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并报表中华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中华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中华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中华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是中级考试中的特大重点,也是学习的头号难点,学习的方法还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线,逐点学习。

也许还没弄清楚什么是合并报表,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企业集团,有母公司和一个或几个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年末都各自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各自的报表叫个别报表,但是,站在集团的角度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企业集团中的一分子,整个企业集团,对外只能有一份财务报表,用来反映这个集团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等,这份财务报表里,就囊括了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财产、经营成果。

在整个集团的一年的经营当中,可能会出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出售商品、固定资产、互负债务等等情况,而且,他们各自的财务也是单独核算的,因此,在互相出售东西的时候,大多会按市场价出售,会产生利润。因为集团对外只有一份财务报表,对于外面的人来说,你们集团内部互相交易,独立核算赚了多少钱这没问题,但是整个集团对外来说可是没赚到一分钱,对外是不能产生利润的。这也是准则当中不允许的,想一想,如果允许产生利润,那么,这个集团不用做生意了,成立几个子公司,每天就搞内部交易,一年下来,也能搞上几个亿的利润,这事,能行吗?所以,在编制对外的集团合并报表的时候,就产生了抵销内部交易利润的办法,这在会计上就叫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明白这一点以后,大家对学习合并报表应该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注:1、以下所有内容皆是针对控股51%以上的企业控股合并以及虽然控股51%以下但实质上控制了企业这两种情况来说,对于50%以下的其他合并方式,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内容。2、企业合并有三种: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以下所述的是控股合并的分录,并没有说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两种方式。3、以下所述的均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编制没那么多步骤)

那么,合并报表的主线是什么呢?总结出一个主线:

1、判断合并类型(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

2、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

3、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

主线很简单,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编合并报表。

首先,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

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题目中就会告诉。

然后,大家就要进入主线的第2点,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了,注意,在合并的当日,是一定要编合并报表的,但是,具体题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要求做合并日的报表。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在下面叙述。

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存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

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一模一样)

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

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

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做账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

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子公司的)

资本公积

(子公司的)

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

商誉

(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

少数股东权益

(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

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子公司的)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的)

(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

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提取的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是债券: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销售额)

贷:营业成本

(倒挤)

存货

(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涉及递延所得税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售价)

(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

贷:固定资产--原价

(利润)

营业成本

(倒挤)

或:

借:营业外收入

(双方都是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原价

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

贷:管理费用

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

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

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

写了一大堆,是不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了?好了,别担心,现在给一个例题,希望大家从这个例题当中,理解我上面所说的四个步骤及分录。然后,大家放手去做梦想成真的习题吧。

例:甲、已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2008年7月1日,甲以库存商品,定向发行股票取得乙公司80%股权,控制了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600万,已提跌价准备100万,公允价值400万。股票面值1元,发行1200万股,股票市价2000万,股票发行费用30万,为取得股权发生费用160万。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结构为:股本1000万,资本公积100万,盈余公积300万,未分配利润400万,另,乙公司存货帐面价值1000万,公允价值1200万,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公允价值1600万,无形资产5000万,公允价值5300万,其他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400万)。

其他相关资料:1、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货售出了50%。2、合并日时,乙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尚可使用5年。3、2008年末,乙公司产生资本公积利得1000万,实现净利润15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分配现金股利600万(为08年利润分配)。4、2009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提取10%盈余公积,分配30%现金股利。产生资本公积利得500万元。09年末存货全部出售。

要求:

1、编写甲公司购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2、编写合并日的抵销分录。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大家注意:这就是中级的最后一个综合题的出题形式,只写出题目中关键条件,然而,

实际考试的试题当中,废话一大堆,描述文字也是大篇大篇的,题目文字远远超出我所写的这些。大家在解题过程当中,不要害怕那些长篇文字,要善于从资料当中挖出有用的条件。下面,我们开始解题,按题目要求一个一个来做:

1、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400*(1+17%)+2000+160=262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648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8

股本1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0

银行存款160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0

贷:银行存款3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

存货跌价准备100

贷:库存商品600

2、合并日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100

无形资产300

存货200

贷:资本公积600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由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核算是一样的,故不用调整)

甲公司产生商誉:2628-2400*80%=708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1000

资本公积700 (100+600)

盈余公积300

未分配利润400

商誉708 (2628-24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2628

少数股东权益480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100

无形资产300

存货200

贷:资本公积600 (此分录年年做)

借:管理费用40

营业成本100

贷:固定资产10 (100/5*6/12)(半年折旧)

无形资产30 (300/5*6/12)(半年摊销)

存货100 (售出一半)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净利润:1500-140=1360万元。甲公司享有1360*80%=108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088

贷:投资收益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投资收益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80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现金股利,计入贷方“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将这两个分录对比分析,故做上述分录。成本法与权益法下分录我做出如下:成本法分录:

借:应收股利480

贷:投资收益480

权益法分录:

借:应收股利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80

对比上面两个分录,因此做出的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80 )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4036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1000

资本公积1700 (700+1000)

盈余公积450 (300+1500*10%)

未分配利润1010 (400+1500-140-1500*10%-600)

商誉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4036

少数股东权益832

借:投资收益1088

少数股东损益272

未分配利润--年初4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15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1010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100

无形资产300

存货200

贷:资本公积600 (此分录年年做)

贷:固定资产10

无形资产30

存货100 (此分录是上年影响,本年还得做,只不过“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用“未分配利润”来代替了。

借:管理费用80

营业成本100

贷:固定资产20 (100/5)(09年少提折旧)

无形资产60 (300/5)(09年少计摊销)

存货100 (售出另一半)(这是09年影响)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在第二年调整的时候,还要把上一年的调整分录再做一次,只是涉及损益的项目用未分配利润代替。

借:长期股权投资108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80

然后再做09年的调整分录:

09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乙公司净利润为2000-180=1820万元。甲公司享有份额1820*80%=145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456

贷:投资收益1456

借:投资收益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80 (09年分配30%现金股利,甲公司分得2000*30%*80%=480万)这个分录的调整原理同上一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 (500*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1456+400-480=5412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1000

资本公积2200 (700+1000+500)

盈余公积650 (300+1500*10%+2000*10%)

未分配利润2030

商誉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5412

少数股东权益1176

借:投资收益1456

少数股东损益364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2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2030

基于会计目标我国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理论

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 2013年2月 198 基于会计目标的我国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理论 研究 陈 蓉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030021) 摘 要:合并财务报表因其编制的复杂性,作为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同合并理论对合并报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合并理论编制合并报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得会计报表能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服务。本文主要从会计目标的角度对三种合并理论进行剖析,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合并报表理论提供依据,最终为我国合并理论的选择和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合并理论 比较 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2—0198—01 目前,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和所有权理论这三种合并理论是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流派。本文将从会计目标的角度分析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这三种合并理论。 一、实体理论所体现的会计目标思想 1、基于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角度 实体理论认为,企业合并主体是由所有成员企业所构成的,对少数股东应当与多数股东同等看待,少数股东权益应当被视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合并报表应当反映合并主体所控制的所有资源的运营情况,应当顾及到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是只为母公司股东服务。故在实体理论的指导下所编制的合并报表能够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反映和报告,从而满足不同信息相关者的信息需要。与之相对应,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企业所有股东、企业经营者、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贷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合并报表的编制应当顾及到这些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关于会计信息服务对象方面,实体理论与决策有用观是一致的。 2、基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角度 在决策有用观理论中,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要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各种重要决策,所以,资产项目的计价不能一味地采用历史成本,必须考虑到资产项目的现时价值变动,即决策有用观主张多种计量模式并存择优。依据实体理论,在购买法下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应当进行重新估价,即子公司的资产负债项目应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报表。可见,决策有用观和实体理论都对公允价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二、母公司理论所体现的会计目标思想 1、基于会计信息服务对一象的角度 母公司理论认为合并报表的中心服务对象是母公司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对少数股东而言,合并报表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少数股东不持有母公司的股权,对子公司的股权的持有比例也很小,对子公司资产不具有控制权,更不能享有子公司之外的其他集团成员的利益。所以,合并报表应按母公司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需要来编制。这与受托责任观所主张的合并会计报表的核心使用者是资源所有者即母公司股东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2、基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角度 按照母公司理论,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应按现时价值计价。这与决策有用观中采用多种计量模式的观点是一致的。而母公司理论中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仍按历史成本计价这一观点与受托责任观是相符的。可见,母公司理论中关于计量属性的观点体现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中和的思想。 三、所有权理论所体现的会计目标思想 1、基于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角度 谁是合并会计报表相关信息的中心服务对象,是各合并理论的主要区别之一。受托责任观认为,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受托者就承担了向委托者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因此,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即母公司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经营管理及使用、处置的过程和结果。该观点强调合并报表信息的使用者是母公司股东。与此相对应,所有权理论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拥有关系,母公司有权对子公司的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和处置,在整个集团公司的运行当中,母公司具有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编制合并报表就是为了向母公司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便于母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母公司股东即为合并会计报表服务的中心对象。 2、基于对权益本质的认识角度 在对权益本质的认识方面,所有权理论主张业主理论。业主理论建立在对业主所拥有的财产的终极所有权的强调基础之上,认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有关资产的管理,经营等情况都应站在业主的位置来思考。与此相应,受托责任观同样强调了业主的中心显著地位。受托责任观源于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资源经营者即受托者,并赋予其对资源的经营、保管和处置等权力。受托者应按照相应的规则、制度和章程等对受托资源进行经营管理,并接受委托者的监督,及时向委托者报告资产运行情况。由此形成受托责任关系。此种思想强调会计的目的就是受托者向委托者即资源所有者提供资产运营信息,而整个会计活动的内容就是为委托者即企业主反映和报告受托者对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此外,在会计信息的范围方面,所有权理论主张只按持股比例对子公司的报表项目进行合并,而对与母公司无关的非持股部分不予合并;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报告只反映业主权益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对次要的、业主权益不重视的信息大都舍去。由此可见,所有权理论和受托责任观都强调企业业主在整个会计中的显著地位。 四、我国合并理论的选择 总之,所有者理论是受托责任观的思想体现,实体理论是决策有用观的思想体现,而母公司理论由于其是所有者理论和实体理论的折中和修正,同时体现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部分思想。我国现时会计目标的定位体现了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折中的思想,且发展趋势将是决策有用观,故由此可推定:我国目前的合并理论应选择具有折中思想的母公司理论并兼顾和体现实体理论,而实体理论将是我国未来的选择趋势。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讲解

第三节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与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分录的编制 (一)购买日的抵销分录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例题】P公司发行1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场价格为8.75元),取得了S 公司70%的股权。P公司和S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数据如表X所示: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表X 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8 750 贷:股本 1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 750 (2)计算确定商誉: 假定S公司除已确认资产外,不存在其他需要确认的资产及负债,则P公司首先计算合并中应确认的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 750-10 850×70%=1 155(万元) (3)编制调整和抵销分录: 借:存货195 长期股权投资 1 650 固定资产 2 500 无形资产 1 000 贷:资本公积 5 345 借:实收资本 2 500 资本公积 6 845

盈余公积500 未分配利润 1 005 商誉 1 155 贷:长期股权投资8 750 少数股东权益 3 255 (4)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如表Y所示。 表Y 资产负债表(简表) (二)购买日后的抵销分录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提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即发生超额亏损),其余额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为负数。 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例题】假设P公司能够控制S公司,S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31日,P 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3 000万元,拥有S公司80%的股份。P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该投资为2015年1月1日P公司用银行存款3 000万元购得S公司80%的股份(假定P 公司与S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日,S公司有一栋办公楼,其公允价值为7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无残值。 假定该办公楼用于S公司的总部管理。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 2015年1月1日,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 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5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0,盈余公积为0,未分配利润为0。 2015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0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S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1、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 2、非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1、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利息费用不抵销 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借:应付债券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 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 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 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 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①对外销售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销售比例) ②形成存货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存货(毛利×未销售比例) 4、跨年度的抵销(上期购进未销的部分) ①上期未销存货,本期继续未销,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存货(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②上期未销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本期实现的毛利) ③上期未销存货,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且无新增存货。 ⑴对外销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⑵形成存货

合并报表理论的理解

一、合并报表理论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一般分为三种: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起初采用的是母公司理论,后来演变为实体理论,再到现在并没有单独采用某一种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区别点主要在于企业集团的界定,合并范围的确定和合并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 1.所有权理论 所有权理论是业主理论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具体应用,其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就是拥有与被拥有之间的关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 2.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认为母公司并不拥有子公司,而是控制子公司的资产及负债,合并财务报表被视为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母公司股东被视为合并经济个体的股东,少数股东则是为合并经济个体的债权人。 3.实体理论 实体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不应视为母公司财务报表达延伸。从经济实质上看,母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合并会计报表应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出发为企业集团的全体股东和债权人服务,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不再被看作外人。 二、从不同角度看合并报表理论的选择 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里最明显的变化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改变,从原来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编报基础改变为以实体理论为编报基础。之所以作出重大改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资产计价基础来的角度看 母公司理论对子公司净资产计价采用双重计价基础。母公司对子公司净资产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按公允价值计价,而对少数股东所享有那部分资产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因而采用的是双重计价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母公司理论对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两套计价基础,主观地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分割,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但实体理论对合并实体所控制的资源均按同一种计价方法,即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实体理论对所有股东一律平等的做法,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人员对会计报表的需要。较之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在资产计价基础的选择方法上更为统一合理。 2.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看 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不仅要满足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更为重视的是合并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尽量及时、准确、相关和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只要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根据母公司理论所编制的合并报表,由于母公司理论在合并范围上重视母公司所控制的份额,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只包括母公司的收入、股利、权益、留存收益。因此,必然会忽略掉一部分相关信息,以至于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基于实体理论所编制的合并报表,由于实体理论强调为整个经济实体服务,平等对待对所有的报表使用者,还能反映期初、期末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权益、留存收益及本期各自的收入和股利。因此,与母公司理论相比,依据实体理论所编制的合并报表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更为完整、

合并报表六大步骤知识讲解

步骤一:做调整分录,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资本公积 应收账款 预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借:营业成本 管理费用 应收账款 预计负债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

步骤二: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步骤三: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步骤四: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提取盈余公积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步骤五: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一、针对内部购销存货 【存货不涉及跌价准备问题时】 第一年: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倒挤) 存货(期末结存) 若是逆流交易,子公司按照比例承担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逆流交易时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第二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教学内容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那合并报表是怎么来编制的呢?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合并财务报表学习总结

合并财务报表学习总结 【篇一:合并财务报表小结】 合并财务报表小结 合并范围 合并报表中抵销业务的编制 具体: 涉及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调整分录: 3. 内部债权债务及其连带业务引起的抵销 【篇二:合并财务报表总结】 合并财务报表 (1)母公司理论 ①将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视为整个集团的权益,而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负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 ②只将属于母公司权益性收益视为整个集团的收益,而对“少数股东收益”视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费用,在合并利润表中予以列示。 (2)同一控制下,母公司于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3)非同一控制下,母公司应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4)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以控制为基础 ①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因而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

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投资企业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 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企业; 2) 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3) 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②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投资企业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通过和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③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也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判断母公司能否控制特殊目的主体应当考虑如下主要因素: 1) 母公司为融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主体。 2) 母公司具有控制或获得控制特殊目的主体或其资产的决策权。比如,母公司拥有单方面终止特殊目的主体的权力、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权力、对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否决权等。 3)母公司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具有获取特殊目的主体大部分利益的权力。

最新合并报表案例讲解

合并报表案例讲解

合并报表案例讲解 案例背景: 1、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9500万元购入B公司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的股份的80%; 2、2007年1月1日B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0000万元,其中股本为5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0万元,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500万元;取投资时B公司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固定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摊销; 4、2007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00万元,假定2007年当年发放现金股利1000万元,B公司增加资本公积1000万元; 5、2008年公司发生亏损400万元。 日常业务 2007年1月1日: 购入股票: A公司:借:长期股权投资 95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9500万元 分得现金股利:

A公司:借:银行存款 1000*80%=800万元贷:投资收益 800万元 调整业务: 借:固定资产 1000万元 无形资产 500万元 贷:资本公积 15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0万元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0=1000/10万元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00=500/5万元 B公司2007年调整后利润=3000-200=2800万元; 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 当期实现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2240万元=2800*80% 贷:投资收益 2240万元 借:提取盈余公积 224万元=2240*10% 贷:盈余公积 224万元

合并报表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的编制表面看繁而杂,其实合并过程的难点就是怎样编制抵销分录,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母公司长期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即资产负债表项目抵销 由于子公司的净权益项目要么归属于母公司,要么归属于少数股权,对于体现整体的合并报表来说,需将这两部分抵销。具体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股本)……………………………(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数据) 资本公积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数据) 盈余公积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数据)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数据) 合并价差……………………(轧差数、借贷方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期末余额)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之和*少数股权所占分额) 二: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 即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项目抵销 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要么归属于母公司,要么归属于少数股东,对于体现整体的合并报表来说,需将这两部分抵销。具体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所

占分额) 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少数股权所占分额) 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年发生数据) 应付利润……………………………………………(子公司本年发生数据)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末数据) 三:母子公司内部业务的抵销 母子公司经常会发生业务往来,这部分业务很容易造成内部未实现的利润,从母子公司的整体而言,这部分未实现的利润属于虚增利润,应予以抵销,抵销过程视不同的业务类型而定。 ⑴存货业务 ①本期销售额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销售额=购货方不含税购货金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 ②本期购进但本期未销出的部分,属于本期未实现利润,予以抵销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未实现利润=本期销售额*利润率*未售出比率) 贷:存货 ③上期购进,上期未售出,本期仍未售出的部分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上期销售额*上期利润率*上期未售出比率) 贷:存货

史上最好合并报表总结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前提:都要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A、非同下对子公司个表的调整(以购买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分录(报表项目) 当年:1、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不光涉及资产项目,也可能涉及负债项目,科目方向可能相反)借:存货、固定资产等(公允与账面之差) 贷:资本公积(所有者共有的,挤出来的权益,全进公积)→这个以后每年都要做 2、利润表→公允价值 借:管理费用等→补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 借:营业成本→补记的成本 贷:存货(反映由于公允价值大于成本价,存货售出时补记的成本) 上述调整后,计算出调整后的净利润! 下年: 借:存货、固定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累计数)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补记的成本的累计数)营业成本 贷:存货等

B、对母公司个表长投的调整。成本法→权益法 1、初始成本的调整 初始成本>公允份额→商誉(不调,留在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时用) 初始成本<公允份额→这个可以调(借:长投-损益调整贷:营业外收入) 2、收益分享和现金股利、亏损负担的调整 前提:净利润是剔除未实现内部损益等后的净利润(还有取得日固定资产等公允价与账面不同的折旧影响)。此净利润是原净利润±公允不同的影响数加减内部未实现损益影响数 描述语言:以S公司XX年XX月XX日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取得日),重新确定的S公司XXY年的净利润为OOO万元。(以后年度都以取得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多半调的只是折旧额之差,如果是直线法,基本上每年都是加减相同的金额) 未实现内部损益调整 当年: ⑴当期收益: 借:长投——损益调整(调后净利*比例)贷:投资收益 ⑵如果当期发放现金股利,冲回(因为原成本法已做): 借:投资收益贷:长投 ⑶发生亏损: 借:投资收益(调后净利*比例)贷:长投—损益调整 3、因被投资单位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分享额的调整 借:长投——其他损益变动(调后净利*比例)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计算出调整后长投=初始成本+收益分享额—亏损负担额—确认的现金股利+其他权益变动 调整后长投账面价值同时计算出当时股东权益总额(原始数+本期净调后净利—发放的股利) 下年: 1、调整以前年度被投资单位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调整被投资单位本年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 3、调整以前年度被投资单位亏损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 4、调整被投资单位当年亏损 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 5、调整被投资单位以前年度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 6、调整被投资单位本年分派的现金股利

非常实用的合并报表方法

步骤一:把子公司的帐面价值调为公允(这个是做在合并报表子公司那列的那个调整分录的框框里的) 借:库存 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你什么项目公允不等于帐面你就调什么,对应科目全都挤到资本公积里) 步骤二:将对子公司的的成本调为权益法(这个是做在合并报表母公司那列的那个调整分录的框框里的) 借:长投--损益调整(各年利润-分配现金股利)*母% 贷:投资收益 借:长投--其他权益变动(资本公积的公允变动*母%) 贷:资本公积--这里的明细科目有点记不太清楚了 步骤三:开始做调整抵销分录(这里涉及到损益类科目都对第四步的调整后净利润有影响,但涉及到“所得税费用和因为内部销售有应收款而牵扯到抵销坏帐准备”这两点是不考虑的)基本的分录在这里不说,就说几个特殊的 A对于内部卖的存货 第一年: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未卖出去的数量*毛利) 贷:存货 第二年: 上面的第二条分录要换成: 借: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金额不变) B对于内部卖来卖去的资产要补提折旧摊销时,会涉及递延,这里的金额只要用本年内的发生额贷方减借方再乘税率即可,但算出来的是余额,要减去上年的余额才是发生额 C对于处置或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只要将原抵销分录中的固定资产科目换成营业外收入 D顺流时 借:营业收入(卖价) 贷:营业成本(买价) 贷:存货(差额) 逆流时: 借:长投(未实现交易*母%) 贷:存货 此时就可以得到调整后净利润,接下来的抵销分录中涉及到损益的,不影响此处的利润 E有内部债券投资时 借:应付债券(期末摊余成本)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 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 贷:财务费用

论合并报表的理论体系

论合并报表的理论体系 “抓大放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略,必将形成大批企业集团,“在一组公司中,当一家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公司在财务上具有控制利益时,合并报表比个别报表就更有意义”(ARBNo.51)。本文欲从系统论出发,研讨我国合并报表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 众所周知,体系,又叫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不是由单一的要素组成的,而是由多个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性、发展性、多因素耦合性。我以为,合并报表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合并报表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关于合并报表的本质、概念依据、目标、质量标准与功能的理论,起类似于“思想家”的作用。第二,合并报表的应用理论,是应用合并报表的基础理论指导实际动作所形成的基本规范,也包括对现行合并报表惯例的综合描述,在合并报表实践中,起“指导老师”的作用。第三,合并报表的发展理论,是关于发展与完善合并报表的动力、环境(条件)与发展趋势的理论,起“预言家”的作用。此三者相互依存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研究合并报表的理论体系,首先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必然产物。

实践证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思维方法是19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在分析问题是时:(1)从整体出发,构建系统的各组成要素;(2)综合地分析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3)从整体出发,优化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再确定系统。应用系统方法审视合并报表理论时,我们应该从整体结构着眼,研究其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否则,我们就很容易陷入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的境地,而得出的某种理论,就可能很难与该系统中的其他理论要素有机地融合,耗散系统的整体功能。 在现代会计理论中,几乎没有一种理论不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有关于此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影响会计理论的各社会因素具有难以控制性、复杂性与多维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因。为了增强会计理论的社会认同性、提高研究构成会计理论这一大系统的效应,必须从会计理论的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并检讨现有的会计理论。若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合并报表的理论研究,则要求我们,除应考虑构成合并报表理论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本身的合理性外,还应考虑这些组成要素在系统中存在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每一理论要素与其他理论要素的关系、该理论体系与有关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我们构建的合并报表理论体系才能成为一个能指导、解释、评判合并报表实务,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且各理论要素既独立又配合的有效系统;才能提高个别合并报表理论要素的研究效应。可惜但又令人高兴的是,这一过程总是在“肯定-否定-肯定”现行合并报表实务中循环,几乎

合并报表权益抵销分录详解

合并报表权益抵销分录详解 本文概述 z本文档适用于K/3V12.2 wise合并报表模块,权益抵销分录的编制。 z本文档针对权益抵销分录进行讲解,学习完本文档后,可以详细了解权益抵销分录的编制,您可以对具体操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版本信息 z2012年03月28日 V1.0 编写人:欧阳丽 z2012年03月30日 V2.0 审核人:黄小蓉 版权信息 z本文件使用须知 著作权人保留本文件的内容的解释权,并且仅将本文件内容提供给阁下个人使用。对于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应予以尊重并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如果您不接受或违反上述约定,您使用本文件的授权将自动终止,同时您应立即销毁任何已下载或打印好的本文件内容。 著作权人对本文件内容可用性不附加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保证本文件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绝对完整性。本文件中介绍的产品、技术、方案和配置等仅供您参考,且它们可能会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中的内容也可能已经过期,著作权人不承诺更新它们。如需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服务,您可向当地的金蝶业务联系人和合作伙伴进行咨询。 著作权声明 著作权所有 201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均予保留

目 录 1. 概述 (3) 2. 权益法调整 (3) 3. 权益法抵销分录 (5) 3.1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 (5) 3.2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抵销 (7) 4. 分录抵销 (9) 5. 总结 (13)

合并报表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那合并报表是怎么来编制的呢?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存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

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 1、创新合并财务报表理论本准则采用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再采用母公司理论,这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结果。合并财务报表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均由基本理论的变化所致。 (1)母公司理论的主要特点 ①合并报表的目的和使用者。母公司理论认为,合并报表应按母公司股东的利益来编制,合并报表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展。合并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 ②合并净收益。按照母公司理论,合并报表中的合并净收益是母公司所有者的净收益,子公司中少数股权股东所获得的净收益应排除在外。 ③少数股权的收益。在母公司股东看来,少数股权的收益是一项费用。 ④少数股权股东权益。从母公司股东观点看,少数股东权益是一项负债。 ⑤子公司净资产的合并。在子公司净资产中,母公司所占有的部分按母公司为其所获权益而支付的价格被合并,少数股权所占有部分则按账面价值被合并。 ⑥合并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利益,与少数股权无关。 (2)实体理论的主要特点 ①合并报表的目的和使用者。实体理论认为,对合并主体中的多数股东和少数股东应一视同仁,合并报表应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不能仅仅反映母公司的权益。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能完整地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集团中所有的股东服务,而不是仅为母公司的股东或者大股东服务。 ②合并净收益。合并净收益应是企业集团全部股东的收益,要在多数股权和少数股权之间加以分配。 ③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后的股东权益中既包括多数股权,又包括少数股权。也就是说,少数股东权益也是集团股东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④子公司净资产的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均按市价反映。 ⑤未实现的损益。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全部予以抵销。 ⑥合并产生的商誉由所有股东共享,而非仅由母公司享有。 2、扩大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本准则要求根据是否控制来判断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只要是母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都必须纳入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和母公司拥有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能够控制的子公司。 3、取消“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 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实体理论,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的亏损应在母公司权益和非控制权益之间进行分配,“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不再单列。、

最新合并财务报表实操技巧资料

老会计抢破头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技巧总结! 柠檬云财税 2018-04-17 编制合并报表,首先你得有单家报表。取得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单体报表包括单独子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合伙企业。拿到单家报表后,编制抵消分录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以下几步。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汇总母子公司报表。 今天重点分享的是汇总母子公司报表的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汇总报表有什么难的,简单相加就可以。但是各种书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如何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何合并利润表,一直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做两个独立的报表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整体逻辑,而且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勾稽关系错误。

所以实务中,我们会选择打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式,将两张表在一张表中列示,这张表我们通常称之为试算平衡表-TB表。这个打通的逻辑在哪呢?就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初始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开始运营了,就会出现当期利润,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本年利润 进一步把本年利润拆分,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再进一步细化,就变成了利润表。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天然包含了一个利润表,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仔细去识别。把上面公式右侧的项目统统移到左侧来,得到以下一个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0,再进一步变化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0 为什么要在这做这个看似无聊的算术处理呢?

四种合并报表理论及其优缺点

合并报表基本理论 简单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合并理论 (一).母公司理论 该理论认为合并会计报表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展,其编报的基本目的是从母公司的角度出发,为母公司股东的利益服务在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少数股东排除在外,看作是公司集团主体的外部债权人。 主要特点: (1).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按市价反映,按照公允价值改记的子公司净资产,仅限于归属买方的部分,少数股东权益依旧以账面价值反映,因为它认为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并没有被购买,应当保持被购买前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 按母公司理论在购买方式合并下,对子公司的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了双重计价,属于母公司权益部分按购买价格计价,而属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仍按历史成本计价。 (2).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 不确认属于子公司的部分。 (3).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列示。 (4).少数股东在子公司当年净收益中应享有的收益份额作为合并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即少数股东损益)列示。 (5).公司间未实现利润在顺销时全额抵销,而在逆销时则按母公司所享有的权益比例抵销,抵消计算非常复杂。 母公司理论缺点: (1).它假设一个集团是由控制着许多子公司的母公司构成。没有考虑一个集团可由两个以上规模相当的公司合并而成,也没有考虑到联合控制。 (2).忽视了少数股权股东的利益和除股东外其他利益当事人的利益。 (3).过分强调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差别,将少数股东视为债权人,违背股份经济的基本法则:同股同权。 (二).实体理论 该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从经济实质上说是单一个体,侧重于集团的全部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应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出发,为全体股东的利益服务,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它把公司所控制的资产与负债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属于多数股权还是少数股权,对于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以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因此,在实体理论下,合并会计报表应该以整个合并实体的观点来编制。 主要特点: (1).和母公司理论的双重计价不同,实体理论认为凡是该合并实体所能控制的资源,其计价方法都必须相同。 (2).强调公允价值,子公司的所有资产负债均按公允市价计量,商誉按子公司的全部公允价值推断而得,包括少数股东权益享有的商誉。 (3).子公司净资产的列示,应以母公司购买股权的代价作为基础。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是企业集团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与母公司权益同列。 (4).合并净收益属于企业集团全体股东的收益,子公司的净利和股东权益都应以全体股东的观点来衡量,子公司的净利以相同的方法分配给所有股东。 (5). 无论是顺销还是逆销,所有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在合并时全部抵消。 实体理论缺点: 该理论过分地强调母公司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共性, 而事实上,从控股票权和重要决策权的角度来看,母公司既然掌握有重要决策权,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时必定会以母公司利益为导向,也就是说,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显然是有本质差别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