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这个月,到郑州开了几次会,业余时间把蔡东藩的《宋史演义》,又读了一遍。感触颇多,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灵的主宰,人有千算,天教一算,天道往复,循环报应的。有宋王朝,“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自己前年写了一篇《宋室传承中的因果轮回》,太宗光义不遵守“金贵之盟”,谁料想到了南宋,宝座又回到了匡胤一脉呢!这里边的事例真是太多了,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先说南唐后主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李煜排第三,李煜的哥哥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兄终弟及”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李景遂,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给杀了,谁料想李弘翼没几月也跟着去了。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

李煜继位的时候,南唐去掉皇帝称号,仅称国主,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天生仁儒,体恤臣民,从不妄加杀戮,草菅人命,他通阅儒家经典,崇尚古道,施政仁国。李煜的南唐,以小事大,以子事父,忍辱含垢,恭恭敬敬,但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他42岁生日时,被太宗毒死,追封吴王,和小周后合葬洛阳邙山。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现存词46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太祖、太宗弟兄二人对南唐后主李煜极尽羞辱、侮辱之能事,封违命侯,太宗即位后,规定小周后定期进宫参拜,多次强留李煜的小周后于宫中。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丑剧。

天道往复,报应不爽。后来靖康年间,金国大举入侵,攻破汴京,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14000多人。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耻”。

实际上,从经济、科技、文化上来说,北宋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可由于天险尽失、重文轻武、文恬武嬉、承平日久、政治军事体制,使得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再加上,天要灭北宋,又出了一个风流倜傥、荒淫奢靡的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神宗死、哲宗立,向太后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尽废新法。哲宗亲政,继承乃父遗志,重新启用改革派,可惜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也有人说,北宋亡于这位妇人之手。

宋徽宗,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放荡的习性。据说在他降临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赵佶即位后不久,遵守乃父、乃兄的路线,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等,定司马光、文彦博等为”元

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赵佶生活穷奢极侈,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采办花石纲,大兴土木,修建艮岳、华阳宫等宫殿园林。折腾来、折腾去,大宋江山日夕飘摇,而北方女真灭掉契丹后,正虎视眈眈。

金兵直逼汴京,宋徽宗把皇位传给太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强之辈,结果断送了大宋江山,自己也做了俘虏。被俘的还有徽宗和他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个儿子、22个女儿,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幼女仅一岁外,都做了俘虏。可以说,光义一支被掳殆尽。到南宋,不得不在匡胤一支寻找皇位继承人,这也是一种报应的。

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这些皇妃、公主、宫女几千人都做了金人的战利品,有些作了金兵将领的妻妾,大部分包括赵构母韦后、赵构妻子邢秉懿等居住在浣衣院。名“浣衣院”,并不主浣衣之事,实乃军妓营。《呻吟语》载:“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自种自吃。徽宗死时54岁。据记载,徽宗被掳后,又生6子8女,全部子女共80人,可谓历代皇帝之最。后在秦桧的主持下,宋金达成《绍兴和议》,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到达临安,暂葬于会稽,立庙号为徽宗。钦宗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从现有资料上看,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予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可以看出;他也并不昏庸,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然而,在我们面前的徽宗皇帝身上,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样变化的理由。找来找去,我们相当无奈地发现:只能把这种变化的原因,归结于这位皇帝身上天生的轻佻、艺术家气质和后来蔡京等人的影响。

宋徽宗或许是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元代脱脱撰《宋史》的《徽宗记》,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词,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和李煜的词,何其相似!

这么一位神采俊逸、多才多艺的皇帝,最后却做了阶下囚、他乡之鬼,令人唏嘘再三,也成了多年以来中原王朝的心中之疼。正如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可以说是中原汉族的奇耻大辱,这是几千年历史中唯一一次中原王朝皇帝被掳事件。

赵佶和李煜的结局,何其相似!是因果报应耶?拟或历史的必然也!

宋室传承中的因果轮回

俗话说,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种下,怎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所以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者因,今生作者是。

赵匡胤作为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篡了后周柴荣8岁的儿子柴宗训的皇位,作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但可惜,赵匡胤死后,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就是宋太宗,以后北宋先后历经了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南宋的高宗赵构,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赵匡胤一世英豪,千算万算,因为金匮之盟,皇位传给光义后,几个儿子都不得善终。这是一世报应。哪料想,赵光义做皇帝后,逼死弟侄,梦想自己一系传之万代,人算不如天算,靖康年间,金兵南渡,掳走的皇子皇孙,全都是自己的后代,除了9子赵构外,再无一人漏网。致使,南宋高宗赵构,不得不从太祖赵匡胤一系,过继赵匡胤的7世孙赵昚为儿子,继承皇位,是为孝宗。这是6世以后,对其不遵守金匮之盟的报应。真可谓,一报还一报!

一、关于金匮之盟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两派学人争论不休,尚无定论。

此种记载,其实纯为宋太宗当皇帝后与赵普捏造的“故事”。赵普此人,后人总记得“宋太祖雪夜访赵普”,似乎是唐朝魏征一类人物。实际上,赵普是一才干高人品低的小人。他在太祖一朝把持朝权,与赵光义多有龌龊,并曾秘密上书太祖要“警惕”赵光义,结果,此事为他的政敌卢多逊所告,为了“澄清”不利影响,赵普与宋太祖君臣演“双簧”,赵普公开上书“自陈”,太祖示之以众,并把书启“藏于金匮”,以示太祖、赵普对晋王赵光义没有疑忌。宋太祖崩后,赵普岌岌可危,被宋太宗剥夺实权。为了迎合新皇,赵普入见宋太宗,二人编出了杜太后临终嘱托太祖以帝位传弟的“金匮之盟”,而且,关键的内容还有一句,即杜太后所讲:“汝与光义皆吾所生”,不讲齐王赵廷美也是杜太后所生,也就是说,“兄终弟及”,传到赵光义也就打住了,赵廷美没有资格(赵光义后来还“私下”对近臣讲赵廷美其实是他的乳母之子,非杜太后亲生)。其实,宋太祖死时,其子赵德昭已是成年人,绝非是8岁“幼子”,其年龄当一个继位之君

绰绰有余。

史书上为了突出宋太宗的“仁德”,还讲他起初有意传位给赵廷美,是赵普提醒:“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一句话,赵普的丑陋面目也暴露无遗。既然深悉“父子家天下”的治世真理,赵普这个太祖“大忠臣”为何不在太祖活着时拼死力谏,“忠言”迟了这么多年,真是个阴险小人!宋太宗如此迫害亲弟的行径,其长子赵元佐也觉过份,佯狂作癫,火烧宫殿,装疯卖傻以表示自己不堪“储君”之位。日后,宋太宗把儿子赵元侃(改名赵恒)立为皇太子,见京师百姓兴高采烈,他还愤愤言道:“四海之心遽归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如此狭窄心怀,可见宋太宗赵光义绝非善类!

二、烛光斧影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三、逼死弟侄

皇位嫡长子继承制源于西周时期周公的创制,是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内容。它是要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将王子区分出嫡子和庶子,以确立王位继承人的资格,并依照先嫡后庶、先长后幼的顺序,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生,在当时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直接的原因是基于商代的教训。

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但传弟既尽之后,下面的嗣立者应该是兄之子,还是弟之子。理论上应该传位于兄之子,但往往却不是如此,弟都希望能传给自己的儿子。由此“兄终弟及”的制度在执行中具有很大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商朝自中丁以后。“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就与“兄终弟及”制度而造成紊乱有很大关系。相反,“自康丁以下,四世传子,王室比较安定”。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看到了两种继承法的不同治乱后果,为了矫正商朝“兄终弟及”继承制度混乱的弊端,正式创立了嫡长制的继承制度。秦汉以后,除了秦朝因短命而亡没有来得及立太子、清朝自雍正后采取秘密建储制度外,大多数王朝都将嫡长制奉为“万世上法”。

宋太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性好读书,身边又有一班谋士,不会不知道这些前朝典故。可以肯定地说,“万世上法”嫡长制才是令宋太祖真正动摇的根本原因。赵普与宋太祖结识于患难之间,情如兄弟,相知极深,不会不知道宋太祖的矛盾心思,一定给宋太祖出了不少主意——要彻底除去烦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皇位传给皇子赵德昭,而不是皇弟赵光义。赵普明白这一点,宋太祖也明白这一点。

然而,此时赵光义羽翼已成,难以撼动,加上宋太祖兄弟情深,不忍心对亲弟下手,终于还是没有采纳赵普的建议。正如王夫之在《宋论》中所言:“宋祖受太后之命,知其弟不容其子,而赵普密谮之言,且不忍著闻,而亟灭其迹。”

其次,宋太祖为人宽厚,寥性友爱,对待兄弟异常亲厚。赵光义生病的时候,宋太祖亲自去府中探望,还亲手为赵光义烧艾草治病。赵光义觉得疼痛难忍,宋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之情深,令人感动。杜太后病逝后不久,宋太祖就下诏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开封府(宋朝将首都、陪都及特别要害之地称“府”)之事,是京师开封的最高行政长官。根据五代旧制,储君一般都是先担任开封尹的职务。宋太祖这一举动,实际上已经是暗示弟弟赵光义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还曾经对近臣称赞赵光义说:“光义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宋史·卷三·太祖本纪》)意思是赵光义有帝王之相,加上有福有德,将来必定能当一个太平皇帝。

宋太祖共有四子,长子和第三子均早夭,赵德昭实为第二子,赵德芳为第四子。

《太宗本纪》中說: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 涪陵县公之贬死, 武功王之自杀, 宋后之不成丧, 则后世不能无议焉."换成白话來說, 后代的人对赵光义有以下4点非议:

(一) 为什么不等到第二年, 就改换年号.--亲君即位, 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 可是光义为什么迫不及待, 把只剩下兩个月的开宝九年, 改为兴国元年?是不是心怀鬼胎, 抢先为自己"正名", 以期造成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

(二) 涪陵县公为什么被贬而死.--涪陵县公是什么人?是赵光义的弟弟光美.既然是"兄死弟及", 下一轮的皇位继承人就应该是這位叫做光美的弟弟了, 可是光义即位不久, 這位因避讳改名为廷美的弟弟, 就不明不白地被削夺王位, 贬为涪陵县公, 不久, 就"抑郁"而死.

(三) 武功王为什么自杀?--光义篡位的时候, 匡胤的长子德昭已经30岁, 当时被封为武功郡王.征讨北汉之后, 德昭好意地劝太宗信守诺言, 奖励出征的有功將士, 可光义把脸一沉, 居然說: "等你自己当了皇帝, 再赏也不迟."德昭感到自己受到深刻的猜忌和防范, 性命早晚难保, 回家后就自刎而死, 這种行径, 无异於逼杀.一年之后, 匡胤的年仅23岁的幼子德芳, 也神秘地暴病身亡.人們只可能得出這样的结论: 宋后的担心不幸而言中, 赵光义斩草除根, 终於消除了皇位竞争中的最后的隐患。

(四) 宋太祖的遗孀宋氏虽說享有开宝皇后的封号, 死后也没有厚葬。

四、靖康之耻

宣和七年1125年大金攻宋,宋徽宗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年号靖康。

靖康元年正月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后反悔。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遭到十几万金军攻打,于月底攻至开皇都开封,同时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军,分别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河北,河东。被围城十几日后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战金军,被攻破城门,破城后金军随意封锁城内各地金银为已。

仍保有大片国土时的大宋钦宗,十二月向金国正式投降。交付全城尽半兵器,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而此时康王并没有去金营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拥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时正是岳飞出山在康王刘浩下效力时,曾随宗泽与金开战)。

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微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钦宗赵恒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受尽折磨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

通常历史家公认北宋亡于1126年。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

五、宋室南迁

期间徽宗9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能够只有在这纷乱举兵脱逃,在南京称帝,是为南宋的高宗。金人得知赵构重建赵氏政权,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内心惟恐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不顾主战派大臣和将领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建炎三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高宗此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乍闻战报,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也给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即位未久也被金人追逐于江浙沿海一带,有一个时期亡命于海舟之上。后来总算定都(只称“行在”)于临安(杭州)。又直到1141年秦桧的和议成功,赵构向金主称臣,每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又认定淮河为界,南宋的局面才算比较安全,如此保持半壁江山至1279年亡于忽必烈之元,先后延宋祚又153年。

宋元懿太子赵旉(1127—1130年,是南宋高宗唯一的亲生儿子,高宗对他格外疼爱。1130年,南宋苗溥、刘彦正逼迫高宗退位,拥立不满3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傀儡皇帝,改年号为明受。宋宰相张浚闻知,便杀死刘彥正等人拥立高宗复位。趙旉被废位后封魏国公,不久後便受惊而死。宋高宗知道后大哭,三日后才停止。之後宋高宗並未生育其他的兒子。

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孝宗赵眘,原名伯琮,为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代自真宗开始,皇位一直在太宗一系传承,到高宗时,由于独子赵旉夭亡,大臣们建议从太祖的后代里选立继承人。绍兴二年,6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36岁时被立为太子,改名为眘,同年登基。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

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孙,赵德芳的后人。高宗在扬州逃跑时因为受到了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独子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而英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一网打尽,全都押往北方。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国的使臣回来后说,金太宗长得酷似宋太祖,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高宗说,太祖大公无私,有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于是从太祖的后人中选拔,最后只剩下一胖一瘦两个小孩。高宗开始中意胖小孩,两个孩子在宫中站着,突然来了一只猫,瘦孩没动,胖孩子却伸脚去踢猫。这件事,让高宗对胖孩子好感全无,把瘦小孩就是赵昚留了下来。

留在宫中的赵昚,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长大后封公,后来被进封为郡王。这位天资聪明的准皇储确和权臣秦桧关系很僵。主要是赵昚比较厌恶秦的屈辱求和。而秦也顾忌赵昚能力太强。赵昚的生父病故,秦桧于是上奏要求赵昚守制3年,因为赵昚的皇太子身份并未确定,所以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秦是想借机免去他的皇储身份。但高宗显然不为秦所动,守孝期满,赵昚就继续回宫。后来,秦桧病重,是赵昚及时得到消息,通知了高宗,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和他的爪牙准备让秦桧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赵昚被养在宫中将尽20年,却一直未被确定太子的名份。主要原因有3:首先就是高宗还是抱有幻想,想自己争取再生个儿子出来。其次秦桧的强烈反对。再次是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赵琢。直到韦太后死去。高宗使出了最后一招,给两位准继承人每人送去美女10名,过了一阵又把她们召回。经过检查,发现给赵琢的那10个都不是处女,而给赵昚的那10个都是完壁(赵昚是听从了史浩的意见)于是,确立了赵昚的皇太子地位。

赵伯琮一直到长到36岁时,才被正式封为皇太子。《宋史》卷三十三记载: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赵伯琮)为皇太子,改名昚。

1、并不是赵构不想传位给自己儿子,而是自己“无能”,后嗣断绝,无可奈何!

2、至于为什么在太宗一脉中选择子弟,据《宋史》卷二十三所记载:(靖康二年)二月(中略)丁卯,金人要上皇如青城。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尽取入军中。

显然,太宗所留传下来的近支宗室,多数都被俘虏北上。唯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因靖康之难时不在京城,得以躲过一劫,成了赵宋皇室中唯一没被金人俘走的皇子。

太宗一脉的近支宗亲既然多数都被掳北上,剩下的其实也是些远支,那么传给太祖一支也没什么差别了。

3、选择传位太祖子孙,还有传说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宋史》卷三十三记载: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请注意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哲宗的老婆孟后,曾经做了一个梦,而且这个

梦显然涉及皇家的血脉传承。以至于赵构听到这个梦话后“大寤”——大悟!)

接着: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此处可以看作是社会舆论的影响)

高宗最后乃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最终确定传位给太祖子孙。

除此之外,在同时期社会上流传颇广的传说是:金太宗吴乞买是宋太祖赵匡胤投胎转世,夺江山报仇雪恨而来。据一个被金人俘虏北上的汉人所撰《靖康稗史》中记述:吴乞买(金太宗)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像。众皆称奇。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传位给孝宗,绝不是心甘情愿,而是逼不得已。

六、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的7世孙,赵德芳的后人.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对导致宋朝319年的兴衰到最后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原因有: 一、统治者的无能。宋徽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丝毫没有治国之本的野心,只知道贪图享乐。王安石的变法虽然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在制度上的问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毫无进取心,也没有高明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只求自保,能坐稳朝庭。国家逐渐失去凝聚力,民心、士气逐渐低落。在国防上,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连年战争失利,耗费大量钱财,岁岁进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大大损耗国家实力。 二、贪官污吏当道。宋朝时期,奸臣、贪官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阴险奸诈、谄上媚下、挑拨离间,有的专权擅国、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误国害民。终此整个宋朝,贪官、奸臣不断,奢靡之风盛行。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最高水品,此后连年下滑,在奸臣贪官把权自重下,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过重的徭役赋税。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税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正税之外,朝宋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种方式和名目“增税”,想尽办法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各地增税的形式不一,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臵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同时,不严谨的财政

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四、军队建设缺陷。由于“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武将、士兵虽然待遇很好,但没有明确的军功奖励,士兵、武将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军队地位下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系统的作战训练,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军队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士兵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低下。多数士兵参军是为了谋生,灾民、流民、甚至市井流氓无赖充斥其间,还有很多冒名吃空饷的。在一个缺少严格军事训练、军队纪律的环境下,禁军的士气不高,实际战斗力很低。 五、高度中央集权制。高度集中的建立集权的中央统一控制军权导致了一些问题不能灵活变通。下达命令变得迟钝,这就不像唐军制,虽然唐朝灭亡,但是没有出现地方乱成一锅粥的地步,所以一个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调度问题。还有就是北宋因为敌强大而盲目的扩充军队,财政却无法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兵因吃不饱而从商,造成军队没有战斗力。最后还因为横征暴敛而起义,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想不灭亡都有点困难。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这个月,到郑州开了几次会,业余时间把蔡东藩的《宋史演义》,又读了一遍。感触颇多,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灵的主宰,人有千算,天教一算,天道往复,循环报应的。有宋王朝,“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自己前年写了一篇《宋室传承中的因果轮回》,太宗光义不遵守“金贵之盟”,谁料想到了南宋,宝座又回到了匡胤一脉呢!这里边的事例真是太多了,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先说南唐后主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李煜排第三,李煜的哥哥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兄终弟及”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李景遂,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给杀了,谁料想李弘翼没几月也跟着去了。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 李煜继位的时候,南唐去掉皇帝称号,仅称国主,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天生仁儒,体恤臣民,从不妄加杀戮,草菅人命,他通阅儒家经典,崇尚古道,施政仁国。李煜的南唐,以小事大,以子事父,忍辱含垢,恭恭敬敬,但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他42岁生日时,被太宗毒死,追封吴王,和小周后合葬洛阳邙山。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现存词46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太祖、太宗弟兄二人对南唐后主李煜极尽羞辱、侮辱之能事,封违命侯,太宗即位后,规定小周后定期进宫参拜,多次强留李煜的小周后于宫中。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丑剧。 天道往复,报应不爽。后来靖康年间,金国大举入侵,攻破汴京,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14000多人。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耻”。 实际上,从经济、科技、文化上来说,北宋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可由于天险尽失、重文轻武、文恬武嬉、承平日久、政治军事体制,使得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再加上,天要灭北宋,又出了一个风流倜傥、荒淫奢靡的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神宗死、哲宗立,向太后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尽废新法。哲宗亲政,继承乃父遗志,重新启用改革派,可惜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也有人说,北宋亡于这位妇人之手。 宋徽宗,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放荡的习性。据说在他降临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赵佶即位后不久,遵守乃父、乃兄的路线,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等,定司马光、文彦博等为”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有答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 知识整理 1.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B.阿骨打 C.元昊D.赵构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 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

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

人物丨明宣宗朱瞻基,与宋徽宗并提的书画皇帝

人物丨明宣宗朱瞻基,与宋徽宗并提的书画皇帝 说起艺术家皇帝,论诗词有南唐后主李煜,论书画有北宋徽宗赵佶。不过这两位都是跑偏型的,虽有艺术才华,却荒废了主业。历史上还有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的人生却一直在“正道”上,不仅有“仁宣之治”的政治成就,其书画水平同样出类拔萃。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坐像》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宣宗爱好翰墨,工于绘事,不但热衷书画创作,更是引领了一代艺术风潮。 论才华,堪与宋徽宗并提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不但自己能书会画,而且大力发展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 与宋徽宗相比,明宣宗朱瞻基并不逊色。正如明《列朝诗集小传》所载:“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指宋徽宗)争胜。” 明宣宗在绘画上可谓是一个多面手,山水、花果、人物、草虫翎毛,无所不能,随意点染,精妙绝伦。画风主要取法宋代院体,不失元人意蕴,能自成一格,他尤其擅长意笔画风,以花鸟草虫、动物居多。

朱瞻基《壶中富贵图》 明宣宗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和书院为目标,吸收了当时很多名家入宫,在武英殿、仁智殿等供奉待诏,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宣德画院”。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轴》 明初画家们只是被视为画工,地位并不高。而明宣宗对他们则很器重,不但赏赐金银金币、衣服,还给他们锦衣卫各级武官的官职。当画家们犯错时,明宣宗也颇为宽容。朱瞻基《秋塘群鹭图》 比如画家戴进,在画坛上有“浙派之祖”的称号。他为朱瞻基画过一幅《秋江独钓图》,上面有个穿着大红朝官品服的人在钓鱼。于是有人进言,说他失大体,这是很严重的罪。但戴进也只是被放归,并没有被杀头。 朱瞻基《三阳开泰轴》 在他的亲力亲为下,明代画院达到隆盛,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备。如浙派绘画之祖戴进、善花果翎毛的边景昭、山水人物名手商喜以及周文靖、谢环、李在等等,都是十分有名的画家。明代山水人物名手商喜《关羽擒将图》明代画家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随后的宪宗、孝宗也都颇能书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我朝宣庙、宪庙、孝庙皆善画,宸章晖焕,盖皆在能妙之间矣。”明宪宗《松鹰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2013-02-10 00:00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赵佶(1082~1135),北宋第8 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 无一接缝。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写在上面的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此卷作于宣和四年(1122),是赵佶40岁书 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石渠宝笈·初编》、《格古要论》诸书著录。 公元一一二二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千字文。这卷狂草千字文,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毫无倦笔,颇为壮观。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录》中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当代书画鉴定专 家杨仁恺先生云:“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卷后落款的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全卷纵三十五点一厘米,横一千一百七十二厘米,字迹九十九行,为描金云龙纸卷。此卷自宋宣和年

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遞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雄健。《草书千字文》是赵氏极少传世的狂草作品。笔势劲利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极奔放驰骋之致,更为稀世珍品。《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它笔势匀整峭拨,笔画顿挫有力,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厚的书卷特色。 奢华狂风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着旷世奇珍——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其笔势奔放流畅,跌宕起伏,富有一种似音乐旋律的美感。气势颇为壮观,毫不亚于唐代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昏君的才华一国之君,为何有如此精湛的书法作品?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庸无能的封建帝王,在位二十五年,骄奢淫逸,怠弃国政,最后落得国亡身辱,死于北域的下场。但是,这位失败的政治家对书画情有独钟,并在艺坛上取得了光辉成就。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贡献来看,赵佶书写了其最光辉而独立的一页。赵佶的楷书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后世称“瘦金体”。一如疾风中之修竹,挺而神骏。上海博物馆现藏的楷书千字文就是这一书体的代表。“瘦金体”与李邕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璧。而这幅狂草作品则展示了其书法的全面。神奇的长宣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

宋朝就是一个穷得只剩钱的贫困朝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朝就是一个穷得只剩钱的贫困朝代 导语: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 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力,但宋朝建国之时朝廷手中几乎没有土地可分,所以他无法建立起土地基础上的秦汉农兵与随唐府兵制度,虽然禁军作为一个常备军的确在初期比民兵与府兵更有战斗力,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会老的,而民兵与府兵服了役就可以回乡村,由他们的儿子继续当兵,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军饷, 但禁军不行,由于宋朝没有土地资源可分,所以禁军老了只能去作厢军,但厢军也要花钱,于是北宋军队越来越多,但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禁军拿得是死工资,钱花了就没了,人死了就没钱了,而一旦作战逃跑,朝廷无法有效制裁它,不象民兵与府兵,可以收回土地,如此北宋朝廷就不得不想法筹集更多的钱(包括粮食、布匹等)来维持一只庞大但无效的军队。 这才是北宋表面上很富但却年年钱不够花的原因,其实在封建时代,无法欧洲领主还是日本大名都是通过土地来控制军队的,只有威尼斯等商人共和国才招雇佣兵,但欧洲雇佣不是常备武装,打完仗就解散了,所以北宋军队为了维持它就花掉了政府的全部开支,最终不是军队作战不力灭亡的,而是财政压倒了北宋王朝。 常言道无恒产者无恒心,宋代只能以金钱布娟来笼络军队,而士兵们地位低下,又朝不保夕,拿到钱自然只想着先花掉,于是北宋军队聚焦的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繁华。这就如同现在的城市,有些国有 生活常识分享

道君皇帝宋徽宗

道君皇帝宋徽宗 *导读:宋朝由真宗开始以神道设教为政治目的,自己假托梦寐,捧出神仙赵玄朗作为道教的圣祖,利用群众心理,使举国上下,醉心宗教情绪,…… 宋朝由真宗开始以神道设教为政治目的,自己假托梦寐,捧出神仙赵玄朗作为道教的圣祖,利用群众心理,使举国上下,醉心宗教情绪,藉此掩饰对北方军事外交上的失败。真宗即此一念种因,产生后来徽宗沉缅道术,迷信巫师们假托鬼神的扶乩邪术,想靠天神的保佑来阻止敌国的侵略,终至身为俘虏,国破家亡。由此可见,历史事实的教训:凡是利用宗教作为愚民政治的治术,其后果如何,不待辩而可知。幸而自真宗以后,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头脑都比较清醒,并不效法神道设教的政策,加以有大臣如王旦、王曾、范仲淹、寇准、富弼、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等名贤相辅,才使北宋的赵家天下,还能作到形似升平的局面。但在学术思潮方面,虽有新儒家理学的兴起,而在思想的辨证上,除了笼统地排斥佛、老,并驳二者为异端之外,士大夫们完全偏重辟佛,其敢于正式诤谏、认真辨证正统道家的文化思想者,并不多见。据此更足以窥见朝廷内定的国家政策,常牵涉到帝室的宗祖观念,虽自以正思正言相标榜如理学家们,亦只有噤若寒蝉,不敢赞其一辞。历来学者研究宋代文化学术,与理学家们的思想言论,都忽略这一关键所在,积非成是,习于因

袭而缺乏明辨的卓见,最为遗憾。 宋代自哲宗以后,帝室内廷,足为明主的英才衰落已甚,哲宗因无子嗣,死后其弟端王继位,即是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徽宗的秉赋,具有艺术与文学的天才,风流倜傥,当于浪漫的情调。如果他生在宋太祖或高宗时代,有宫廷的培养,安分为王,必定可以成为负有一代权威的文学家或艺术家。不幸的是,他却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既做了皇帝,便听从道士魏汉津言,铸九鼎,奉安于九成宫。又酷好玩弄花石,极力索取浙中的珍异以供鉴赏,派遣供奉官童贯,赴江浙一带,访求书画以及奇巧的手工艺等物,便引出司理道教之道士官徐知常的布置推荐,起用蔡京。如史所载:

北宋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北宋是个比较奇怪的国家,国力很强盛,但在对外战争中却总是失败。首先北宋对辽大战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其次对西夏打仗也没占着什么便宜,最后对金就不用说了,起初联合金打败辽国后反过来让金给灭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排除国力太弱的原因。北宋当时在整个世界范围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用现在的话说GDP当时占全世界的80%。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口100多万,不管是手工业农业还是商业,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就拿当时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伦敦来说,人口也就10多万,根本就没法和北宋比。北宋财政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那个年代国力强盛的经典代表。 有人说国力强盛不代表军队就厉害,军队太弱了才让别国给灭了。北宋当时军队有100多万大兵,每年大概政府拿出四五千万贯的钱来养军队,这军队在那个时候可不算弱。 是金国太强么?也不是,金国当时是什么状态?刚刚从半奴隶社会半封建社会走出来的混杂的状态,国内实力和国外势力也不是多强,除了军队的实力还可以以外,剩下的经济实力当时并不强,可是竟然最后能把当时世界上国力鼎盛的北宋给灭了? 主要的原因是北宋军队不专业,甚至都称不上是正规的军队,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北宋末年军队在高俅手里掌控,高俅当时的职位是太尉,太尉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或者国防部长,能调动全国的军队。高俅是什么人?水浒里的描述也没埋汰他,他确实是踢球很好才被宋徽宗选上的,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球星。就这样一个踢球的掌管了军队大权,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高俅征兵的条件是每个人必须要有手艺,不管是什么手艺有手艺就能招进军队了。他要有手艺的干什么?让人帮他干活挣钱。比如会吹笛子的派他去婚丧嫁娶的干活。你说这军队弄成这样,哪有时间搞军事,甚至有的人上了战场连马都不会骑。这个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军队不会一个人掌控啊,怎么也得有指挥的人啊。北宋当时是谁在指挥呢?据说当时西路军统帅指挥最强大的是童贯。还是个太监,这多有意思,只要是宋徽宗看对眼的,他就给官做。这个太监野心也不小,当时他代表北宋出使大辽国,他到大连传了一圈发现大辽国官吏非常腐败,民不聊生,他就琢磨了,现在天下鼎足三分京辽北宋,回来他就给皇上说,咱们应该跟金国联合,大金国兵强马壮,咱们联合起来把辽给灭了,灭了以后,一分多好啊。皇后竟然就同意了他的主张。 北宋被灭的其次原因就是战略上的错误,博弈论里有个重要的术语叫纳什均衡,应该是两个弱者联合起来对付强的才能保你的安全,要是和更强的联手对付弱的把他灭掉了下一个牺牲的就是你,那个时候辽和北宋是弱国。跟金联合牺牲的就是自己啊,其实这种战略不仅是中国古代有,放眼当今世界也是如此。美国是头号强国我们也知道美国重回亚洲的战略思维就是克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利益上虽然有摩擦,但大体上我们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也能部分地抵制美国的全球战略,他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抵触。两个相对美国来说比较弱的力量联合起来对强者来说就是侵害。从古到今这是一个规律。就这样,公元1125年北宋联合金灭了辽,1127年北宋被金灭了。 北宋被灭的最大原因就是皇帝不任用专业武将,为什么北宋不重用能征善战的人呢反而重用比如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等很多文人呢。这得往前追溯到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怎么上台的?赵匡胤本来是武将,发起陈桥兵变黄袍加了身做了皇帝,也就是造反了,最后得了大宋天下,所以他最害怕的就是武将造反,他上台了以后采用交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下面将领的指挥权,把武将指挥权都给收回来了,交给了那些文官指挥,不擅长军队的人指挥他就不害怕有人造反了。再来说北宋末年的糊涂皇帝宋徽宗,有一次辽国入侵,北宋败了后人家要赔款,有手下给宋徽宗建议追加军费训练军队跟辽国打。结果宋徽宗竟然说训练军队得要1000万,但是辽国只要500万,咱把钱借给他们就行了,还训练军队干什么呢?你听这帐算的能把人气死。将来保不齐他还打你怎么办?有人说宋徽宗也是个大人才啊,确实,宋徽宗他是一个大艺术家,他的书法画画都非常的巧妙,当时非常闻名。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代文学 概说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原是北方的一个蒙古族政权,后来不断壮大,统一了北方,并进而统一了南方,结束了晚唐以来长期几个民族政权同时并立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人)四等,实行民族歧视,蒙古族居于统治地位,汉人则处于社会的底层。又由于元代科举废立无常,特别是元初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断绝了文人进入上层的道路,使得长期以来处于社会上层的文人,也被打入底层,所以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这种厄运,却正是元代戏曲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中去,这无疑提高了戏曲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使戏曲这种民间文学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文人为了发泄心中的痛苦,往往借助于戏曲这种形式。正如明人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真珠船》)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第一章杂剧 杂剧主要存在于元代,可以说,它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的杂剧从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宋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它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第一节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他生而倜傥,博学能事,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当时的“玉京书会”及表演场所非常活跃。可惜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却寥寥无几,由此也可见杂剧作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几种。尽管如此,仅凭这些作品,关汉卿也足以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了。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其主旨是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作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突出这一主题的:一方面强调窦娥的弱小、善良、无过失,另一方面突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她造成的种种不幸,这两种相反的情况构成了作品的悲剧特征,也构成了窦娥的冤屈。《窦娥冤》实际上也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善与恶的斗争。例如:【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

【别样的皇帝】平穷皇帝之宋徽宗

平穷皇帝之宋徽宗 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竟将父亲留下的当时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财产给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后被押往北边囚禁。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照当地习俗火葬。 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 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宋建文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疆域虽不及汉、唐,而经济、文化和科技却不逊于汉唐,甚至比汉、唐更为繁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王朝却被一个综合实力远不如己的金国所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体制和党争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关键词]北宋;灭亡;腐败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9)02-0129-02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宋建文(1982-),男,山东潍坊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关于北宋灭亡的主要观点 (一)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0。如鲁迅在其杂文5老调子已经唱完6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0[1]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 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0。如: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祸。0[2]该观点有欠妥之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二)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0。[3] 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政权挟灭辽之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 学术界有关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不少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北宋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归罪于某个人或单纯强调某一点。下面将简单谈一下笔者对该问题的看法。 二、对北宋灭亡的看法 (一)腐败因素,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1100年宋徽宗即 位,揭开了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徽宗是个轻佻、放荡之人,他吃喝玩乐有余,而治国之术不足。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用奸臣,祸国殃民。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之人,写诗作画、游山玩水是他的强项。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许多投机分子通过迎合其需要而得到高官厚禄,蔡京的得势便是最好的例子。蔡京是个投机的政客,熙宁时期拥护变法,元 时期又拥护司马 光,绍圣时期再倡新法,可谓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后来受到反变法派攻击而被贬,居杭州期间结交宦官童贯,后因擅长书法得到赵佶的赏识,升任执政。蔡京执政后,打着恢复神宗变法的幌子,打击异己,遍插党羽,聚敛财富、挥霍无度,致使政局黑暗不堪。崇宁元年(1102),蔡京清查向太后当政时上书言事之人,将与自己政见不同的541人列为邪等,分别被贬逐、降官或免官。与自己政见相同的41人列为上等,都升官重用。后又将元 、 元符年间恢复旧法的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御笔书写/奸党0名单,刻石于端礼门外。徽宗、蔡京君臣二人借绍述变法为名,打击异己,聚敛财富,并制造政治迫害,使忠贤正直之士之路堵塞,钻营奸猾之徒之径大开。徽宗时期除了蔡京之外,还有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以及王黼、朱面力,时人称其六人为/六贼0。这六人组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统治集团将北宋推向了亡国之路,可他们却因受徽宗重用一直盘踞在统治集团上层。 2.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政治上徽宗重用奸臣,在生活上则贪图享乐、大兴土木。为了供应宫廷园林的需要,1105年,赵佶让朱面力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民间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装运到京城,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0。朱面力由于得到蔡京、童贯支持,狐假虎威,为霸一方。两浙地区的地方长官多奔走其门下,因此,苏州的应奉局被称为/小朝廷0。他们借搜寻花 129

宋徽宗赵佶诗词全集

>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ZZ 北宋·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ZS【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 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 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在北题壁 ZZ 北宋·赵佶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 醉落魄 ZZ 北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 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 不忍抬头,休见旧时月。 ZS【注释】: 宋徽宗预赏景龙门,词曰,暨北狩,人谓末句有谶(chen)。 > 词·声声慢 ZZ 宋·赵佶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CC引自"竹筠清课"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0884772.html,/ > 词·声声慢 ZZ 宋·赵佶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CC引自"竹筠清课"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0884772.html,/ > 词·念奴娇 ZZ 宋·赵佶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

宋徽宗自用教案

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 《中国美术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 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 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 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 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像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 教学内容: 在重文抑武的宋代,绘画种类大体可分为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工匠绘画,其中宫廷绘画在宋代发展成就尤为突出。宫廷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画院这一皇家绘画机构中,而画院的兴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统治阶级的口味。在宋代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甚至于亲历而为,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甚至出现了我国古代唯一一所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画学。这节课我们就先了解下这位出现在宋代,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宋徽宗。 一、宋徽宗个人简历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北宋第八代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期间,政治上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王黼、童贯、高俅、朱□、梁师成、杨□、李彦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置造作局,专门制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又设苏杭应奉局,搜括民间奇花异石,用大量船只一批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其中有些石头十分巨大,在河运过桥的时候,为了能使石头整块通过而不受损伤,甚至于把桥拆掉。徽宗的腐朽统治,激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四大名著《水浒传》讲述的就是这个事件。由于宋朝政治的腐败与军事的无能。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在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同为金朝所虏,押解北上。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21位成年女儿下落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21位成年女儿下落 据统计,“靖康之难”时宋徽宗有成年女儿二十一名,除保福帝姬、仁福帝姬和贤福帝姬三人死于刘家寺,富金帝姬被真珠大王强纳为妾,惠福帝姬被宝山大王强聘为妾外,剩下的十六人中,发配浣衣 院的九人,遣送到各大营寨的六人,云中御寨的一人。 宋徽宗的皇后皇妃五人,其中韦氏发送浣衣院。其余嫔位的三十 一名,其他封号的一百零八人,另有国夫人、郡夫人、夫人封号者 六十七人,皇孙女二十九名,均被像牲畜一样地分配。 宋钦宗一后一妃,朱皇后投水自尽,朱慎妃随至五国城。其他有 封号的姬妾十名,奴婢二十七名,皇子妃三十四名,以及赵氏宗室,徽宗之兄、弟的二十二个女儿,也被牲畜一样地分配。 这些宗室女子,除了沿途被糟蹋或饥寒病痛而死之外,其归宿大 略有四:一是被金人的王子贵胄纳为姬妾,相对来说,这是最佳出处,倘能生得一男半女,或能提高身价,再次过起养尊处优的生活;二是被安置浣衣院,供金人的王公贵族及高级军职人员淫乐;三是 分配给各军寨将领或下级军官;四是出卖给民间妓院。

由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逃脱了靖康之难,并且被拥戴为南宋皇帝,与金国对立,因此,金人对他恨入骨髓,对他的直系亲属惩罚 也最为严厉。赵构的母亲韦贵妃,被俘时已经四十八岁(一说三十 八岁),竟成了金国猛士重点发泄的对象。为了狠狠折磨她,金人 特地把她发送浣衣院,据传,曾创一天接客一百零五人之最高纪录。 赵构元配妻子邢秉懿,被俘时已经怀孕,金人强迫其骑马,结果“以堕马损胎”。被押解到汤阴县时,金军万夫长盖天大王完颜塞里(宗贤)逼淫之,邢秉懿自杀未遂。后被送至浣衣院,也是金人泄 愤的重点对象,十二年后死时才三十四岁。 赵构妾田春罗、姜醉媚,也在浣衣院被折磨致死。他的五个女儿 也被编入浣衣院,下落不明。 《呻吟语》引《燕人麈》之语,说那些被分赏给金兵将帅的妇女,如“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管二十五人的低级军官)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由于一些低级将领自身的原因, 如有的要结婚,有的结婚不久,有的没有自己的营盘住处等,都不 能长期占有分赏的北宋女子,就将她们低价卖掉。“甫出乐户,即登 鬼录”,结果将更为悲惨!

古代名人宋徽宗赵佶

中国古代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六国的灭亡,北宋的教训

六国的灭亡,北宋的教训 摘要】本文解读了《六国论》的思想内容,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让读者明 了作者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借古讽今,为北宋敲响警钟。 【关键词】六国灭亡原因北宋教训 《六国论》的作者是苏洵。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和其他七位古文 家相提并论,但他从来不以文学家自居。他不喜欢舞文弄墨、寻章摘句,认为那 纯粹是在词章上耗费精力。他不愿意人家把他与辞赋家司马相如摆在一个台面上,而每每自比是汉代的政治家贾谊。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动态;喜欢研究形势,擅长撰写政论性文章。公元1058年,在名重一时的欧阳修的推荐下,苏洵 把自己写的20多篇论著献给宋仁宗,论述他对北宋当时内政和外交问题的见解、主张。《六国论》就是其中一篇。 《六国论》的写作背景:北宋第一个黄帝赵匡胤是通过军事政变取得政权的,所以他怕别人也通过军事政变这种方式夺取政权,于是,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军权 的措施,以防止武将军权过重,地方武装过强。而限制军权的结果是:军队的战 斗作用大大减弱了,抵御外侮的国防力量减弱了。当东北面的辽和西北面的西夏 形成掎角之势入侵北宋时,北宋采取步步妥协退让,往往屈辱求和的政策,以求 得苟安。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就是有力的明证:每年给辽进贡白银10万两, 丝绢20万匹。北宋这么委曲求全,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怨声载道,还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助长了辽和西夏的嚣张气焰,也刺激了辽和西夏 的胃口,增强了辽和西夏的力量。这样内忧外患,形势令人堪忧。苏洵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于是写了《六国论》,借古讽今,希望北宋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那么,六国是怎么灭亡的呢?苏洵在《六国论》里分析得明明白白。 战国时代是战乱的时代,是群雄争霸的时代。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是指除秦之外的其它六个国家。秦国就像现在称王称霸 的美国,看谁不顺眼,看谁不听话,就找个借口攻打谁。六国被秦国各个击破, 逐一吞并。《六国论》的中心内容是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为北宋提供一面历史 的镜子。 文章开宗明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直截了当揭示 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赂秦”。“赂秦”就是贿赂秦国,用割让土地的办法贿赂秦国, 求得一时安宁。苏洵分析“贿赂”的结果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增大了秦国的胃口,助长了秦国扩张侵略的野心,促使自己走向灭亡。那么,六 国之中也有坚守国土,不贿赂秦国的,怎么能一概而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呢?苏洵补充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世强援,不能独完”,归根结底还是“弊在赂秦”。 据苏洵分析,秦国受贿所得土地是打仗所得土地的百倍,而诸侯行贿所失土 地是打仗丢失土地的百倍,所以六国破灭的原因,不在“战”而在“赂”。是从另一 个角度补充和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 接着,作者分别从“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两个角度具体论述六国破 灭的原因。 一、赂秦者灭亡原因 苏洵分析研究:前辈艰难创业,子孙轻易败业,“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 割五城,明日割十成,然后得一夕安寝”,割地的目的是苟且偷安,但只能“安”得 一时,不能“安”得一世,割地求安只能无限膨胀具有虎狼之心的秦国的胃口,“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