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复建工程于去年10月拉开帷幕。1975年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拆除南门、西门瓮城,以便交通。近年来,随着寿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古城旅游优势,县委、县ZF决定对西城门进行复建。近日,记者随省文物局专家来到定湖门考古现场进行了采访。

据考古人员介绍,在西门遗址考古不仅发现了清朝城门遗址,而且还发现了明朝城门遗址。在明朝城门遗址的南部,更有战国城门遗址。定湖门城门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掌握寿州城历史沿革有着重大意义。

明朝定湖门支撑木榫的石槽

战国时期的城门遗址有清晰的夯土层

省文物局专家在现场进行考察

青砖蔓地的清朝定湖门遗址现场

明朝定湖门遗址

用于制造火药的石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事物的功能决定事物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审美资源、科学资源、伦理资源、教育资源、经济资源,并相应地具有认识历史、传承文化、进行审美体验、增加科学知识、培养和谐观念、扩大教育范围、创造经济收益等功能,这些多种多样的功能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它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 1、丰富性: 作为活态历史、文化活化石和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多方面重要价值,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样、动态、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价值体系,其中主要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认同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再生价值、纪念价值、收藏价值等。这些价值既不是完全等值的,也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有深层与表层、历时与共时之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与重要时代价值之分。 2、体系性: 把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是因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没有这些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是该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科学的而非迷信愚昧的;审美价值是价值取向,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美好的并且能给人美感的,而不能是丑陋残忍血腥的;和谐价值是价值目标,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通过促进群体价值认同而带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达到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教育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它既认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同时又通过讲授、学习使其传承下去并得以宣扬传播;经济价值则在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潜在经济因素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汇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①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遗产的物质存在形态、静态性、不可再生和不可传承性,保护也主要着眼于对其损坏的修复和现状的维护;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的是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了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范围包括: (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 (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其他人类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在于: 1.自然遗产是通过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由于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普世价值,所以才需要保护,其形成的动因和过程都是大自然自身的变化,并没有主观的人的因素的参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无论其创造,还是其传承,都需要有人的参与,离开了人的参与,根本就谈不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是大自然自身变化的结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类的创

淮南导游词

大皖北旅游之淮南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湛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去凌霄,与造化者俱。。。。。。。。”这是来自淮南王刘安所撰写的《淮南鸿烈》中的一段,淮河水静静流淌过淮南大地,斑驳的竹简,静静地领悟着八公山的思想与智慧,生命起源的巨石上,岁月痕迹交错的曲线之下,生命最初的故事在这里沉淀,千里淮河之滨,巍巍八公山麓。这里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这里是——红色火电的输出地;这里是——蓝色生命的起源地;这里是——白色豆腐的发源地;这里是——绿色生态的宜居地;这里就是具有“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之称的五彩淮南。 一条淮河,如仙子飘舞的绸带,婀娜地穿游于自然之手得意雕凿于江南的一座小城中。几弯回曲,增添了它的几分灵巧。水流随意地把淮南弯绕成一尊可意的碧壶。在俯瞰之下,淮河沿岸那秀峰峻岭的滴翠,更让这把壶有了立体而朦胧的姿韵。而这一脉淮河之水温婉地在这把壶的臂弯里绕了朵朵漂亮的花扣之后,飘然地东去南流。 这座美丽的小城。他虽比不上桂林婀娜,也不如西安古朴,但她的独特魅力足以让她的子民引以为傲。她就是淮南,我的家乡 如果你没有到过淮南,可能认为它一定位于“淮河之南”,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而可以原谅的,因为从字面上只能如此的理解。实际上,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地跨淮河两岸,淮河就成了穿境而过的一条内河。对于有全国较大城市之称的淮南,境内能有这么一条著名的大河流过,算是它的福气。过去一提到淮南,连没有到过淮南的人也会说:“知道,那是一个大煤田;对了,好象还有一个大通‘万人坑’??”每听到这样的回答,作为一个淮南人,我也觉得挺自豪的,不过,总还觉得这个答案古老了一点,也简单了一点。很多的外地朋友经常这样问我:“淮南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我的回答是:“淮南是南方和北方牵手的地方。”不是吗?淮南,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正处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物产丰富;这里,沃野平畴,一望无际;阡陌纵横,河网密布;春华秋实,花果飘香;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是淮河流域典型的“鱼米之乡”。淮南人的性格,既具有南方人的精明,更具有北方人的豪爽。淮南的姑娘秀丽端庄,淮南的小伙儿古道热肠。无怪乎,自古以来民谣唱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对淮河流域神秀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人文环境的双重赞美。 若再到淮南来,现代化的大型煤矿仍然很有看头。淮南市因煤而设,缘矿而建,没有煤矿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淮南市。要着重向你说明的是,淮南不仅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还是华东电力基地和安徽省重点煤化工基地。境内井架林立,电网如织,生态宜人,环境优良,展示着发达的工业文明。 但是,如果你认为淮南只是个煤电化基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淮南可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漪旎、令人向往的地方。 作为一个旅人,我今天就请大家游淮南的山水。山有八公山,位于淮南市西部、八公山区与寿县之间。八公山虽然不大也不高,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那“一个得道,鸡犬升天”和“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典故就出在这里。汉淮南王刘安的豆腐和《淮南子》一书也是在此发明和著述而成的。现在的八公山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了。景区内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白塔寺、状元楼、孙家花园、石林、忘情谷、淝水之战浮雕群等景点,都值得一看。慕名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八公山的周边也有一些好去处,其南有卧龙湖、珍珠泉及古寿州的一些景点,很是好看;北面有石门潭、南塘湖、乐涧套、“淮南虫”化石等,景点比较集中,同样值得花一些时间去游逛。 淮南市东部有一座山叫上窑山,风景也好,是国家3a级旅游区,其中的仙人桥景点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山上还建有古老的庙宇,流传很多神话故事。山麓是一大片人工森林,即是“新四军林”,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等能看看最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们知道桥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不知道也没关系,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在桥头,出名的不仅是莲湖的荷花与油菜花,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莫家拳。莫家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属于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传说创自莫达士。发源地是广东伙岗村。明末清初,南方两广地区拢乱60多年始息。莫达士父亲莫福田时 当13岁,因兵乱由火岗村避难寄迹今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 伙岗村(现为仲恺区沥林镇伙岗村),娶何氏为妻,生莫硕士、莫达士二子。传言莫达士曾学艺于少林寺,技成后返回火岗村,因火岗村全为莫氏族人,于是开宗创派称为发源地伙岗村莫家拳。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现今,莫家拳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并已流传于香港、澳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和美国等地。 今天,我来到了桥头镇青少年莫家拳培训基地,参观了中华武术文化长廊、传统南拳和莫家拳武术馆,了解到了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也正是因为文化,每年的假期都会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开到桥头,观

赏我们的名花和文化艺术。同时,我明白到莫家拳的意义来源,莫家拳是用来防身健体的拳法,不适于打架。一些老年人为什么会去学打太极,正是为了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不健康,可以快乐的生活吗?所以,这几年来莫家拳的名声大振,是因为它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如今,莫家拳已经发展到了小学,几代莫家拳传人研发出了适宜中小学生的拳法。特别是五至六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不能挑食,多做莫家拳,有助长高。 同学们,是不是明白到了桥头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意义存在呢?单单莫家拳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不用说我国各地的武术与名胜古迹啦!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人民在从事民族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是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的体现,基本依靠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人类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创造力。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介绍精神价值的体现独特性活态性民族性 正文:非物质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劳动、智慧的结晶,它以一种非物质的形式使祖先文明得以保护和传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尤其在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风格类型多种多样,分布与发展也各具特色,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侗族的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这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而有些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至,也使得这些民族文化以原生态的形式保存下来,每次接触它们,都能让人产生返璞归真的感觉。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五大类: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人类一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的代表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如发明于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誉为中医发展的活化石。它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每两年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为了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国设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同时,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寿县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安徽省寿县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思考 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现状令人堪忧,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全面系统的调查寿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寿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原生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寿县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一、寿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 (一)寿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寿县实施“文化立县”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围绕“留住历史烙印,传递文化基因”主线,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工作,以推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目前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加速推进了寿县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较好较快发展。寿县古城墙于2012年11月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更新预备名单》。其主要成绩,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南工北旅”战略。近年寿县以全力发展工业为基础,把旅游业、文化产业放在突出发展位置,确定“南工北旅”特色经济格局。以文化为内在核心元素,古城和八公山为载体,串联梨香雪海乡村休闲旅游区、中华豆腐文化体验旅游区、道风林海文化休闲旅游区、万古涌泉绿色度假旅游区、淮河水韵风情体验旅游区,形成“一线串五珠”的分区格局。打造楚风汉韵、名山名泉、宗教习俗、饮食文化四大体验式旅游宝地 (2)产业园区建设。寿县实施了寿春城遗址保护、筹划世界豆腐文化产业园、寿州影视文化园、安丰塘景区开发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成功申创“中国书法之乡”;寿县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正阳关镇荣获国家文化部“民间艺术之乡”品牌称号;抬阁、肘阁、寿州锣鼓等9项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名录。 (3)艺术产业化。近年,艺术品的收集、鉴定、品评、交换、买卖等商业活动增加,画廊、古玩玉器店、艺术品商店、旅游商店等艺术品经营场所应运而生。继2013年荣膺“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后,在寿县城内、箭道巷、宾阳门等区域内,一定规模的书画专业市场雏形已经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历史传承价值:历史传承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价值准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价值主要表现在:1.从根源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团或个人的创造,面向该集团并世代流传,它反映了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代表这个团体文化和社会个性的恰当的表达形式”。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认识价值:科学认识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1.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存和反映。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识价值还指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 审美艺术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能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可以为新的文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当代许多影视、小说、戏剧、舞蹈等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从其中孕育而出的,很好地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再造功能,充分利用了其审美艺术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社会和谐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主要表现在:1.人类是群居的社会化动物,个体都有一个适应集体、融入社会的过程;而社会或族群也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变成它的合格的个体,标准和方法就是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掌握这个社会或族群的文化。 2.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撷取、展示、宣扬其中的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内容,将会极大地助益于我们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开发价值: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反过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经济开发价值是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价值形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体系的价值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 1.经济开发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后,这些地区就有条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宣传力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提供更好的传承、保护、创新条件,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使之更加安心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2.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一、民间文学 1.鞭打芦花 萧县春秋时称“萧国”,秦始置县,历代均属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传说萧县皇藏峪西北山顶,是孔子游此遇雨后的晒书场。孔子的弟子闵子骞,与老师同为鲁国人,后随父迁到萧国东南的乡村安家。至今,萧县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鞭打芦花》就是其中的一则: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孔雀东南飞传说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但兰芝为焦母不容,被遣回娘家。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焦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酿成了一出封建婚姻悲剧。时人为怀念这对夫妇的忠贞爱情,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悼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记载了故事梗概、发生年代、地点、人物姓名、身份等,其时其人其事,真实可考。男主角焦仲卿是潜山焦家畈人,女主角刘兰芝是怀宁县刘家山人,焦家畈与刘家山仅一河之隔。潜山与怀宁在西汉至西晋时均隶属于庐江郡皖县。故事历代流传,至今在方言里仍见端倪:比如将磨媳妇的婆婆喊作“焦八叉”,这是影射焦母的;将受折磨的媳妇叫做“苦芝子”,这是暗喻刘兰芝的;将懦弱无能的老好人称为“糯米官人”,这是怜惜焦仲卿的;将趋炎附势的人称为“刘大”,这是讽刺刘兰芝哥哥的;将能干要强的小姑娘称为“能小姑”,这是赞美焦仲卿妹妹的。 3.桐城歌 桐城歌是源于桐城县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类别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传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歌谣,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等更大空间,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对后来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桐城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很多专家学者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屡次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亦作了充分肯定与介绍。20世纪50年代搜集了大量桐城歌原生态资料,80至90年代相继整理出版《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先后举办六届桐城歌演唱会。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尚有很多原生态歌谣资料有待发掘,不少濒临失传的桐城歌曲调和吟唱表演形式,需要及时抢救与保护。发掘、保护、研究桐城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4.六尺巷传说 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非遗”纪录片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13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舞虎”、“琼剧”、“海南民歌”、“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家乡的名人(作文18篇)

《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一): 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同学们必须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之后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能够了。但是,要注意一点,必须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家乡的名人(二):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湖北,那里的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这天,我就摘下天空中最大最闪的一颗星来为大家介绍吧!他就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自小就跟着其父李言闻学医,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起初,他的父亲不同意他当医生,要他考官,但李进珍一心想学医,李言闻拿他没有办法,之后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如去任王府奉裙正:,兼管良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回乡后,立志编写关于草药的书,之后,李时珍翻山越岭,走过几十个地方,采集各种草药的知识,每有一件新发现,他都会记在他的《本草纲目》上,让后人对草药有了认识。 有一次,李时珍看到了一种草,那种草李时珍从来没有见过,他听飘过的一个农民说:这种草有毒,有一个人吃了这种草,便全身没了知觉。李时珍听了,便想自己亲自尝尝,那个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 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 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 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 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 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 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 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 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 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 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 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 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 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 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 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 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 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 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 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 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 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 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 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 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明确的指 导思想、壮美的共同理想、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和美 的社会风尚为内容,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自觉文化的核心构 成。 在民间文化遗产中,有全套的人民的知识、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情操、爱憎、美善,其内容源远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王雨琦做给你们看看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查 一、情况概述 (一)调查的背景 随着网络的发明应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不仅仅带来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也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对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调查的目的 随着网络的发明应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不仅仅带来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也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对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及调查的对象 时间:5月2—5月12 地点:合肥学院 调查对象:合肥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四)经过及组成人员 1、经过:(1)5月10中午我组成员到四个年级女生宿舍楼下找人填写,我组成员分别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教室发问卷。 (2)5月16日晚,统计数据,分析。16—17日做PPT,写报告 2、组成人员:赵守慧(做表格及PPT)宣卉(写报告)段婉莉、陈娟娟(分析数据,思考结论)周沈秀、汪飞云(统计数据) (五)调查研究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占100%。再用PPT,图表,报告形式展示分析。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人数及分布情况 选项小计比例男54 45% 女666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 二)问题及其结果解析与反思 选项小计比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 王鹤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笔者认为,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例如,有相当一部分民间文学就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是现代和传统之间流动的见证,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生活风貌、道德习俗和思想禁忌。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遥远的祖先沟通,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群体或不同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人类社会漫长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和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是鲜活的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一个民族或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或群体的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或群体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体现出该民族或群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该民族或群体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根基。不同的民族或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共同丰富、充实和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更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脱离具体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环境,它蕴涵着所属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沉淀着发展的经验、生存的智慧,这些维系民族或群体血脉的因素反过来又世代塑造并延续了该民族或群体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群体意识,使这种文化的价值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得以展示和存续,成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因此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体现,具有传承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有关家乡的变化的作文300字5篇

有关家乡的变化的作文300字5篇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而窄小的小山村,那里以前地面很肮脏,树木也只剩一条树干,农民们也从不植树,所以整个山村看起来从不美丽。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家乡的变化的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的家乡一个偏僻而窄小的小山村,那里以前地面很肮脏,树木也只剩一条树干,农民们也从不植树,所以整个山村看起来从不美丽。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家乡由肮脏变得干净了。以前,农民们把装食物的袋子到处乱扔,更把喝完了水的塑料瓶到处乱扔,把满条山路弄得到处都是垃圾。现在,农民们把塑料袋扫起来,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的,也把塑料袋回收起来,所以地面变得干干净净的。人们也爱植树了,有的种柳树,有的种香蕉树,也有的种苹果树。从远处看,乡村就变得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农民们变得富裕了。公路两旁都耸立着一栋栋崭新的转房子,走进房子里面,家具都摆布得整整齐齐的,液晶电视、电灯、电脑……可漂亮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那蔚蓝的天空下面,衬着那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活像一座别有风格的大城市。 我爱这美丽的家乡! 今年就是xx年了,看着那陪伴了我十四年的家乡,我倍感亲切。看啊,如今我的家乡是多么繁华!回首间,我不禁赞叹,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呀! 瞧,现在的马路上,人行道上是多么干净,路上一尘不染,垃圾们乖乖的被清洁工扫进了垃圾车,水泥地又平又亮,简直像精致的装饰品一样,再也没有车一开过塑料袋和灰尘就满天飞舞的“美丽”景象了。道旁的绿化带更是让人赞不绝口。翠绿的树木既装点了公路,也清新了空气,。走在路上,我们的心都仿佛随着绿化带的那份宁静,而变得安静了……但是听爸爸说,原来的这可是另一番景象。原来这儿是一片田地,几条小路胡乱的互相交错,黄土铺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

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勤劳聪慧的寿县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手工技艺、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等各方面。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寿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寿县历史发展的有力佐证,是寿县文化的根脉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寿县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自2005年以来,寿县文化工作者深入全县25个乡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初步掌握了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类别、分布等情况。共收集、整理了六大类1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民间文学类、民间美术类、民间音乐类、制作技艺类、民俗类、曲艺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八公山豆腐”、“寿春紫金砚”、“大救驾”等传统制作技艺,“寿州锣鼓”等民间音乐、“寿州大鼓书”、“淮词”、“宝卷”、“老婆歌”等曲艺,“正阳关抬阁肘阁”、“花鼓灯”等民间舞蹈,“三月十五四顶山古庙会”、“二月十九正阳关玄帝庙会”等传统习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赵匡胤困南塘”等故事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是:品类独特。目前,寿县普查登记的六大类1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为寿县独有或极具寿县地方特色的项目。艺术性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品味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紫金砚制作技艺 紫金砚是我国历史名砚之一,原产地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其石料资源主要源于八公山,有六种色彩,20余种石品,质地优良,天然色彩丰富。为历代文人所赏识。 据有关资料和存世实物考证,以紫金石制砚最早发端于东晋时期,兴盛于唐宋,为历代朝廷贡品,清朝至民国渐次衰微。一千多年来,紫金砚传统技艺一直在当地民间流传,薪火不断,延续至今。紫金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在淮南市、凤台县、寿县一带,目前制砚企业及个体作坊达四十余家。 紫金砚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典型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有2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采石、制砚、打磨、封蜡、砚铭、配盒等。制砚的传统工艺有浮雕、透雕和线刻三种;其具体操作刀法有单刀、双刀、切刀等十几种;图案选择主要是传统的变形的纹样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两大类;主要生产器具和设施有50余种;成品样式一般按制式分规格砚和就形砚两大类。紫金砚虽有千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其制作技艺全靠师徒言传身教,还要凭个人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感受才能掌握。 紫金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工艺要求严格,雕刻方法细腻,是现代技术所难以代替的,它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寿县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县城以北。西汉时为淮南国,山下泉水溢光流彩,清冽甘甜。寿春地区盛产大豆,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中泉水磨豆、喝豆浆的习惯,淮南王刘安入乡随俗,并在长期实行黄白方术中,发明了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 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记述了当时做豆腐的工艺流程。寿县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工序是:选料、浸泡、磨浆、挤浆、煮浆、杀浆、点卤、压单、制成。制作中,从挤浆到点卤的计量配比,从对气候、气温的准确把握,都有十分的讲究。这些技术都是以当地群众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八公山豆腐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棱角分明,不散不碎,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健康食品中的佼佼者。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遗产 2009年第2期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菅 丰 著 陈志勤 译 [作者简介]菅 丰(1963%),男,日本長崎人,文学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日本东京,1360073) [译者]陈志勤(1963-),女,浙江杭州人,哲学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上海,200444) [摘 要]人们开始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民族性、稀有性等本源性的价值。但是,与其他文化现象相比,要在理论上提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特别价值的具说服力的根据却非常困难。然而,尽管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难找出这些本源性的价值,但并不是说它全无价值。要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能象目前的有关文化政策中所表示的那样,从遗产本身那里去寻找,而应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之中,才能找到其新的价值。为了人类幸福我们需要有效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们有必要重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和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效利用 活着的民俗 人类幸福 适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09)02-106-0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价值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价值的吗?民俗学家常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找出本质性的、根源性的价值。但是,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相比是具有价值的呢?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充分的答案。 主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价值的人,可能会举出一些理由。比如说文化的历史性等等,作为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根据被频繁地采用。因为是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遗产,所以是具有价值的,这样的感觉对一般人来说也许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然而,这在理论上未必是正确的。认为古老的文化比新生的文化有价值的理由,无论依据什么样的理论都不能得到证明。尊崇古老文化的观念说到底不是理论,只是感情和审美的感觉,亦或只是兴趣。何况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变化才是它本来注定的命运,历史越是悠久,其所发生变化的频率就越高,从中要找出真正的价值反而会越来越难。 对于古老的文化在承认其绝对价值的时候,与之 相比新文化的创造活动虽然被认为是逊色的东西,但在现实当中,因为这样的产生新文化的活动,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即使具有历史性的古老的文化,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文化的创造过程才生成的。 其次,民族性、民族的认同这些特性,也被作为主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价值的一个根据。但是,为了主张民族性,首先必须证明被称为民族的这个概念是有效的,其自身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认识到原来民族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因人类被建构的,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范畴也灵活地发生变化,那么,因为具有与民族性的关联而承认这个文化的绝对性价值,并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在全球化以及文化的混杂性(hybridity )不断进展的现代社会,“民族”这个词 语,作为能够明确地区别某类人的集团的文化概念,已经不一定能起什么作用了。相反的,如果过分强化民族的划分,有时候会成为引起排他性的民族问题之原因,有时候也会因为强化以及强调民族这个概念而生成社会问题。因此,与强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