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返回主站首页微门户 | RSS订阅 |

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索:PPP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油价

首页 > 政策发布中心 > 通知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

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改高技[2015]996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

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

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

委):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

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

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

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

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

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建设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

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

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

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

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

化,为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推进和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对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权责一致、分级分类投入、社会参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保障。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域覆盖。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

——全网共享。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

——全时可用。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全天候应用。

——全程可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的分层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实现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

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建设

(四)注重统筹规划。各地应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统筹考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服务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9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计划单列市应编制完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

用工作实施方案。

(五)推进重点建设。各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根据公共安全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划分不同区域、部位的社会治安风险等级,明确安全防护级别和视频图像信息属性类别,指导推进本行业、领域内重要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各地区按照城镇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以及要害部位、重要涉外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全覆盖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高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实现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

(六)指导分类建设。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指导与监督,完善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标准制修订,有效规范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要积极指导一般企事业单位、商户根据自身安全防范需求开展视频监控建设,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公共区域、重点林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区以及省、县级行政区域重点界线界桩、界线重点地段等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综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推进城乡社区、住宅小区、地下管廊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织密视频监控网络。

三、加强资源整合,推动联网共享应用

(七)强化系统联网。依托现有的视频图像传输网络等基础网络设施,以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共享平台为核心,以既有的政府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城乡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逐步对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各部门要指导推动本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与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共享平台联网对接。

(八)健全共享机制。按照统筹需求、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安全使用审核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和业务协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使用处

理有关视频图像资源,根据业务需求,可以采取无偿实时调取、离线采集等多种方式。

(九)拓宽应用领域。按照依法授权使用、分级分类监管的原则,探索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新的应用领域,研究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共享平台,在严格依法、严格审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机制创新,促进长效规范发展

(十)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快推进视频图像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出台行政法规《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完善政策措施,规范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联网和信息使用。加强地方配套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快研究制定视频图像信息在安全使用、保护隐私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十一)创新管理方式。建立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备案监管制度和日常管理机制,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方案论证、安全评价、检测验收、效能评估等机制,发挥监理、检测、认证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作用,创新专业运维服务机制。各地要把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属地管理职责,支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

(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建立职业化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和监看队伍,推进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着重培养具有视频图像信息专业化分析处理研判技能的应用人才,制定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十三)推动集成应用。运用数据挖掘、人像比对、车牌识别、智能预警、无线射频、地理信息、北斗导航等现代技术,在充分考虑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加大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力度,提高视频图像信

息的综合应用水平。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数据处理分析中心,深化视频图像信息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快速检索等应用。推动视频监控系统与综治视联网系统对接。

(十四)突破技术瓶颈。加强视频图像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芯片、关键算法等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视频图像领域建立和完善视频图像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等若干创新平台,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发展视频图像综合应用技术为目标,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及应用难题,深化科技储备、集成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提升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支撑能力。

(十五)严密安全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强网络安全传输、系统安全保障、重要信息安全管理等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严格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的使用管理,完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共享、规范使用。在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特殊领域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应用工作,要严格安全准入机制,选用安全可控的产品设备和符合要求的专业服务队伍。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综合保障体系

(十六)建立协调机制。中央综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和监督,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配套措施。

(十七)明确职责任务。各级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总体协调,建立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按期完成本地区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各

地应将重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维护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保对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予以支持;相关部门应指导本行业、领域依法依规履行安全责任,确保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宽多元化投资途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承担本单位周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

(十八)严格考核奖惩。各级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应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对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严格实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领导责任制。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 央 综 治 办

科 技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 通 运 输 部

2015年5月6日

来源:办公厅子站[邮件订阅] [字体:大中小] 打印关闭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访问分析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京ICP备05052393号 技术支持: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信息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1.项目设计原则 本项目整体设计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要求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宏观规划上应与国内外公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采用先进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使系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建设系统资源,保护用以往建设投资。 通过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来保障公安视频信息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安业务信息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应能够支持今后各项业务功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应具备易用、安全、可靠、稳定等特性,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冗余备份容灾能力; 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连续性; 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稳定可靠、易用、易维护、并能保证系统长久高效的生命力和后续建设的可持续性。 本项目在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服务,充分利用支队原有已经建成的公安图像资源,充分利旧、合理配置,整体统筹的实现所涉及的各项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协调控制与综合管理。 2.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的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中央综合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平安北京建设的意见》(京发(2014)15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16)2号),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等中央9部委《关于加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一、概述 背景分析 中国制造为世人所熟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中国作为真正的世界技术工厂也为时不远。现今,工厂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的加强对各种场合,特殊设备以及人员的直观管理,及时、有效的反映重要地点区域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的生产管理。 目前监控系统手段已经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发展到了高清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利用现有的办公网络、企业专网,光纤专网敷设,甚至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都能够构建工厂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此同时,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的大规模普及也解决了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清晰度不足的尴尬局面;浩宇信息HYTEC公司开发的基于低码率、高

清画质、多功能等特性的720P、1080P高清网络摄像机与HYTEC网络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为不同规模工厂提供了多结构,多用途,良好扩展性的新一代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 系统主要满足两大部分的需求,一是工厂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的需要;二是工厂生产区域监控管理的需求。 工厂安全防范 周界视频监控系统:在工厂周界区域部署感红外的固定高清网络枪式摄像机,满足全天候24小时监控。 出入口监控:在厂房出入口、园区出入口以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出入口安装高清摄像机。 厂房内部:在厂房内部部署大范围监控的摄像机,以满足对整个厂房的全局监控。 库区监控:在库房内外部署摄像机,严密监视现场情况。 生产区域管理 重要设备监控:在车间、厂房一些重要的设备处安装高清摄像机,对设备运行状态、防盗、防破坏进行监视。 生产过程监视:对于一些生产线上、操作岗位进行重点监控,记录操作过程和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其他需求 整个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架构,满足结构简单化和系统可扩展的需求 利用平台管理软件来统一管理前后端物理设备和虚拟软件模块,做到模块化部署、集中化管理的新一代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应能与红外报警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实现联动,满足协同管理、统一调度。 设计原则 1. 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视频监控技术,包括130 万像素数字高清技术、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海量存储和高效检索技术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同时采用先进的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借鉴海量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的经验和技术,不仅实现对高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工程监理

大通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 工程监理(第二次)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华夏公招(服务)- 项目名称:大通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工程监理招标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委政法委员会办公室 招标代理机构: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目录 第一章招标公告 (4)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6)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6) 投标人须知正文部分 (13) .总则..................................................................................................................................... - 13 - . 项目概况................................................................................................................................ - 13 - .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 13 - .招标范围、计划工期和质量要求......................................................................................... - 13 - .投标人资格要求..................................................................................................................... - 13 - .费用承担................................................................................................................................. - 14 - .保密......................................................................................................................................... - 14 - .语言文字................................................................................................................................. - 14 - .计量单位................................................................................................................................. - 14 - .踏勘现场................................................................................................................................. - 14 - .投标预备会............................................................................................................................. - 14 - .分包......................................................................................................................................... - 14 - .偏离......................................................................................................................................... - 14 - .招标文件............................................................................................................................... - 15 - .招标文件的组成..................................................................................................................... - 15 - .招标文件的澄清..................................................................................................................... - 15 - .招标文件的修改..................................................................................................................... - 15 - .招标文件的解释...................................................................................................................... - 15 - .投标文件............................................................................................................................... - 16 - .投标文件的组成..................................................................................................................... - 16 - .投标报价................................................................................................................................. - 16 - .投标有效期............................................................................................................................. - 16 - .投标保证金............................................................................................................................. - 17 - .资格审查资料......................................................................................................................... - 17 - .备选投标方案......................................................................................................................... - 17 - .投标文件的编制..................................................................................................................... - 17 - .投标....................................................................................................................................... - 18 -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 - 18 - .投标文件的递交..................................................................................................................... - 18 - .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撤回......................................................................................................... - 18 - .开标....................................................................................................................................... - 18 - .开标时间和地点..................................................................................................................... - 18 - .开标程序................................................................................................................................. - 18 - .评标....................................................................................................................................... - 19 - .评标委员会............................................................................................................................. - 19 - .评标原则................................................................................................................................. - 19 - .评标......................................................................................................................................... - 19 - .合同授予............................................................................................................................... - 19 - .定标方式................................................................................................................................. - 19 -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标志设置规范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标志设置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安装有摄像机的公共场所或区域,如银行、商场、宾馆、酒店、医院、体育场馆、影剧院、写字楼、公园、广场、小区、学校、交通场站、道路、公共汽车、电梯等,提示人员或车辆将进入视频监控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T 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T 20501.1-2006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 GB/T 15608-2006 中国颜色体系 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符号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符号见图1。

图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符号 4.视频监控区域标志的设计 4.1标志版面。 4.1.1 视频监控区域标志分为单图、竖式图文组合和横式图文组合三种表现形式,其版面设计的尺寸要求见图2~图4。 a——图形标志尺寸; as——图形符号尺寸; R——图形标志倒角半径。 图2 单图标志尺寸

图3 竖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图4 横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4.1.2 视频监控区域标志上的中文应使用黑体字体,英文应使用Arial字体。中文和英文的行间距应为中文行高的0.25倍,英文行高应为中文行高的0.5倍。 4.2标志尺寸 4.2.1 标志的最小尺寸应根据标志的最大观察距离确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T28181的推广应用及技术发展 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2012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通过GB∕T 28181的实际推广应用,安防行业的视频监控联网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与各级公安业务部门的指导推动以及各安防厂商对GB∕T 28181标准的积极响应、全面实施密不可分。随着标准应用的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在对行业内各厂家开展技术支持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技术总结,和行业内各集成商开展广泛研讨,对GB∕T 28181标准的局部进行了必要的细化说明和扩展项补充,使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本文对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实施要点以及在视频监控互联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难度等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点对标准的广泛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GB/T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应用需求导致了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GA/T669系列标准的制定过程,更易于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003年,针对新时期社会治安的复杂、严峻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原有独立、功能单一的安防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各厂家视频监控系统各自为战、格式迥异、难以共享已制约了市场发展的现状,标准项目组走访公安基层,全面调研分析需求,总结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在公安部科技局的指导下,以充分利用社会已建大量模拟监控资源为基础,研究最新技术发展,精心设计出“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体系。 随后标准项目组和TC100标委会,在公安部科信局的得力领导下,组织广大安防企业、大专院校、公安和社会用户等单位进行标准编制工作,到2008年为止陆续送审、报批并颁布实施了14项行业标准,简称GA/T669系列标准。GA/T669系列标准为监控系统联网建设、检测、使用、维护全方位进行标准界定,对引导、规范监控联网系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各地视频信息联网规范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成效显著!在使用推广中,用户和集成商都充分体会到:GA/T 669系列标准中最重要的核心标准GA/T 669.5“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涉及网络传输、信令交互、系统授权、跨域跨系统、多层联动等重要内容,和大型联网管理平台软件直接相关,因此其内容和编程细节都需深入规范统一,将统一的共性技术更多地开放(见GB/T 28181的附录A--k),以确保视频信息广域联网应用这样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视频信息联网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专家建议继续细化标准内容,将GA/T 669.5上升为国家标准,其他行业也可参考采用。因此GB/T 28181诞生了。 二、GB/T 28181对视频互联共享应用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进步 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规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GB/T 28181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SIP协议及通信机制,规划系统整体信令组网架构,定制专有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实现信令互联互通。重点是互联及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信令流程和接口、专有协议命令集等等。解决了信息处理中难度最大的视频图像信息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问题。适用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生产。在GB/T 28181标准发布实施以前,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的互联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实现统一标准,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视频资源共享需要集成平台分别对不同厂家的产品单独接入,由于各厂家产品的通信接口各不相同,负责进行资源整合的平台工作量巨大;从升级维护的角度来说,很多厂家的接口软件版本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容易混乱,每次平台版本升级、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功能都需要对接口进行重新开发,系统稳定性差,用户难以掌控和真正联网使用。 GB/T 28181标准对于视频监控平台互联、视频监控平台与设备互联提供了统一的信令接口、视音频编解码接口,所有系统之间通过统一公开的标准信令互访,简化了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对接工作,有效推进了视频监控图像资源的广泛共享,缩短了系统互联的项目周期,节省了视频信息共享应用的社会整体资源成本,有利于增强视频联网应用系统的稳定度和成熟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返回主站首页微门户 | RSS订阅 | 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索:PPP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油价 首页 > 政策发布中心 > 通知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 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改高技[2015]996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 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 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 委):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 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 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 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 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 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建设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 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 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 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 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工集团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 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通过观看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 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建立省森工—林管局(林业局) —各级林场三级联网建构,实现立体化防控圈。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思路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983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 搭配了测温模块可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 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 雾等数据,为森林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 森林防火提供信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 镜头无法达到正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系统架构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 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改高技[2015]996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委):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推进和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对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权责一致、分级分类投入、社会参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保障。 (三)主要目标。

视频监控联网解决方案

视频监控联网解决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方案说明 单个分公司监控系统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要求,分公司前端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控制、显示与记录几部分构成: 产生图像的摄像机或成像装置(前端设备) 图像的传输设备(传输网络) 图像的控制、处理与显示装置(终端主控设备) 如下图: 现场监控单元传输网络监控中心 单个分公司系统结构图 前端设备的构成 监控点的分布 分公司监控点的分布如下: 库房库房外围 采用超宽动态高清彩色红外一体摄像机,安装在固定位置。 传输设备 传输部分的作用是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音频信号馈送到监控中心机房或其他监控点;同时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要传送到现场,所以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分配一般采用以视频信号本身的所谓基带传输,有时也采用载波传

送或脉冲编码调制传送。在本系统中,摄像枪到中控室的视频传输采用基带传输,传输结构见下图: 另一方面,为使控制中心将数字化压缩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方便多个授权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控制中心联网,具有授权权限内的监视和控制功能,这就要通过高效计算机网络进行视频传输。 在本传输系统中,摄像机到控制中心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采用传统的模拟传输方式,控制中心与其他授权监控点之间通过数字化的宽带网络连接。其中,摄像机到控制中心的传输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1.1.1.1视频信号的传输 视频信号采用视频传输方式,用75欧姆同轴电缆传输,当彩色闭路基带信号在6MHZ点的不平坦度和彩色闭路基带信号在5.5MHZ点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时增加电缆均衡器,当大于6db时增加电缆均衡放大器。因此统一采用多屏蔽网的同轴电缆单独把摄像机的信号直接传到监控室的设备,距离在200米范围内采用SYV-75-3同轴电缆,超过200米的范围时采用SYV-75-5或线径更粗的同轴电缆,摄像机端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采用熔接方式的BNC头。 1.1.1.2电源的传输 建议全部采用由集中供电的方式,在监控中心配置大功率12V电源供电,直接到摄像机附近。 电源的传输(特别是当采用220V AC电源传输时)必须与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的传输分开,其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联网设计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共享及管理技术要求2018(征求意见稿)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共享及管理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2018年10月

目录 一、范围 (1) 二、参考或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一)术语和定义 (2) (二)缩略语 (2) 四、总体技术要求 (3) (一)网络接入方式及要求 (3) (二)视频图像资源跨网共享 (4) (三)安全防护 (4) (四)运维管理 (4) 五、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络接入方式及要求 (4) (一)主干网要求 (4) (二)接入网要求 (5) (三)IP地址规划 (5) (四)网络带宽要求 (6) (五)传输线路带宽利用率 (7) 六、视频图像资源跨网共享技术要求 (7) (一)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向公安信息网的单向资源共享 (7) (二)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与其他专网之间的资源汇聚、共享 (7)

(三)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之间的资源汇聚、共享 (8) 七、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9) (一)安全管理 (9) (二)安全域划分 (9) (三)纵向边界区防护 (10) (四)横向边界区防护 (10) (五)系统应用区防护 (10) (六)前端接入区防护 (13) 八、运维管理技术要求 (14) (一)前端运维 (14) (二)网络运维 (14) (三)安全运维 (14) (四)系统运维 (14) 附录1一、二、三类视频监控资源 (16) 附录2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IP地址规划 (17) 附录3横向边界安全交互设施技术要求 (20)

一、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范了一、二、三类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公安机关的方式、视频图像资源在不同网络间共享的模式,以及视频监控网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设施安全防护和运维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中描述的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主要指由公安机关建设或使用、管理维护的视频图像传输网络,包括一类视频监控资源接入网络,以及省、市、县级公安机关的视频传输主干网络。其他责任主体建设或使用、管理维护的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可参照采用。 二、参考或引用文件 本技术要求的制定参考或引用了以下文件: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号); 2、《“十三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国发〔2017〕30号); 3、《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4、《公安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发〔2015〕5号); 5、《关于推进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7〕7号); 6、《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15〕18号); 7、《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15〕4号); 8、《关于印发<全国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基础信息采集建档工作方案>的通知》(公科信传发〔2017〕297号); 9、《关于加强公安视频监控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公科信传发〔2017〕222号); 10、《关于加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公密发〔2018〕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标志设置规范模板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标志设置规范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标志设置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安装有摄像机的公共场所或区域, 如银行、商场、宾馆、酒店、医院、体育场馆、影剧院、写字楼、公园、广场、小区、学校、交通场站、道路、公共汽车、电梯等, 提示人员或车辆将进入视频监控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T 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 总则 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 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 GB/T 15608- 中国颜色体系 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符号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区域符号见图1。

图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符号 4.视频监控区域标志的设计 4.1标志版面。 4.1.1 视频监控区域标志分为单图、竖式图文组合和横式图文组合三种表现形式, 其版面设计的尺寸要求见图2~图4。 a——图形标志尺寸; as——图形符号尺寸; R——图形标志倒角半径。 图2 单图标志尺寸

图3 竖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图4 横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4.1.2 视频监控区域标志上的中文应使用黑体字体, 英文应使用Arial字体。中文和英文的行间距应为中文行高的0.25倍, 英文行高应为中文行高的0.5倍。 4.2标志尺寸 4.2.1 标志的最小尺寸应根据标志的最大观察距离确定, 标志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 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工集团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通过观看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建立省森工—林管局(林业局)—各级林场三 级联网建构,实现立体化防控圈。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思路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983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搭配了测温模块可 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 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雾等数据,为森林 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森林防火提供信 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镜头无法达到正 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系统架构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架构图

到2020年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

到2020年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综治办、公安厅(局)、科技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经委、经贸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交通运输厅(局、委):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就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推进和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对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权责一致、分级分类投入、社会参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保障。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域覆盖。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 ——全网共享。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 ——全时可用。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全天候应用。 ——全程可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的分层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实现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