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

段青

胡修玉

于全福

段青

唐俊涛

张利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2011年9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训教学不能离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职业技术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可谓“叫得响,落不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课题组要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实际,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

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解决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产生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为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本课题研究的成功,预期会产生如下的积极作用:1、促进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课题研究成果中,选择适宜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建立更加有效地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性、稳定、可持续的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

2、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价值实现

本课题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要求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交流等方面进行校企对接,这将大大促进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

3、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调查显示,人们的工作技能无论是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是计划、组织、沟通能力,其获取途径 70%以上来自工作经验。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企业需求,成为企业乐于接收、愿意重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范围和对象

需要对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进行界定。首先本课题的研究不是广义的校企合作,而是合作教育。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属于国际上通称的合作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即通过合作教育,使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和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合作教育进行,即如何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具有较职业技术业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落脚在人才培养,体现的是教育价值,而对于校企合作的经济利益不做过多关注。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等职业教育,而非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的类别与

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高端技能型人才,属于高等教育层次而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要注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这两种层次职业教育中的区别。课题组人员在选取案例时多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实践经验作为脚本,同时也对省内外多所职业技术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考察研究。(二)研究的内容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涵义和特征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1)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2)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3、国内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

(1)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2)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4、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2)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保障

(3)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4)深层次长效合作模式的构建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国外起步较早。1871年德国宪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为义务教育。1900年德国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承担培训的主要责任,这样的企业和职业学校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典型代表。

2、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英国‘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属于这种形式。

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形式。这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

4、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日本、韩国都有鼓励企业创办学校的政策出台。

当今国际职教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福斯特积极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提出了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尽力缩小正规学校职教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的观点。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先导。

近些年,我国教育理论工作和职教实践工作者在总结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虽然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大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但大多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对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和研究不多,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障碍。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滞后于实践,缺乏对实践的归纳和总结,不足以回答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很多研究者引介推广国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先进经验,但是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地区差异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能照搬照抄。所以深化和完善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需要大胆地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运用文献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对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理论研究,寻找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与现实案例和经验相联系,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对策,使课题获得充分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

②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综合调查、访谈等。特别是要对校企合作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家及员工中的毕业生进行访谈,搜集相关资料。

③比较研究法选择国内外、省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的理念、作法、经验教

训,进行对比研究。选择不同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规律、借鉴有益经验。

④案例研究法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从而进行模式构建。

⑤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题,查阅国内外有关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

(3)对国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4)调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及其他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5)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对策,并撰写相关论文;

(6)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7)提交结题申请。

具体安排如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

1.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确定任务分工;

2、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施方案阶段:(2012年1月至5月)

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

2、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6月至7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和论文两种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

2011.10-2011.12 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段青、唐俊涛

2012.01-2012.04 职业技术教育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论文于全福、段青、张利

2012.05-2012.06 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段青、张杰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研究队伍

课题负责人段青和主研人员唐俊涛、张利已完成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与影响研究》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化工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等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材料,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的评价。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一线高等职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所有人员年龄均在50岁以下,是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队伍,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团队半数以上为双师型教师,课题组负责人段青是工程师,曾在企业工作多年,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经验,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骨干教师,有学科带头人,有“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他们工作责任心强,平时能够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所有课题组成员有充裕的时间从事课题的调查与研究,能保证如期完成研究任务。

2.物质设施和经费保障

本校现有的文献资料基本能满足该课题方案的需要,缺少的文献资料可以到沧州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查找,能够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该课题所需经费可以通过课题组人员自筹解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