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婴幼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生理特点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

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关系。

3.关节和韧带

(1)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

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发生“牵拉肘”,常常是因为大人在带幼儿上楼梯、过马路等情景时,或给婴儿穿脱衣服,用力提拎、牵拉了他们的手臂所造成的。

肘部受伤后,手臂不能再活动。经医生复位后,还要注意保护,以免再次使肘关节受伤。(2)预防扁平足:婴儿会站、会走以后逐渐出现脚弓。但是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平脚”。

运动量过大,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缺乏运动,脚底的肌肉、韧带得不到锻炼,也不会结实。

另外,鞋要合脚。合脚的鞋不仅穿着舒服,还有利于脚弓的发育。

保育工作要点

·组织小朋友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教育小朋友,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

·教育小朋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勿猛力牵拉小朋友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一)什么是呼吸系统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排出分泌物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冷空气从鼻子吸入,经过鼻腔的处理,可以达到20℃左右的温度和70%左右的湿度,而且清洁多了。

鼻还是嗅觉器官。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上部的粘膜中,具有气味的微粒随着空气进入鼻腔后,接触嗅粘膜,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产生嗅觉。在刺激强度持续不变的情况下,感受器对该刺激的感受性下降,称为感受器的适应。嗅觉适应很快,平常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指的正是这个现象。

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呼出的气流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若发音失去圆润、清凉的音质,表示声带发生病变。

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上皮细胞具有纤毛,灰尘、微生物被粘液粘裹,经纤毛的运动,被扫到咽部,吐出来就是痰。痰是呼吸道的垃圾。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里的废气(二氧化碳)被呼出;呼入的氧气进入肺泡,再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完成“吐故纳新”的任务。

胸腔有节奏的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的快慢与年龄的运动程度有关。

(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易发生鼻堵

婴幼儿鼻腔狭窄,伤风感冒就会使鼻子不通气,以致影响睡眠和进食。护理感冒的病儿,要按医嘱给病儿用滴鼻药,鼻子通气了,才能吃饭香、睡觉香。

2.教会幼儿擤鼻涕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在擤另一侧。擤鼻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的擤。

因为鼻腔里有一条条“暗道”与“邻里”相通。擤鼻涕时太用劲,就可能把鼻腔的细菌挤到中耳、眼、鼻窦里,引起中耳炎、鼻泪管炎、鼻窦炎等疾病。

3.保护金嗓子

婴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大声喊叫或扯着嗓子唱歌,不注意保护,金嗓子将失去圆润、清凉的音质,变成“哑嗓子”。

幼儿的音域窄,不宜唱大人的歌。

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冬天,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夏天刚玩的挺热,也不要停下来马上就吃冷食。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因为这是最易哑嗓子。

4.空气污浊,容易缺氧

婴幼儿胸腔狭窄,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大,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不同年龄呼吸次数的平均值

幼儿到户外活动。

儿童活动、卧室也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5.腹式呼吸为主

婴幼儿胸部肌肉不发达,胸腔狭小,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喘气时,几乎看不出胸腹在运动。

观察婴幼儿的呼吸次数,要观察腹部的起伏。

特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呼吸已经微弱,更难看出胸脯在动。

保育工作要点

擤鼻涕要用正确的方法,不要把两侧鼻孔全捂上。擤鼻时叫小朋友轻轻的,不要用力。

教育小朋友要爱护嗓子。

儿童活动室、卧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空气污浊,脑受害首当其冲。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血液由心脏搏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脏,如此环流不止。血液在循环全身的过程中,把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

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在人体表面的一些部位,如颈部、腋下、大腿根等处有一组的淋巴结、淋巴结有消灭病菌的作用。

(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婴幼儿因为心肌薄弱、心腔小,心跳要比成人快。摸脉搏可

以得知心跳的次数,但要待婴幼儿安静下来测才能准确。

不同年龄心跳次数的平均值

2.锻炼可强心,但要适度

经常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跳一次,搏出更多的血液。从小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但是,如果运动量过大,心跳太快,反而会减少每次心跳的输出量,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恶心、大汗淋漓,甚至运动以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是过度疲劳了。

3.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

预防动脉硬化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的时期。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受益终生。

4.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用手摸摸小儿颈部两侧,常可以摸到几个疙瘩,这就是颈部淋巴结。如果淋巴结像黄豆大小,可略微活动,压上去不疼,就是正常的淋巴结。小儿患口腔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或头上长疖子,都可使颈部淋巴结肿大。上述疾病治好了,已经肿大的淋巴结却很难再消肿,摸上去是个硬疙瘩。如果颈部淋巴结又大,压着又疼,孩子的照管人有结核病,一定要查清楚是否这个孩子有“淋巴结核”。

保育工作要点

·组织小朋友经常锻炼可增强心脏功能,但不要过累。

·教育幼儿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口味”,将使他们受益终生。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要把住“入口”这一关。

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

(一)什么是消化系统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消化管包括口腔、1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1.牙齿

(l)乳牙萌出: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为什么要保护好乳牙:如果说“乳牙迟早要换,乳牙是毫不要紧”,这话可小看了乳牙的作用。

嚼食物,帮助消化:出牙以后,食物由流质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食物品种增加,

需要咀嚼才能容易被人体消促进颌骨的发育:婴幼儿时期正是颌面部迅速发育的阶段,“下巴骨”,随着咀嚼的刺激,颌骨正常生长,使脸型逐渐面容和谐、自然。有助于口齿伶俐:乳牙正常萌出,有助于发音正常。有利于恒牙的健康:乳牙齐整对恒牙顺利萌出有重要作用。失(患龋齿,不得不拔除残根),邻近的牙向空隙倾倒,就不能在正常位置萌出,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如何保护乳牙:

①营养和阳光:钙、磷等无机盐是构成牙齿的原料,需要从饮食中提供。人的皮肤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以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乳牙的钙化始于胎儿5~6个月,因此乳牙是否坚固与孕妇的营养有关。另外,孕妇服四环素类药物可使胎儿的牙釉质发育不好,颜色发黄、质地松脆。从出生到2岁半也是乳牙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不可缺少营养和阳光。

②适宜的刺激:俗话说“牙不嚼不长”。5~6个月,将要出牙时,可给他点“手拿食”,如烤馒头片、面包干等较硬的食物,磨磨牙床,促使牙齿萌出。断奶以后,逐渐添加些耐嚼的食物,如菜末、粗粮等。食物太精细,无需细嚼,不利于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③避免外伤:乳牙根儿浅,牙釉质也不如恒牙坚硬,怕的是“硬碰硬”。一旦牙齿被硬东西硌伤了,就不能再重新长好。受了损伤的牙齿就更容易生龋齿。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用牙咬果壳等硬东西。

④漱口和刷牙:吃奶的婴儿,在两次奶之间喂点白开水,就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2岁左右,饭后可用清水漱漱口,含漱的时间要长一些,要用力鼓腮,用水把粘在牙齿表面和间隙的食物残渣冲洗掉,然后吐出漱口水。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该学着刷牙了。

(4)最早长出的恒牙并不与孔牙交换:在6岁左右,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上、下、左、右4颗六龄齿,长在乳磨牙的里面,并不与乳牙交换。要注意保护六龄齿,叮嘱小朋友刷牙时里里外外都刷到。

(5)怎样预防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齐,常见的有“下兜齿”(地包天),即下牙咬在上牙的外面;有“开唇露齿”,即上下牙咬不到一起,有明显的距离;还有“虎牙”等等。上述种种不仅使面部失去和谐自然的面容,而且影响咀嚼能力,吃东西只能囫囵吞枣,甚至说话也漏风走音。排列不整齐的牙齿经常被食物嵌塞,不易刷干净,也容易生龋齿。

预防牙齿排列不齐,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用奶瓶给婴儿喂奶、喂水时,要把婴儿抱起来,呈坐位。橡皮奶头不要过分上翘或下压,以免压迫牙床,影响牙床的发育。不要让婴儿自己抱着奶瓶吃奶,婴儿托不起奶瓶,势必压迫牙床。上牙床经常受压,易形成“下兜齿”;下牙床经常受压易形成‘“开唇露齿”。

②换牙时,若乳牙未掉,后边又钻出了新牙,就成了“双排旦滞留的乳牙拔掉,把位置让给恒牙。刚长出来,叮嘱幼儿不要老用舌头添牙,免得牙齿往外翘。

③有的幼儿有偏侧咀嚼的习惯,会使另一侧的颌骨发育不好,两侧面颊不对称。发现幼儿有偏侧咀嚼的毛病,要提醒他们改正。

④治鼻堵:幼儿长期鼻子不通气,用嘴呼吸,就会使上膛高拱、门牙向前突出,形成“噘嘴”。除了应及时治疗鼻咽部的毛病,病治好了,还要提醒幼儿纠正用嘴呼吸的习惯。

2.婴儿爱流口水

6—7个月的婴儿,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浅,婴儿又不会及咽下去,所以常流涎口外。护理时要用软的纱布或毛巾及时擦去口水,以免浸泡着皮肤。

3.婴儿容易漾奶

胃是消化管申最宽大的部分。胃的上口与食道连接处有一组环形的肌肉叫贲门,胃的下口与十二指肠连接处也有一组环形的肌肉叫做幽门。贲门收缩就好比是口袋扎紧了

口,胃内的东西就不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且胃呈水平位,即胃的上口和下口,几乎水平,好像水壶放倒了,因此当婴儿吞咽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打嗝流出口外,这就是漾奶。

为了减少漾奶,喂过奶,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拍孩子的背,让他打个嗝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再躺下,就可以减少漾奶。

4.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婴儿过了半岁,就可培养他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了好习惯,不随意便溺,省事,孩子也干净。

人们常说:“孩子是直肠子”,吃完就想拉。这是因为婴幼儿有明显的“胃结肠反射”,食物进到胃里,就会反射性地引起肠子加快蠕动,将粪便推向直肠、肛门。所以在喂过奶、吃过饭以后让小孩坐盆,常可排便,便盆的大小要合适,干净,不冰凉。一般坐5~10分钟,不排便就起来,不要长时间坐便盆。

幼儿最好养成早饭后排便的习惯。如果大便不定时,有了“便意”却正玩得高兴,把“便意”憋回去了,日久就会便秘。因为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当粪便进入直肠,就对直肠壁的机械感受器产生压力刺激。刺激一方面传入脊髓的低级排便中枢,一方面上达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如果经常抑制便意,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就越来越不敏感,粪便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尽,粪便干硬,就会产生便秘。

按时排便,多吃些蔬菜、水果,搭配着吃点粗粮,有利于大便通畅。

5.预防脱肛

直肠从肛门脱出,称“脱肛”,看上去,在肛门外有一截“红肉”。脱肛使小儿十分痛苦。

引起脱肛的常见原因:

①急性痢疾未彻底治疗,变成慢性痢疾;长期消化不良。久痢、久泻,使肛门松弛,直肠脱出。

②长期便秘,排便时十分费力,便直肠脱出。

③久痢、久泻、便秘,再久坐在便盆上,就更易脱肛。

保育工作要点

·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齿。

·细嚼慢咽有利健康,不要用水、汤泡饭,幼儿吃起来快,却

缺少了“咀嚼”这一环节。

·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要久坐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

(一)什么是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

(二)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婴儿时期,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到一定量时,就会发生不自觉的排尿,这是由于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尚无约束能力。

出生后半岁左右,可以从“把尿”开始,训练自觉排尿的能力。1岁左右,小孩会用动作、语言表示“要撒尿”了,就不要再兜尿布,要训练坐便盆排尿。一般到了3岁,白天就可以不再尿湿裤子,夜间也不再尿床了。

2.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成人男性尿道长约20厘米,女性尿道长约3~4厘米。

小孩尿道短,尤其女孩更短,新生女婴尿道仅1~2厘米长。女孩不仅尿道短

,而且尿道开口离阴道、肛门很近,尿道口容易被粪便等污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可引起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要注意女孩外阴部的清洁。擦大便应从前往后擦。勤换洗尿布。每天要洗屁股。

饮水量要充足,尿液形成后从上向下流动,对输尿管、膀胱、尿道起着冲刷的作用,可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3.男孩也需“用水”

男孩阴茎头部外层的皮肤叫包皮。包皮将阴茎头包没,但仍能向上翻起,称“包皮过长”。若包皮口小,不能翻起,称“包茎”。

包皮过长或包茎,会使包皮腺体的分泌物及污垢长期存留在包皮里,形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阴茎头,使阴茎头红肿疼痛。男孩也需“用水”。可轻轻将包皮往下捋,露出阴茎头,将污垢洗去,可以预防炎症,并使包皮口放松,避免发生“包茎”。

4.眼泡肿,查查尿

四五岁以上的幼儿,发生“急性肾炎”的渐多(特别是得了猩红热、黄水疮等之后)。眼皮肿是急性肾炎最早的表现。发现幼儿眼皮肿,要注意尿的颜色(呈洗肉水样)。

保育工作要点

·要训练婴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

·注意女孩的外阴清洁护理。

·男孩也要“用水”,洗去包皮垢。

·提醒幼儿不要渴极了才喝水。有充足的饮水,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清洗外阴的毛巾、盆等要专用。毛巾用后消毒。

六、身兼数职的皮肤

(一)皮肤的功能

皮肤身兼数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皮肤里广泛分布着各种感觉神经的末梢,可分别感受触觉、压觉、痛觉、温觉、冷觉等,所以皮肤是感觉器官。人们常说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其中的“身”主要是指皮肤。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柔韧而有弹性,是保护人体的一道防线。皮肤在调节体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皮肤受到冷的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受到热的刺激,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可以多散热。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皮肤还是排泄器官,随着汗液分泌,一些代谢的废物被排出体外。

毛发、皮脂腺和汗腺都是皮肤的附属器官,皮脂腺开口于毛囊,排出皮脂,起着保护皮肤、润滑毛发的作用。汗腺开口于表皮的汗孔,手掌、脚底的汗腺较多。

二)婴幼儿皮肤的特点

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

婴幼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若不注意皮肤清洁,就很容易生疮长疖。要常洗澡、洗头、勤剪指甲。

洗澡时要把脖根、腋窝、大腿根、外阴等部位都洗干净。洗手时,要把指头缝、指甲缝都洗干净。

理发时注意不要碰破头皮。头皮上黄褐色油腻的痂皮,是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可以用消毒后晾凉的植物油先将痂皮闷软,再轻轻擦去痂皮

指甲长了,要剪短。剪手指甲,可顺着手指尖剪成半圆形;剪脚趾甲,两端只需稍剪去一点,使趾甲的边缘是平的,这样趾甲就向前生长,不嵌入肉里

选购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掉色的衣料做内衣。

不要用化妆品去遮盖小孩天然健美的肌肤。浓妆艳抹,千人一面,无论从美的观点还是卫生的观点,均无可取之处。劣质的化妆品还可损害皮肤的健康。

给小孩戴各种金属饰物也无益处。

2.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

婴幼儿皮肤的散热和保温功能都不及成人。环境温度过低,皮肤散热多,容易受凉或生冻疮;环境温度过热,易受热中暑。

锻炼可以增强对冷、热的适应能力。空气、阳光和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三件宝。要充分利用这三件宝.锻炼婴幼儿的适应能力。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需要几分饥和寒”是有一定道理的。经常带孩子在户外活动,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体温调节能力,遇到冷、热的刺激反应灵敏,使体温保持相对的恒定。

在室内也可以利用冷空气进行锻炼。比如,室温不低于20℃时,给婴儿换完尿布,可以让他露着腿躺1~2分钟,再包上。慢慢延长打开被包的时间,至每次5分钟左右。

幼儿从夏天开始就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冬天,早上仍坚持用冷水洗脸,作为一种锻炼。晚上用温水洗以更好地清洁皮肤。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婴幼儿的皮肤薄嫩,渗透作用强。有机磷农药、苯、酒精等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超中毒。

凡盛过有毒物品的容器要妥善处理,绝不能让小孩弄到手,拿着玩。在皮肤上涂拭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不得过量。

保育工作要点

给幼儿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

·剪手指甲可剪成半圆的弧形。剪脚趾甲,使趾甲的边缘是平的。

·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这三件宝,锻炼幼儿的冷热适应能力。

·冬季在户外活动,“寒从脚下起”,要让幼儿穿合脚、暖和的鞋。胸部、腹部也要保暖,可以套件大的棉背心,穿脱方便。

·多照顾体弱儿,有汗及时擦干。

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一)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作用。

本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和性腺等。

(二)婴幼儿内分沁系统的特点

1.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

一个孩子能长多高,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生长激素是由“内分泌之王”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了它,孩子才能长个儿。

在一昼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不均匀。小孩在夜间入睡后,

生长激素大量分泌。所以,孩子长个儿,主要是在夜里,静悄悄的长。睡眠时间不够、睡眠不安,就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使遗传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2.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

甲状腺是关系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我国有四亿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碘缺乏地区。

一提到缺碘,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敝着衣领的粗脖子病人(地方性甲状腺肿)。实际上,缺碘的最大威胁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以及听力下降、言语障碍、

生长受阻等多种残疾。

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食用加碘食盐。

保育工作要点

·组织好幼儿的睡眠,使睡眠时间充足,睡得踏实。

·幼儿膳食,使用加碘食盐。I

八、眼睛——视觉器官

(一)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眼球前面透明的“角膜”和眼球的内容物“晶状体”,好比是照相机的透镜,起着屈折光线,聚光的作用。

角膜后面的“瞳孔”,能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扩大或缩小,好比照相机上的光圈。

在眼球壁最里面的一层是“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产生视觉,好比照相机的感光彩色底片。

(二)婴幼儿眼睛的特点

1.五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2.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婴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范围广,使近在眼前的物体,也能因晶状体的凸度加大,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幼儿即使把画书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看,也不觉得眼睛累。但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习惯,尤其上小学以后,看书、写字多了,就会使睫状肌疲劳,形成近视眼。所以要教育幼儿从小注意保护视力。

3.斜眼要早治

当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称为斜视(斜眼)。

由于两眼位置不匀称,看东西时就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物体,而出现双影。模糊的双影使人极不舒服,于是大脑皮质就抑制自斜眼传入的视觉冲动,只允许正常的那只眼睛看见东西。日久,眼位不正的那只眼睛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称为“斜视性弱视”。

发现孩子眼位不正要早治。治疗斜视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使小孩的心理能得到健康发展。因为眼斜,受到人们嘲笑,常常造成小孩自卑、孤独等不良的性格倾向。

4.及早治疗弱视

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是6岁以前。经过治疗,视力差的那只眼睛视力得到恢复,就能够用两只眼看东西了。

用两只眼睛看东西才有立体感。如果一眼视力好,另一眼视力很差,实际上只利用一眼的视力,则为“立体盲。”没有良好立体视觉的人,不能从事需要敏锐分辨能力的科研工作,不能当外科医生,打乒兵球不能准确判断方位,驾驶车辆可能出车祸,开车床可能伤了自己的手指,就是打苍蝇,也常十打九空。

保育工作要点

以下情况,提示孩子的视力可能有问题。

婴儿表现为:

对小玩具不感兴趣;

当一只眼被挡时,引起孩子的反感,哭闹或用手去撕扯遮拦物,说明被盖眼是好眼。而盖另一只眼,孩子无反应,说明这只眼的视力很差。

幼儿表现为:

眼位不匀称,有内斜(俗称逗眼)或外斜(俗称斜白眼);

孩子看东西时喜歪头偏着脸看;

眼睛怕光(称羞明);

看画书过近;

幼儿不活泼,活动范围小,动作缓慢(不是因为智力落后或正闹病)。

·注意防止发生眼外伤。

九、耳——听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l.外耳

用手电筒光从耳朵眼照进去,可看到略为弯曲的管道,为外耳道。

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等异物的作用。耵聍可自行脱落。

外耳道的最里面是一层薄膜,叫鼓膜。鼓膜往里是中耳。

2.中耳

中耳是一个很小的空腔,像乐器的鼓,所以又叫鼓室。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声波振动鼓膜则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向内耳。

中耳经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耳咽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平时是关闭的,仅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才开放,让空气进入鼓室,调节鼓室的气压,使之与大气压平衡,鼓膜两侧的压力相等,才能有正常的振动。

3.内耳

内耳可以感受声音、保持平衡。当听小骨振动时,内耳淋巴液也随声波激起波纹,无数听神经末梢好似垂到水面上的柳枝,受到波纹的振动,将神经冲动传人大脑听觉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婴幼儿耳的特点

l.耳廓易生冻疮

耳廓皮下组织很少,血循环差,易生冻疮。虽天暖可自愈,但

到冬季不加保护又会复发。

- 2.外耳道易生疖

因眼泪、脏水流入外耳道,或挖耳朵伤了外耳道可使外耳道皮肤长疖,因长疖疼痛可影响小孩睡眠,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

3.易患中耳炎

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保育工作要点

·冬天,预防耳朵生冻疮,注意保暖。

·在给孩子洗头时,避免污水流入外耳道。

·不要用发卡、火柴棍等给孩子掏耳屎。一旦碰伤鼓膜会影响听力,碰伤外耳道皮肤,易生疮长疖。

.教会孩子擤鼻涕。如果用力擤,鼻腔内压力太大,细菌就可从鼻咽部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

十、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一)什么是神经系统

人体是由功能不同的各器官系统组成的,然而机体的各种功能并不孤立,而是相

互协调的。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是中枢神经最高级的部分,是人体的“司令部”。

脊髓起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把接受到的刺激传给脑,再把脑发出的命令下达到各个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备的本能,是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比如,食物进入口腔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就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它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望梅止渴”,看见梅林就流唾液,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小朋友的一切习惯的养成,都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幼儿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但控制自己的能力差。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让他别干什么,就难了。因为“别干什么”是一神抑制过程。

虽说容易兴奋,但注意力难持久。在教孩子干什么事,或学习什么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引起他的兴趣。

幼儿干一件事坚持不了多久,需要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方式,使幼儿不觉疲劳。

2.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

1~6个月,每日需要睡眠16~18小时;

7~12个月,14~15小时;

1~2岁,13~14小时;

2~3岁,12小时;

3~6岁,11小时。

婴儿过了百天,白天可安排三觉;9个月以后白天睡两觉;2岁以后中午安排一次午睡即可。

3.精神发育

婴幼儿的精神发育与教育和训练有着密切联系,教育、训练得当,婴幼儿的动作、语言、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般,以婴幼儿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适应能力,作为判断精神发育的主要指标。

1.严格执行合理的生活日程,使幼儿生活有规律。

2.在日常护理中,多与小朋友交谈,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亲切和爱抚。

思考题

问答题

1.什么叫“脊柱生理性弯曲”?什么叫“脊柱侧弯”?

2.如何预防脊柱侧弯?

3.什么叫“牵拉肘”?如何预防?

4.鼻腔有什么生理功能?

5.如果运动量过大,幼儿有那些表现?

6.为什么要保护好乳牙?

7.什么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如何预防?

8.为什么么要尽早治疗斜视?

9.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得中耳炎?

10.3—6岁的幼儿,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

选择题

1.乳牙有多少颗

①20颗②24颗③32颗

2.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上、下、左、右各有一颗新牙萌出称“六龄齿”,它是:

①乳牙②恒牙

3.六龄牙齿的主要作用为:

①确定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

②把大块食物切割成小块

③碾碎。磨细食物

(正确答案1.①;2.②;3.①、③)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三.婴儿生理特点P38 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1~12丧月的婴儿期(一)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最快,12月时赸过出生时3倍(>9kg) 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2.身长反应骨骼系统生长指标,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 达到75cm。 3.头围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反映脑及颅 骨的发育状态,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4.不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丌同,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到6丧月 至1岁时,胸围呾头围基本相等,称乀为胸围交叉。 1.胃贲门括约肌弱,易溢奶戒呕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呾脂 肪酶含量少,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小时。2.婴儿4丧月前丌喂肉,4丧月后增加辅食,如米粥类。 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敀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四.幼儿生理特点P39 (一)体重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2岁后每年增长1.5-2.0kg。(二)身长 1~2岁全年增加10cm,2~3岁平均增加约5cm ,3岁时,身长约100cm。 (三)头围、胸围、上臂围 头围不脑发育有关,1岁时增至46cm,出生时胸围比头 围小1~2cm,1岁时不头围基本相等,2岁以后胸围赸过 头围,反映出胸廓呾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一年内由11cm增至16cm,随后持续 到5岁左右,上臂围可以反映皮下脂肪

厚度呾营养状况,以 及早发现营养丌良。 (四)脑呾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组细的发育自孕丨期开始,持续到2岁至3岁,人脑的 神经绅胞分裂增殖至140亿丧,脑组细重量增至成年人2/3 以上,出生时脑重量370g,6丧月600~700g,2岁时达 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75%。(五)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 ,2岁时共出18~20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仄未出齐属亍异常,如兊汀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教案)

《幼儿卫生学》教案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 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 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人体有206块骨。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举例:牵拉肘) 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 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 3.血液循环系统 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 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小儿,自出生到成人,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成年人有显著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区别越显著。历代医家,对小儿生理特点论述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阳强阴弱;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三有余,四不足。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

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古代医家对“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

婴幼儿生理特点.

食品营养中心资源库 营养基础知识 人群营养知识 婴幼儿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完全成熟的过程,这是胎儿、儿童与成人的根本区别。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器官系统生长发育(含智力、行为发育)两方面。 1.体格发育 婴儿期是人生中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1岁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约增加50%。出生第二年体重增加约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身高、坐高均有较大增长。 2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身高不易准确,故用卧位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可用立位的身高测量器测定身高。 婴幼儿的头围是反映脑和颅骨的生长情况。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4.3cm,新生儿约38.1cm,1岁时增至46cm,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胸围在出生时为32.7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增至46cm,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 2.消化吸收 (1)感觉: 新生儿有嗅觉和味觉,但味觉到三个月左右很灵敏,在这三个月中,婴儿很容易习惯各种口味。 (2)胃容量: 新生儿胃容量小,贲门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溢奶。 婴幼儿胃容量:新生儿 50mL 1个月 90mL 6个月 160mL 12个月 300mL 2岁 600mL~700mL (3)唾液 唾液淀粉酶在喂奶期是不需要的,一旦添加了谷物,该酶会急剧增加。三个

月前,没有淀粉酶分泌,所以不能添加谷类辅食。 (4)胃酸 婴儿胃酸分泌少,pH较高,胃中蛋白质的消化,与其说是胃蛋白酶的作用,不如说是组织蛋白酶的作用。牛奶蛋白是母乳的3倍,如果用盐酸调pH到4-5,牛乳需要的盐酸是母乳的3倍,所以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需要更多的胃酸。因此,母乳优于牛乳。 (5)消化功能未成熟 婴儿对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吸收,过早补充食物蛋白容易发生过敏。婴儿对母乳中脂肪的吸收率在数周内达到 90%,而对配方食品的脂肪吸收率,要到4~5个月时才能达到90以上。 (6)肠道菌丛 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卵黄色,芳香性酸臭,类似软膏状,呈酸性,以双歧杆菌为主。牛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有腐败臭,成形,呈弱碱性,以大肠杆菌为主。 3.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到2~3岁后才能达到成熟,婴儿肾溶质负荷能力差,给予全牛奶容易发生脱水。 4.相对体表面积大 在两次喂奶间隔,及时给婴儿补充适量水分。

婴幼儿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关系。 3.关节和韧带

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生理特点 一、呼吸和脉搏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腔道狭小、胸腔变窄、呼吸功能差、胸廓的呼吸运动较浅。为此,必须经常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在出生10-12小时左右,从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其呼吸经常不均匀、效率差,常可出现呼吸浅、快、不匀等现象。脉搏也可出现一会快、一会慢。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50次左右。脉搏每分钟在120次左右。新生儿在哭完和吃完奶时,有时会出现呼吸浅、快、不匀、脉搏数可增加一每分钟160次,是成人的两倍。 测量新生儿的呼吸次数须在安静时。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30-60次之间,超过此范围就可能是疾病所致。 二、体温与皮肤 刚出生的小儿体温较高,肛门测量时为37 .5-38℃,以后体温逐渐降低,到生后3-5小时,体温可降1 .5-2℃,至一昼夜后,在护理正常情况下,体温变为正常,大约肛温在37℃左右,腋温比肛温稍低些。 新生儿的皮肤红润,表面带着一层油脂(又叫胎脂),胎脂可使胎儿易于通过产道,分娩后,如胎脂过多时,可用消毒棉花浸植物油擦去一部分,残留的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一星期后,可以开始洗澡。 在新生儿的屁股、腰、后背等处常可以见到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或“蒙古斑”,这是黄种人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逐渐消退。 三、排泄 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尿,个别的在生后第二天排尿。最初几天、每日约排尿4-5次,7天后,每天可达20次左右。如果新生儿2天仍未排尿,就需要查找原因,应检查有无尿道畸形。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多在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胎便常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味。2-3天后渐渐变为棕黄色的粪便。吃母乳的孩子粪便呈金黄色。每天排便一次至数次不定,有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几乎每次更换尿布时都有染有粪便,倘若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又不含粘液时,属正常现象。如果生后24小时未排大便,则应查找原因,如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直肠闭锁、无肛等。新生儿头两天的粪便称为胎粪,其中含有咽下的胎毛。如果生后胎粪便很少,也要就医,包括显微镜检。胎粪内是否有胎毛至关重要,如镜检查出胎毛即说明胃肠是通畅的,否则应考虑有异常情况。新生儿要勤换尿布,不要让屁股受粪便尿液的浸渍,否则容易引起溃烂。 四、睡眠 新生儿除吃奶或尿布潮湿时觉醒外,几乎都在睡觉。睡眠多,一方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大脑容易疲劳的缘故。正常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约为20小时。 五、运动 新生儿出生不久,手、脚都有会自由运动。最初几天,他还是保持出生前的姿势,双臂蜷缩在胸前,双腿向腹部蜷曲。此外,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有较强的反射运动,这些运动一般与大脑作用无关,完全是身体内外刺激引起的下意识运动,如拥抱反射(遇到响声、双手就会做拥抱状)、吸吮反射(靠近嘴边的东西吸吮一番)、握持反射(碰到手上的东西要抓握一阵)等。这些反射运动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健全,当脖子开始挺起的3-4个月就会自动消失。 六、感觉

小儿生理特点

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肾气的生发是小儿生长发育、脏器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的年龄不断增长。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之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综上所述,“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后者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是相对地感到阴常不足。

婴幼儿生理特点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

小儿生理特点

.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

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 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的深化。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余,阴常

婴幼儿生理特点

(一)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1.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1)鼻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幼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2)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脆弱,粘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极柔弱,富于血管。粘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清除微生物及粘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 (5)肺脏 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较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婴幼儿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粘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部胀、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瘀血等。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肋),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1)上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上呼吸道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呼吸时能使吸入的冷空气加温接近体温,还可以加湿再进入下呼吸道。 (2)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复习提问】 1.按病程将腹泻分型?急性、慢性、迁延性 2.判断小儿轻重型腹泻的区别?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衡 【案例】 患儿,男,2岁,因发热、流涕,2天来就诊.2天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左右,鼻塞、流涕,用“小儿感冒冲剂”治疗1天,效果尚不明显,食欲欠佳,大便次数较前增多,1年前曾有“高热惊厥”史1次。查体:体温38.5℃,精神欠佳,咽部充血明显,心肺腹检查无异常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思考:1.该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能力、对发生惊厥患者给予氧气吸入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发生并发症患者配合抢救的能力、能够指导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愈后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上感,“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引起的炎症。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冬春季多见小先生:我来说一说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 二、病因 (一)病毒感染>90%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继发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等(二)诱发因素 1.防御机能低: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营养不良等 2.环境因素:通风不良,室内空气污染 3.护理不当:受寒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上感 (二)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表现: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有疱疹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腺病毒,多发于春夏季,可流行特征性表现:发热、咽炎、 结合膜炎病程1-2周 上感并发症:婴幼儿多见,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染病四、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二)咽拭子培养 (三)胸部X线 五、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为主,积极控制感染,针对性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防治并发症。 六、护理诊断 (一)舒适改变与咽痛、鼻塞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惊厥、中耳炎、肾炎或风湿热 七、护理措施 (一)促进舒适 1.室内空气:通风,室温,湿度 2.保证休息 3.保证呼吸道通畅 4.改善不适:鼻部、咽部、口腔护理 (二)降低体温 1.物理降温 2.退热药物 3.保证水分摄入,补充营养 (三)观察病情 1.警惕高热惊厥 2.预防并发症 (四)健康教育 八、健康指导(图片)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诞。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仟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愈多。但哺乳且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

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分娩后在第一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约为40~60次/分,由于胸腔较小,肋间肌肉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故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呼吸暂停。所谓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为: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

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消化道已能充分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至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便,约2~3天排完。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多数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外,由于早产儿的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早产儿肝脏不成熟,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足,生理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1](1)

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个月时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 宝宝从会做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方面 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的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马上动手去取。 此时,宝宝的分辨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得很好。 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用食指操纵多种开关。 感知方面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为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语言方面 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时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也包括用表情),这时任何一个母亲懂能懂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去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言语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社交和情感方面 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对陌生人表示不安。 7—9个月宝宝能做的 有亲子依恋情绪;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能够熟练爬行;会拇指和食指对捏食物,会拿勺子盛到食物;穿衣时能伸头伸手配合;扶杯喝水,自食饼干;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有模仿行为,如“谢谢”、“再见”;指认3~4种日常物品,会认指身体1~2个部位。 7—9个月宝宝家长该教的 学坐;连续翻滚;让宝宝认识身体部位;锻炼 食指;打手势(如“挥挥手表示再见”); 学习匍行;学爬;学习寻找。配合穿衣 10—12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宝宝能自己站稳,并保持身体平衡;能倚靠着沙发或床栏杆慢慢地行走,甚至不用扶持也能走几步。宝宝还出现攀高行为。 精细动作方面 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增加,手眼也逐渐协调。这一阶段,他喜欢用手摸着物体去探索它的结构;能用勺子盛上1—2勺饭放进嘴里;将帽子平稳地放在头上;会准确地放上茶杯盖;会用手扯开纸包取出纸包内的食物;会用食指和拇指捏取葡萄干或爆米花;会为大小瓶盖配对;会握住蜡笔在纸上乱涂(这是画写的第一步);会向小瓶中投入小东西等等。 感知方面 宝宝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他的视野更广,探索的范围更大。宝宝有了一定的空间、大小直觉能力,注意力所及的区域扩大,甚至会在书中、玩具商寻找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能力,能认识身体部位5处以上,并会指图6张以上;他的记忆力有巨大的进步。“寻找与发现”累类的游戏是这个阶段最好的游戏。 语言方面 宝宝理解词语的能力大大提高,能听懂简单的话语。因此,词语游戏对他来说是非常好的活动,可通过让宝宝辨认事物的方式进行。这时的宝宝也开始用简单的发音或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会叫爸

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一、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这阶段的孩子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了事物一一吸收,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从出生到2岁是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也就是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在这敏感期中会有五种突出表现: 1、对秩序的喜爱。这是由于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而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形成实在的概念,以了解环境并知道如何对待环境。 2、急切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这是儿童在靠味觉触觉感知环境中每样东西的性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凭这种感官肌肉的运动来发展语言能力所需的神经组织。 3、乐于学习走路。这等于是儿童的第二次诞生,是为了获得自由活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4、对微小精细的东西感兴趣。这似乎是大自然特意安排一个阶段,以使儿童探索并欣赏大自然的奥秘。 5、对社会性发生兴趣。儿童会积极地了解别人的基本权利,学着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意识。他们试着学习礼节,并且懂得了为自己做事之外也要为别人服务。这些社会性行为在开始时也是观察,后来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积极地接触别人的动机。此时的孩子如果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专家认为,这阶段亲子教育是投资回报率最高、最容易成功的事业。 二、0—3岁亲子教育如何达到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色,真正地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 (一)、父母和孩子应形成良性的亲子行为 1.注重自身提高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好,各位老师,你们看到了吧,今天上午的课程是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育婴师职业教育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建立在心理成熟度的基础上。2、建立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例如:一个1岁的孩子他说不出他不舒服、别扭、难受,你非要给他上课,让他玩这个游戏玩那个游戏,他又表达不出来,你的所谓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0-3岁的孩子整个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今天上午我们请来了疾病最权威的机构,北京儿童医院,我们请到的是儿保中心的刘晓军主任(已退休)来给我们讲课。 好,我们今天上午要讲一下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什么叫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呢?就是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特点。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许多孩子刚一出生的时候,没几天就开始出现黄疸,为什么有的孩子在3岁以内的时候特容易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过了3岁这种经历就慢慢的减少了。为什么我们有的预防针必须按月份来注射,不到那个月份我们就不能给他注射,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孩子生理发育特点决定的。今天上午我就想用这个时间把孩子整体生理发育特点让大家心理有个数,在这当中我可能会讲到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那你们会说我们也不是学医的,别给我讲的太深了,其实我是想让大家知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你就听,我最终会归结到你应该怎么做。所以当你听到一些基础的东西,挺费解的,没有关系的,那么我最后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去做,那么今后你去给其他人讲的时候不会只会说孩子黄了,不要给他多喝糖水,要让他多吃奶。别人会问你为什么呀,你就说不上来了,所以今天我就会告诉大家一些为什么。 我们说孩子他在整个的小儿阶段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年龄越小,他和成人的差别也就越大,而且切记孩子不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也就是孩子他出生的时候也就是50公分左右,等到他长成人一个男孩子起码长到1.70米以上的个,他不仅仅是一个形体的改变,而是他各个器官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这么一个过程。 今天我是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们小孩生理发育的特点。新生儿,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我想这些东西在你的课件上都有,可能我讲到的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一下,这些东西就成你的了。我真正写在课件上的东西都是很原则的东西,你在任何书上都能找到。我先说多大的孩子叫新生儿呢?从脐带一结扎的刹那间到成活的刹那间。那我们说一个孩子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身长是多少呢?一般是46-53公分,平均50-51公分。体重一般是在2500克到4000克之间,我叫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