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 掌握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60年代初Banghan等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并证明每层囊均为双分子脂质膜组成且被水相隔开,称这种具有生物膜结构的囊为脂质体。197l年Ryman等人提出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即将酶或药物包囊在脂质体中。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传递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脂质体系一种人工细胞膜,它具有封闭的球形结构,可使药物被保护在它的结构中,发挥定向作用。特别适于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改善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等。

脂质体系由磷脂为骨架膜材及附加剂组成。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磷脂在水中能形成脂质体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磷脂具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当较多的磷脂加至水或水性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对向缔合形成双分子层,并进一步形成椭圆形或球状结构——脂质体。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它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其它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在20~50nm,凡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混悬液,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休,粒径约在400~1000nm;大单室脂质,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属这—类。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包封率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包封率% =(W总 - W游离)/ W总 x 100

式中W总——脂质体混悬液中总的药物量。W游离——未包入脂质体中的药物量。

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有多种,如磷脂质的种类,组成比例,制备方法及介质的离子强度等。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有凝胶过滤法(常用凝胶为Sephadex G50、Gl00或Sephrous4B、6B)、超速离心法、透析法、超滤膜过滤法等,根据条件加以选择。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可按药物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薄膜分散法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可得到小单室脂质体。此法特点是操作简便,但包封率较低。注入法,根据所用溶解磷脂质的溶剂,可分为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胆固醇和脂溶性药物及抗氧剂等溶于适量的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入50~65°C水性溶液中,蒸去乙醚,即可形成脂质体。此法适于实验室小量制备脂质体。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脂质体混悬液一般可保留10%乙醇。反相蒸发法,是制备大单室脂质体的方法,此法包封率高。冷冻千燥法,适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脂质体。熔融法,此法适于制备多相脂质体,制得的脂质体稳定,可加热灭菌。本实验乙醚注入法制备安定脂质体,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钙黄绿素脂质体。

三、仪器与试剂

注射器、50ml烧杯、磁力搅拌器、超声处理机、氮气、层析柱、20ml梨形瓶、Sephadex G50、安定、钙黄绿素、豆磷脂、胆固醇、生理盐水、乙醚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1.处方1

安定(100目) 0.025g

豆磷脂(精制) 0.2g

胆固醇 0.02g

生理盐水 加至10ml

处方2

钙黄绿素溶液(5mM) 1ml

豆磷脂 0.1g

胆固醇 0.01g

2. 操作

(1)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注射用NaCl 9g,加蒸馏水适量使成1000ml。

(2)钙黄绿素(分子量666.51)溶液的配置:称取钙黄绿素0.3g,加入生理盐水适量使成100ml。

(3)磷脂、胆固醇乙醚溶液的配制:取处方量的豆磷脂、胆固醉溶于2ml的乙醚中,即得。

(4)乙醚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取生理盐水约10m1于25ml烧杯中,置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50-60°C,将含磷脂、胆固醇的乙醚溶液慢慢滴加入生理盐水中,搅拌约20min,使乙醚完全挥发。加入安定粉,在继续搅拌2h,取下磁力搅拌器,镜检,即得。

(5)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精密称定豆磷脂和胆固醇于20ml梨形瓶中,加入2ml乙醚使溶解,在晃动下用氮气或空气吹干乙醚,在梨形瓶的壁上有一层脂质薄膜形成,加入1ml钙黄绿素溶液,不断晃动,充分水化脂质薄膜,镜检,观察脂质体的形状和粒径大小;随后剧烈摇动梨形瓶,镜检,观察脂质体的形状和大小;水浴超声5min后,镜检,观察脂质体的形状和大小。

3.注意事项:

(1)生理盐水和钙黄绿素溶液可统一配置,由准备室教师完成。Sephadex G50的浸泡、装管和平衡由实验教师事先完成,用完后取出Sephadex G50,用水浸泡后冰箱中保存。

(2)溶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乙醚溶液应澄清,否则需过滤除去杂质,

(3)乙醚液的注入,可用1m1的注射器或细滴管滴至生理盐水内部。须使产生的泡沫消失后再加第二滴。

(4)注入法实验过程中,温度可控制在50~60°C,操作中始终伴随搅拌,加入安定后搅拌的时间不得少于2h,因脂质体形成有个过程,温度、滴加速度和搅拌时间对脂质体的形成均有影响。

(5)薄膜分散法实验过程中,尽量使脂质在瓶壁上的薄膜平且薄,挥发尽乙醚。

4.质量检查与评价:

(1)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度: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油镜或放大倍数接近的镜头)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并测定最大和最多的脂质体粒径。

(2)异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有色斑块、棒状结晶等。

(3)包封率测定:取3~5ml安定脂质体混悬液置超滤器上,加压过滤,收集滤液。取0.1ml 滤液置25ml量瓶内,加0.5%硫酸的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48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6H18ClNO2的吸收系数(E1%1cm)为454计算未包入脂质体中安定的浓度。 另取lml安定脂质体混悬液置10m1量瓶中,加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播匀。取1m1上

述稀释液至25ml量瓶内,以下操作同未包封安定浓度的测定,计算出安定脂质体混悬液中安定浓度。计算脂质体包封率。

(4)层析柱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钙黄绿素(教师演示):Sephadex G50适量,用生理盐水浸泡24h,装入层析柱中(250cm x 2cm),并用生理盐水平衡。加入制得的超声处理的脂质体混悬液0.5ml,用生理盐水洗脱,分管收集洗脱液。观察脂质体在层析柱上的洗脱条带,先洗脱下来的是脂质体部分,后洗脱下来的是未包封的钙黄绿素。

五、结果与讨论

1.绘制脂质体的形态图,说明脂质体的性状与乳滴有何不同?

2.记录镜下测定的脂质体的粒径。

最大粒径(μm)

最多粒径(μm)

3.包封率(%)

六、思考题

1.注入法制备脂质体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 薄膜分散法实验过程中,脂质体混悬液的外观在震荡或超声后有什么变化?脂质体的粒径有什么变化?

3.制备脂质体时加入胆固醇的目的是什么?

脂质体制备方法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一二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 微脂体起源于1960 年代中期,Bangham博士等人首先提出,在磷酸脂薄膜上加入含盐分的水溶液后,再加以摇晃,会使脂质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小球;196 8年,Sessa 和Weissmann 等人正式将此小球状的物体命名为微脂体(liposo me)并做出明确的定义: 指出微脂体是由一到数层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 所组成的微小的囊泡,有自行密合(self-closing)的特性。微脂体由脂双层膜包裹水溶液形成,由于构造的特性,可同时作为厌水性(hydrophobic)及亲水性(hydrophilic)药品的载体,厌水性药品可以嵌入脂双层中,而亲水性药品则可包覆在微脂体内的水溶液层中。如同细胞膜,微脂体的脂质膜为脂双层构造,由同时具有亲水性端及厌水性端的脂质所构成,脂双层由厌水性端相对向内而亲水性端面向水溶液构成,组成中的两性物质以磷酸脂质最为常见。微脂体的形成是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依照热力学原理,趋向最稳定的排列方式而自动形成。微脂体的性质深受组成脂质影响,脂质在水溶液的电性,决定微脂体是中性或带有负电荷、正电荷。此外,磷酸脂碳链部分的长短,不饱和键数目,会决定微脂体的临界温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影响膜的紧密度。一般来说,碳链长度越长临界温度越高,双键数越多则临界温度越低,常见的DPPC(dipalmitoylp hosphatidylcholine)与DSPC(distearoylphosphatidylcholine)的临界温度分别是42℃与56℃,而Egg PC(egg phosphatidylcholine)与POPC(palmitoyl oleoyl phosphatidylcholine)的Tc 则低于0℃。临界温度影响微脂体包裹及结合药物的紧密度,当外界温度高于Tc时,对膜有通透性的药物,较容易通过膜;此外,当外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时,微脂体脂质双层膜中的脂质,会因为流动性不一致而使微脂体表面产生裂缝,造成内部药物的释出。在磷脂质内加入胆固醇,会对微脂体性质产生下列影响:增加微脂体在血液中的安定性,较不易发生破裂;减少水溶性分子对微脂体脂膜的通透性;增加微脂体的安定性,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微脂体可依脂双层的层数或是粒子大小,加以命名或分类: (1) Multilamellar vesicle(MLV)是具有多层脂双层之微脂体,粒子大小介于100-1000 nm,特色是粒子内具多层脂质膜,一般而言,干燥后的脂质薄膜,

栓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栓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阿司匹林栓起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仪器:电子称、蒸发皿、水浴锅、玻璃棒 2、设备:冰箱、栓模 三、实验原理 1、概念:饮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融化、软化或溶化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2、栓剂的基质:主要分为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广A、天然油脂:a、可可豆脂: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可塑性好, 无刺激性,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熔点为:31?34C,遇体温即 能融化;b、香果脂;c、乌柏脂 (1)油脂性基质i、半合成和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本次实验用合成脂肪酸甘 油酯 C、氢化植物油 「比油明胶:实验室一般不用。 (2)水溶性基质w聚乙二醇类 .泊洛沙姆 (3)乳剂型基质:硬脂酸钠 3、制法:栓剂的制备有三种方法:搓捏法、冷压法及热熔法。目前栓剂的制备主要以热熔法为主 工艺流程为: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脱模-除润滑 剂T质量检查T成品栓剂T包装 附:润滑剂的选择:对于油脂性基质的栓剂,用亲水性润滑剂,如硬脂酸钾;对 于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类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或植物油。 四、实验内容 1、处方分析 (1)处方:混合脂肪酸甘油酯10g 乙酰水杨酸3g 制成肛门栓5枚

(2)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或几乎半透明栓 (3)主治:适用于各种便秘,尤其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4)用法用量:每次肛门内塞一支,保留半小时后上厕所,效果较好 2、制法: (1)将乙酰水杨酸粉末研细 (2)80C水溶使其基质熔融,依次加入药粉,混匀,放凉至稍粘稠,注入栓模,放置凝固后置于冰箱冷藏20mi n,取出刮削,脱模,既得 (3)称重 五、实验结果 1、得到六枚栓剂 2、栓剂重量 六、实验讨论 1、药物称量准确 2、把握好水浴锅的温度 3、灌栓模应一次性灌满,稍溢出模口为度 4、注入栓模后要放置凝固后方可移动 七、思考题 1、在制备脂肪基质时,置换价的计算有何意义? 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用同一模型所制得的栓剂容积是相同的,但其质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根据置换价可以对药物置换基质的重量进行计算,为了保证投料的准确性,保证栓剂中药物含量的准确,在使用不同基质时,由于基质的密度不同,都需要进行置换价的测定,对于主药含量较大的栓剂, 尤具实际意义。 2、栓剂为什么要测融变时限? 栓剂的崩解依赖于体温及腔道分泌液使其溶解,测定栓剂融变时限可保证在适宜体温、适宜腔道环境以及最佳有效治疗时间下,达到最大有效药物浓度;并能保证栓剂所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损失。

实验六 栓剂的置换价测定及其制备 一、 实验目的

28 实验六 栓剂的置换价测定及其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过程。 2.掌握置换价测定方法及应用。 二、 实验指导 栓剂是指药物与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重量的专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它在常温下应为固体,但遇体温时应能溶化或软化。栓剂既可以发挥局部作用,也可以发挥全身作用。目前,常用的栓剂有肛门栓(直肠栓)和阴道栓。肛门栓一般做成鱼雷形或圆锥形,阴道栓有球形、卵形、鸭舌形等形状。 栓剂的基本组成是药物和基质。常用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大类。油脂类基质,如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氢化植物油等。水溶性基质,如甘油明胶、聚氧乙烯硬脂酸酯(S —40)和聚乙二醇类等。某些基质中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易于释放和被机体吸收。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搓捏法、冷压法和热熔法三种。脂溶性基质栓剂的制备可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多采用热溶法制备。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制备栓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为 100目以上的粉末,为了使栓剂冷却后易从模型中推出,灌模前模型应涂润滑剂。水溶性基质涂油溶性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油溶性基质涂水溶性润滑剂,如软皂乙醇液(由软皂、甘油各一份及90%乙醇五份混合而成)。 不同的栓剂处方用同一模型制得的容积是相同的,但其重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为了正确确定基质用量以保证剂量准确,常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

29 置换价(f )定义为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如碘仿与可可豆脂的置换价为3.6,即3.6g 碘仿和1g 可可豆脂所占容积相等。由此可见,置换价即为药物的密度与基质密度之比值。所以,对于药物与基质的密度相差较大及主药含量较高的栓剂,测定其置换价尤具有实际意义。当药物与基质的密度已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基质密度药物密度 =f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不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W M G W f ??= (1) 式中W-每枚栓剂中主药的重量,G- 每枚纯基质栓剂的重量, M-每枚含药栓剂的重量。 根据求得的置换价,计算出每枚栓剂中应加的基质质量(E)为 f W G E ?= (2) 值得注意的是, 同一种药物针对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置换价,所以,谈及药物的置换价时应指明基质类别。 栓剂的质量评定内容,药典规定必须检查其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外观,硬度。另外,还有一些非法定检查指标,如均匀度、粒度、软化点、体外释放实验、生物利用度等。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置换价的测定 以阿斯匹林为模型药物,用半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进行置换价测定。 1. 操作 (1)纯基质栓的制备 称取半合成脂肪酸酯10g 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待2/3基质熔化时停止加热,搅拌使全熔,待基质呈粘稠状态时,灌入已涂有润滑剂的栓剂模型内,冷却凝固后削去模口上溢出部分,脱模,得到完整的纯基质栓数枚,称重,每枚纯基质的平均重量为G(g)。 (2)含药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 掌握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60年代初Banghan等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并证明每层囊均为双分子脂质膜组成且被水相隔开,称这种具有生物膜结构的囊为脂质体。197l年Ryman等人提出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即将酶或药物包囊在脂质体中。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传递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脂质体系一种人工细胞膜,它具有封闭的球形结构,可使药物被保护在它的结构中,发挥定向作用。特别适于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改善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等。 脂质体系由磷脂为骨架膜材及附加剂组成。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磷脂在水中能形成脂质体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磷脂具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当较多的磷脂加至水或水性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对向缔合形成双分子层,并进一步形成椭圆形或球状结构——脂质体。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它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其它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在20~50nm,凡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混悬液,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休,粒径约在400~1000nm;大单室脂质,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属这—类。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包封率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包封率% =(W总 - W游离)/ W总 x 100 式中W总——脂质体混悬液中总的药物量。W游离——未包入脂质体中的药物量。 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有多种,如磷脂质的种类,组成比例,制备方法及介质的离子强度等。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有凝胶过滤法(常用凝胶为Sephadex G50、Gl00或Sephrous4B、6B)、超速离心法、透析法、超滤膜过滤法等,根据条件加以选择。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可按药物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薄膜分散法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可得到小单室脂质体。此法特点是操作简便,但包封率较低。注入法,根据所用溶解磷脂质的溶剂,可分为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胆固醇和脂溶性药物及抗氧剂等溶于适量的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入50~65°C水性溶液中,蒸去乙醚,即可形成脂质体。此法适于实验室小量制备脂质体。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脂质体混悬液一般可保留10%乙醇。反相蒸发法,是制备大单室脂质体的方法,此法包封率高。冷冻千燥法,适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脂质体。熔融法,此法适于制备多相脂质体,制得的脂质体稳定,可加热灭菌。本实验乙醚注入法制备安定脂质体,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钙黄绿素脂质体。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 1.1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脂质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 掌握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60年代初 Banghan 等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并证明每层囊均为双分子脂质膜组成且被水相隔开,称这种具有生物膜结构的囊为脂质体。197l 年Ryman 等人提出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 即将酶或药物包囊在脂质体中。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传递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脂质体系一种人工细胞膜, 它具有封闭的球形结构, 可使药物被保护在它的结构中, 发挥定向作用。特别适于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改善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等。脂质体系由磷脂为骨架膜材及附加剂组成。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 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磷脂在水中能形成脂质体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磷脂具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当较多的磷脂加至水或水性溶液中, 磷脂分子定向排列, 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 疏水的烃链彼此对向缔合形成双分子层, 并进一步形成椭圆形或球状结构——脂质体。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它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其它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在 20~50nm,凡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混悬液, 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 多室(层脂质休, 粒径约在 400~1000nm; 大单室脂质, 粒径约为 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属这—类。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包封率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包封率% =(W总 - W游离 / W总 x 100

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的选择

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的选择 1.脂质体概述 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了脂质体。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纳米。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称为脂质体。此两位学者曾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 某些磷脂分散在过量的水中形成了脂质体,该脂分子本身排成双分子层,在磷脂的主要相变温度(Tm)以上,瞬间形成泡囊,且泡囊包围水液,根据磷脂种类及制备时所用温度,双分子层可以是凝胶或液晶状态。在凝胶态时磷脂烃链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在液态时烃链是无规律的,每一种用来制备脂质体的纯磷脂由凝胶状态过渡到液晶状态时均具有特征的相变温度。这种相变温度(Tin)是根据磷脂性质而变(见下表),它可在-20~+90℃之间变化,双分子层的不同成分混合物可引起相变温度的变化或相变完全消失,当双分子层通过相变温度时,被封闭的 所有这些都明显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它们在生物体系中的行为。 脂质体根据其脂质膜的层数和腔室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和多囊脂质体,单层脂质体。不同类型的脂质体其结构特点各不相同,见下图表。 197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嗜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它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动物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脂质体技术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靶向给药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制药技术。至于药物在脂质体中的负载定位,其取决于所载药物的性质,见下图。

实验报告栓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栓剂的制备(药学、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和操作要点 2.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3.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置换价的测定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 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基质,进行置换价测定。 (2)甘油栓的制备 实验2:甘油栓的制备 以甘油、硬脂酸钠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甘油栓。 实验3: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 以甘油,明胶为原料,通过热熔法制备醋酸氯己定栓剂。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置换价计算公式、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栓剂的质量评定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水杨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 2.设备与仪器:研钵、水浴锅、栓模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132页置换价的测定,包括A.纯基质栓的制备;B.含药栓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肛门栓模(圆锥形);2、乙酰水杨酸用水杨酸代替;半合成脂肪酸酯用单硬脂酸甘油酯。 实验2:实验书133页甘油栓的制备。注意:1、采用【处方二】制备;2、栓模采用肛门栓模(圆锥形)。 实验3:实验书134页醋酸氯己定栓剂的制备。注意:1、栓模使用教学用阴道栓模(鸭舌形);2、处方量放大5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测定水杨酸的置换价,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并计算置换价DV 纯基质栓 含药栓 (计算置换价DV) 实验2、3 :栓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2中,并评价其质量 表2 各栓剂质量检查结果

脂质体的制备概要

实验十五 脂质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脂质体(liposome)在细胞 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2.掌握采用超声波法、冰冻干燥法 和冻融法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脂 质体的方法并了解该技术在细胞 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脂质体(liposome)的制备技术,一般采用超声波法、振荡法、乙醚蒸发法、去污剂透析法、冰 冻干燥法和冻融法等。制备方法 不同,所得脂质体结构、大小不 同,性质和用途也就不同(表15-1)。

种类制备方法大小(m) 特性 多层大脂质体(MLV) 乙醚蒸发法、醇醚水 法、振荡法、液相快 速混合振荡法 0.1~50 易制备,包被物释放 速度慢 单层小脂质体(SUV) 直接超声波法、溶剂 超声波法、乙醚注射 法 0.02~0.05 体积小,适合包被离 子、小分子药物等 单层大脂质体(LUV) 递相蒸发法、去污剂 (胆酸纳等)透析法、 冰冻干燥法 0.05~0.5 适合包被蛋白质、 RNA、DNA片段、 大分子药物及细胞融 合 单层巨大脂质体(GUV) 冻融法5~30 适合包被蛋白质、 RNA、DNA片段, 除菌处理较难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冻融法、冰冻干燥 法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超声波法的原理是:在超声波作用下,磷脂类双亲媒性分子被打碎为分子或分子团,并自动重新排布成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囊泡。冻融法是在超声波法形成的小脂质体基础上,通过冷冻和融解过程使其破裂,重组为大体积脂质体,在通过透析时膜内外渗透压的变化而膨胀为更大体积的脂质体。冰冻干燥法语原理与冻融法基本一致,只在处理条件上有所不同。

三实验用品 1.器材 超声波清洗机、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荧光 分光光度计、漩涡混合器、核酸蛋白检测仪、柱层析装置、冰冻干燥机。 2.试剂 1)磷脂液:100mg经丙酮-乙醚法纯化的卵磷 脂,57.2mg胆固醇,溶于1ml氯仿。 2)荧光液:钙黄绿素(calcein)47mg溶于 100ml Tris缓冲液。 3)Tris 缓冲液:称取Tris 0.12g,EDTA 0.288mg,溶于80ml去离子水中,用0.1 mol/L 盐酸调Ph7.2,再加水至100ml。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 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 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 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及检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60年代初,Begkan等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并证明每层囊均为双分子脂质膜且被水隔开,称这种具有生物膜结构的囊为脂质体。1971年Rymen 等人提出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即将酶或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 2. 脂质体系一种人工细胞膜,它具有洋葱似的封闭球形结构,可使药物被保护在它的结构中,发挥定向作用,特别适于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改善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等。脂质体系由磷脂为骨架膜材及附加剂组成。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磷脂在水中能形成脂质体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磷脂具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当较多的磷脂加至水或水性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对向缔合形成双分子层,形成椭圆形或球状结构一—脂质体。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它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其它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 3.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优势: 1.被动靶向:脂质体进人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而吞噬,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而摄取,形成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的被动靶向性。 2.缓释作用: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3.降低药物毒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有效地在肝、脾和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中浓集,对心、肾有毒性的药物或对正常细胞有毒性的抗癌药包封脂质体后,可明显降低药物的毒性。 4.提高稳定性:一些不稳定的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可受到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 4. 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1、抗肿瘤药物载体:

甘油栓的制备-实验报告

甘油栓的制备 摘要本实验以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水为原料,按照相应比例,采用热熔法,在水浴下使硬脂酸和无水碳酸钠发生皂化反应制备10枚甘油栓,最终得到10枚子弹头形、完整光滑的甘油栓。 关键词甘油栓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 Abstrac t In the present stud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water is for raw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on the melt method, stearic acid an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happen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to be 10 glycerin bolt.Finally we obtained 10 bullet form, complete ,smooth glycerin suppository . Key Glycerin suppositor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甘油栓主要由甘油与肥皂或明胶配制而成。使用时塞入肛门刺激直肠壁, 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起到温和的通便作用。甘油栓因其作用温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短时间内即可促进排便,所以得到大家的青睐[1]].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重庆高教)栓模(十粒) 烘箱研钵药匙烧杯托盘天平玻棒蒸发皿小刀丙三醇(分析纯)无水碳酸钠硬脂酸液体石蜡水 1.2方法 1.2.1处方甘油40g,无水碳酸钠1g,硬脂酸3.5g,水5ml. 1.2.2制备方法由于制模时会存在损失,因此取制15粒栓的量。将1g无水碳酸钠用5ml水在蒸发皿内溶解完全后,加入40g甘油,再缓慢加入硬脂酸,并随加随搅,直至混合液变澄明,倒入事先已预热的栓模内,于室温下放冷,刮掉栓模表面的废 弃物,取出子弹头状的甘油栓. 2.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成功制得10枚甘油栓,外观光滑完整,未出现分层破裂和表面粗糙的情况。但所得甘油栓硬度较硬,且颜色不够白,带一点黄色。 重量差异 最低限度:2.263475g 最高限度:2.630525g 仅有一粒超过限度,因此本次甘油栓的重量差异检查符合药典规定。 2.2 讨论 硬脂酸作为硬化剂,虽然较于最常用处方的硬脂酸4%减少到3.5%,但硬度仍然较硬,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皂化过程不完全,硬脂酸为完全转化为硬脂酸钠。2010 版的《中国药典》中的处方用硬脂酸钠直接和甘油经过加热、溶解、混合制备,避免了硬脂酸和碳酸钠的皂化反应过程,提高了栓剂的质量[3]]。至于出现黄色,是由于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试管夹本身带黄色,污染了蒸发皿内的混合液。 实验完成后,甘油栓出现了“出汗”的现象,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明胶进行调节,如每100g中加入12g明胶,加入明胶也可以对其硬度进行调节[1]。当然,甘油作为水溶性药物,完全可以采用明胶做基质,在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钠做为硬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穆筱梅,梁世强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脂质体的两大类制备方法: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被动载药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包封率高且不易泄露;而主动载药法适于两亲性药物。 【关键词】脂质体;被动载药;主动载药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及靶向作用的特点。三十多年来,人们就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在水相中通过疏水作用形成的,因此制备脂质体所强调的不是膜组装,而是如何形成适当大小、包封率高和稳定性高的囊泡。制备的方法不同,脂质体的粒径可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并且结构也不尽相同。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 被动载药法 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1 薄膜分散法 此法最初由Bangham 等报道,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这种方法对水溶性药物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但是脂质体粒径在0.2~5 μm 之间,可通过超声波仪处理或者通过挤压使脂质体通过固定粒径的聚碳酸酯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质体的粒径。 1.2 超声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法和探针超声波法”,本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问题。 1.3 冷冻干燥法 脂质体混悬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且磷脂易氧化、水解,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1978 年Vanleberghe 等首次报道采用冷冻干燥法提高脂质体的贮存稳定性。目前,该法已成为较有前途的改善脂质体制剂长期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脂质体冷冻干燥包括预冻、初步干燥及二次干燥 3 个过程。冻干脂质体可直接作为固体剂型,如喷雾剂使用,也可用水或其它溶剂化重建成脂质体混悬液使用,但预冻、干燥和复水等过程均不利于脂质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在冻干前加入适宜的冻干保护剂,采用适当的工艺,则可大大减轻甚至消除冻干过程对脂质体的破坏,复水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包封率等均无显著变化。单糖、二糖、寡聚糖、多糖、多元醇及其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都可以用做脂质体冻干保护剂,其中二糖是研究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常用的有海藻糖、麦芽糖、蔗糖及乳糖。本法适于热敏型药物前体脂质体的制备,但成本较高。陈建明等[1]以大豆磷脂为膜材,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采用冻干法制备了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复水化后平均粒径为0.615 1 μm ,包封率98.5%。林中方等[2]采用冻干法制备了鬼臼毒素体脂质体,复水化后平均粒径为 1.451 μm ,包封率72.3%,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脂质体复水化后粒径分布不够均匀。 1.4 冻融法 此法首先制备包封有药物的脂质体,然后冷冻。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的形成,使形成的脂质体膜破裂,冰晶的片层与破碎的膜同时存在,此状态不稳定,在缓慢融化过程中,暴露出的脂膜互相融合重新形成脂质体。何文等[3]分别用反相蒸发法、乳化法和冻融法制备了甲氧沙林脂质体。通过研究发现,冻融法制备的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但是粒径最大。反复冻融可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王健松[4]

国外脂质体载药系统制备技术浅述

国外脂质体载药系统制备技术浅述 []Liposomes as a drug carrier system has many merits,such as targeting and lymphatic orientation, cell compatibility and tissue compatibility, long-lasting effect, reduce drug toxicity, improve drug stability etc. So it is widely used at domestic and abroad. []liposomes ;drug carrier system; manufacture; Banghma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了脂质体,这在药物载体方面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1] 脂质体大多是由磷脂构成,因此他们具有高度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可降解性,脂质体作为载体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承载酶、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国外对脂质体制备研究进展较快,简要综述如下。 从形态上脂质体可以分为单室囊泡载药系统和多室囊泡载药系统,按照平均粒径可以分成小囊泡(粒径v 100nm)、中囊 泡(粒径100-500nm)、大囊泡(粒径>100um)。 1. 脂质体的组成配方 脂质体最主要的成分为卵磷脂(Lecithins )和胆固醇(cholesterol ),其他组成成分还包括类固醇分子、负电荷磷脂、神经节苷脂和为使脂质体具有治疗功能调节性的高分子材料。[2] 实际上,这些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表面电荷、 释放、清除率。该表了脂质体负载表面情况可以改变脂质体在体内的

脂质体制备方法

2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1 薄膜蒸发法该方法是将脂质及芯材(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大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生理盐水),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制得脂质体。尽管薄膜分散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原始,所以尚存在较多缺点。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脂质体的粒径较大且不均匀,为了使其粒径更小、更均匀,可通过超声波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质体的粒径,从而提高包封率。如采用此法制备得到的细辛脑脂质体的包封率达54. 1%[5]。 2.2 超声波法 MLVs的混悬液经超声波处理,再通过 Sepharose 2B或4B柱色谱仪可去除较大的脂质体和 MLVs 。常用的方法有探针型和水浴型。小量脂质悬液(高浓度脂质或黏性水溶液)需要高能 量时用探针型。水浴型更适于大量的稀释脂质。郑宁等[6]采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按均匀设计的最优组合制备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61.58±0.83)% ,粒径均小于2卩m,体外释药达到了长效缓释的作用,60Co灭菌后脂质体较稳定。李维凤等⑺以薄 膜-超声法和乙醚注入法制备硝苯地平脂质体,结果表明薄膜蒸发法和超声法综合使用,所得脂质体粒径均匀,粒度小,且多为单室。 2.3复乳法(二次乳化法)这种方法是先将脂质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待包封芯材的溶液,乳化得到W/O 初乳,其 次将初乳加入到 10 倍体积的水溶液中混合,进一步乳化得到 W/O/W 乳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去除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脂质体,其包封率变化较大,一般为20%-80% 。通过研究发现, 在第二步乳化过程和有机溶剂的去除过程中, 对脂质体的粒径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温度, 较 低的温度有利于减小脂质体的粒径。姚瑶等[8]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的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 不仅稳定性好,80%的粒径分布在 20-30卩m,且包封率为 92. 43%。 2.4反相蒸发法(逆相蒸发法)反相蒸发法最初由 Szoka 和 Papahadjopoulos 于 1978 年提出, 这 种方法适用于脂质成分中磷脂占有较大的比例, 且芯材中水溶性成分较多的情况。一般的制备方法是将脂质等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芯材药物的水溶液经过短时超声振荡形成稳定的W /O 乳液后,减 压蒸发除掉有机溶剂,形成所谓“反相胶团” ,在达到胶态后,滴加缓冲液,旋转蒸发使器壁上的凝胶脱落,然后在减压下继续蒸发,制得水性混悬液, 再除去未包入的芯材,即得到 单层脂质体。因这种方法可包裹较大的水容积, 所以一般适用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等的情况。李淑梅等[9]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操作简单可行,包 封率为 44. 32%。 2.5 注入法将脂质和芯材溶于水中或者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 然后用微量注射器把有机相均速注射到水相(含水溶性药物)中,搅拌挥发除去有机溶剂,再超声得到脂质体。此法根据溶剂的不同可分为乙醇注入法和乙醚注入法。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时若放慢注入速度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脂质体, 并且乙醇注入法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大多为单层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 2卩m以下,操作过程中温度比较低(40 — 50C),该方法适用于在乙醚中有较好溶解度和对热不稳定的芯材, 通过调节乙醚中不同磷脂的浓度, 可以得到不同粒径且粒径分布均匀的脂质体混悬液。许洁等[10]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环孢素 A 脂质体, 包封率高达 87. 09%。 2.6冷冻干燥法 采用低温干燥技术,通过反复包封、冻干和重新融合来实现较高的包封率。冻干法为提高脂质体储存期的稳定性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它改变了液态脂质体不稳定和易氧化的缺点,具有工艺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产品稳定性好等特点。冻干法存在的问题是 :制备工艺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 品中的应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的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携带各种亲水的,疏水的和两亲性物质;它们分别被包人脂质体内部水相,插入类脂双分子层或吸附连结在脂质体的表面。脂质体是一种封闭的双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膜的空心小球。它在结构上类似于人体细胞,对人体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脂质体和不同的制备方可以制成不同大小的脂质体。 脂质组成 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是最常用的。磷脂的主要成份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胺酸(Ps),磷脂酰甘油,磷脂酸(PA)等。其结构可简述为由一个短的离子型(至少是强极性链)的“极性头”和两条疏水性的高级脂肪烃长链(非极性尾部)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的条件下,其极性头与极性头部份相接合,非极性尾部与非极性尾部相接台,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构成脂质的另一类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改变纯磷脂层性质的作用。它象“缓冲剂”一样起着调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构成化妆品用脂质体的表面活性荆主要用卵磷脂,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卵磷脂。天然卵磷脂主要从大豆和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

实验十 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的概念。 二、实验指导 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常见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将适量的磷脂加至水或缓冲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相对缔和为双分子层,构成脂质体。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胆固醇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体的包封率、体内外其他参数。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为20~50nm,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体,粒径约为400~3500nm,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尤如洋葱断面或人手指纹的多层结构;大单室脂质体,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这一类。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1)薄膜分散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2)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醚,继续搅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3)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形成脂质体。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包封率。(4)冷冻干燥法:适于在水中不稳定药物脂质体的制备。(5)熔融法:采用此法制备的 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