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识论文

通识论文

通识论文
通识论文

辜鸿铭浅论

王瑞 2015111368

说实话,对于近代的部分历史我可以用空白来形容。对于辜鸿铭,还是通过影视资料才初次了解他。不对,初识这个词还不准确,那时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清不清楚,唯一印象还是他身后的那条“小辫子”。

那个电影片段放的是辜鸿铭诡辩战“群雄”。好歹新文化运动胡适是主流,而辜竭力尊崇旧文化,推崇复辟。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幼时的我只具备一种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评判眼光。一旦认准了,所谓的好人便被光环笼罩,光芒遮蔽了所有缺点;所谓的坏人便被打入认知里的地狱,满身疮痍,一无是处。以我当时的浅陋认识,以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幼稚判断,辜鸿铭自然就被我全盘否定了,停留在一个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拖着小辫子的古板迂腐老朽儒生形象。

然而老师的一节课,完全颠覆了我对辜的认识,这小老头儿竟有如此大的能耐?姑且就先看看他的生平和成就吧。他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一生的13 个洋博士学位, 令西洋人叹为观止。由于辜鸿铭在西方世界的名望, 据说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特西也颇为推崇他。庚子赔救辛鸿铭还曾出面斡旋过, 并有积桩成效。这说明, 在当时满清政府战败的历史条件下, 尚能挺直腰杆与洋人交涉从而给中国人撑撑面子的少数人物中, 辜鸿铭算得上一个知名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尽管辜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口碑不佳,但在外国人眼中,辜鸿铭某种程度上竟然代表着中国文化。毕竟中国的旧文化和外国人没半毛钱关系,辜鸿铭支持或反对,对于他们也就无关痛痒了。他们看到的,只有辜鸿铭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联系东西方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辜鸿铭认为:西方文明是一种不成熟的文明,东方文明是一种成熟了的文明。他说:“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理所当然的。从根本上说, 东洋文明就像已经建成的屋子那样,基础牢固,是成熟了的文明;而西洋文明则还是一个正在建筑当中尚未成形的屋子。它是一种基础还不牢固的文明。”“而我们东洋的文明, 则不仅已构成了屋子, 而且已经住上了人。东西文明的差异就由此而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辜鸿铭继续论述:“欧洲人没有真正的文明, 因为真正的文明的标志是有正确的人生哲学, 但欧洲人没有。”正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哲学, 因而辜鸿铭断定西方文明是一种不成熟的文明, 而中国文明则不存在这样的不足,在中国, “道”是真正的人生哲学, 道的内容, 就是教人怎样才能正当的生活, 人怎样才能过上人的生活。中国文化古老悠久, 古代文明不仅起源早于欧洲, 而且灿烂辉煌。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及外来思想的侵入, 才动摇了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

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

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 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 此外还有灵敏”。

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慈”。辜鸿铭写道, 中国人过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影片。梳着小辫的辜鸿铭走进会堂。学生们哄堂大笑, 辜鸿铭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 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语, 狂傲的北京大学学生一片静默。或许这仅仅是影片中的一个小插曲,或许我们仅仅只是一笑了之。但是辜的这句话还是值得玩味的。当时的学生心中的无形辫子是什么?他们又是否思考过,他们批判的旧文化,反对的破儒学,究竟是否有它的存在的价值,西方文化真的是那么完美无瑕吗,他们又是否看到西方光鲜亮丽的表面暗藏的后来事实和历史证明,新文化运动还有具有一定的偏激性,缺乏对儒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认识。换言之,推崇旧文化的辜鸿铭,或许也有如此类似的遭遇吧。曾经上的是非功过,世人的褒贬不一,都将化为历史的风沙云烟,其学术成就,其历史价值,自是在那里,是无法泯灭和否认的。

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辜鸿铭的思想,我们同样页可以发现他的独到贡献。他辜鸿铭最早探究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他坚持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和谐诗意的生活,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

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辜鸿铭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在东西对比中研究国学,使国学走出故道,进入世界性文化大背景的视野之下。他创立“中国学”及述译中国典籍,使西方学者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辜鸿铭不可遗忘的历史价值,正在于他是一位积极的文化建设者。

本文见识浅陋,我把它题为浅论也就不为过了。

上海大学通识课:本科生课程论文统一格式

本科生课程论文模板 上海大学—学年学期 (新生研讨课) 课程名称:___________ 课程号: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语:

模板(可参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若论文用中文写,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 张××(姓名中文宋体五号)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注意:(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都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若为英文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若为中文论文,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中文为宋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Notes、Bibliography、Appendix。 英文论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中文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各级小标题(加粗)用词组或短语表述。小标题只需大写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专有名词除外)。形式可为: 1. XXXXXXXXXX 1.1 XXXXXXXXXX 1.2 XXXXXXXXXX 2. XXXXXXXXXX 2.1 XXXXXXXXX 2.1.1 XXXXXXXXX 2.1.2 XXXXXXXXX 2.2 XXXXXXXX

七宗罪影评(通识课的论文)

《七宗罪》影评 古典主义的行为艺术 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七宗罪,顾名思义,在宗教中,是属于人类恶行的分类,天主教教义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这些恶行最初是由受过希腊神学及哲学的沙漠隐修士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出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贪食、色欲、贪婪、悲叹、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为甚。这也成为电影的一大线索。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发生的连坏杀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这些教义的人。凶手故弄玄虚的作案手法,令资深冷静的警员沙摩塞和血气方刚的新扎警员米尔斯都陷入了破案的谜团中。他们去图书馆研读但丁的《神曲》,企图从人间地狱的描绘中找到线索,最后从宗教文学哲学的世界中找到了凶手作案计划和手段的蛛丝马迹。凶手前来投案自首,这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案件就此结束,怎料还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杀人逻辑, 威廉是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个凶杀案专家,他当了32年的警察,多年来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辛劳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觉得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年轻气盛的米尔斯,他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纽约来的,起初翠西并不同意来这座繁乱的城市,但米尔斯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让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于是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风严谨,办事老成,米尔斯则有些冲动,心高气傲的他对威廉办案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子: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杀了。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现什么线索。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凶案现场的地板上,凶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不露掉每一个蛛丝马迹,终于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这时他们才醒悟到原来他是被强迫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的。威廉猛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他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条可怕地联系起来,可米尔斯却并不相信。 翠西邀请威廉来家中吃饭。米尔斯有些不高兴,但翠西却和威廉谈得很愉快。在现场发现的指纹使格特的当事人毒贩维克多成了怀疑对象。他有前科,而且有心理疾病。但当警察赶去拘捕他时,却发现他早已经死了,在墙上写着“懒惰”二字。通过图书馆内部的调查资料,威廉终于把目标锁定为记者约翰·多伊,一个为了不留下自己的指纹而将手指上的皮剥掉的变态者。但当威廉和米尔斯前去寻

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部分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高校缺乏对通识教育的准确把握,课程体系不健全;②师生缺乏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③高校缺乏通识教育发展环境及支持机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出路:①高校走出观念误区,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建设;②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③校内外专家积极交流,开展闽台高校合作。 关键词:通识教育;存在问题;现实出路 一、通识教育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历史久远,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19世纪初,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ckard)提出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概念并引入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以“核心课程”(哈佛大学)、“经典名著课程”(芝加哥大学)和“分类必修课”(其他多数高校)为主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格局。中国学者对通识教育的探索起步较晚,研究分散且不够深刻,但不乏李曼丽教授运用马克思的“理想类型”方法,就通识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目的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尚未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达成共识,但大多都认同:通识教育是随着近代高等教育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暴露的弊端应运而生的一般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二、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的现状

本文选取福建省不同层次各具代表的部分普通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一本高校———福州大学、福建省高水平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公办本科二本大学———闽江学院、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三明学院、民办本科院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据调查统计:厦门大学涵盖文学、哲学、艺术等11类38门通识课程,另设“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用于课外讲座、科技竞赛、文艺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宣传与引导;福州大学涵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创新与创业四大模块通识课程,并于2015年颁布的《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中指出,将在未来三年打造20门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福建农林大学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体育、文学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五大模块通识课程,并按文科类、理工类、农科类学生制定不同的通识教育培养计划;闽江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等9门通识课程;三明学院涵盖历史和文化、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10门一般通选课程,另于2013年起将其引进的本科国际通识教育项目纳入高招计划;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语言、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创新创业教育等六大模块通选课,其中公共选修课占课程比例5.53%,实践课占课程比例28.4%。 三、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 2018年4—9月,笔者对上述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现状进行文献查阅,发放问卷582份,实际回收569份,实地访谈36人,发现普

3000字课程论文的格式模板

3000字课程论文的格式模板 栏目要求模板、范例 页面、封面插页、页眉纸张A4,封面、插页(任务书、答辩委员会记录、评语)、页眉和 字体摘要、目录、正文用小4号字。汉字用宋体,英文及数字用TimesNewRoman字体。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目录中的章名用4号字范例一 标题行距1级标题(包括目录、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用3号宋体,加黑,居中,段前0.5,段后1行 2级标题(含目录中的章名)用4号宋体,加黑,左对齐,段前0.5,段后0.5 3级标题:小4号宋字加黑,左对齐,段前1行,段后0行 层次名称示例说明 章第1章□□……□章序及章名居中 节1.1□□……□节序、条序顶格书写 条1.1.1□□……□ 项└┘1.□□…□└┘□□…□□…□□项序空两格书写,后续内容接排 └┘1)□□…□└┘□□…□□…□□ └┘(1)□□…□└┘□□…□□…□□ └┘①□□…□└┘□□…□□…□□ └┘a□□…□└┘□□…□□…□□

注意:各层次不能有孤行 公式、图与三线表图表与正文间要有1倍行距 图表中的文字宋体5号与6号之间 图(表)序、公式分章编号,5号字 三线表:两粗一细范例二 参考文献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范例三 浅谈课程及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课程改革;高等学校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学一个重要的理论,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它就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观。 二是认为课程就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期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例如, 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 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相对说来,这个定义考 虑得比较周全。但是这一定义本身也存在疑义。把有计划的教学活 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 动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实际的体验上。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活 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个性品质的影响,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 二、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因 高等学校从产生以来,课程就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到了现代,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 之一。 (一)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通识课课程论文模版

上海大学2012~2013 学年秋季学期 通识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走进国际经济组织 课程号:0400J514 学分: 2 成绩: 姓名张欣怡 学号12120347 大类经管大类 论文题目: 论文评语: 任课教师: 宗毅君 评阅日期:

目录 (空一行,第一页从正文开始) 摘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 (1) 二、国际与国内铁矿石市场环境概况 (3) (一)XXXXXXXXXXXXXXX...................................................... .3 (二)XXXXXXXXXXXXXXX. (8) ·············· 三、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的主要因素分析 (12) (一)XXXXXXXXXXXXXXXXXXXX (15) (二)XXXXXXXXXXXXXXXXXXX (16) ·············· 五、结论与建议 (20) 参考文献 (21)

论文题目(居中) 摘要(居中) 摘要正文…… (注:简要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什么,200字左右) 【空一行】 关键词:(注:关键词3-5个,各个关键词不加粗)

【总结范文】课程总结10篇

《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一): 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开设的独立研究课程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不仅仅能够帮忙大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需要,如毕业论文的撰写,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如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创新潜力的提高。以下我将从几方应对这门课程的进行总结,并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感受。 一、课程学习资料。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知识创新、课题申请书及论文的撰写等知识、从而从必须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使我们受益匪浅。更使我感受颇深的是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提高知识创新潜力。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我们的相关知识透过不同程度地加工及运用转化成潜力。 二、课程讲授模式。本课程的课堂模式一反常态,学生转变主角,有学生进行备课及讲授。该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指定学生进行本节课程的讲解;第二部分由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用心性,真正做到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效果事半功倍。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三、课堂外的学习。课堂外的学习是同学们掌握知识,提高感悟必不可少的过程。同学们在课堂外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当中,认真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的总结和感受。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带给很大的帮忙。十分感谢刘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 课程总结(二): 透过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网上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非浅,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这天,没有知识和潜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丛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起,从课改作起。 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理念及要求自己评价过去的教学活动实践,感悟点颇多,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潜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贴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标准,使自己的教学更高效。 新课程新在哪关在新上,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资料,新教学组织安排,新评价等,明白新课程的特点,更好理解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特点 (1)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新课改革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资料,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构成用心

通识教育讲座论文

课程名称: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慧眼所见 ②:三顾茅庐 ③:必争之地 ④:中流砥柱 ⑤:赤壁疑云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 主要内容:在专题《赤壁疑云》中,易中天先生主要谈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上一场有名的战争,稍微知道一点三国的人没有不知道赤壁之战的,这个要归功于罗贯中,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浓墨重彩描述的就是这场战争。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实际上在正史上留下的记载非常之少,而且不乏矛盾之处,而遗留的问题一大堆。这一集中主要写的就是有些问题:第一,谁的战争;第二,规模如何;第三,时间地点;第四,过程结果;第五,胜败原因。这五个问题上都有疑难,以至于史学界多次爆发“新赤壁之战”。 心得体会:赤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三国演义》更是花了八回篇幅浓墨重彩加以描述战争过程,其中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然而对于这场战争,历史上的记载却是疑云重重,其中有一家就认为,赤壁之战时曹军只有五千人。对于曹操的失败原因,历史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竟归究于天命。 第一是谁的战争?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战呢,还是曹、孙之战?应该说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要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这个目的当曹操夺取了江陵以后应该说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他为什么还要顺江东下?他顺江东下到底是打谁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说是打刘备的,孙权被诸葛亮、鲁肃和周瑜拉下水了;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打孙权的,主张是打孙权的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而那封信我们知道本身是可疑的。我同意易中天先生的看法,应该说他的孙江东下是打刘备,也打孙权。第二就是规模如何?有一种说法说这场战争其实曹操只有五千人,就

国学通识课论文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浅谈苏轼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 【摘要】苏轼一生坎坷多难,但他始终没有沉沦,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一诗入手,浅析苏轼借“梦”所表达的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再由苏轼过度到当前的大学生,浅谈苏轼精神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苏轼豁达人生态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大多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踏入社会生活的。然而,当我们具体去审视一个个古代文人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和日后的遭遇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就连“怀瑾握瑜﹑独善其身”的退身之路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的冲击下而荆棘丛生。从屈原到阮籍,从陶渊明到范仲淹,无不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甚至生命与信仰之间。身处乱世,胸怀大志却饱受报国无门的痛苦,狂放却又拘谨,进取而又淡泊,由此在他们身上显示出矛盾而又统一的人格特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便是封建文人“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型代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一、梦中的东坡&如梦的人生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这首词写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苏轼至徐州前已转职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孤愤,仕途上因频繁迁调而带来的孤寂之感,都时时向他袭来。那天夜晚,一个旖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 封面样张 一、主题范围 2019年度(2018-2019第二学期、2019-2020第一学期),学生在修读通识课程中撰写的课程论文,或在讨论稿、读书报告等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 二、写作要求 1. 明确的问题意识,清晰的论证思路,充分的征引(文献、数据等)材料; 2. 文笔流畅,逻辑严密,结论鲜明; 3. 体现通识课程的能力诉求:反思能力、学术视野、贯通能力、学术想象力、学术表述能力等;能够体现对重要议题的分析和论证,对关键文本义理的解释和阐发。 4. 正文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内(至多不超过8000字),须使用中文写作。课程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正文、参考文献三个部分。如有引文,须注明出处。论文注释采用脚注形式,格式可参考附件《参考文献着录格式》。文章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提交电子版。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附: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E.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F.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1983-08-12: G.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H.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

通识必修课程模块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102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应用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数学基础(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五、学期总周数分配及安排表(表一) 六、课程教学课内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表二)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三) 八、课程分类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表四) 九、有关措施说明 1.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必须在3.5~6年内获得20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课内学分163.5(包括通识必修课程43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91学分,专业方向课19.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假期社会实践或调查3学分,课程设计3.5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通识必修课实践环节5.5学分(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1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学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 素质拓展8学分(学生在1~7学期通过学科竞赛、论文著作、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等项目中获得)。 2.本专业设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方向1:信息科学;方向2:计算数学 1

泛雅通识课《专业论文写作》课后作业答案

专业论文写作(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关于学术论文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书面文献 ?B、是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 ?C、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创新 ?D、艺术类学术论文一般属于检测性学术论文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规定在()万以上。 ?A、5 ?B、6 ?C、7 ?D、8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学术论文的规范,是学术对话的重要基础。()

我的答案:× 得分:0.0分 4.按照学科来分,目前学术论文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种类型。()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专业论文写作(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下列不属于写作相关情况的是()。 ?A、要表达叙述的愿望 ?B、符合相应的语言规律 ?C、有目的、有预设的价值或功能活动 ?D、尽量少用修辞技巧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要确定选题,首先要做的是()。 ?A、立意 ?B、文献调研

?D、拟草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下列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描述错误的是()。 ?A、从学术上看,其形式分为研究型和演示报告类两种 ?B、在署名上,导师与学生只能是指导关系,而不能是合作关系?C、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主题 ?D、要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翻译写作、编辑写作属于亚写作。()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专业论文写作(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一般而言,材料和案例应该是作为()出现在论文中的。

?B、论据 ?C、论证 ?D、驳论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对明代历史而言,《明史》是()材料,明代档案是()材料。?A、直接、间接 ?B、直接、直接 ?C、间接、直接 ?D、间接、间接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文献与实物的互证,是由傅斯年提出的。()我的答案:×

通识结课论文

浅谈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礼记《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外教养,内修养。有修养的人发之于外,就是言行举止的教养;言行举止往有教养上靠,熏陶的就是自己的修养。这需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去做。《礼记》开篇九个字,给出的则是大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礼记》这类的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受年轻一代的欢迎。礼这一字,往往会和老一辈的教导那种“啰嗦”和“迂腐”相联系起来。但是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我国的礼仪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礼仪教育普及给当代大学生的任务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趋。 当代大学生,人在少年,由于性情未定,有着很大的可塑性,这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阶段,这样就能够为其在以后的礼仪教育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要通过对学规的充分利用来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培养,这是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成功经验。 传统的礼仪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处在当前的社会阶段,其在现代的价值上也有着重要的体现。这些当代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对社会的和谐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这一方面来说主要是由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和礼仪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就必然是具有着良好的礼仪修养。 当代礼仪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礼仪教育缺乏和普通市民的礼仪素质不高。 在大学中,课前起立向老师行礼问好、下课后说再见的做法不复存在。这种从小学到中学司空见惯的礼节,何以在大学就不存在了?大学校园中,学生上课“渐入无人之境”,迟到、早退现象泛滥;服饰标新立异,良莠不分;不懂谦让,同学之间恶语相向等现象层出不穷。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素质尚且如此,普通公民的礼仪素质更让人汗颜。近年来报道中不乏中国公民旅游陋习的新闻,对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热潮。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礼仪现状来看,国民的整体礼仪修养还有待加强,如在不知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方面还存在着。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要能够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进行积极的吸收,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新的涵义。将现代文明和传统礼仪两者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另外,传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对综合国力的提升作用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完美人格的塑造上以及对个体成长的有效激励上。从个人修养的层面来说,传统的礼仪教育提倡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等,而在个人的价值观定位方面主要强调乐于助人以及慷慨仗义等。这些传统礼仪的教育在当前仍然是发展的主流,也是人们心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价值的体现上已经非常重要,而对其价值进行实施也就显得格外关键,在这一方面就要对传统的利益思想精华进行汲取,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新礼仪。并要能够对传统蒙养教材加以现代化的诠释,在此基础上进行将其教育作用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另外还要能够借鉴蒙养教材的编写经验,将青少年读物的编写工作和出版等认真的完成,将图书教育的作用充分施展发挥。 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对国家的政权建立以及巩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礼仪主要是源于先民祭神鬼活动,在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之后,一些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使得礼仪也成为规范社会体系的重要工具。我国的传统礼仪在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比较繁荣,尤其是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提倡之后就成了教化人们的重要规范。在经过不断

通识课论文

肇庆学院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班级:旅游学院2010级历史班 姓名:胡萌萌 学号:201024144140 专业:历史系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理论的概括。并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五个特点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性。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使科技意识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建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发挥知识分子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是工人阶级中最有前途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的主导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技术意识和科技水平,为早日把我国建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科技意识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椎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对当前科技革命引起的巨大变革的一种理论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一论断在理论和实战中包含了许多新的内容,对我们当前及长远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形成的过程 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早在1975年,他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这年的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行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纵观邓小平丰富的科技思想,其核心命题当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同时又根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际,并结合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做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个论断经历了酝酿、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5年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刚刚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开始着手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在困难重重、矛盾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下,邓小平顺应

浅谈高校美术通识课教学

通识教育的概念由美国兰博学院教授帕卡德于19世纪初提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相对。现在,我国大学教育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因为大学培养的人才直接面临就业问题,而中小学教育则强调综合素质培养。从本质看,中小学教育因其知识的广度,也可视为通识教育的一种。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美术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美术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对于现在大学教育倾向专业、职业而言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积极开发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通识课程教学目标的真正贯彻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这一方面来自学校和教师,一方面来自学生本身。 一、高校美术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理论上,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美术通识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最终要回到学生本身,只有重视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从理论上改进教学,只能像无根之木,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并以此为根据制订教学方案。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不够重视美术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现阶段,通识课程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网上授课和面授,线上、线下两种课程分开进行。线上课程资源一般来自知名大学教师,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学习和考试任务;线下课程由学校教师教授,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但这种课程设置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设置线上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但事实上学生对于线上课程的兴趣远低于笔者的预期程度,一些学生认为线上课程无聊、太学术、不清晰等。第二,线下课程课时较少,两次课相据时间较长,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设置线下课程,单凭线上课程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只能尽量把握线下课程教学,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美术通识课程以美术欣赏课程为主,课时较少,而美术实践和理论课程的课时则更少。笔者调查得知,学生对于实践类课程还是较为欢迎的。 2.教学方式陈旧 在美术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较差。这一方面会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反馈,教师也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学方法。这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反馈,使得课程设计程式化,而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又让部分学生觉得更加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由于课时较少,学生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只列举重要的美术作品和技巧方式,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欣赏美、发现美。 3.部分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 部分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对美术通识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对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教师往往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他们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或者因为教师的发散性思维太强而跟不上教学节奏,从而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在优化通识课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浅谈高校美术通识课教学 □杨雨霏 摘要: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我国美术通识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该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探究美术通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130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2012级市场营销(4)班 走进大学之后,我接触到了一门新鲜的课程――通识教育,这是一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的课程。 在信息万变,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果仅靠掌握一门专业知识,那是永远不够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分工已经没有科学管理时代那么精细,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集体的社会,只有各个领域的火花相互碰撞,才会产生新的社会前进的动力。正是基于这些方面,世界上有名的大学都开设了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公开课,目的就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避免出现学生走出社会后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时心有准备。 关于我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我只谈一下我国通识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总所周知,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是一个填鸭式教育和应试制度的国家,学生在12年大学前的教育期间,目的是为了考试成绩优异,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所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教科书和练习册上,其他户外活动,课外书阅读,兴趣爱好等等方面,很难得到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创造力和产生新的思维。 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十分需要创新性才人,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世界性的突破成就,这些是应试教育无法

办到的。 通识教育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补救,在应试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轻松的要求不高的科目,既可以减轻学生压力,又可以达到增长见识的目的,这是通识教育十分有意义的地方。通识教育在选课,上课,作业,考核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它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空余时间,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的科目,老师授课都是内容比较简单,不像专业课那么深奥,通识课涉及的只是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有印象,基本解决,有这方面的观点,这就达到了增长见识的目的了。最后,考核方式也是灵活多变得,一般以心得论文,视频,报告会,讨论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考核,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作参与精神。这是通识教育不同专业课的地方,完全没有专业课那多的限制,那么多考核,那么多的课程。 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读书已经有了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接受了几门通识教育课程,给枯燥的学习增添的几分乐趣。但是,在自己的实际体会当中,我感觉学院的通识教育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学院的通识教育中心开设的通识课程比较少,涉及面比较窄,没有达到全面化,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要求。第二,上课纪律比较松散,出勤率不高。学生选课,最大的目的是赚够学分,不是为了增长见识,完全违背了通识教育的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通识教育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期末写一

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

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设计 1.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开展时间不长,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目前,针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笔者认为存在着 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评价体系目标不够清晰,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现在很多高校 都未确立明确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目标,且评价内容也不是很全面。许多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仅仅只是对老师所授课程进行检查,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这就使评价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事实上,全面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包括对课程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方法、效果的评价,而对于这每 一方面又需要多种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标 必须具有科学、具体、详细的特征,使通识教育的评价不在空泛[2]。 2.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分类 3.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指标的设计 (1)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的建设上首先要根据通识课程教学目 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来进行评价结果的判定。要判断 通识课程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 (2)评价对象。要明确师生在教学评价时的主体地位,要根据教 师是否完成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要根 据学生是否完成了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来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心理量表测验法、标准化考试、问卷调 查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的对通识 课程进行评价。

4.结束语 通识教育的发展对人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将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大批人才,也将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对通识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力求使我国通识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2]冯惠敏,黄明东,左甜.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7. [3]童杰.大学通识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3. 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通识教育理念 关键词:通识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原则;运用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 1.管理工作设计发挥民主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以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实施和完成的,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中。当代大学生因其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因素,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更加渴望被周围人认同和接受。所以,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注重学生对管理的认同程度。在工作设计过程中,要发挥民主性原则,在工作目标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重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平等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 2.管理内容安排尊重差异 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点,重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对成长的预期目标计划和成长实际需求。针对这样的特点,在安排教育管理内容时,除了完成教育管理大纲内容外,更要重视对不同学生不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论文规范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论文规范 为完善通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核心课程考核,特对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论文撰写作如下规定: 1、课程论文考核方式适用范围: 本学期开设的核心课程中,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安排,选用论文形式考核的课程。 2、选用课程论文考核,任课教师注意事项: ⑴根据课程内容,明确论文写作要求和内容范围。(附样张) ⑵课程论文不必出A、B卷,但必须出2-3个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 ⑶请各位任课教师务必认真评阅所有课程论文,在论文结尾处用红笔提出批阅 意见及给分依据,同时用红笔在论文封面得分栏处给出合理分数(百分制),如分数有改动,教师务必在改动旁签字。 ⑷学生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发还改写,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详参下条) 3、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注意事项: ⑴正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即不包括注释和参考书目等)。 ⑵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等)。 ⑶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 装订。 ⑷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 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⑸论文写作格式: 5.1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 5.3 一律使用脚注。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 刊号。 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 期刊号。 ⑹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 予以评分。 ⑺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⑻在主讲教师规定时间内交齐。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逾期按零分处理。 4、本规范自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起实行。 复旦学院教学办 2006.1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