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

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七、实验探究题。

1.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到的物品:水果刀、滴管、碘酒。

探究的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然后看切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后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少的实验物品是 。 (2)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 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参考答案

一、l.物质物质 2.淀粉碘酒出现蓝色物质(变色) 3.慢

4.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 5.蓝红化学

二、l.√2.× 3.√4.√5.× 6.√

三、l.C 2.A 3.B 4.A 5.B 6.C 7.B 8.B 9.A l0.B

四、

五、会看到蜡烛熄灭。因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

蜡烛燃烧的火焰熄灭。

六、l.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七、l.(1)马铃薯 (2)马铃薯切面变成蓝色。(3)马铃薯中含有淀粉。2.(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水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合理即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女孩一般是10岁入青春期,男孩一般是11岁入青春期。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8、青春期的女生约到13岁的时候,会发生月经初潮,而男生到15岁时发生首次遗精,这说明男生要比女生发育迟。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10、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二、我会选择: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性意识增强,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速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要保证(C)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确的方式是(C) A、女孩子要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B、穿高跟鞋很美观,要多穿 C、不吸烟、不酗酒 D、不拔胡须,那会损伤毛囊,使细菌侵入人体 4、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D)。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勤于思考 D、多睡觉 三、我会判断: 1、我们长大了,可以吸烟和酗酒了。(×) 2、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少年儿童学习任务重,活动量大,要合理安排一天的饮食: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适量。(√) 4、穿高跟鞋很漂亮,所以,我经常穿高跟鞋。(×) 5、我长大了,可以交女朋友了。(×) 6、爸爸吸烟姿势很酷,我要和爸爸一样。(×) 7、长胡须很难看,所以,我不让每一根胡须留到脸上。(×) 四、简答题 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样做? 答:(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第二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4、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遗传现象。 6、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2、太空教室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我掌握的科学知识(36分) 1、我会判。 ⑴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供人居住的。() ⑵水泥是20世纪研制出来的。() ⑶玻璃不是建筑材料。() ⑷建筑物美观了就一定不会坚固。() 2、我会选。 ⑴根据功能可以与三峡工程分为同一类的建筑物是()。 A.天坛 B.人民大会堂 C.长城 D.都江堰 ⑵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⑶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是为了()。 A.节约建筑材料 B.减轻重量 C.美观 ⑷下列建筑物属于实心结构的有() A.铁架桥 B.大坝 C.体育馆 D.电视塔 3、我会填。 (1)人类最早的房屋可能是用_______________ 做成的。 (2)竹楼是我国________族人民居住的房屋,采用这样的建筑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________。

(3)赵州桥做成拱形的,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12 / 1 二. 科学探究(36分) 1、鸟巢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2、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3、傣族人住竹楼有什么好处? 三. 走进生活。(28分) 1、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未来的建筑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写一写。

12 / 2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40分) 1、我会判。 ⑴人的心脏在腹部。() ⑵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 ⑶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⑷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2、我会选。 ⑴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A.心脏 B.膀胱 C.胃 D.鼻子 ⑵酗酒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A.肝脏 B.肺 C.大脑 ⑶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运到体内。 A.营养物质 B.水 C.氧气 ⑷测量心率是要注意() A.特别兴奋 B.保持安静 C.无所谓 3、我会填。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是我们由()向()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人的一生大约可分()、()、 () 三个阶段。 4、人的一生要经过()、()、()、()、()、()、()七个时期。 5、青春期出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特点就是()开始。 6、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中,需要别人照顾的时期有()和()。 7、()和()两项数据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8、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3、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第三快速增长期) ()5、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发育男生早于女生。 ()6、体育锻炼占用时间,会影响学习和智力发育。 ()7、在青春期,男生女生德身体都会发生许多变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8、为了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每天睡眠时间越多越好。()9、人只要吃得好,身体就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 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 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四、连线题。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五、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8、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 9、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10、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11、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1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精彩补白。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__________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等, 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_。有些变化__________,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 2、物质混合后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4、固体与固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固体混合前后,_______不变, _______改变。 5、铁生锈是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 6、铁钉生锈是一种__________,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钉的新物质。 7、物质的燃烧要具备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1、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2、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 4、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中,铁会生锈。() 5、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也容易生锈,如锄过地的锄头。() 6、菜刀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7、铁钉不接触水和酸性物质,放在空气中也容易生锈。() 8、放在密闭的蒸馏水瓶里的铁块最容易生锈。() 9、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10、有盐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如:切过咸菜的刀。() 11、把铁与水、空气隔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12、铁水变成钢锭生成了新的物质。() 三、择优录取。 1、下列变化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A、树叶颜色的变化 B、火柴燃烧 C、铁水变钢锭 2、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部分最容易生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 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 的位置叫(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 );杠杆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 );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 );用力点 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 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叫做(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 轮组合 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 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 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 )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 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 )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

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 ),它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 使用。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 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 )等都是机械。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 )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 交通工具。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 )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 )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 动。 4.( )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 ),( ) 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 )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 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到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 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 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 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 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 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 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 息).(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 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视野越少).(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7、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 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9、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10、举例说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答:(1)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2)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3)珠宝商鉴定珠宝;(4)精密仪器修理工;(5)电子产品检验. 线路板检查用到放大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 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 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3、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 体液.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 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 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5、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边形). 6、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 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