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李嘉诚学中国式领导

向李嘉诚学中国式领导

向李嘉诚学中国式领导
向李嘉诚学中国式领导

李嘉诚:超越中西的管理大道

把李嘉诚推崇为实践中国式管理的代表人物,与把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归结为中国式管理一样荒谬。作为华人商业巨头的李嘉诚,与其说是中国式管理的实践者,不如说是中国式管理的颠覆者。

李嘉诚的文化象征意义

如果说香港文化是典型的中西融合文化,那么,作为香港文化代表的李嘉诚就更是这一文化的缩影。

在香港的文化舞台上,中华文化事实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香港文化的裂变与新生,不是体现在传统的文化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中国传统士大夫所鄙视的商业文明上。

就传统文化形态而言,在香港文化舞台上,以牟宗三、唐君毅等为代表的新儒家不过是儒家文化的回光返照;而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文化,不过是一种成人童话,其真正的文化意义可以说相当空洞。

因此,从传统的文化创造来看,香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沙漠”。然而,作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却透过李嘉诚等人的实践,赋予了文化崭新的意义。

李嘉诚等商业巨头的实践,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李嘉诚由寄人篱下到富可敌国,不仅左右着香港经济,而且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李嘉诚在接受西方文明洗礼的基础上,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品质。这给很多人以错觉,似乎李嘉诚的成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技的结合。

然而,如此解读李嘉诚就大错特错了。这实际上是把香港文化简单化了。如果香港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加西方科技这么简单,那就意味着香港根本不曾存在文化冲突与融合,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也就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样,我们谈文化的融合与转化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分析香港文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李嘉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就索然无味了。

超越东方家族管理:李嘉诚的西化管理

然而,现实中的李嘉诚并非那么简单。李嘉诚如果是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简单地相加,就不会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尽管我们说,香港文化是一种拼贴文化,但即使是拼贴也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和心血。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作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嫁接,首先在于他抛弃了传统文化中那些劣根性的东西。若是没有香港所面临的国际商业环境的冲击,李嘉诚就不可能那么迅速而彻底地超越东方家族化管理模式。

在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成人之前,他没有安排任何一个亲属到公司里工作。他一开始就超越了任人唯亲的做法,广泛地聚集全世界的人才。李嘉诚的公司分布在52个国家,有20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外国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完全是在职业经理人的运作之下,这些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外国职业经理人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司,对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持续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嘉诚能够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血缘为纽带的狭隘观念,这对华人来说实为难能可贵。李嘉诚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他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李嘉诚的亲信观,无疑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李嘉诚自己曾经强调: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发展到52个国家。但是其中做人的道理,我自己是中国人,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个人情味永远都是存在的。

李嘉诚说得清清楚楚,他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就意味着,他同时也抛弃了许多“坏的中国文化”,从而做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传统文化对李嘉诚的影响,更多地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而其商业上的思维则更接近于西方。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在李嘉诚的管理之道中并不是主流,而是边缘性的文化。

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说,李嘉诚所具有的东方文化中的孝道、自尊、勤劳、本分、沉稳,是西方文化所缺少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容易使人对中国文化产生盲目自大的错觉。

事实上,象孝道、自尊、勤劳、本分、沉稳等素质,尽管为中国文化所具备,但却不是中国文化的专利,在新教伦理中同样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由于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往往将那些西方文化也具备、甚至西方文化更突出的东西归结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以此种态度是无法科学区分中西文化,也无法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做出正确评判的。

李嘉诚的管理之道无疑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融合基础之上的混沌管理。在李嘉诚的管理中,管理的制度层面主要是西方管理,而管理的文化层面则是融合中西。

李嘉诚:管理需要修已但无法安人

与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是“修已安人”的过程不同,李嘉诚虽然也认为“修己”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但不认为管理是“安人”的过程。

李嘉诚说,“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李嘉诚所说的自我管理,就是中国式管理所说的“修己”。但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李嘉诚并没有强调管理的宗旨是“安人“,而是强调管理者需要使企业生生不息,要赋予企业生命。没有一个企业家或企业实践者,会达到中国式管理的既“安人”又“轻松愉快”的境界。

李嘉诚认为,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高效组织的企业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灰心丧志的员工,同样也难负担光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大将”。挑选团队,有忠诚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谨记光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同样是迟早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因此,管理者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开心。

一生搏击商海的李嘉诚对管理自然有最深刻的体会。李嘉诚十分清楚,管理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不是懂得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针。李嘉诚指出,这路并不好走,企业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已经筋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因此,尽管李嘉诚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真传,十分重视在企业管理中注入感情因素,从而赢得了全球职业经理人的尊敬,但我们绝不能说李嘉诚追求的是“安人”的境界。“安人”是中国式管理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嘉诚对“中国式领导”的超越

李嘉诚还是一个高超的情境领导者。在李嘉诚的领导艺术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单一的“无为型”领导风格,而是各种领导风格的糅合。

李嘉诚把权威型、关系型、民主型、示范型、授权型等领导风格有机地糅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例如李嘉诚公司所有决策制定前都会开会研究,用数据说话。在决策之前,李嘉诚一定仔细研究员工们的建议,当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时,他也会很快接纳。这是典型的民主型领导风格。

在李嘉诚的公司,人员的变动是比较少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员工都愿意为公司奋斗终生。李嘉诚公司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与他充分利用个人人格魅力有直接的关系。李嘉诚麾下的著名经理人袁天凡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是李氏父子,我不会为香港任何一个家族财团做。”同样,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也是因为李嘉诚独特的人格魅力才愿意长期留在和黄工作。这些都是李嘉诚充分运用权威型领导风格的结果。

在北京东方广场工程建设期间,李嘉诚甚至对每一块建材的选择都要过问,表现出明显的示范型领导风格。因为,这个项目是在中国开工的最大项目,意义非同寻常。而在其他国家,比东方广场规模更大的项目,他都全部放权,任何事情都不过问,体现出典型的授权型领导风格。

李嘉诚领导风格的糅合性,表明他对领导科学与艺术具有非凡的把握。李嘉诚的领导风格,完全颠覆了中国式管理对于领导艺术的非科学设想。

李嘉诚是中国式管理的颠覆者

李嘉诚绝不是唯东方文化论者,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而西方文化也不全都是不好的。那种认为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加西方科技的中国式管理偏见,是李嘉诚一直明确反对的。用“商者无域,相融共生”来描述李嘉诚的经营管理之道,是再恰当不过了。

确实,李嘉诚曾经说过,“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诚,我相信无往而不利。”

但李嘉诚所说的“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当然包含“外国人的管理哲学”。任何管理方式都是管理哲学的反映。李嘉诚并没有独尊中国哲学。

比如,在对比范蠡与富兰克林的思想境界时,李嘉诚就曾经指出,富兰克林要高于范蠡。他说范蠡的功成身退是为了个人的“虚妄”,富兰克林在美国独立成功后,“让位”给华盛顿,从另一方面协助建立美国体制,是真智慧、真伟大。因此,富兰克林的人生境界高于范蠡。而富兰克林的思想境界,无疑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或信仰)的基础上的。这难道不是表明,西方哲学也有高于中国哲学之处吗?

同样,我们从华盛顿辉煌的一生中也能看到不逊于富兰克林的伟大情操。华盛顿那种为祖国民族利益而鞠躬尽瘁却丝毫不为权力所动的思想境界,在中国,也许只有在尧舜禹之先贤时代和孙中山等少数政治家身上才能见到。而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我们所最熟识的,恐怕不是秦始皇式对权力的变态追求,就是范蠡、陶渊明式的“虚妄”隐遁了。

而在李嘉诚的管理哲学中,显然是糅合了中西哲学最优秀的元素。在李嘉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儒家宽厚为怀的“仁爱”思想,也能看到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李嘉诚在管理中所实践的文化,无疑是一种代表香港文化的新文化。这种建立在中西糅合基础之上的混沌管理,如果贴上中国式管理的标签,实在有悖于李嘉诚管理之道的本质。

向李嘉诚学中国式领导

过去20多年,大家都这么认为。不过这两年,倡导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知名专家巩胜利指出,凡在美国运作很好的方法,拿回中国用注定是失败的。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能说明完全照搬西方式管理,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应时而生!

对比中西方领导文化的差别,我们发现——

西方是:一头狼带出的是一群狼;一头狼带一群羊会很有战斗力,但一只羊带不了一群狼去打仗,否则狼先把羊吃掉。

中国是:一头狼带出的是一群羊;一只羊带一群狼会很有战斗力,但一头狼带一群羊去打仗,只有狼在前面冲。

中国企业家的领导模式,是喜欢事必躬亲、随处指挥,过程、结果都刻意追求他自己认为的样子,要求下属以他希望的方式做事,随意性大,甚至脾气很大,即便不是因利益关系而特意作的人事安排,喜欢用的人就是对他惟命是从、歌功颂德的人,让他感觉能信任但惯用办公室政治之人,很看重态度,讲求形式,然后才看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企业,本质上是人治的,是以权力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科学领导方式而形成的中国式领导,注定不能抹掉这个印记。

中国式领导需要站在自己文化基础上,博采众长,借鉴西方先进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螺旋式创新成长。在当今的企业界,香港、台湾、大陆都有不少先行者,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从领导的维度去看,在香港最适合我们学习的是李嘉诚,他的领导方式是中西合璧的楷模;在台湾,郭台铭、王永庆不但对产业本质理解很深,在领导上也非常有一套;在大陆是王石和任正非,一个是以制度化来保证,另一个是把“毛式领导”运用得得心应手。

中国企业家的领导模式都很个人化,但是个人化的领导,是一种无效率、无效果的领导模式,时间一久,注定会产生很大的失误,尤其是它难以传承,不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

通过一套制度来保证,在整个公司上下建立领导能力,即提高公司领导商数,将是新时代企业家的重要挑战,公司之间的竞争决胜于各公司领导商数之间的对决!

■中国式领导批判中国式领导的5大问题

中国式领导的成功者,必然精于“术”,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和整合资源。然而,这只是最后的表现形式。要做好一个中国式领导者,更强调的是个人心性修为,对领导者内在要求更高。

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和行为方式去感召所属群体及关联人群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或者实施这个感召过程的人。广义的中国式领导,则是创新型中国式领导,指通过中国传统和现代、中西方结合的优秀文化、先进思维和全球通行行为规则去感召所属群体及关联人群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或者实施这个感召过程的人。它是中国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产物,其核心是“中国理念、西方标准”,是一种适应中国企业在国内运作和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领导管理模式。

创新型中国式领导,正是我们倡导和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式领导的5大问题

狭义的中国式领导,对当前处于草创、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起着重要的维持作用,但其中很多思维,对希望发展成成熟的企业,反而先见其害。

● 中国式领导的特点,在于随意性太大,缺乏理性分析支持思维,这样使得企业的整个管理基础大为缩窄。

许多中国企业的运作,根据其领导者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而不断修订,非常浪漫,其成败得失取决于企业的一把手,或者管理层的相对平衡协调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规模较大、较为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极深的政治思维烙印。他们也常常被看作是有政治家素质的商人。

这虽然可看作是褒扬之语,但是企业家思维政治化,既影响领导人的专业水准形成和巩固,也导致企业命运落在个人很可能情绪化的判断和决策之中,极为危险。

● 中国式的领导,长期处于芜杂矛盾的商业伦理之中,这种矛盾的伦理观,同样被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说中国式领导与西方式领导完全相背并不准确,因为中国式的管理信条中包含了现代所有的管理原则。但这种容易造成人格分裂的管理哲学,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等于时刻要准备,用自己的左手去捏住右手,下一步又变成用右手钳制左手。这种二元论的思路,最直观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使用,用人不疑与用人要疑,会发生在同样一对领导和下属之间,就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替。而不同的个案之间,又很难抽象提炼出一个疑到不疑或者不疑到疑的分野标准。

● 中国式领导更多着眼于结果的完美和谐,但是实施环节缺乏标准,易导致企业在商场竞争的相当多基础精神方面为“中国式领导”所损害。

中国式领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中庸思想”。往好处考量,中庸的领导思维,可以归纳为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他,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成功领导者的中庸之道,其标准乃是希望营造一个氛围:没有过与不及,没有或偏或颇,没有过猛过宽,或过刚过柔,没有或左或右,而是随时皆宜,随地皆宜,随人皆宜。这俨然是管理界追求的最高境界。曾经有人认为西方管理是“法、理、情”,东方管理是“情、理、法”,总是按次序来强调“法”或强调“情”,有失偏颇。

其实“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法为基础,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组织典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

在种种美好的描绘和阐述之中,我们只能发现无奈的现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语境产生的结果是滑稽的——中国式领导是最讲原则的,也是最没原则的;最讲信用的,也最没信用的;最

讲礼义的,有时候也是最不按照牌理出牌的。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和稀泥”。

● “平衡”是中国式领导中又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之下,公平竞争及狭路相逢决胜的勇气,也因为显得较为青涩而变得不合时宜。

在中国式领导中,强调的是相机而变,而且更多时候,个人需要应集体和组织来做出调整。虽然看上去符合管理原则,但实际上,职员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往往因为集体负责的精神而被摊消和消耗。于是,明哲保身、推诿责任的平庸主义,渐渐成为大多数员工应对神鬼难测的上司时的博弈对策。中国式领导强调的“修身”和“中庸”,直接制约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授权不清导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尴尬,只怕是怎么强调企业成员的德行和懿范都不能解决的。

● 中国式领导模式下,不仅仅是职员和下属战战兢兢,时刻揣摹和配合上司意图,作为领导者,欲实施中国式领导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中国式领导的成功者,必然精于“术”,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和整合资源。然而,这只是最后的表现形式。要做好一个中国式领导者,更强调的是个人心性修为,对领导者内在要求更高。

中国式领导面临挑战

在美国企业,干不好可能会被替换,在日本,经营不善的企业老总甚至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谢罪”。但对自身内在提升要求很高的道德压力并没有对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造成太大压力。他们选择的是中国式领导的驭下和对外之道,很多时候,放弃了对自己德行和品质的不断深究。

正所谓通向天堂的道路都是窄门,中国式领导也大可以作如是观。

在价值观层面,在目标导向和个别情景案例中,中国式领导的魅力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全球化带来商业生态急剧变化的今天,500强企业呼风唤雨,强者越强的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已经很难倚仗伪中国式领导作为长治久安的应对工具。

我们不排除三五个具有这种传统基因的领导者,可以得心应手地施展中国式领导艺术,把企业带到一定的高度。但我们深信,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大中小企业,依然无法靠伪中国式领导自保与壮大,它们注定要经历一段西方现代管理的洗礼,从而汰弱留强,逐步提升,最终成为现代商业游戏规则下能够存活和健壮的一群。

■伪中国式领导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伪中国式领导,是指披着中国文化特色外衣而实际上是糟粕的领导方式。典型的伪中国式领导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新型演化者,如政治军事化领导、权谋领导、中庸式领导;二是与生俱来者,如家长式领导、集权文化领导;三是深藏不露者,如领导与管理不分。

有个寓言故事:一条猎狗把一只兔子赶出窝后正在追赶,牧羊人见状便调侃:“小的比大的跑得更快!”猎狗回应:“我是为一顿饭而跑,而兔子是为性命奔跑!”

在企业团队中,由于角色和目标不同,就像猎狗和兔子一样被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动力自然也不一样。这正是企业领导的必修课。调查显示,领导力和领导的效能是亚洲企业的员工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但现实中,不少伪中国式领导在深深地危害着中国企业的稳健成长。

伪中国式领导,是指披着中国文化特色外衣而实际上是糟粕的领导方式。典型的伪中国式领导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新型演化者,如政治军事化领导、权谋领导、中庸式领导;二是与生俱来者,如家长式领导、集权文化领导;三是深藏不露者,如领导与管理不分。

新型演化者之一:过度的政治军事化领导

信奉政治军事化的领导者,大多与其军人出身不无关系。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底,在中国按营业额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达200人。在房地产行业,企业总裁中军人出身的达80%以上。尽管政治军事化领导在特定阶段可以创造神话,但随着决策和激励机制的日益精确和复杂化,以理想和斗志为核心的政治军事化领导为主导的企业变革就变

得渐趋危险。

TCL智能家电工业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李劲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这种领导方式主观性太强,决策不够民主,权威太大,总认为企业的江山是自己打出来的,错误决定也要下属贯彻执行,而自己不管犯多大的错误,总是轻描淡写,容易给下属带来伤害,甚至使他们不敢贸然谏言。”

2005年11月,65岁的“三九教父”赵新先被刑事拘留。执掌三九集团近20年的他曾身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和C EO等重职。他曾带领三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赵新先的领导风格具有浓重的军人色彩。公司运营、管理、人事任免等都显示出赵氏的铁腕和权威。他在三九集团会上对企业中层干部发言时就说:“三九是我一手做大的,没有我赵新先,哪有你们的今天。”他还一直试图用政治军事化的领导和管理方

式去解决企业所有问题。但企业毕竟不是军队,企业完全政治军

事化领导的背后往往是简单化、偏激化、专断化。这既是他兴盛之道,也是他最终走向末路的主因。

“病根”批判:企业文化和执行规则过于政治军事化,领导行事过于专断,个人权威“奴役”团队力量。

新型演化者之二:权谋领导

权谋术已从过去的政治领域嫁接到企业经管领域,不少企业家和经理人还乐此不疲。由于权谋领导思维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企业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诸侯文化和派系斗争。

TCL总裁李东生已经感觉到了内部的派系诸侯对企业的伤害。他在反思自己的失误时说:“对一些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管理干部过分碍于情面,继续让他们身居高位”,致使“在企业内部形成诸侯文化的习气长期不能克服,形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山头和利益小团体,严重毒化了企业的组织氛围,使一些正直而有才能的员工失去在企业的生存环境”。

TCL遇到的问题,在中国企业中比较普遍,并已成顽疾。权谋领导虽然一时能摆平对手或时局,但从长期看,它制造出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是可怕和破坏性的。因为它不是以制度和业绩为根本,而是以人情和帮派为基础,这与现代企业制度和领导本质背道而驰。

“病根”批判:企业政治生态恶化,部门领导之间或领导与团队之间出现信任危机,良性沟通机制难以建立。

新型演化者之三:中庸式领导

《一个浙商的22条商规》要人们切记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的古训。“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要注意“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派系纷争”。不要把获得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有派系纷争可能的任何一方。同时,“不要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并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

这不仅仅是一个现代中国企业家的经营实践心得,恐怕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商人普遍推崇的经营“圣经”——中庸之道。从领导风格上讲,它属于“无为”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好人领导”。它的本质,是对领导方式进行定性而不是定量,所以领导行为常常见风使舵、弹性很大,亦可称之为“弹性领导”。

试想,一个只会描述梦幻般远景、协调关系、圆滑,以及激励只有口号的企业领导,其下属会信赖吗?

“病根”批判:领导行为原则性不足,不利于树立领导威信,常常延误甚至耽误企业发展机遇。

与生俱来者之一:家长式领导

在中国,推崇亲情文化和家长式领导的企业不在少数。家长式领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独裁性领导。

原雅虎中国总裁、现奇虎总裁周鸿事必躬亲,处世方式比较强势,给人一种压迫感,所以有员工用“沙皇”来形容他独裁性的领导风格。其实他的愿望并非如此,而是希望有一个充满战斗激情的团队,但事与愿违,后来他把自己的思路归纳为“弱管理、强领导力”。

在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中,扛着所谓“强领导力”旗帜的老总并非少数,他们实施的其实就是独裁性领导。

原巨人公司老板史玉柱检讨自己失败教训时就表示,原来公司董事会是空的,决策就是由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并告诫别人,决策权过度集中危险很大。

“病根”批判:企业领导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下属或团队跟自己一样拥有出众的才华。领导长此以往,将使员工最后都由“狼”退化成“羊”。

与生俱来者之二:集权文化领导

2006年6月,TCL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一些创业元老级人物纷纷隐退。李东生则身兼TCL集团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TTE董事长等多职,由幕后走向前台。

这场变革与李东生最近的反思息息相关。现在“要开展一轮彻底的、触及灵魂的文化变革与创新活动”。在此背景下,TCL终于由分权而治转变为集权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TCL分权而治的传统。有业内人士认为,“分权而治不利于树立领导权威,领导反而受制于部属,国际化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中大集团总裁助理、战略研究专家邵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领导要保持创新活力,就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集权制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创新意识。”他还认为,国内企业领导不是权威不够,而是权威过头;TCL真正的症结不是文化变革问题,而是国际化战略本身有问题,李东生及其团队应改变领导风格来提升领导力。

事实上,国内企业采用集权式领导的很多。但它是不是企业全球化需要的中国式领导呢?恐怕没人敢肯定。

“病根”批判:采取集权制,决策权过分集中,导致决策难以民主化与科学化而使企业风险难料。

深藏不露者:领导与管理不分

韦尔奇曾语重心长地说:“别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

但领导与管理可否兼而为之?事实是,过度管理常导致领导缺乏,而过度领导又常导致管理缺乏。如何让二者有机平衡,是

企业常胜的关键。由于领导和管理的角色和定位不同,所以其行为模式差异也很大。领导者是创新地指引团队迈向未来,而管理者则是按部就班地带领团队完成预定目标。

约翰·科特则进一步指出,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花在领导上的时间,已由40%增加至80%,即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也要花20%的时间用于领导。由于企业变革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领导而非管理,因此缺乏领导将导致发生错误的几率激增,也常使不事领导的高阶主管落入各种陷阱。

国内企业家尤其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壮大后,有多少能心甘情愿地把企业交给经理人去打理,自己真正去做“领导”的工作?

“病根”批判:角色定位不清,不利于领导与管理团队发挥协同作用。

批判伪中国式领导现象,并不是与某个企业或具体企业家有什么过结。我们急切希望中国企业能由伪中国式领导质变为真正的中国式领导。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威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表示:“我不觉得中国式领导与西方式领导会产生冲突,我们的中国员工就非常喜欢史密斯公司这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西方企业文化,它成为我们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中国企业领导者注重人情化,西方领导者追求理性化,但两者具有优势互补性,一旦有机结合,对企业发展就非常有利。” 中大集团总裁助理邵雨补充说。

“在实际领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西方领导的科学性,同时将中国式领导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切不可只强调艺术性,因为失去科学性的艺术性领导将导致随意性。” 大连振邦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慈焕玉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

领导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需要中国元素,也需要他国养分。正如国内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关键要把握好中国式领导的核心——“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附文: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大管理包括领导,小管理则不包括,但两者概念又不同。管理主要在于计划、组织和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并把事情做对,以建立企业秩序;领导主要是确定方向与愿景、协调关系和激励员工,并做对的事情,以打破陈规而着力变革。

领导是艺术,管理是技能,但两者没有优劣之分,也不能相互取代。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行业,领导和管理各有偏重。

■创新中国式领导

中国式领导要适应国际化,企业家就要从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思维变革入手,努力把自己的领导风格锻造成建设型而非防御型。下面主要从具体企业及其领导者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式领导究竟该如何创新。

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创新点:中西合璧,人企合一。

柳传志:领导交班“无缝衔接”创新点:成功让企业第二代守业者分业而治。

张瑞敏:上下同欲者胜创新点:定量领导罚度,用企业文化践行全员沟通。

牛根生:大胜靠德,财散人聚创新点:以财做旗,以德树人。

任正非:狼性精神和危机领导创新点:“狼”、“狈”执行有度。

周枫:战略指挥部与事业经理人并驾创新点:给职业经理开辟一条与企业共荣共辱之路。

李嘉诚创业故事

李嘉诚创业故事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一九五五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常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

李嘉诚语录100条

10、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1、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 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长江? 12、随时留意身边有没有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 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13、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 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 14、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 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15、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 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6、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 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许多。 17、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 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 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18、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 19、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 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

成功。 20、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21、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22、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23、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24、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和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25、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了一些经营的要诀。 26、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这些,是我用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27、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28、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29、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道和成功历程

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道和成功历程,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不过,李嘉诚自己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机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每天,他起早摸黑,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变得勤快能干,也使他具备了察颜观色的高超本领,所有这一切对他日后从事的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好推销工作的。刚开始做推销工作,李嘉诚因没有经验而屡屡碰壁。为了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他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背一只装有商品的大包,长途跋涉,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过去,在茶楼打工时,他就善于揣摩陌生人的心理,现在做推销,他的这一特长便有了用武之地。 一次,李嘉诚推销镀锌铁桶。他跑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因为李嘉诚知道,老太太一般都喜欢串门聊天,如果她觉得铁桶好,会自然而然四处宣传,这样,只要李嘉诚卖动一只,就等于卖出一批。结果不出所料,他的推销,大获成功。事后,李嘉诚得出如下结论:“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 还有一次,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均无人问津。一天上班前,他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后进行推销,这时,清洁工正在打

销售宝典(培训教材)

销售宝典 【销售的境界】1、顾客要的不是便宜,要的是感觉占了便宜;2、不要与顾客争论价格,要与顾客讨论价值;3、没有不对的客户,只有不够好的服务;4、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卖;5、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产品;6、没有卖不出的货,只有卖不出货的人; 7、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有方法。 【销售之王乔·吉拉德的经验】1、为每一次与客人约会做好准备;2、常与对你有帮助的人吃饭,不要只懂跟同事吃饭;3、穿着合适衣履; 4、不抽烟,不喷古龙水,不说低俗笑话; 5、用心聆听; 6、展示微笑; 7、保持乐观; 8、紧记"马上回电"; 9、支持你所卖的产品;10、从每一项交易中学习。 【优秀销售的六大特点】1、80%的业绩来自1-3个核心客户;2、跟客户的关系非常深,总是跟客户在一起;3、会专注于某个行业,对某一类客户了解非常深;4、会花几个月以上的时间重点攻克一个客户;5、在圈子里很活跃,总能得到第一手信息;6、在非工作时间和客户在一起更多,因为更有效。 【销售之道】1、生客卖礼貌;2、熟客卖热情;3、急客卖时间;4、慢客卖耐心;5、有钱卖尊贵;6、没钱卖实惠;7、时髦卖时尚;8、专业卖专业;9、豪客卖仗义;10、小气卖利益。 【销售不跟踪,最终一场空!】美国专业营销人员协会报告显示:80%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如何做好跟踪与互动? 1、特殊的跟踪方式加深印象;2、为互动找到漂亮借口;3、注意两次跟踪间隔,建议2-3周;4、每次跟踪切勿流露出急切愿望;5、先卖自己,再卖观念。 【销售人员必须要会回答的问题】销售心理学中,站到客户的角度,客户都有以下几个疑问:1、你是谁?2、你要跟我介绍什么?3、你介绍的产品和服务对我有什么好处?4、如何证明你介绍的是真实的?5、为什么我要跟你买?6、为什么我要现在跟你买? 李嘉诚谈销售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这是我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 很多人一谈到销售,就简单的认为是“卖东西”,这只是对销售很片面的理解,其实人生无处不在销售,因为销售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需求、判断需求、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比如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进行自我介绍,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销售;再譬如我们做一个学术报告,就是在向与会者销售自己的一些观点,诸多种种不胜枚举。 但在实际中很多人的销售并不是很成功,营销人员拼命的预约、讲解、讨好客户,跑折了腿、磨破了嘴,可客户就是不买账;追其原因,其实就是分析、判断、解决需求有了偏差,对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的目标就很难达成。 经常看见营销人员见到客户就迫不及待的介绍产品、报价,恨不得马上成交,听着他的专家般讲解,往往让人感叹其销售知识的匮乏,使得他的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销售是有规律可循的,就象拨打电话号码,次序是不能错的。销售的基本流程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此结合本人多年实际销售工作经验和销售培训的粗浅体会总结出销售十招,和大家做一分享。 第一招销售准备 销售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达成交易的基础。销售准备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个人的修养、对产品的理解、心态、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客户的了解等等,它涉及的项目太多,不在此赘述。 第二招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 良好的情绪管理(情商),是达至销售成功的关键,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情绪低落的人沟通。积极的情绪是一种的状态、是一种职业修养、是见到客户时马上形成的条件反射。营销人员用低沉的情绪去见客户,那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失败的开始。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见到客户就应该立即调整过来,否则宁可在家休息,也不要去见你的客户。 因而在我们准备拜访客户时,一定要将情绪调整到巅峰状态。 什么叫巅峰状态?我们有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今天做事特别来劲,信心十足,好像一切都不在话下,这就是巅峰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办事的成功率很高。可这种状态时有时无,我们好像无法掌控。其实不然,这种状态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掌控的。比如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就能很快的进行自我调整到巅峰状态。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情绪调整巅峰状态呢?怎样才能掌控这种状态呢? a)、忧虑时,想到最坏情况 在人生中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寻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了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因而当出现忧虑情绪时,勇敢面对,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能够接受,就OK。b) 、烦恼时,知道安慰自我 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有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如果数数我们的幸福,大约有90%的事还不错,只有10%不太好。那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呢?c)、沮丧时,可以引吭高歌 作为营销人员,会经常遭到拒绝,而有些人遭受拒绝就情绪沮丧,其实大可不必。没有经过锤炼的钢不是好钢。沮丧的心态会泯灭我们的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篇一: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 阅读:733 views | 标签:, , 【篇二: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1:扎克伯格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 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 创办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 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 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 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 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 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 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建 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 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 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 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 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给人的忠告 “如果你任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2002年5月17日下午,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来到汕头大学,给汕头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一个忠告。 李嘉诚先是汕头大学的主要赞助人,但是此次他是作为汕大商学院学生“经济沙龙”的主讲人和师生们见面。这堂课的讲题是:“公司战略”。 一位同学问道,李先生手下有许多杰出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谓“卧虎藏龙”。请问您是如何降龙伏虎,激励和约束他们,使得他们既能接受管理又保持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此,李嘉诚回答说: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比较幸运的。他们与我的关系非常好。一方面,我自己也曾经打过工,受过薪,我知道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所以,我的所有的行政人员,包括非行政人员,在过去10年至20年,变动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譬如高级行政人员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为什么?第一,你给他好待遇;第二,你给他好的前途,让他有一个责任感,你公司的成绩跟他是百分之百挂钩的。另外要有个制度,山高皇帝远,一个人好的也会变坏。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如果你用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如果是一个跟你共同工作过的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方向,对你的感情都是正面的,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的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才可以做你的亲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你要派

三个人每天看着他,那么这个企业怎么做得好啊! 一位同学提问:“当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公司内部应进行多方面的变革以适应这种调整。请问,您认为哪些方面的调整最为重要?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错?哪些环节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 李嘉诚先生回答:“最要紧的是提出正确的方针,但是你作出正确的方针之前一定要拿到最确实的资料,这是绝对不能错的,这是第一点。流动资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没有流动资金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撞板。还有,这样的改革,非常重要的是公司同事的士气。我们是一个国际公司、综合企业,就是不是一个行业的,有非常多的不同的行业。我们公司的组织是: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 同学问:当您发现一个发展机遇,而你的意见与其他人的意见相左时,您怎么处理? 李嘉诚:你自己应该知识面广,同时一定要虚心,听听专家的意见。我常常是这样,假如一个项目我认为是不好的话,我还是非常虚心地听。有的时候,可能百分之九十是你认为不好的,但他讲的百分之十是你不知道的。那么这个百分之十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当然,自己作为一家公司的最后决策者,一定要对行业有相当深的了解。不然的话,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出错。今天跟从前有一个不同,传统的行业如果出错错不了多少,但是今天的决定错了,可以错得非常离谱。 李嘉诚半开玩笑地说,今天要是香港记者来听我讲,掏一万元都会愿意听的。我想,虽然这是笑谈,但这里边包含了李嘉诚先生的从

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 篇一:成功人士的故事 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

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

李嘉诚,励志故事

李嘉诚,励志故事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

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 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

主观能动性---十个案例白手起家

成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下通过十个案例来说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一、十个案例 案例一:第一个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企业家、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香港十大最具权势的财经人物之首……拥有这些殊荣和名望的是一个当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李嘉诚。从一无所有到“塑胶花大王”、“地产大亨”,成为到今天风光无限的世界华人首富;从未遇过一年亏损,被世人奉为“超人”;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缔造的“商业神话”,已成为众多创业者的楷模,他的名字就是成功者的代名词。 分析:李嘉诚有一段关于鸡蛋的理论。他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着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李嘉诚用一个鸡蛋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是的,人生就像是一个鸡蛋,外表看上去毫无吸引人的地方,而且还极容易破碎。可是,如果这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实现一种自我的突破,那么最终就能打破包裹自己的这层蛋壳,不但可以就此看见外面的世界,而且将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突破是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去

汇聚企业文化讲解

汇聚企业文化讲解 问好训练:好、很好、非常好、越来越好、YES呕YES、你是最棒的!(拳头、拳头、拳头、两拍掌) 人生三宝 鼓掌(相关事宜)双手掌在心上、幅度要大、速度、力度十指连心会遗传你的基因,很多人很聪明,但不够智慧,都是很精明,但不够高明。 微笑 放下(接受)是一种境界:放下内心(佛和婆罗门;和尚背美女的故事)放下手机、爱情、亲情、放下才能更好的承担不接受就不能承担。 猪中美女 大气 汇聚企业文化: 忠诚企业文化、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人才都是被企业文化塑造出来的。 相信:只有你百分之百的相信汇聚企业文化,你才能成为汇聚人才有机会(孩子、狼孩)很多时候我们糊里糊涂被各种环境影响着,和比尔盖茨是邻居,或贼是邻居 汇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汇聚的企业文化好! 赢在起点还是转折点。

好的企业文化和不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影响 好多人什么都不缺,就缺激情 不好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播放被传销的毒害) 如何改变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汇聚的企业文化。 变态:改变状态,改变心态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找份好工作. 亮剑的军魂 汇聚公司不需要能人,汇聚公司只需要组织当中淘汰简单人信仰(死不叫死叫牺牲、光荣),企业流淌着同一血液的思想。 孙悟空拔一根毛,噗的一下出来一群小孙悟空,如果里面出现牛魔王、出现白骨精要不要拿下,坚决要拿下!因为你的血液里流淌的不是孙悟空的血液。 很多人扭转不了观念,今天你到汇聚公司你不是来打工的也不是聆听知识的,你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要进入汇聚,你必须把汇聚的企业文化搞清楚,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汇聚企业文化。只要你努力拼搏,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在汇聚有你一席之地。 文化只对一种人有用,那就是相信。你越相信,其价值越大,假如你不相信,它就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一些字而以。百度、阿里巴巴、汇聚等人的一生就在关键几步,你关键几步没走

李嘉诚的创业启示

李嘉诚的创业启示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 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的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同时,笔者了解到,国外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自行创业的中小企业中,有40%的小 老板,在创业的第一年就不得不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而存活下来的60 %中,约有八成无 法欢度五周年庆,更令人惋惜的是,能够熬过5年的中小企业主,其中只有20%能继续走 完第二个五年。 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创业、正在创业的朋友他们都因遵循谭小芳老师建议的成功法则,所以他们创业成功了。由于电话和邮件形式的答复没有效率,出于帮助更多志于在创业的朋友,谭小芳吸取李嘉诚和诸多成功、失败的创业者经历,特整理出关于创业的十个忠告一一 公布于下: 1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 台湾著名企业家张忠谋在黑金横行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从来不走后门、不走政商关系,更拒绝钻法律漏洞,赢得企业界和民众的极大尊重,官员也因此从来不敢故意刁难他的企业。 2、善于决策 特别强调: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方案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四川长虹(行情股吧)总裁倪润峰1996年率先拿起价格武 器将彩电大幅降价,从而确立国产彩电的主导地位,正是看准市场、果断决策的典型。 3、相信自己

传承 家族信托经典案例分析汇总

传承家族信托经典案例及分析汇总 财富灵活传承家族信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约 定各项条款,包括信托期限、收益分配条件和财产处置方式等,如可约定受益人获取收益的条件如“学业规划”、“结婚”“年龄阶段规定”等等,以此来保障继承人的理性选择,避免继承人好逸恶劳。 案例1:戴安娜王妃的遗嘱信托 在1993年,戴安娜王妃立下遗嘱,自己一旦去世,要求将她1/4的动产平分给自己的17名教子,而另外3/4财产则留给威廉和哈里王子,但必须要等到他们25周岁时才能予以继承。1997年12月,戴安娜遗嘱执行人向高等法院申请了遗嘱修改令,为了保护两位王子,修改了部分条款的细节,将他们支取各自650万英镑信托基金的年龄提高到30岁,到年满25岁时能支配全部投资收益,而在25岁之前只能支取一小部分,并且要获得遗产受托人的许可。戴妃1997年猝然离世后,留下了2100多万英镑的巨额遗产,在扣除掉850万英镑的遗产税后,还有1296.6万英镑的净额。经过遗产受托人多年的成功运作,信托基金收益估计已达1000 万英镑。 评价:戴妃香消玉殒后,交付信托机构的遗产经过专业的运作,实现了资产的大幅增值,并保证受益人每年都有丰

厚回报。国际经济形势的诡谲多变没有给她的遗产造成多少负面影响,这首当其冲归功于她的远见卓识和家族信托的魅力,才能使母爱不仅荫蔽两个儿子,还惠及儿媳和后人。家族信托的安排可以避免财富缔造者们去世后,家庭悲剧、亲情离散、企业分崩离析等不幸的频繁上演,保障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等,避免子女败家。 财产安全隔离家族信托还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即是通过信托框架将传承资产从个人资产剥离,以避免未来在个人或企业遇到风险或倒闭时,个人资产被无限卷入,同时避免离婚等家族事件对企业经营和资产造成影响。 案例2:默多克的家族信托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通过GCM信托公司设立并运作家族信托,默多克家族持有新闻集团近40%的拥有投票权的股票,其中超过38.4%的股票由默多克家族信托基金持有,受益权人是默多克的六个子女。默多克与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是这个信托的监管人,拥有对新闻集团的投票权;而默多克与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的两个女儿仅享有受益权而无投票权。这样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就牢牢掌握在默多克家族的手中。在默多克与邓文迪离婚案中,邓文迪只分得2000万美元资产,与默多克134亿美元总资产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离婚之事丝毫未影响新闻集团的资产和运营。 评价:现实中我们的许多高净值客户都是多家企业的实

企业管理规范的僵化

浅谈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三部曲 国外企业往往是企业比企业家更知名,如沃尔玛,通用。但海外华人的企业大都是企业家比企业有名,如企业家李嘉诚;国内的大企业则多数是企业家与企业有同样的知名度,如提到海尔,会想到张瑞敏;提到华为,会想到任正非;提到阿里巴巴,会想到马云;提到联想,会想到柳传志。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的文化崇尚个人魅力,重人不重制度,人治大于法治。 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的管理可以粗放化、显示“人治”的部分,通过创业者的高瞻远瞩,通过灵活应变获取发展;在完成了初期阶段以后,其管理则要靠制度,也就是说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走过成长阶段后显得尤为重要。在引进规范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和困难,其根源往往在于企业内部干部员工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的惯性特征。为此,合易咨询顾问总结多年帮助企业推进管理变革的经验,提出管理规范的僵化、优化、固化三部曲。 第一步:僵化管理规范—站在巨人肩上 管理规范最基本最简单的手段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反思,找到企业的薄弱环节和困扰企业的关键点,总结企业自身的经验教训,这需要专家顾问和企业方共同实施;二是向他人学习,向标杆企业学习,向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广泛学习,谨慎接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经有个老总提出了“僵化”方针,说“在没有充分的学习运用、总结经验之前任何人没有资格怀疑,也没有资格评论新的管理规范是否适合企业,只有真正的严格执行后才有资格进行评说。”僵化就是学习初期阶段的“削足适履”。就要学习人家先进经验,要多听取顾问的意见。首先各级干部要接受培训搞明白,在不懂之前不能误导顾问,否则就会作茧自缚。在没有明白流程的真正用意前,不能有改进别人的思想。 如:某企业的部分中层经理在引入绩效管理系统时,虽然认可顾问的理念,但对于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绩效面谈有些排斥,认为没有必要,面谈浪费了正常的经营时间。但咨询顾问在调研中发现实际上员工非常希望获得绩效的正式反馈信息,并获得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咨询顾问的坚持推动下,企业的老总下达了绩效面谈必须僵化执行的命令。僵化执行三个月后,咨询顾问发现,绩效评估结果的投诉率接近于零,上下级之间就评估结果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 第二步:优化管理规范—实施自我批判 开始的僵化是为了更彻底的了解,更有选择性的批判吸收。辨证、历史地看待僵化是极其重要的,僵化是有阶段性的,僵化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僵死。经过两三年的僵化运作后,企业的管理规范逐步成熟稳定后,一般的企业就到了优化的阶段。优化首先要建立在已经全部学会理解的基础上,优化的原则是改良主义。 如:某成长型企业在引进人力资源管理规范项目后,坚持业绩评价与员工素质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决定员工的当期绩效薪酬水平。在引进后的一年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让部门经理在进行工作指导时结合员工的能力表现,使评价更全面,对员工的行为更有指导性,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各岗位员工任职资格、能力水平的细化、标准化,对公司的培训和人才引进提供了更为细化的信息。但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能力的评价逐步成为管理者调节员工考核成绩的调节池。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企业与咨询顾问的深入研究,优化了原来的模式,改为通过业绩评价决定当期薪酬,能力评价作为员工薪酬晋升和职业发展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转变后,评价更为客观,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关系也更为清晰,各模块之间的切合度也越来越高。 第三步:固化管理规范—夯实管理平台 优化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和受约束的,如果没有规范的体系进行约束,创新就会是杂乱无章、无序的创新。我们要象夯土一样,需要一层层夯上去,一步步固化创新

现代的成功人士的故事

1.中国首富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2.联想CEO柳传志的故事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

李嘉诚创业的励志故事

李嘉诚创业的励志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