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教材P26)

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讲义P12)

a、先进性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

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辨。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一统性:

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中心的一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讲义P20)

(1)16-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

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

a、19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程度的发展

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

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b、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采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自然界

联系观点:电磁学揭示了电、光、磁之间的联系,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

的联系;有机化学揭示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

有机物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

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康德的“星云假说”探讨了星体的演化;“地质进化论”探讨了地球的演化;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讨了生物的演化。

c、19世纪科学已经从收集材料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阶段,从实验科学走向了理论科学。

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是理论科学,是在法拉第、安培等一系列实验物理学家观察

与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力学机械论继续流行,并已经开始突破其局限性

19世纪科学思想存在着一个基本矛盾,即科学成果与科学思想的矛盾,也即科学家的科

学成就在客观上已经基本上超越了力学机械

论,但是一些科学家在思想上却仍然被力学机

械论所束缚,主观上还迷信力学机械论。

4、简述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讲义P19)

第一次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居于主导地位(纺织机的发明、改进者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

第二次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的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现有电磁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发明)。

5、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P107-108)

(定义)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个人的得失必须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概括。

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恰)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6、简要论述技术价值的基本内容。(教材P221-222) 1.技术的自然价值

从技术的二重性的观点看,技术的自然价值是指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

效用价值是其主要成分)。技术的自然价值是中立的。

2.技术的社会价值

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

技术的经济价值是指技术在与经济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经济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政治价值是指技术在与人和社会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政治属性(如技术与权利、权力、社会革命、国家安全等)所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在技术与文化(狭义)发生相互作用中,它的文化属性(如观念、审美意识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技术的生态价值是指技术在被人类用来保护自然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它的自然屑性与社会属性所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自然价值与其社会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7、简要论述科学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教材P97-103

科学认识过程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主要就是上述这些要素构成的。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事实I,指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是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被称为理论事实,有时也被人们称为事实III。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多数严格的普遍适用的科学定律都是以全称命题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经验定律。另一条是借助于想象、直觉与灵感得出的理论定律,是人类理智的自由发明。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回答。通常包括: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实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的特征:其一,客观实理性。其二,全面系统性。其三,逻辑完备性。其四,科学预见

性。

8、简述创立科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法

⑴演绎方法:最早对演绎方法作出系统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现在的演绎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演绎推理的根本特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蕴涵关系,或者说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前提真,结论必真,结论假,前提必假,这是演绎推理的基本特点。

⑵非演绎方法:①分析与综合:所谓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前者是认识从整体深化到局部,后者是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归纳与概括:归纳方法是由个别或特殊推到一般的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概括也是一种从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经验概括是以不完全归纳方式进行的;定律概括是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通过与理论的演绎结果相结合而得出结论的。③类比与联想:类比方法是这样的: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在归纳和演绎无能为力的地方,类比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效能。类比方法的结论是或然的,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特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类比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即从一个对象想象到另一个对象,从一个对象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想象到另一个对象的性质、关系或功能,否则就不可能进行类比。9、阐述科学价值的基本内涵。(教材P104-105)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

科学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

a、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b、科学的社会

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其一,科学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0、简述量子力学的主要成就。((讲义P22))

1900-1927年量子力学的创立

普朗克(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爱因斯坦(1905年光量子假说E=hv,P=h/λ)→卢瑟福(1911年原有核模型)→波尔(1913年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理论)→德布洛依【923年物质波理论(λ=h/mv)】→薛定谔(1926年波动力学)→海森堡(1925年矩阵力学,1927年测不准关系△X△Vx≥h/m)→玻尔(1927年互补原理)

二、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讲义P4)

1)研究对象,,性质与功能

科学一般是以天然物位主要研究对象,科学要反映,认识客观过程或自然规律。科学的任务是要有所发现,科学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以人造物为主,技术要有所发明,实现发明,技术与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紧密相关。

2)解决问题与结构组成

科学致力于回答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多与五个W有关:what,(何物),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why (为何);其结构是由实验判据,概念,定律,公式,学说等知识单元组成。技术注重于处置“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技术解决问题时多余五个M有关:man-power(人力资源),machine(机器设备),material(材料),management(管理),money(资金);技术的结构一般由设计方案,规程(规范,规章),准则,程序,标准等操作单元构成。

3)研究过程和方法

科学个别←→一般技术

特殊←→普遍

经验←→理论

科学主要地关系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到理论,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分析的方法再现客体,科学力求追根穷底,主要是解释说明“如果---那么—”的过程;科学在研究的实践方式上立足于实验的方法;技术主要关系到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经验,主要采取想象,综合的方法构建客体。技术关心的是找到一种方法和手段去实现“如果—那么—”的过程,技术在研究的时间方法上主要依赖于试验的方法。

4)相邻领域及与关知识的联系

科学一般是单纯的,较少考虑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特点及科学是无国界,无阶段性的,也较少

顾及到成果的应用前景或经济效益的,且只与数学及邻近的分支学科相关;技术研究则要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还涉及到经济的,社会的,法律的,地域的,心理的,生理的,安全的,环境的,艺术的,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5)发展的进程和水平

在古代和近代初期,主要由技术充当主角,有“生产→技术→科学”的发展序列;近代中期以后科学地位升级,开始有“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序列;现代则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形成互动,有“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序列。

6)衡量标准

科学的衡量标准是真理性标准(求真);技术的衡量性标准则是功利性标准(求利)

7)社会价值,意义与影响

科学有广泛的认知意义,科学普及对文化教育与社会文明有重大价值,科学有长远的,间接性的,根本性的经济价值;技术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等。技术常常是造成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但科学一般可以不承担责任。

8)研究过程与劳动特点

科学研究目标相对而言不确定且结果不可预测;科学活动自由度较大,个体性较强;科学研究目标相对而言较为确定且计划性较强;技术活动的集体性与协作性较差。

9)实现的目标与结果

科学活动追求从多样到一元,从模糊到精确,即追求真理的一元性与精确性;技术活动追求的是从一元到多样,尤其更有技术应用的多样性。技术在许多情况下不以精确性为目标。

10)人才培养

科学工作者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好奇心,理性的智慧,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是研究员,教授们的事业,而技术工作者更需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技术人才的职务或职称通常是发明家与工程师。

2、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讲义P15)

1)中国方面

a 落后的中国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

(1)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官局工业对于科技的阻碍等)

(2)专制的封建政治的阻碍(闭关锁国而无科技交流,无学术自由,鄙薄科技,科举制度残害人才)(3)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的影响---三纲五常;自我反省,内心追求(格物致知及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读书做官;自私狭隘的小生产思想(一怕冒险,二怕竞争)等

b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近代中国人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外因)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处于极端贫困之中,无财力无时间发展科技

(3)近代中国陷入了更加动乱状态

c 中国科技的自身弱点(内因)

(1)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直观,猜测,思辨,归纳

(2)科技结构不合理: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分离(3)哲学在科研上缺乏应有的地位:哲学为科研提供指导思想和科研方法,中国哲学却为伦理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很少关注与重视自然科学。

2)西方方面

(1)近代科学的兴起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课题以及研究,观察与实验的物质手段。

(2)近代欧洲继承了希腊数学化的科学遗产,使自然知识的追求在一个无限广阔的数学空间中进行。(3)近代欧洲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

(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思想,言论与科研的自由,解放了知识分子受约束的创造力,为科学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3、论述技术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P188-191)

构成要素(同简答题7)

技术的要素是记住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主要包括: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经验,技能是最基本的技术表现形态。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工具,及其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它按被操作与不被操作分为“活技术“与“死技术”,前者指的是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后者指的是不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他是现代技术构成的主导要素。

构成要素间的辩证关系:

各种形态的技术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技术系统。技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如下特点:(1)相关性与独立性

相关性表明各类技术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要素之间除了相互关联外,还是彼此独立的。工具代替不了经验,知识也代替不了技能。

(2)互补性与主导性

互补性是指在技术结构内部,各类技术要素之间存在着互补机制,其某类技术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或牵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同时,由于在三类技术要素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一定时期有的要素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它的发展规定或制约其他技术要意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技术要素之间的主导性功能。主导性决定了主导技术要素具有触发型放大作用。

(3)自稳性与变异性

技术要素的自稳性是指各个技术要素都有自我稳定的一面,如某个技术要素在受到其他技术要素的干扰时,它自己就有抗干扰的能力。

技术要素的自我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经验的积累会转化为技术知识,在历史阶段上属于知识水平的东西也会成为经验性的常识,从而表现出变异性。

4、论述创立科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法。(教材P136-139)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演绎方法与非演绎方法,思维模型方法。

演绎方法

最早对演绎方法作出系统论述的是业里让多德。现在的演绎力法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

演绎推理的根本特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蕴涵关系,或者说,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前提真,结论必真,结论假,前提必假,这是演绎推理的基本特点。

公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方法.它从一些不加证明的公理出发,根据演绎规则,推导出一系列定理,从而构成一个演绎体系,公理化方法可以用来整理已知的科学知识,构造理论体系。

非演绎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类比于联想等。

1.分析与综合

前面曾讨论过科学抽象这种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但是如何将事物的现象与其本质区分开来,将假象与真相区分开来,将无关、干扰的因素排除掉呢?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就是要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所谓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前者是认识从整体深化到局部,后者是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归纳与概括

归纳方法是由个别或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概括也是一种从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经验概括是以不完全归纳方式进行的;定律概括是在经验

概括的基础上,通过与理论的演绎结果相结合而得出结论的。

3.类比与联想

类比方法是这样的: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在归纳和演绎无能为力的地方,类比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效能。类比方法的结论是或然的,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特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类比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即从一个对象想象到另一个对象,从一个对象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想象到另一个对象的性质、关系或功能,否则就不可能进行类比。

三、填空选择题(共20个)。

1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2科学起源于:劳动、生产实践;好奇心,是抽象思维的理性创造;人类游戏活动。

3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自然界(客体),科学技术(中介),人(主体)。

4技术起源:需求起源论(生活需要、劳动需要、及其他需要等),巫术起源论(自然崇拜与祭祀仪式),游戏起源论(个体性的游戏活动),机遇起源论(偶然的机遇),知识与科学起源论(知识尤其是经验知识、科学知识等),古希腊思辨哲学起源论(古希腊哲学与现代技术相联系)。

5米利都学派、科学之鼻祖(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水原论。

6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体液病理说)。

7古代三大几何难题:化圆为方问题;倍立方问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

8毕达哥拉斯——黄金分割律、数原论(万物皆数)。9普罗塔哥拉——雅典智者学派(巧辩学派)代表,人文主义者(人是万物的尺度)。

10柏拉图——唯心主义哲学(理念论)/数学:五种正多面体,圆锥曲线的研究。

11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学者人物,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说法(《工具论》)。

12欧几里德——欧氏几何《几何原本》。

13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

14阿里斯塔克——日心说(古代的哥白尼)。

15希腊化时期(托勒密——地心说集大成者;盖伦——灵气说(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灵魂),血液运动说,目的说。)

16古希腊自然观的发展过程及形态:水原论(泰勒

斯),无限论者(阿那克西曼德),气原论(阿那克西米尼),数原论(毕达哥拉斯),火原论(赫拉克里特),四素说(水火土气)(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德谟克里特)。

17农学——《汜胜之书》(汜胜之),《齐民要术》(贾思勰),《陈旉农书》(陈旉),《王祯农书》(王祯),《农政全书》(徐光启)。

18古代三大中医祖师爷:扁鹊,华佗,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19四诊:望,闻,问,切。

20药学——《本草纲目》——李时珍。

21天文理论——(论天三家)——盖天说(祖暅),浑天说(张衡),宣夜说(郗萌,更接近现代天文学说)。

22圆周率的推算——祖冲之。杨辉三角。

23中国古代技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技术:陶瓷,丝织,建筑。

24物理学——《墨经》。

25中国古代自然观——“道”(数原论),阴阳说(赫拉克里特的对立统一论),八卦说《周易》(四素说),五行说(四素说),元气说(原子论)。

26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27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28笛卡尔——创立演绎法,动量守恒定律,解析几何,“我思故我在”。

29牛顿——经典力学,微积分(与莱布尼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30拉瓦锡——氧化说。

31林奈——生物分类学。

32细胞的发现——胡克,马尔丕基,列文虎克。3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的,他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地质“渐变说”——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赖尔——地质进化论《地质学原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迈尔、焦耳),尿素的人工合成(维勒),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华莱士),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

34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孟德尔/魏斯曼——遗传学;非欧几何——亚

(点)鲍尔,罗巴切夫斯基,黎曼(创立包含欧氏几何与罗氏几何的黎曼几何)。

35自然科学三大基础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6天然自然(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和人化自然(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37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主要特征)、层次性。

38系统科学的老三论——信息论(香农),控制论(维纳),系统论(贝塔郎菲)。

39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普里高津),协同学(哈肯),超循环论(艾根)。

40科学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

41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即光量子理论(诺贝尔物理学奖)、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玻尔(哥本哈根学派领袖)的互补理论,量子化的原子模型;海森堡的测不准理论。

42三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悖论;无穷小悖论;罗素悖论。

43人体——维莎留斯——《人体结构》。

44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布鲁诺、伽利略宣传与支持—第谷的天文观测(肉眼观星)—开普勒的天空立法—康德与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固态)(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提出类似的星云说,并对星云说进行力学和数学方面的论证)。

4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维勒(尿素),李比希的有机化学。

46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革命)起源于英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电气技术革命)起源于德国而完成于美国,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起源于美国。

47贝尔——电话。

48笛卡尔——演绎法;培根——归纳法。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 (1/1分)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 答案解析: ?多选2.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 (1/1分)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从感性到理性 创新思维 顿悟(直觉与灵感) 观察与记忆 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 答案解析:无 ?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1/1分)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答案解析: ?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1分)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答案解析:无 ?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 不可替代性 不可加和性 不可逆性 非磨损性 不可分性 可共享性 无限增值性 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 答案解析:无 ?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 (1/1分)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往年试题

合肥工业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简答题:(6*5’=30’)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2.怎样正确理解观察试验中机遇?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试作简要说明4.简述生态伦理规范的内容体系及其社会化路径。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辨析:(3*10’=30’) 1.相对于要素和环境而言,系统得结构对功能的作用更直接,更根本。 2.绿色设计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作用互利性的标志。 3.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不仅要体现“真”,而且要体现“善”和“美”。3.论述题:(2*20’=40’) 1.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的观点,谈谈你对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2.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或生物医学新技术为例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1.。

2007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献给2008的学弟学妹 简答:(6*5)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学科群? 2结合自己的专业确立科学理论的过程?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4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 5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 辨析:(8*3) 1系统的非相加性只与系统的组成元素有关,与环境无关。 2科学假说只是归纳科学事实的过程。 3科学与技术无本质区别。 论述(23*2) 1材料:周正龙拍虎等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 2生态系统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ps:考试时间:2h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地点:西二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就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 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 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 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就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 ②协同性; ③无序性; ④同一性 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就是:D 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就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瞧作就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就是:D ①要体现发展,就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 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就是:D 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 ②如果有一个前提就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就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 ①引力、强力、弱力与电磁力, ②引力、强力、弱力与摩擦力 ③引力、强力、弹力与电磁力 ④引力、弱力、电磁力与摩擦力 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就是:C 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就是B 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 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 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 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 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就是:B 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 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 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 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 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C 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 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 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 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 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 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 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 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 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 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 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 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 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 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 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 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 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 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 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 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 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 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 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 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也是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自然观,即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形成的自然界的辩证法; 科学观,即考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的辩证法;科学研究方法论,即考察作为科学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揭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2、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科学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科学观察方法是自然观察;科学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观察是有计划的系统观 科学实验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5)实验方法还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观察陈述要能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包括对象的状态、性质、规律等。但是很多时间 客体的属性并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或者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不能直接观察到客体。保证观察的客 观性应该做到①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②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③观察中 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人的观察能力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曾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 ①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②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见科学实验); ③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电脑作为人脑的延长和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快、更及时地贮存和加工观察结果; ④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科学观察中既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那些意外的偶然现象,跟踪追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东西。因为观察中的机遇常常是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4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5、科学问题及其结构? 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结构:(1)形式:①是什么?(what)②为什么?(why)③是怎样的?(how) (2)内容:①问题的指向;②研究的目标;③求解的应答域6、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范文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 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自然辩证法2015 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

实用文档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

实用文档 特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

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2)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 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 实用文档 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3)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③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实用文档 、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1)科 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 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