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仍然十分不稳定,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达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标准,要想实现农村全体小康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现,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建立,能够降低农民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并且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使得农产品能够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为农民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大有裨益。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个体产业化经营体,但影响力大、实力强的个体化企业并不多。这样不仅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并且小规模的个体化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处在低水平、低价值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促进该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2.2农民素质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来看,大部分农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会外出谋生,把致富脱贫的希望寄托在二三产业上,而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通常,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科技素质较差,只能适应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

关于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现代都市农业是依托城市的多方优势并服务于城市,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试验区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链条,为打牢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推动城市和农村互动发展、特色发展和有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发展驱动能力 1.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坚持把保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面向产业需求,围绕发展粮油、蔬菜、生猪家禽三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水产、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和自主研发一批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2.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推进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农业前沿技术的攻关,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力求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和突破性新品种;在地力提升、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疫病防控、循环农业、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等重大实用技术推广运用上形成一批新的成果。 3.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精品文案范文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根据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下面,我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个发言,谈点初步体会和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打牢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全市“三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采用先进管理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型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现代农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开放型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9]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建设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对村民小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建议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建议 案由: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建议 提案者:赵文筠 提案内容: 在政协临泽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县委书记张学勇讲话和政协主席李多瑛、张晓兰对政协第八届工作情况报告,报告中所指:“活力临泽、富裕临泽、秀美临泽、宜业临泽、幸福临泽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等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建议,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添力、增推力、聚合力”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这几年临泽县农业得到很好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总体而言农业生产还处于小生产的耕作方式,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以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土地整改: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种植模式已经明显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土地分户承包种植,除了土地边界,农田道路与沟渠造成土地浪费之外,最大的障碍是无法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装备进行大面积耕作,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标准化。 二|、鼓励土地流转或托管:土地要走规模化之路,而现行土地制度是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以农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使土地连片规模化生产或流转方式是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支持应与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选用政治坚定,有本领的致富带头人和合作组织领导人。 四、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及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本身积累很低的一个产业,靠农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五、鼓励和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走进农村,建立基地,做长产业链,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农业企业基地的建立,从源头上控制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为整个产业链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六、对职业农民培训: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 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全县各乡镇设立市场信息公开大屏幕随时更新,放便农民对市场多了解,不被市场人为或其他不明因素盲目种植、二道贩子压榨、利益层层缩水造成农民信心打击,产业失调现象。 八、市场规范整顿:对于无风险抵抗力、黑心商贩、投机、扰乱市场的企业和个人望有关部门监督、监管。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5032163.html,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杨小霞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1期 摘要我国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粮食主产区农副产品流通受阻,农民收益没有保障;农业比较效益低,高产穷县问题严重;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脱节,利益流失严重;农业经营分散,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快。这些原因都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程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组织规模和带动能力、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对策,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粮食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明确指出:“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精神,笔者认为,当前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主线,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发展粮食产业化纤营,培育和规范农村粮食市场,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1培育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基地 培育主导产业应当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使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 2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产业化基地的科技实力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基地建设起到基础作用。民以食为天,我国粮食主产区首先要为全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负责,其次才是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应该是推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5032163.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_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3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案人:姜成康 主题词:农业,科学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重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难点也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很好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总体而言农业生产还处于小生产的耕作方式,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以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是自身积累很低的一个产业,靠农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制订政策,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参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要大力发展种养在户、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育苗、植保、机耕、营销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才能解决大批农民进城后,谁种地这一重大课题,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三、各地要精心组织现代农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性强,面对的以盾多,涉及“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为确保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避免形式主义和工作上的偏差,各地需要认真抓好现代农业试点工作,能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新的路子。 来源:中国政协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3]10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文〔2013〕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方案(2012-2016年)〉和〈郑州市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文〔2012〕9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以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景观农业的样板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带动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区建设要与郑州都市区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规划,分步分区推进实施。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完善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工商资本等参与示范区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区经营管理机制。三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建设合力,集中用于示范区建设。四要坚持科技领先、示范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研究应用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农艺技术,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加快示范区内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区域农业整体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3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管理经营机制完善、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3-5个,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总体布局 按照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郑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