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与无脊柱动物相比,脊柱动物的进化特征有哪些?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2脊柱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着脑。3原生的水上种类以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而后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期有鳃裂,成体以肺呼吸。4除圆口类,均具有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消化能力大大增强。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使代谢废物有效的排出体外。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种类的偶鳍、陆生种类的五指性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处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2脊柱代替了脊索,称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3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此生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时期有鳃裂,成体用肺呼吸;4除圆口纲,均具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8几乎全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或卵胎生;9身体大多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颈或比明显,为或不存在。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去追捕咬牢食物,扩大了食物来源,同时,上下颌也具有防御、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作用。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这些结构加强了它们的嗅觉和平衡能力,而这也是脊椎动物嗅觉与视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4.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柱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构。脊柱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试述鱼类洄游的概念、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移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洄游。其类型有:鱼类在冬季水温下降时,避开寒冷环境,游到温度适宜的区即越冬场度过寒冷的冬季,为越冬洄游;在生殖季节鱼类从越冬场地或索饵场成群的向产卵场地进行迁移,为生殖洄游;鱼类因寻取食物为主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鱼类洄游的意义表现为: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本能行为。

为什么说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应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

1.多为纺锤形体型,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头和躯干固结不动,以利水中前进;2以鳍作为水中运动平衡器官;3皮肤粘滑并有鳞片,具有细胞粘液腺,可减少水中的摩擦并其保护作用;4骨骼、肌肉以利于鳍分而分化,肌节与肌隔套叠,利于躯干、尾部的左右屈伸,为主要的运动动力;5适应水环境及水中获食的消化系统,口位多样,有腮耙等;6以鳃进行呼吸;7以鳔调节身体比重;8具与以鳃呼吸相适应的单循环;9排尿器官既泌尿,维持渗透压的恒定;10适应水环境的生殖方式,有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的,有卵生、卵胎生、假胎生的等;11具对水环境特殊适应的感觉器官。

简述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裸露,富有细胞粘液腺。(2)骨骼分化明显,有了颈椎和荐椎,肩带间连有脊柱,腰带直接连于脊柱上。典型的五指型附肢。(3)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皮肤呼吸。(4)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双循环。(5)舌能伸出,并有蛇骨支持。(6)脑较发达,眼有眼睑,耳具内耳和中耳。(7)体温随外界而改变,有休眠现象。(8)多体外受精,卵生,幼体在水中发育,变态后长为成体。(9)成体排泄器官为背肾,雄体的肾管有输尿和输精双重功能。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表现出那些不完善性?

(1)生殖上尚未摆脱水的束缚。(2)肺呼吸不健全,还需皮肤呼吸补充。(3)体温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4)没有解决在陆地防止水分蒸发与皮肤呼吸的矛盾。(5)皮肤通透性大,分布范围狭窄。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1五指行附肢,适于陆上运动,颌骨与脑颅为自接型。2口咽式呼吸。3双循环来调节代谢。4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且颈椎与腰带相连,加强了牢固性和支持力,锥弓的前后方,都有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5肾小管和膀胱冲吸水功能。6感官的变化有了骨膜和中耳,有眼睑、瞬膜、泪腺等都适于陆地生活。7皮肤的轻微角质化,真皮相对厚而致密,开始有蜕皮现象。

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在躯体结构和机能等方面有比两栖类更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特征:1体被鳞片或盾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结束了皮肤呼吸,全为肺呼吸,胸廓出现;3运动系统使之适应陆地爬行寰枢椎分化,带骨与五趾形附肢更完善,具爪;4具有交配器,出现羊膜卵,使之获得陆上繁殖的能力5具高级排泄功能的后肾,排难溶于水的尿酸6出现心脑皮,神经和感官更发达,更适于陆上生活。

爬行纲的特征

1体被干燥、角质化的皮肤,通常有起源于外胚层的鳞片或角质盾片。有的有真皮性骨板,除少数有股腺外,缺少皮肤腺。2一般附肢两对,典型的五趾型附肢,且指(趾)端具爪,水生种类的四肢呈浆状,蛇类和一些蜥蜴类缺少附肢。3骨骼完全骨化。头骨一个枕髁;脊柱分化更明显,颈椎已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有的种类躯干椎已经分化成为胸椎和腰椎,荐椎至少有2枚,绝大多数躯干椎连有肋骨,有的肋骨与胸骨相关节,形成胸廓。4肺呼吸,一些种类的泄殖腔和咽壁可辅助呼吸。5两心房,心室已有了不完全式几乎完全的分隔,为构造上的不完全循环。6后肾1对,雄的输精管与输尿管完全分开,排泄物主要是尿酸。7大脑背壁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8雌雄异体,雄性一般具有交接器,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外膜;发育无变态。9变温动物,许多蜥蜴可以从行为上调节体温。

羊膜卵的结构及其脊椎动物演化史的重要意义

结构:羊膜卵的卵外包有卵膜(蛋白膜、壳膜和硬壳)。其卵壳坚韧,是石灰质的硬壳或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该卵壳具有透气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内有丰富的卵黄,能保证发育时有丰富的养料。尿囊则既可以储存代谢废物尿酸,又当胚胎呼吸器官。羊膜卵在胚胎发育时可形成羊膜、绒毛膜及羊膜围成的羊膜腔,胚胎悬浮在羊水中,能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胚胎在恒定优越的液体环境中生活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解决了陆生繁殖问题,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适应,这为陆生脊椎动物征服陆地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试述鸟类在外形和内部构造是如何适应飞翔生活的。

体成纺锤形,减少阻力;具眼脸、瞬膜、巩膜骨板;具尾羽、飞羽;2、皮肤薄而松韧利于飞翔时羽毛活动及肌肉收缩,羽裸区之分利于飞翔时肌肉收缩;3、骨坚、薄、轻、愈合,无齿,寰枢椎、异凹形椎体利于头活动,V字形叉骨、肋骨有钩状突、龙骨突、愈合荐骨、尾综骨,腕掌骨愈合,仅三指,前肢特化为翼,髁骨与愈合荐骨愈合,腓骨退化为刺状,胫跗骨与跗遮骨构成跗间关节,4、胸大肌、胸小肌发达;5、消化系统发达,有腺肌胃之分,直肠短不贮粪便,;6、具气囊、复杂支气管网络系统肺,双重呼吸;

7、完全双重循环8、神经和感官发达,纹状体发达,视叶发达,眼大且为视力的双重调节9、高级后肾,排尿酸,无膀胱,与粪便一同排出10、磁性绝大多数只有左侧输卵管和卵巢。

试述鸟类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

1、喙的形状,不同的喙形和它们的食性有密切联系,如食肉的鹰隼类,喙尖锐而钩曲;食鱼的雁、鸭类,喙扁平具缺刻,露类喙长直而有力;空中飞捕昆虫的家燕,喙短基部宽阔;啄食种子的麻雀则喙粗短呈圆锥状。

2、羽的外形排列和羽数。主要是指飞羽和尾羽。翼外形有尖长者,如家燕;翼外形有短圆者,如鸡;尾羽数目一般为10-12枚,尾后部形状有平形、圆形、尖形、楔形等。

3、跗跖部被鳞:跗跖前部有盾状鳞(鳞片横列)、网状鳞(鳞片呈鱼鳞状)和靴状鳞(整片鳞)之分

4、跗跖的数目及排列:一般常态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对趾足是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如啄木鸟);异趾足是三、四趾向前,一、二趾向后(如咬鹃);并趾足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三、四趾的基部合并(如翠鸟);前趾足是四趾全向前(如雨燕);

5、蹼形:四趾间全有蹼相连者为全蹼(鸬鹚);前三趾间有蹼者为满蹼(鸭);蹼的中部凹入者为半蹼(鸥);趾两侧有瓣状蹼者为瓣蹼( )

6、胸骨:胸骨有无龙骨突起。平胸类无龙骨突起,突胸类有龙骨突起

7、腭型:头骨的上颌骨向内侧有一对突起伸到腭部,称颌腭突。根据颌腭突可将鸟类分为下列几种腭型:裂腭型,左右两侧颌腭突较小,在中央不合并,腭部中间有裂缝,犁骨很发达,呈尖形,如鸡形目;鹤形目、鸽形目等。索腭型,左右两侧颌腭突在中央合并(又名合腭型),犁骨小或退化,如雁形目;鹳形目等。雀腭型,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呈平截状,如雀形目。蜥腭型,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是2块,为啄木鸟类特有。

8、雏鸟:幼鸟出壳后眼就睁开,有羽毛,能行走和独立取食者称为早成鸟;幼鸟出壳后无羽毛,不能独立生活者称为晚成鸟。

动物体恒温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及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稳定。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新城代谢水平。在高温下,机体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速而有力,显著提高了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恒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的地区生活。从而保证恒温动物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有利于其进化发展。

简述哺乳动物的进化性特征。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跗关节后转,膝关节前转3、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4、具高而恒定的体温5、胎生,哺乳。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低程度。以高营养价值的乳汁哺乳幼兽,时后代在较为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体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哺乳类具有比其他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比较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

1原兽亚纲:卵生;无子宫阴道,具泄殖腔,仅以泄腔孔通体外,称单孔类;肩带似爬行类;成体无齿,代之以角质鞘;具乳腺无乳头;体温低,在26-35°C为现存最原始的类群。2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胎盘,仅借卵黄囊与子宫壁接触;雌雄具育儿袋,发育不全的幼仔需在袋中进一步发育,育儿袋中有乳腺、乳头,雌具双子宫,双阴道,雄阴茎顶端分叉;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具异形齿,门齿数且多变化;体温较高,在33~35°C介于真兽亚纲与原兽亚纲之间;又称有袋类3真兽亚纲:胎生,具有真正胎盘,幼仔发育完全;乳腺发达,具乳头;不具泄殖腔,雌具单阴道;大脑皮层发达,具胼胝体;具异形齿,为再出齿;肩带由一肩胛骨构成,乌喙骨退化乌喙突;体温一般恒定在37°C,是哺乳类中最高等的类群,又称为有胎盘类。

比较鱼、蛙、蜥蜴、鸽、兔的皮肤及其衍生物,并总结脊椎动物皮肤系统的演化趋势。

1、皮肤:均有表皮、真皮结构。鱼、鸽真皮薄,蛙。蜥蜴较薄,兔的发达最厚且有皮下脂肪层。挖的皮肤裸露,表皮开始轻微角质化。蜥蜴皮肤干燥缺乏腺体,鸽皮肤干、韧、松、软,缺乏皮肤腺。

2、衍生物:鱼为单细胞粘液腺,有盾鳞、硬鳞和骨鳞;蛙有多细胞粘液腺;蜥蜴有角质鳞,具爪;鸽具羽毛、角质鳞、喙、距、爪、尾脂腺;兔有毛、爪、蹄、甲、角、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

3、演化趋势:表皮的变化是由单层到多层细胞,由不角质化、轻微角质化到高度角质化;真皮由薄到厚;外骨骼变化是由水栖鱼的骨质鳞到陆栖羊膜类的角质鳞,两栖类骨质鳞消失而角质鳞未形成,呈现裸露状态,羊膜类形成角质鳞及由其发展的羽毛和兽毛,真皮衍生物趋于退化。腺体的变化由单细胞腺发展为多细胞腺,由位于表皮陷到真皮,哺乳类的腺体极大发展。

试述单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和完全双循环

1单循环:像园口类、鱼类的循环。即心脏的的缺氧血向前由腹大动脉入鳃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富氧血经大动脉送至全身,经组织间气体交换后的缺氧血经主静脉回心脏,这种血液循环身体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叫单循环。2不完全双循环:像两栖类、爬行类的循环。即血循环身体一周需经两次心脏,路径有两条,一条称体循环,即富氧血、混合血自心室左侧、中间压出颈动脉、体动脉弓,到全身各部,在组织间气体交换后成缺氧血经前后大静脉回右心房;另一条称肺循环,即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心室右侧,由于心室内具有混合血,体循环、肺循环的血液不能完全分开,故称不完全双循环。3完全双循环:像鸟类、哺乳类的循环。体循环指左心室压出富氧血经体动脉弓到全身,气体交换后的缺氧血经过多级体静脉汇到右心房;缺氧血由右心房入有心室,经肺动脉入肺,在肺内气体交换流回左心房,此即肺循环。心脏和血管中无混合血,体循环与肺循环完全分开,故称完全双循环。

试述路岐脊椎动物呼吸系统演化的趋势。

1肺吸氧面积的逐渐扩大:有尾两栖类开始有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内壁光滑或仅基部稍有隔膜;无尾两栖类的肺内壁呈蜂窝状,但肺的表面面积还不大,皮肤呼吸仍占重要地位。爬行动物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仍为囊状,但其内壁仍然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为扩大。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内部有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这种结构完全不同于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空心囊状肺,体积虽然不大,但是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是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鸟肺的另一特点是有许多气囊,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最后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壁分成许多小室,每个小室称为肺泡,肺泡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的接触总面积;2呼吸的机械装备愈益完善:两栖类的呼吸动作是借助于口咽底部的上下动作来完成的,这种口咽是呼吸方式类似拉风箱的原理。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是胸廓扩大与缩小,从而改变胸腔的容积,使气体吸入或排除。鸟类的呼吸,在静止状态时是以肋骨的升降致使胸廓的动作来进行的;在飞翔时由于胸肌处于紧张状态,胸廓不能活动,因而不能改变胸腔进行呼吸,这是利用翼的震动,使前后气囊进行收缩与扩张,这就是鸟类所特有的“双重呼吸”。哺乳类出现了肌肉质的横隔,依靠横隔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动作,使胸腔扩大与缩小,;横隔的出现使呼吸机械装备进一步完善化。3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腔处形成交叉。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由于形成了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生器渐趋完善:两栖类的呼吸道仅为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器官的分化不明显;自两栖类开始有声带作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发声器官。爬行类的器官长,呼吸道有了明显的器官和支气管的分化;支气管始于爬行类。鸟类的器官以完整的骨质环支持,发生器位于支气管分叉的地方,鸣管外侧负有特殊的鸣肌,鸣肌的收缩可以调节鸣莫的警张程度,而使鸣声多变。哺乳类的喉头构造复杂化,支持喉头的软骨除环状软骨外,新增加了甲状软骨及会厌软骨;声带位于喉部;吞咽食物时,喉门为会厌软骨所盖,避免食物误入器官。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 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 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什么叫生物发生律?它对了解动物的演化与亲缘关系有何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当时在胚胎发育方面已揭示了一些规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纲脊椎动物的胚胎都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在发育初期极为相似,以后才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相同。达尔文用进化论的观点曾作过一些论证,认为胚胎发育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彼此有亲缘关系,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个体发育的渐进性是系统发展中渐进性的表现。达尔文还指出于胚胎结构重演其过去祖先的结构,它重演了它们祖先发育中的一个形象”。赫克尔明确地论述了生物发生律。1866年他在《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是这样说的: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仁堡叁育和圣拉左展(或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原肠胚、三胚层的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有尾两栖到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说明了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它的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 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接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人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教师可以惜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

动物学与植物学试卷

动物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些鲨鱼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为新个体,再由母体产出,称为()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D、再生 2、解剖青蛙能辨出雌雄是因为() A、子宫内有发育的胚胎 B、体腔内有卵 C、具有脂肪体 D、蛙体较大 3、鱼类具有() A、一心室一心房 B、一心室二心房 C、二心室一心房 D、二心室二心房 4、线形动物消化系统是() A、无消化道 B、不完全消化道 C、完全消化道 D、细胞内消化 5、具有梯形神经系统的动物是() A、环节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软体动物 6、蠕形动物不包括() A、绦虫 B、蜗牛 C、蛔虫 D、华枝睾吸虫 7、两栖类不具有() A、颈椎 B、胸椎 C、躯椎 D、尾椎 8、家猪的学名是Sus scrofadomestica,野猪的学名是Sus scrofa,表明二者是() A、同属不同种 B、同种不同属 C、同科不同属 D、同属同种 9、两栖类未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是() A、皮肤呼吸 B、肺呼吸 C、四肢运动 D、繁殖 10、爬行动物的循环系统是() A、完全双循环 B、不完全双循环 C、单循环 D、开放式循环 11、不属原生动物胞器的是() A、胞口 B、胞咽 C、包囊 D、鞭毛 12、扁形动物具有() A、真体腔 B、假体腔 C、无体腔 D、混合体腔 13、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现象称为() A、共栖 B、共生 C、寄生 D、腐生 14、绿眼虫之所以属原生动物是因为() A、很微小 B、单细胞有机体 C、进行无性生殖 D、有鞭毛 15、哺乳动物的胚胎获得氧气是从() A、胚胎的肺进行气体交换 B、羊水中的溶氧 C、食物氧化 D、母体血液 二、多项选择题 1、心脏分四腔的动物是() A、肺鱼 B、蓝鲸 C、扬子鳄 D、白鳍豚 E、蝙蝠 F、青蛙 G、红嘴鸥 H、鸭嘴兽 2、具有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是() A、变形虫 B、水螅 C、水母 D、海参 E、蚯蚓 F、蛔虫 G、鳝鱼 H、蛇 3、只有节肢动物才具有的特征是()

实验动物学试卷及答案

2013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考查题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 一、名词解释 1.AEIR “AEIR”是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 (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2.3R “3R”,即减少(reduction)、代替(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原则。 3.SPF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指在清洁动物的基础上,要求不携带可能干扰实验的特定病原体和寄生虫如绿脓杆菌等。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中,实施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使用SPF动物,在实验中可以安全可靠地排除动物所携带病原体及特定微生物的干扰。SPF动物作为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可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该级动物健康,繁殖率高,自然死亡率低。 4.歪头病 肺支原体可引起化脓性鼻炎和慢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时并发中耳炎、内耳炎引起实验动物“歪头病”,患鼠头斜于患侧转圈走,提起鼠尾使之倒立,患鼠身体迅速旋转。肺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可导致死胎和不育。 5.封闭群动物 又称远交群(out bred stock)动物。按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的定义,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特点:繁殖率高,重复性差。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近交系动物?简述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连续交配繁殖达到20代以上的动物,称为近交系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㈠基因纯合性(homozygosity),㈡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㈢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㈣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㈤遗传特征的可辩别性(identifiably),㈥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duality),㈦背景资料可查性,㈧国际分布广泛性 2.“DBA/1fLACA/Lac小鼠”中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涵义是什么? DBA为小鼠近交系名称,1表示亚系,f表示代乳,LACA为代乳母鼠的品系,Lac代表培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 进化地位: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原生生物中既有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原生动物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少数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群体。 表膜:原生动物的体表为细胞膜,称表膜或质膜。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匀而透明,致密而无颗粒;内质多颗粒而易流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眼点、伸缩泡、鞭毛、纤毛、伪足、泡口、泡咽、泡肛等。 细胞核:一般1个,也有2个或多个;核分为泡状核(小核或生殖核)和致密核(大核或营养核)两种,前者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中。 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和取食。 二、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伪足运动(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 呼吸与排泄:原生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水分调节主要靠伸缩泡实现。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同胚生殖和异胚生殖. 原生动物具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原生动物约3万种,对其进化地位和分类,各家意见分歧较大。我们采用目前多数原生动物分类学家的分类观点,将原生动物门分为4个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这四大类群是原生动物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绿 眼虫 生物学特性: ①借助鞭毛运动, 眼点与光感受器能 感受光线变化,有趋 光性。 ②细胞质内叶绿体, 在有光时进行光合 营养,利用光合作用 所放出氧进行呼吸 作用;制造的过多 养分贮存在于副淀 粉粒。 ③无光条件下,利用 表膜进行渗透性营 养,通过表膜吸收水 中氧,排出CO2 ④伸缩泡主要调节水分的平衡。 ⑤生殖方法一般是纵二分裂。 ⑥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温暖季节水体呈绿色;环境不良虫体变圆形成包囊。 二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有纵二分裂(如眼虫)和横二分裂(草履虫) 二、鞭毛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体有1~4根鞭毛,具有鞭毛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鞭毛是运动的细胞器。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3页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列举3个分属不同的门,再生能力很强的无脊椎动物:、和 写出下列动物的分类地位(所属的门和纲) 涡虫对虾 钉螺锥虫 金龟子海葵 目前危害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最严重的寄生虫是,与同纲其他寄生虫感染方式不同,它是以的方式感染人的。 浮游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成为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请你写出分别写出6个分别属于不同纲的动物类 群:、、、、、、 二、选择(30分)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培养草履虫时,常常提供给其一定的条件以使其进行快速的分裂繁殖,现欲促使其进行大量的结合生殖,以下的简便办法中最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升高培养温度到25℃,增加食物供给 B.降低培养温度到8℃,增加食物供给 C.升高培养温度25℃,减少食物供给 D.降低培养温度到8℃,减少食物供给 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 E.昆虫的血腔被肌肉质的隔膜被分为3个腔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 A.红珊瑚的骨骼 B.涡虫的肠壁 C.乌贼的骨骼 D.海参的骨针 不同类群的动物均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下列结构中,属于棘皮动物特有的是(): A.后口 B.水管系 C.水沟系 D.中胚层来源的骨骼 E.管足 多数海产无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幼虫阶段,请将下列幼虫与有关动物类群用线连起来: 1 牟勒氏幼虫 A 腔肠动物门 2 担轮幼虫 B 扁形动物门 3 面盘幼虫 C 环节动物门 4 浮浪幼虫 D 软体动物门 人蛔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寄生虫,其不同的阶段寄生在人体不同的部位,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症状可能是由蛔虫引起的是():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 1 对(咽上神经节)、 1 对(围咽神经)、 1 对(咽下神经节)和 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 (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 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 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2.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类? 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突变系、杂交群.不同类别动物其交配和保种方式不同。 11 请叙述封闭群动物的概念。 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

原生动物复习题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指示生物; 2. 赤潮;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 细胞内消化; 6. 共栖;共生;8. 滋养体;9. 保虫宿主;10. 中间宿主;11. 终末宿主;12. 裂体生殖;13. 孢子生殖;14. 接合生殖;15. 动纤系统;16. 刺丝泡;1 7. 应激性。 二、填空题 1. 原生动物的分类体系争议较大,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有、、 和等4大类群。 2. 眼虫具有趋光性是由于其有和。 3. 眼虫通过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4. 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所释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无光的条件下则通过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6. 形成是眼虫对水池干涸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7.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鞭毛钢分为和两个亚钢。 8. 植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9. 常见的植鞭毛虫有、、、和。 10. 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鞭毛虫有、和。 11. 动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12. 有一种只用生活的鞭毛虫既有鞭毛又有伪足,特称为;这类动物对探讨与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3. 变形虫在运动是,由体表任何不为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 14. 变形虫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称为。 15. 变形虫结构简单,容易培养,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好材料,经常用来探讨、 和等问题。 16. 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可将肉足纲分为和。 17. 寄生于人体的重要变形虫有。 18. 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按其生活过程可分、和3种类型。 19.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致病阶段。 20.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感染阶段。

初中生物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医学实验动物学总结和习题

名词解释:※※※重点 1、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条件简称AEIR,是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2、※※※“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其核心是对作为人的替身或“替难者”善待、减少痛苦、降低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3R”研究进一步开拓人们进行科研的思路,使研究手段更加完善。 替代:应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等替代动物活体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甚至用化学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模拟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减少:选用恰当的实验动物进行规化的动物实验、通过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动物数量。 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剂、麻醉剂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LAS):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 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4、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人们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培育的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品种(系)用于科学研究。 5、实验用动物: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 6、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 对象和相关材料。 8、※※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 同基因型近交系和F1代 9、※※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 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C3H (500多种)。优点:增加基因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缺点:出现近交衰退特征:(1)基因纯合性(2)同基因性(3)长期遗传稳定性(4)表型一致性(5)遗传组成独特性(6)分布的广泛性(7)可识别性(8)繁殖力低,生活力弱 10、※※※突变系(mutant strain)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 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11、杂交群(hybrid colony) F1: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除具有近交系的优 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特征:(1)基因相同,杂合子(2)遗传性状稳定,表型一致(3)具有杂交优势 12、※※※封闭群(close colony)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小鼠、wister大鼠 特点:1)遗传组成有较高的杂合性(2)遗传特征较稳定(3)繁殖力和抗病力强 13、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 分,共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交换(1分)。 7、早成雏:刚孵化出来,眼张开就能站立跟母鸟外出寻食的鸟类(2分)。 8、留鸟:繁殖地和越冬地都在统一地区的鸟类(2分)。 9、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1分)。营养靠胎盘自母体获得,完成后从母体内产出。(1分)。 10、侧线:鱼的体表由鳞片中央穿孔而形成(1分);是鱼的感觉器官,能感觉水的低频波动(1分)。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30 分) 1. 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是(林奈),在其著作《自然系统》中,将动物分成(纲、目、属、种、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建立了(双名法)命名法。 2 、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鞭毛、纤毛、伪足),营养方式有(自养、异养、腐生),无性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方式有(同配、异配、接合生殖) 3 、我国寄生人体的五大寄生虫病是(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1 对(咽上神经节)、1 对(围咽神经)、1 对(咽下神经节)和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A)扁形动物(B) 线形动物(C) 环节动物(D) 软体动物 2、直肠穿过心脏的动物是(B ) (A) 田螺(B) 河蚌(C) 蝗虫(D) 乌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