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

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第一版序

我现在公之于世的这部著作,从很多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我在《爱丁堡百科全书》上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那一条目的发展。

这部卷帙浩繁的全书刊载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承蒙编者按弃,邀我写一篇讲述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我答应了,我觉得达没有什么,只要罗列一些被公认的原理,指出我认为已经成为定论的学说就行了。真的,我相信: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除了在当政诸公之间和人民群众之间传播理论家们一致同意的学说而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我丝毫也没有写出我本人在不同的时期在这种科学总的方面、或在达种科学的某些部门所发表的作品以外的东西。我有时由于更清楚地说明了亚当·斯密的体系、对他的学说完全不添枝加叶而威到自慰;我觉得同时代的著作家们并不比我更大胆,他们的勇气也没有碰到更好的运气。我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文章必须简明扼要。一个著作家并不能以达到达两点而自豪,因为他只要发抒己见,不人云亦云就行了。我重述了自己作为立论根据的原理,我再度提出仿佛前无古人的学说。我没有参考任何书籍,因为这个题目是我长期思索的对象;我下笔直书,分不清哪些是往日所思,哪些是新得经论。因此,我虽然没有达种奢望,却完全避免了一切理论权威的影响。

我觉得,采用这种方式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阐明我认为早已成为定论的原理;但是,我感到非常惊奇的是,它们袷我带来崭新的结果。自从我写了《论商业财富》以后,已经十五星霜,在这期间,我很少阅读政治经济学著作;但我并溲有停止观察事实。有些事实我觉得与我所采取的原理大相经庭。但是,当我把自己的原理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我就能区别和分析这些事实了,一切都迎刃而解。我越往深处钻研,就越相信我对于亚当·斯密的学说所作的修正是必要和正确的。从新的观点来看,达门科学中以前种种隐晦之处便昭然若揭,我的原理为我解答我完全不曾预料到的许多困难问题。

我写完了给《爱丁堡百科全书》所撰的短文;在那篇文章里,我只稍微提了一下我感到很新的观点。这一类的文章只能叙述公认的事实和原理。但是,这本著作就不同了,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部长篇专论,而不是零散草稿,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相互矛盾的地方,当初特别推崇的一切,现在也都推翻了。

因此,我觉得,为了发挥我只提了个头的重要问题,为了尽我所能把我冒着风险、畏畏缩缩提出的问题作出最牢靠、最坚定的论断,有必要把那篇文章附在本书的后边。我对于最近几年欧洲遭受的商业危机感到触目惊心;我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国亲眼见到产业工人所受的极度痛苦,至少说在英国、德国和此利时,社会情况完全相似。我认为这些国家,这些民族都走错了路,他们虽然努力设法补救,但是灾难愈益严重。我以同样悲痛的心情看到所有者、立法者和著作家为了改变经营方法所做的共同努力,这些经营方法本来应该给乡村带来最大的幸福,结果,由于希望得到更多的纯产品,却破坏了农夫的富裕生活。我觉得,统治者和著作家们有时急于寻找最能增加财富的东西,有时寻求最能增加人口的东西;可是,如果把前者和后者孤立起来看,那就只能说是抽象的东西了;而政治家的真正难题是使人口和保证人类在一定空间享有最大幸福的财富之间的配合恰如其分,并保持适当的比例。从各方面来看,我常常看兄有些好心人做出了坏事,有些爱国志士使租国遭到了灭亡,有些慈善家增加了穷人的数目。也许有人要指责我太不自量,竟敢攻击这么多人的见解,而这些人的学识和特点又是我同样尊重的,但是,在关于有关公共福利的科学方面,一个诚实人是丝毫不应孩考虑个人利害的。

在我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那篇文章中初具雏型的东西,在本书里都得到充分的阐述,我由于没有费力就得到人们的理解而成到莫大高兴。也静有学藏更为渊博的读者最初会认为这只不过是把过了时的旧东西再重复一逼,因为我一直是以亚当·斯密的原理作为指南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原理,在我作出一些我认为必要的补充以后,他们才能看出十分不同的结论。所以,我请求读者在看到读者认为是叙述人所共知的真理的地方千万不要扫兴,我再度请求读者,如果看到读书不到的结论,也决不要完全不假思索地摒弃它。我长期遵循了读者们今天所走的道路,在我发表《论商业财富》的时候,读者似乎认为我虽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至少我是精通这一点的。我所以放案我原来热烈发挥过的见解的动机,似乎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这本书里,我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我在为《爱丁堡百科全书》写的那篇文章里所写的绝大部分,在达一点上我没什么顾虑:达些东西差不多占去了三分之一。我认为只要把我的思想表达得很清楚,就不必再去找其他方式来谈同样的问题,而且那样一定会使所写的东西失去正确性。此外,那篇文章原是用英文发表的,我觉得在改换语言的时候,也不需要旧话重提。但是,我在达篇小小作品里所发表的那些兄解——关于收入的形成和限制消费的方式、生产方面的思想萌芽、领土财富所应有的发展、无限制的竞争的影响、以及机器的进步的影响,最后,还谈到了我认为马尔萨斯所不了解的关于人口的自然限制,只有在达本书里我才敢尽情地予以发挥,并且我也指出了应该怎样运用这种有关人类幸福的科学的重要方法。

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

西斯蒙第经济思想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截然相反的时期。这与西斯蒙第所处的时代,法国、瑞士的经济状况,以及小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和要求,密切相关。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宗法经济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起初,小生产者是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他们希望摆脱封建束缚,求得发展,因而对资本主义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瑞士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工业革命也兴起了。尽管小商品生产者在工农业中仍占据大多数,但其趋势却是日益衰落和受排挤,迅速分化。西斯蒙第目睹了工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断与小商品生产者的迅速分化瓦解和被改造,形成鲜明的对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和弊病也开始日益显露出来。这时,原来对资本主义抱有较大幻想的小商品生产者,在自身分化瓦解中开始失望、抱怨和反对资本主义,希望能按自己的要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甚至企图谋求资本主义之外的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于是,一些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为劳动群众说话的经济学家,便站出来著书立说,试图阻止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迅猛发展,把资本主义纳入小生产的宗法和行会的经济关系中。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就恰好反映了小生产者对待资本主义态度的变化。

西斯蒙第前期的经济思想,代表了对资本主义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推崇和赞成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主张。其前期代表作《论商业财富》反映的就是这种倾向。西斯蒙第后期的经济思想,则反映了受排挤和发生分化的小商品生产者对资本主义失望后,企图走改良道路的要求,因而强烈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主张。其后期代表作《新原理》,就是这种倾向和尝试的集中反映。《研究》则是对《新原理》中提出的

主张和见解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研究》是西斯蒙第的最后一部经济学著作,原为他的多卷本长篇巨著《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一卷是1836年出版的《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第一卷出版两年后,西斯蒙第出版了《研究》。

、西斯蒙第认为,他在《新原理》中所提出的经济科学的新原理,远未被人们所理解,尤其未被当权者所理解,因而无法克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带来的弊病。这就“有必要以新的形式,反复地陈述我认为具有根本性的真理”①。

从结构上看,《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卷《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是“关于自由人民的政体研究”,旨在阐明西斯蒙第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政策,并拿它同现今在理论家占主导地位的民主思想以及同在实践家占主导地位的蒙昧主义对照。”(本卷,第4页)其主要意图在于“设法让人们理解,人类通过革命改善命运的可能性是多么微小,因此,我竭力规划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人类才可望获得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美德、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幸福。”(本卷,第4页)这充分反映了西斯蒙第思想倾向的改良主义性质。

《社会科学研究》第二、三卷,即《研究》,系零散发表于报刊上的文章的汇编,也有部分新补充的内容。全书“着重阐述财富分配的理论”(本卷,第5页),矛头针对“财富学派”或“理财学派”,即指向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研究》的第一卷,主要“研究领土财富与农民的生活条件力;《研究》的第二卷,“着重研究商业财富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力(本卷,第7页)。

在写作方法上,《研究》不同于《新原理》。首先,西斯蒙第认为,人们在浏览熟悉的领域时,会感到不耐烦。如果把所有的原理都放在一篇里简洁地叙述,读者就有可能跳过去。为此,他决定把理论原理与经验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叙述。其次,他认为,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一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这也需采用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的办法。第三,他决定,在上升到普遍意义

之前,先列举事实;在寻求药方之前,先指出并描绘出病症。第四,由于该书大部分是零散文章的汇集,因此,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阐述,独立的导言及相应的材料。“这种办法虽有重复之嫌,会受人指责,然而,它利多于弊”本卷,第2页)。西斯蒙第采用这种写作方法,主要是想和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分析方法形成强烈对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过这种方法对具体事例不厌其烦地直接描述,冲淡和限制了理论分析。这种方法尽管从经济史角度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比起英国古典学派,却是一种退步。

(三)

尽管《研究》一书在思想高度上始终没有超过《新原理》,但它补充了大量材料来进一步发挥《新原理》的思想,并采取了更加鲜明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对立的态度。这里仅就几个主要问题,看看西斯蒙第在《研究》中是怎样在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的同时,阐述他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西斯蒙第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要“寻求人类的最大利益,……包含提高道德品质与获得幸福力(本卷,第6页)。政治经济学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他在《新原理》中曾说过:“从政府的事业来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①在《研究》中他又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分享物质财富力(本卷,第6页)。《研究》一书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财富看作获得社会幸福的手段”(第2卷,第2页),把关于人们的福利和财富分配的理论作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研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第一,注意搜集与人相关联的事实。在西斯蒙第看来,“详细地介绍一个实例比阐述理论更为重要”(第2卷,第50页)。第二,研究各种人的幸福,包括道德、情趣、习性、智慧。第三,确定社会物质利益的规则与生活资料的原则。第四,研究对社会秩序变化的态度。简言之,西斯蒙第以人的福利和分配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主要研究的就是围绕该中心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西斯蒙第在《研究》中,集中力量批判了古典学派经济体系研究的对象和中心。他认为古典学派只关心财富不关心人,“理财学或财富增长的科学,也被认为是抽象的,不是与人或物相关联的,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大厦,也就象空中楼阁”(本卷,第ll页)。古典学派抽象地追求财富增长,而不问为谁的利益去积累财富,只是把尽可能地生产大量廉价物品作为国家的目的。在西斯蒙第看来,“财富就是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大量物品,而人类的需要又将它消费了。”(本卷,第13页)“国民财富就是应该使所有的人分享到生活的好处”(本卷,第11页)。因此,应当从“人”出发去指导人的劳动及分配。作为一门好的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认识

穷人的地位,并向我们保证,只要穷人劳动,社会就能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力(本卷,第20页)。而人们富裕了,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西斯蒙第很清楚,“当亚当·斯密发现并向全世界揭示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原理时,资本同所需要的生产活动,还是那么不相称,因此,他认为一个国家最想做到的事情就是积累资本,而最有利可图的活动就是使资本更快地周转”(本卷,第4l页)。古典学派认为,整个社会都是靠劳动养育的;而资本又推动了劳动。资本的最好用途是商业,最终是生产,因此,古典学派强调生产,并把生产与财富看作是一致的。西斯蒙第认为,“在那个时代,他们是完全对的。力(本卷,第45页)但西斯蒙第强烈反对古典学派下面的看法,即只需关心生产财富,不必担心消费和需求,因为“与创造交换手段的同时,生产也创造了消费的原因。他们说---------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总是会把所有这些财富转化为享受的”(本卷,第46页)。西斯蒙第认为,“劳动的目的应该是享受,生活的目的应该是消费”(本卷,第47页)。“决定生产在多大程

度上合算的是生产同消费的比例”(本卷,第48页),而人的需要和欲望“只有同交换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满足力(本卷,第47页)。

通过这样的对比,西斯蒙第指明了他自己同古典学派之间的根本区别。他说:“理论上对立的结果看来产生了两个基本问题,即:生产和消费之间应保持何种关系,以及社会收入的真正性质是什么?力(本卷,第48页)这又归结为,古典学派的理论舍本求末,丢掉了人和真正利益,只关心物的进步,不关心人类的进步,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了未来。其最突出的例子正如西斯蒙第在《新原理》中所说:“英国的例子格外令人注目,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文明的、管理得很好的国家,它的一切灾难的产生只是由于它遵循了错误的经济方针。”①这样,西斯蒙第就把古典学派的理论看作一种空洞、抽象、不切实际的,甚至导致社会灾难的学说加以反对。

我们说,西斯蒙第主张的实际是一种反映小商品生产方式下社会经济活动的理论。他的政治经济学,不是从资本主义下占统治地位的根本的经济条件和关系出发,而是从小生产者的伦理道德观念出发的,以一切人相标榜的小商品生产者的要求。他说“人及其福利”实际是小生产者及其福利。这从他把消费放到头等重要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他重视生产与消费的比例是对的,但他并不真正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他把个人消费直接

同生产相联系,但没有看到生产消费的巨大作用,没有看到·在直接关系上,资本主义生产不单纯与个人消费相联系,而是更多地与生产消费相联系,只是在最终,才与个人消费发生联系。这样,他对古典学派的批评就陷入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中。此外,他强调个人消费和分配,反对古典学派强调生产,还在于他没有把生产理解为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列宁说:“如果我们一贯把…生产,看作生产中的社会关系,那末无论…分配?或…消费?都会丧失任何独立的意义。如果生产中的关系阐明了,各个阶级获得的产品份额也就清楚了,因而,…分配?和…消费?也就清楚了。相反地,如果生产关系没有阐明(例如。不了解整个社会总资本的生产过程),关于消费和分配的任何论断都会变成废话,或者变成天真的浪漫主义的愿望。西斯蒙第是这种论调的创始人。”②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西斯蒙第不赞成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认为它过于抽象。他尤其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大卫·李嘉图所采用的抽象研究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是造成古典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因素。

西斯蒙第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而“要看出人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唯一办法就是把他们孤立开来,假设他们是为他们自己行事的,其中没有贸易,然后再去弄清他们的欲望和利益。一个单独的人的目的也应该就是所有人的共同目的,如果贸易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如果是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把一部分人的力量用来反对另一部分人的力量,不是使一部分人富有起来,而损害另一部分人,这个目的应该是相同的。真正的贸易只不过是希望实现共同目标的人在他们之间实行社会分工而已。”(本卷,第48—49页)

我们说,西斯蒙第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古典学派的抽象分析方法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西斯蒙第的分析是从小生产者开始,而古典学派则是从资产者个人开始。西斯蒙第反对李嘉图的抽象方法,其实反对的恰好是李嘉图的正确方面。李嘉图的错误并不在于运用抽象方法,而恰恰在于抽象得不够。西斯蒙第为了与古典派相区别,采取了更多的考察具体事例的方法,即描述的方法,不过,一旦遇到理论问题,仍然要回到抽象方法上来。其实,正是由于西斯蒙第的研究方法比古典派更不彻底,因而在理论上更不彻底,不能抓住生产关系进行分析。

三、关于积累、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还坚决反对古典学派的无所顾忌地扩大再生产和进行资本积累的主张。

他认为,古典学派的财富积累方式是:第一,生产得更多;第二,耗费得更少。这种方式鼓励个人活动的迅速发展。然而,在这种方式下,人们首先是为寻找利益而竞争,但不顾后果(参见本卷,第26页)。在普遍的竞争下,尽管生产和积累财富的技术发达

了,作为资本的财富集中并扩大了,但小生产阶级却分化、破产了,贫富间产生了鸿沟,甚至发生突然的社会变动和毁灭,即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认为,古典学派在这方面的看法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尔萨斯比古典学派高明。因为马尔萨斯“已经隐约地看到必须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差不多准确的平衡力,“看到了市场可能发生壅塞,以致使生产活动成为生产者本身破产的一个原因”

本卷,第47页)。而李嘉图却假定:(1)生产的任何增长都是收

入的增长;(2)收入的任何增加决定了消费的增长;并且认为,自由竞争会使这两条假定成为现实。

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是与李嘉图的看法相矛盾的。自由竞争使“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目的时,看不见整体的利益,也无法准确地衡量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一切人的需要。”(本卷,第51页)每个生产者都不能不与分工交换相联系,他必须找到消费者才能现发财的愿望。商人,在社会职能上就充当了生产与消费的中介人,充当了“社会后备储备的管理人力。贸易使消费者对商人产生了依赖心理而放弃了后备储备。这样,贸易愈发展,社会愈富裕,其后备储备就愈益减少,而生产与消费之保持均衡就愈重要。独立生产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去安排生产计划,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出现贸易和市场以后,人们不顾需

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并用其指导经济生活,于是,资本家、业主

[地主)、劳动者都竭力增加生产,致使产品越来越便宜,报酬越来越少。为了从销售数量上找回价格上的损失,他们就拚命生产更多的东西,却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这就导致了整个生产的壅塞。

当然,西斯蒙第还是比较注意消费对生产的制约作用的。他认为,贸易本身就会坚决反对这种生产的激增。“每一个商人都拒绝接受他们看来不容易和不能很快售出的商品,他们设法在仓库中保留最少量的库存,尽可能频繁地更新他的货色,而一旦他的资本不再以最大的速度周转时,他就会遭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觉得,生产者已经是够积极的了,如果再催促他们,迫使他们不顾遭到拒绝,更大批地投进贸易中去,那就冒失得太出奇了”(本卷,第54页)。这是自由贸易的竞争中本来就有的情况,而李嘉图却忽视了它。

西斯蒙第认为,比较合理的经济制度,应当坚信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只有消费增加了,增加生产才真正有利可图力,而“增加消费只不过就是增加开支”(本卷,第54页)。这就需要有合理的经济制度来保证收入分配。

西斯蒙第还认为,要处理好再生产中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应有恰当的安排。他从小生产者自然经济出发,指出:“单独的人又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劳动的目的就是满足他的欲望和需要”(本卷,第49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产生消费与生产的矛盾,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因而,个人安排生产与消费的原则,也就成为社会生产的原则:一切都按对消费的紧迫程度和顺序来安排。第一,生产用于享受而马上就能消费掉的东西;第二,生产用于长期享受的东西;第三,生产比生产者本人还要持久的东西。这三类东西属于消费储备,生产出来就享用,并通过消费来消耗它们。另外,还要有后备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当这两种储备充实之后,就会停止生产和增加财富。再生产和积累就毫无意义和价值。西斯蒙第认为“从其整体来看,社会完全

象这个人力(本卷,第50页)。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社会,生产与消费就是均衡的,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人民也是幸福的。

我们说,西斯蒙第在积累和再生产方面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坚持“斯密教条”,把社会总收入混同于社会总产品,只注意个人消费而没有注意生产消费。他批评古典学派为生产而生产,却没有看到,只有抓住生产和生产中的一切关系,才能抓住根本,因此,

他谈消费问题、分配问题,都没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相联系,都讲得不够深刻。尽管他注意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却不能正确解释它。正如列宁所说:“事实上,如果我们用产品实现的不可能性、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那我们就会

否认现实,否认资本主义道路的适当性,认为它是一条…错误的?道路而要去寻找…另外的道路?。如果从这个矛盾中引出危机,我们就一定会认为,这个矛盾愈向前发展,摆脱矛盾也就愈困难。……相反地,如果我们用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个人性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我们就是承认资本主义道路的现实性和进步性,并指责寻找…另外的道路?是荒唐的浪漫主义。从而我们也就承认,这一矛盾愈向前发展,摆脱这一矛盾就愈容易,而出路正在于该一制度的发展。”①西斯蒙第所主张的,正是列宁所说的这种“荒唐的浪漫主义”观点,因此,他不能正说明积累、再生产和经济危机问题。

四、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小生产的讴歌

西斯蒙第怀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性,经常批判和揭露它的弊病,还企图以小生产经济制度来代替它。在《研究》中,经常可以见到西斯蒙第这种情绪。在《研究》中,西斯蒙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和谴责了自由竞争造成的恶果,并为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市场普遍壅塞而痛心。他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弊病,认为,尽管集中改进了一切事物,但也“毁坏了人的一切”,“凡是物取得进步的地方,人就得受苦”(第2卷,第131页)。他说,资本义在“欧洲罕有的繁荣时期,实际上只不过是使穷人的生活状况不断恶化,使制造业和商业濒临危机,同时还搅动了本世纪高枕无忧的幸福人民的平安生活力(第2卷,第277页)。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使西斯蒙第及其追随者用爱慕的目光引起对中世纪的回忆,使他们企图恢复农业,恢复个人所有制,恢复智慧和幸福他认为,“只有当农民人数很多和生活幸福时,社会结构才得以巩固,,;“让农民过幸福生活就是目的,是社会的最大目的”(第2卷,第142页)。因为“真正的财富、真正的力量、以及国家的幸福都系于农村人口”(第2卷,第75页)。

这些充分反映了西斯蒙第的小资产阶级立场,以及他找不到比资本主义更好的社会制度时只好转而求助于过去的思想。在《研究》中,他对过去田园诗般平静幸福的农村生活和个体经济不厌其烦地加以赞美和描述,就是上述思想的表现。宗法制的农业以及行会制的工业,这就是西斯蒙第所醉心的经济制度。

不过,西斯蒙第自己也感到旧制度已一去不复返,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而且“穷人自己向来也不同意倒退的运动”(第2卷,第211页)。尽管西斯蒙第“热情欢迎一切重新将无产者与财产结合起来的方法”,但“我们对这种方法不抱任何信心,它决不会消除那些极为严重的祸患,眼下这些祸患是工业、商品壅塞,以及为生产得更多更便宜的产品而展开的各种竞争造成的严重灾难”(第2卷,第212页)。他认为,“只有一些治标的办法:首先,最重要的是澄清舆论;第二,是不鼓励新的发明;第三,是在工业企业中排除巨额资本”(第2卷,第212页)。此外,在经济政策上,西斯蒙第主张依靠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他很清楚,小生产者的力量是十分软弱的。他认为,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个人的经济利益,但它应当出面纠正经济生活中的失误。这种纠偏,是政府的神圣职责,是“使国家不致为了增加某种收入而沦

于毁灭”(第2卷,第36页)。政治经济学和政府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不是为了物的积累,因而,政府应该阻止各种竞争,当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注意生活资料的分配,但是,应该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不仅是社会上某个阶级的利益”(第2卷,第26页)。

西斯蒙第对资本主义矛盾的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当时别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包括古典学派,都做不到的。这正是他的贡献和功绩所在。不过,西斯蒙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小生产的讴歌,诚如马克思所言,“他中肯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但他不理解这些矛盾,因此也不理解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不过,从他的论据的基础来看,他确实有这样一种模糊的猜测: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对于创造财富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必须有占有这种财富的新形式与之适应;资产阶级形式只是暂时的、充满矛盾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财富始终只是获得矛盾的存在,同时处处表现为它自己的对立面。这是始终以贫困为前提、并且只有靠发展贫困才能使自己得以发展的财富。”①但西斯蒙第看不到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也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在这方面,他常常求救于过去;他成为…过去时代的赞颂者,,或者也企图通过别的调节收入和资本、分配和生产之间的关系的办法来制服矛盾,而不理解分配关系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生产关系。力②这完全是他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和狭隘眼界所造成的。他能做的只是以小生产者的道德伦理标准,对资本主义进行感伤的评判,实际上,也就是以“良心”和“情感”来代替他经济学家的理智和科学分析。

西斯蒙第是一位在经济学说史上占特殊地位的经济学家。尽管其学说总的历史倾向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他毕竟较早地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其某些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甚至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 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 1、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配第 B、休谟 C、康潜龙 D、孟德维尔 2、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 A、休谟 B、布阿吉尔贝尔 C、配第 D、斯密 3、奠定了康潜龙作为古典经济学先驱者地位的著作是() A、《商业性质概论》 B、《赋税论》 C、《经济表》 D、《谷物论》 4、法国重农主义先驱者中最著名的是() A、布阿吉尔贝尔 B、斯密 C、魁奈 D、李嘉图 5、马克思称()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A、李嘉图 B、斯密 C、西尼尔 D、穆勒 6、以人口论极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布雷 C、马尔萨斯 D、斯密 7、较为全面攻击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利润学说的人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8、19世纪30—40年代公认的经济自由主义大师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9、被称之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西尼尔 B、穆勒 C、斯密 D、贝利 10、第一个和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1、持有消费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2、克拉克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理论 A、分配 B、消费 C、生产 D、资本 13、克拉克认为,全部经济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和中心,就是() A、动态经济学 B、静态经济学 C、边际效应论 D、商品消费 14、提出了“时差利息论”的经济学家是() A、庞巴威克 B、克拉克 C、魁奈 D、威克赛尔 15、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方面最大的代表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6、提出“归算论”的经济学家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7、奠定了杰文斯在经济思想史上和边际效用学派的历史地位的著作是() A、《政治经济学理论》 B、《纯粹经济学要义》 C、《财富的分配》 D、《社会经济理论》 18、第一位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学分析中的经济学家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孟德维尔 19、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门格尔 20、

经济学说史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从经济增长理论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学号: 12091141 学生姓名:谭祖平 二O一四年十二月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直到现在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大重要目标,社会公众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决其他经济疾病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经济迅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立足薄弱的经济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把经济增长与实际发展要求相结合,用新的发展模式去追求新的增长点,从而到达经济增长的目的。【关键字】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发展分析 【引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理解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而经济增长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也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增长理论,索洛(RobertSolow)的《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和TrevorSwan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一直也是我国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艰巨的发展任务怎样改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的压力迫在眉睫。 【背景】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整体上看,似乎正如大多数人看到的繁华和景气,但是以我个人观点,中国经济应该是莲花发展形式,根基不足,也可以叫做先天畸形,后天畸形来形容,一方面,中国资本的积累过程不充分,资本主义发展不完全,为现代经济买下了祸根,另外,中国政府为了政绩,加大了经济的催化,是增长率这一数据显现了虚化。从2014年前三季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情况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渐趋明显。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部分经济运行风险显现。经济增长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和艰巨。纵观世界经济、贸易亟待度过深度调整期、短期内下行风险持续上升,如何应对,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增长理论间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但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所提出的增长理论。但是无论是哪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都带有明显的阶级代表的利益,我觉得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立足薄

重要!西方经济学说史

选择题的知识点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以理性为基础 苏格拉底认为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 色诺芬的《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重视农业认为劳动分工是必要的 柏拉图的著述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 中世纪经院学派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新教徒的经济思想 宗教改革是以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而发端的,接着遍及到欧洲各国。 马丁〃路德颂扬农业,反对商业。 重商主义(15世纪-18世纪)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托马斯〃孟是英国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 .柯尔贝尔是法国重商主义者最大的代表。 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以积累货币财富为目的。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阶段。 (1)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 (2)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晚期重商主义者是贸易差额说的代表。 托马斯·孟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贸易差额说的主要倡导者。关注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流通领域转向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作了思想准备。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我们的对外贸易差额是我们财富的尺度》被A.斯密称为“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准则”。 柯尔贝尔 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17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柯尔贝尔主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这本《西方经济思想史》,此书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它讲述了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到20世纪的经济学说的一系列经济学派和它的代表人。下面我就简单的讲一下看完这本书后我所知道的西方经济思想史。 首先是重商主义。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于是出现了重商主义。正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即封建社会晚期的商业资本。就这个意义说,可以认为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重商主义者,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者只不过描绘了这个新领域的表面现象。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它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然后是以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首先是配第,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布阿吉尔贝尔在说明法国的经济问题时,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即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能脱离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他认为各种商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就能偿付生产商品的费用,即劳动耗费和生产的耗费。在他看来,这种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就是“真实的价值”。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业。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的生活的各种物品。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从布阿吉尔贝尔时代到重农学派的产生,约经半个世纪,这段时期在法国相继出现的一批经济学家,都和布阿吉尔贝尔一样,把农业提到首位,看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重农学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

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 试卷类别:A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2008思政 命题人:刘兵 命题时间:2011 年 5 月26 日 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参考】 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参考答案 1.重商主义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2分)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要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就可以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3分) 2.纯产品学说 18世纪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观点。纯产品学说以交换的等价性原则为前提,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生活资料(工资等)以后还会有剩余,这种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3分)农业是提供财富的惟一源泉,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完全是土地或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的赐予。魁奈的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表现的剩余价值。(2分) 3.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人们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人以追求自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系(院)主任(签名):年月日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B ) A 重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B 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C 边际革命,马歇尔经济学说形成和凯恩斯革命 D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形成,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2、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家是(D ) A 赫色阿多、色诺芬、亚里士多德 B 荷马、柏拉图、色诺芬 C 瓦罗、亚里士多德、赫色阿多 D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斯密的赋税四原则是(C ) A 平等、便利、实用和确实 B 经济、平等、便利和公平 C 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 D 方便、公平、经济和确实 4、最早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的是(B ) A 贾图 B 色诺芬 C 亚里士多德 D 西塞罗 5、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家是(C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威廉·配第 D 詹姆斯·穆勒 6、“纯产品”理论是魁奈理论体系的核心,他的许多经济理论,如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再生产理论都是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的。他所说的“纯产品”是指(A ) A 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B 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C 商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D 其他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于哪一年?作者是谁?(B ) A 斯密1886年 B 李嘉图1817年 C 配第1778年 D 约翰.穆勒1889年 8、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指(A ) A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B 生产要素决定商品价值 C 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D 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 9、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实质是(A ) A 经济浪漫主义 B 经济自由主义 C 经济改良主义 D 空想社会主义 10、萨伊定律是指,生产本身创造消费,或者说,供给本身创造需求,他的理论前提是(D ) A 以资本流通为前提 B 以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为前提 C 以简单的物物交换为前提 D 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 11、约翰·穆勒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继承和包容了哪些理论(A ) A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论,还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 B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理论。 C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米勒、李斯特等德国历史学派的理论。 D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数理经济学派、制度学派的理论 12、德国的新历史学派提出了什么政策主张(B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B 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主张 C 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D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政策主张 13、边际主义的兴起标志着李嘉图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时代的结束和现代经济分析的开始,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三位奠基人,都公开否定了什么理论(A ) A 公开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B 公开否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 C 公开否定了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 D 公开否定了货币理论 14、克拉克的新三分法就是将经济学分为(B ) A 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 B 普遍规律、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C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D 工资、利润和地租 15、马歇尔在地租理论上的新观点是(C ) A 寻租、级差地租和稀少地租 B 级差地租、城市地租和稀少地租 C 稀少地租、准地租和城市地租 D 准地租、级差地租和稀少地租 16、局部均衡是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局部均衡的特点是(A ) A 将那些不规则出现的、不便于处理的干扰因素都归 结到“其它条件不变”一句话中,因为“这样,问题就被限定得越窄,对它的处理就能越精确”。 B 要研究的力量非常多,最好一次研究几种力量 C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一次研究一个侧面 D 经济现象非常复杂,在经济研究中必须循序渐进

西方经济学说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约40分 近代经济理论约10分 现代经济理论与凯恩斯革命约30分 当代经济理论约2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目的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的: 1、了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阶段主要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演变和更替。 2、系统掌握各阶段经济学家们的主要经济思想。 3、能运用相关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1.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准备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观点。 2.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思想 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古典地租理论、利息理论以及货币理论。 3.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基本理念、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魁奈的主要经济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市场理论 分工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 2.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关系理论。 3.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地租理论。 4.生产劳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教条、总收入和纯收入。 5.经济政策观点 自由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与国际分工、财政和税收。 (三)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1.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数量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资本积累理论。 2.法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消费先于生产的观点、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改良思想。 3.萨伊:法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 生产三要素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重商主义 1.定义: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2.时间:早期: 晚期: 3.基本思想:(1)财富就是货币(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只有对外贸易才真正增加一国财富。 (4)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5)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观点 (1) 早期:主张每次的贸易都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积累货币,绝对禁止货币外流。又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2)晚期: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强调扶持手工业,多生产出口商品。又称为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创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1)生平 (2)著作 (3)研究方法: (4)价值论: 《赋税论》(1662)“自然价格”(价值)与“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两种劳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5)分配论: 工资、地租 2.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 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1)生平、著作:《法国详情》 (2)法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把金银当成唯一财富。 (3)财富的源泉:农业、重农思想。 (4)增加财富的手段:遵循自然规律使社会生产各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均衡发展—平衡增 长论。 第三章重农学派 1.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法国) 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1776)后,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2.纯产品 (1)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 (2)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既生产物质产品又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3)魁奈认为,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空,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

西方经济学说史试题及答案

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3-14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3-7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主要涉及()3-13 A、资本家、工人与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2-3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货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2-3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5-24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5-25、2-4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3-9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3-13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2-4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5-22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观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1-1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均衡价格的因素中()5-25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2-5*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4-16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 复习资料 大纲

简答 1.经济学的世界性与国别性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世界性与国别性: (1)经济学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国别性”,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2)在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世界性” 的科学,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为此做过贡献。 (3)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国别性也就由此而生。这个国别性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这个政治形式在长期发展过 程中,与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制约造成的特殊国情的集中体现。任何国家,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必然使其经济发展具有许多特殊性,即国 别性。 (4)当然,强调经济学的国别性,并不排斥他的世界性,相反,只有承认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对经济问题得出全面认识。随着数理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 国别性特点有所减弱。 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1)首先,因为经济学具有“世界性”,可以借鉴前人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使自身理论体系完善,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 (2)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别性”,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而是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 综合西方演化经济学流派中有价值的、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 创新。中国经济学必须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更要体现中国利益。 2.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特征? (1)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反映了奴隶主的经济要求 (2)反映了早期基督教的思想 (3)重视农业,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生产关系 (4)推崇劳动 (5)轻视商业 (6)没有重要的分析进步,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是对生活中经济的朴素思辨,充满了经验性和朴素性,思想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实践 (7)罗马法制定了完备的关于经济关系的规则,是更为重要的经济重要性的学说,为后来经济学提供了发展的框架,产生了重要作用 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怎样的不同: (1)关于获取货币财富方式的差别: 早期货币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以及在 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鼓励使本国货币增加并贮藏国内,即调节货币的运动达 到积累货币的目的 晚期贸易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 之后通过出超和顺差把更多货币运回国内。他们认为把货币贮藏起来并不能增 加货币,必须投入流通领域,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目的(2)关于生产认识的差别: 早期忽视生产,可以出口原料;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一章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经济论》(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最早使用“经济”一词)、《雅典的收入》 二、柏拉图:《理想国》、《法律论》,曾创办“阿卡德弥亚”哲学学院 三、亚里士多德:《政治论》、《伦理学》,创立逍遥学派生财之道(家务管理、货殖)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 2.财富源泉观念; 3.强调国家的作用; 4.奖励增加人口。 二、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 (一)早期(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英的海尔斯、法的博丹和孟克列钦) 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①提倡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②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国家积累起充足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 (二)晚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英的托马斯·孟、法的柯尔培尔、意的塞拉) 1、认识到①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②主张改变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③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2、特点: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称重工主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威廉·配第 1、方法:经济分析中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 2、评价:不完全科学。只是在科学地阐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面迈出了最初的几步。①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②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也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经济范畴的实质。 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 1、洛克:1691《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观点继承配第;“一切形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2、诺思:1691《贸易论》;自由贸易、货币和利息;借贷资本与货币;第一次资本概念;“配第线路的第三个代表” 3、孟德维尔:1705《蜜蜂的寓言,或个人路劣行即公共利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经济问题 4、范德林特:1734《货币万能,或试论怎样才能使各阶层人民都有充足的货币》;商品价格货币;重农主义先驱 5、马西:1750《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第一次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6、休谟:1752《政治论丛》;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货币价格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7、斯图亚特:1767《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生产关系理论体系;“建立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布阿吉尔贝尔 1.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著作【法国详情】、【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 2.经济思想:分析和阐述法国贫困的状况和原因、找出增加财富的措施和策略。

西方经济学说史

名词解释 斯密教条和价值悖论斯密的2中劳动价值论: 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B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该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的或能支配的劳动 斯密直接把三种收入价值论作为分析自然价格的基础。 斯密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称为“斯密教条”。 悖论产生的原因:他在理论上混淆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创造新价值(v+m)必须借助生产资料,消耗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c),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有前者。 最早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劳动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混同 三位一体公式和三分法: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又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做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萨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 萨伊“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看做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 4、说明萨伊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影响。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 强调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 内外部性 选择 前古典时期人物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观点作品。 《经济论》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和《伦理学》 威廉配第的观点 价值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货币:否定了重商主义一味崇拜货币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整理

1重农学派P28 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魁奈和杜尔阁 2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是经济学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的观点。由于这一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马克思指出它的主要问题之处在于把商品的全部价值(c+v+m)混同新创价值(v+m),丢掉了不变资本生产资料c。 (大家最好自己去查一下,对于这个理论网上是有点争议的) 3萨伊定律P75 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伊市场定律或者总体生产过剩不可能定律,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这一定律归结为:供给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思想最早由哈其森提出,斯密也暗示过这种思想。凯恩斯将其归结为萨伊定律:生产者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在市场上每一个生产者既是商品的买者,又是商品的卖者。买卖是一致的,一种商品总是用另一种商品来购买,生产本身就为产品创造了需求。 (网络上维基百科: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商品的生产数量完全由商品的供给所决定,透过物价指数高低的调整,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必将等于商品的需求量。) 4边际效用学派P113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边际效用学派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派的统称。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5帕累托最优状态P162 书: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境况变坏的状态。 (①网络: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②百度百科: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解释 人们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决策的过程。管理学所研究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