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考研复习资料,会让你的复习力上加力。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金融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中公考研网首发2017考研信息,2017考研时间及各科目复习备考指导、复习经验,为2017考研学子提供一站式考研辅导服务。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各阶层收入的重新分配。尽管存在着通货膨胀预期,但预期产生时间、预期程度不同,预期的结果不一定与通货膨胀程度完全符合,总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通货膨胀都或多或少地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首先是收入的重新分配。一般情况下,在通货膨胀期间,固定收入者因其名义收入严重滞后于通货膨胀,往往实际收入下降;而非固定收入者,可以及时调整其名义收入所得,当名义收入的上涨快于物价上涨的时候,其实际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提高,从通货膨胀中获益。事实上,在通货膨胀中,除固定收入阶层比较明显地受到通货膨胀的侵害外,其他阶层是否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名义收入是否得到及时调整,调整幅度与物价上涨速度是否一致。
二、财富分配效应
当通货膨胀出现后,对各阶层所拥有的财富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同时多数还有负债,其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一般情况下,实物资产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相应升降,而金融资产则比较复杂,在通货膨胀期间,价格固定的资产或者固定面值的金融证券等,其名义价格不变,其实际价值则会随着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而下跌。比如存款、购买债券等,存单与债券的持有者是债权人,因此在通货膨胀中,往往是受害者。而各种非固定价格的资产或者可变动金融证券等,其名义价格随着物价上涨而上升,从而实际价值不一定下跌。实际价值是否下降,主要取决于名义价格与物价上涨的速度及幅度是否一致。
假设一个家庭有:存款20000元;债务60000元;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
的资产25000元。当没有通货膨胀时,其资产净值为20000+25000-60000=-15000元,这时的资产净值既是名义值,也是实际值。
当出现了通货膨胀时,设定通货膨胀率为100%。为简化分析,暂不考虑利息因素:
存款仍为20000元;债务仍为60000元;
货币值可变的资产则变为25000×(1+100%)=50000元;总名义资产净值为20000+50000-60000=10000元,而实际值是:存款20000÷(1+100%)=10000元;债务60000÷(1+100%)=30000元;货币值可随物价而变动的资产其实际值仍为25000元,故实际资产净值只有(25000+10000)-30000=5000元。
三、资源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扰乱了社会对资源的分配与调节秩序,使有限的资源不能高效率、合理地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与各种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引起社会资源合理流动。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价格上涨,特别是由于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的时间、速度与幅度不同,表现出时间不均衡、价格不均衡,加之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最终会使价格机制发生扭曲,各种市场失去正常的秩序,由此而造成的价格与市场对资源的引导与分配也会变得扭曲,甚至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通货膨胀到来之前,或者在通货膨胀初期,社会公众会认为房地产是比较理想的保值投资对象,其价格上涨率也很高,因此对房地产业的投入大量增加,但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人们就会发现大量的房地产开发超过了市场需求,或许出现大量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这就是通货膨胀造成价格扭曲,导致资源不合理分配与流动的结果。
又如,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实际利率下降,公众储蓄意愿降低,对银行正常的储蓄减少,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减少,金融市场正常融资渠道受阻,民间高利贷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由于货币贬值,企业积累的资金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需要,需要借助银行与金融市场融资,资金需求增加。这时利率机制不起作用,资金资源供求不一致,资金不能合理、有效流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四、经济增长效应
关于通货膨胀是否促进经济的增长,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三种观点:(一)促进论
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通过强制储蓄扩大投资,实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其理由是:首先,当政府财政资金匮乏时,常常借助于向中央银行借款以解
决财政开支,若政府将膨胀性收入用于实际投资,就会增加资本形成,只要私人投资不降低或者降低幅度低于政府投资,就能提高社会总投资水平,促进实际增长。。
其次,由于人们通货膨胀的预期调整比较缓慢,会使名义工资的变动滞后于价格的变动,这样通过转移分配,从而增加高收入者阶层的储蓄。由于通货膨胀提高了盈利率,因而还会扩大私人投资,即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低收入阶层高。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高收入阶层的储蓄总额增加,转化为投资,导致实质经济增长。这样,一方面增加政府投资,一方面刺激私人投资,无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二)促退论
这种观点认为持续通货膨胀会通过降低效率的效应阻碍经济增长,并且带来严重的危害,如物价上涨,社会政治动荡和人心不安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具体地说就是:
1.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而过度的资金需求会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管理,从而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
2.较长时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资金流向生产性部门的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性部门的比重增加。
3.通货膨胀持续一段时间后,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可能采取全面价格管制的办法,削弱经济的活力。就通货膨胀的危害而言,也有不同的认识: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虽然可以给政府带来收入,可以在短期内呈现出良好的初始效果,但当通货膨胀持续进行的时候,人们很快就发现他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多了一些,但可购买的商品却少了;工商企业发现销售收入虽然扩大了,但成本上升了。这就迫使他们把工资和物价抬得更高,否则,将遭受通货膨胀的损失。于是,恶果开始出现:被抬高的物价、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连在一起。如果不采取强硬措施有效制止通货膨胀,这种恶果将越演越烈,不仅破坏市场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经济混乱和危机,而且将带来政治的动荡。
(三)中性论
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因为公众的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所以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从理论上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资源利用状况。
1.通货膨胀与短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水平。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资源闲置,此时经济系统中的现实产量低于最大潜在供给,
由于需求的增加,使被闲置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产量相应增加,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当在无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无可调控的闲置资源,不管怎样增加需求,产出也不会增加,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膨胀,但总的产出保持不变,这就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2.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动态地看,生产能力应是不断提高的,通常生产能力的提高先于需求的扩张,企业扩大需求是以其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生产能力提高意味着供给的增加,总需求也随之增加,需求增加到一定程度导致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导致生产能力的进一步上升,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作用过程。
3.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存在着经济发展停滞与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并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通称为“滞涨”。关于“滞涨”的原因,经济学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凯恩斯学派认为,“滞涨”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如能源危机、工资上涨等,导致失业率与物价同时提高。货币学派认为,各国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引起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最终使失业率与物价上涨同时存在。供给学派认为,各国政府奉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增加政府收入,提高税收,使企业投资意愿及个人工作意愿降低,导致失业率提高。
五、其他负面效应
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主要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使已经正常分配的社会收入和财富重新分配,影响了经济秩序、生活秩序及社会秩序,扰乱了价格机制与各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对经济秩序的不良影响
通货膨胀使社会投资下降,使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力下降,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发展。通货膨胀阻碍商品出口,依赖进口,限制了本国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阻碍了民族经济,影响该国或地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给其长远发展带来不利。
通货膨胀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形成虚假的需求大于供给,供求失衡的市场使价格盲目上涨,扭曲和模糊甚至掩盖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矛盾与问题,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通货膨胀影响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由于膨胀期间,物价大幅度的增长,流通领域容易获取暴利,投机利润大于生产利润,往往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其中包括生产资金进入流通领域,出现弃生产搞流通、产销脱节、批零混乱等现象,扰乱了商品流通秩序。
通货膨胀加剧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飘浮不定。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困难,力度减弱,政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公众对经济走势也举棋不定,社会经济活动与经济秩序混乱。
(二)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使固定收入者实际收入下降,往往会导致不安心工作,甚至以权谋私等现象,形成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由于通货膨胀使收入和财富重新分配,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甚至可能形成社会各阶层的对立,尤其是低收入者,本来收入较低,实际值更少,容易产生对高收入阶层、官方或投机商的不满情绪。
由于通货膨胀使投机利润增加,挫伤了投资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助长了投机钻营,使社会风气与道德败坏。由于通货膨胀加大了政府宏观管理的难度,措施往往不尽如意,加之老百姓心理预期,容易形成与政府的对立,导致政策执行难,严重者会导致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当通货膨胀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还可能引发社会经济危机。主要表现有:商品抢购,物价飞涨;信用萎缩,银行挤兑等,纸币流通制度出现危机。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金融学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