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

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

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

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

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

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

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

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

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

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

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

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

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

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

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

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

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

发芽了。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

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

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

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

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

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

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

开来。1214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

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

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

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

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

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

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

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

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

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

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 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 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 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 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这时 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 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 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 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 的圆悟禅师的墨迹。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 “禅理也在茶道中” 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 去追求其他什么。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 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在茶室

日本茶道毕业论文欣赏

日本茶道毕业论文欣赏 日本茶道中的文化简析 摘要: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它有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仅是社交手段,主要是通过茶会和茶礼来达到陶冶品性、 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目的。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 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 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1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 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汲取、融合,形 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道。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 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 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仅局限在皇室周围。自镰仓时代开始,受《吃 茶养生记》的影响,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到了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 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 道礼仪。 “茶道”这个概念,最早则是由15世纪的和尚村田珠光所创立。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从佛偈中领悟出 “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由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 的草庵茶风。 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千利休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限度,使茶道摆脱了物质

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同时,千利休强 调体味“本心”,并主张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 2日本茶道中的审美意识 日本现代禅学研究者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将茶道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茶道技巧、茶事礼法、茶“道”。日本人传统的 审美意识即体现在这三者之中。茶道技巧即茶人如何挑选组合茶具、如何摆放插花与饰物、如何调制、如何点茶、如何敬茶饮茶等;茶事 礼法即主客之间互敬之礼。主要体现在茶人如何打扫布置、根据季 节及茶会目的所做准备中;茶“道”即是茶人与饮茶人一步步领悟人 生经验,最终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2.1茶具与饰物 日本茶道技艺中的茶具、字画、插花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美”意识。从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开始,茶人就致力于在寂 静与质朴之中,探求淡泊生活中的趣味。村田珠光选择茶具时,反 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他认为和式黑色陶器色彩幽暗, 自有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 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在选用和物的基础上,多选用 朽叶色、青色茶具等适应闲寂气氛的茶具。村田珠光认为正是这种 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的审美意识,才能使人体会古朴的生活乐趣,以达到心神上的安逸。 千利休为茶道仪式建立独立的茶室、露地、石灯笼等。茶室虽简陋朴素,茶人却致力于茶具、茶室、庭院的干净清洁。只有环境清 洁和谐才能“进入自明之道”,和谐、恬静有禅意的气氛才是茶道 的最佳体验。千利休大师对于茶道的审美,也正是日本人传统审美 意识的集中体现。 2.2茶室的布置 在茶室布置方面,茶人追求如出世般的虔诚心境,重视事物的自然美。插花是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选用时令花木,在整 体上注重自然之美,顺其花枝自然之势,不求华丽,只求自然简洁,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关系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 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 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 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 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 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 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 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 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 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 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 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 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 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 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 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 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 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 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 空前的繁荣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 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 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 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也积极的宣传 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茶道是我们了解日 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 种难解的文化现象。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 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 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茶道被称为 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 活现的“小东洋”。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而且,茶道 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 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研究茶道,我们 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 去捕捉瞬间的现象。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再有,茶道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表演 者与鉴赏者和合成一体的、不能区分的。要是真正体会茶道的妙处,必须亲自参加茶事。但是当好一个主人需要常年的修行,即使相当 一个客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茶道修行重视实践,反对依靠书本,这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 鼻祖。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 融入其中。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茶室茶客 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入室后要 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 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 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 一般使用黑色陶器。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 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 慢品。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 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 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 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 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 在型制上略有不同。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 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从国内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壹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政策,但未必均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于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壹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和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于第壹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

日本茶道论文

日本茶道鉴赏 11级 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姓名:韩文秀 学号:3011205291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人们通过饮茶可以休养身体,平静心情。饮茶及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正因为此原因,茶自古就是人们所以爱的一种饮品,不仅仅是中华儿女,许多外国友人也深深被茶的魅力所吸引着。 茶最早以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当时由于南方气候温暖,适宜茶叶的种植,所以中国各大名茶均产于南方,其中尤以西湖龙井最为著名。人们以茶来作为饮品,其苦中带甜,涩中有滑,清新淡雅,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见具有的优秀的

比品性之一。人们以茶招待客人,宋朝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自古亦有“以茶代酒”之说,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足以见得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茶的重视。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时,大多以僧人饮茶,他们以求静气凝神的作用。的确如此,茶和酒同时饮品,酒是刚烈刺激的,而茶是柔顺平和的。酒是感性的,茶是理性的。酒是好的,但少有人饮酒能浅尝辄止,故而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喝到忘形而且癫狂,所以,僧人饮茶已表明他清净的心态;诗人饮茶以表明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世人饮茶以表明他生活的自在与安逸。再后来,查到进一步发展,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宫廷中,王公贵族以茶会见众大臣,气氛和悦;寺院中僧人饮茶诵经,无不有一种脱俗之感;文人不仅以诗交友,更以茶交友,边饮茶边吟诗,至情至性,乐哉乐哉! 再来说说中国茶道的传播。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被日本吸入起源于日本本土且遍种的茶种和茶叶中。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 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可见,茶道最早是由僧人传播,也由此可推断僧人对茶道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 自此,茶道传入日本,人本人深深被这种艺术多吸引并将其进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作为一个茶人,处于责任心和职业习惯,在本文一开始,我要首先要告诉所有读者,平常的许多惯常说法和习惯思维是错误的。比如有人说“日本才有茶道,中国只有茶文化”,有人说“中国茶道简单,日本茶道复杂”,有人说“中国茶道水平低,日本茶道水平高”,还有人说“中国茶道不太讲修养,日本茶道更讲修养”等等。 我们说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我们可以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比一比。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就是一部名著《源氏物语》,这部类似中国《红楼梦》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其代表者就是表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和武者小路茶道三大流派。其中尤以表千家茶道更具标杆性质。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

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崇尚自然,气沉丹田,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可透出行茶者诸多个性和衍变,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 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不同的茶由不同的长流壶、短流壶、无流壶来对应沏泡,不同的民俗地区对同一种茶可以有不同的沏泡法和品饮法。实际上是,无论你在任何地方、无论你喜欢和种茶,你都可能会遇到一种独特的泡茶和品茶方式,这就中国茶道的精彩纷呈和多姿多彩,茶道艺术和品茶过程一起,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伴随着松弛和愉悦与国人们在一起。中国茶道流派以太极茶道为代表,它的追求茶道精神性与功能性阴阳融合的太极思想,也代表了大多数茶人的内心精神取向。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 ”,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 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 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继村田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茶道中。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日本最初饮用茶的风俗是从中国的唐朝传入的。奈良时代,一些遣唐使把当时唐代的团茶带回到了日本,那时的茶被人们当作药材服用。 平安时代,茶的种子被日本的僧人永忠带回日本,之后日本开始自己种植茶树。镰仓时代,传播临济宗的荣西禅师把当时宋代的茶和茶法带回到了日本,这时的茶和唐代的团茶不同,以抹茶的形式出现,使用的器具也非常的精巧。

所以中国宋代的茶的作法是现在日本茶道的源头,但是当时茶也同样被当作药材,所以荣西在当时写了这本『喫茶养生记』。 室町时代的前期,喝茶的风俗开始从僧侣向武家阶级传播,当时的茶被当做是奢饰品,在那时出现了品茶猜产地形式的“斗茶”游戏。 中期八代将军义政时代的村田珠光摒弃了以前那种使用唐代茶道具的奢华茶会,一些日本自制的茶道具开始被使用,并开始创建草 庵茶,四张半榻榻米的小型茶室在那时也出现了,随之茶之汤的精 神层面也变的简朴,静寂。 到了后期,武野绍鸥传承了这种精神,并进一步地传播茶之汤的寂然闲寂的精神。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将茶之汤加以哲学思想, 在其中发现美的世界,从而将这种静寂简朴的茶之汤升华为茶道。 之后,茶道由千利休的子孙继承并不断的完善,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现在里千家茶道是由第16代家元坐忘斋宗室继承,现在家元 正在努力培育年轻的茶道人并使茶道文化明确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 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下面就中国茶文 化的起源、中国茶文化做一介绍。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 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 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异同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异同 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 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 了日本正宗茶道。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 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 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 茶道 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 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 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制作工艺和构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记载,日本种茶、 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到了江 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 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 素不同。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 点茶、茶花、建筑、道具。中国茶文化,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 究意境。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均以“和”为中心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并且都是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 念融入进各自茶文化活动中,这就叫做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一是重视现实人生。中国国民不舍弃或轻视现实人生,而是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和追求幸福快乐。中国茶文化是由重视现实人生的中 国国民所创造,因而,也必然反映中国国民重视现实人生的特性。 众多的中国茶诗和茶著作中所记述的品茶体验,特别是中国文人士 大夫积极进取以茶怡情、修性,失意时以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 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追求人格完善。中国的茶学祖师陆羽把品茶定格为人格修炼的手段,“精行俭德”是他对茶人的要求。自唐至近现代,品茶在 中国国民心中,一直是高洁人格的修炼媒介,如苏轼认为茶是“佳人”。 三是讲求和谐。茶是一种平和之物,不像酒那样会使人热血沸腾,而是通过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营造和谐气氛,唐人裴汶对茶性的 体验最有代表性:“其性精清,其性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并能“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 四是以庄、禅的境界为审美境界。庄、禅的境界就是不计是非、不计功过,忘乎物我、人己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中国众多的茶诗、茶著作记述的大量的品茶体验,其中表述的就是这么一种审美境界。 日本茶文化的特点 一是重规范。 古代和近代的日本都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民族,由于要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从而又使日本民族特别重视规范和习惯于规范, 这种民族特性反映在日本茶道中则是严密而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动作 规定。日本人也追求精神放松,追求“无我”境界,但他们对场地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 ——419财管二班丁若兰日本的传统社会体系在某些方面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仍是在滞后阶段。这使得传统模式彻底崩溃,而也直接导致明治维新的发生。虽然明治政府撤除了幕府时代的一些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对外债务的而不断加剧也致使明治维新走向灭亡。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步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从最基本的纺织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到重工业,但日本经济还没有的本质发展。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外经济输出,所以,日本便野心膨胀,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令日本在中国的重庆、杭州、沙市 等地开辟了通商口岸,在中国大肆敛财。不久,日俄战争又爆发,夺去了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利益。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日本不惜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这也从根本上揭露了其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的真面目。 对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置身事外,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同样因军需装备剧增而促使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美国同为债权国。但一战结束后,战时工业受到了冷落,日本经济又再次陷落。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落败使其工业发展遭到了重创。但战后的经济的恢复让日本抓住了机会,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场空前的挫败能迅速恢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大战争中,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每年收益都达几十亿美元,这为日本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因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其产业分布来解读,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第一、二产业较少;因此,日本现今的主要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以服务业、动漫产业、制造业、工业等为首。自1900-1903年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三次石油危机都使日本经济几乎崩溃,而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为止也以令日本得到真正的缓解。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所言,日本现在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 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 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 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一)和敬清寂; (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 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 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 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和: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茶道十分讲究主客之道,主客之间的和睦亦是至关重要的。整个茶道过程都应该是和睦地进行的,这也表达了支配茶道进行的精神,只有在整个气氛和谐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真正的主客之间的和睦。故而和睦是广义的,是整个 茶道过程的和睦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终达到主客之 间的和睦。 敬: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对长辈,对同辈和对晚辈之间有着不同的礼仪。还有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

也有各自规定的礼仪,遵守这些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敬。对比 我们中国来说,日本茶道的这些礼仪可能显得比较复杂甚至繁琐, 但却是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分明各种关系,体 现自己的礼节,还可以使人的心安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 减少心中的浮躁。 清: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在茶道中,茶具和环境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更重要的是人的心里的清静,不应将尘世的污垢带入茶室中来,这意味着人应该怀着纯洁无垢的 心来进行茶事。这也是茶道的目的所在,在进入茶室后,无论之前 在干什么,之后要干什么都应该在此时暂时遗忘,让心净不仅是茶 道的目的,也是对茶道的一种尊敬,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 茶道。 寂:凝神、摒弃欲望,身体和内心完全地平静下来,茶室中的恬静气氛、茶人们表情庄重。茶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构造出一片净土,在人的心中构造一个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世界,那是 一种十分寂静的气氛下才能达到的。这也是茶道所追求的最终境界。寂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无,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让人们摆 脱思想的束缚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茶道的精神也集中地体现出来。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 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然而茶道的精神是不变的,它所制造的意境一直影响着人们。利休七则则具体地指导着人们的茶道活动。第一 条是茶要浓淡相宜;感觉这是茶道核心要求。第二条是添炭煮茶要注 意火候;火候对茶的色香味都很重要,对茶的营养成分也有影响。第 三条是花要新鲜,要象野花一样自然;茶道中的插花也十分重要,它 可以使得环境更加静谧,增加优雅之美。第四条是茶室要冬暖夏凉,茶室的气候条件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日语一年级一班崔蕊学号13100722 日本的茶道缘起于中国,却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以“饮”为主。中国人将饮茶融入生活,没有任何仪式,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当疲惫于劳乏的都市生活后,静下心来,沏一壶茶,或携二三友,在个安静淡雅的地方小聚闲谈。中国茶讲意境,却也是人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一部分。而日本的茶道虽承袭中国茶文化的种种,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颇深。但日本茶道追求的是更加极端的境界。赋予给茶道更繁杂的过程,及更庄重的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其中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继村田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茶道中。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二.日本茶道的规程 日本的茶道仪式繁杂而且庄重。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为体现茶室中人人平等,在过去要把象征阶级地位的如宝剑,佩刀,珠宝等物品留在室外。茶室不仅讲究室内布局与装饰,也要室外有幽雅环境。室内布有古董玩物等,典雅大气。茶客进入茶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茶人要身着和服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位,然后接着献茶。 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这就是普通茶道的全过程。 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待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致菜肴。 三.日本茶道的精神 日本茶道精神主要与禅的思想相联系。总结起来即“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