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一、课号:01102511

二、总学时:32学时

三、适用专业:高等工程专科三年制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四、选用教材:

人体测量与评价,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ISBN编号:704003106X

五、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

人体测量与评价介绍了同人体测量与评价有关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及身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疲劳程度的评定方法。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客观性的概念及其检验,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人体生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成套测验的项目分析,以及人体测量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并附有国内外各种评价标准。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一、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三、人体测量发展概况

重点: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建议学时:1学时

第一章测量与评价概说

内容:

第一节测量的期望

一、可靠性

二、有效性

三、客观性

第二节身体发育的评价与预测

一、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二、形态发育的评价

三、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

四、身体发育的预测

第三节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及项目分析

一、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

二、项目分析(成套测验)

重点: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形态发育的评价、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

难点:项目分析(成套测验)

建议学时:3学时

第二章人体形态测量

第一节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形态发育特点

二、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

三、体表划线

四、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第二节姿势的检查与评价

一、姿势的概念及完美姿势的条件

二、姿势的一般检查与评价

三、脊柱弯曲度的检查

四、胸廓形状检查

五、腿的形状检查

六、足的形状检查

第三节身体测量

一、身体测量的意义

二、测量内容及方法

第四节体型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三、体型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骨髂年龄

一、骨骼年龄的概念

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

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

四、骨骼年龄的测定

第六节生长发育的评价

一、对个体的评价

二、对集体(群体)的评价

重点:姿势的检查与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建议学时:6学时

第三章心肺功能测定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试验

一、机能试验中的脉串测量

二、定量负荷试验

三、其他心血管机能指标

第二节呼吸系统机能试验

一、5次肺活量试验(洛金塔里试验)

二、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

三、闭气试验

第三节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重点:5次肺活量试验。

难点: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建议学时:4学时

第四章身体素质测定

第一节力量素质的测定

一、握力

二、背力及背肌耐力

三、腹肌力

四、下肢爆发力

五、上臂肌及肩带肌耐力

六、库劳斯〃威伯(Kraus-Weber)肌力检查第二节速度素质的测定

一、50米跑

二、60米跑

第三节一般耐力素质的测定

一、12分钟跑

二、5分钟跑

三、800,1000、1500米跑

四、50米×8往返跑

第四节柔韧素质的测定

一、立位体前屈

二、俯卧背伸

三、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

第五节灵敏素质的测定

一、反复横跨步

二、立卧撑

三、"十字"变向跑(布梅兰跑)

四、10米×4往返跑

重点:力量素质的测定。

建议学时:8学时

第五章一般运动能力的测定

第一节一般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测验项目

二、测验内容与方法

三、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二节平衡能力的测定

一、静力性平衡能力的测定

二、动力性平衡能力的测定

第三节运动可塑性测验

重点:一般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建议学时:2学时

第六章营养及身体成分的测定

第一节营养状况的测定

一、皮褶法

二、直尺法

三、标准体重

四、营养指数

第二节身体成分的测定

一、皮脂厚度法

二、水下称重法

难点:营养状况的测定

建议学时:4学时

第七章疲劳的评定

第一节疲劳的客观反映

一、疲劳的一般表现

二、各项运动中的疲劳表现

第二节评定疲劳常用指标

一、疲劳的自觉症状调查

二、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

重点:疲劳的客观反映

难点: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

建议学时:4学时

七、参考书目

1、孙庆祝,容仕霖主编《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姚鸿恩等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体质健康测试教学案合集

省绥阳县绥阳中学 体 育 教 师 教 案 学期: 教师: 班级: 模块:

绥阳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 班级高一(8)班人数60 时间第八周教师 模块课时 2 累计课型室外 教学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800米(女)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00米(男)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800米、1000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呼吸、运动方式以及测试方法。 二.技能目标: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加强有氧耐力基础。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公平、公正记录学生成绩。 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坚持完成测试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容 时 间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次 数 组织要求 札 记 准备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 队。 2、师生问好。 3、检查人数、服装。 4、宣布本堂课的容 及要求。 5、安排见习生。 6、强调安全意识。 二、慢跑 2 分 钟 2 分 教师提前五分钟到上课 地点准备器材。 调整队伍,成做操队形散 开,进行准备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摆臂幅度 及前脚掌着地。 1、在教师指定的区 域集合。 2、体育委员整队, 向老师汇报出勤情 况。 由体育委员带领进 1 次 1 圈 组织: ??????? ??????? ★ 注:★老师,?学 生 要求: 1:快、静、齐 2:学生精神状态饱 满 组织:

部 分 三、准备活动: 徒手操 1、头部运动4*8拍 2、扩胸运动4*8拍 3、体转运动4*8拍 4、弓步压腿4*8拍. 5、侧压腿4*8拍 6、手腕、踝关节运 动4*8拍 (二)专项练习 1.小步跑15米x2 2.高抬腿15米x2 3.摆臂练习,左右手 各50次x2 钟 8 分 钟 1、讲解示,以口令形式 带动同学做练习。 2、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 作,及时纠正错误。 行 1、队伍组织做到快、 静、齐。 2、动作迅速,积极 配合。 3、认真观察教师示 动作。 4 X 8 拍 ?学生老师, 跑进方向 要求:队列整齐, 速度适中。 组织: ★ ??????? ??????? 要求: 1.动作到位认真 2.动作整齐、大方; 有锻炼效果。 基本部分(一)学习800米 (女)1000米(男) 技术动作 动作方法: 800米(女)、1000 米(男)起跑采用站 立式起跑,其过程包 括“各就位”和“鸣 枪”或者“跑”两个 阶段。“各就位”时, 被测对象轻快地走 到起跑线后沿,将有 力腿放在起跑线后, 两脚前后自然分开, 上体前倾,重心落在 前脚上,做好准备起 跑动作,当听到“跑” 后,两脚依序用力蹬 地,后腿蹬地后迅速 前摆,两臂配合手臂 动作,快速、有力地 摆动,使身体摆脱静 止状态。当前腿充分 2 分 钟 1.示: 示完整动作方法 2.讲解: 仔细讲解“各就位”“跑” 或者“鸣枪”2个阶段的 注意事项以及完成方法。 3.强调动作顺序、名称以 及动作的重难点。 认真听讲,原地模仿 动作,知道动作的动 作名称、顺序、重难 点。 1 次 组织: ??????? ★ ??????? 要求: 学生认真听讲,模 仿练习。动作到位 认真。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课程合集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课程合 集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班 级 初三(1-7)班人数60时间第10周教师罗云 模 块 体质测试课时2累计19、20课型室外教 学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800米(女)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00米(男)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800米、1000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呼吸、运动方式以及测试方法。 二.技能目标: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加强有氧耐力基础。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公平、公正记录学生成绩。 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坚持完成测试任务。 教 学过程教学内容 时 间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次 数 组织要求 札 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 规: 1、体育委员集 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检查人数、 服装。 4、宣布本堂课 的内容及要 求。 5、安排见习 生。 6、强调安全意 识。 二、慢跑 三、准备活 动: 徒手操 1、头部运动 4*8拍 2 分 钟 2 分 钟 8 分 钟 教师提前五分钟到 上课地点准备器 材。 调整队伍,成做操 队形散开,进行准 备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摆臂 幅度及前脚掌着 地。 1、讲解示范,以 口令形式带动同学 做练习。 2、认真观察同学 们的动作,及时纠 正错误。 1、在教师指定 的区域集合。 2、体育委员整 队,向老师汇 报出勤情况。 由体育委员带 领进行 1、队伍组织做 到快、静、 齐。 2、动作迅速, 积极配合。 3、认真观察教 师示范动作。 1 次 1 圈 4 X 8 拍 组织: ★ 注:★老 师,学生 要求: 1:快、静、 齐 2:学生精神 状态饱满 组织: 学生老 师, 跑进方 向 要求:队列 整齐,速度 适中。 组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2. 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2.坐高 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脏器官的发育状况。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3.颈长 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

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 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器材: 测量方法: 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 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身高减去坐高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课程合集

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 体 育 教 师 教 案 学期: 教师: 班级: 模块: 绥阳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 班级高一(8)班人数60时间第八周教师 模块课时2累计课型室外 教学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800米(女)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00米(男)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800米、1000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呼吸、运动方式以及测试方法。 二.技能目标: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加强有氧耐力基础。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公平、公正记录学生成绩。 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坚持完成测试任务。 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 时 间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次 数 组织要求 札 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 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检查人数、 服装。 4、宣布本堂课 的内容及要 求。 5、安排见习 生。 6、强调安全意 识。 二、慢跑 三、准备活动: 徒手操 1、头部运动 4*8拍 2、扩胸运动 2 分 钟 2 分 钟 8 分 钟 教师提前五分钟 到上课地点准备 器材。 调整队伍,成做 操队形散开,进 行准备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摆 臂幅度及前脚掌 着地。 1、讲解示范,以 口令形式带动同 学做练习。 2、认真观察同学 们的动作,及时 纠正错误。 1、在教师指定 的区域集合。 2、体育委员整 队,向老师汇 报出勤情况。 由体育委员带 领进行 1、队伍组织做 到快、静、齐。 2、动作迅速, 积极配合。 3、认真观察教 师示范动作。 1 次 1 圈 4 X 8 拍 组织: ??????? ??????? ★ 注:★老 师,?学生 要求: 1:快、静、 齐 2:学生精神 状态饱满 组织: ?学生老 师, 跑 进方向 要求:队列整 齐,速度适 中。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1)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f、实施正式测验

体质测量与评价终极答案macro

体质测量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不仅是无病 3体质评价:是对照某些体质评价标准(现状标准、理想标准和个体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体质状况和水平进行判断的过程。 4现状评价:同一总体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比较,而且这个总体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集合5理想评价:经过环境、营养和锻炼的干预可能或应该达到的水平,对个体或群体进行评价 6、有效性:指测量结果的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P29 7、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Ⅱ过程中测量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P29 二、填空 1、体质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p239 2.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P143 3. 人体形态: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P240 3.5运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爬 4. 体格包括:长度、宽度、围度、量度P72 5、测量身高:三靠两平足跟、骶骨、两肩胛间与立柱接触保持耳眼肩水平。单位为cm厘米,确定到小数点后一位,误差不超过0.5cm 仪器是身高坐高计,使用前要清零P73 6、测量坐高:三平两靠躯干与头部自然正直,保持眼耳水平位,骶骨及肩胛骨紧贴立柱,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病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瘦撑座板。P74 7. 常用的派生指标:BMI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胸围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劳累尔指数 8. 血压的正常值: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90-120mmHg。正常人在80-120mmHg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祝你健康 P120 9.测量握力:握力计,测3次,取最大值P151 10.测量下肢爆发力的指标:纵跳、立定跳、三级跳P155 11. 背力计可测:背力、腹肌力、腿力 12. 单一指标的评价方法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相关法和指数法。 三、选择题 克托莱指数:体重(g)/身高(cm)*1000 BMI指数的公式: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BMI指数的划分:体脂正常范围:男性17~23%;女性20~27%肥胖:男性>25%;女性>30% 胸围: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皮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过胸前,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皮尺下缘可经乳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侧皮尺下缘应经过乳点上方的胸中点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腰围:带状皮尺。测试者将在受试者的右侧或对面,将带状皮尺水平放在髂嵴(盘骨侧位)上方3-4横指的位置测量,记录到去到一位小数,误差不超过1.0cm 反映心功能理想指标:哈佛式台阶实验P124 测量大腿围的点:大腿臀大肌皱纹(臀纹点)初水平绕 一天内身高变化大概多少?人的身高早晚有差异,早上略高于傍晚人体身高早晚可相差2厘米左右,是因为脊柱的椎骨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接,椎间盘富有弹性。 衡量无氧耐力的指标是?最大氧债量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提纲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获得信息,对数学教学进行测量与评价,从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2.内容介绍: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3.考核或方案: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评价。4. 主要参考书目:[1] 田万海等著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2] 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3] 王孝玲编著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第一章绪论§1.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 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以蕴含的客观规律。二、统计学研究的内容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获得大量的数据。用归纳、编表、绘图等统计方法对之进行归纳、整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各种特征量,来反映它们分布上的数字特征。例如,计算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来反映它的集中趋势;计算差异量(如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等)来反映它们的离散程度;计算偏态量及峰态量来反映它们的分布形态;计算相关量(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数、点二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四分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等)来反映一个事物的中特性之间变化的一致性程度(尤其是测量评价中)。这些均属于描述统计范围。目的:在于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使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的显现出来。 2.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例如,对总体参数值,即总体数字特征值(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相关系数等)的估计;对总体数字特征值或总体参数之差(如总体平均数之差、方差之差、总体相关系数之差等)的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分布的假设检验等,都属于推断统计的范围。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3.实验设计教师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可以通过样本信息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推测、估计未知情况。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对这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良好的实验设计又必须以统计就原理为根据,符合统计方法的要求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2 学习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意义1.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走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地研究成果。2.可以提供一种科学方法为教科研服务——工具。3.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学制的改革、课程的建设、课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合集

班 级 初三(1-7)班人数60 时间第10周教师罗云模 块 体质测试课时 2 累计19、20 课型室外教 学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800米(女)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00米(男)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800米、1000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呼吸、运动方式以及测试方法。 二.技能目标: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加强有氧耐力基础。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公平、公正记录学生成绩。 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坚持完成测试任务。 教 学过程教学内容 时 间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次 数 组织要求 札 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 整队。 2、师生问好。 3、检查人数、服 装。 4、宣布本堂课的 内容及要求。 5、安排见习生。 6、强调安全意识。 二、慢跑 三、准备活动: 徒手操 1、头部运动4*8 拍 2、扩胸运动4*8 拍 3、体转运动4*8 拍 4、弓步压腿4*8 拍. 5、侧压腿4*8拍 6、手腕、踝关节 2 分 钟 2 分 钟 8 分 钟 教师提前五分钟到上 课地点准备器材。 调整队伍,成做操队 形散开,进行准备活 动。 提醒学生注意摆臂幅 度及前脚掌着地。 1、讲解示范,以口令 形式带动同学做练 习。 2、认真观察同学们的 动作,及时纠正错误。 1、在教师指定的 区域集合。 2、体育委员整队, 向老师汇报出勤 情况。 由体育委员带领 进行 1、队伍组织做到 快、静、齐。 2、动作迅速,积 极配合。 3、认真观察教师 示范动作。 1 次 1 圈 4 X 8 拍 组织: ??????? ??????? ★ 注:★老师,? 学生 要求: 1:快、静、齐 2:学生精神状 态饱满 组织: ?学生老 师, 跑进 方向 要求:队列整 齐,速度适中。 组织: ★ ??????? ??????? 要求: 1.动作到位认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型测量测评; 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 —7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

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一一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 红,颈短肩宽,胸 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一一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 肉纤细,皮下脂 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一一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或外一一中胚层型,800M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一一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一一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测量方法

体质测量与评价复习

体质测量与评价 1.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的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 2.心率: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3.三维健康:三维健康观就是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完满状态三个方面。 4.运动参与: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5.体育认知:人们通过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或者是参与体育活动之后所获取和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 6.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①评价:是对测量结果赋予实际意义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②测量:是指对某事物或某现象的某种特征性进行定量的过程。 7.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体适能测评内容之一,体适能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8.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运动反映着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 9.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

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10.神经肌肉协调性:是反映一个人视觉,听觉,平衡觉与熟练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11.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1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13.体育测量:以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指导,应用统一的量具或仪器检测和计量体育运动中各种有关的因素与特性的过程。14.形态指标: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的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15.劳累尔指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 [体重(kg) / 身高3(cm)]×107 大题: 1.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哪些? (1)动作要素 ①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体质测试感想

篇一:《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看法》 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看法 在我们的校园中,有的人整日泡在图书馆里,以书为生;有的人活跃于社团之中,与形形色色的活动为伴;有的人宅在宿舍里,沉溺于游戏之中。可是,大家好像都忘了:”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作用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正值青春,身体有什么不好也不会明显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忙于各种琐事,忘记了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所以,我们需要每年的身体素质测试来提醒自己,你的身体素质是不是够好,还经不经得起你这样挥霍。而每一年的成绩趋势,又不断警示我们,虽然正值青春,可你的身体素质是不是已经“每况愈下”了。 然后我们从大学生整体来讲,我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确实是不断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因此必须实施有效地措施改变现状,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大一第一学期做了一个关于我国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取样,以后还会有跟踪措施。

还有我校每学期,都把中长跑和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作为必考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我们锻炼的作用,毕竟与成绩挂钩,任谁都不会无动于衷吧。但是正真能督促到的人大概是很少的吧。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比较轻松的过了,那是说明我校同学身体素质好呢?亦或是测试标准本身偏容易呢(除引体向上)? 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只是一项测试,它可以提醒我们身体哪里不好了,可是却不能让我们的身体素质好起来。它是一个驱动力,我们受不受它的作用,或者受它的驱动,能改善多少,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对每个人来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它经不起多少熬夜通宵,也受不了多少节食减肥,它需要我们作为它的主人的关爱与呵护。我们可以和别人过不去,却不能和自己身体过不去。像麦兜讲的“伤心还好,伤胃就不好了。” 刘蓉 20116 篇二:《体质健康测试意义和内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

体质健康测试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 体 育 教 师 教 案 学期: 教师: 班级: 模块: 绥阳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 班级高一(8)班人数60时间第八周教师

模块课时2累计课型室外 教学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800米(女)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00米(男)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800米、1000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呼吸、运动方式以及测试方法。 二.技能目标: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加强有氧耐力基础。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公平、公正记录学生成绩。 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坚持完成测试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时 间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次 数 组织要求 札 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 规: 1、体育委员 集合整队。 2、师生问 好。 3、检查人 数、服装。 4、宣布本堂 课的内容及要 求。 5、安排见习 生。 6、强调安全 意识。 二、慢跑 2 分 钟 2 分 钟 8 分 钟 教师提前五分钟 到上课地点准备 器材。 调整队伍,成做 操队形散开,进 行准备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摆 臂幅度及前脚掌 着地。 1、讲解示范, 以口令形式带动 1、在教师指 定的区域集 合。 2、体育委员 整队,向老师 汇报出勤情 况。 由体育委员带 领进行 1、队伍组织 做到快、静、 齐。 1 次 1 圈 4 X 组织: ★ 注:★老 师,学生 要求: 1:快、静、 齐 2:学生精神 状态饱满 组织: 学生老 师, 跑 进方向 要求:队列 整齐,速度 适中。

体质健康测试

目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权重系数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的意义 六、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及使用方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劳卫制》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改。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局)共同组织展开了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到2005年已经进行了五次,以全面了解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上了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zx}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追求与要求: .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体型测量测评。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健康、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 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个等级,用―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

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内胚层型――肥胖型 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健康良好,头大面红,颈短肩宽,胸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外胚层型――细长型 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层型或外――中胚层型,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3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 平衡性与很多运动项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体操的平衡木、自由体操、跳马、花样滑冰、滑雪等运动项目;日常生活中的走独木桥、走窄路、骑自行车活动。 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平衡性的分类 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两种。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二)平衡性的测量形式 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而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多种形式测量。 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 1.闭目单足立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也可评价受试者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生至老年男、女。 评价:闭目单足立测验的是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闭目时间越长,则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就越好。中国成年人和老年人闭目单足立评价标准见表5-28、表5-29。 2.单足前脚掌站立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单足前脚掌站立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3.鹤立测验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应于中学到大学男、女。 评价:鹤立测验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大学生鹤立测验评价标准见表5-3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