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

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

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
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

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读书报告

现代民主制度至今已经发展了四百多年了,她历经风雨坎坷,走到今天,并且前路依然崎岖难行。固然,历史的发展需要向前看,给人类带来过辉煌与荣耀,光荣与梦想的君主制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历史本身,也是照亮未来行程的一盏明灯。在建设与完善现代民主制度的时候,适当回首,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也是一种必要。

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伟大的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凭借着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不朽的著作——《君主论》,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从它问世以来,即使在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发掘出它的现实意义。书中的一些原则后来成为了一些人的治国原则,拿破仑等人都曾把《君主论》作为自己的案头书。

按照马基雅维利自己的说法,本书是献给“伟大的洛伦佐·德·美第奇”殿下的礼物,他希望这位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能够在这本尽可能短小精练的书中,得到所谓“明君”的品质,统一意大利。正因为带有如此强烈的目的性,马基雅维利究竟是君主派还是共和派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本书中甚至也体现了他本人的一些摇摆,然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并不在于此——它,《君主论》,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些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话题。

本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十一章)主要论述了不同种类的君主国以及获得君主国的不同手段及其结果(如何成为君主);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二十六章)则主要论述了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并抒发了作者渴望洛伦佐统一意大利的愿望(如何做一个杰出的君主)。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将君主国分成了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平民君主国以及教会君主国,因而也就引出了不同的获得君主国的手段:依靠自己的军队和才智还是依靠他人的军队和运气。而第二部分中作者归纳出了作为杰出君主所必要的品质,实质上就是在说明杰出的君主是要根据时局的变化来应变的,在任何品质上都要把握好一个尺度,让一切都处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其核心就是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这也是本书备受争议的关键所在。

今天我们讨论君主制对民主制的意义,就应当围绕执政者这个话题,因为无论是国王、皇帝还是总统、总理,无论是继承的还是民选的,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品质是相同的。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要真正了解国情,避开谄媚者。其实所有这些观点放在当今,对于民主制度下产生的执政者同样是适用的——执政者由民选而来,所以执政者必须考虑民众的利益,维持与人民较好的关系;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军事也必须得到重视;政治理想抱负的实现必须通过自己的灵活手腕,权衡各方利益,灵活机动,有时甚至可以采取非常手段;要慧眼识人,了解社会国情,依据现实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方针。我们说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参与到政治的每一个活动中去,

而是在重大事项中参与决策,执政者才是日常的参与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类似的警句自古有之,民主制度将其落实到了现实层面。然而对于执政者的要求,是不会变化的。

然而,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和民主制国家的执政官执政者毕竟有着本质不同。

“仅靠命运垂青由平民上升为君主的人,在达到这个地位时并没有遇到很多困难,但要维持住却不容易。他们一开始并不怎么吃苦,可谓是飞黄腾达,但是他们登上高位之后,各种困难便纷至沓来。凡事靠金钱或是靠别人支持当上君主的,就是这样的人。”1这一种所说的也就是所谓的“傀儡”君主或者买官鬻爵的人。他们在人民中没有自身的根基,而“傀儡”君主更没有任何实权可说。“如爱奥尼亚海岸和赫勒斯滂海峡的城邦国家,就是这种情况。大流士在这些国家立了几个小国王,要他们为他的安全和荣誉守住这些城邦。罗马帝国的某些皇帝也是如此,通过用金钱收买士兵使自己登上皇位。这些人的根基仅仅是运气和撅升他们的那些人的意愿,而这两样东西都是无法预料、变化莫测的。这些君主不但不善于,而且也没有能力保住这个地位。”2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这样鲜活的例子,比如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清朝末年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他们都是实权阶层的傀儡,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反映到民主社会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所谓的执政者他们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尽管登上了宪法所规定的职位,获得了相应的权利,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却不能够真正顺利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因为这样的执政者往往是权力纷争调和妥协的产物,也就常常成为了过渡产品,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比如英国就曾经出现过选举中没有出现绝对优势党的现象,只能两党联合执政,尽管任命的首相不能够称之为“傀儡”,但两党之间的利益纠纷所带来的扯皮现象大大拖慢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成为执政者的掣肘。

“因此,拥有强大武装的先知都是成功者,而没有武装的都是失败者。因为,除了上面所说的情况外,民众的本性是变化无常的,要他们相信某件事容易,但要是他们坚信不疑却很难,因此还必须颁布严厉的法令,一边在民众不再相信的时候,能够用武力使他们相信。”3马基雅维利认为,依靠军队武力的人往往拥有者掌控形势的力量。“摩西、居鲁士、忒修斯和罗穆卢斯假如没有军队,人民就不会这么持之以恒地遵守他们的法律。”4的确,毛主席也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的话,就是因为有了枪杆子,腰板才能硬,掌握话语权,掌控形势。历史上多数的君主政权往往是靠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改朝换代的过程、各国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们依靠自己的军队和才智的基础上获得的。然而这也的确是一种危险的方式,因为一旦失败,就会万劫不复。隋末的乱世李氏家族淘汰了多少与他们纷争的起义军,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同样灭掉了多少和自己一样的队伍,踩着他们的尸体,才登上了天子的地位。如今,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也能看到这样的事情,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军队仍大权在握,中东以及非洲的一些落后地区依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军阀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割据一方,行使自己的法令,维持自己的政权,作土

1《君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25

2同上

3《君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23

4同上

皇帝。然而这种地位,真的就那样牢固吗?

“他不是靠某人的恩宠,而完全是靠在军队里一级一级往上爬,才得到这个王国的。这需要他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以后就靠勇敢冒险的行为来维持统治。然而,我们实在不能说谋杀同胞、背叛朋友、不讲信义、没有怜悯心、没有宗教信仰是才智,他可以用这些手段征服某快领地,但不能赢得荣誉。”5西方人对于荣誉是十分看重的,很多时候他们视荣誉超过自己的生命。然而往往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中国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克伦威尔,他们不都是凭借着自己在军队内部一级一级扎下的根基,最终自己爬上最高的地位吗。马基雅维利在整本《君主论》中其实都在宣扬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路线,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在那时的社会中,人们如果想从底层向上爬,这几乎是唯一的路线。在这个时候,只有自己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什么原则、情感,统统为利益让路。有一些人的确因此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更多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然而,这确是和现代民主制度执政者登上政治舞台的方式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所谓“美国梦”不正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吗?民主选举中的参与者不仅要有政治能力,各方各面都需要面面俱到,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人不择手段的为之努力——这不正是很多人认为政治是阴暗的代名词的原因吗?不过也不能把二者就这样等同起来,毕竟现代民主社会和中世纪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不过,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取得权力,最后检验这个结果的还是人民、是历史。马基雅维利用了一少半的篇幅去写君主国家的类型,而另一多半是在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而这一过程的核心依然是,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要真正了解国情,避开谄媚者。《君主论》尽管已经是五个世纪以前的作品了,但是它对于执政者的要求依然是客观的,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今天我们看从君主制国家的君主到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者的变化是一个由私到公的过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无论执政者于公于私,要想取得社会的稳定和谐,就必须搞好和人民的关系,这才是根本。

5《君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5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 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 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 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 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 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民族国家概论

民族国家概论 第一讲概述 一、综述 一)研究对象 国家Nation State; 民族Nation (State-Nation)Ethnic group; 民族国家Nation-State,Nation State National state 二)主要问题 1、现代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代民族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现代民族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 二、基本概念 一)国家 1、马克思、恩格斯:统治阶级的工具;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①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②这个行政权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这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是在专制君主时代,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同时这个寄生机体又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 ……但是在专制君主制时代,在第一次革命时期,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官僚不过是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进行准备的手段。在复辟时期,在路易—菲利浦统治时期,在议会制共和国时期,官僚虽力求达到个人专制,但它终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只有在第二个波拿巴统治时期,国家才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现代性和民族国家民族的论文-模板

现代性和民族国家民族的论文 尽管”全球”(globe)这个词英语中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全球化”成为西方学界描述和分析世界宏观秩序的概念却是八十年代初和中期以后的事。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现代性和民族国家民族。 全球化所表达的不仅是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所经历的实际变化,而且也是对这一变化越来越明确的意识。八十年代以前的许多现代化理论对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也多有涉及,但毕竟都还没有明确将这些方面放在全球化的宏观框架中加以和系统分析。全球化理论出现在现代化理论之后,但这不等于说全球化进程就一定后于现代性进行发生。全球化和现代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全球化理论所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不仅有助于理解全球性,也有助于从新的世界意识来加深对现代性的认识。 “全球化”这个概念对于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含义。一种看法是把全球化当作”国际化”,如”国与国之间贸易和资本投资的大量并正在增加的流动。”〔注1〕另一种看法把全球化当作全世界形成”开放”和融合局面的”解放”力量。它同时也把全球化当作一种普遍化过程,推动不同文化朝同一方向发展。〔注2〕还有一种看法把全球化当作一种”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力量,全球化使得现代化的社会要素(资本主义、理性主义、工业化和官僚制度等)为全世界所接受。〔注3〕这一看法往往也从反面将全球化描绘为以麦当劳、好莱坞和CNN为代表的新文化帝国主义。〔注4〕再一种看法则将全球化看成是一种”破除疆域”的过程,它使得人们的社会空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疆域观念(地方、传统群体、地方国家等等)。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或一些过程,它使得”社会关系话语交往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注5〕我们可以把这四种看法分别称作为国际多边互动论,普遍趋同论,西方意识形态霸权论和破除疆域论。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最全版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的基本情况;15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技能: 解析课文,区分课文中各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制形成等)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二、重点难点 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 难点: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却日趋明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导致15、16世纪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百年战争的影响 插图《英法百年战争》 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1、原因 (1)、远因(诺曼征服) 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12世纪下半叶,英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国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远远超过了法国王室,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 (2)、近因(法国王位继承问题)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同年10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于是,法国王位继承争端终于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进程 战争初期,法国把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派到了前线。当时,英军没有能与法国抗衡的

现代设计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特征

现代设计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特征 ——论中国文化和视觉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董衿希 指导教师王璟 摘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积淀和这个国家主要民族的心理共性。设计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征,这是对各国文化的一种反映,一种诠释,中国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用中国化的处理与改造方式,诉说东方文化情感的材料语言,成为观众直接看到的东方艺术魅力的视觉元素。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是历史的承接、创新的发展。本文意在指出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现代设计;中国风格 一、中国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这些领域,中 国风格的现代设计是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城市中的老房子、刺绣、京剧、旗袍又或者绿色棉布上的大红牡丹花它们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随 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设计师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出他独特的魅力,他给设计界带来了新的时尚风格。国内和国外越 来越多的设计师们,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符号)运用到设计领 域中。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设计”就是我们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许多设计师的作品在世界上得到赞同和 很高的评价。它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特色,这些设计是对中国文化有着较深刻的见解和体会。例如,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张武用中国印做的会徽,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饱含13亿中国人民的民 族精神。中国印传递的是一种中国文化,是文化的浓缩和中国艺术的精髓,是一个以小见大 的东西,这正是集中地表现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特色。张武把文字和印章结合在一起,是把中 国文化中两大代表性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她的亮点,使产品以及产品的生产、使用过程的 背后都隐藏着文化。所以我们所要的设计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 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 融入进去。 什么是中国风格?在我的理解中,中国风格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的基 础上,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形象,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 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 设计师们利用传统的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而在早期的现代设计作品中,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把旧元素加以新组合的作品。以建 筑设计为例,它们在设计风格上的体现通常是在作品形式或形象上就能让受众直接感觉到这 个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早在1982年落成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贝聿铭在香 山饭店这个原清代皇家园囿中没有搞琉璃瓦大屋顶,而是把江南民居、传统庭园中许多装饰 元素与现代形式融合于一处。他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入 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传统符号作为一种元素融入设计中,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外部 造型和材料加工工艺中,突出传统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人文特征,通过种种文化符号:如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 何谓民族国家 在当今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在通过自己所控制的资源(如课堂教育和宣传),在本地区传统的宗教、语言和部族等基础上,来打造诸如“法兰西民族”、“大和民族”、“美利坚民族”或“德意志民族”等等观念。用社会学术语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观念称为“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想象的共同体”如果打造得比较成功,居住在同一个国度中的民众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相似的历史记忆,有着统一的认同感。这样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民族国家。 虽然今天世界上存在的绝大多数国家均是民族国家,但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它却是一个在欧洲率先兴起的现代现象。在前现代社会中,世界上并存着诸如帝国、城邦国家、封建国家甚至教会国家等等类型。为什么民族国家会在欧洲兴起? 同样重要的,是欧洲国际政治在第二个千禧年里发生的变化。第二个千禧年伊始,欧洲强国多是那些占有广阔地域、商品经济不甚发达、但政治上比较专制的内地农业国家(如波兰)。第二个千禧年中期,那些经济发达、资本密集、政治自由而地域有限的城邦国家(如比利时、威尼斯及佛罗伦萨)成了欧洲政治的主导。17世纪以后,欧洲的城邦国家相续衰落,那些既拥有大城市又占有很大周边地区的国家(如法国和英国),或者说既有城市经济所带来的自由传统又有农业经济带来的专制传统的国家,成了欧洲的霸主。18世纪,特别是在法国革命后,民族国家迅速成为欧洲各国国家发展的普遍形态。为什么不同时期主导欧洲政治的国家会有如此的变化?为什么18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均向民族国家的方向发展?蒂利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1990),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蒂利的两个逻辑 蒂利认为,欧洲国家形态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个千禧年欧洲社会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这些战争形态与欧洲各国国家和城市力量之间的关系。蒂利的书中有两个关键的逻辑。第一个是战争形式和国家能力之间的互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蒂利把欧洲战争在第二个千禧年的发展划分为“骑士战争”、“雇佣军战争”、“常规军战争”和“民族战争”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欧洲国家不但在国家能力上有着飞快的提高,而且战争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每一个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 第二个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动战争需要向社会汲取资源。如果一个国家所控制的领域内有发达的城市(当时欧洲城市在政治上有着很强的独立性),统治者就不得不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从城市经济中汲取财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城市,国家就有可能运用强制性手段。这两个逻辑相互交错,就有了如下的论点。 骑士的数量决定国家的强弱 第二个千禧年伊始,我们今天称之为欧洲的地区尚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期”。各国的国力都很弱,没有财力维持常规军。当时的主要战争形态是所谓的“骑士战争”。加入战争的骑士与国王有着一种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骑士每年拿出一定时间为国王作战,国王则给予骑士一片领地和其他特权。在这一时期,拥有的骑士的数量,决定了国家的强弱。而骑士的数量则

西欧民族国家

西欧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欧洲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略为仔细地看一下现代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出它们完全是在某种经济上的“欧洲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从16世纪以来的几百年间,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可看到这个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权的强大有密切关系。通过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封建割据势力削弱,王权加强,形成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力量。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出现了以忠于国王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的。这种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反而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形势。但到中世纪后期,庄园经济基本解体,区域性城市及至全国性城市逐步形成,贸易和商业得以发展。最后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这样统一的经济中心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条件。而在庄园经济解体,商业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人口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的变化状况。 十四世纪后半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基本瓦解。封建社会瓦解之后,专制国家形成,最后形成西欧民族国家。当然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欧的贸易和商业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所发展了,比如,北意大利,中德意志和弗兰德的市镇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了。在12和13世纪,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由于自身消费的特点,不满足于以往庄园手工业者生产的低劣的手工业品,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这就出现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城市商品兴起,封建庄园经济衰退的时期。之后经历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城市商品经济虽受打击,但最终恢复并繁荣发展,而封建庄园经济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外,在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政府和城市是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了要生存下去,国家必须得到远远多于它从传统封建收入来源所能得到的财政岁入,这样国家首脑为了得到税收就得鼓励、增加和扩大贸易。而商人和城市居民则需要的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并使政府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庄园制的瓦解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西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放等。为西欧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只有建立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1.认同概念 民族国家是政府体制的一种形式。而民族则是共同体的认同概念,其来源可以是共享的体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国家这个概念应此包括以公民国族主义及种族国族主义等不同的思维,主要取决于认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所有公民共享一价值、历史、文化、或语言,不论是继承前帝国王国的统治范围或者是当代全球化的移民

2.理想民族国家 通过现实存在的民族国家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理论可以引导出一个“理想民族国家”。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一个理想模型是无法被实现的,但是这个模型影响现实存在的民族国家,它为现实的民族国家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这个模型也显示出民族国家与其它国家类型之间的区别。虽然在现实存在的国家中有些国家的民族认同是从上面强加的、虽然有些国家的民族团结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个模型还是能够用来描写许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因此在政治学中大多数现存的国家被看作是“民族国家”。 3.特别的政策 在这个“理想民族国家”中所有的公民仅属于同一民族,所有该民族的成员均是这个民族国家的永久居民,这个民族没有任何成员住在这个国家外。在这个国家中没有原住的族群的或文化的少数民

080114154536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

2006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6 (总第175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Serial N o.175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 Ξ ———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宋全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19世纪以来,法国经历了四次大的移民输入的浪潮:第一次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主要来自与法国接壤国家的中欧、南欧和英国的移民潮;第二次是20世纪上半叶,以中东欧国 家为主要来源地、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移民潮;第三次是从1945年到1973年,先是以中南欧移民 为主体,后被来自马格里布等非洲和亚洲国家的移民所取代的移民潮;第四次是1974年至今,以来 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和非法移民为特征的移民潮。经过这四次移民潮,法国从一个单纯的民族国家 演变成为非典型意义的现代移民国家。 关键词:法国;移民历史;移民潮;欧洲移民 中图分类号:K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6)03-0065-07 曾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以高举反对外来移民大旗的法国极右翼政党———法国国民阵线,在2002年总统大选中的疯狂叫嚣刚刚沉寂,2005年10月由两个非洲移民青年的意外死亡而诱发的、以非洲移民为主体的巴黎骚乱与波及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法国危机,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法兰西,这个孕育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神圣“民族国家”,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以后,已经成为多种族、多文化的非典型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①。法 Ξ收稿日期:2006-0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3JD810003) 作者简介:宋全成(1964-),男,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  ① 关于这一提法,学术界有争论。传统典型意义的移民国家是指外来移民占领和同化了当地居民并建立新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外来移民占绝对数量。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非典型意义的现代移民国家是指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进入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从而造成单一的民族国家成为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例如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外国人的人口比例从7%-29%不等,如果将入籍的外国人计算在内,这一比例更高。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上述国家的政府多不承认自己国家作为移民国家的事实。今天,西欧国家的学术界和政治家多接受作为非典型意义的现代移民国家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制定新移民法的基本前提。以德国为突出代表。

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_初育国

史学研究 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 初育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现代民族国家应包括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人民、领土以及有权统治人民与领土的政府。关于民族国家起源的理论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融合论、冲突论、折衷论和权力中心论。“主权”概念在民族国家的研究中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民族国家的作用及地位受到了挑战,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的影响和重要性增强,但民族国家仍是全球体系中的主角;民族主义的复兴对民族国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是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国际环境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结构和功能,这种影响在21世纪将继续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族国家;主权;民族主义;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3)04-0102-07 收稿日期:2003-01-10 作者简介:初育国(1965— ),男,黑龙江木兰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从词源看,英语中的“国家”一词(state )产生于16世纪,源于拉丁词status ,原意是指一个统治 者的“职位”或“位置”。中文中的“国家”概念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统治的疆域称“国”,大夫统治的疆域称“家”,后来便统称“国家”。现代意义的“国家”是一个复杂得多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政治学者乔纳森·哈斯(Jonahan Haas )认为,国家是“具有实行中央集权 的专门化政府的社会”[1]( P3),这种定义强调国家是代表各种社会结构的综合体,强调统治机构在国家中的作用。卢梭则主张从公民的利益、愿望及国家主权的角度揭示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是集合了全体人民共同要求和共同意志,同时具有最高权威的道德共同体。总 体看,政治学者一般都同意现代民族国家应包括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人民、领土以及有权统治人民与领土的政府。这个政府也被视为是国家的代理人,国家则是拥有主权这一特殊地位的法律实体。 一、民族国家的起源 虽然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出现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Treaty of Westphalia ),但民 族国家本身至少在17世纪就已存在,它们是威斯特伐里亚会议前500年间发生的各种过程共同作 用的结果。其间,政治、经济、技术和宗教因素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对产生现代威斯特伐里亚国家体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过渡发生之前的几百年间,欧洲是一个由封建实体组成的复杂体系。罗马帝国已于5世纪崩溃,在西欧征服罗马疆域的日耳曼部落只有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政治上和经济上与地中海地区都没有联系。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建于公元800年,形成目前欧洲的轮廓,但很快就被来自东方的异族所占领。到公元1000年,一个由大量地方政治实体组成的体系业已形成,其基础则是领主与诸侯的关系和农业经济,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来往很少。城镇成为贸易、制造业和交通的中心。创造城市的过程创造了财富,货币经济的发展取代了封建的易货贸易制度,早期的资产阶级———商人阶级出现了。每个城镇都是一个地区经济体。商业、国王和官僚制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欧洲的对外扩张成为可能。 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已经出现了很多解释, 第40卷第4期2003年7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40,No .4 July ,2003

从民族意识到民族国家之建立

从民族意识到民族国家之建立 首先,民族意识亦称国民主义或国族主义,包含为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以民族为人类生存的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这一概念是伴随欧洲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而产生的思潮,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强调个体对共同体的自觉认同,高度忠诚以及绝对热爱,同时强调共同体的集体意识以及集体归属感,以培养达到一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用以维护民族利益,将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个体与民族的统一目标。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当今时代波谲云诡,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日益开放、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日益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中国有益于世界,也冲击着现存世界秩序。现存世界秩序的主宰者——西方,以矛盾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崛起,既要容纳又想排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世界、世界予中国,日益成为时代的焦点。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崛起的中国最终为世界所接纳还是被排斥,应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列宁曾说过,“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1] 一个阶级如此,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卢卡奇把历史与阶级意识联系到一起。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器物的中国之上,更要有道义的中国。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意识的激发和中华民族主义的成长是我们民族真正需要的现代意识,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一 民族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历史逻辑的支撑。民族主义表示着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的生存状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现代意义上的解决,赖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伴随着作为主体的人类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当人类活动能力受到阻碍时,就要设法破除这一障碍。这样的障碍既可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有可能是不同主体间所形成的制约关系。在资本主义最早萌芽和发展的西欧,这种制约深刻地体现在各个民族之间的左冲右突上。所谓“现代性”和所谓“启蒙”,也是近代民族国家成长历程中一种思想表现。总之,在人类历史的矛盾运动中,长期以来有民族主义相伴左右。 从历史走来的民族主义是一个个共同体在争取生存和发展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由此,批评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也不无道理。但问题也有另一面,不同民族的民族主义构成了互相制衡的力量,世界反而和平了。从这个角度看,民族主义是保持均势的力量。 近现代西方与非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表明,人类的民族主义实践不曾中断,总是在世界到处上演内容相同的活剧。民族主义的重演,恰恰说明其历史的先决条件——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思考的重点不是民族主义有无必要,而是被西方现代性笼罩当代中国思想界能否根据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民族主义话语。 二 近代惨痛的历史经验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帝国主义的掠夺与侵略是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长之源。特定的历史情境决定了此时的民族主义既是现代的又是非现代的和反现代的,决定了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西方民族主义的冲突性。面对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态势,为了民族的生存,中国的民族意识曾有体现现代性的“西体中用”愿望,体现非现代性的“中体西用”的愿望,而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的愿望则体现了反现代性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努力。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历程中也杂鞣着各种思潮和主义,虽

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经过十几周的课程学习后,或许我们那略显浅薄的知识会给人落下“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的印象,但是我们了解到了西欧民族国家从兴起到形成是一个战争、商业、宗教、城市文明等众多因素纠葛的过程,在把握这些客观前提的情况下,按时间顺序理出各个节点上的信息,应该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吧。 那么首先我们从时间上简单梳理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约410-800,西欧的“蛮荒时期”,各王国分立,阿拉伯人侵入,庄园经济各自独立;约800-1453,西欧国家初步形成,教会指引各国世俗领袖,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土耳其人崛起的威胁,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城市兴起;约1453-1789,西欧中央集权加强,庄园经济衰落,资本主义兴起并得到发展,16世纪王权高于教权,现代民族国家形成,1683年后非欧洲的民族威胁减少,西欧国家海外扩张全面展开;约1789-1945,社会革命,西欧民族主义兴起,代议制形成,一战与二战,全民法治国家形成,主权高于王权;约1945-今,西欧民族主义转变为泛欧洲主义,人权高于主权,欧盟发展,代议制得到完善,合法宗教和民族多元化。 然后,我们就各个阶段的关键事件依次分析:在第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便是封建庄园的独立了。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庄园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庄园和领地的概念相似;狭义的庄园指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依附农民,并独立进行经营及核算的一个地段。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

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独立在经济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打乱当时的战争进程;文化上,促进各区域间的交流。庄园经济虽然此时没有瓦解,但它的独立无疑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在第二时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的法兰克王国,发展为西欧的一个大国。在查理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去世。他的子孙庸碌无能,相互倾轧,国家陷入混乱。843年,他们将帝国一分为三。后来,从这三个部分,分别发展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封建国家。5世纪中期,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他们当中的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兼并,9世纪早期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在长期战乱中,西欧国家初步形成,其中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尤为重要。十字军东征虽未收复失地,但1、防止土耳其人对欧洲进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2、让欧洲人意识到东征的团结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政治原因;3、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传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会的传教热忱。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来说,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确定了版图,统一了法国市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长达百年的战争使法国贵族势力的瓦解,有利于王权的集中。对英国来说,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了市场,加强了王权,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西方国家现代民主的特征及其对传统的继承

西方国家现代民主的特征及其对传统的继承 姓名:许浩然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内容摘要:当前在国民的普遍认知中,存在有很多对西方文明的偏见和误读、对西方的政治现状认识不清的状况。本篇论文试图捋清西方国家现代民主的特征,探讨其现代民主制度对传统的继承,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文明。 关键词:西方国家政治文明民主希腊罗马 一.概述 这篇论文探讨西方国家现代民主的特征及其对传统的继承。首先,应该对题目做一个限定和规范,以免论文内容离题太远而显得空泛。这样也可以使读者对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要明确的是,在这里,“西方国家”不是地理学上的概念,而是政治学上的概念。西方国家又称西方世界,在本篇论文中是指西方的意识形态占主流的国家,主要包括西欧诸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这里的西方国家不包括中东欧、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土耳其、以色列、日本等国,不仅考虑了该国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也参照了文化上的一些因素。在探讨“西方国家”一词所应该包括的范围时,我排除了经济发展欠佳的土耳其等国和在历史渊源上与西方的文化传统相差甚远的日本等国。因此这里所指的“西方国家”在政治和文化意义上是极具代表性的。 其次,不仅“西方国家”一词所指代的对象具有代表性,西方国家所具备的现代民主特征也应该是西方国家所共有的,在西方整个的文化体系下具有普遍性和普世价值的、有普遍意义的特征,而非是个别西方国家所单独具备的、和本国的独特国情息息相关的特征。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传统”一词。“传统”包括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我所要追寻的传统并非是指西方文化自产生和发展以来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而主要是指发展和鼎盛时期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政治文明。因此,西方世界一贯而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最初用来指西欧大学中操不同方言母语的学生所 组成的团体。在1414年召开的康斯坦茨宗教公会上,西欧各地代表为了防止教 皇或皇帝操纵会议,决定会议的组织单位为“nation "(国家),并确定了英格 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单位,每个组织单位分别拥有一票 表决权,公会决议由多数票通过,同时各组织单位还拥有独立与罗马教廷签订 宗教协定的权力。2 15, 16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品生产和交 换活动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和控制着西欧社会的政治生活,西欧社会各种政治 组织实体或集团,都卷入了争夺控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贸易路线的斗争, 并最终将这场斗争扩展到了世界性的范围。在此社会历史发展情势下,建立一 种既有足够经济、军事竞争规模,同时又能对大多数成员施具强大向心凝聚力 的政治组织实体,己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在此新的时代条件下,中世纪 西欧传统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权力体系,日渐显露出历史的局限性:皇帝与教皇 的统治在其直接控制的地区与系统以外,显然有名无实;自治城市和城市共和 国因在新的竞争中规模小、力量分散,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力量;等级会议 中各等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司法管理体系、所代表的地方群体利益,则纷繁歧 异、矛盾有加,并且日益经受着新兴市民阶级和平民雇佣劳动者阶级的分化与 瓦解;而国王作为封建领地的最高封君,由于将土地连同其司法、赋税和军役 等特权层层分封,显然无力集中国家权力以有效发展工商业和进行大规模近代 战争。于是“民族国家”这个在中世纪社会中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治组织实体, 开始逐渐成长起来。一般观点认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于15. 16世纪 的中世纪晚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3美国独立 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后,民族国家形态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19世纪中叶德意 志与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出现,则将民族国家推向了历史颠峰。进入20世纪以 后,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一大批亚非拉地区原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实 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自己的民族主权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国家作为 一种政治组织己经席卷全球,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国家形式,并构成 了国内政治与法律和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主体。4 然而到底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应具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长期以来 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争论的问题。一些西方政治思想家曾首先从民族结构 的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民族国家,认为民族国家是最好的国家形式,欧洲每一个 文明民族都有自决的权利,都应当通过独立、合作与统一等途径,实现民族独 立与统一,并据此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黑格尔关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哲学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在他看来,民族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是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他把自由理解为民族自决权的品格在个人身上的反映,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才能实现。5当代美国学者多伊奇亦曾表述过类似观点,在界定“民族”一词的含义时,他认为,“民族”和“国家”的含义日益趋同,以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他甚至明确地将“民族”的定义,概括为“建立起了属于自己国家的一群居民”。6显然,在多伊奇看来,民族国家首先应该是以民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集合体。然而,就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实践来看,近代以来所建立的民族国家,特别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国家政治实体,很少纯粹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有缘于此,一些从民族结构角度上界定民族国家的学者遂得出结论,认为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在现实的国家政治实践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而并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7 显然,单纯从民族结构特征的角度去界定和说明民族国家的特质内涵,无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现代国家多指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率先形成于西欧。笔者主要借用蒂利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阐述大致勾勒出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蒂利认为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战争形式和国家能力之间的互动,二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他认为西欧战争经历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演变。骑士战争、雇佣军战争、常规军战争以及民族战争。骑士战争主要发轫于第二个千禧年伊始,诸国无足够的财力维系常规军作战,唯有借助骑士夺城掠地。西欧封建社会,君主通过契约与领主划定权利义务关系。君主赏赐骑士一定的土地和人口,领主根据契约抽出一定时间为君主征战四方。此形式下战争的主导因素是骑士的数量。骑士数量与国家幅员和人口众寡紧密相联,于是,此时主导西欧的是国土广阔的大国。十四世纪以后,瑞士出现长矛雇佣军。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逐渐富起来。十五至十七世纪,雇佣军战争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新的问题是雇佣军拿人钱财,替人出兵。出价最高者自然赢得雇佣军的卖力,但他们只卖力,不卖命,很难确保其政治忠诚。若及时得不到军饷,兵变时有发生。同时,几百年的战争是社会发展,国家的税收汲取能力及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不断强化。常规军逐渐代替雇佣军,成为战争的主力。社会高度自治的城市国家既无强大的财政汲取能力,也无充分的兵源维系一只可观的常规军。但西欧的大国同样没有强势权力随意征税,他们也必须与贵族、僧侣和中产阶级讨价还价。应对之策,是号召军队为民族而战,构建“想象的共同体”,激发士兵的勇猛斗志,民族主义便由此诞生。法国是担当此任的先锋,其士兵作战异常勇敢。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了历史的主流。战争固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一大主因,但也不可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宗教、资本主义与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第七章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一節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 中產階級的興起 自十字軍興以後,東西交通漸繁,海外貿業日盛,歐洲各大城市以經營工商業而致富者漸多,遂形成一介乎貴族與農工平民間的中產階級。他們專想自由發揮人的本能以增加生產財富。舉凡舊有的政治制度、社會勢力、宗教理論足以妨礙其經濟活動的,他們都要一一加以改革。若有學問足以幫助他們達其經濟目的,藝術足以怡悅他們心性的,他們便加以研究發揮,務使實現。於是他們求知的運動成為文藝復興,他們精神的解放釀成宗教改革,他們的政治活動造成民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