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

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文化遗存分析法: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摩尔根及其思想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

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第一根支柱是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摩尔根以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来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第二根支柱是家庭(家族)发展阶段论。摩尔根首创了亲属制度的研究,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类型与历史发展。第三根支柱是氏族理论。

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帮助他建立了社会政治制度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序列,这个序列就是“以

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氏族—包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第四根支柱是财产观念发展阶段论。摩尔根建立了原始社会的三种继承法。

博厄斯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学家博厄斯为首的历史特殊论派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博厄斯反对宏观人类文化史的建构,而重视并强调微观的具体的文化史研究。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

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文化相对论: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文化相对论强调环境和历史对于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形成的影响;其次,作为一种文化态度,文化相对论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再次,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文化相对论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颠覆的作用。它看到了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性的一面,主张对所有人类社会文化差异性给予基本尊重,它强调内部观察的角度,假设文化与社会是封闭的自足的系统,它声称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具有有效地平等性。

传播学派

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一译“播化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其创始人为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属于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W.福伊和B.安克曼。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转向反动。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对抗,在西方民族学界亦开始出现反对进化学派的浪潮。传播学派即是在此浪潮中产生的第一个反进化论的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立的“传播论”。这一理论是在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的影响下形成的。

文化区

文化区,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

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英文名称亦可写作。

(一)概念: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

(二)特点:

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无必然联系。

2.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甚至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分类:

1. 政治文化区:例如国家,行政区

经济文化区:反映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例如农业区,工业区。

2. 文化地区、文化亚区、文化副区

文化生态学

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

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

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它的主要任务

是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结构”,基本方法是“结构分析”。他认为结构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各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

象征人类学:

象征的概念:象征是人类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表达社会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特殊符号方式。

象征和意义的联系: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象征。但是象征只有在不同文化场合才能成立而不能在同一文化场合构成,因此,意义并不内在于象征,象征与意义的结合,并非原本事实。

解释人类学:

格尔兹: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我追求的阐释,阐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方式”。深描:是指人类行为作出意义的解释。

人类学家要探索文化的根源,对意义的解释要进行深究,找到比较深层的解释。民族志要尽量深描,理清意义的结构。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的游戏的文化解释有几个方面:

1、斗鸡的意义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

2、斗鸡的功能并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

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

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

亲属关系

1、亲属关系:是因血缘和姻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亲属称谓制度

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人类学家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它勾勒的是社会关系。作用:第一,把特定种类的人分类归入单一特定部署;第二,把不同种类的人分为不同的部署。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的地位相类似,那他们就属于同一称谓。

6种类型:爱斯基摩型、苏丹型、易洛魁型、夏威夷型、克劳型

用图例表示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图见书第137页。

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家庭的基本功能如下:1:经济功能、2:性功能、3:生育功能、4:赡养和抚养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8:生产消费功能

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

2、扩大家庭: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心家庭可以经由血缘、姻缘或收养等方面的关系而组成一个扩大家庭。(1)一夫多妻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

继嗣群:丹尼尔·克雷格认为,继嗣就是把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某个方面在后代中保存下来,可见继嗣是表示永垂不朽的一种象征形式。而所谓“继嗣群”,通常是指根据继嗣原则组成的一群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血亲。现实存在的有社会意义的继嗣群都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继嗣规则,强调了与一部分亲

属的联系,而不考虑跟另一部分亲属的关系。

规则:1、单系继嗣规则:指用父亲一方或母亲一方的亲子联结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

2、双系继嗣规则:按照双边继嗣或两可继嗣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

3、双重继嗣规则:按照同时从父母双方计算继嗣关系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

形式:1、世系群: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组成的共同继嗣群

2、氏族:是非共同的继嗣群,是扩大了的世系群

3、联族: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的单系继嗣群,其包含的氏族在想象上有关系

4、半偶族:

经济学与经济人类学的区别(见课本159~161)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经济类型

1,采集与狩猎,采集狩猎者组成群体的方式部分决定取决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

2,园艺式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类对小块园地垦殖所获得的食物。

3,畜牧业,由捕猎变为养殖。

4,精耕农业,妇女的地位普遍变低,成为经济生产的配角且被降到家务劳动中去了。

5,工业,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变化;但就世界观而言,仅是农业社会的继承。

交换体系:1、互惠性交换: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包括:概化互惠、平衡互惠、负性互惠)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2、再分配交换:指货物从生产者那里敛集到某个中心机构或人物处,然后根据某种目的重新分配到全社会。

3、市场交换:是一种与其他社会义务分离的纯粹的商业交易

对经济人类学的认识

第一,世界各族群的经济体制存在差别,是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进而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类型的不同。

第二,以工业化和市场交换为特征的西方经济类型只是众多经济类型中的一种,并不是全人类共同的类型。因此,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概括出来的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第三,西方和非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共同存在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它们都存在与20世纪和21世纪,非西方类型并不是西方的过去。

第四,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非西方的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会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第五,西方社会经济类型在与非西方社会经济类型的交流的过程中,也从对方吸取了某种东西进而发

展了现代的经济理论,从而认识到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竞争或合作、消费与交换,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塑造。

第六,在一个社会中,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是“多重文化时空叠合”的

第七,人类学的视角需要纵观全部人类历史,亦需要横扫全人类各种社会。

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两种类型?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控制分为内在控制(道德、民俗)和外在控制(法律、纪律)。

宗教的功能

宗教的功能主要包括文化的功能和社会功能。

宗教的主要功能:包括宗教的世界观功能、政治功能、心理补偿和调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功能几个方面。宗教功能本身是个“经验变项”,会随着所处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4、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的文本之一。

5 、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田野工作

所谓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

式获取该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其最终

成果是民族志。它是社会人类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石。

一般来说,田野工作是马林洛夫斯基开辟的方法。

规则:(1)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2)空间上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很多时间是一个村庄,(3)

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4)语言上要求对当地语言的掌握,(5)方法上强调整体论,(6)理论

上要求完成某种新理论的证明。

你认为田野工作者应该具哪些素质?

好的田野工作者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足智多谋的、能动的、值得信赖的、以及能承担风险的。喜好社交是田野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秀的田野研究者必须了解要调查的文化领域,以及所有可能与它潜在相关或者影响它的背景因素。他们还必须有技巧有热情地找出突出的文化行为,并在它出现时认出它。因此,田野研究者要能够构想和理解他们在团队努力中形成的概念框架。

最后,一位优秀的田野工作者必须能把他所见的转化成口头的或者书面的文字资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一位田野工作者能写出细节化的文本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田野工作者能客观地保留、回忆并且记录细节,而不混淆他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严格的观察。)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的学者为代表。 A.欧美 B.太平洋地区 C.德语系等欧洲国家 D.东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强调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A.文化学模式 B.进化论模式 C.社会发展模式 D.工具主义模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 C.锻炼体力 D.培养审美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课堂人种志强调研究者尽可能实现() A.研究对象参与 B.观察和访谈 C.研究对象的确定 D.参与观察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不属于人的生成特征。 A.文化演进之历程 B.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C.教育化之进程 D.只求温饱之过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是创新文化的关键。 A.培养官场人员 B.培养教书匠 C.培养管理人员 D.培养创造性人才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中西宗教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论中西宗教思想 对 现代生活的影响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thought impact on modern life 学号:1422110215 姓名:万学远 专业班级:国际学院能源与动力二班

摘要:通过中西方文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宗教形态宗教观念和宗教经验,对人的影响及人对神的态度等不同的态度,运用描述、对比、举例等方法,研究了中西宗教文化的发展、信仰等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达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了解宗教信仰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宗教精神;中西文化;现代生活;影响 Summary:Through the impa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m the different religious form of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on the people and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god and other different attitud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scription,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 belief, such as impact on modern life,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lig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Keywords: religious spiri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modern life; impacts. 1:前言:1.1研究的原因及意义:原始宗教是文化的根系,是人类超越情结的异化,营造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因此,宗教是第一文化。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创造出来的宗教也必然有其不同区域的文化印记。同时在宗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历史、民族、文化传播与影响等诸多因素,每个文化内部都形成了其不同的宗教体系。因为其历史悠久,且在文化生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其对现代生活亦有很大的影响,其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1.2研究方法:从“宗教性”强弱到“神性”强弱分析各个思想对人行为的影响,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 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 文化文明文本巫术问卷人种人科人格入赘婚姻互惠分类习性涵化濡化怀特佩里利奇泰勒莫斯 苗族民族族群符号产翁社区失范米德传统残存 变异(进化) BOAS 库拉百越文化区亚文化文化丛民族志民族学从妻居相对论小传统进化论手势语整体观萨满教 黑巫术社会化库拉圈习惯法功能论高山族继嗣群林耀华林惠祥施密特萨林斯摩尔根索绪尔博厄斯人类学涂尔干费孝通格尔茨遗留物夸富宴《菊与刀》再分配 文化模式文化取代匮乏文化文化变迁口头文学生计方式 对偶家庭田野作业复兴运动集体表象园圃农业采集渔猎扩大家庭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恋母情结母系继嗣过渡礼仪通过礼仪田野调查新考古学参与观察交感巫术田野工作 主位客位边缘遗存自然宗教表层结构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祖先崇拜新进化论结构主义社会结构社会时间社会网络社会血亲文化霸权差序格局亲属制度集体记忆传播学派奥马哈制《江村经济》《古代社会》体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比较社会学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对论马林诺斯基本尼迪克特维克斯计划鲍亚士学派民族志电影后殖民主义家乡民族志年龄组制度局内人观点民族语言学民族志撰写社区研究法地方性知识跨文化比较参与性行动客位研究法内在化控制民族中心主义前万物有灵论个案延伸方法经济文化类型 民族自我中心偏见拉的克里夫_布朗历史具体主义跨文化比较研究 人类学功能学派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文化相对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实验民族志表征参与观察 《写文化》多点民族志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 成丁礼 "船货运动" 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 第一节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的理论观点),

18春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青少年期的任务是。() A. 勤奋感与自卑感 B. 主动性与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 D. 信任与不信任 单项选择题2、将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的学者是。() A. 彼得﹒伯格和吉登斯 B. 彼得﹒伯格和玛格丽特﹒米德 C. 玛格丽特﹒米德和齐美尔 D. 吉登斯和齐美尔 单项选择题3、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 A. 佩恩 B. 涂尔干 C. 米切尔 D. 米朗 单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韦伯 B. 卢密斯 C. 沃勒 D. 伍德沃德 单项选择题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题6、我国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是。() A. 《教育社会学导论》 B. 《教育社会学》 C. 《社会与教育》 D. 《学校与社会》 单项选择题7、当代研究学校组织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是。() A. 《教学社会学》 B. 《教育社会学》 C. 《课程社会学》 D. 《学校社会学》 单项选择题8、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是。()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现代性说 D. 社会功能说 单项选择题9、埃里克森在一书中,把个体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B. 《童年与社会》 C.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发展》 单项选择题10、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衡反映的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类型。() A.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B. 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C. 阶层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D. 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单项选择题11、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阶段确立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 验证性研究范式

宗教人类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宗教的定义:.“宗教”这个词是外来词。“宗,尊祖庙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 见,“宗”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在于人的祖先崇拜,在于一个家族的人对自己祖先的崇拜,而“教”字则是教化的意思。 从已有的宗教定义来看,学者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宗教下定义 第一,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麦克斯·缪勒认为人们产生宗教意识的种子,乃是人们对无限存在物的认识和追求,因此,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 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最深层、最根本的根据是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因此,他给宗教所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就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第二,有一批宗教学家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所谓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情感、行为和经验”。 英国著名宗教学者约翰·麦奎利认为,宗教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与神的交际和感通。 第三,有一批宗教社会学家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在杜克海姆来看,宗教乃是“一种统一的信仰和行为体系,这些信仰和行为与神圣的事物,即被划分出来的归入禁忌的东西有关,它把所有信奉者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单一的道德共同体之中”。 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把宗教定义为“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 第四,还有一批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定义宗教。 美国宗教哲学家保尔·蒂利希认为,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就在于宗教。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表面形式。 2、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又称宗教民族学或宗教人种学,是与人类学和民族学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利用田野考古学方法和宗教现象学理论来研究“原始宗教”或“无文字民族的宗教”。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狭义的宗教社会学,即以无文字体系之土著民族的宗教为其研究对象,以原始社会作为自己探讨、调查宗教问题的特殊领域的宗教社会学。 宗教人类学最初是从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发展出来的。这一学科的奠基者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 3、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是指超越民族的地理环境、语言形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的限制,为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共同信仰的宗教。它包括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 4、宗教史学 广义的宗教史学即宗教学。狭义的宗教史学是其他宗教学分支的基础,它以各种具体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勾勒其历史发展线索。因此,它与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它是宗教研究中的历史描述、语言考察和考古实践。 5、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大致有这么几种主要形式: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偶像崇拜。 这些原始宗教形式归纳起来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直接崇拜,另一类是精灵和鬼魂的崇拜,因此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没有超出自然物的范围。 6、民族宗教 1. 民族宗教存在的社会实际上是民族集团所组成的早期国家,当时的民族宗教实际上是

《语言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人类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内在的认识体系和外在的使用方法为基本课题。关于语言的结构究竟是由其共生的文化形式与内容所决定,还是前者决定后者的问题并未解决。 19世纪时,人类学与语言学分享共同的智力起源,人类学与追溯某种语言或语系的历史渊源的比较语言学紧 密联系。自转换生成语言学引起的语言革命后,语言学模式被广泛用作文化行为及社会行为模式,在结构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中尤为明显。 语言学是由博厄斯(Franz Boas)引入正规的人类学研究的。博厄斯对语言学感兴趣出于几点原因,首先是由于他早期在北极的工作,他试图了解因纽特语并发现它是一种特殊的难以捉摸的复杂的语言。后来这一洞见被编入了他的反进化论观点,即历史特殊论。他将种族、语言、文化区分开,认为人类有学习任何语言和适应任何文化的能力。每个社会在博厄斯看来都按照其各自的模式适应不同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语言也被看作这适应模式的一种反映。博厄斯的观点构成了“语言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后由他的学生们进一步做了完善,其中最著名的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因语言而异。此说未得到全部证明,也未能

完全推翻。各种语言的词汇差别显然与文化差别相关,但相关性有多大,还没有作出结论。该假说后来由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的学生霍耶尔(Harry Hoijer)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与博厄斯共同进行语言人类学研究的最著名的人物当数萨丕尔(Edward Sapir)了,在语言学领域, 他感兴趣的范围非常之广,他从心理和文化两个方面研究语言的功能,他还是语言与性别,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先驱,他对于土著美洲人的语言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博厄斯认为语言学对人类学研究起重要作用的第二 点原因是,他觉得语言学研究可以不需要经过报道人,而直接深入地洞察人们的思想。这就避免了人类学家必须应对的经过“二次加工(secondary rationalizations)”的信息——由于报道人的政治、宗教、经济、亲属关系及其它社会习惯等而造成的影响。由于博厄斯的学生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存在一时和提纲性的语言观点确立了上一世纪语言人 类学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也对语言学对人类学研究的作用 进行了探讨。在他的《珊瑚花园和它们的巫术》中,马林诺夫斯基将一篇深入论述语言的论文作为第二卷的导言。他论述了翻译的问题,他就特洛布里恩岛的巫术用语的翻译展开论述,他认为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其社会文化背景之后才可以

对外汉语教学流派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学流派 直接法(Direct Method) 1、概述 直接法(Direct Method)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需要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人。外语教学的重心由原来的书面翻译转向口头交际。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与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语音学的发展,国际音标的制定为口语教学创造了条件。直接法最成功的实践是从1878 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种学校遍及欧美,达到300 多所。 2、含义 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重视口语的一种外语教学法。直接法以口语教学为基础,不注重语法形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有两个支系:口授法、阅读法。 3、代表人物 1. 贝力子(M.Berlitz),德国人,他创办了“贝力子外语学校”,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自然法”,即以实物教具体词,以联想词教抽象词,以实例和演示教语法。他聘请外国老师任教,采取小班教学,贯彻听说领先,加强师生对话。 2. 叶斯帕森(O.Jespersen)丹麦人,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他论证了古典的语法翻译法的弊病,针对当时一些人对直接法的疑虑,论证了这种教学法的可行性。他的教学法观点集中体现在《怎样教外语》一书中。 4、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 理论基础:直接法的理论依据是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当时的语言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语言中,许多词(特别是常用词)在语义、搭配、用法上,都不存在一对一的简单对应关系。直接法偏重于口语,提出“句单位教学”的主张源于传统语法中“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单位这一观点”。语言学理论认为“有许多单词(特别是多义的常用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单词的用法也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体现。”语音和语调、语言的惯用性和熟语性大多集中表现在句子中。直接法强调语言教学以口语为基础,以培养口语能力为目标,是依照“人类先有口语,后有文字”的基本理论而提出的,而这一点正是语法翻译法未顾及之处。 ~ 1 / 6 ~ 心理学基础:一般心理学认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在学习中参与得越多,所得到的印象就越深,越容易记忆。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M.Wundt)倡导实验内省法,即自我观察法。通过实验内省法,他认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有感觉的成分。而最强有力的感觉又由音响表象所引起。”在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的直接法应运而生。直接法提出“用外语教外语”的原则,就是以“音响感觉”为基础,尽可能地使用外语词语的声音跟词语的语义结合起来。直接法的提出口语先行,以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正是为了调动视觉、触觉、言语动觉器等,使之整体配合、协调而起作用。心理学的“皮层痕迹”说认为联想是记忆的基础。而直观手段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并产生联想,联想越充分则记忆越牢固。直接法中“希望学生通过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的基本观点源于此。心理学的实验认为“重复可以看做是巩固原有的记忆痕迹的过程。”就是复现率越高,越容易在记忆中保留。直接法提出的加大复现率帮助记忆的原则,就是以反复感觉、加深大脑皮层痕迹及其在新语境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第1题 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 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 C.社会功效 D.政治制度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人的未特定化使人具有人的()与可教育性。 A.群体性 B.可塑性 C.民族性 D.求生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A.独立探讨 B.合作学习 C.课外实践 D.课内学习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之间的() A.相互歧视 B.相互排斥 C.相互承认和尊重 D.相互对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衡量教育人类学家研究水平的标尺。

A.教育社会学研究 B.教育人种志研究 C.家庭教育研究 D.学科教学研究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主体生成教育的要求教师发挥() A.独裁作用 B.主导作用 C.统治作用 D.惩罚作用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中华民族维系社会中形成的传统精神是() A.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官本位 D.价值本位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 答案:A

德化瓷塑艺术经典的建构过程:基于人类学的视野

2014年第3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14 总第117期 JournalofBeifang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Gen.No.117德化瓷塑艺术经典的建构过程: 基于人类学的视野 林连华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看,艺术经典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构的产物。经典并非经久不变,时人会根据自身需要重构经典。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化政府、文化工作者通过编纂志书等方式,将以前寡闻少知的何朝宗先后塑造为优秀匠人、陶瓷艺术家、文人艺术家,以此寻求地方工艺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在地方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界等各方“共谋”下,何朝宗及何派艺术被确立为德化陶瓷艺术的经典。 关键词:德化;瓷塑;何朝宗;经典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4)03-0113-06 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看,工艺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事实。一个地方工艺传统的形成,往往有赖于经典的开创,经典作为工艺传统的重要构成及形塑者,对地方民众特别是匠人的行为、信仰、审美有着规范性的典范作用。地方社区和匠人群体也常常通过与经典的对话协商,加入到对传统的建造与延续中去。 本文以福建德化陶瓷雕塑工艺为切入点,呈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认同的觉醒、多元艺术交流的增多,在当地匠人、文化工作者、政府以及外来学者等多方的“共谋”下,德化瓷塑艺术经典经历了从不明晰到明朗,从工艺经典到艺术经典的建构和阐释过程。 一、无名的艺术家及其身后的工艺传统 德化,地处福建省泉州市西北部,是历史上以白瓷闻名的陶瓷古城。这里的瓷工自后唐开始烧制青瓷以来,从未中止过这项事业。德化,何朝宗的故乡———这对今天的德化人而言,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明代瓷塑匠人何朝宗的作品取材于德化特有的优质高岭土,将材质、工艺、造型和构思巧妙结合,塑造了经典的瓷塑人物形象,其中闻名于世的包括渡海观音、渡海达摩等佛教人物塑像,为德化瓷塑工艺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翻开历史书籍,何朝宗与德化的关系,并没有其与工艺的传承关系那般明朗。在文字记载方面,何朝宗与故乡德化的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用了近400年 收稿日期:2014-03-25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36 编者姓名:周玉蓉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1.语言人类学的性质、任务、基本课题;2.语言人类学的兴起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本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计2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中国的语言/方言 主要讲授:1.中国语/方言的分布格局;2.中国语/方言分布现状的历史文化因素;3.语言格局的文化动因。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文字起源、传播 主要讲授:1.关于文字起源、传播的主要理论;2.宗教与文字起源;3.宗教与文字传播;4.文字与古代文明、文化。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汉藏语系 主要讲授:1.汉藏语系观念的提出、演进及现状;2.语言方法与汉藏语系:其成就、不足及出路;3.由人类学入手的汉藏语研究;4.实例分析。计4学时。壮侗语族的语言人类学问题 主要讲授:1.对壮侗语族地位的不同认识及其原因;2.壮侗语族的历史文化研究;3.壮侗语族的语言历史比较研究;4.壮侗语族与古百越文化。计4学时。 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变异

主要讲授:1.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2.语言传承与变异;3.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动因:以解放前后、开放前后为例。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语言运用 主要讲授:1.多语、多言的成因;2.多语、多言的人类学含义;3.实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4.实例研究:以香港为例。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主要讲授:1.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的概念;2.汉族的多元起源与汉语的多区域起源;3.岭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岭南区域语言的形成;4.岭南区域语言特征。计4学时。 人口迁移与语言 主要讲授:1.汉语的播迁与汉语的扩散;2.历史上的居民变动与语言更迭:地名学的研究;3.当代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民族识别 主要讲授:1.民族识别的根据;2.语言与民族的关系;3.语言更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计2学时。 第十一章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主要讲授:1.文化交流与语言借用;2.文化交流与语言转制;.文化交流与pigin、croele语言;4.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出版社,1999。拉波夫:《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沃尔夫:《沃尔夫文集(语言学名家译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幼儿社会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 第2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 第3题()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 第4题“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来的。艾斯纳 第5题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际关系、()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行为规范 第6题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奖励自己;当其行为违反了这个规则时就惩罚自己。这种自我调节的模式无需依靠外界的强化。从结果看自我强化对示范行为的实施具有最强的诱因,同时也是最稳定。 第7题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第8题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第9题社会教育 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第10题情景测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第11题(15) 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园一日活动即教育活动,幼儿园文化即环境陶冶,幼儿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教育。(1)现时课程;通过对社会学习应以儿童此时此刻的生活为基础,设计单元应从家庭开始时,随着儿童经验的扩展,学习邻居和社区。(2)社会生活课程。此课程坚持认为幼儿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技能的准备。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3)节假日课程。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家庭、社区、国家;获取个民族庆祝节日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其他文化的欣赏。通过故事、电影、角色游戏、音乐、宣传板以及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区分和理解忠诚、勇敢、和善良,以帮助幼儿发展历史理解力。 第12题(15) 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论述我国社会领域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就现有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来看,各部分比例分配不均,所占比重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对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关注程度不够。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第13题(15) 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有哪些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1、爱老师、爱朋友2、爱集体,遵守幼儿园各种学习、生活、游戏规则3、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4、爱人民5、良好个性的培养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第14题(8) 分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期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第15题(8) 分节假日课程的功能?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耳濡目染产生出)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 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 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 社会人类学(英) 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 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认识) 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 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 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

教育人类学公选课作业答案

第1题(10) 分简述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 答:人性观就是对人以及人的本质的看法。教育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人”,教育与人类学的中心都是人,都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教育人类学之所以在这两个学科联姻的基础上产生,很大的一个动因是源自对人的研究的共同需要;而教育人类学对教育研究发生着重大的影响,正式由于这一学科对人的本质具有更有力更深刻的见解。教育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本质体现着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这些不同本质互相作用,共同反映着人总体成长和种群的进化。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思维和语言能力、自我、主体性、创造、发展、追求意义的本质。 第2题(10) 分简述人的未特定化对人的生成的作用。 答:教育人类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具有的未特定性。人的未特定化和未专门化使人无法仅仅凭借天生能力生存,导致了人的生命功能的且欠缺——本能的缺陷。1、未特定化赋予人以可塑性;2、未特定化赋予人以教育的需求与可能;3、未特定化赋予人以社会性。 第3题(10) 分什么是濡化? 答:濡化有别于涵化,是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的,纵向的传播过程.是人及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本质意义是人的学习与教育。 第4题(10) 分什么是本质生成模式? 答:本质生成模式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他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行程、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第5题(10) 分教育进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教育进化的基本特征:1、教育进化具有整合性;2、教育进化是多种社会力互动合力的产物;3、教育进化与人类社会发展想一致。 第6题(10) 分简述人的生成特征。 答:人的生成特征:1、人的生成是文化演进之历程。2、人的生成是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第7题(10) 分 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便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目标里那个领域加以验证:第一,通过修整一系列的而文化障碍而达成多元化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即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问题;第二,表述一些方法以达成多元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某些课程的修订而使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第8题(10) 分试述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 答: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1、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2、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3、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第9题(10) 分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语言人类学复习资料

语言人类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类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联系人类群体来研究语言的特征和过程的一门学科。 2、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也可以说,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揭示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等。 3、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 4、理性认识:是对感觉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改造,是一种综合过程,属于概念、判断、推理阶段的认识。 5、一族多语:一个民族没有形成自己的共同语言,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这种情况我们称作一族多语。这些不同的语言有的相差较大,有分属不同语支的、也有分属不同语族的。 6、多族一语:几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丧失了自己的本族语,转而使用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多族一语现象。这里的“大多数”是指占本民族总人口的 2 /3 以上。根据这种界定,我国的多族一语现象,主要出现在回族、满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等民族当中。 7、连名制:就是将子女的本名跟父名、母名或父母名代代相连,借以表示个人身份和血缘关系的一种命名制度。这种命名制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台湾、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当中。 8、语言接触:指讲不同语言的人群由于交往所引起的语言在结构上和交际功能上的变化。 9、洋泾浜语:是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使用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来自英、法、西班牙或葡萄牙语的、大量缩减的词汇,加上少量本族词汇,混杂构成的语言。”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一、概念题: 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 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 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 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