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 徐晓丽

论文 徐晓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徐晓丽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交往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并在这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潜能、发展能力。因此,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策略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提问并不局限于教师的提问,还包括学生的提问。教师提问,是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素材以及与教师教学中的某些矛盾、空白或不一致提出质疑,寻求问题解决,以维持学习活动主动、有效进行的过程。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是对当前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之一,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数学课程目标之一。

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提问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自身对课堂提问的把握;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问题的提出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课堂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恰当地使用提问技巧,往往会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以下从课堂提问实施的各环节来具体阐述:

1.发问

发问是课堂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发问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效果。

(1)发问语言要精炼、明确

数学语言本身即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因而教师在发问时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如果问题表述不够明确、过于空泛,学生就会抓不住要点,回答就会失去针对性。教师在发问时,无论是在内容、要求上,还是范围、措辞上都应力求准确。对于较长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一般的问题,不易重复,以免学生养成不注意听的习惯。

(2)发问时机要灵活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动态的过程。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在备课时没预想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发问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提出相应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比如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诱导性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当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也可以提出相应问题,警示其注意。

2.待答

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待答,应该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

“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要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这个停顿既不可太仓促,也不可太拖拉。过于仓促,学生来不及思考,做出回答低效甚至无效;过于拖拉,学生注意力分散,且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

“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学生在表述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存在问题,或者发现自己的回答不够完整等等。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也要给予合适的等候时间,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说明、补充或更改。

3.叫答

教师的叫答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区别对待。

(1)面向全体。即叫答的对象要分散,避免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偏爱式的叫答,忽略了中等生,冷落了差等生,长期下去,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甚至厌学的情绪。

(2)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叫答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对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能够答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性的问题可以先尝试鼓励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再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回答或补充。较难的问题则直接叫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课堂效率。

4.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答案或做答后的处理。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提出正确答案的回答者,应及时给予鼓励、赞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于回答有误的学生,也要避免责备、讽刺,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或者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加以铺垫。只有在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才能敢于想、敢于表达。

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探究始于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索创新的起点,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问题的提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关注、发现问题,进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掌握自身课堂提问的技能技巧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1.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

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已经意识到“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问题的提出者往往还是局限在教师身上,课堂提问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始终处于“被提问”的被动地位。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问题的,更不可能撞击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而,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消除学生内心对提问的疑虑和紧张感。第二,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善待学生的提问,多肯定少否定,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和看法,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2.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

当学生的心理产生认知冲突,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时,学生的提问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的问题情境,抓住学生可能有问题的环节,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不同方式设计、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切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其次要开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预留课堂“空白”。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提供学生质疑、争辩的机会。

3.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等于就会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才是会提问的关键。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思考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以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应指示提问思路。提问是一个深刻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展现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学习要点进行提问,掌握提问的思路,提高提问质量。其次指导提问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提问方法(如开放法、类比法、反问法等)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提问的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反问法提问,换一个角度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进行反向思维,不仅有可能会找到更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开阔了思维的广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肯定了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路标。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提问。而这一切究其根本还是要求教师紧跟教育发展的脚步,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问观,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秋海.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杨及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06,4(11):22—23.

[6]刘晶.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韩良呈.追求高效教学优化课堂提问[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9(27):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