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队列研究
一、概述概念特点 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足人为给予)
2 设计阶段设立对照性(可来自于同一或不同人群)
目的 3 因→果
4确定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类型前瞻性 1 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2 所研究的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低于5‰
3 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并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儿可靠的手段
5 应有把握的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楚地分成暴露组和非暴
露组
6 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够长期随访下去,并获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7 应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该工作
历史性除应考虑瞻前性队列研究中所考虑的各点外,还要考虑是否有足够数
量的、完整可靠的、在过去某段时间内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
历史性记录或档案材料
性质:因→果
双向性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因素(一次一个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优点:一果多因,提高了研究效率
3.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1 暴露人群:1)职业(一般历史性~~)
2)特殊暴露(一般历史性~~)
3)一般
4)有组织的
2 对照人群:1)内对照:当研究暴露变量不为定性而
为定量,如高剂量暴露增加
疾病的危险性,以最低暴露
水平人群为对照,饮水中F,
人的血压值
优点:省事,总体上把握研究对象疾
病情况
2)外对照
优点:随访观察时可免受暴露性的影响
3)总人口对照
4)空白对照
4. 确定样本量考虑问题:1)抽样方法
2)暴露与对照比例
3)失访率
影响因素:1)α,(1—β)
2)一般人群研究疾病发病率P。
3)暴露与对照标准之差
5. 资料收集及预防
6. 质量控制
四 资料分析
(一)表格
1)累计发病率:0~1 ,研究人群数量比较大且比较稳定,说明累计时
间长短
(二)率的计算(P70) 2)发病密度:0~+∞ ,研究人群不稳定 ,单位:人年
3)标准化(SMR ): 多研究对象数目少,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时,
SPMR
(三)效率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 RR=0
I I e = c/n0a/n1 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RR 越大,表示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2 归因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超额危险度):
AR= Ie —I 0 = a/n 1 —c/n 0
Ie =R R ×I 0
AR= I 0(RR-1)
AR 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3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 AR%,EF, AF ):
Ie —I 0 Ie ×100% =( R R-1)/RR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归因于暴露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
百分比,如吸烟青年中发生肺癌有90%可归因于吸烟
4 人群归因危险度及其百分比(PAR 和PAR%)
PAR =It —I 0
PAR% =t
I 0t I -I ×100%= 1 1)-Re(RR 1)-Pe(RR ×100% PAR 表示总体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表示PAR 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四)常见偏倚与控制 1 选择偏倚:提高研究对象的应答率和依从性
2 失访偏倚:如果暴露组和对照组失访人数相等,而且各组中失访者
和未失访者的发病率相同,则可认为通过该研究获得的各组的发病
率可以反映该研究人群的实际情况,失访对研究结果没影响
比较方法: 1)查询失访者是否已经死亡及其死亡原因
2)比较失访者和未失访者基线调查时获得的某些特征
的资料,两者的基线特征越相似,出项不同疾病的
发病率越少
(五)优缺点 P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