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d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E s>1,供给富有弹性。

(2)E s<1,供给缺乏弹性。

(3)E s=1,供给单位弹性。

(4)E 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 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是

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

12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考点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

1.生产者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边际产量(MP ):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二、产量曲线

1.

L

2.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 1.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①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②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

3.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也就是可化)。

4.成本曲线

(总固定成本)

(产量)

(平均总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Q

5. (1)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 (2)生产率: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一: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由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简单定价法则:

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

求价格弹性。弹性低,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随着需求

价格弹性增高,则价格将逐渐接近于边际成本。

二、价格歧视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

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

场之间流动。

3.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

考点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的需求

生产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劳动的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三: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措施

一、垄断

1.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

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

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

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

2.政府干预措施

(1)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

二、外部性

(一)含义: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

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二)分类

1.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

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2.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

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2)外部不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付出代价。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税收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1)使用税收(外部不经济)和补贴(外部经济)手段。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消除外部性的现代方法: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 (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等量消费),非排他性(都能消费)

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

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 (五)公共物品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形态及计算方法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 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民总收入(GNI ):就是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5.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考点四: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

S

I Y 1

11=-=??β,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S 为边际储蓄倾向。

净出口 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代入上式:

均衡国民收入Y=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Y+投资 +政府购买G +净出口

考点六:总需求和总供给

1.影响因素:

(1)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2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另外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求模型

(1)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短期来看,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当总供给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考点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计算GDP 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1.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简称TFP ),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

2.消费需求的波动

3.技术进步的状况

4.预期的变化

5.经济体制的变动

构的变化。

【注】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促进“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七:新常态的含义及特征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新常态的含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正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新常态的三大特征

1.

2.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式:MV=PT (费雪方程式),或:P=MV/T 。

2.y v m -+=π。

3.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考点三: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1.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直接效应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2)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 (3)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2.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考点四:失业的类型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

一、奥肯定律:1.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2.结论:相对于潜在的GDP (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 ),实际GDP 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 个百分点。

3.作用: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二、就业弹性: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点所对应的就业数变化的百分点。就业弹性的变化受产业结

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和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4.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考点四:供求规律及政府活动范围

1.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

2.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3.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3.投票循环

4.官僚体系无效率

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5.利益集团与寻租

考点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目前我国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

(2)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公平统一市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

4.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①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②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容。

③重点推进的改革和制度建设。

(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优化税制、完善调解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考点一: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经济性质

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

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

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

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考点十二:国债制度 一、国债发行制度

1.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二、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三、国债市场制度

国债市场的功能:实现国债的发型和偿还、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

①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

②回购交易方式: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购回的交易活动。

③期货交易方式: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④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考点十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1.中央政府实行余额管理。

2.

地方债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地方政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

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一般是通过

(二)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三)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五)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七)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第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

考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

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

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 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2.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根据税种属性,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原则,将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易转嫁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将其余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 考点四: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着名经济学家庇古。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3.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4.通常情况下,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5.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1)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2)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

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6.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考点一: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目标:

(1)功能:导向、协调、控制、稳定。

(2)目标: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考点二:财政政策的工具(掌握如何使用,关键是理解“花

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

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求

2.

3.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4.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考点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这种需求是经济需求、有效需求、派生需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货币层次。

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

(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保险公司赔偿、贷款公司贷款、投资性房地产)。

考点五:货币供给的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3.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

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公式M=B*K 考点六: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1)总量性货币失衡: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3.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

考点七:通货膨胀

一、含义:

萨缪尔森: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马克思: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的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多种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

(1)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

(2)物价持续上涨

膨胀的有()。

A.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

B.消费强劲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

C.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引发的通货膨胀

D.进口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

E.垄断企业人为抬高价格引发的通货膨胀

【答案】A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通货膨胀按成因不同所作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其原因包括,财政赤字的压力,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自身决策失误等。

3.其他原因:如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措施主要有紧缩的需求政策和考点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

行、银行的银行

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主要职能是:

维护金融稳定;③提供金融服务考点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国人民银行

法》规定,货币政

策目标是保持货

币币值稳定,并

以此促进经济的

增长。

考点七: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进行控制。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

接干预等。其中规

高利率限制,

是最常使用的直

接信用

管制工

具。

4.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考点八: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

相应的中介目标。

1.利率: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2.货币供应量: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

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

(2)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的经营目标是利润

最大化,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是唯一能够

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窄,经

营不完全的信用业务,或不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

考点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性和安

全性也呈负相关

关系。

考点五:存款保险制度

①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

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

②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

存款。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

【提示】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

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

分,从该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1)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

能力;

(2)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

出的能力。

金融风险的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

年巴塞尔报告(

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的内容,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

1.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具体包括:

1.外汇储备总量管理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3.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成为国际储

备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国际储备投资战略更多的转向追求

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

考点五: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2)确定汇率制度;(3)确定国

IMF、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

除世界银行外,世界银行集团还包括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

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等机

构。

(1)国际开发协会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被称为“软贷款”。

(2)国际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向低收入国家的生产性企业提供(3)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最年轻的成员,主要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

2.国际清算银行宗旨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

考点七:人民币跨境使用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居民(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和非居民(境外机构、境外个人)之间以人民币开展的或用人民币结算的各

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考点一:统计学的两大分支及各自的内容

言的。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

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

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