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 —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 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 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 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工作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应具备适用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与物品,并进行严格管理。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对诊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质量控制要求监测与记录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对连续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遵循附录 A 要求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a)新安装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监测验证,并记录;对其清洗、消毒效果产生疑虑时,应重新检验装置,处理情况应予以记录。b)应正确使用配套的部件及其消耗品,如更

换清洗用水、消毒剂、清洗剂时应进行监测验证,并记录。

c)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定期维护,并记录。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如下内容:

a)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b)监测数量: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不低于5 条。

当内镜室负责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变动时应增加内镜监测的比例和次数。c)监测方

法和结果判定遵循附录 B 进行。可追溯性要求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资料的保留期应》3年。标识的要求如下:a)软式内镜编号应具唯一性。

b)已消毒的内镜应有明确的标识。5基本条件人员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其数量与本单位软式内镜诊疗工作量相适应。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内镜及附件的清 洗消毒程序、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标准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知识等。 建筑

内镜中心(室)基本布局

建筑面积应与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 清洗消毒室、配件与敷料库等。 内镜诊疗室

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机

(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头。

.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应达到普通手术室的要求。

应独立设置,面积应与清洗消毒工作量相适应。

区、干燥区等。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分开设置和

使用 应保持通风良好,应根据使用的消毒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强制排气口。 设施、设备 与物品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适应。 应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机,其要求如下: a) 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b)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c) 宜具备持续测漏、水过滤、乙醇冲洗和压力送气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应配备以 下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与物品:

a) 专用流动水清洗槽、消毒槽、全管道灌流装置(宜采用自动灌流器)、一次性注射 器。 b) 各种内镜专用毛刷、

c) 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负压吸引器。 d) 超声清洗器。 e) 计时器。

f) 内镜及附件运送装置。

g) 干燥用品:宜采用不掉屑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清洗用纱布应一次性使用;复用的 干燥用品应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配备 75% 乙醇或异丙醇;配备垫巾 等。 灭菌设备: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灭菌设备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清洗用水:应有冷、热水源,其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根据需要配备

灭菌水或过滤水(使用过滤装置的,应定期更换滤器)

医用清洗剂: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清洗的医用清洗剂

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疗床 1 张、主 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

清洗消毒室

应遵循工作流程分为清洗区、消毒

消毒剂:应选用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风险评估详见附录A。

润滑剂:物理灭菌的器械与配件,所使用的器械润滑剂应为非油脂水溶性成分,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兼容性,不应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镜柜或镜库: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镜库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6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基本原则

软式内镜及其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Spaulding 医疗用品分类法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原则如下:a)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软式内镜(如ESD、POEM 食道手术、

胆道镜手术所用内镜)及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附件,应进行灭菌。

b)与粘膜及不完整皮肤接触的软式内镜及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运送容器等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与完整皮肤接触的用品(如听诊器)及床架、内镜运送车等物品应低水平消毒或清

洁。不应改变清洗消毒流程或者省略清洗消毒步骤,不应缩短清洗消毒时间。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见图1

图 1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注:1.机器具备测漏功能的不作手工测漏。手工清洗消毒,或使用无测漏功能清洗消毒机的,应每天于工作结束时对当天使用的软式内镜测漏一次;条件允许时,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清洗消毒机无干燥功能的应进行手工干燥。消毒灭菌前应进行清洗。

应使用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漂洗。

在清洗、漂洗、消毒等处理后,均应使用压力气枪将残留液体去除。软式内镜应采用的正确方法进行干燥和储存。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计时控制。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预处理的操作流程如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湿纸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洗用品应用后丢弃);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

c)将内镜的前端置入装有医用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取清洗液至吸引器罐见到清洗液流入为止。

d)将内镜从光源装置上取下时,连接着镜子的线路及吸引管应经过擦拭后拔下。e)盖好防水盖,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漏水测试的操作流程如下:

a)将内镜放入盛有适量清洗用水的清洗槽内;

b)先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c)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d)将内镜先端浸入水中,同时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e)如有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f)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清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a)遵循医用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适量使用浓度的清洗液置于清洗槽及超声清洗器中。

b)将内镜全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前端和操作部应重点擦洗。

c)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管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的碎屑及组织为止(毛刷进入和抽出时宜采用旋转的方式);再次清洗刷头。

d)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清洗液反复清洗内镜的每个腔

道。如采用手工操作,应先用注射器抽吸清洗剂100 ml ,清洗送气送水管道,再用吸引器将清洗剂吸入活检管道,使管道内充满清洗液进行浸泡。使用酸化水消毒的,清洗时间适当延长。十二指肠镜抬钳器管道用50ml注射器反复冲洗。e)将取下的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扭等部件在超声清洗器内使用清洗液清洗。

f)以上清洗液浸泡、清洗的操作应遵循相应的医用清洗剂产品说明所要求的浓度、时间、温度执行。

g)清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漂洗的操作流程如下:

a)将清洗后的内镜及部件、附件等置于带流动水的漂洗槽内。

b)用全管道灌流装置(或高压水枪、注射器)彻底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10s,并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的外表面、部件及附件。

c)用全管道灌流装置(或高压气枪、注射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d)擦

干内镜外表面、部件及附件。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如下:

a)米用化学消毒(火菌)剂进行咼水平消毒或者火菌时,应将擦干后的内镜及取下的部件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管道用灌流装置或注射器灌满消毒液,作用至消毒剂规定的时间。

b)软式内镜咼水平消毒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等;软式内镜火菌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参见附录

A。选用的其它消毒剂应适用于软式内镜消毒灭菌,并应取得卫生许可批件。d)使用

火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火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终末漂洗的操作流程如下:

a)高水平消毒后,清洗消毒人员应更换手套将内镜从消毒槽取出,置入漂洗槽。b)用

全管道灌流装置(或压力气枪、注射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消毒液。c)用全管道灌流装置(或压力水枪、注射器)用无菌水或过滤水反复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10s,并充分冲洗内镜的外表面、部件及附件。干燥的操作流程如下:

a)将终末漂洗干净的内镜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至少4h内更换。b)用75%乙醇或异丙醇冲洗所有管道,至另一端能看到乙醇或异丙醇流出。c)用压力气枪、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其完全干燥。d)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及各部

件。

e)取下清洗消毒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部件和附件,用于下一患者的诊疗。

内镜清洗消毒机工作流程

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时应遵循产品说明操作使用。

在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遵循、的规定对内镜进行预处理和手

工清洗。

如果清洗消毒机无测漏功能,应先遵循的规定进行手工测漏。

将内镜置入内镜清洗消毒机内,并用专用的连接器将内镜各个管道与洗消机连接;关

闭舱门,启动洗消程序进行工作。十二指肠镜的抬钳器管道很细,有些清洗消毒机不

能产生推动液体通过管道所需的足够压力,此时应手工清洗此管道。

使用无干燥功能的清洗消毒机之后,应遵循的规定进行干燥。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

与火菌

应灭菌的附件包括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重复使用的上述附件用后应清洗、灭菌,方法如下:

a) 使用后应立即浸泡在清洗液里,防止污染物干燥,同时要向管道内注入清洗液。

b) 将上述附件在流动水下,用小毛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仔细冲洗附件的腔道,直至无可见

的碎屑、组织止,擦干。

c) 使用清洗液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作用时间遵循清洗剂产品说明执行。清洗后用流动水漂洗干净。部分附件清洗后应遵循相关要求涂抹润滑剂。

d) 某些难以清洗消毒的附件如注射针、切开刀等,因其管腔细,易残留血液或有机物,宜使用一次性产品。

e) 附件首选的灭菌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或者选用符合要求的灭菌剂、灭菌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灭菌时或灭菌后的包装应符合无菌储存规定。应高水平消毒的附件处理方法如下:

a) 重复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或灭菌,消毒可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 的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 。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b) 注水瓶及连接管应每天清洗并高水平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连接管应进行充气操作达到干燥。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c) 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 的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 ,刷洗干净,干燥备用。宜使用一次性吸引管。附属设备的清洗消毒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充分刷洗,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擦拭消毒,选用其它消毒剂时遵循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储存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将干燥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镜柜或镜库内,插入部和连接部均应垂直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所有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取下。

清洗消毒后24h 内使用的软式内镜可不进行重复清洗消毒。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当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镜柜或镜库房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软式内镜常用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法

消毒(灭菌)剂高水平消毒及灭菌剂量[注]使用期限与监测[注]作用方

式注意事项过氧乙酸

(PAA) 浓度: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 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最新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doc

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 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 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2、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手套每人更换。 3、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对活检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最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版资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5-04-05发布 2015-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规范

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软式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镜放入清洗槽: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 —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 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 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 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4-05发布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 。件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意见稿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 Regulation of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technique for rigid Endoscopes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4.4、6.2.2、7.1.2、8.3.1、8.3.2、8.4.3.2、10.1.3、11.1.2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委会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张流波、张青、胡国庆、黄浩、冯秀兰、刘运喜、李卫光、邓敏、侯铁英、钱黎明、郭莉、王亚娟、马红秋、孟黎辉、张宇、薛文英、温秀贤、姚希、陈美恋。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中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建筑布局,设施与耗材,清洗、包装操作流程,高水平消毒,灭菌,储存,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硬 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硬式内镜 rigid endoscope 指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不可弯曲的内镜及相匹配的导光束、器械、附件、超声刀系统、电凝系统等。

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 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 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 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 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 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 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 第9章学校的消毒 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 第11章会馆的消毒 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 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

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 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 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 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 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 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 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 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 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1章总则 1.1引言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 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2017-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2016-12-2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刖 本标准的 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 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邢玉斌、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刘枫、索继江、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陈翠敏、任旭、张澍田、姜泊、郭学刚。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i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flex 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 .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 .5 清洗液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人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2016-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臭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臭氧推荐给您的朋友 日期:2004-10-12 13:53:13作者:臭氧技术网点击:13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臭氧(2002 年版)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 一、理化特性: 臭氧在常温下为淡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 1.658( 空气= 1) 。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 ,沸点为-112.3℃, 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 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 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1.PH :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 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2. 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3. 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 4 -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 ,水温10 -21℃时为160 ,水温 36 -38℃时则为320 ,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 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 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 臭氧为强氧化剂, 可损坏多种物品, 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 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 特别是使橡胶老化, 色变暗, 弹性降低, 以致变脆, 断裂, 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 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 -60 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 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水产品加工,贮存和冷藏等. 八、使用方法: 1、液体消毒:臭氧消毒饮用水时,其用量取决于水质,应由实验确定精确值,比较清洁的水,一般应加臭氧0.5-1mg/L,作用5-10分钟后,水中保持臭氧浓度为0.1-0.5mg/L;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饮用水,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习题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习题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定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A.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 B.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C.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 D.标准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知识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组物品需要高水平消毒() A.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造影导管 B.圈套器、碎石器、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C.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运送容器D.听诊器、血压计、床架、内镜运送车 3、铺设于内镜干燥台的无菌巾至少几个小时内更换() 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 4.清洗用的多酶洗液应多长时间更换()

A 2h B 1h C 每清洗1条内镜后 D 一周 5.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 A 30 钟 B 10分钟 C 1小时 D 15分钟 6.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 A 细菌总数<20cfu/件 B 细菌总数<10cfu/件 C 细菌总数 <100cfu/件D 无菌检测合格。 7.灭菌后活检钳应多长时间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A 每季度 B 每月 C 每天 D 每周 8.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采用2% 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A 30分钟 B 15分钟 C 45分钟 D 20分钟 二、多项选择题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内容包括() A.审核建筑布局B.日常巡查C.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D.审核工作流程 2、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哪些防护用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