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故集

三径: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来往。以“三径”指隐士所居。

徐孺下陈蕃之塌: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

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置一塌,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竹园,他常和一些文士在此饮酒作赋。

彭泽:指陶渊明。

邺水朱华: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

临川之笔:南朝诗人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深夜。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他已九十多岁,再难做官。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到齐鲁一带逃避。

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阮籍:晋朝诗人。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里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皇宫门前。

宗悫:南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朝谢安曾问侄子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弟子好?侄子谢玄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孟氏之芳邻: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

叨陪鲤对:叨,惭愧地承受。鲤对,孔鲤,孔子的儿子,接受父亲教诲。

杨意不逢:杨意,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

抚凌云而自惜:凌云,司马相如的赋。《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说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请洒潘江,名彻陆海云尔:潘岳,陆机晋朝人。南宋梁人钟嵘《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成“无射”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给晋大夫魏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对此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两朝开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

庄公晓梦迷蝴蝶: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被宋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梦入神山教神妪: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

死当结草: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子没

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

心较比干多一窍:商朝纣王的叔父。《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飞霜六月邹衍:邹衍,战国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

望帝啼鹃:望帝,蜀王杜宇。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来为止。

东海曾经孝妇冤:事见《汉书·于定国传》,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我仰望它,愈望愈高,我钻研它,愈钻愈坚。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

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的时候,看到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花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宫女们为得到

皇上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阙氏,元帝派昭君去。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

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天上飞来。锦书,写在

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处凅辙:原指鲋鱼在水干涸了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庄子·外物》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力求活的寓言。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仲谋,孙权的字。他曾在京口建立乌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军队。

素衣莫起风尘叹:意思是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语出陆机《为顾彦章赠妇》:“京洛多风尘,素(白)衣化为缁(黒)。”比喻人受环境影响变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仓皇失措。封

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归去。南朝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称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在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

体状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喜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虽不召。”

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为,骨节之间有空隙,刀刃很薄,用薄薄的刀刃游动与孔隙中是又有回旋余地的。现在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轻伯夷之义: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认为武王伐纣不义,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

陶朱猗顿之富: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

一、《烛之武退秦师》 ●素材开发 烛之武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思维激活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想象画面型—— (提示:发挥想象,营造诗意优美的画面是夺人目光的有效妙招!) 夜缒而出 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营。这是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生死难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于是他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著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心理描写型—— (提示:心理描写是最能直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 深明大义 烛光依旧阑珊,而他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那一刻黯然熄灭。他的一生平淡如水,虽然平凡,但也算充实。可是自己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他还在踌躇,曾经自己那么恨他,怨他,他让自己失去了少年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诚意。而现在,在自己垂暮之时,他却说:郑国需要我…… 烛光摇曳不定,仿佛自己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又像自己摇摆不定的心事…… 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起,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然走向秦营!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思考,换个角度 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道路上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假如烛之武开口便是“郑国怎么怎么重要”,“郑人如何如何勇敢,不畏强敌”,那么遗留下的将是他殷红的鲜血和郑国在诸侯版图上的消失。但是,烛之武没有那样,他换了一个角度。他大度地站到了秦国的立场上,处处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黑云压城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郑国在战争的风暴之中得以保全。烛之武用勇敢的行动向我们再一次表明: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荆轲刺秦王》 ●素材开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思维激活 当荆轲义无反顾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是何等的壮烈。渴望壮烈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材料适用于“壮烈”“诚信”“责任”等话题作文 ●思辨议论型——不朽的壮烈 壮烈,不因生命的短暂而改变;壮烈也不因地位的卑下而贬值。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谁都有权拥有。人生一世犹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绿色。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让人扼腕击节;屈大夫不随流俗而沉汨罗,让人一酹江月;司马迁忍大辱而著《史记》,让人高山仰止;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又是何等的壮烈!生命之花,只要开得灿烂,开得辉煌,花期长短又何足道哉! ●记叙抒情型——当他逝去的时候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音乐的旋律戛然而止,高渐离悲壮的击筑声从此打住,众人起立敬送。太子丹为他饯行,奉觞端酒,深深一拜,然后高举过顶,眼中满含着热泪,声音哽咽着说:“先生,燕国全靠你了……”荆轲接酒一饮而尽,上马扬鞭而去。 秦国雄师挥戈东向,他们一举扫灭了韩国、魏国、赵国,一时间,秦国的兵锋直指弱小的燕国。燕国地处塞北,兵弱民穷,难于抵御秦国的虎狼之师,一战之后,燕王率师仓皇而逃。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声泪俱下,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自那个时刻起,自己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于水火,闭门谢客,下决心苦练剑法。无论严寒,无论酷署,每日闻鸡起舞,练至深夜。虽说技艺大进,但身赴险地,强弱悬殊,吉凶难料!但为了燕国的百姓免于兵戈之祸,我必须一搏,但愿天佑燕国! 想到这里,荆轲微马前行,急忙赶路。 三、《鸿门宴》 ●素材开发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败在了“无赖”刘三的手下,鸿门宴不能不说是一个转折点。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之言,不从亚父之计,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放虎归山,导致楚的大好局势葬送;而刘邦却能听从张良的计策,尊重项伯的安排,甚至还采纳樊哙的建议,依靠众人的力量成功脱身,这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谈意气 在棋盘上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自然地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鸿门宴上的仁慈,乌江岸边的自刎,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个小人,很少有人听一听“大风起兮云飞扬” 的高唱便会热血沸腾。可历史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的大汉王朝,让张骞扶着驼铃 1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典故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典故 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为,骨节之间有空隙,刀刃很薄,用薄薄的刀刃游动与孔 隙中是又有回旋余地的。现在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轻伯夷之义: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认为武王伐纣不义,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 陶朱: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三径: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来往。以“三径”指隐士所居。徐孺下陈蕃之塌: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置一塌,平时挂 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竹园,他常和一些文士在此饮酒作赋。 彭泽:指陶渊明。 邺水朱华: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 临川之笔:南朝诗人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深夜。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他已九十多岁,再难做官。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到齐鲁一带逃避。 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阮籍:晋朝诗人。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宗悫:南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朝谢安曾问侄子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弟子好?侄子谢玄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孟氏之芳邻: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 叨陪鲤对:叨,惭愧地承受。鲤对,孔鲤,孔子的儿子,接受父亲教诲。 杨意不逢:杨意,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 抚凌云而自惜:凌云,司马相如的赋。《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说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请洒潘江,名彻陆海云尔:潘岳,陆机晋朝人。南宋梁人钟嵘《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成“无射”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给晋大夫魏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 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2分) 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6分)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和。(2分) 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不少大师对此都有过精辟的阐述。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共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说:“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管子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积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条河流,那积累就是开源。开源,才能浚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积累。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古语“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形成。 二、积累的三个层面 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要重视积累,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积累的策略。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积累绝不是单一的、简单的。积累不仅是知识的,也是生活的,不仅是能力的,也是情感的。积累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下面简述其概: 1.积累字、词、句、段、篇,这是积累的第一个层面。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可以说,如果不积累字、词,我们就可能张嘴说错话,提笔写错字。积累句、段、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积累的仓库中少了句、段、篇,我们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是积累的第二个层面。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反过来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平常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同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几遍也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读一遍就知道这一段文字的内容。这种结果就是语感差异造成的。语感的积累,要靠阅读获得。 3.积累感悟或情感,这是积累的第三个层面。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因此本质意义上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120典故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120典故(一)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滕王阁序》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滕王阁序》.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滕王阁序》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滕王阁序》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6.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7.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8.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9.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10.女娲炼石补天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彩石补天。 11.吴质不眠倚佳树:月宫里的吴质,靠在树上不睡觉。 12.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13.死当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子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后比喻真心实意地感恩报德。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4.比干:商朝纣王的叔父。《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15.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鲧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后来舜又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6.楚杀得臣而文公墓:春秋时楚国大将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了这个消息极为高兴。 17.飞霜六月邹衍:邹衍,战国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 18.东海曾经孝妇冤:事见《汉书·于定国传》,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第 1 页共8 页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word资料11页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一 1990-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本。这套课本试用后,根据各地反应,1993年,人教社按照1992年修改大纲精神,将这套课本修订出版,本文称为1993年版课本。相比于1990-1991年版课本,1993年版课本使用时间更长,影响更大。这套课本的主编是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 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明确了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说明》认为:“语文基本训练是主体,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1] 课本编者认为:“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2]所以,在编排和选文上,这套课本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联系生活”。在80年代的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学习是贯穿初中三学年的,是结构教材的主要元素。本套课本虽然仍强调三种表达方式的学习,但一方面?核跛?们在课文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强调在与生活的联系中来学习它们。课本《说明》中称:“为求多样化并显示阶段性,初中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重点和编排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

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三种表达方式依次分作三个学期的训练重点,课文按照表达方式编排。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着重培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3]按生活内容分类编排,是1949年以来新的教科书结构方式。第一册8个单元,分别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第五、六册除说明、议论等普通文单元,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单元和文言文单元外,还设置了新闻、应用文、演讲辩论、使用工具书、调查报告等单元。这些单元选取一些服务实际社会生活的文章,安排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练习和活动,体现了“联系生活”的编写原则。 这套教材共6册,每册8单元,一般每单元4课,个别单元3课或5课,共170课。每单元2-3篇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第四册以后有些单元还将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两类。 这套教材每单元前面有单元提示;课文与课文之间穿插汉语知识;多数课文后面有一则与课文相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比如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等;课文结束后安排作文训练或听说练习;每册有4-5篇附录,是关于语法、表达方式、文学常识的知识短文。 这套课本中每篇教读课文前有“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训练重点”一般结合单元重点和课文的主要特色,提出2-3条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或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提出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或介绍课文写作背景、重要作家和生平资料,或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去理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目录。

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6 再别康桥………………………………………徐志摩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8 6.*鸿门宴……………………………………..司马迁22 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27 8.小狗包弟……………………………………….巴金3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36 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3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1 11.包身工………………………………………..夏衍4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52 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氓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赋……………………………………..苏轼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 *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凤蝶外传……………………………………董纯才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禹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鲁迅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

【古诗文】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著名的典故

【古诗文】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著名的典故 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4.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58—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5994832.html, 1958—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作者:李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10期 1958-1965年间,人教社所编中学语文教科书按照结构体例的不同,鲜明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1960年,第二阶段为1961-1965年。前一阶段以1958年新编教科书为基础,先后经过了1959年、1960年两次修订。后一阶段包括两套新编教科书:1961年的十年制中学语文教科书与1963年的十二年制新编中学语文教科书。 一 1958年,人教社编出新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共12册,没有前言或说明,不列编者姓名,不分单元。初中每册选文12-14篇,共79篇,高中每册选文11-14篇,共77篇,初高中共156篇。在人教社所编中学语文课本中,这属于课文最少的一套。课文后有注释和练习,每课练习平均8道题。初中每两三篇课文后有一篇语文知识短文,既包括词性辨析、句子构造、修辞知识,也包括书信、启事、会议记录等应用文知识。高中只是在第二、四册全部课文之后分别有两篇关于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文章材料等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短文。初中单册,高中单册都编有教学参考书。 这套教科书保留了1949-1957年间教科书中的部分课文,如《老山界》《清川江畔》《老杨同志》《美国的真正悲剧》《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大渡河畔英雄多》等。文言文数量十分少,大约只占10%左右。这套教科书的特点是选入了大量反映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作品。反映大跃进政策的,有《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不平常的春天》等。编者在《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课后设问:“总路线体现了我国人民哪些要求?表现了我国人民怎样的气概?”“我们的国家是又穷又白,我们的建设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怎样解决?”[1]反映农业大跃进的,如湖北古城县委第一书记沈汉民的《争取一两年内,小麦亩产千斤》(选自195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这篇作品表现了合作社之间通过竞争追赶,实现粮食产量翻翻的奇迹。编者在课后设问:“决定生产的大跃进的关键是什么?”“三合社是怎样战胜保守思想,赶上共同社的?”“为什么说‘农业生产前途无限’?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2]像这样的课文还有李凯、庆琛《五亿农民的方向》(选自1955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红旗》1959年第3期“社论”),孟用潜《我国小麦总产量压到美国》(《红旗》1958年第4期),罗天《实行土地大平整,保证农业再高产!》(选自195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多快好省》(选自195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广西来宾县委第一书记张文卿《天不下雨不靠天有水丰收万万年》(选自195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等。反映工业大生产的,如上海民歌《平地兴建钢铁厂》:“昨天持枪保国防,今天来修钢铁厂。机器一开春雷响,铜水奔流如长江。总路线给祖国插双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提纲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语文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程在考试方面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 1、识记:主要考核学生对重要的名次术语、时间、人名、著作、事件、法规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的能力。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出现。 2、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把握、领悟能力。依不同要求分为三种类型: (1)能概括要点或辨别正误,不展开论述; (2)能作简要的阐述、分析; (3)能作综合性分析或论述。 其中(1)(2)主要以“判断”“简答”“分析”题型呈现,(3)主要一“论述”题型呈现。 3、应用:主要考核学生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简要的方案设计等。主要以“综述”“应用”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呈现。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将在考试内容中标明,其中了“理解”部分只以字母标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还要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考试内容 绪论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中学语文科的性质(1课时)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三、正确认识中学语文科性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1课时) 一、语文基本素材(字、词、句、语感) 二、语文基础知识 三、语文基本能力 四、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课文 第二章中学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大纲的地位二、大纲的作用三、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简介四、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简介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x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中学语文课本经典文章题目汇总[资料]

《中学语文课本经典文章题目汇总》 1、《送杜少府之任署州》(王勃) 2、《黄鹤楼》(崔颢)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泊秦淮》(杜牧) 5、《夜雨寄北》(李商隐) 6、《愚公移山》(《列子》) 7、《陋室铭》(刘禹锡) 8、《爱莲说》(周敦颐) 9、《黔之驴》(柳宗元) 10、《工之乔献琴》(刘基) 11、《龟虽寿》(曹操) 12、《石壕吏》(杜甫) 13、《相见欢》(李煜) 14、《观书有感》(朱熹) 15、《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6、《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17、《驿路梨花》(彭荆风) 18、《一面》(阿累) 1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20、《荔枝蜜》(杨朔) 21、《猫》(郑振译)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2、《静夜》(郭沫若) 23、《纸船》(冰心) 24、《我是一条河》(冯至) 25、《色彩》(闻一多) 2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27、《乡愁》(余光中) 28、《乡愁》(席慕容) 2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30、《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31、《三峡》(郦道元) 3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3、《闲情记趣》(沈复) 34、《周处》(刘义庆) 35、《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 36、《使至塞上》(王维) 3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8、《春望》(杜甫) 39、《登飞来峰》(王安石) 40、《论诗》(赵翼) 4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42、《小石潭记》(柳宗元)

43、《观潮》(周密) 44、《画蛇添足》(《战国策》) 45、《买椟还珠》(韩非子) 46、《滥竽充数》(韩非子) 47、《塞翁失马》(《淮南子》) 48、《渡荆门送别》(李白) 49、《秋词》(刘禹锡) 50、《赤壁》(杜牧) 51、《过零丁洋》(文天祥) 52、《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53、《公输》(《墨子》) 54、《核舟记》(魏学伊) 55、《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56、《荔枝图序》(白居易) 57、《山市》(蒲松林) 5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5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60、《别云间》(夏完淳) 61、《水调歌头》(苏轼) 6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63、《陈涉世家》(司马迁) 64、《马说》(韩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典故(很实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典故(很实用)一、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二、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三、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四、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五、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六、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

填空、简答: 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下列课程理念: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生活;④关爱自然;⑤个性发展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①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②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③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4.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①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②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5.课程基本理念有以下四条: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离开了课程功能,目标的制定就缺乏内在的依据。 8.中外母语课程的独特功能:①培植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母语课程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④母语课程奠定个体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9.语文课程目标也称语文教育目标,它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方向。 10.三个维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立足三个“统一”,把握“三维”目标: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③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2.教学阅读转型的表现:①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②从普适性解读到个性化解读;③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④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 13.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表现:①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②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验”的转换;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 ④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⑤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 14.阅读教学转型存在问题解析:①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浅体验;②防止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③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伪生成;④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乱言说;⑤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无结构 15.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①与教科 书的对话;②与教师的对话——垂直 性互动;③与伙伴的对话——水平性 互动;④与环境的对话——发散性互 动 16.阅读教学要坚持四个主体性的统 一:①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②语 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③教材编者的 编辑主体性;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7.我国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